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就是大牌-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悦华当然也很看重。
现如今的资本市场,一部电影的大卖对母公司的影响很大。
你想想,嘉行那种拍了几部电视剧的公司都可以估值融资十几亿诶!
资本火热,即便是张俊生也不想错过这个时间,一旦国家加强管控,悦华的股价肯定会下跌…
而且随着市场的日趋理性,一部电影大卖与否对公司的刺激也不像现如今这么强烈。
“听说周兴的新电影也会定档国庆?”
“摆明了要跟我们打擂台?”
“人家没有定档7月,已经很好了…”
“…怎么?你很看好《逃学威龙》?”
“…我的意思是周兴的号召力还是有的…”
“号召力?他有个毛的号召力,要不是俊生从龙套堆里把他挖出来,还让他主演了《万万没想到》,他能有今天?”
众人吵吵闹闹,张俊生有点烦…
“我先出去了,你们待会再来吧!”
对了,这帮人聚在后台是为了《大地震》的路演。
最后一站,京城站…
……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换了张俊生是周兴,他会不会离开悦华?
不好说…
八个亿的诱惑,再加上《百变兴君》成功的刺激,没准他也会答应!
做电影为的是什么?
赚钱啊!
八个亿诶!
是,周兴手上有200万股的悦华的股票,但那也不意味着,他一辈子就得绑定在悦华船上…
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才是符合投资的基本逻辑。
可是,一旦接受了八亿,就意味着跟悦华为敌…
不知道周兴是怎么想的,反正换了张俊生,他肯定不会同意。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老祖宗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
《大地震》放映结束,张俊生领着一群人上台,接受观众还有媒体的采访。
“张导,现在《大地震》的票房已经破了六亿,距离收回成本,还有多远?”
“…还差一点,不过我相信绝对能收回成本,很多影迷在我的微博下方说‘绝不会你亏钱’,我还挺感动的。”
“那你对《大地震》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不满意的地方当然有,主要是时长。”顿了顿,张俊生接着道:“如果电影能拓展到五个小时,我可以把唐山人如何走出困境,再现一座废墟上的奇迹的故事搬出来,这样的话,大家看起来会更有感觉,可惜时长不允许…”
“可以拍个续集啊!”
“…不拍了,太累了,谁要是有兴趣,可以跟赵市长商量,只要项目我觉得满意,我可以做制片人!”
现场一片其乐融融,直到一个台弯口音的记者起身问道:“我是台弯中央社的记者,我想请教一下张俊生导演,以后台弯电影还能到大陆上映吗?”
张俊生有点懵…
“…什么?”
“你前年说了,以后不参加金马奖,也不会跟支持胎毒艺人合作,而且建议总局封杀胎毒艺人…”
“…对,我是说了这句话!”
“你不觉得这个很霸道吗?严重侵犯了台弯电影人的权益…”
张俊生一脸踩到屎的表情,忍不住问了一句:“按照你的意思,那帮胎毒艺人可以一边宣扬胎毒,一边赚我们的钱,才算对的吗?”
那记者一脸正义:“…电影应该是无关政治的!”
“…你是不是有病?电影无关政治?那为什么我的电影到现在都没法在台弯上映?为什么悦华的艺人到目前为止都没法到台弯都进行商业演出?”
“可你的电影一直没有用台弯艺人,这也是打压啊?”
“…我为什么一定要用他们?”
“对啊,这就表示你对台弯演员有成见”
张俊生叹了口气:“非要我把话说的直白吗?我为什么不用台弯演员,你们不清楚吗?”
没等那个记者开口,张俊生接着道:“那是因为他们职业态度不好!”
“演员的基本功包括声台形表,台词可以说是演员的半条命,口音是台词功底的一部分,我们看看美国的电影电视,有大量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等地的演员,他们在生活中都是本身的口音,但在演戏的时候,都会说流利的美式英语,毫无口音痕迹,这就是专业。
可大部分台弯演员呢?
永远一嘴的台湾腔,你演个东北人,说的居然是台湾腔?这是对表演的不尊重!
很多台弯演员,比方说林心茹,在内地发展几年,甚至十几年了,依然一口台湾腔,这就是专业素质有问题!
这种不专业的演员,我为什么要用?”
“可是台湾腔很难改啊!”
“…国强,过来,说两句唐山话!”
张国强冷不丁被点名,有点没准备好:“说啥?”
“随便!”
“…看我这牙,稀的和得儿的,眼瞅豆要掉了。”
虽然没有听懂,张俊生依然捧场的鼓了鼓掌:“国强拍摄《唐山大地震》提前半年请了唐山话的老师,每次拍摄结束都要找老师请教说的地不地道,这才叫专业!”
“我们的一些台弯演员呢?他们有请专门的台词教练纠正发音了没有?你们来大陆就是为了圈钱,能不能稍微有点专业精神?好莱坞演员来大陆宣传,都要说一两句普通话,你们呢?”
路演结束,张俊生的这番言论自然登上了微博热搜…
台弯媒体则为自己的艺人叫屈,部分偏绿的媒体更是宣称台弯艺人谁要是说普通话,就是卖台…
网上,大部分网友为张俊生点赞!
台词是演员的基本功是影视作品质量的一部分,如果你演的是演台弯人,用台湾腔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要是演其他地方的人,还是台湾腔,观众就会觉得很出戏。
不过台弯明星在内地粉丝不少,张俊生关于演员基本素养的言论在他们看来就是在挑拨两岸关系…
“人家从小没有学过普通话,想改口音很难的”
“我实在搞不懂人家什么腔都有人管?”
“哎哟,人家已经很努力了”
对于这种人,你有什么办法?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只能说观众很不成熟!
妮可基德曼在好莱坞发展,但是不愿意改掉自己的澳大利亚口音。美国人会给她脸么?肯定是哪凉快哪呆着去!
好莱坞有大量的英国演员,这些演员在演美国人的时候,哪个有自己原来的英国口音?
张俊生发了一篇新的微博:“口音不是借口,演员是一门职业,个人感觉很多台弯明星认为台湾腔有一种优越感,所以他们不想改,也不愿意改!路洋在拍《绣春刀》,主演是张镇,他也是台弯演员,我去探班的时候,仔细听了他的台词,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感觉!可见不是改不过来,无非是敬业不敬业的问题。”
第三百三十五章 改组
为什么很多台弯演员,不愿意改口音?
首先,自身优越感是存在的!
方言的推广本身就与经济水平相关,咱们也流行北京口音。
好莱坞如果实在澳大利亚,美国演员去了肯定也要学习澳大利亚式的发音。
这方面天赋因人而异,不过,残酷一点说,如果这种程度的困难都克服不了,是不是不够格做演员呢?
《鬼吹灯黄皮子坟》居然找了一个台弯演员演胡八一,台湾腔念***语录…
违和感爆棚!
妈的,胡八一是军队大院长大的,里面不都是闽南人好吗?而且你找个熟悉的台湾面孔又整个台湾腔,这能有代入感?
导演嘴还死硬,什么看了原著表示胡八一是闽南人,那你他妈的倒是说地道的闽南话啊!
没选好角没配音大方的承认一下怎么了?
网上讨论的很热烈,大部分都在讨论张俊生所说的关于圈钱的问题…
这几年台弯艺人大都学聪明了,当年红的不得了的阿妹,在表达了自己“政治”的立场后不仅被官方封杀,甚至歌迷都不再支持…
他们现在惯会一边“吃饭”一边“砸锅”:在“政治”问题上打太极、不直接表明立场;有的台上说自己是中国人,台下坚定地支持“胎毒”;还有的对中国历史一窍不通、肆意娱乐,但到大陆“圈钱”时却一副无辜相称自己“不成熟”…
“我们的价值观中,其中有一个叫爱国——这是所有经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懂的!”
“极个别的人,他们挣完这边的钱,回去就骂!”
“说破了天,和平统一才是历史正道、民心所向的事实。”
“杨成林、徐若玄,还需要我继续往下说吗?”
一片和谐…
……
忙完了宣传,张俊生总算能稍微歇一歇了…
悦华,办公室。
“…《黄泉》北美上映了,首周票房1900万美元,环球方面挺满意的!”
张俊生有点诧异:“…这也满意?”
《黄泉》投资4000万美元,加上宣发,至少八千万美元,首周末1900万,再加上海外成绩,后续的版权运营,最多也就小赚…
居然还能满意?
唐宁宇解释:“原创的题材、类型,用的演员也都是咱们这边的,能有1900万美元,说明观众接受度还是不错的!”
宋哥补充了一句:“最重要口碑还行!”
“…行吧,听说于年新想走?”
“嗯,他有点不太高兴…”
废话,从管理层撸到了底层员工,换了谁都不开心!
“…他要去哪?”
“藤逊、爱奇艺都很欢迎他…”
“…诶,这家伙…”
张俊生叹了口气,不知道该说什么…
毕竟是一起打江山的兄弟…
唐宁宇小声建议:“要不找他聊一下?”
“不用了,人各有志,想走就让他走吧!”看了眼唐宁宇:“有没有人想跟他一起?”
“…有几个制作人,他们跟于年新关系很好…”
“行,让他们一起走吧,让袁雷、王俊、张华立他们三过来。”
这三人都是综艺部的元老。
“…你要策划新的综艺吗?”
张俊生想了想,然后回答:“差不多,你先让他们过来吧!”
……
“上风说了,今年的金马奖,悦华必须要参加!”
“…他说的是悦华不是我吧?”
“有区别吗?”
张俊生义正言辞道:“我只是悦华旗下的签约导演,你随便安排几个人去捧个场呗。”
“…好吧,反正你也去不了!”
“我为什么去不了?”
唐宁宇笑道:“你不知道吗?你被限制登岛了,他们说了,五年内不允许你踏上台弯岛…哈哈…”
“…为什么…算了,爱限制不限制,搞得跟我很稀罕似的!”
真无语…
政治确实很恶心!
唐宁宇转移了话题:“对了,你是不是想去集团化?”
“嗯,有这个想法!”
“…制片人工作制也不行吗?”
“…人心都是会变得,既然他们想出去闯,干脆就让他们出去闯,我把电影、电视剧、综艺三大板块分离出去…”
“那动漫、特效呢?”
“…那是核心资产,保留在电影领域!”
文化产业天然的资源互通。
集团化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共享,体现规模效应,节省成本和费用。
优势互补,提升运作和管理效率。
但是悦华不需要这样!
即便这些部门分离出去,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何况张俊生肯定会占股…
全产业链布局已经形成,即便这些部门分离出去,依然挂着悦华的名字…
“你这么做,想过股价的变动吗?”
“…所以,我不会公布,只是内部调整,把那些尸位素餐的全都撵滚蛋!”
“除此之外,我还想成立两家专门推出小制作的电影公司,补充悦华的片库。”
唐宁宇瞬间了然:“就像福克斯旗下的福克斯探照灯?”
“对!”
“还有一家专门围绕ip打造作品的公司…”
宋哥点了点头:“…《小时代》的版权我已经买到手了…”
“《小时代》?你不是说不喜欢郭景明吗?”
“…是啊,我是不喜欢,可是他的ip很值钱啊!”
再怎么也不能否认《小时代》是赚钱的系列片,而且小鲜肉+ip的模式大多数时候还是赚的!
既然是赚钱的,为什么不做呢?
至于悦华电影,继续往重工业电影制作的路子上走。
分三条腿走路!
这是张俊生这几天想通的一件事…
周兴的离开,让他明白了资本已经入场,资本都入场了,哪有不赚的道理?
“…好吧…”
唐宁宇无奈,董事长都已经考虑清楚了…
“你继续统领全局,位置不变…”
“…还位置不变?综艺部门、电视剧部门都让你分离出去了!”
张俊生也知道自己这么做,客观上分散了唐宁宇的权利:“没办法,这是必须要走的路子,咱们不可能去电影化,只能把电影当成战略武器,好好发展…”
唐宁宇皱眉:“…为什么我们不能去电影化?”
“…废话,我们的核心资产就是电影,去电影化?傻子才干!”
正说的热闹,秘书推开门,袁雷、王俊、张华立三人到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不如预期?
综艺,跟电影不太一样,重要的是创意!
呃,这句话可能不太对,做电影,尤其是作者电影,创意还是很重要的。
导演的晋升路线,就是很典型的拼创意、拼想法、靠审美壁垒来赚钱的进阶之路。
同样的一个项目给到不同的导演,在同样的预算下搭出来的团队成员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但最后的成片一定各不相同。
这个不同就是审美层面的不同了,哪个片子值钱哪个片子不值钱,这个差距就是导演的审美差距造成的。
但是好莱坞体系下,或者说现有的电影工业体系下,其实大部分的电影都在遵循一条基本原则:故事过关!
故事过关,其它各方面打磨得很用心,包括演员的表演,道具、灯光之类的,这就是一部好电影了。
综艺呢?
很考究创意!
《爸爸去哪儿》,不就明星带娃嘛,但是人家火了!
袁雷,是《爸爸去哪儿》的总策划;
王俊,之前是浙省卫视综艺部门的创意总监;
张华立,《华国梦想秀》的总策划。
这三个人撑起了悦华综艺部门…
张俊生为什么对于年新的离职,没有太多阻挠?
于胖子本人虽然是搞公关的好手,可是,他不是一个好的内容官。
室内综艺、室外综艺都快玩遍了,张俊生不太相信他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
“悦华视频会推出两档综艺,《奇葩说》还有《超级演说家》,老王,你去跟浙省卫视商量一下,他们要是想要,我们就网台联播,不想要,我们就网络独播!”
“韩国有一档钟意叫《runnignman》,我拿下了版权,张哥,交个你了,别砸了!”
“《极限挑战》,老袁,你去做,具体的流程可以看看韩国的《无限挑战》…”
袁雷接过策划书,反问了一句:“张总,为什么不买版权?”
“人家开价五亿,买不起!”
“…呃,好吧!”
“对了,综艺部门会分离出去,你们自己联系电视台,自己找嘉宾…”
“…啊?”
“别跟我说,你们在圈子里混了这么久,没有熟悉的电视台?”
“…那…”
“放心吧,我们参与投资,不会限制那么多,你想请谁,给多少起钱,我们都不会管!”
之前,张俊生下了一条死命令:嘉宾的报酬不能超过2000万…
这就导致了很多综艺的被动!
一线的演员参加综艺节目,大部分就是想捞笔钱,你丫限制薪酬,我们就请不到一线的大牌…
“我们可以请胡戈吗?”
张俊生不以为意:“…随意,只要你能请的动,许嫣也可以!”
几个人很兴奋。
张俊生这句话等于解掉了他们身上的枷锁,薪金是个好东西啊,可以让一堆一线的明星纷纷蜕掉身上的神秘色彩,加入真人秀、综艺…
呵呵,等限薪令下达了,看你们怎么办…
张华立一边翻看《奔跑吧》的企划,一边开口:“…张总,我听说于…于总会把《华国好声音》的节目组直接挖走,而且已经跟江*苏卫视接上线了…”
张俊生看了眼唐宁宇,后者说道:“对的,他们买了nbc的《周六夜现场》…”
“…《周六夜现场》?”
张俊生摆了摆手:“他们这是找死,《周六夜现场》之所以有名,在于他们荤素不忌、什么都敢说。敢拿口音开玩笑、敢拿种族讲段子、敢拿政治正确的事儿调侃。咱们的电视上能播这些东西吗?”
“而且上峰马上会出台限娱令,每个台最多只能播出一档真人秀!”
……
坦白讲,对于限娱令,张俊生跟圈内的同行的反应是一致的。
有病吧?
其实原先做节目也基本上是戴着脚镣跳舞,只不过现在是脚镣上的更紧了而已,其实所谓的限娱令作用并不是很大,玩儿的只是形式和编排上的区别,只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不做变化,你限什么都是没有用的。
节目照做!
只是不能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了…
是,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过:“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当然,也有好处,那帮来中国吸金的韩国明星要伤心了…
至于悦华出走的那批工作人员。
他们是拥有成熟的节目制作经验,不过,张俊生也不怕他们,大不了正面肛呗!
比创意,他们不可能是张俊生这个自带bug的重生者的对手。
而且悦华早就掌控了先机…
上峰有什么举动,会提前通知悦华。
……
五一档,在《唐山大地震》的冲击下,居然没有几部新片上映。
原本定档4月28号的《关云长》直接调整上映档期,避开了正面厮杀,也有不怕死的,比方说《b+侦探》、《危情三日》、《恐龙宝贝》…
《恐龙宝贝》是一部国产动漫,山寨版《数码宝贝》,而且山寨的还很垃圾…
《b+侦探》…
国产惊悚片,彭发、彭顺两兄弟搞砸了《风云2》,想要回归自己最擅长的装神弄鬼,可惜,鬼片在国内不允许上映,那就往惊悚、探案的方向走…
侦探片的是逻辑缜密、步步为营,《b+侦探》什么都没有,开场十几分钟观众就知道凶手是谁,为什么杀人也能猜得七七八八,剧情完全经不起推敲。
口碑一塌糊涂。
坦白讲,郭富成演技还是可以的,《父子》、《三岔口》、《全民目击》、《最爱》、《寒战》都贡献了非常不错的演技。
就是选片的眼光太差劲了…
这个大概就是香港演员的通病,有戏找,肯定会演!
就像梁佳辉说的那样:挣钱比拍戏重要!
《b+侦探》压根没对《大地震》产生任何影响。
截止五月七号,上映15天的《唐山大地震》票房破8亿,单日票房滑落到了两千万以下…
张俊生有点急了…
这个滑坡速度有点快了呀!
而且《速度与激情5》、《关云长》、《雷神》三部电影马上上线。
第三百三十七章 正式加入十亿俱乐部
电影大卖的元素,除了电影本身,最重要的是档期选择还有话题度!
《大地震》的档期选的不是很好,四月、五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票房大爆炸的档期。
这个,张俊生其实提前考虑过,但是六月有《建党伟业》,七月有《变形金刚三》和《长城》…
能怎么办?
干脆就直接上吧!
单日跌破2000万,又有三部大片上映,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即便《大地震》拿到了延期密匙,之后还有其他电影…
必须要在两个星期的时间内,把票房提升到十亿!
该怎么做呢?
悦华办公室内,唐宁宇提议道:“要不咱们刷一点?”
“…刷多少?”
“刷个五千万?”
张俊生有点心动,但还是拒绝了:“…别了,再被人抖出来,影响名誉!”
这个确实,刷票房的名声一旦传出去,太影响公司形象了。
上市公司,要脸啊!
“…继续加强宣传吧,对了,三爷那边不是说有包场吗?怎么到现在也没见有单位组织?”
“包场名额有限,都留给《建党伟业》了…”
“…那给我安排几档综艺,几篇专访,我再宣传一下!”
这就是亲儿子跟干儿子的区别。
《建党伟业》毕竟是中影独资的电影项目,《大地震》,中影只是参与了一下…
包场名额当然要留给前者!
靠人不如靠己!
维持热度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接受采访,毕竟没人跳出来主动撕逼了…
……
其实,张俊生没有必要慌张的,《速度与激情五》在国内并没有造成多大的轰动,这个系列要到保罗·沃克死亡才绽放出强大的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