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鬼火如灯秋似海-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任一边让老师把孩子带出来,一边寻思着找电工检查电路。
“冷静点。”沈顺清对着余小文做口型,走到女孩面前。
主任惊愕地看着眼前一幕——
沈顺清蹲下‘身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发夹,在女孩耳边说着什么,叫叶萌萌的女孩眼眶一红,整层楼的灯齐刷刷地亮起,大白天里不要钱似的烧。
主任陪沈顺清走到门口,又紧张兮兮地使唤门卫联系电工。沈顺清看着惊慌跑走的背影,伸手就想掏跟烟叼上,又想到身处校园,只好把手插进兜里。
余小文消失了。
在他的小女友接过发夹的瞬间就无声无息的不见了。
沈顺清心情低落了几秒,手指在兜里轻轻敲着烟盒。
4年前,沈顺清在医院捡到曲飞时,曾心情复杂地躲进厕所抽了一地的烟。
后来,他把曲飞带回家,也遇到更多心愿未了的亡人,力所能及的送走他们。
除了曲飞。
手机不合时宜的振动打断思绪,来电者是陈灿,沈顺清请假前派他去环城东路片区盯着。
“沈哥,昌盛集团总部派来的人好像到了,分公司的人去机场接机了。”
…………………………………
第三章 有个人不见了
林城是个临江三线小城市,早期靠水运而兴,后政府以低廉的土地价格引客商投资建厂,大批产业园落地生根,城市地位伴随化工污染和雾霾直往上串。
曲霆刚走出机场就被空气中的酸味呛了个准儿,一口气憋在喉咙上不去下不来,只好仰起脖子,左手摁了两下喉结发出嘎嘎的声音,举止十分怪异。
“老大,你不舒服啊?”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凑上来。
此人名叫王海,名义上是曲霆助理,细看面相鹰头雀脑、眉目间比一般人多几分嬉皮气,倒像是演小品的。
曲霆回头递给他一个多事的眼神,王海赶紧改口:“曲总,分公司的人来接咱们了,车等着呢。”
机场外,陈灿举着单反对准曲霆和一众接机人员飞快地按了几张,又将照片发到沈顺清QQ上。
沈顺清收到照片也是一惊:“你怎么跟到机场去了?”
“好奇。”陈灿回复如性格般惜字如金。
沈顺清哭笑不得,昌盛派人来林城也就为处理搬迁一事,大可通过区政府搭桥大大方方采访,陈灿此举反倒多余。
沈顺清把人劝回,又点开发来的照片。陈灿摄像专业出身,抓拍十分敏锐,几张照片中曲霆不是站在众人中间就是走在最前,一看就知是主角。
两指一撵,照片放大后细看,“主角”年龄约二十七八岁,身形健硕,蓄着一头短发,眉宇棱角分明,但一身穿搭不伦不类,灰色休闲西装里搭着一件深V松垮T恤,胸口印着夸张的几何图案,敞开的领口露出大片小麦色的皮肤,脖子上还戴了根俗不可耐的金项链。
沈顺清当即就给人就下了个纨绔子弟或花天酒地富二代的结论。
集团高层下了命令必须在开工前处理好搬迁事宜,接机的人不敢耽搁,把人请上车就开始介绍进展,却见曲霆兴趣缺缺,望着车窗外一声不吭,看不出情绪。
王海轻咳两声示意对方闭嘴,又凑到曲霆耳边,“老大,您这是荣归故里啊?”
曲霆突然扭过头来,冷淡地看了王海一眼。王海是个人精,立马屁颠颠的说:“刚跟着您那会儿,经常听您讲起老家嘛,没想到这次真把我给勾来了。”
约是“老家”两字取悦了曲霆,曲霆收回目光,不轻不重踹了王海一脚,王海嘿嘿直乐。
下属材料准备齐全,7户老人的家庭背景、补偿条件逐一汇报。
为首的程大爷育有一女,嫁到临县生了个千金,每逢节假日才回城看望两老。女婿是个孝顺又不差钱的煤老板,老人不愿搬子女也由着他。其余六户倒不如程家富有,只是住了大半辈子没挪过窝,念旧又以程大爷为尊就跟着附和。
曲霆抬头看了眼四下的环境,片区多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筒子楼,最高的房屋不过五层,一层五间房建成一排,户与户之间用铁栅架隔开,杂乱无章的电线铁丝混在一起,挂着五颜六色的内衣和发黑的熏肉,楼道透着一股旧腐味儿。
绕着片区走完一圈后,曲霆在王海耳边私语了几句。
两周后,沈顺清突然接到王有孝的电话,耐心听对方扯了七八分钟才从大段陈词中抓住重点——有三户签了协议。
区领导正愁如何向市里汇报,如今有了进展,王有孝欣喜若狂。但说到签字原因,也不敢说自己有功,纯粹是走了狗屎运。
几天前片区遭了贼,小偷顺着楼从上到下翻了个遍,老人早上醒来一看,门敞着抽屉散乱着,吓得三魂丢了七魄,赶紧报案。
民警一看这案情也懵,片区大部分人都已经搬走,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废弃家具器皿丢一地也没人收拾,这地方别说偷窃,拐个弯都可能被满地狼藉绊倒。
老爷老太挤在狭小的派出所里跟炸开锅一样,民警登记完一算,这家少两百,那家少五十,最后加起来还没前些天抓到的公交车惯偷涉案金额高。
这刚到立案标准的小盗窃,民警实在提不起兴趣,但面子上的活儿还是得干,装模作样去周围询问了一圈,没想到还真给找了条线索。
就在片区外的项目施工部,有人起夜时见到鬼鬼祟祟的人影往大马路上跑了,大马路监控齐全,民警调来一看是个“老熟人”,三五下就逮着了。后来一众老头老太感动得送来锦旗,民警们也顺水推舟做了点思想工作,说这老居民区不安全,照明不好又不防盗云云,说得老人心里发毛,三户胆小的没几天就把字给签了。
虽然德高望重的程大爷不在其中,但也是突破性的进展,没多花钱没起冲突,靠着一个不怎么聪明的贼就把事情推动了。
沈顺清去环城区派出所问了通,得知那贼本就在附近活跃,临时手痒偷点零花,最后处了罚金拘役四个月,现在人还被拘着。
“那些老人为丢了几百块心疼,每天来问啥时能破案,我们看着也揪心,就劝他们早点搬到环境好的地方,没想到给劝动了。”老所长感叹老人不易,又说人到了晚年也就求个平安,最后下了个“歪打正着”的结论。
可没几日,片区又出了事儿。
这次比入室盗窃严重得多——有人当街抢孩子。
…………………………………
线索来源于网上一小段视频。
典型的路人手机拍摄,镜头晃动的厉害,背景嘈杂。一群人围着一衣衫破烂的老汉拳打脚踢,人群外有个两三岁的女娃娃哭个不停。
发帖人义愤填膺的说有人当街抢孩子被群众救下来。视频网上疯传立马引起网友愤慨,点击量瞬间破万。
沈顺清赶到派出所时发现陈灿也在,才想起有好几周没见到他,不过记者这行独来独往,每天在外奔波,忙起来同事之间一两个月见不着也不足为奇。同时赶到的还有其他媒体,不一会儿连王有孝都来了。
快退休的老所长看着这一屋子人物,觉得自己流年不利,说着“还在审先等等”转身进了审讯室。
“您怎么还亲自过来了?”沈顺清递了根烟。
“知道差点被抢的孩子是谁么?那是程大爷的孙女。”王有孝接过烟,两条愁苦的眉都快拧成结:“网上有人说是这开发商为了把人引开强挖房,演一出声东击西的戏,简直胡说八道。”
没搬的还有四家,引走程大爷一家直接挖房也无济于事,但人言可畏,区里怕负面影响发酵,派王有孝来问进展。
“那开发商挖了吗?”沈顺清问。
“挖个屁,这风口上能挖吗?曲总现在也在往这边赶呢,不知道哪个孙子造谣。”王有孝狠狠呸了一声。
谁?沈顺清刚想问就感觉被人拽了一下,回头见陈灿抓着他的袖口伸手一指,门外有人缓缓逼近,正是之前抓拍照片中的主角。
“曲总您来啦!”王有孝迎上来,还不忘拉着沈顺清:“这是昌盛总部的曲总,上个月才到咱们林城。”
说完又介绍起沈顺清,说是赫赫有名的记者又是他老朋友,滔滔不绝的把沈顺清夸了一通。
沈顺清这才看清照片主角,面相虽年轻,但个子足足比他高半个头,又肩宽体健,身形看起来像是大他一圈。脖子上的金项链粗得扎眼,肤色也比照片中更黑,细看右眼角还有一条小指长的疤。曲霆眯起眼时,暗红的疤像半截蜈蚣一样向上挑起,让人一时间在“纨绔子弟”和“地痞流氓”中找不到一个更妥当的形容。
曲霆显然也在打量他,眼神交汇后就没挪过地方,直勾勾的有点灼人。沈顺清觉得那眼神里藏着点什么,不过在眼下的场合也划归为开发商对记者的戒备了。
记者收到过的有色眼光太多,仇恨的、轻视的、防备的数不胜数,练就了他刀枪不入的脸皮,此时沈顺清先有了反应,从容掏出名片递过去:“《林城早报》记者沈顺清,曲总多多关照。”
曲霆的视线从沈顺清的脸移到手指,却是没动。
沈顺清就着双手递名片的姿势,跟呈奏折的太监似的十分尴尬,狐疑地抬头,这一来正好看清曲霆脸上一闪而过的诧异和一丁点迷茫,还来不及揣摩这表情的含义,对方突然飞速抽走了名片,冷冷开口:“有笔纸么?”
沈顺清自认阅人无数,也被这瞬间动作晃愣了。
沈顺清还没回过神,身后一语不吭的陈灿突然将翻开好的采访本和笔递到他面前,体现了一个合格后辈的优秀素质。
曲霆轻轻挑眉,视线在两人身上转了一圈。
“没带名片,就写本上吧。”曲霆说完,简单写下“昌盛地产副总经理曲霆”字样和一串手机号。
曲霆下笔苍劲有力,但字不算好看,一笔一划生硬得像是小学生临帖。
沈顺清一边内心吐槽长得跟套马的汉子似的人居然写着一手稚气未脱的字,一边伸手收回采访本。无奈本子另一端被曲霆捏在手里,沈顺清轻轻抽了一下居然没抽动,心中闪过一连串“黑人问号。jpg”。
王有孝不知这两人捧着个本子站着不动是演哪出戏,找不到打岔的机会,派出所老所长恰时机的走出来打断了僵持。
“是个乌龙。”老所长叹气。
…………………………………………
抢孩子的是个流浪汉,非本市人,全国各地都混迹过,才来林城没几天。正巧今天程大爷的女儿带着孙女来看老人,孩子在家待不惯,老人就带她下楼。小孩腿脚灵活跑得快,不一会儿就和程大爷拉开了距离,等老人走出楼道口时孩子居然不见了。
“那流浪汉说自己又累又饿,看见个独自玩耍的孩子,一时鬼迷心窍也不知道怎么抱着孩子就跑了。”老所长说。
没跑几步孩子就哭闹起来,流浪汉才回过神,大梦初醒般站在马路中央发呆,孩子一用力就给挣脱了,老人也哆哆嗦嗦赶了过来。后面就是路人拍摄的画面了——一群人围住流浪汉拳脚相加,扭着送进派出所。
在场的听完都感觉莫名其妙。嫌疑人是否有前科、精神病史一类还有待审,一时也得不出最后结论。电视台记者只好随意取了几个景,拍了些警方提示照看好小孩等画面后收工离去。
“这事儿跟昌盛没关系。”曲霆说着,眼神却是落在沈顺清身上。沈顺清感觉到视线,不禁回头,却见曲霆把头扭向一边。
“没关系就好,没关系就放心了。”王有孝搭腔,又叮嘱民警赶紧网上发案情通报澄清。
一场“拐卖孩童案”雷声大雨点小,沈顺清和陈灿面面相觑,也打算打道回府。
“你怎么跑这儿来了?”沈顺清拧车钥匙点火。
陈灿正系安全带,闻言一愣:“您不是让我盯着环城东路片区?”
沈顺哑口,他也就被余小文的事儿耽搁那天随口说了句,没想到陈灿盯了近一个月。
“改行当狗仔得了。”沈顺清笑。
陈灿平日寡言少语,都是问一句答一句,这话他也没法接,埋头取出相机往手机里导照片。
两人并排坐在车里,太安静显得尴尬,沈顺清只好又开口:“盯出什么了?”
陈灿摆弄手机,过一会儿才道:“那个曲总认识你吧?”
不是“是不是认识你?”而是“认识你吧?”语气中肯定的分量不一样。
沈顺清察觉这细微的差别,右脚轻踩在刹车上。陈灿身子一倾,从手机中抬起头:“我就觉得你俩认识,他看你眼神不太一样。”
沈顺清扭过头,盯着他看了两秒。
认识?的确有这个可能,毕竟曲霆的怪异举止像是针对他。沈顺清在脑海里把所有认识的姓曲的过了一遍,从小区快递员到某局局长。
可“眼神不一样”又是怎么个不一样?不怪沈顺清没看清,连他自己都能感觉到,每次视线相对,对方总是不动声色地把目光偏向别处。
“不过,有个人不见了。”
趁着一个红灯当口,陈灿突然把手机举到沈顺清面前。
“什么?”沈顺清没听清。
“当天从机场出来的是两个人,除了今天见到的曲总,还有一个提着行李跟在他身后的,像是助理。”陈灿放大一张照片指着王海:“这人第一天还跟着曲总去片区看过,后来就不见了,今天也没出现。”
沈顺清还没从上一个问题中回过神来,陈灿又抛了个深水炸弹,这次他觉得陈灿不应该去当狗仔,而是应该去考刑侦队,想起赵博文说这孩子机灵,说不定真有过人之处。
“会不会有别的安排?”
“不知道,”陈灿手指滑过一张张照片:“这大半个月都是曲总一个人去片区,这人没在。”
所以,陈灿的意思是——
曲霆是他认识的?
还有,另一个人去哪儿了?
………………………………
第四章 林城传奇
回家后沈顺清一直琢磨他和曲霆的联系,又让陈灿把近期拍的相关照片都传他QQ。
在记者行业混迹,认识的人不少,认识他的人也不少。尤其是企业家在宣传上多倚仗媒体,有初次见面就握着沈顺清的手说“久仰大名”的,有攀亲带故拉关系的,装作不认识的还真没见过。
电视突然亮起,短兵相接乒乒乓乓的声音吓得沈顺清一激灵,抬眼一看是眼下大热的恶俗古装戏。
“我说曲爷,您开电视前能否打声招呼。”遥控器还在他脚边躺着呢,电视就这么亮了,要不是和曲飞生活多年,怕是被吓出心脏病来。
遥控器腾空飞起,电视画面唰唰轮换,由一部恶俗古装戏跳到了另一部恶俗古装戏。
“我看你好像在想事儿。”曲飞盯着电视解释。
曲飞生前是个漂亮的孩子,死后也保持着童稚十足的模样。一张肉嘟嘟的的小脸,若还活着,脸上应是如蜜桃粉`嫩的颜色。一双玻璃珠般的瞳孔黑白分明,虽然没法俏皮地眨眼,但也如黑葡萄一样好看。
沈顺清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人影。
也如曲飞一样,有着圆圆的脸蛋和乌黑发亮的眼睛,虽然和今天看到的棱角分明、眼角有疤的男人大相径庭。
但是——姓曲。
沈顺清犹豫着把手机里的照片点开,小声招呼曲飞过来:“问你件事儿,你别激动,不准破坏我家电器。”
小鬼饶有兴致的凑过来。
沈顺清喉咙动了动,试探着问:“这人……”
如果不是吊灯又开始晃动,灯管滋滋地响,沈顺清应该能把话说完,此时他眼疾手快地一手按在曲飞肩膀上,另一只手扔了手机就把人往怀里带,在他背上轻轻拍打,动作里带着安抚的意味,眼睛盯着天花板上的灯,默数吊灯还剩几秒寿命。
曲飞大口喘气,他没有呼吸,只是徒劳地作着张大嘴的动作,机械地维持嘴唇一张一合的姿势仿佛进行某种仪式。
被安抚了好一阵子后曲飞突然扭身挣脱,往沙发上一跳,指着摔在地上的手机:“这是我哥!是我哥!”
沈顺清哑了半晌,思维转了好几圈,不确定地开口——
“曲……听秋?”
十四年前,林城还是个依山傍水的工农业小城。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投资建厂,小老百姓靠上班打工过日子,再偏远一点的农村还保持着养猪种田的传统生活方式。
沈顺清的父母都是中专教师,一家三口住在学校分配的教职工宿舍——一栋三层楼高的筒子楼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林城高楼稀少,能住进筒子楼的都算是“大户人家”,沈家所住的筒子楼叫“红房子”,一面红艳艳的外墙在当时称得上气势恢宏。
同一楼层的除了沈顺清一家,还有“林城传说”——曲家。
林城城小故事少,带一丁点传奇色彩的边角料都可以被老百姓当成茶余饭后的话题嚼上好几年,何况曲家的传奇色彩还“不小”。
曲家女主人叫杜晓菁,年轻貌美,迷倒了不少林城少男的心。杜晓菁人虽漂亮,学业一塌糊涂,初中读完就跟着一群小混混在外混,打起架来谁也招架不住。
就在街坊邻里感叹“多好的姑娘不学好”的时候,林城突然来了个“书生”,还是从大城市G市来的。
在三姑六婆嘴里,书生的故事版本更多。有说是书院后人的,有说祖上是朝臣的,还有说留洋归来的,吹得神乎其神。
“书生”名叫曲墨儒,确实是个读书人,游历全国名川大河途径林城时突然来了灵感,在一家小旅馆里洋洋洒洒写了篇文章寄到报社,报社里的老学者们一看惊为天人立马登门拜访。后在一众文人的盛情邀请下,曲墨儒接连发表了数篇文章,成了林城文艺界的名人。
后来也不知曲墨儒在什么场合遇到了杜晓菁,一见倾心穷追不舍。杜晓菁本是太妹,看不起浑身酸腐气的读书人,无奈曲墨儒又写诗又写情书,软磨硬泡了好几年。
而后的故事更传奇,据说曲墨儒山川也不游历了家也不回,一副不娶佳人不罢休的架势。曲家两老专程从G市赶来棒打鸳鸯都扭不回自家儿子。曲家是书香世家耍不来狠,最后抛出“断绝父子关系”的杀手锏,曲墨儒竟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杜晓菁再混也是个怀揣少女心的姑娘,见这阵仗也动了心,最后终于收了性子嫁了曲墨儒。留在林城的曲墨儒被请到林城中专当特聘教师,夫妻俩搬进红房子和沈家成了邻居,婚后又生了2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成了林城的一段佳话。
“听说你们厂新建的化工园区要开工了?”
曲墨儒看着在厨房忙活的杜晓菁,眼中满是柔情。
“下月吧,你说这园区为啥要建在花明村那山旮旯?路远交通烂,怎么看都奇怪。”杜晓菁端着一盘糖醋鱼上桌。
嫁人后的杜晓菁正儿八经在的在林城找起工作,凭借着姣好的容貌进了林城当时最大的企业——义华化工厂当了前台。
“也许是风水宝地?柳暗花明又一村什么的。”曲墨儒说。
杜晓菁暗骂老公书呆子,觉得自己问错人。义华化工是林城龙头企业,投资新项目自然是有生意上的考虑,哪是老公这般书生思维能理解的。
敲门声响起,杜晓菁在围裙上擦了把手,开门一看是自家大儿子和邻居家的孩子手牵手回来了。
“听秋回来啦,哟!小清也在呀。”
“阿姨好。”17岁的沈顺清已经是少年模样,礼貌地打了声招呼,又拉着曲听秋像回自己家似的把人牵进里屋。
里屋里一虎头虎脑的孩子睡得正香,正是曲家小儿子曲飞。
曲家两个孩子,大儿子曲听秋小沈顺清三岁,正读初二,小儿子曲飞刚满7岁,还没入学。
俩娃儿都是这楼里的宠儿,尤其曲听秋完美继承了母亲的容貌和父亲的文雅气质,从小就像个秀气书生一样没说两句话就红脸,惹得街坊邻居更爱逗他。附近的阿姨大妈们见他漂亮,还时不时就拿“怕是个女娃娃”打趣他,曲听秋久而久之变得不爱说话,只在沈顺清面前会甜甜腻腻的喊“沈哥哥”。
此时的曲听秋像犯了错般垂着头,脸紧绷得像涨红的小龙虾,右手紧紧捏成拳头。
“好啦,都到家了手松开呗。”沈顺清往地板上一坐,伸手去掰肉嘟嘟的小拳头。
曲听秋眼睛眨巴眨巴像是能掐出水来,跟小猫嗲叫似的柔柔喊了声“疼”,这一声猫叫让沈顺清的心也揪了起来,手上动作轻了许多,耐心的哄:“松开让哥看看伤得严不严重。”
肉墩墩的小手摊开,手心一道食指长的划痕清晰可见,暗红色的血凝固在伤口边缘,看得沈顺清心疼极了。
曲听秋受伤和他脱不了干系。
沈顺清是附近的“小霸王”,从小擅长翻院爬墙扔鞭炮炸粪坑,虽说上高中后性子收敛了些,但掩不住爱玩本性,这天正手痒对小伙伴们炫耀“打水漂”神技呢,也没注意到有人在暗戳戳的偷师学艺。
打水漂讲的是巧劲儿,瓦片顺着手心飞出去才能飘起来。娇滴滴的曲听秋哪懂这些,捡了块薄瓦片就往水里扔,水漂没打出来反倒把手划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吓得沈顺清赶紧把人牵回家。
“不会玩就别玩,被阿姨知道我们都要挨骂。”
曲听秋生得白净,细皮嫩肉像个瓷娃娃,又是从小就被楼里大叔大妈当心肝宝贝疼着的,平时有点小嗑小碰都惹一堆人怜惜,更别说流血了。沈顺清也见不得这小祖宗受伤,词严厉色地吓唬了几句,满屋里找创口贴。
“创口贴在外面。”小祖宗突然开口,可怜兮兮地说:“可是……出去拿就会被妈发现了。”
“被发现也要贴。”沈顺清不轻不重的在伤口边缘捏了一下,疼得曲听秋牙一呲,几滴眼泪悬在眼眶打转。沈顺清一看坏了,小祖宗要哭,也来不及想,抓起肉肉的小手就放嘴边轻轻舔了一下。
柔柔腻腻地像猫爪子挠人似的,还带了点舌头上的温度。
这一突如其来的动作把刚还喊疼的曲听秋也舔懵了,眼泪也忘了掉,脸红的跟番茄似的,咻得一下就把手抽回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