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仙茶观记事-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会,偷不走。”
阿姜踢踢蹄子,南峰的妖灵,一向可以到峭壁下捡仙茶树掉落的叶子,没必要来偷树,何况再有能耐的妖灵,也破坏不了法阵中心,盗走仙茶树。
不过何清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弄这么一个庞大的法阵将南峰保护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明天林师公就可以教自己何家的剑术了。
第62章
爬一天山的后果; 是到夜里; 何清的两条腿酸疼得走不动。离开仙茶观时,还不明显; 等回到家里; 脱衣洗澡后; 顿时就迈不开步伐,难受得想瘫倒在地。
何清换上睡衣走出浴室; 他挪动脚步; 挨靠向床,直接瘫倒在床上。
“啊; 疼疼。”
何清捂着小腿肚子; 觉得就像跑了两千米那样难受。
“过来。”
柯师成将何清抱起; 拉到床正中,让何清躺平。
“师成,你做干什么?”
“按摩。”
柯师成温热地大手贴上何青的腿,细致按摩; 何清觉得很舒服。
“师成; 你累不累; 还有灵力吗?”
何清靠着枕头,仰视柯师成。柯师成和他一样为寻找灵坛爬了一天山,而且晚上还施法启动法阵,按道理说,他应该比自己更劳累。
“没事。”
柯师成精神比较好,没看出他疲惫的样子。
“那个; 阿姜姐说你灵力之前一直不满,后来为什么满了?”
提到灵力,何清突然想到柯师成之前灵力无法恢复慢。今天阿姜提起这事,,还笑眯眯的看向自己,何清觉得有点古怪。
柯师成没停下动作,他拉高何清的短裤裤筒,手指在大腿内侧按拿,他低沉说:“和你有关。”
“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没多少灵力啊。”
何清刚听到这句话很疑惑,不想柯师成身子突然贴过来,亲上何清的唇。被一抱一吻,何清脸难得红了。
是因为他们做了那样的事吗?
“那我们今晚也……”
何清把头枕在柯师成肩上,他抱着柯师成宽厚的背。
“帮你把灵力恢复了。”
何清小声说着,他还挺高兴,原来还有这个用途。
“上次是伤势的缘故,所以恢复缓慢。”
柯师成哑笑,他摸着何清的脸庞,将何清紧搂在怀里。
“那这次呢?”
“试试。”
柯师成低语。
“试试。”
何清伸手去解柯师成衣带,他解到一半,突然停止,喃语:“阿姜姐怎么会知道我们这样……”
明天看到阿姜,何清可能会有点不好意思。
柯师成没有回答,他温暖的大手在何清腰间游走,很快,何清也不再去思考这个问题。
第二天一早,两人匆匆吃过早餐,何清从老叔公那边拿来何家剑,跟着柯师成去仙茶观。
何家剑很有特色,剑身通体菱格,剑锋不锋利,看着很钝,估计划纸都划不破。何清拿手指小心摸着剑锋,果然不割手。这把剑的剑柄纹饰已经被磨得模糊不清,显然使用了很多年,是把老剑。
“和师成的剑不同,师成那把好锋利。”
“你这把是法器。”
林金开从何清手里接过何家剑,执住剑柄挥舞两下,平平实实,没有灵力展露,没有幽蓝的光闪现,一点也不炫酷。
“林师公,我看到爷爷使用它时有灵力在剑身浮现。”。
“灵力是能加成剑的威力,不过你没什么灵力。”
“那它在我手里会有威力吗?”
剑身钝,使用的人又没什么灵力,这把剑真得还有用途吗?
“别看它长得不起眼,这是把斩杀了无数鬼怪的宝剑,光是将它拿出来,就能把些小妖小怪吓跑。”
剑身散发着一股肃杀之气,不过人类对它感应迟钝,妖灵鬼类则不同,它们对危险很敏感。
何清听得喜不自胜,这么说这把剑就起到了柯师成的威慑作用,他带着这把剑,普通的鬼怪看到他,也会啊啊啊地跑掉啰。
“我先教你如何执剑,师成,把我的剑拿来。”
林师公差遣柯师成,他和何清说话时,柯师成一直站在身旁。
柯师成从宫观里取出林师公的剑,递给林师公。柯师成看着林师公抽出长剑,自觉退到一旁。
林师公教何清执剑的手法和身法,演示几下下,让何清照着学。
“这些基本功,我徒弟也能教,有什么不懂地问他。”
林师公已经坐回石桌前,泡起茶来。
于是何清在一旁练着,柯师成在身边指导,氛围相当亲和。
林师公确实偷懒,他觉得基础功简单得要死,不过由柯师成教也不错,他这个徒弟武艺高强,单凭武力,不适用法术,林金开未必打得赢他。等何清基础扎实,再由自己教何家的剑术吧。
“师成教得真认真。”
阿姜坐在石凳上,看着教剑学剑的两人,她觉得很有趣。想起,当年林金开年少的时候,也曾在这里,由他师父传授剑法。
那时的阿姜以一只山獐的形态,出入仙茶观。林金开的师父心池道人对徒弟十分严厉,而林金开又是个不守规则的人,所以常被师父惩罚。
“腕部放松,肩下沉。”
柯师成站在何清身侧,手把手教何清,何清的背贴着柯师成的胸。寻常的指导动作,在阿姜看来却是亲昵无间。
何清按照柯师成的指导练习,他领悟得很快。
不只阿姜在看何清学剑,林金开也不时留意,何清看起来挺有悟性,倒是值得一教。
不过这两个小子,一个教一个学,怎么有种错觉,他们是在亲亲我我呢。
林金开呷口茶,瞥眼搂着何清背,教何清点剑的柯师成。其实柯师成一本正经在教,根本没有任何暧昧,只能说师父和阿姜想多了。
在柯师成的耐心指导下,何清练了一早上的剑,柯师成讲的话,何清点点滴滴记在心。到休息时,何清执剑的手酸麻得抬不起来,他毕竟力气一般,而何家剑沉。很奇怪,这是一把正常尺寸的长剑,却比寻常的长剑重多了。摸过柯师成和林师公长剑的何清,更坚定他的想法。
何清坐在石桌前休息,他扭着手腕,缓解酸疼感,喃喃自语:“都是剑,怎么我爷爷的剑这么重”
“步甫的剑是铜剑。”
林金开说时眉头也没抬一下,这真是宝剑,不过何清还不懂。
“我看看。”
阿姜从何清手里接过何家剑,仔细端详起来,她摩挲剑身的菱格,陷入思考,好会才说:“看着相当古老,不知道什么年头。”
“我网上查查,说不定是老古董。”
何清拿手机就想拍剑,被林金开挡下说:“好好珍藏,不要外露。”
“哦,好的。”
何清赶紧把手机收起来。
午时,何清跟柯师成下山,何清回家做饭,柯师成留在何清家里。
小灰和小黄在厅里玩耍,小灰非常活跃,站在小黄背上,啄小黄的毛。本来懒洋洋躺在地上的小黄,突然跳起,飞扑小灰,小灰嘎嘎地到处逃窜。
何清在厨房里,听到外头声响,探出头,正好见到柯师成一手拎着小黄,一手抓着小灰。两只灵物在他手里,都露出一幅乖巧的模样,再不敢造次。
放开小灰和小黄,柯师成走进厨房,挽袖子帮忙。他杀鱼,削山药,何清焯排骨和五花肉。
何清买了丰盛的食材,难得一家“四”口,难得凑在一起吃饭。
炸排骨,红烧肉,炒山药,炖鱼汤。
一一摆上桌,小灰眼疾嘴快,啄走一块炸排骨,在一旁欢喜地食用。
何清摸摸小灰的头,他回来看到小灰这么精神,很高兴,因为小灰的状态,也是柯师成的状态。
柯师成舀一碗鱼汤,递给何清,他宠爱何清,他这份宠爱,何清感受得到。
昨夜两人到深夜都还没睡,何清饿了,想吃夜宵,柯师成下床去煮。煮好后,亲手端到何清跟前。煮的是瘦肉鸡蛋面线,很好吃,两人分食一大碗。
何清想,他应该是被师成唯一这样对待的人吧,师成早早没了父母,把自己当成家人。
“师成,排骨炸得刚刚好,你吃看看。”
何清夹一块排骨,放柯师成嘴里,他看着柯师成傻笑,柯师成摸摸他的头,像何清摸小灰一样。
何清纵使再不愿和柯师成分开,时间一到,他还是要回去学校。
午后,由柯师成将何清送去学校,何清走进校园,不敢回头去看柯师成,他怕自己会忍不住想跑出校门。
所以说啊,读书最重要,不能被恋爱冲昏了头。
柯师成无数次目送何清走进学校,消失在校门口,他习以为常。转身朝停车的地方走去,柯师成打开车门,还没坐进车内,就听到一阵手机铃声。
掏出手机,柯师成接通,居然是师父林金开打来。
“徒弟,你记得紫清真人?”
“记得。”
“他有位女徒弟叫向绛,正在Q市办事,遇到点麻烦,你过去帮她。”
“……”
紫清真人是罗浮山的一位道人,在现代,各大宗派里,除去天师府的高层,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称为真人的厉害角色,但紫清真人是个例外。
“怎么联系她?”
既然是师父的要求,再则仙茶树也是紫清真人提供了灵药,才得以复活,柯师成不会拒绝帮忙。
“我将她联系方式,发你手机。”
“好。”
柯师成坐回车上,等待师父发来信息。
过了好一会,林金开才发来一个地址和一个手机号码,地址是鹧鸪镇渚村,鹧鸪镇就位于Q市东南,渚村是有一座渔村。
渚村算是一个有点名气的地方,不过也还是个乡下地方,怎么会惊动紫清真人的徒弟前来呢?
柯师成驾车前往鹧鸪镇,路上想着,以往曾听师父说,紫清真人门生众多,但是得他真传的徒弟没有几个,不知道这次过来的,是不是他的亲传弟子?
第63章
鹧鸪镇的渚村; 属于民俗文化村。渚村夏日的游客比较多; 偶尔还能看到几个外国游客。
柯师成车抵达渚村村口,发现村口的车辆拥挤; 有许多人; 话语声嘈杂。这些人看着不像游客; 他们拿着话筒,扛着摄像机; 明显是记者或者电台。
不想引起注意; 柯师成等这群人消失在村口,他才打向绛的手机; 问她在哪?向绛说她在苏北庄蚵壳屋。
柯师成知道埔村以蚵壳屋出名; 然而村民翻建房屋后; 村中的蚵壳屋没剩几座,应该不难找。柯师成需要的,只是问一下当地人,苏北庄蚵壳屋怎么走。
村口的村民不少; 村口有一座菜市场; 非常热闹。柯师成问一位卖蚵的老妇人; 老妇人指了个方向,是一条狭窄的巷子,说从那里过去。
柯师成道声谢,留意到老妇螺髻上的花围,那是素馨花编织的花围,发髻上还斜插着两支紫红蔷薇; 柯师成觉得有几分新奇。渚村的老妇都会簪花,并且梳着螺髻,有着当地独有的民俗特色。
沿着石板行进,柯师成走进窄巷里,老妇人告诉他苏北庄蚵壳屋就在巷子的尽头。远远地,柯师成看到了一堵蚵壳墙,有些年代,蚵壳被风雨冲洗的灰白。
柯师成想大概就是那里,他加快脚步,踏进长满杂草,荒芜的前院。这栋民房,门上贴的对联还比较新,像是有主之屋,但是看不到现今有人活动居住的痕迹。
向绛就站在院子里,站在一个倒塌的石桌前。她很年轻,之前在通话里,柯师成就已经从声音猜测她很年轻,柯师成以为是位十七八岁的女性,此时看到本人,才意识到年纪可能和何清差不多。
向绛穿着普通人的衣服,不是道服打扮,这也省去麻烦,到处引人注目。
“你是林师公的徒弟吗?”
向绛见到柯师成显得很惊讶,从电话里,她以为柯师成是个高冷比她年纪大很多的人,亲眼看到,才发现居然是位年轻高挑的帅哥。
“是,我们通过电话。”
“我不会当地的语言,所以,想请你帮我询问村民。”
林师公所谓的向绛遇到麻烦,难道是指语言不通?
不过当地村民虽然普通话说不标准,但并不是不能说,除非是年纪很大的老人。
“可以。”
柯师成同意,他看在紫清真人出灵药复活仙茶树的份上,他乐意帮忙。
“我要找一个人,就是她。”
向绛将手机递给柯师成,手机里有张照片,并且有名字。照片黑白,从人物服饰上看,有点年头。照片里是一位秀美的少女,约莫十六七岁,这位少女头上梳着螺髻,戴着茉莉花花围。照片上的名字,写着:苏宝真。
“这是什么时候的照片?”
“四十年代。”
“……”
毫无疑问,这位女子极可能已经去世,如果还活着也该是位将八九十岁的老人。
“为什么找她?”
柯师成来前就知道任务可能没那么简单,否则师父也不会将他喊来帮忙。
“说来话长,我师父和她有个约定,七十年后帮她了结一桩心事。至于是什么约定,我也不清楚。我找到她,就可以跟我师父交差了。”
向绛声音和长相都挺甜美,很难想象她是位修道之人,过着常人看来乏味无趣的生活。
“她本来住在这栋房子?”
柯师成抬头看着蚵壳屋,这栋蚵壳屋的主人也姓苏。
“是的,我按老照片找到,可是里边没人住,不知道她家人搬去哪里?”
“问过附近的村民吗?”
“问过,但是很奇怪,他们说不知道。”
向绛在柯师成来之前,就询问过附近的村民,村民似乎讳莫如深,一个个摆手说不知道,而且还很快就离开。
“对联是今年新贴,这屋子还没被废弃。”
柯师成将向绛手机里的照片,传到自己的手机。
“是呀,所以她亲人的后代,应该还在这个村子里住着吧?”
向绛原本觉得不难找,但是这里人生地不熟,她又是一位外地人,到人家村子里打探,可能村民有所顾虑,不肯告诉她实话。
“到前面那户人家问问。”
柯师成看到前方的一栋民宅,两位老阿婆在门前撬海蚵,当地人把海蛎叫:蚵。这里是渔村,出产的海蚵很受欢迎。
“阿婆,我们找村里的一个人,想问问你们认识吗?”
柯师成走过去,礼貌询问,他用的是当地语言。
“年轻人,要问什么?”
“你们村子里有一位苏宝真吗?她以前就住在苏北庄蚵壳屋。”
两个阿婆面面相觑,用警惕地眼神看着柯师成和他身后的向绛。
“是要干么?记者吗?”
“记者”一词,阿婆还特意用普通话说。
“不是,我们不是记着,我们是来找人。”
向绛怕对方警惕不说,赶紧申辩。
“阿婆,你们认识她吗?”
柯师成将手机递到其中一位阿婆跟前,手机屏幕上显示苏宝真的照片。
“我老花眼,看不清。”
其中一个阿婆摆手,这位阿婆头插着一柄绿色的长簪,挺特别。
“我看看。”
另一位阿婆将脖子上挂的老花眼镜拿起,夹在鼻梁上,她仔细将苏宝真的照片端详。
“苏家人都不住村里,搬走很多年了。”
绿簪阿婆边撬海蚵边说话,她那动作相当地熟练。
“苏北庄家的对联是谁贴的?”
“在村里还有亲戚。”
“阿婆能跟我讲下他亲戚住哪吗?”
柯师成耐心地询问,他压低身体,很恭敬。
“阿朝家,在海边,从这条石路下去一直走,路上问下人就知道了。”
绿簪阿婆也是知无不言,毕竟柯道长特别礼貌。
这时候,一直在看手机的老花镜阿婆,突然“啊”地一声,把绿簪阿婆吓了一跳,说着:“你这是怎么了?”
“拿走……太吓人了。”
老花镜阿婆把手机还给柯师成,手还在一直抖着。
“阿婆,你认识她吗?”
“不认识,我也才六十五,她这是去世的人,看着吓人。”
也不知道老花镜阿婆在照片上到底看到了什么,只见她匆匆摘下眼睛,继续手里的活。
柯师成告别两位老人家,跟向绛翻译阿婆们的话,带着向绛朝海边走去。
“要不我们找村里长寿的老人问问?”
向绛走在路上,不时四处张望。
“先去阿朝家。”
柯师成闻到了海潮的气息,离海已经很近。
向绛看着柯师成在前面快步行走,她迈开步子跟上,她觉得这位柯道长对阿婆们明明很有礼貌,待她则有点清冷,也许是自己想多。
两人在村路行走,走过一条陡峭的村路,终于来到海边。
海边的情景出乎向绛的意料,一大群电台记者在采访渔民,还有不少围观的村民和几个游客模样的人。
向绛询问其中一位游客,这里出了什么事。游客兴奋说:“你不知道吗?昨天网到一只怪鱼,有六米长。”
柯师成凑过身去,见到记者在采访几位渔民。柯师成从记者和渔民的交谈中得知,这些渔夫不是当事人,他们只是跟当事人一样,从事捕鱼行业。
“请问,阿朝家在哪?”
柯师成询问围观的村民,他问的是一位抱着婴儿的年轻妇人。
“你找阿朝吗?他就在那里。”
妇人指着正接受采访的一位渔民,这位渔民三十多岁,浑身黝黑,非常强壮。
柯师成和向绛待在海滩,等待采访结束。
从周边人的议论,柯师成已经知道昨日捕到怪鱼的大致情况,并且还通过搜索当地新闻,见到那只怪鱼的真面目,长得很猎奇,像条带鱼按上四肢。
鱼捞上来还活着,所以似乎是给送到市里去做研究。
不过这些记者一窝蜂涌到渔村里来,也属于奇怪之事,一条怪鱼而已,大概是最近没有什么夺眼球的新闻。
柯师成看到阿朝结束采访,朝海堤方向要走去,他跟上,向绛看到柯师成离开,她也跟上。
“阿朝。”
柯师成在对方登上海堤石阶时,将他喊住。
阿朝瞪着柯师成,疑惑问:“我认识你吗?”
“你好,阿朝,我们找一个人。七十年前住在苏北庄蚵壳屋里,她叫苏宝真。我们听说你是苏北庄的亲戚?你认识她吗?”
向绛跟阿朝说着话,阿朝用心听着,不过他脸上的狐疑表情加深,他说:
“到底是要干么,苏北庄那都八九十年前的事情,现在才找来。”
“麻烦你帮忙看下,我这里有她照片。”
向绛将照片拿给阿朝看,阿朝看了一眼,连忙挥手:“不认识。”
“谁会认识?”
柯师成看阿朝还是壮年,他不认识也很正常。
“我说你们也是古古怪怪,你们要找她做什么?这么多年,人早死了,又是女的,谁知道她嫁哪里去?”
阿朝见多了游客,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怪异的外来者。
“我师父说,如果不能找到她,你们这个渔村会有灾难。”
向绛一本正经说着,神色凝重。
“你师父是半仙哦,那他怎么不算算要找的人在哪里。”
阿朝嘲讽一句,转身离开。
“现在怎么办?”
阿绛挺绝望,她在山里长大,虽然也有网络有wifi,但她生活简单,不擅长和人交流。
“去老人会问问。”
柯师成记得来海边时,经过一栋楼,一楼挂着牌匾,是一处村子的老人协会。
苏宝真应该还在人世,否则紫清真人不会要求找到她。由于她是女子,很可能嫁出村,嫁去了什么地方,由此渚村很少人认识她。
作者有话要说: 导演:新副本开刷
第64章
村里的老人协会; 其实就是一处老人活动中心; 柯师成和向绛进去的时候,老人们正在玩牌。柯师成拿着照片询问一位七老八十的老婆婆; 老婆婆口中没牙; 凹嘴; 说话不清晰,柯师成好会才听懂老婆婆说的话:“伊去清水庙; 几十年啦; 可能过世了。”
终于打探到苏宝真的消息,她在清水庵。柯师成知道清水庵; 是当地一座尼姑庵。
“你们是为什么要找宝真姐?”
老婆婆听到苏宝真这个名字; 仿佛被拉回了遥远的青春时代。
向绛听不懂老婆婆的土语; 她问柯师成是什么意思,柯师成做了翻译。向绛回答:“老婆婆,是她的一位老朋友要找她,有一件极要紧的事。谢谢老婆婆告知她去处。”
向绛说的是普通话; 老人家听不懂; 柯师成只能帮着翻译。
“宝真姐; 人可好了,那时候大家都很穷,宝珍姐带我去海滩挖蚵,捉螃蟹……”
老婆婆还在回忆往昔,难得有人跟她提一位消失几十年,仅存在她记忆里的人。
“无衣短裤去捕捞; 一日三餐蕃薯糊。”
老婆婆念了一句当地的俗语,纵使当年很穷,年少时的时光,总是令人追忆。
这位老婆婆,老人协会里的人都称她翁婆。根据其他老人的说法,翁婆还不是渚村最老的妇人,还有一位将近百岁龄,不过卧病在床,不出门。
柯师成和向绛辞别翁婆,离开渚村,他们下一站,将是清水庵。不过柯师成还有事,他接到一通来自永平镇的电话。
柯师成把向绛载去清水庵,自己则是前往永平镇。
抵达永平镇时,已经是黄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