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直播之工匠大师-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妈则热衷于煲各种汤,说是要为了未来做好准备,先练练手,把留在家里的一众徒弟都喂得肿了一圈。
  沈曼歌的思维非常跳脱,有时候会从北亰的事情,一下子跳到长偃去,也只有陆子安跟得上她的思维了。
  “对了,还有一件事。”沈曼歌声音变得凝重起来,神情也逐渐严肃:“关于钧瓷,官方最近推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说是钧瓷已经重现于世,我感觉他们要搞事情了。”
  钧瓷么。
  陆子安笑了笑,倒也在意料之中:“他们拖了这么长时间,也是时候有点消息了。”
  “嗯呢,我会帮你盯着的,一有消息就发信息给你。”
  除了这事,其他的都是些家长里短。
  甚至连她养的几盆多肉,沈曼歌也拿出来聊了聊。
  奇怪的是,俩人明明完全不在一个频道,却还是很聊得来。
  后来,沈曼歌的声音越来越低,越来越轻微。
  陆子安眉眼带着温柔的笑意,手指轻轻在手机上抚过,仿佛指下是曼曼细腻光滑的面颊。
  听着手机那端传来的平缓的呼吸声,陆子安躺到了床上,也闭上了眼睛。
  虽然隔着千山万水,彼此却有种爱人就在身旁的错觉。


第657章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伴着彼此的呼吸声,他们一起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沈曼歌醒来的时候,电话已经挂断了。
  她想了想,竟想不起自己是什么时候挂掉的电话。
  心里有点甜蜜,又有些怅然若失。
  拿起手机,她沉吟片刻,改了一下个性签名:【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玫瑰】。】
  推开窗户,倒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
  子安在海边,而她远在北亰,倒正好跨越了华夏整个地图。
  等陆子安看到她这条更新的时候,正在吃午饭。
  开了一上午的会,讨论来去,最终他们还是决定先带他去现场勘察过后,再另行商议。
  他倒也不着急,毕竟这些事情,拉扯了几年都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又怎么可能他一来立马就得到解决。
  因为时间有些仓促,所以他们准备吃完饭就出发。
  不过他提出的修建四处人工岛的建议,倒是得到了一票通过。
  人工岛是人工建造而非自然形成的岛屿,一般在小岛和暗礁基础上建造,是填海造田的一种。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吹沙填海造岛的经验,但是传统的吹沙填海造岛是在已有礁岩的基础上进行,相对难度要小一些。
  如果用吹填沙石传统的方式来造岛,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时间会很长,需要两三年时间。
  不过林总工倒是提出了一个新的创意,钢圆筒造岛。
  就是用一个巨大的钢圆筒,直接插到海里面,然后就是往钢圆筒中注沙。
  “几个不够,我们就放他几十个,把周边堆起来,再把中间的海水抽干,然后就和陆地上一样了!”林总工说得两眼放光。
  对于他说的这法子,陆子安也不知道作何表情。
  简单粗暴,却又确实是直接有效。
  如果今天勘探完现场,确定计划可行,那这样做倒也确实是不错的。
  反正别的不说,往筒里头填沙子是绝对没问题的。
  “陆大师,您的饭。”警卫员端了饭过来,打断了陆子安的思绪。
  “谢谢。”陆子安道了声谢,起身接过后坐下吃了起来。
  警卫员微微涨红了脸,连忙说不用谢,自己也去端了盘饭,坐在离陆子安不远的地方吃着。
  “师父。”应轩端了盘子过来,在陆子安旁边的空位上坐下了:“崇杉最近折腾了一个新玩法,他说给你发了邮件,你看到没?”
  陆子安一怔,摇了摇头:“邮件……还真没,我看看。”
  说话间,他掏出手机,打开邮箱。
  “也是关于一项国家级非遗的技艺的。”应轩吃了口饭,往这边抻长了脖子瞅了一眼,正好看到下边的一封邮件,换了只手拿筷子,手指伸过来一指:“呐,这个。”
  点开之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介于明暗之间的照片。
  上面是暗蓝的穹顶,下面是如烟如雾的“云朵”。
  很难想象得到,竟然有人能穿行在这些云朵之间。
  轻盈如烟雾的云,缭绕在这名女子的周围,衬托得她像是下一秒就要飞起来了一般。
  难得的是,这些云朵极具空间感。
  每一团形状各不相同,像是真的云朵一样有着立体感。
  这让陆子安都感觉有些奇怪,定睛看时,才能隐约看到那云朵上方细若蚕丝的线。
  这是什么啊?
  陆子安还真是来了点兴致,细细观察后,挑了挑眉:“纸?”
  确实就是纸,而且是手工傣纸。
  “怎么样,怎么样,很漂亮吧?哈哈。”应轩看得不过瘾,索性坐了过来:“这个法子吧,本来是崇杉折腾着玩儿的,结果还真弄出点名堂了。”
  陆子安把图片放大了些,赞许地点了点头:“确实不错。”
  这种把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行为,很难得。
  邮件里,赵崇杉把自己的灵感来源写得极为详尽。
  傣纸,是西双版纳保留的最原始造纸术,它被称为“雨林守望之纸”。
  傣族最早用于书写的纸是“贝叶”,傣语成为“非兰”,是用棕榈科植物贝多罗树的叶片加工而成。
  1126年,曼召的一位老人研究出另一种用构树皮做原料加工而成了现在我们传统手工造纸“噶拉沙”。
  这种造纸方法,与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构树皮造纸方法一致,傣纸工艺可谓是华夏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而他的创意,则是闪现于一次偶然的登高。
  站在山巅,他想将这些流云握到掌心。
  回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直到后来从玉雕中抽身,偶然跟着沈曼歌做了一回浸染,忽然就来了灵感。
  层层叠叠的布,在染料中来回涤荡,如一团一团艳丽无双的云霞。
  伸手一掬,便是一捧虹。
  可是,他想要的云,要够软,够蓬,还要能够流动。
  他做过很多种尝试,百工门里的人,都有陆子安骨子里带来的倔性。
  中途不记得浪费了多少原材料,赵崇杉只知道,当自己用刻刀,将薄如蝉翼的傣纸,如玉雕般雕琢出细密的纹路,然后捏住顶端,轻轻一抖,最终显现的这一团烟雾,让他终于找回了山巅流云的触感。
  轻盈无暇,层层叠叠。
  陆子安翻看过后,也忍不住目光微凝,眼底迸发出一丝惊喜:“很不错!”
  这是非常有想法的一种创新!
  “师父……”应轩有些惊喜地看着他:“你不生气咩,崇杉生怕你不高兴,都不敢直接跟你说来着……”
  “我为什么要生气?”陆子安莫名其妙看了他一眼,又很快将目光移到了照片上:“这创意很不错啊,这种装置艺术也很有特色。”
  应轩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喝了口汤:“这个,崇杉是说,担心你觉得他不务正业,还糟蹋技艺来着。”
  毕竟,拿琢玉技艺,去雕傣纸,这行为,怎么看怎么不正经。
  “没有的事。”陆子安皱了皱眉,发了条长语音给赵崇杉。
  在他看来,这正是传统技艺的一次创新和蜕变,如果维持得好,甚至可以让古老的非遗进行一次华丽的转身,成为契合现代审美的一种新风尚。
  他不仅大大地赞扬了赵崇杉这次的创新,而且还让卓鹏帮赵崇杉开办一次展览。
  这种独特的工艺创新,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并支持。
  那些历经千百年流传的传统技艺,如果能变身内秀的文创产品,或者变身炫酷的装置艺术作品,甚至与包括文学诗歌、表演艺术在内的不同艺术领域展开跨界,那将会如何?
  他非常乐意向人们呈现出非遗优雅“活”在当下、走进日常的无尽可能。
  赵崇杉本来颇为忐忑,没想到竟然得到了师父如此高的评价,几乎乐疯了。
  对于他的这种想法,陆子安没有责备,但却慎重其事地与百工门所有徒弟都认真地说了一句,但凡是他们所想,但凡是他们所创,有他在,就有无限可能。
  百工门,从来不该是死板的学习技艺,然后维持传承。
  他们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技艺学以致用。
  各人热烈地发言,群里讨论得颇为热闹,陆子安一边看一边吃饭,竟然感觉胃口都好了不少。
  他刚放下筷子,警卫员便走了过来:“陆大师,他们说十五分钟后出发。”
  “好。”陆子安跟徒弟们说了一下,便没再看手机了。
  十五分钟后,所有人都穿戴整齐,在前坪集合。
  陆子安站在人群中,慢慢登上了勘探船。


第658章 当年开工、当年成岛
  船身极为平稳,站在船头,望天地之悠悠,只感觉身心都经受了海水的涤荡。
  极目千里,海天浑然,云在头顶静静疾走,海浪在脚下无声奔流。
  陆子安挑了个位置站着,等林总工他们上来。
  其他人都坐好之后,苏总工安排了一个人,过来请了陆子安过去。
  船行驶在海中,吃水极重,所以速度并不快,但是好在很平稳。
  林总工他们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笔记本,正在谈话。
  看到陆子安过来,林总工停了下来,笑着拍了拍旁边的椅子:“陆大师,请坐。”
  看着陆子安坐下来后,他才转过头去:“我刚才说到哪了?”
  “说到淤泥。”苏总工皱着眉头,拿着笔在纸上算来算去的:“这边的海域我曾经探过一次,海底的淤泥当时测出来是十八米深左右,再加上海水,这要想扎个铁筒下去,不容易啊……”
  其他人也纷纷叹气,如果工期能长一点就好了。
  最难为的就是这个工期,抛石填海倒是稳妥,但是这个办法对海底的环境破坏严重,工期最少都是两三年。
  ——他们哪有这么多工夫去耗呢?
  “不容易也得做。”林总工咂了咂嘴,从口袋里摸出包烟,结果竟然是个空盒子,烦燥道:“嘴里淡得出鸟来,带烟没?”
  一旁他的徒弟连忙递上烟,林总工点上抽了一口,眯起眼睛:“其实吧,淤泥还算好的,主要是我不知道这下边儿软土层有多厚,我估摸着……十几二十米是不会少的。”
  十几米。
  众人都沉默了。
  良久过后,不知道是谁,轻声地嘟哝了一句:“就这样的情况,上头还给我们“当年开工、当年成岛”的目标,这不瞎扯蛋呢嘛。”
  “……咳。”林总工掩唇咳了一声,叭嗒叭嗒抽着烟:“这个,话也不能这么说,领导这样吩咐,也是因为相信我们……”
  众人偷偷看了一眼旁边坐下来就没吭过声的陆子安,怎么感觉,大家都这么坐着,就陆子安坐得分外有气质呢?
  明明是一样的工服,但陆子安穿出来,味道还真是不一样。
  就,领口很整齐,袖子也一颗不落地扣上,明明是最难看的工作服,也被他穿出了几分悠然闲适的味道。
  见他们看他,陆子安怔了怔,笑了:“这个我也没办法给你们答案,我得先看过现场才知道。”
  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有一种领导力。
  虽然都知道他没有接过桥梁建设,但是看着陆子安气定神闲地坐在这里,所有人心下忍不住放松了三分。
  总感觉,有陆子安坐镇,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一样。
  “对了陆大师,关于你的模型,我还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林总工掐了烟,把椅子挪了一下:“我把你的那个模型……”
  他提出的几个问题,都问到了点上。
  这一下,不止其他人,就连苏总工也略感兴趣地坐了过来。
  一直到船停在海面,陆子安才终于没被逮着追问各种细节了。
  勘探也是非常漫长的一件事,陆子安他们刚开始还挺感兴趣,跟着一起去瞅了瞅,后面迟迟没有准确的答案,他们兴致也渐渐淡了。
  这一次,他们带来了更加精密的仪器,反复测量数次,才最终得到了一个确切的结果。
  “20多米厚的海底淤泥,水深十余米,软土层厚达几十米。”苏总工愁眉苦脸,扒拉了一下胡子:“事情比我们想的更艰难。”
  林总工沉默了片刻,才慢慢地道:“外海没有任何掩护,在这样情况下,要建设两座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这在国际上都非常少见吧。”
  其实这还是说得很委婉了,岂止是少见,条件这么苛刻,工期如此之短的,压根就没有。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没说话了。
  “人工岛一边连着海底隧道、一边连着大桥……所以,它的‘稳’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一点沉降或是移动,都会牵一发动全身,使隧道漏水或把桥梁拉坏。”陆子安随手在纸上画出一个大概的轮廓,沉吟道:“我倒是觉得,之前林总工说的方法,可行。”
  简单粗暴又怎样,有用就行啊。
  众人眼睛放光地盯着他,陆子安想了想:“但是这个面积得扩一下,钢圆筒几个肯定是不够的,我算一下……从这里到这里,再折一下,唔,根据刚才的测量结果,我估算的话,大概要130个左右,当然,只能多不能少。”
  “铜圆筒好说,问题是这个高度,然后还有这个尺寸……”
  他们正说得热烈,旁边一直没吭声的研究员直言:“我不赞同这个方法,毕竟这是海上,这么大的钢筒砸下去,弄得好就好,不好的话,偏了歪了倒了全是大问题,更不用说照陆先生的说法,这还得排成一个圈,这可不是小玩意,随便一个好几吨的钢圈……啧。”
  也有一部分人赞同他的说法,认为陆子安他们把这事想得太简单了。
  有了他们的加入,之前有些动摇的人也开始犹豫。
  林总工则根据陆子安的推算,开始陈述自己觉得这样做的优势。
  当然,优势是很显然的。
  不需要开挖,也不需要扔掉近百万方的淤泥,一旦布置成功,他们就能在海面如履平地。
  可是,难就难在,这法子,至今国内外无一人使用过。
  他们一路从船上吵到岸上,又从会议室吵到各自的房间里。
  期间经过了无数次论证,各人拿着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激烈的辨论。
  ……谁也说服不了谁。
  林总工偶尔逮着个喝水的功夫,总算想起了一个人:“哎?陆大师呢?”
  吵得口干舌燥,咕噜咕噜喝水的研究员怔了怔,朝旁边一努嘴:“隔壁呢,不知道在捣鼓什么,几天没见来开会了。”
  干啥呢,干啥呢?
  林总工有些不忿,上头三催四请,好容易把这尊大佛给请了来,结果这么重要的场合,他竟然跑一边躲懒?
  本就被怼得一上午没冒头,他心里窝着一肚子火呢,当下忍不住皱着眉就寻过去了。
  结果一推门,他就傻眼了。
  “我的……天哪。”林总工手扶在门框上,瞠目结舌。
  巨大的水缸,然后旁边是一个奇奇怪怪的装置,中间更是竖了些圆筒……
  不用别人来说,他也知道,这就是他们提出的钢圆筒筑岛法的模型。
  居然……还有这种玩法?
  “我真是……”林总工目瞪狗呆,表示自己真的算是开了眼界了:“万万没想到,原来木工,还能这样弄的……”


第659章 巨大冲击
  一排排可以旋转的木轮,再加上旁边操作的机关,连绵在一起,上面还架了个巨大的木桶。
  林总工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入手很是光滑,他有些想敲,又不敢擅动,疑惑地问道:“这是做什么的?”
  众人都忙着呢,哪有空搭理他。
  旁边的方毅百忙之中抽空抬起头,看了一眼:“啊?哦,那是木桶,装水的,师兄,我觉得这个轮子应该再往左移一寸……”
  “再移一寸吗?”应轩拿了本本子,飞快地记录着:“其他人呢,负责的部位都没有问题了吗?”
  “有有有,还有我这,我觉得刚才启动的时候,这里转得太快了,带动着后面的部位,水出来得有点急。”
  应轩看了看,伸手轻轻拨了一下:“没事,是这样的,师父说,如果放钢圆筒的话,水流肯定会有很大的波动,这样的强度是没错的。”
  原来是这样……
  林总工看出点意思了,也不吭声,走过去站在应轩旁边盯着瞧。
  只见应轩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好些数字,写字的速度虽快,却字迹清晰可辨,并不会因为速度快而显得潦草。
  这一点尤其让林总工佩服,因为他们一众工程师,性子急的,一快起来就是鬼画符,字只有自己认得出来。
  他跟着应轩一路朝前走,看着他时不时地记录一下。
  每个人那里他都会停一停,就算没有问题,他也会自己亲自上手试一试,确定没问题了,就会在那人负责的段位打个勾。
  这套机关大部分都隐在水下,有时应轩甚至需要站到椅子上,挽了袖子去摸索。
  林总工顺势往前站了些,终于得以看清缸里的水。
  这色泽、这浑浊度,如果他没看错,这应该就是他们前边海里的水。
  “这是海水?”林总工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你们这是在做实验吗?”
  “对啊。”应轩从腰间扯下毛巾,细细把手擦干了,才继续在纸上记录了几个数字,头也不抬地道:“师父说,与其用其他水代替,然后再去算替换的数值,倒不如直接用海水。”
  既然是模型,就拿出模型的架势来。
  说话间,已经走到了陆子安跟前。
  陆子安埋头将一块木头雕了又雕,琢了又琢,最后才小心翼翼地卡进了一块方形木里。
  “师父。”应轩将本子递过去,一边拿笔大致地解说着:“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可以了,还有这几处有些瑕疵……”
  “嗯。”陆子安略一沉吟,接过笔,飞快地画了一条:“把这根木块,后移一厘米试试。”
  应轩应了一声,画了个记号,然后扭头又走了。
  林总工兴致盎然地跟在他们身后,一时看看陆子安做的这些精细玩意,一时又瞅瞅应轩的各种调试,全然想不起隔壁的会议了。
  会议室里的争吵,又告一段落,苏总工总算是想起了什么:“哎?林总工呢?”
  众人:“……”
  是啊,怎么说着说着,人不见了?
  “莫不是生气了,回去休息了?”
  “不可能,林总工不是这种人,这事没个结果,他睡都睡不着。”
  他们甚至暂停了会议,扭头问谁最后见过林总工。
  角落里一个工程师怔了怔,缓缓举起手:“我好像见过……”
  “人呢?他和你说了什么?”
  “他,没说什么啊,就,问我陆大师在干啥来着……”
  苏总工盯了他几秒钟,忽然就明白了:“……那他肯定是去找陆大师了。”
  “哎,说起这事,我还真想起来了。”某位设计大拿瞪着眼睛,眉头一竖:“为什么我们开这么久的会了,陆先生从来没有来参加过?”
  这个……
  苏总工也难得的带了丝困扰的情绪,思索着怎么回答才比较合适:“因为……”
  “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有人推门而入,冷冷地看着他们道:“你们在这争吵不休,陆大师已经制作出专业的模型,现在基本完工了,想看的就过来吧,马上又要测试了!”
  来人正是林总工,众人背后说事,被他逮个正着,都有些尴尬。
  不过听了他说的话,他们却是顾不上什么尴不尴尬了,纷纷起了身。
  “是什么样的模型啊,这个也能做模型吗?”
  “换算值是对的吗,电脑建模我也会啊,但是测试???”
  众人一边讨论,一边加快了脚步。
  虽然他们全来了,屋里也没人迎上来。
  每个人都守在自己的位置,仔细又认真地进行着最后一次的检查。
  “我这里可以了。”
  “我也好了。”
  “我这也妥妥的!”
  “……”
  接连起伏的声音,让所有人都下意识停下了脚步。
  “都小心着点啊,不要碰到水缸,不对,是什么也别碰到。”林总工维持着秩序,把好奇的众人全赶到离水缸一米左右的位置。
  坐是别想了,全部都站着。
  没有人提出异议,所有人都默默地看着,目带惊异。
  陆子安慢慢地从左走到右,确认无误之后,提声道:“我倒计时,3。”
  众徒弟全部退后一步,连带着其他人也下意识退了一步。
  “2。”
  目光盯紧,水面微微有波光荡漾,晃得众人心发慌。
  “1。”
  陆子安猛然按下了开关!
  很难想象,全部木制的开关,竟然也能产生这么大的推力。
  齿轮转动得非常快,一环套一环,一节带动一节。
  从上到下,将铁丝绷紧的同时,也将上面巨大的木桶飞快地往一侧倾倒。
  “轰隆!”一声巨响,桶中的水倾泄而下,重重地砸入水中。
  这股水波冲到缸里,却没冲到底,去势未止,斜斜朝着另一侧涌去。
  就在所有人目光都盯紧这股浪潮的时候,末端传来一声惊呼:“哎?”
  架在尾端的一方巨木里,突然又快又稳地落下一个圆柱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