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金眼(大鹏)-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眼瞅过去,史老觉得这大罐贼光有点略重,品相有点太完美,600多年的古瓷器,能保存这么完好,有点天方夜谭。
但看到画工、色彩和透出来的那种莹润,胖老头啧啧称奇,秋小均和程花莎自然紧随其后眼睛一眨不眨的细细打量。
绕着整个大罐正转了一圈,反转了一圈,史老终于上前伸手,一手搭住灌口,一手托住罐底,把元青花大罐托了起来。
这一上手,胖老头由不得心中暗赞一个好字,这玩意就是个仿品,那也是大师级的仿品。
古瓷器这玩意,特别讲究分量,大罐看着体积胖大,但是提在手里,那分量趁手的舒适感和愉悦感,叫人心旷神怡一点不假。
举起来之后,史老仔细的打量了罐底,嗯,没有款,很正常,元青花绝大部分都没款,作为官窑器的元青花尤其如此。
倒是有些小件的民窑元青花,有时偶尔有款,看完了罐底,接着看罐内,能看见明显的四层接起来的痕迹,内壁也没有经过二次修整,制作时的纹印和其他粗糙的痕迹历历在目……
史老轻轻的放下罐子,闭目凝神想了一会儿,脱了白手套,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身后秋小均和程华莎这一对师兄妹这才上前,依次上了手看了内外前后上下,程华莎脾气直心眼简单,直接摇着头道,
“师兄,我可真看不好,600多年下来品相怎么可能如此完美,存世的元青花可都有典故和出处的!
那位,那位小兄弟还没请教大名,江叶林是吧?潘家园就是捡漏捡个钧窑汝窑的小件,那我信,可这大罐,元青花耶,怎么保存下来?
怎么就从天而降到了京城到了潘家园……事有反常必为妖,我看不真呐!”
这对师兄妹是耿老的关门弟子,《华夏明清瓷器鉴定》这本巨著,就是耿老口述、秋小均执笔撰稿、程花莎负责图和照片花了7年时间才著作完成。
耿老在秋小均身上凝聚了巨大的心血,而秋小均自己天赋极高,到后期已经替师父带研究生并且授课。
秋小均的史学和文学素养都很好,无论是教学还是评鉴,语言都深入浅出,是中生代的领军人物。
因此师妹看不真的时候,那可就得瞅着师兄怎么打眼。
华厦银行美女吉总这会儿可是心里暗自捏了把汗,这三尊菩萨可是自己托了关系才请出来做鉴定和评估的。
耿老和冯老这些年爱惜羽毛,已经很少抛头露面给文物做鉴定了,史老倒是容易请点,可经常说话太直得罪人……
这会儿看了都不表态,那个程花莎直接就说看不真了!
角落里站着金沢文轻轻扯了下江叶林的袖子,嚅嚅的道,
“不会真看走眼了吧?这下我算是把吉姐给坑了!”
第12章不好说
那边秋小均作为耿老的得意高徒,上手后当然细细品味,不过今天号称华夏古陶瓷评鉴三剑客的三老悉数到场。
现在史老看了不表态,自家师父和冯老还没上手,他怎敢抢在前头说什么,见师妹问自己,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不说话。
很快秋小均轻手轻脚的放下元青花大罐,拉着师妹走回座位咬起了耳朵,俩人还不时小声争论着什么。
此情此景,不免让耿老心里一阵唏嘘,要是能想个什么办法把大弟子留下就好了,他那个媳妇,在香港做的不大不小的服装生意,跟古陶瓷文化哪有一毛钱可比性!
哎,可这家务事,就是作为小均的恩师,自己也是无能为力没法干涉,每一个男人的背后,或许都有这样一个能真正影响他的女人。
“老伙计,咱也别端着了,既然来了,无论如何给人家银行一个交待,大家都那么忙,咱老哥俩一起上去看吧!”
冯老眯起眼睛想了半天心事似的,这时候把视线从角落里的江叶林和金沢文这对金童玉女般登对的人儿身上转了回来。
老先生听力惊人,视力绝佳,场内众人的表现甚至小声窃窃私语都没逃过他的耳朵。
耿老当然没再矫情,二老联袂而起,走到展台前的元青花大罐上细细打量,冯老甚至拿起了主办方提供的放大镜观察细节,耿老则用上了迷你手电照亮内壁细细观察品鉴。
二老先后托着大罐用手轻轻弹着罐壁,听着瓷器被敲击后悠扬的回声,只是,二人除了眼神和表情之外,并没有言语间的交流。
用了差不多二十分钟,二人终于先后回到了座位上坐定。
“不知道诸位大师品鉴的结果怎么样?华厦银行关心抵押品的真伪价值这不假,可我本人是更希望元青花国宝级重器,不会在自己的手里错失流散掉……
就是故宫博物院,此刻也还没有收藏这样的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吧!”
吉明布作为评鉴会的主办方和主持人,这番话说的情深意切,也引起了在座众人的共鸣,只是,美女老总这番话说完,场内依然是一片寂静和沉默。
连之前一直在交流看法的秋小均和程华莎,这会儿也在耿老身后正襟而坐目不斜视起来。
半晌,三剑客里的老大哥冯老终于清了清嗓子,神色凝重,对耿老史老道,“吉总的话说的不错,今天这个评鉴会,我个人最大的期望是不让真品从我们手里流失掉!
看走眼谁也不敢说一辈子遇不到几次,可看走眼不要紧,如果万一是真品,而且还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真品的话……
那我们几个老骨头居然看不真,那可是没脸到地下去见前辈们的!”
耿老和史老纷纷点头,只是一向快人快语的史老闻言后,更不愿意轻易表态,说错了不怕,就怕误导影响了其他人的判断,到时候,可真是悔之晚矣。
也正是这些老一辈的文物鉴定大师,从来都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名誉影响之上,才会事到临头,出言更加谨慎。
看耿老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女弟子程花莎,这位小字辈明白了师父让自己抛砖引玉的意思,当下也不含糊,和师兄对视了一眼后,站起来道,
“我学识疏浅,师父师伯师叔,今儿个抛砖引玉先说说,说的不对,师父别罚我就好!”
“怎么,你个丫头,让你多在外头各省博物馆跑跑就算罚你了?你就是比你师兄毛糙,玉不琢不成器知道不?
见多才能识广,你在故宫上手的真品是不算少,可其他地方和市场上高仿的伪品你见得太少,这就是经验还不够,当然需要继续锤炼!”
“要不说严师出高徒呢,今儿我算见着了,小程别磨蹭,赶紧说说你对这大罐的看法!”史老忍不住催促道。
“师父师伯师叔,我们都知道元青花存世数量稀少,精品就更少,作为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目前在世界上也只有个位数的存在……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里的“尉迟恭救主”从器型题材画工品相来说可算是当世排第一,剩下几个不是在美国收藏家手里,就是在日本收藏家手里,我们国内还从未出现过!”
程华莎说的这些,在座的几位都是文物鉴定大师,岂能不知道,也正因为如此,江叶林这只潘家园淘换来的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前提是开门得大,得真,一旦把伪品当真品,砸各位大师的牌子不算,国际上可就闹笑话了,那几乎就会成为华夏文物界的耻辱。
“废话太多,要注意言简意赅,现在不是你带研究生普及基础知识的时候!”
耿老脸色微沉,显然对女弟子絮絮叨叨的表述有点不满意。
“那好,我觉得这个罐子,来路不明,缺少传承和渊源,做工虽然精美,很多细节存疑,我看不真!说完了师父!”
程华莎40出头的人了,许是更年期的关系,居然拍拍手直接坐了回去,留下“看不真”三个字,让美女老总和美女经理的花容都为之一变。
接着众人的视线紧紧的盯着三老身上。
江叶林在一边看似云淡风轻,仿佛只是个不相干的观众,其实心里挺腻味程华莎的这番话,倒不是他藐视程华莎这个故宫博物馆副研究员。
因为右掌青云黄金眼探物断代的功能,他当然确信这只罐子是真的不能再真的元青花国宝重器。
小叶哥要做的,是让这只罐子成为华夏乃至世界文物界公认的元青花真品精品重器,这个任务一点不轻松。
利用华厦银行的影响力,以抵押品鉴定评估的方式为这只大罐验明真身告知于世,只是他的第一选择而已。
当然江叶林没想到的是,他的客户经理金沢文和顶头上司吉明布的关系是如此密切,而美女老总的社会活动能量如此之大。
一口气把古玩文物界最权威最有名气的三剑客都给请了来,这会儿,他还真担心三位大师别被程华莎的话给误导,再看走了眼,那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
“史老怎么看?你可是第一个上去打眼上手的哟,别听我那女弟子的,她要真正出师独当一面还得几年,还得沉下心来改改她那个急躁的脾气!
40出头的人了,跟20年前的毛丫头一样毫无长进!”
耿老这话一说,华厦银行众人都喜形于色,既然耿老没有直接赞同自家弟子的看法,那么,这只元青花大罐岂不是很可能有戏?
金沢文和美女老总对视了一眼,两个美女的神情比刚才更加紧张起来,大家都把视线投向胖老头史老。
“从器型和题材来看,和美国波士顿收藏的那个尉迟恭救主是一个系列的人物故事大罐,从画工和制作来看,正经是元青花的工艺特点……
就是发色有点偏差,稍显浓艳了点,这一点我老史确实吃不准,不好说,说不好,我倾向于认为,这是民国时期的高仿!
制作工艺绝对是官窑大师级的水准,可要说是大开门元青花大罐,我还不能说服我自己!”
第13章无价宝
胖胖的史老说完后已经出了一头汗,摸出个手帕一边擦,一边心里居然还纠结了起来,忍不住起身重新上前,仔细打量那大罐……
前后转了两圈后,这才回到座位,长出了一口气,仿佛如释重负一样。
“史老有什么新发现?”程华莎忍不住问道,她既然看不真,现在史老第二个表态也是不好说说不好,那程华莎自然心里高兴。
看情形,史老和自己都看不真,这就2:0了!自己这头炮算是没有孤军作战,如果师兄再一表态站自己这边,那今天最差也是个3:2要赢对吧?
“不急,不急,你们先说说,小均别躲一边光算计不说话啊,老耿你这俩弟子也太狡猾了,小程先引蛇出洞把我老头子带沟里去了,等下小均再来个看真叫我这老脸往哪搁去?
小均你可别管你师父,老实说自己的,说的不好,我可打你板子!以后别说是故宫博物院出去的人!”
史老催着秋小均表态,他知道耿老的这个大弟子,现在基本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程度,见识、阅历、眼力一样不缺,而且知识很系统。
如果说当初耿老是古玩店出身自学成才的野战军的话,那秋小均正经是西安西北大学的高材生,从西安文物商店再到故宫博物院一路走来。
这理论和实践一概不缺,尤其是作为耿老助手协助编撰了《华夏明清瓷器鉴定》这部60万字的巨作,使得撰稿人秋小均成为华夏古瓷器鉴定的一流大师,这可绝不是过分的说法。
“小均,那你就说说吧,别管我和冯老会怎么说,只说你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人云亦云是我们这个行当的大忌。
在文物鉴定方面,你从来是个有主见有定力的人,这也是我最欣赏你的一点!”
耿老这么一说,言下另一层意思,就是小均在别的方面耳朵根太软,媳妇枕头风吹急了,居然真放下国内的一切决定移民香港,这,叫什么事?!
史老闻言老脸一红,不过他相信耿老并不是在说自己受了程华莎的影响,这一点自信,史老头还是有的。
他认定眼前的这个“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的发色有点过于浓艳,比起苏尼勃青来,更像是民国洋兰的发色。
“师父让说,那我就说说,我跟师父学了那么些年,根据师父的言传身教和我自己的些许体会,我觉得瓷器鉴定,可以从以下五个要素入手,我把它叫做“耿氏鉴定法”,
它们分别是陶瓷的“造型”、“胎体”、“釉面”、“纹式”和“款””
秋小均话没说完,在场众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文物鉴定这行当,主要靠师父手把手教,徒弟手把手学,缺少系统的经过整理,方便学习和掌握的方法。
现在秋小均五个要素这么一提,三老和程华莎都来了兴趣。
而江叶林闻言在一边也是暗自点头,这五要素的鉴定办法,就算是有耿老几十年积攒传承下来的技巧,显然秋小均才是把这五要素鉴定法提炼总结简化出来的第一人。
这家伙的人品不错,居然把自己的鉴定法让美于耿老,说什么是“耿氏鉴定法”,这么一来,冯老史老心里不知道会不会吃味。
“小叶哥,你从潘家园捡漏的时候,用的是什么办法?总不会连蒙带猜看哪个罐子大就买哪个吧?”
金沢文冷不丁小声问江叶林,其实姑娘心里七上八下,深怕秋小均也说江叶林这罐子不真,到时候这打击可就大了,现在不如分散一下注意力,要不然大家神经太紧张了。
‘你很替我着急么?我以后叫你沢文妹纸好不好?老叫你金小姐金经理太生分了!
你看你为了我这罐子,惊动了多少宗师级的鉴定大师,这罐子要真是高仿,我可怎么对得起你,我百死莫赎啊!
沢文妹纸!到时候我卖身为奴也要补偿你的损失!“
江叶林确实有点紧张,可他紧张的是万一大师们看走了眼,把真品判断成高仿,而他又通过其他办法让这个大罐成为世人皆人的元青花真品真迹的话,是不是有点把大师们给坑了的嫌疑?
”我俩很熟么?我是替华厦银行的国有资产担心而已,万一你弄来的这个花团锦簇的大罐是假货的话,银行抵押给你的贷款不是打了水漂?
我玩忽职守倒也罢了,你叫我怎么对得起吉姐的信任和托付?!“
金沢文回了个白眼给江某人,心里却更忐忑起来。
”错了,我要没有那个自信,也不会叫做月坛小叶哥了,我这是给你们华厦银行和那些鉴定大师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国内唯一传世的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是在座的诸位大师评鉴发掘出来的,那是要载入史册的盛典知道不,你和你们吉总都将成为华厦银行的功臣,升职是早晚的事情!“
江某人嘿嘿笑着道。
角落里俩人小声嘀咕的当口,这边耿老大弟子已经说完了耿氏鉴定法的五个要素细节,接着开始就眼前江叶林这只大罐分析了起来:
“瓷器断代鉴定,造型是根本,从一件瓷器的器型就可以看出它的时代风格和历史背…景。从看到陶瓷的第一眼就可以判断是否有继续鉴定下去的必要。
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各自不同的流行风格,鉴定家要用正确的线条概念去把好陶瓷鉴定的第一关。
眼前这只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大罐,造型很端正大气,正是和波士顿那只尉迟恭救主同题材同造型同特征的作品……
“接着说胎体,刚才我看了胎底,胎底松软,有气眼,修底不光滑,这些都是元青花瓷器的特点。
就胎底而言,唯一的缺憾是,这只大罐的胎底没有出现火石红,而火石红几乎是大众判断元青花真品最常见的一个特征。”
“那师兄你到底是看真还是看不真?!急死人了!”
小师妹程华莎更年期发作,忍不住打断了自己师兄的话,师兄苦笑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回答,师父耿老已经拍着沙发扶手怒道,
“你给我闭嘴,老老实实听你师兄说!回去每一句话都给我默写出来,写不出来不要再在我跟前出现!”
“火石红不是元青花上必然出现的特征,这只元青花大罐的底部我也看了,有明显的老旧层次分明的感觉,有那种很细腻的油润感。
坊间以为火石红是元青花胎老开门真的产物,其实并不是那样,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胎泥洗的不够纯净含铁……”
一直没有啃气的冯老,这时候突然插了进来,场内气氛顿然不同。
没想到秋小均一点不惊讶,闻言也点头道,
“冯老说的不错,除了胎泥含铁质导致火石红现象之外,我认为胎底使用了含铁的垫脚物,同样会造成火石红现象。
因此我更认为,这只元青花大罐的制作很精良,是真正的精心之作,是元青花中的稀世奇珍,无价之宝!”
耿老大弟子这一语既出,言惊四座!
第14章1言决
“太好了,小叶哥,秋大师说你这个元青花大罐是无价之宝耶!”
美女经理金沢文高兴的第一个跳了起来,粉拳紧握,若不是内心矜持,估计得和江叶林拥抱庆祝。
一边的美女吉总眼中也是异彩大放,她刚才可是听见了,冯老插话的时候可是很明显在看真。
“果然上了你们师徒的当,我说老冯,火石红这个可是元青花的典型特征,就算你和小均说的有道理,可这个大罐的发色你们不觉得太过浓艳么?
都知道苏尼勃青料的色彩虽然比国产青料要鲜艳,但这个罐子,我觉得发色有点接近民国洋兰,所以才判断为民国高仿……”
胖胖的史老头拍着沙发扶手嚷嚷了起来,与其说是不同意秋小均和冯老的观点,不如说是期待二人为自己解疑。
他不信大家没有看到这一点,这只罐子,比存世的其他几只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的色彩要更鲜艳明丽,这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史老说的对,这会儿我看了又看,果然觉得这只大罐的发色有点与众不同,师父,您老人家怎么看?”
程华莎不失时机的把皮球踢到了自己师父这边,文物鉴定这个行当里头,一旦上手打眼自认为看准了,那就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看法,除非对方提出的证据确实叫人叹服无可辩驳。
“老冯你怎么看?关于火石红,我支持你和小均的看法,不是所有元青花都有火石红,火石红是制作时胎泥含铁或者垫脚物含铁造成的。
和年代久远没有必然的关系,这一点可以确认,关于史老说的发色问题,我想先听听老冯你的看法!”
耿老伸手示意大弟子稍安勿躁,先听听冯老的判断,冯老现在很明显也是看真这只大罐,所以你小均急个什么劲,小师妹的话根本打击不了人。
“唔,发色的问题,先前也困扰过我,不过后来我很快释然,国内没有存世如此品相完好的元青花大罐。
大家都知道,国产青料多用于元青花中的小件中件,我们看国外馆藏的元青花大件,本身就缺乏现场直接上手打眼的条件。
从照片和视频里看,云山雾罩下色彩的还原度受客观条件影响很大……”
说着冯老起身走到了展台边,指点着罐面上的几处青色道,
“苏尼勃青作为进口料,用于元青花大件是毫无疑问的,这可不是老史说的民国洋兰,苏尼勃青的特点是高铁低锰。
你们看,这里、这里,色浓处是很明显的黑褐色不规则斑块,用手摸上去有凹凸不平的立体感,这里、这里是晕散,有下沉、聚集丝网珠点的现象。
这里有流淌感,这里隐隐泛着淡紫色,这只元青花大罐发色青翠浓艳,深浅不一,有明显的水墨画意境,这只大罐是当之无愧的元青花稀世珍宝!”
冯老这么一说,史老和程华莎都默默的点头,史老难得没有像以往那样喜欢抬杠,而是喃喃的道,
“我怎么没想到呢,美国人和日本人收藏的元青花大罐,根本就不给我们现场上手打眼的机会,光从资料看,还真存在照片色彩还原的问题……”
“秋老师和冯老都认为是真品元青花稀世之宝,耿老,您无路如何也请说说看法和判断,真相越辩越明么”
情绪松弛下来的美女老总把视线转向了耿老,在座的众人耶莫不如此,冯老虽然德高望重,但三剑客中,带出两个中生代好徒弟的耿老才是权威最高的那个。
“好,那我就说说,说实话,今天来之前,我是不抱什么希望的,元青花存世数量极少,现在被世人接受的元青花瓷器也就几百件而已,并且多数是中小件。
很多民用器还有瑕疵和残缺修补,器型如此饱满丰挺的人物故事大罐,存世寥寥几个都是稀世珍品,以美国波士顿的尉迟恭救主为第一。
咱国内这样的大罐一个没有!怎么就从潘家园从天而降了?!”
耿老说到激动处,站起来走到鬼谷子下山这只元青花大罐跟前,用爱怜的眼神细细的再看了一边,闭目沉思缓和了一下情绪后,睁开眼转过身,一挥手道,
“这只“鬼谷子下山”人物故事大罐,画工精湛,图案布局完美,是典型至正年间进口的苏尼勃青料,而且还是最好的那种。
光线映射下隐隐透着一层莹润的淡紫色,老史,这可绝不是民国洋兰能达到的境界,虽然无款,但元青花瓷器本来就大部分无款,不足为奇。
小伙子,你为华夏文物界立了一大功呐,我确信,这将是国内第一只真品元青花人物故事大罐,也是当世无双的王者!”
话音未落,整个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尤其以华厦银行的工作人员鼓掌最热烈,几个长相不俗的女服务员甚至都喜极而泣拥抱在一起。
江叶林见状心里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笑着转身冲金沢文张开了自己的双臂,金沢文也是喜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