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不重来-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的!”
“还有,里面有一些手工画的商品房设计图。你帮我找个能信得过的人,将图画出来。”
白秘书再次点头。她晚上就又要赶回沪市了。
唐浩泽将事情交代完了,说:“我让张文送你上飞机。也就不留你吃午饭了。”
白秘书脸上微微一热,说:“谢谢老板!”她现在和张文谈恋爱,不过两人却不得不分隔两地,虽然隔一个月就能有一个月的相聚时间,但偶尔能有更多时间再一起当然更好。
唐浩泽不留她吃午饭,是想让她和张文有更多的时间相聚。
张文开车送白秘书离开后,唐浩泽准备去养殖场看看。那边好像正在收虾。
他准备出门时,唐郑敏和孔凤荃也正好要出门。
他问:“爸、妈,你们这是要去哪里?”看他们身上的衣服,不像是要出去干活。
唐郑敏说:“村里要开全体村民会议。”
“哦。那我带上钥匙!”唐浩泽的户口,因为政策问题已经迁到沪市。所以他也不算是本村的村民了。“开的是什么会?”
“不知道。不过大概是大事!”
不是大事也不会召开什么全体村民大会了。
唐浩泽想了一下,猜到大概是什么事。他也就没再问。一家三口出了家门,就分开走了。塘尾养殖场距离唐家走路也不过几分钟的路程。
塘尾养殖场正在收虾。唐浩泽也没有马上凑过去看。而是下到一口已经排干水晒塘的塘底。他蹲在地上用手挖了一下塘底的泥沙。这沙子太细了一些,而且可能是含有的有机物太多,有点板结。而且只有七八公分的厚度,太薄了。
他看了几口池塘都是如此,心里就有了个底。
他又去到东风螺养殖场。里面没有工人。
现在不是投料时间,工人大概去都帮忙收虾了。
他去到正在收虾的那口池塘,虾已经沽了第一次,一些人正在装车,另外一些还在沽第二次。
唐浩泽看到那些虾的规格,大概还四十到五十支的规格。又去翻看了一下记录本。他知道这些虾大概是专门用于出口的。
看样子这一口塘的平均每亩能捉三千斤左右的虾。
他看了一阵,又去塘边的杂物房去了养殖记录看。根据记录,这口池塘虾连过冬也只养了一百二十六天。看来这个养殖场的技术还是不错的。
他正将记录本放回原地。身后有一个惊喜的声音:“唐老板!你来了?要不到办公室喝杯茶?”
唐浩泽转身,看到叫他的人是熟人。正是唐浩泽之前指点过的诚哥。
“我就是来看看,你忙你的。”
诚哥是个圆滑的,哪能因为他这句话就真自己去做事,笑着说:“厂里的工人都很得力,那边已经安排好了。我正想着这批虾收起来了,就去找你汇报一下场里的情况。”
唐浩泽听他这话,就明白他是已经知道这已经换了主。
他笑着说:“原来你已经是这个养殖场的场长了,恭喜你了。”
诚哥带着笑,语气却恭谨:“那还多亏唐老板当年的指点。要不然我也没有今天。”
唐浩泽笑着说:“我刚看了一下,场里在日常管理方面做得相当到位。以后也要保持!”
诚哥听了这话心中大喜,连忙点头说:“唐老板请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唐浩泽这话,是在暗示以后他还是这里的场长。
唐浩泽点头,说:“你不用管我,先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晚上你有空了,就到我家来一趟。我有些事情要和你说。”
现在这个养殖场虽然已经是在唐浩泽名下,但是在虾没收完之前,这些工人都是拿着卢方的薪水,就应该将卢方的工作都做好。
诚哥听他那么说,也知道唐浩泽是不想自己跟在身边,就依言继续收虾。
唐浩泽在养殖场周围转了一圈,包括杂物房和机械房。他都一一仔细看了一遍。他在养殖场转了一个小时左右才离开。
他回到家时,他父母也回到家来了。孔凤荃已经去了鸭舍,只唐郑敏在一楼客厅开电视。
他坐下后,问:“爸,今天开的什么会?”
“是说赌码的事。你祥栋表哥和县里的一个领导也来了。”
那么说,这次村民会议是县里要求组织的?县里有行动了?
他想了一下,问:“会上都说了什么?”
“就是说了赌码的危害。还发了一本揭露赌码内幕的小册子。”唐郑敏拿起桌上的小本子递给他,说。“看来县里和镇上都很重视这个现象了。”
唐浩泽在家这些天,也没看到父母有赌码的迹象,说话也就没有顾忌,拿过那册子看了一下,说:“这赌码赌的特码都是依托香江的六合彩。特码自然不可能是预先安排好的。但就是有人相信,一年到头的特码都已经安排好。这册子上说的,是大实话。但那些傻瓜也未必相信。”
唐郑敏点头说:“这人有钱了,脑子反而不清醒了!”他拿起水烟筒慢悠悠地装着烟丝,说。“码书码报如果是真的,那些人还写个屁。自己买码就发的盘满砵满的。”
“乡亲们赌码的很多?”
“路塘几乎家家都有人赌。有人赌得大,有人赌得小一些。”唐郑敏点了烟丝,抽了几口,将往竹筒鼓了一口气,将烟丝顶出来,然后将竹筒内的烟雾吸出来,长长地吐了一口烟。他嘴巴鼻子还冒着烟,就说。“我们塘尾还有几家是没人赌的,但其它村就没有不赌的。”
“我们村有那几家不赌?”
“就我们家,你十三叔、十四叔家,还有阿强、阿坤家。连阿明老婆也在赌,不过听说赌得不是很大。赌得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四叔了。听说最多的一期亏了五千。”
唐浩泽点了点头说:“镇上呢?赌的人也很多?”
“总之,见面说的就是码。赌的说,不赌的也说。也不知道到底谁赌谁不赌。有些人还算克制,觉得看准了才压上几十一百。平时没把握的,不会压。那样做的人反而能赢一点钱。”
唐浩泽又点了点头。
其实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宣称自己赢了钱的人。十万人赔钱,也比不过一个人赢钱对赌徒心里的刺激强。
“这册子我刚才看了。上面写的东西,大概能有点用。”唐郑敏说。“一个镇一年能被刮走一亿多。大概能让那人想发财的人清醒清醒了。”
第三四五章 往日辛苦——历历在目啊
养了两个多月,唐浩泽的脚走路已经没有问题,虽然偶尔会有些痒或者隐痛。
但之前检查的医生说,只要不是持续的,患处没有肿胀的感觉,那是正常的现象。而检查也确实没有问题。
医生建议他能多做一些不会让双腿有太大压力的运动。
而这个运动自然就是散步最适合了。所以唐浩泽早晚各散步一次。
唐郑敏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操劳,不过做饭还是没有问题的。这几年他也经常做饭,倒是练出一家人都喜欢的手艺。最近天黑得早,唐浩泽家的晚饭吃得也比较早。
唐浩泽吃过晚饭后就出去散步了。身后如同往常那样跟着钱伍和刚从湾州市区赶回来的张文。
村里装了路灯,路灯是那种很亮的白炽灯。唐浩泽能看到到头顶上横跨村干道的大红横额。应当是今天才挂上去的。上面是关于远离赌码的宣传。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吃饭,路上看不到什么人。倒是能听到小孩子路边宅子里的吵闹声,电视声和狗叫声。
这很有一种属于乡村的安宁。
唐浩泽走到村委,路灯到此也就没有了。
唐浩泽转头往回走。在经合社养殖场的路口恰好遇到唐浩坤。
唐浩坤知道他每天早晚都会出来散步,快步走过来笑着说:“这么早就吃了?”
唐浩泽一边走着,一边说:“我家里没什么事,晚上吃的早。你忙到现在?”
“最近养殖场的事比较多,就忙晚一些。”
唐浩泽点头说:“最近确实是最忙的时候。”他顿了一下又说。“我听我爸说今天村里专门为赌码开了一个会?”
唐浩坤脸上沉重了一下是,说:“你跟我说了,我就认识到事情很严重。但罗书记让人调查的情况,才知道已经严重到这种程度。就只我们镇的人,保守估计,去年赌码输了至少有六千万。今年可能会更多。程书记跟我说,如果再不控制,今年我们镇的群众可能要损失上亿。”
“开完会后,还会有行动吧!”
“行动肯定会有。不过上面也没说!”唐浩坤放慢了脚步,说。“现在开会、宣传,以后捉人也不算是不教而诛。”
唐浩泽停下脚步,看着他说:“你是打算不管他们?”
唐浩坤带着无奈,说:“这事怎么管?能悬崖勒马的人,开几个会宣传一下,大概也就能醒过神来了。那些执迷不悟的,不让他们吃点亏,他们未必会记住教训。”
唐浩泽沉吟了一会,他知道唐浩坤说的没错。良久,他才说:“但警察最多就是捉人罚款。所谓教育,不外是关两天。你以为看守说真的会有人给他们讲课讲道理?那未必真的能刹住这个风气。那恐怕也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其实他是怕因为这个事,村里的气氛会变了。
唐浩坤听他这么说,停住脚说:“你有什么好办法?”他知道唐浩泽如果没想法,不会说这么多。而他也不希望村里相亲的钱送给派出所。
唐浩泽也站住了,说:“将村里的‘黄赌毒’都捉一捉。”他顿了一下,说。“我们村不是文明村吗?那就给村民评定一个文明户。不过我们村的文明户不能只用一个蓝色的小牌子。弄一个大大的牌子,就挂在获得称号的家庭门口。”
“文明户?”唐浩坤迟疑,问。“那有用?”
“用红色烤漆的金属牌,一尺半宽一尺高,中间用金色大字写上‘文明户’,用稍小的黑色字,写上‘遵纪守法、家庭和睦’。如果有人违法的家庭,就不能给牌子。如果给了,发现有违法的,就摘了牌子。”
“我明天就让人做牌子。不过这每家每户都给?”
“都给!还要制作一个章程。”唐浩泽沉着脸说。“要先说明谁要是违反了章程,就摘牌子。”
唐浩坤想了一会,点头说:“乡亲们大体还是要点面子的。那样做虽然不能杜绝赌码,但也能抑制。”
唐浩泽笑着说:“你说如果这个牌子能证明是谁家是没有赌博吸【2】毒嫖【2】娼这样行为的。嫁娶会不会更好一些?”
“这会不会分化?”
“分化肯定会有。不过知道改正了,就半年后再让申请牌子。但是如果申请重新挂上的再犯,那就三年内不能申请。”说着,唐浩泽又抬脚向前走。
唐浩坤想了一下,追上他,说:“那你看经合社是不是可以设立一个基金,如果谁家能拿到一点奖励?钱就从经合社给村里的分红出。”
唐浩泽听他这话,有顿住了脚,说:“那可能很难通过村民大会吧。”
唐浩坤说:“这个我只给我们塘尾村出。那是我们塘尾村的钱。其它村,它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了。文明户这个事我也不打算管其它村。”
唐浩泽想说文明村或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范本是包括整个路塘村委的。但转念一想,唐浩坤虽然是村高官,其它村的情况不一样,出塘尾村之外各村在经合社没有股份,让村民出钱做一个基金?那难度不小。总不能用塘尾村的钱给其它村发放奖金?
想到这些,他也便没再说什么。
两人走了一段,唐浩坤就到家了。
当唐浩泽回到家,看到诚哥已经到了。正合唐郑敏说话。
见到唐浩泽,他站起来说:“唐老板,我来向你会报养殖场的情况!”
唐浩泽招呼他倒三楼的小客厅。
上到三楼后,唐浩泽泡了一壶茶。诚哥小心地喝了一口茶,就正经地向他汇报塘尾养殖场的情况。
“养殖场现在一共有合同工人三十二个。其中场长一名,副场长两名,场长负责整个养殖场的工作。副场长主要负责生产。其余为技术工人。另外,在忙时会请十到二十个临时工人。”
“已经起捕的池塘情况良好,可以马上投入生产。东风螺养殖池还空着,东风螺育苗工作已经开始了。”
……
唐浩泽静静听他说完,说:“庄场长,卢老板将养殖场交给我。我希望养殖场依然能经营好。卢老板将养殖场交给你打理,肯定是因为你能胜任这份工作。而且我们当年也共事过,我也相信你以后也能做好工作。所以我不打算换场长了。”
“谢谢老板信任!”诚哥的全名叫庄诚,是乐谭人。
唐浩泽给他续了半杯茶,又说:“不过,我不打算养虾了。”
庄诚心里一突。现在养虾虽然没以前好养了,而且虾价波动中下调。但养虾产量高,只要成功了,基本就是100%以上的利润。
虽然现在立体养殖养了一些石斑鱼,但是石斑鱼的产出相对并不高。
他虽然是打工的,但塘尾养殖场的奖励规则,在唐浩泽当场长的时候就定了下来。养殖场的产出影响他的奖金。
唐浩泽像是没看到他神色的变化,说:“我打算直接养石斑鱼、同时吊养一些珍珠贝。并且混养一些泥曼鱼。塘底养沙虫和鲍鱼。”
他不等庄诚说话:“每三口池塘配一口蓄水池。蓄水池要养藻。还有,东风螺也不要养了。那些水池养殖暂养鲍鱼。这些你先回去考虑一下,招个养殖鲍鱼和养殖珍珠贝的的技术员回来。”
唐浩泽想了一下,说:“塘底也要改造一下。怎么改造,过几天我再跟你说。”
在他说话时,语调虽然很温和,但话里的威严,却让庄诚丝毫不敢插嘴。甚至在他说完了,庄诚也不敢有任何异议。
庄诚知道唐浩泽的话是决定,而不是商量。
他点头说:“我明白了。不过苗种……”
“鲍鱼苗和珍珠苗去南三、硇洲或者海【2】南买,沙虫苗从越【2】南买,就买那些四百到八百条一斤的那种苗。泥曼武川就有,可以联系当地的水产技术站,这个要快,到了四月中旬就捉不到天然苗了,如果在这之前没能准备好,只能是到海上那些围网要。”
唐浩泽突然发现自己对水产这个行业好像一直没忘过。都已经放下了近五年时间,现在说起来还历历在目。
比如他知道泥曼苗什么地方有,是因为他曾经急着要找过。
他联系了人,找到会捕捞泥曼苗的人,结果过了天然苗捕捉的最佳时间。
于是,他只能是和海上围网的主人说好。凌晨带着两个工人,带着桶坐着两个泡沫筏子飘在海上等退潮。
然后等围网主人将鱼获收起来,将那些他们不要的小鱼里面将还活着的小泥曼鱼挑出来。
再然后用筏子将装满水一百多斤的大桶在露干的海滩上拖行将近一公里多。弄完之后,天也快亮了。
那一年,他连续去了一周才捉够需要的泥曼鱼苗。而如果买的话,最多就是千多块钱而已。可以说,那是他做过的最傻的事之一。
当然,那一年因为又了泥曼,他的池塘养虾也赚了不少钱。
不过那也不是什么值得缅怀的日子。那段日子,他过得挺累。
他微微摇头,对庄诚说:“总之,你要做好准备。我打算做一个新的模式出来。如果弄好了,你和工人的奖金不会比之前少。”
他要做的模式,未必就比养虾赚得少。
一年养虾两茬都成功了,以一亩三千斤计算,按照现在的虾价,一亩一年能赚上五万左右。而他要做的模式,只是一个实验。想做一个仿自然生态的养殖实验。
青斑的塘边价现在也有二十五块钱一斤左右。泥曼大概是十块钱。鲍鱼和沙虫的收入也会有。按照他的设想,一亩池塘应该能有三万左右的利润。
而这个模式,是为了日后养殖海参做的实验。
他最后还想着弄一些澳洲鲍鱼回来人工育苗。然后放到池塘里养。
第三四六章 要养就得养好吃的
圈子网的工作越来越轻松。
而源鑫房地产的开发手续,卢方还要忙一段时间。
在沪市注册的房地产公司,虽然已经注册好了,但是管理团队还没找到,而且没有地皮,也没有什么工作可以做。
在沪市的其它生意,他也基本不用怎么管。
唐浩泽的脚一天比一天好,而唐浩泽担心自己闲下来就懒了。
而且卢方已经向他表明,不会将房地产经营太长时间。未来的事情,他不知道会如何发展。但卢方未来的事业很可能依然会守着水产这个行业。
不管卢方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塘尾养殖场都是卢梦的嫁妆。唐浩泽不能不管。
于是打理塘尾养殖场,对他倒像是一举三得的事。
正当养殖场还在还在捉虾时,唐浩泽就开始有针对性地改造那些已经捉完虾的池塘。
庄诚到处跑唐浩泽需要的苗种。施工的人,都是临时请来的。唐浩泽不能放心,就时不时盯着那些工程。
这个工程其实很简单,用砖头木板将塘底隔成大小不一的几十个格子,然后间隔着依次队上水泥隔热砖和铺上泥沙。大格子每个一百多个平米,铺泥沙,用来养殖沙虫。小格子十到三十来个平米,堆放隔热砖,专门供鲍鱼觅食。
蓄水池却不需要进行改造。但已经开始培育小球藻。改造好的池塘也完成了消毒程序。
当养殖场剩下的过冬虾都收获完毕,第一批从越【2】南买回来的沙虫苗也马上就要到了。
池塘养殖和海区养殖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是滩涂养殖,那样规格的苗每亩放两万条可以了。但他计划多放养一倍。
怎么养,是他自己琢磨的,别人也不懂。他不得不到场看着。
卢方得知他在捣弄新东西,丢下工作跑来看。
他在一口池塘里找到唐浩泽。他看着塘底有规律的格子布局,有些明了,却又不敢说完全明白唐浩泽的想法。他也下了塘底。发现塘底放着一些海参料。那是从海峰饲料厂买的。卢方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知道唐浩泽又在搞新玩意。
这海参料主要的原料是海带等褐藻,是粉状的。
“卢叔,你怎么来了?”
“我来学习学习!”卢方笑着用脚尖踢了一下饲料袋子,问。“你打算用海参料来养殖沙虫?”
“嗯。这饲料蛋白质含量少。又是粉状,能沉底,可以供养沙虫和鲍鱼。”
“这样的塘养海参应该也没有问题吧?”
“我还在试验。这样改造的塘底,效果怎么样还不知道呢。”
卢方点了点头。又走到工人正在忙碌的地方。
工人在将海参料撒到沙面上,又用装了几排铁钉的耙子将海参料和表面的沙子混合起来。
“这一亩要放多少饲料?”
“先放两袋。”
卢方点了点头,两袋就是五十斤。他又问:“以后还要放?”
“以后直接搅拌水,全池泼洒。”
“整口你打算怎么弄?只养沙虫和鲍鱼?”
“我打算吊养一些珍珠贝。养殖密度不会太密。然后每亩放养八百百尾青斑。另外还养殖一些泥曼鱼。”
“养泥曼鱼?不怕石斑将它们吃了?”
唐浩泽笑着说:“泥曼鱼不是为了卖,只是为了清理塘底发出来的海草。最后能收一条就多赚一条的钱。”
他养珍珠贝,是为了过滤水体中悬浮的有机物碎屑,让水体的保持清洁。但珍珠贝也会滤食大量的藻类。那会让水体的透明度大大增加。阳光有可能会直达塘底。
塘底有阳光,就会长出大型海藻。而泥曼鱼能消耗掉这些大型藻类,以免遮蔽了塘底,让沙虫和鲍鱼没有足够的食物。
“石斑鱼可是什么都吃的啊。”
“至少不吃鲍鱼!”他顿了一下,又说。“也不会吃海参。”
鲍鱼附着力很强,石斑鱼进食时是吞食的,而且对几斤重的石斑来说,并不适口。同样道理,石斑鱼也不会去吃只露出一点点沙虫。
“而且我打算先将泥曼鱼养大一些之后,才放养石斑。”
“我刚才看到有一些池塘的水绿油油的,那是养了藻?”
“嗯。那些池塘我打算养小球藻,以后每天给这些养殖池塘换十到二十公分的水。一个是为了换水,一个是为了增加水体的浮游植物供珍珠贝摄食。”
他是计划每天上午就换水,那样小球藻可以在日间进行光合作用,增加的水体溶氧。等到第二天,那些小球藻就可能被珍珠贝滤食大部分了。
卢方想了一下,也明白他那样做的目的,笑着点头说:“也难为你想出这个办法!如果成功了,以后海参养殖也可参考。不过这样控制环节太多,恐怕也容易出问题吧。”
唐浩泽笑着说:“我们还是到办公室说吧!这天有点晒了。”
他一边走,一边说:“我也是没办法,想要在混养模式下养殖沙虫,就只能保持水质。如果是养虾的塘,是不可能混养沙虫的。一个是沙虫有可能成为虾的捕食对象,二来殘饵和对虾粪便会让塘底污染非常严重。难免需要进行水体消毒。而沙虫是环境指标生物,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并不强,一旦进行了消毒,沙虫也许一条都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