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就是大牌-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问!”
苏晓卫指了指宋文:“你让他说吧!”
“我们共收到剧本512部,初选有208部,复选有有37部,三选剩了10部…电影频道要了三部,还剩七部…”
“电影频道要了三部?”
“他们捡的都是些投资比较小的,比方说这两部《孙子从美国来》、《大明劫》…”
“…《孙子从美国来》?”
“就是讲述中国老人和美国小孩的故事…”
张俊生心念一动:“这电影我要了,”
没等苏晓卫开口,张俊生解释:“我可以做到中美同步公映,电影频道也可以参与投资!”
这电影张俊生知道,又叫《当孙悟空遇上蜘蛛侠》,讲述的是陕北皮影戏倔老头和无血缘的外国孙子之间的爷孙情,迥异的文化碰撞,最终因为感情融化。
里面最好玩的一段是,孙子被爷爷染了黑发还骗别人说是新彊小孩!
苏晓卫不说话了…
张俊生的能量她还是清楚的。
其实,这几年电影频道参与了不少电影,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陆小凤系列》、《浪子燕青》,还有《变形金刚三》、《毒战》…
唐宁宇接着道:“我们很愿意跟中影、电影频道合作的,最主要是好的项目!”
夏刚笑了笑:“那我就不矫情了,这次呢,我们几个人真正看上的项目其实只有五个《石头》、《倭寇的踪迹》、《孙子从美国来》、《殡棺》还有《大明劫》…”
“还有一部我特别喜欢的《柳如是》!”
张俊生翻了翻《孙子从美国来》的剧本,然后点头:“行,我全都要了。”
“老唐,你明天找下老赵,让他帮着立项、建组、找演员,具体的投资金额,你跟老赵合计一下,对了,这部《孙子从美国来》,我交给温子仁,让顶峰也参与投资,做成中美合拍片!”
“嗯,我明天就去安排…”
目前的悦华,不缺资金,不缺赚钱的项目,缺的就是社会效应。
怎么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社会效应?
当然是资助一些好的项目。
这些项目有可能赔钱,但不能没有口碑!
坦白讲,六个项目,张俊生真正看上的就只有《孙子从美国来》,这电影如果运作的好,至少能带来好几千万美元的收益。
……
午夜时分,酒店。
许嫣靠在阳台的护栏上,盯着正在抽烟的张俊生,忽然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没有,好莱坞续集越来越多,新题材少的可怜。”
“正常,电影投资越来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大家都不愿意碰新题材,太冒险。相比之下,成功电影的续集,收益更为可靠。”
“…国内也变成那样吗?”
“不好说,暂时应该不会,国内的电影环境跟风很严重,而且现在的市场环境,大多数不敢做大投资。”
“大片被证明不一定有大收益?”
“对,所以很多公司都在观望!他们想找寻一种省事的途径…”
后世,这个途径就是大ip+小鲜肉…
伸手抢过张俊生手里的烟,抽了一口,然后道:“…我明天回美国了。”
“这么急?”
“…有几个广告要拍。”
第三百二十八章 公映
许嫣的事业已经上了轨道。
经纪团队三十多个人,宣传团队二十几口人,都指着她吃饭,不可能停下来。
身上还背着十几个代言…
正处在上升期,她自己也想好好拼一把。
不指望成为茱莉亚·罗伯茨那样的超a咖,但也想成为华语影星的标杆人物!
“对了,听说你一口气开发六个项目,有没有适合我的?”
“这么快就知道了?”
张俊生有点诧异…
“废话,圈子就这么大,你又是中心人物,当然很快就知道了!”
也对,不论是品牌还是电影电视制作方,只要接触了某个艺人,风声基本都能传出来。
制作团队、艺人团队、各路资本、品牌团队,知情人太多,圈内人只要有心打听,自然有办法拿到消息…
张俊生今晚接触了苏晓卫他们几个,当天晚上就已经有人惦记上了…
点了点头:“你自己去挑吧,不过,真不一定有适合你的项目。”
许嫣开口:“燕姐说《柳如是》蛮适合我的…”
“…人家是秦淮八艳之首,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别的不说,古琴和昆曲,你会吗?”
许嫣有点不太服气:“我可以学啊!”
“姐姐,给新人一点机会吧。”
这么好的条件,演什么才女,你就应该拿着砍刀穿着皮裤到处砍人!
……
《唐山大地震》属于政治任务,有政府投资,而且对解放军有大量正面描写,部分精英,尤其是南方系媒体就对张俊生意见很大,只要有机会肯定会跳出来抹黑。
所以,票房很关键!
张俊生对《唐山大地震》的内地成绩不是特别担心,再怎么着也不会比马小康差到哪…
再加上海外成绩怎么着也能收回票房!
但是,如果首日成绩不佳,那帮媒体肯定要跳出来哔哔…
所以,很干脆的,顶峰先安排《唐山大地震》北美、欧洲、韩国、日本公映,然后才是内地公映!
有人挑刺说什么‘内地观众成了二等公民’…
不理他们…
首日成绩出炉,全球票房1300万美元,空降单日冠军宝座…
22号,周五,《唐山大地震》全国公映。
排片量占了百分之五十五;
《新倩女幽魂》占了百分之二十八;
《战国》则有百分之十一…
没错,就是那部大恬恬主演的《战国》…
“虽然《战国》中的每一个大牌演员拿的片酬都高过了自己的市场价,现在看来,其中的一大部分原来是精神损失费。”
貌似从这部片子开始,我们大恬恬进入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标签地位:大恬恬=烂片…
多亏了姑娘心大,否则真有可能抑郁致死。
……
张俊生在普通影迷之间的影响力很强大!
强大到差点把《触不可及》推到了10亿美元…
如果不是下档的话。
22日,上午九点,京城,悦华影城。
偌大的候场区挤挤压压,大部分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现场吵吵闹闹:
“给,拿着,我听说《唐山大地震》很感人。”
“…那也不用拿一包纸巾吧?”
“不好说,你这种看《西游记后传》都能感动到流鼻涕的主…”
“孙悟空‘死’的那段确实很感人啊!”
“《战国》开始检票,请大家派对进入放映厅!”
刷!
观众走了两位。
又过了五分钟,“《新倩女幽魂》检票…”
又走了十几位…
很正常,老刘正在巅峰,国民基础打得太好。
九点十五,广播提醒:《唐山大地震》就要开始了,请大家检票。
剩下的几十个人起身,自觉排队…
队尾站着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手里拿着保温杯,他是谭非,资深影评人。
影评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从职业上看,他们属于寄生在电影产业链的物种,但是呢,他们不懂电影,或者说没有拍过电影。
但他们可以对公映的电影大放厥词!
张俊生肯定不会让《唐山大地震》变成某一小撮人欣赏的类型,有一小批高冷的观众,只要听说影片是大投资大制作的商业片,就会挑出无数刺来。
剧情不烧脑就说脑残,有剧情了又嫌矫情,加了其他元素又嫌科幻!
《唐山大地震》终究是一部商业电影!
至于谭飞,他是拿了钱写赞美稿的…
大v赚钱很容易的!
尤其是影评界的大v。
只要转发一条‘很好’、‘想哭’等夸赞电影的微博,就会获得600到1000元的报酬。
不愿转发,自己评价,只要‘刷’好评,发一条140字的微博影评,也会拿到近千元的报酬。
一个影评人微博一月转发或评价5部电影好评,就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已经是一条产业链了!
当然对外宣传,肯定要这么说‘每到一部新片上映,我们就会邀请媒体记者和影评人提前来看片,他们的确会写影评和观后感。我们只给他们发车马费,而不是开口费或者封口费,毕竟人家大老远来一趟影院挺辛苦的,这是人之常情!’
《唐山大地震》的‘车马费’支出接近200万,毕竟这是一部大格局的电影…
谭非心里很清楚,悦华传媒属于龙头企业,他们给了车马费,代表行业是尊重他们这些影评人的!
所以,即便《大地震》没有报道说的那么好,他也会笔下留情的…
……
电影开始,谭非眼睛一亮。
“爸,你看,好多蜻蜓!”
“…这是要下雨了。”
“爸,你能不能不回部队?妈妈晚上要值班,我一个人害怕…”
“…怕什么?你要是害怕就跟咱家的小鱼说话!”
“…好!”
镜头切换,颜冰燕正在家里忙活,鱼缸里的小鱼拼了命的往外蹦…
片头的色调是那种偏冷的黑白调度,地洞中喷出的黄色烟雾,乱飞的蜻蜓,以及时代感十足的唐山俯瞰拍摄,让人不由得回到了那个年代…
镜头切换,颜冰燕把睡着的张紫枫抱上床,亲了她一口,然后关上门,她要值夜班…
很温馨的场面,不过坐在椅子上的观众可没有任何喜悦的表情,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大地震即将到来的征兆。
张俊生也没有玩虚的,直接暂停,打出了片名《唐山大地震》!
“我去,吓了我一跳!”
观众吐槽了一句,画面切回,是火车站的大摆钟,时间是凌晨三点…
然后,天边出现蓝光,诡异且明亮,似乎要将整个世界笼罩。
随后,轰隆的声音响了起来,银幕前的观众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平静的大地仿佛活了,像水波一样翻滚,如海浪一般一波接一波地涌动,地震波所到之处,无数的房屋摇摆,高楼颓然垮下…
正面大地震描写…
放映厅所有人被吓倒了,一个个张着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第三百二十九章 分内的工作
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其实《看电影的艺术》已经说的很详细了。
从价值观、剧本、情怀、艺术技巧、制作技术、态度、表演几个方面入手!
一部商业片,如果演员阵容还算可以,那起码这电影是企图奔着市场来的,否则他也不会支付那么高的片酬。
如果态度还好,那这电影起码不是来明骗或明抢的;
所谓的态度,就是宣发的时候没有包装自己!
最常见的包装就是情怀,不好意思,又要拿《爱情公墓》举例了…
不过《爱情公墓》赚的不算多,最不要脸的应该是《后来的我们》,刘导演在《后来的我们》主题曲发布会现场承认影片的商业本性,可在票房告捷后又突然改口成——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五一档的爱情文艺片。
明明是商业片,却削尖了脑袋想往文艺片的禁区里钻,为什么?
逼格高呗!
明明以小三视角,讲述了“我们为什么会出轨”的心路历程,却非要无病呻吟出什么“后来,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
爱还用学?
做呗!
咳咳,回到主题,如果按照《看电影的艺术》标准,《唐山大地震》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属于佳作!
价值观、剧本、情怀、态度、表演,无可挑剔!
至于艺术技巧,制作技术,3。5亿的成本摆在这,这还不算有诚意?
而且谭非注意到了很多观众没有想到的问题:尺度!
《唐山大地震》的尺度很大,裸露的躯体不算什么,关键他在剧情中掺杂了一段剧情,一辆宣传车缓缓开来,旁边跟着两个背枪的民兵,一个年轻姑娘在车上广播:全市公安民警动员起来,警惕有人哄抢国家财产,发国难财,一经发现,就地正法,决不手软!
这才是真正的人性!
根据文献记载,唐山大地震之后,废墟上抢劫成风…
成群的郊区农民,赶着马车,开着手扶拖拉机,带着锄、镐、锤、锯…像淘金狂似地向唐山进发。
他们真的是抢劫!
如果不是民兵们日夜巡逻,估计他们连银行、粮库都敢抢…
谭非笑着记下了这一笔…
电影结束的时候,现场很多人长吁了一口气,怎么说呢,《唐山大地震》固然残忍,然后给了观众一个宣泄的通道。
方灯获救了,代表着希望还在!
民族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就好像《辛特勒的名单》,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这个故事的时候用的是黑和白,但那个小女孩却一身红的出现。
她并不显眼,那不是耀眼的红,即使红,也红得深沉,让观众的内心重新燃起了希望。
电影史上,不管用过多么细腻的华丽的颜色,或者多么深沉的凝重的颜色,也比不上这一身红,遥遥不及。
如果这抹红色出现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却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当然,斯皮尔伯格拍摄《辛特勒的名单》时候,压根没想过盈利,他就想好好拍一部电影。
所以,《辛特勒的名单》很沉重…
如果张俊生完全照搬,《唐山大地震》当然在评价上会高一筹,但是票房恐怕会一败涂地!
谭非摇了摇头,他对这样的结尾不满意,真正的杰作应该是一家人全都死了…
不过他也可以理解,如果真那么拍,电影恐怕会被观众骂死。
……
“电影真不错很有人情味,不是在说痛苦,让我看了之后能笑着走出影院!”
“是啊,明明很残忍,但是走出来,我却能感觉到希望,张俊生真厉害!”
“那个小女孩演得真好。”
“你看了片头广告了吗,他跟王谦源合作《七号房礼物》好像是九月公映,到时候我们一起看?”
“好…”
走出电影院,观众们三三两两都在讨论《唐山大地震》,谭非有点急,加快了步伐…
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什么人都能写影评,有个叫木卫二的,每次有国产电影上映,他都会骂一句,然后就有一批的粉丝跟着点赞…
都什么玩意?
骂得越狠,越有人喜欢?
回到家,他赶紧打开电脑,开始写影评:
“《唐山大地震》还没上映,就有人批评张俊生在撕一个民族的伤疤。不带这么表扬他的,这么多年来国家机器和知识份子一直在帮助电影界捂伤疤,撕伤疤这样的善举至今我还没在公开院线里看到,说张俊生撕伤疤,是在揭发审查部门把关不力。”
“从技术层面而已,《唐山大地震》确实是灾难片的一次突破,对,我说的是灾难片,而不是国产灾难片!”
“灾难片表现灾难的场景无疑是最大的看点,张俊生在《唐山大地震》里面采用了战争片才有的手持摄影技法,大量的手持摄影为观者带来了极强的代入感,观众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大地震、以及持续不断的余震所引发的摄影机晃动,让观众仿佛置身地震区。”
“这个是影史首创!”
“除此之外,剧情很大胆,除了表现亲情,对当年的一些事件也做了还原,比方说打砸抢拿…”
“大地震,剧本无可挑剔,结尾略显庸俗,但那也是真实事件。”
“坦白讲,我还是挺佩服张俊生的,至少他敢拍!我接触过很多导演很多公司,他们把酒言欢还对此自鸣得意,觉得自己政治上很成熟,把握尺度很老到,这其实是一个国家影视创作力的悲剧。”
“希望《唐山大地震》票房大卖!”
当然,他不可就写这么点,还都得延伸一下,怎么着也要凑够两千字——事关一个职业影评人的尊严!
发到微博上,他点开豆瓣,想看看评价。
还行,评分有8。8分,打差评的大部分都是水军,因为他们‘影评’写的很类似‘浪费钱浪费时间’、‘烂片不解释’、‘看到张俊生就恶心’…
张俊生是导演诶,他不是演员…
不屑的笑了笑,水军抹黑,已经成了常态!
不过,也无所谓,悦华传媒肯定也雇佣了水军,大家互相作用。
就在这时,手机短信到了,银行提醒他入账8000块,同时还有另一条短信:“劳您费心了,这是润笔费…”
谭非笑了笑,张俊生越来越懂事了!
他不知道,所谓的润笔费是公关部门背着张俊生干的。
以张俊生的性格,肯定直接对喷。
第三百三十章 首日七千八百万
《唐山大地震》京城首映的时候,吸引了众多圈内重量级人物前来捧场。
正好是北影节期间,大咖们都聚集在京城。
少爷教主逗比超,四旦双冰包汤圆,张导陈导加冯导,当然也有香港的一众大哥阿叔…
悦华传媒+中影+张俊生,这号召力无可匹敌!
媒体们都快疯了,卧槽,这阵容简直要把首映现场办成电影节了!
不对呀,《新倩女幽魂》不是跟《唐山大地震》是对手吗?
那包子怎么会过来呢?
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是这么回答的:
“…我一直很喜欢张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之前在北影节看了一遍,非常棒的电影。”
“应该不会吧,《新倩女幽魂》跟《大地震》不在同一类型…”
“我觉得没有必要跟任何人比较,她有她的特点,我也有我的风格…”
说得很好…
为你点赞!
……
字幕开始滚动,观众看到“导演张俊生”五个大字时,现场的观众自觉站了起来…
(本来想写鼓掌的,怕被你们吐槽…)
“真厉害啊,咱们国产特效能做到这种程度!”
“…除了爆破找了好莱坞专业团队,特效全都是我们自己人做的,花费至少要比好莱坞便宜一半。”
“哪家特效公司?”
“…我们找了八家特效公司,统一规格。”
张俊生回答的很仔细。
这些特效公司其实没有通过《唐山大地震》或者之后的《长城》赚多少钱,特效公司想赚钱,还得依靠广告制作…
不停地接单子,最多只能维持收支平衡,毕竟人力开销真的很吓人!
《南方周末》的记者站了起来:“张导,首先我要向你表达我对敬意,这部电影真的非常震撼,我想请问,《唐山大地震》是主旋律电影吗?”
“你是想问,这部电影是不是政府的宣传片?”
那记者笑了笑:“…这么说也可以!”
“…首先,我想纠正你一个概念,主旋律指代的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不是为政府歌功颂德;”
“其次,我想说,《唐山大地震》就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他的价值观体现的是中国民族面对灾难时候的坚韧不拔!”
“中华民族的伟大,就在于她的自强不息。不论遇到何等的艰险,不论面对何种的苦难,都有大批仁人志士愿意为了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一切。”
“我必须说一句,我很讨厌你们南方系的媒体,似乎在你们看来,只有西方才是文明的,中国就是贫穷落后,睁开眼睛看看吧,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变化!”
“对了,我这段话,必须原封不动出现在你们的报道上,你要是敢断章截句,小心我告你们!”
那位《南方周末》的记者很不甘心的坐了下来…
以前,《南方周末》肆无忌惮攻击官方,然后得到了一堆人的点赞,现在却不怎么灵了,为什么?
因为有互联网了。
过去他们采访的漏洞也一样多,但指出漏洞的人不会得到和报纸同级别的宣传能力。
现在,只要漏洞足够荒谬,足够成为段子,指出漏洞的人可能会暂时获得比报纸还高的关注度…
这帮人死不悔改,依然抱怨国家、抱怨社会、抱怨读者。
平庸可以,没有立场也可以,无法痛快淋漓的针砭时事可以。
我们理解,你们作为站在风口浪尖的先锋者,要想在这个日益逼仄的文化新闻管制空间里面挣扎着存活下来,会有多么的窘迫尴尬,以及无奈。
但谁让你们造谣的?
“张导,《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海报上写着‘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不建议观看’,我刚才看过电影之后也觉得电影比较惨烈,不是很适合儿童观看。不知道您对电影分级怎么看?”
这个问题还是来了…
《唐山大地震》确实不适合孩童观影,但是分级制度是个伪命题,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
想了想,张俊生回答:“《唐山大地震》确实不适合儿童观影,所以,我让他们在海报上做了标注,分级制度确实很有必要,至于该怎么建立分级制度,我就不讨论了。”
他…怂了…
刚才那记者有点不爽,换了话题:“张导,你觉得《唐山大地震》最终票房能有多少?”
这有个坑!
原时空,马小康被骂的很惨烈,就是因为他装逼说了一句‘我觉得《唐山大地震》票房能有五亿’,然后被一堆人追着骂他‘发国难财’…
张俊生想了想回答:“像这样重大的题材,我觉得关注的人越多越好。至于票房,我在这里承诺,只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