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不重来-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万。”
  “刘瘸子还没捉到?”
  “都这么久了,那里还能捉得到?”唐浩明点了一根烟说。“还有人说,上面会调一个副镇长来。”
  唐浩泽有点不相信这小道消息,说:“这镇长级别的人事任免,哪有提前泄露出来的。”
  唐浩明笑着说:“是那几个主任说的。听说马镇长是肯定要退了,他们都盯着呢。跑了几天,花了钱结果是篮子打水,这心理有怨言喝多两杯发牢骚被人听到了。”
  唐浩泽笑了笑,说:“那也好。有个外来的人,镇里可能还能有点活气。现在都死气沉沉的。”
  “就怕倒是斗个你死我活的,遭殃的还是我们。那路还不知道能不能修了。”
  “应该不会。”
  唐浩明倒是不怎么担心。如果是市里调来的人。他觉得应当是罗雪芬活动了,新来的人就算不是罗雪芬的人,也至少会对路唐村的路上心的。
  他不觉得镇政府的人斗有什么不好,斗也许会有消耗,但至少会动。就怕他们和气一团,然后什么都不做。
  唐浩明又神秘兮兮地说:“这刘永光被捉了。你说村高官会是谁?”
  唐浩泽看着他,笑说:“怎么,你有想法?”
  “嘿,我能有什么想法?”唐浩明失笑说。“我在想啊。这路,是我们塘尾村出钱最多,如果让别人坐那个位置,不知道又要捞去多少。别人我是不相信的。我觉得十三叔坐上那个位置最好。”
  村高官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镇上指定的,但还是要经过一番形式上的选举的。但不会从别的村委指人,只会在本村委找人。要不然工作就不用做了。
  唐浩泽当然也希望本村的人能成书记。只是怎么才能让人上去?现在路唐村委的书记主任都被带走了,镇上最大的可能就是从那些村主任中找个人。唐康寿长期担任塘尾村主任,肯定是有资格的。
  但唐康寿家里没钱,别说唐康寿愿不愿意跑,就算想跑关系也跑不了。


第四十四章 为了明年能发财(求推荐)

  虽然觉得让唐康寿上去有点难,不过唐浩泽还是觉得值得试一下。
  他对唐浩明说:“就是不知道十三叔有没有那个心。”
  唐浩明想了想,说:“我就是怕有那个心也不一定成。”他放低声音说。“这一百多万放在那里,不知道多少人咽口水呢!到时候其他村的人说不定都能拿到一个大红包。”
  他说的是选举时给红包拉票。
  唐浩泽想了一会,让唐浩明将脑袋凑过来,说:“现在上面盯着那笔款子,谁敢动?那些钱倒是不用怕,谁做书记都不敢乱拿。还有路唐村现在的地已经基本包出去了,这几年虾病厉害,也不可能有人开虾塘。你和别人说多说说这些!”
  唐浩明想了一下,笑着说:“你也想让十三叔上去?”
  “废话,十三叔上去当然是最好的。不过十三叔也要主动一些才行。这海堤放给别人修,我们能放心?”
  “嗯,就是这个理。我今晚去找十三叔谈谈。不管怎么说也要争一争。”唐浩明也是知道唐康寿不可能拿钱出来争。但不争的话,就让人看不起了。“你懂得多,今晚你和我一起去?”
  唐浩泽想了一下,点头说:“好。吃过饭后,我们一起去。就算争不到书记,怎么也要争个主任。”
  “那今晚我来找你!”
  唐浩明回去后,很快找了唐浩坤和唐浩强过来,四个人在鱼塭堤坝上搭了一间木棚子,虽然简陋但是除了面海的方向都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让噪音低了许多。
  说服唐康寿去争村高官或者主任这个位置没费多少口舌。
  唐康寿也是看不得别人盯着修路和修海堤的钱。唐浩泽跟他说了一番话,他就点头了:“我明天去找镇长。别的我不管,但是这修路的事,不能再让他们胡搞。要不然就将这钱分下来,我们自己修我们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知道那笔钱不能再出差错。镇上在出了文件罢免刘永光和文柏政的职务后,很快又出通知路唐村委重新选举,唐康寿是三个村高官候选人之一。
  唐浩明则是到处宣扬那笔钱如果谁动了塘尾村都不善罢甘休,还说:“现在养虾都养不成,说不得就像是几年前那样,别说将地租出去,我怕连现在的虾塘都租不出去。如果这笔钱修不成路?以后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弄到钱修。”
  又或许是他的话动摇了那些想要竞争的人。又或许是镇上找了人谈话。最后选举中,唐康寿险险拿到了村高官这个职务。
  在这件事上,唐浩泽除了说动之外,就没有做什么。在这期间,他去学校参加了月考,然后就是国庆放假。
  国庆期间放了三天假,唐浩泽家倒是团圆了。在假期里,唐浩康他们回来了,孔凤荃也就有时间。唐浩泽陪着她去将亲戚家的债还了。
  他明显能感觉到,孔凤荃还清了债务后笑容都多了不少。
  假后,他又开始在鱼塭边上躲避着噪音看书。
  他才过了几天清闲日子,卢方又来了。
  卢方是来看这边的施工情况的。还带了人来测绘场地,说是打算要做东风螺养殖场的工程图纸。
  看到唐浩泽专门弄了个木棚子躲避噪音,卢方笑着说:“是我考虑不周,影响你学习了!”
  唐浩泽能怪谁?难道为了他的学习,就让卢方暂时不开工。如果是那样的,对他自己的计划也有很大的影响。
  他笑着说:“那到没什么。这里看书也挺不错。”
  卢方点头说:“如果你实在受不了这声音,这个把月你就回家看书吧!鱼塭里的虾还小,也不怕有人偷。”
  他顿了一下又说:“眼下的情况比你说还要严重啊。这两个月,我都冲了过一百多万都海里去了。”他这两天到各处养殖场看了。没有一个是能养的。而且沿路都能看到大量空虾塘。这是因为到了十月,就很少人排糖后再放苗。他也排了好三次多,他损失百多万,还是因为虾苗是他自己培育的。
  卢方同时还做外贸,所以对国际市场有一些了解。他继续说:“东南亚那边的虾也养得不行。似乎和我们这边是同一种病。现在国际的虾价都涨了一倍有多了。”
  唐浩强对此也是爱莫能助。他建议说:“卢叔,还是别放苗了。等明年吧。”
  “现在想放也不敢放了。就算养成了,天气一冷,也难办。”卢方叹口气,说。“听说已经有台风形成了,按照经验,这个台风可能会打粤西,就算不会直接打到湾州,影响肯定是有的。等台风过后,都快十一月了。”
  他叹的是,这机会难得,却又捉不住。现在虾价那么高,如果能养出来,这个利润是往常的三倍啊。
  唐浩泽笑着说:“卢叔,明年就好了!”
  “希望是吧!”卢方也笑了。“今年你一个人发财,希望我们明年都能发财。”
  对虾现在还是一种创汇产品,价格会随着国际市场变化而变化。国际上价格高了,国内市场的价格也会跟着上涨。唐浩泽今年这些虾如果养到过年,一斤一百二三十都能卖到。
  卢方本不用亲自带着人来左测绘的。不过他想和唐浩泽谈谈明年养虾和育苗的事,还有一些关于东风螺养殖场的问题,也要问明白。
  问完问题后,卢方就拍拍他的肩膀,说:“我去那边看看,有空了,就去我家坐坐。”他在回市里之前又特地来说了一声。
  卢方走之后没多久,天也暗了下来。木屋没有拉电灯唐浩泽也没办法在木屋里看书,而那边的推土机还在工作,他就索性先回家去。
  回到家里,看到自家房子的茅草屋顶,他就想到刚才卢方说台风要来了。虽然还不知道会不会打到湾州。但往年家里的屋顶都要修缮一下,但今年因为他爸的伤,一直都没弄。看来接下来两天他又要忙了。
  吃过晚饭后,他看了一会翡翠台。看到他们的天气预报果然提到风球信息。他对孔凤荃说:“爸妈,明天我找明哥他们来帮我们修一下屋顶。明天做多点菜!”
  孔凤荃也是看到新闻了,正担心着呢。这会听到儿子这么说,点头说:“嗯,明天杀只兔子加菜。”
  唐浩泽说:“我看明天鱼塭那边能捉到什么。”那样差不多也就够了。
  他又回房间拿出几百块钱,说:“妈,明天包利是用的。”
  孔凤荃没接:“我那里有呢!”
  唐郑敏如今已经能扶着东西走动,也能出了房间一起吃饭。他这会正靠在专门为他弄的杯子上看电视。
  听妻子这么说,他不由笑着说:“儿子给你,你就拿着!别人巴巴等着孩子给钱还等不到。你倒好,矜持起来了!”
  孔凤荃接过钱,对丈夫说:“我的钱够用就好,要那么多钱做什么。他的钱最好留着娶老婆用。”


第四十五章 “表的平方”的亲戚

  唐浩泽听母亲这话,不知道该是好笑还是该哭。他是要娶个仙女回来还是他真差得要很多钱才能娶到老婆?
  说到婚姻问题,他就想起上辈子的那段失败的婚姻,心中不由多了一股惆怅。
  他的婚姻,双方都不过是为了人生任务。当初他结婚都三十四了,上辈子的妻子结婚时也三十二了,双方都想结婚了。经人家介绍,感觉彼此性格还能接受,就结了。
  婚后,他自己经常要呆在海边,他妻子要在县城工作。两人之间,感情还真谈不上有多深。
  他惆怅的,不是因为当初离婚了,只是想起那个没能出生的孩子有些难受。
  当时他妻子怀孕四个月,因为要打台风,他跑到虾塘住下了。结果他妻子因为天气潮湿,家里的地板滑,晚上起夜在洗手间不小心摔倒,小产了。
  他一直期盼的孩子没了,妻子也觉得那样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提出了离婚。他也没有坚持,双方也就离了。
  想起旧事,他心里阴翳。就和父母又说了两句,去找唐浩明他们说明天给他家修屋顶的事。
  第二天一早,唐浩明三兄弟就来了。
  唐浩泽本来是要一起做的。但是唐浩明笑着赶他:“你去看你的书。这屋顶也没多大。有我们三个就够了。”
  因为经常有台风,这屋顶虽然是稻草,不过也是木条夹着稻草,然后将木板用大码钉码在墙上。这样才能防止被风刮飞。
  这稻草也有一年没换了,他们还要将屋顶的一些霉坏的稻草换出来。还要检查那些地方松脱了。这活一个人根本没办法做。
  唐浩泽在屋顶上,根本没人打理他。他去帮忙,唐浩明和唐浩坤还嫌他碍手碍脚。
  他被他们冷落在一边,好一会之后,他只好从屋顶下来,去看书了。
  屋顶检查过,没多大的问题。唐浩明三兄弟只弄了一个白天也就弄好了。唐浩泽每天看新闻,发现那台风的轨迹很有可能会直接吹袭湾州。不过看风力和台风中心移动的速度,知道这个台风大概也不会太猛烈。家里应该不会有问题。这时他反而是担心鱼塭了。
  鱼塭的集水面积很大。如果台风带来的雨水太大,他鱼塭里养的虾说不定就全完了。
  他只好暂时放下书本,沿着临近陆地的一面,看那些地方要挖个水沟,好让落到地面的雨水不至于直接冲进鱼塭里。
  他忙活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帮烧火做饭时,孔凤荃说:“今天镇里的干部来了。说是防风。”
  自从九六年那次大台风死了不少人之后,防风工作就真的重视起来的,后来每次台风都会有干部防风的。
  唐浩泽有些奇怪,这样的事也没什么值得专门说的。他问:“他们说了什么?”
  这防风主要就是针对海边的危房和茅草房,还有渔船。他家还是茅草房,每次防风,都会有干部来。现在他家这样,镇上的干部也不会要求他们家在台风期间搬离才对。
  现在的渔船是最重要的,以往不少渔民为了多点收入,可以说是用命去捕鱼。台风没到之前就绝不上岸,台风还没平息就出海。这种情况在湾州地区很常见。
  要等到日后鱼获真的少了,而且有了各种补助,还有渔民的生活好过了些。之后情况才好转起来。
  但就算是在以后,哪怕是台风要在粤东登陆,在粤西的西部也要全员防风。所有渔船都要入港,渔民上岸。但现在还不行,现在的人对生命的态度还不够严肃。
  “镇上不是来了个新来的镇长,人是你十三叔带着来的。来到之后,才知道那是咱家亲戚。”
  “亲戚?”唐浩泽奇怪了,说。“我怎么没听过我们家有做官的亲戚。”
  新来的副镇长是自家亲戚?唐浩泽还真是很惊奇。
  “别说你了,就是他叫我表姨,我也懵了半天。”孔凤荃塞了一根木柴进灶膛,说。“他是我大表姐的儿子。就是那天去还钱的茹表姨的大姐,她很早就参军了,后来又在部队嫁人。听说后来去了羊城。我也还是小的时候见过。他也是听了你茹表姨说我在这里,才知道的。”
  唐浩泽听母亲这么一说,也就明白了。那个茹表姨,是他外婆姐姐的女儿。那么那个什么副镇长,对他来说是表了两表的亲戚。都说一表千里,那新来的副镇长,就算是亲戚,也是表了六千里的,甚至是三千里的平方的亲戚。
  只听孔凤荃又说:“照理说,亲戚该多走动。不过他现在是做官的。我们是平头百姓,这亲戚也不好走。我们也不用想着沾他的光。”
  唐浩泽点头,说:“妈,我知道了。”他以为孔凤荃是担心自己知道了有个当官的亲戚会乱来。
  不过孔凤荃接下来的话让他明白母亲的想法:“这些天,村里的乡亲和隔壁村的,也有有人来。话里话外,就是想让你带带他们。我想着,要是能帮也就帮了。但你还要读书的,哪有时间专门帮他们。”
  唐浩泽这是明白了,那应该是有人看到唐浩明他们几个跟着自己赚到了些钱。就想从自己母亲这边说说,让自己也带上他们。现在他妈以为那个新来的副镇长上门认亲,也是盯上了自己。
  虽然觉得母亲的担心是有点多余,但那都是为了他好。他也没说什么。
  而且他也认同母亲的话,隔了那么远的亲戚,要说亲情也谈不上。如果能走动就正常走动,如果没办法走动,那就当这个亲戚从没有出现过。
  他笑着说:“妈,以后他们还来烦你,你就让他们来找我说。”
  “他们找我,我也就当是有人陪我聊聊天,找你不得耽搁了你学习!”孔凤荃低声说。“有些人你也别理。你四婶还说给你介绍她侄女给你……都比你大两岁,亏她还好意思提。”
  唐浩泽忙说:“妈,不管是谁,你可别答应了。我现在才十六啊。”
  “都快十八了!”农村说的是虚岁。唐浩泽快满十七周岁了。不过孔凤荃虽然没有多少见识,但也知道现在不能将儿子的人生大事定下来。“你是要上大学的,以后你自己找。我也不替你担心。”儿子眼看着成绩好,肯定能上大学,又有本事,大半年就赚了那么多。她也不愁儿子找不到好媳妇。
  她又说:“你那个表哥,说忙完这阵子工作就来家里坐坐。到时候他说什么,你想清楚了再回答。”
  唐浩泽点头,说:“我知道的。”
  他也是有些好奇。
  “妈,他多大年纪?叫什么名字?”
  “看着二十七八。听你十三叔叫他程镇长,自己说让我叫他祥栋。”
  二十七八,上辈子听都没听过的名字。家里既然是羊城的,说不定是下来挂职的。
  只是不知道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表哥是单纯想认个亲戚还是有什么想法。
  或者是两者都有?但那对唐浩泽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


第四十六章 卷起袖子瞎几把搞(求推荐)

  台风果然一天天逼近湾州,最后在湾州的东海岸登陆。
  在台风登陆之前,就已经开始下雨了。唐浩泽看雨势很大,担心鱼塭会出问题,就守在鱼塭。
  这次台风的中心风力也不过十一级,在界门镇在湾州的西边沿海,这个位置算是风尾,风力也不算太大。
  风刮着,大雨打横飞着。唐浩泽披着雨衣,也只能是不让雨水直接打到身上,实际上打在他脸上的雨水顺着脸流下去的水也能将他全身都弄的湿透了。
  不过他也没办法。这雨势太大。
  因为鱼塭边上不远处被推起了大量的黄土。雨水冲刷下来的泥浆流到鱼塭边上的水沟,如果不及时疏通水沟,水就会冲进鱼塭。
  他忙活了大半夜,将鱼塭边上高度地的地方又填高了一些,又等了一阵,看水流不再加大。这才听天由命。
  这鱼塭水面太大,雨水要是积得多,对此他没有丝毫办法。这会是涨潮,鱼塭的水没办法和外面交换。
  幸好这会风力比较大,风会将鱼塭表层的淡水和海水混合。而且鱼塭里的虾也比较少,溶氧也没那么容易耗光。
  他只求鱼塭的水的盐度不会因为降水变化太大。要不然他的几十万就泡汤了。
  第二天一早,雨势小了一些。他连忙拿着海水比重计在鱼塭测定了一下。1。009。
  这个数字吓了他一跳。这个数字代表的盐度大概是千分之十四。而在台风之前是千分之二十五。
  这一夜之间降低了千分之十一,他都不确定鱼塭里的虾是不是还活着。
  他连忙又走到更深的地方,在水底装了水。结果盐度差不多。这个结果,让他心里猛地一沉。
  这鱼塭里的虾,他估计这至少能赚三十万的。如果就这么没了,虽然不至于让他有跳楼的心,但也足够让他郁闷一两年的。
  他上了岸直接进了小屋取出抛网,也不顾还有阵风,划了筏子鱼塭深水区划去。
  这会的风向不定,有时候一阵能让人在筏子上站立不稳。他勉强控制着筏子划出距离岸边二三十米的地方,然后抛了网。
  他网上来不少的虾,发现虾还活着,但是有蜕壳的迹象。
  这个发现,不仅没让他高兴太多,反而让他的心又沉了一分。
  对虾受到盐度突然变化的刺激,脱壳是有正常的。但是这个时候对虾的抵抗能力也是最差的。换句话说,是最容易死的。而雨不知道还会下多久。
  如果是池塘的话,他还是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比如用海水精——其实就是海盐。
  但这是一个平均水深超过两米、面积超过七十亩的鱼塭。想要恢复鱼塭的水的盐度,需要五十吨的海水精。他去那里弄五十吨的海水精?这界门镇全镇都不一定有那么多量。而且这雨天里,他怎么在鱼塭里遍撒五十吨的盐?
  而且就算有又怎样?五十吨的烟,怎么也要七八万。投下去也不一定能救回那些虾。
  他上岸后,将挂网收拾好,然后也不管了,直接回家吃早餐。在回到家之前,他脸上的阴沉已经消失了,变成往常一样。
  孔凤荃看他身上湿漉漉的,就给他烧了水。听说鱼塭没什么事,她也就没深入打听。
  唐浩泽洗好澡之后,雨渐渐停了。这让他多了一份希望。只要现在不再下雨,鱼塭里的盐度不再下降,或许他还能保住一些虾。
  他吃过早餐后,也没去鱼塭。那里现在只能是听天由命了。不过这天还算给他面子,虽然下了几场雨,但雨势都不大,时间也不算长。
  等到傍晚,他看到海水开始涨起来了,就赶去了鱼塭。他先是测定了一下外面海水的盐度,发现盐度有二十二多一点。他马上开了鱼塭的闸门,先让鱼塭里的水排掉一些。
  等到鱼塭的水位和外面海水差不多持平时,他虽然想着让鱼塭里的水盐度尽快提高一些。但是他还是将闸门关上了一半。让海水涌入鱼塭的水量慢一些。如果是平日,完全可以将闸门大开。但是现在鱼塭里的虾可能已经脱壳了。水质变化稍大一些,都可能让虾死亡。
  经过这次换水,鱼塭里的盐度上升到十七左右。他又抛了一次网,发现虾虽然死了一些,但活着的更多。他这才松了一口气。虽然有所损失,但情况还没到最糟的程度。
  台风过后第二天,天上乌云也散开了。下午的时候,唐浩强赶到鱼塭找到唐浩泽:“你的虾没事吧?”
  唐浩泽也没瞒他,说:“死了不少,但还有一些。”
  唐浩强松了一口气,说:“我刚听说之前剩下的虾塘排了。现在村里的鱼塘都没虾了。其它村的虾塘好像也很不好,排了不少。塘肚村听说只剩下七口塘没出事。”
  唐浩泽说:“应该是因为盐度变化太大。这泥塘就是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以后你要养虾,这个情况也必须要注意。一个不慎,可能就全盘皆输。”
  唐浩强脸上戚戚然,点头说:“今年养虾的大多人都亏死了!”
  唐浩泽听这话也抿着嘴。他这次也亏死了。算着至少要“亏”十万。
  不过在中国养虾,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在水产养殖行业,人不再是技术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硬件。如果硬件跟不上,人操作再强、有再多的想法也是白搭。
  这老天不会因为你是谁就饶过你。他这个鱼塭,面对危机无法处置,但也未免没有好处。至少水体大,进水之后,盐度变化没那么快。那些鱼塘肯定是因为看到盐度下降了就大开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