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陷世(远洋)-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笔预算,是需要解决吃饭问题的。王书记打电话来说:“到得月楼去。到那里吃饭吧。马上就去吧。”
    放了电话,德志就要走,尹懋说:“不要那么着急吧!好像我们没地方吃饭似的,要慢慢来,我们先去等他们就不像话,让他们等我们才好。”
    德志听了他说的话,就不再多说,因为德志的态度是,尽量避免摩擦,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在这里,他占绝对优势,远远不是过去的他了。他才到归州的时候,戴着一顶类似于环卫工人的帽子。据说是来自外国。非常炫目。是橘黄色的,老远都看得到。
    他戴了这顶帽子,显得跟领导很熟。因为这是领导的先生的帽子,领导先生的帽子,来自外国。外国人喜欢追求新奇和新鲜,像这种帽子,在内地男人看来,类似于小丑或者唱戏的人才会戴,不会去主动戴着这顶帽子。
    尹懋戴着帽子,不止一次向人诉说,这是齐老师老公的帽子。
    第一次听说这话,德志心生敬畏,不错,不是一般人能戴这顶帽子,只有二般的人,才配拥有这顶帽子;第二次听到这话,德志就不以为然,不就是一顶黄帽子吗?又不是黄马褂。有黄马褂就不会被杀,没有黄马褂,就会被砍头;有黄帽子,不值得炫耀。第三次听到这话,德志就感到十分讨厌了。他有点像祥林嫂了,太啰嗦了。
    德志不喜欢这样去炫耀,也不喜欢炫耀的人,更重要的,人一老,话就多,树一老,根就多,盘根错节,不知道具体数量。
    王书记的电话又打来,在催他们快去,余哥说:“走吧,是时候了。”
    尹懋没话说,只好答应了,他说:“这样去才显得尊贵,好像这顿饭是我们求来的似的,要知道,我们还不是那种人。在哪里都有饭吃,何必要吃政府的这顿饭呢。”
    德志点点头,觉得他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可有些过分正义了,人家请你吃饭是有点晚,可人家不是开饭店的,随时都在恭候你到来啊。你又没有提前跟人家打招呼,不能怪人家招待不周。
    他们三个关了门,走下楼梯,离开宿舍,离开了建筑机械公司,然后上街,到了得月楼。
    上了二楼,发现门口有人,是两名幺妹,问:“请问几位?”
    余哥说:“你看呢?”
    “我看现在有三位。”
    “知道还问。”
    看来,余哥饿昏了头,人家是服务员,何必这样对待人家?再说,人家也是人,干嘛这样恶狠狠呢?都是出身低微,不必要这么作践吧。
    德志问:“我们是民委的客人。”
    “哦,我知道了,请跟我来。”那幺妹说。
    大家跟着那幺妹一起走,走到一个包房,门上写着“牡丹亭”,幺妹打开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王书记,还有其他的工作人员,有的年轻,有的年老,他们见了德志他们,赶紧站了起来,说:“欢迎,欢迎!”
    王书记伸出手来,跟大家握手,打招呼,寒暄,显得非常热情,生怕一句话不慎,影响了官员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害怕一个动作,会让官员的光辉成为灰色。
    尹懋和余哥也伸出手和他们握了握,余哥是最怕当官的,看来其中有诈,在归州的时候,他不想去县民委,原因是他怕见当官的。但是,到了九峰,情况发生了改变,他倒很喜欢去见当官的。
    德志思考这个问题,哦,明白了,原来在归州的时候,先让德志去的归州,余哥后去的。一般来说,人们都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归州县民委的人都承认德志,不承认余哥,很自然,他们不承认余哥,余哥感觉到了,为了避免麻烦,干脆就不想去了。什么事都让德志一个人去扛。
    到了九峰,情况发生了变化,先入为主的不是别人,是余哥和尹懋,领导这样安排是让德志受到排挤。
    受到排挤之后,让德志不敢骄傲,实际上,德志根本不骄傲,只不过长了一张骄傲的脸,就像“表叔”一样,长了一张笑脸,看上去总是很开心的。后来被逮捕,被审判。被判刑,还是一张笑脸,他的脸,就是他的脸,这个没办法改变。
    大家被安排落座,在王书记两边,各坐一名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请谁坐呢?尹懋和余哥,在右边又坐了一名县民委的工作人员,然后才是德志。
    这样的安排。德志不在意。政府官员之间讲等级,观念十分严重,从酒席坐的位置,就能明白。对着房门的座位。一般是给官位最高的人坐的;然后按照尊卑顺序来坐。挨着主宾坐的。就是次一等的,就像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按照尊卑顺序坐。原来,水泊梁山不能乱套,也并非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要讲究一些次序。
    德志的地位,在酒席上一看,就大概明白了,给人展示的,德志其实就是“三把手”,在当地官员面前,显示的就是排行老三的,在机构里,芭比才是“三把手”。
    午餐很丰盛,羊肉火锅,还有黄鱼,腊肉,猪蹄髈等等,有了好菜,就是好酒了,问德志喝不喝酒,德志摇摇头,再问尹懋,尹懋说:“按照规定,不能喝。”
    “这里山高路远,皇上也鞭长莫及,你的机构领导管不到这里来,要吃就吃,要喝就喝,不要拘束。”王书记说。
    “王书记,不能这样说,我们是宗教界的,相信神,领导不在,但是神在,我们做坏事,肯定会受到神的谴责。”尹懋说。
    “喝酒不是做坏事吧?再说,神又看不见,怎么谴责你?”王书记吃了一口菜后说。
    “王书记,喝酒不是做坏事,但是,喝酒是破坏机构的规矩,相当于做坏事了。”尹懋说。
    “那么,谴责怎么说?”王书记追问。
    尹懋吃了一口菜,说:“内心的谴责,良心不安。”
    “好吧,我们也有规定,就是中午不能喝酒。这个是县政府的规章制度,中午喝酒,下午就无法工作,发现后,就要承担责任,比方说扣分,减福利和工资。”王书记说。
    “哦,原来公务员也不好当啊!”余哥笑道。
    “对,公务员有更多的限制,没有自由,如果我退休了,我还真的想到非政府机构里工作,最好到你们这样的机构工作,可以发挥余热,给社会做出贡献。”王书记说。
    听了王书记的话,德志心想,你要是做慈善,那谁都能做慈善。真是自不量力,不过,德志心里讨厌这些说话不靠谱的,表面上却没表现出来,免得给他们不好的印象。
    刚才尹懋已经给出了不好的印象,只不过,他还不自知,还以为自己是公众人物,或者说是中心人物,有了这种盲目的自信心的人,是十分可怕的。轻者会受到良心的谴责,重者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不喝酒可以,那喝点饮料吧。你们喜欢喝什么?”王书记问。
    “喝点纯牛奶吧。”德志说。
    其实,什么饮料都不如纯牛奶,这个才是最放心的,当然,如果酒店里买几头奶牛,每天都能挤出牛奶,这个酒店肯定会发大财,很多有钱人想喝纯牛奶,但是喝不到,喝到的都是超市里卖的,没有可能喝到新鲜的纯牛奶。
    “好,来三听纯牛奶。”王书记吩咐了,那在旁边侍候的幺妹,转身出去,没过一会儿,就回来,手里拿着三听纯牛奶,给了他们一人一听。
    王书记问:“喝纯牛奶是不是加点糖,或者要加热?”
    “不用,这样挺好。这样挺好!”余哥说。
    看来余哥很喜欢这种场合,毕竟受到了县一级官员的欢迎,哪怕是装的,形式上也是满足条件的,算是了却了余哥的心愿。
    一边喝,一边吃,一边聊天,德志知道的东西多,天文地理,都能聊,但是余哥也想加入,可惜知道的太少,还有方言太重,说的话,不容易懂,令人郁闷。
    他很积极,想参与讨论,没有成功,后来索性不说,扎头吃饭,不问前程。
    尹懋略知道一些,也勉强能对付,德志看他有兴趣来讨论一些无聊透顶的问题,德志就闭口不说,让尹懋大放厥词,达到他表演的目的,满足他的虚荣心。

第244章 抓阄游戏
 
    第244章发表了,欢迎亲们chayexschayexs。收藏、订阅、打赏和评论。
    吃完饭,王书记亲切地问:“各位先生,吃好了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吃好了。”
    德志补上一句:“谢谢王书记盛情款待!”
    “哈哈哈哈,不用谢,举手之劳,举手之劳。只要你们回到县城,就尽管跟我或者李局长联系,或者在座的各位中的一个联系。我们只要在家,就亲自来陪;如果不在,我们也会安排别人来陪同。大家不要客气啊!”
    “不用客气,不用客气,谢谢啊!”尹懋说。
    说着话,大家离开座位,王书记走到总台,一个看起来是老板娘的人满脸堆笑,对王书记说:“王书记,吃好了吗?”
    “嗯。”王书记点点头。
    “味道怎么样啊?”老板娘继续问,继续保持微笑。
    “很好,很好!保持啊,紧跟队伍,别掉队啊!”王书记说。
    “知道了,王书记,最近流行吃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最近什么好吃,我们就做什么。绝对跟上队伍,不会落伍的。”老板娘说,仍然保持着微笑。
    老板娘很聪明,一边说笑着,一边拿出了清单,王书记看都不看,在单子上签了字。
    这样的主顾跑不了,到月底就可以去单位结账,一般来说,来者不拒。这都是关系,铁得很,除非是得月楼的大厨师手艺太差,或者根本是在失恋或者离婚状态下炒菜,这样的菜带着怨气,肯定不香,没办法吃,总觉得有一种怪怪的味儿。
    对水祝福,水就甘甜;对汤祝福,汤就鲜美;对人祝福。人就亨达;对美人祝福。美人就越来越美;对老人祝福,老人就越来越年轻。人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人的情。需要常来常往。得到慰藉。
    这个道理有些深奥。也有些道理,德志深有体会。
    德志有些后悔,为什么没有喝点酒呢?明明心里想喝。却不好意思提,关键是怕齐老师,她过分正义,如果知道这三个人在九峰无法无天,竟然喝酒!那还了得,肯定要开除。
    德志很难想象开除后的情景,没有了工作,又没有积蓄,怎么办?家里老小都要吃饭,德志又没有力气,下苦力肯定不行,不下苦力,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文凭还没拿到,真是苦哇!
    算了,既然有了五谷,就别想六谷!不喝酒,就不存在劝酒,酒喝多了,的确没有好处,现在的酒,和当年武松喝的酒不同,别说十八碗,就是一碗,也让人倒下。
    现在的酒,工业酒精勾兑的多,真正的好酒,不是现在的酒,可能已经没有古时候的酒的制作工艺了,那时候还没有转基因,现在的转基因太厉害,做酒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农产品。
    喝酒一次,等于慢性自杀了一次,虽还不至于死,可是,生不如死。
    下了楼梯,在楼梯口,王书记和他们分开,各自离去,他们下午还要上班,德志他们呢,不用上班,只是整理内务。
    有事,就没心思逛街,街道很小,不用十分钟,就能走完县中心最繁华的两条街。
    先回宿舍,将搬家之后弄上来的包裹解开,谁的东西归谁收拾。这样决定了,就回宿舍。
    从得月楼到宿舍,用时五分钟,实在太近了,德志他们租的房子位于繁华路段,交通十分便利。吃喝玩乐和购物在附近都能完成。
    第一步先确定房间,有三间卧室,其中一间最不好,没有窗户,住在里面的,出入都要经过这间房,有走廊通道,显得小黑屋更小,这间屋到底给谁住,可能谁都不愿意,谁知道九峰这个小县城租房竟然如此艰难!还有,街上的小商店,所占的位置也很小。看起来都比较精贵。
    德志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抓阄。
    他写了三张纸条,然后在纸条上写下三间房的名称。一个写着“有大窗户的”,第二个写着“有小窗户的”,最后一个写着“没有窗户的”,写完之后,将纸条叠起来,然后撒在地上,由三人来抓阄。
    尹懋先抓,他抓起来一张,打开一看,什么写着“有小窗户的”,这间房是最好的,独立,和外界没有关系,门一关,就是自己的世界,不受外界的影响,包括起夜啥的,都不会影响到别人。
    余哥第二个来抓,他抓住了一张,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有大窗户的”。余哥高兴极了,跳了起来,说:“太好了,这一下看书就方便了。”
    不用说,第三张就是德志的,上面写的啥,德志也清楚,他懒得打开纸条,可不甘心,还是打开一看,的确是,上面写着“没有窗户的”,这也就是意味着,在未来的岁月里,德志将在小黑屋里度过,好在不是经常住在城里,需要经常下乡,住在村里,要是经常住在城里,像这样的小黑屋,白天都需要开灯,岂不是很麻烦?
    德志只好认命,这叫作茧自缚,或者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谁让你出这个馊主意呢?不过,不这样,他们也不会主动让德志去住,因为德志不是齐老师的亲戚,就用不着承让,都是一样的,何必要这样呢?
    话说回来,他们不一定会永远住在这里,都是过客,到九峰小县城,也只是休息休息,不是常驻的。
    尹懋和余哥将标记是自己的东西,大包小包地往自己的房间里拖拉,然后开始制作衣柜,这种活动衣柜需要螺丝刀,相互配合着做比较快。衣柜做好后,就把衣服挂在衣柜里。要穿衣服的时候,直接打开衣柜就行。
    不过,经过几次搬家,衣柜已经变得十分脆弱,如果再搬家,这些衣柜就用不成了。
    临时的家,可以买这些东西,里面是铁架子,外面套了一层塑料布,带花色的。塑料布经不起拉链的经常拉开和关闭。慢慢地就会变得脆弱,会破裂,会变得不敢触碰,稍微一碰。就会裂开口子。等塑料布全部破烂成条状或者块状的时候。这衣柜就不叫衣柜了,叫衣架。因衣服一览无余,到了宿舍。一眼看去,全是衣服,十分壮观。
    然后是整理厨房的东西。
    主人留给了德志他们饮水机,冰箱,还有桌椅板凳若干,德志他们又要求了三套床架和铺板。房东答应以后想办法凑齐,另外,还会考虑在黑屋子做了隔断,因为走廊进出,肯定会影响住黑屋子人的休息。哪怕是蹑手蹑脚的,也有声响。
    德志喜欢熬夜,晚上睡得晚,常亮着灯,对住大窗户房间的人也有影响。
    黑屋和大窗户的房间,中间有隔断,一半是木板,一半是窗户和门。窗户是老式的,用的是木框玻璃,玻璃是花的,上面是细碎的凹凸的花,透光,但是看不到玻璃那边的情况。
    有玻璃窗,也不能开,如果开了,就跟没有窗户一样。
    德志也开始打开包裹,查看私人物品,有的东西已经是第四次搬了,从归州县老县委的房子,到西坡的住房,再到白坡的住房,然后到宣统县的住房,再到九峰县的住房,这些老伙计还真行,够结实的。搬了几次家,还没搬坏,证明质量过硬。
    在归州买的锅碗瓢盆,还有一些菜刀砧板,甚至油壶盐罐,都是一点一滴地置办起来的,可惜,德志的妻子去的时间不长,加起来还没有大半年的时间,满打满算可能不到一年,不想置办,也没办法,有些东西是必须要办的,否则就要道外面吃饭了。
    到外面吃饭,也没有什么好处,钱花了,却没有营养,大人倒还没啥,关键是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还是需要在家做饭吃,这样才能保证营养。
    这些东西不是公家的,德志就把它们原封不动地放到了床底下,谁知道下一次搬家是什么时候?
    肯定不会在九峰永远干下去的,机构的性质决定了的,有钱才能做项目,没钱就做不了项目。机构不是银行,没有赚钱的功能,只有筹款的功能,筹款之后,要向捐赠人交代资金的去向,要对项目的效果做出评估,如果捐赠人不满意,就没有下一次的捐赠,机构没有进来的钱,那么,离解散也就没多远了。
    房东很会过日子,将阳台改造成了厨房,空间扩大了不少,显得特别合理。另外,一些坛坛罐罐的,他们都没带走,有的可以用,有的不能用,房东愿意留下冰箱给他们用,就是意料之外的事,大家都有点高兴,但是,高兴过后,马上惆怅了,担心将冰箱用坏了,要知道,用坏了东西,是要赔偿的。
    特别是尹懋,考虑的最远的就是损害东西要赔偿,对于房东的东西,坏了可以自己添置;不能报销;没坏的东西要爱惜,就不会出现问题。
    房东没有提供洗衣机,那么,他们带来了洗衣机,就要拿出来。考虑到频繁搬家,洗衣机的外壳一直没有丢弃,走到哪里都带着,这样才能保证洗衣机安全到达,盒子里有泡沫,可以有效减少洗衣机的震动,不至于损坏。
    洗衣机算是公家的了。
    考虑到德志一家不会长期呆在宣统,其他同事洗衣服比较艰难,也懒得去求人洗,男的洗衣服不是太干净,仿佛男女恩赐不同,女人更适合洗衣服,无论多脏的衣服,女人都能将衣服搓洗得干干净净,但是,男人就要差一些,哪怕再努力,仿佛就差那么一点窍门儿,无法洗得像雪那样白。只好借助洗衣机了。如果芭比不去宣统,领导绝对不会想到洗衣机的事,不管弟兄们洗衣的艰难,只要不得罪芭比就行,得罪了芭比,等于得罪了齐老师,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第245章 搬家到村
 
    第245章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打赏、订阅、评论或者圆梦。
    当初购买洗衣机时,德志本着心疼妻子的原则进行购置,没想到妻子反而反感,将洗衣机踢翻,说外债还没还清,就想着享受。
    德志说:“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很不方便,洗衣机是为了减轻你的负担,买,是没有错的。”
    最后他妻子终于认可了这事,就没有再让他退货。
    从归州搬家到宣统后,他的妻子就很少去宣统县了,加上芭比在松岗的工作已经结束,新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宣告流产,实在没办法安置,只有派到宣统,领导让她去的意思,是当掌权派的,好监管他们三个男人。
    她就像刘禅,没有那个意思,倒有此处乐,不思蜀的思想。齐老师看着也着急,可是,皇上不急,太监再急也没用。
    她到了宣统,面临洗衣的困难,于是齐老师就让刘小姐和德志联系,让德志将洗衣机折价卖给办公室,这样,洗衣机就成了公家的了,洗衣机损失了一百多元,德志也认,只当是奉献了。于是,洗衣问题解决了。
    余哥开始频频使用洗衣机,以前洗衣机没有充公的时候,请余哥把脏衣服拿来用洗衣机洗,他不干,假惺惺地说自己洗,洗也是洗了,心里还是不想求人。自从洗衣机被公家买过来,自然就放松许多。洗衣服就特别勤快,甚至连洗脸的毛巾和洗脚的毛巾,都一视同仁,洗得干干净净的,而且不厌其烦地洗,直到把毛巾都洗烂了为止。
    反正是公家的洗衣机,用坏了不要紧,可以修理或者买新的,当然这笔开支还是由办公室来解决。水和电都是公家的,自从芭比来了之后。连洗衣粉和厕纸都是公家买的了。在这以前。都是自费。要想报销,休想!当然,她们可以报销,没一点问题。到了宣统县。芭比可以得到这些。不用问别人要不要。只要自己有就行了。
    包括洗发水、沐浴露,都是可以报销了,等快用完了。她才宣布,这些都是公家的,大家可以用。
    德志听了不想用,马上就快用完了,到时候,你用了她就说大家都用了,你说不清,干脆不占便宜。
    浴室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德志不用,别人在用,到那些液露啥的都用完了,芭比就有了说法,说不是她一个人用完的。
    后来,芭比出了车祸,不敢再在宣统县呆了,就回到了江城,然后去到松岗,做一些轻省的活儿,比如做手工艺品,连布都不拿,让他们自己拿。她跑去和朋友玩去了。
    想到这些,德志觉得人做到这个份上,也就算没有人味了。现在洗衣机到了九峰,能用它的,现在是三人,将来是四人。
    除了德志、尹懋和余哥,就是金莲了。
    余哥说:“我要洗衣服,能不能帮我把洗衣机搬一下,其他不用你们帮忙,我来做。”
    “好啊!”尹懋先响应,德志就懒得再搭理他们。
    他打开了编织绳,将纸盒子抽出来,打开洗衣机的盖子,拿出里面的水管、保护盖等等配件,将软管连接水龙头,再将排水管接起来。
    房东很不错,水龙头上的接头刚好是可以连接洗衣机卡头的,余哥在这方面的技术还算可以。
    他是为大家服务,德志由衷地感谢。安装好了洗衣机,余哥先将自己的衣服丢进去洗。
    没过多久,他一脸灰线地出来,说:“完了,冲水龙头坏了。”
    他说的冲水龙头,可能是大便池上面的,德志和尹懋都跑过去看,果然,一直在漏水,没有冲水的功能。
    尹懋说:“把总闸关上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