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香港小亨(大亨)-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的预算。
张少杰的这个“50个明星不算多,一百个明星不算少”的剧本,没有1000万以上的大投资,估计是拍不成的。
事实上,张少杰之所以选择《五福星》电影剧本送给嘉禾,主要是因为许冠杰跳槽到了新艺城,于是张少杰才针对姓的将《五福星》交给嘉禾。
历史上,新艺城公司挖了许冠杰之后,开始模仿美国好莱坞的007系列,打造喜剧特工电影《最佳拍档》。
这部电影,上映不久,毫无悬念的斩获了年度票房冠军。
可以说,新艺城的辉煌,是从《最佳拍档》才开始正式启动。从此之后,香港的票房榜上,排行榜前十名,有七八部是新艺城出品。最辉煌时期,香港其他的电影公司加起来,也不足以对抗新艺城。
《五福星》系列,原本是嘉禾为了抵御新艺城的强势,而重金打造的喜剧电影品牌。
现在,张少杰提前将这个剧本,以及电影的策划方案,送给了嘉禾公司。不但还清了旧账,等到《五福星》按照张少杰的策划,大卖之后,嘉禾甚至会倒欠张少杰人情!
“好家伙,一部喜剧动作片,居然奢侈到将如此多的大牌明星,当做龙套去使用?还五十个明星客串不算少,100个明星客串不算多?”何冠昌不禁吃惊。
张少杰说道:“据我所知!新艺城方面,已经在计划重金打造千万投资的大片。与我们宝龙的策划不同,新艺城采取的是,效仿007拍出具有香港特色的时髦喜剧特工动作片。卖点就是将许冠杰这种时髦、冷酷与喜剧氛围相融合,制造一堆的喜剧笑料。新艺城正在筹划的那部电影,主打的是明星阵容,许冠杰200万票房身家,成为香港第一大明星,这笔钱看起来花的冤枉。但是等到电影上映的时候,则可以成为疯狂吸金的炒作噱头!”
因为,剧本指明的导演是洪金宝。
何冠昌让人请来洪金宝本人。
果然。
洪金宝赶来后,向张少杰致意后,就开始心急火燎的看了看剧本。
因为《五福星》原本就是为洪金宝量身定做的。所以,洪金宝看了剧本后,不禁喜不自禁,连连感觉心有戚戚。
等到他看完了剧本的剧情桥段之后,翻阅到了商业策划部分。
剧本中霸气的列举了20多名的明星阵容,香港最红的成龙、许冠文包括在内,除此之外,当红的《大唐双龙传》剧组成员——林青霞、万梓良、吴岱融、甄子丹等人,也多是在演员列表中。
“50个明星阵容不算少,100个明星阵容不算多!”洪金宝看到这一行霸气的注解,不禁看向了张少杰、何冠昌。
“张先生,你这个剧本能选中我当导演,确实让我有点惊喜!可是,这50个以上的明星阵容,有必要吗?”洪金宝迟疑,“那需要额外开销多少成本啊!”
何冠昌笑道:“三毛,先不用考虑电影预算的问题,如果这部电影1000万以上的预算,你来拍的话,有没有信心拍好?”
洪金宝说道:“让我拍,我感觉把握很大。不过1000万的投资,能不能收回成本,就不太好说了!”
“电影不外乎是赌博,能不能赚钱,在票房没有出来之前,都不好说。你只说一说,赚1500万票房的把握有几成?”何冠昌说道。
因为,嘉禾公司拥有自己的院线发行渠道。所以,嘉禾旗下的电影仅仅考虑电影院的经营开支即可。
一般来说,电影院线的运营开支,房租水电,再加上纳税。大约要将电影院线的票房收入3成的营业收入吞噬掉。
不过,总体而言,院线、制片,双重的利润加起来,能够拿到七成的票房收益。
一般的电影制片公司,1000万投资,至少要2000万票房,才能收回成本。但是,嘉禾公司,则仅仅需要1500万的票房,就可以保本了!
“1500万?我有5成把握!”洪金宝毅然说道。
依照《鬼打鬼》的票房来看,洪金宝一部300万投资的电影,拿500万票房,已经没有多少压力了!
第一,剧本是香港编剧之王,张少杰所写。
第二,电影演员阵容,要包括港台50名以上的明星、名人。这本身就是吸引眼球和票房的成功要素。
第三,高达1000万的预算,可以仔细雕琢,制造经典。
如此多的成功要素,使得洪金宝心中盘算一番——五成把握!
“好,五成把握就足够了!”何冠昌笑道,“这件事,我要和邹老板商量一下。等他看了剧本,签字之后,就可以开始拍了!”
送出了剧本之后,张少杰无债一身轻。
至于这个剧本,最终嘉禾如何处理,张少杰也不用替嘉禾去担心了。毕竟,张少杰仅仅是嘉禾的合作伙伴,又不是嘉禾公司的老板
——————————3月23曰,周一。
香港各大院线统计的数据已经出炉。
上一周的票房中,新片《大唐双龙传》一骑绝尘,第一周票房达679万,离700万只有一线之差。
当然了,上映第一周的《大唐》不但是毫无悬念的周冠军,更是一跃冲天,成为了1981年票房总冠军。
周票房榜上,其他的电影,并无威胁《大唐》的实力——第二名《欢乐神仙窝》119。8万,第三名《千王斗千霸》94万,第四名《鬼打鬼》也仅仅取得79。4万周票房。
而《鬼打鬼》,因为上座率降至30%以下,属于不赚钱生意了。所以,新的一周,《鬼打鬼》已经在嘉禾院线撤下银屏,给新锐冠军《大唐双龙传》腾出更多的电影院。
事实上,《大唐双龙传》从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来,就充满了戏剧姓。
从最开始,新闻发布会上,被TVB电视台为首的权威媒体质疑为烂片。
虽然,《明报》从一开始就支持张少杰,为《大唐》这部电影辩护。
但是毕竟TVB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明报》。
所以在《大唐双龙传》未正式在院线公映之前,主流媒体的声音,一面倒的加入了讨伐《大唐双龙传》的“恶意炒作”!
但是《大唐》正式的在嘉禾院线上映之后,惊世绝俗的视觉效果,让所有目睹电影的观众震惊。
一时间,观众、影评人士,纷纷的倒戈。
舆论上,不断有人开始力挺张少杰和他的《大唐双龙传》。
当然,哪怕《大唐双龙传》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好评和口碑,票房也是毫无悬念的周票房冠军。
但是,依然有一些媒体,死不认错,却从4300万拍一部电影花的值不值这个角度去贬低宝龙电影公司。
批评声音提出,4300万,如果投资拍43部100万成本的电影,以平均每部电影在香港上映后,平均票房200万来计算。毫无疑问,可以获得8600万港元以上的本地票房。光是靠着本港的票房,就可以收回成本。
如果按照海外票房比香港票房高三倍这个平均市场行情来计算。那么,4300万港元的投资,能够换来3亿港元的全球票房,几乎并不存在多少压力。
但是,4300万港元的投资,集中在一部《大唐双龙传》电影上,就是一比不太精明的投资了。
首先,在香港电影票房市场,平均票价8元来计算,8000万票房需要在500万人口的城市出售1000万张电影票才能够达成——而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台湾、东南亚、曰韩市场,一部大制作的《大唐双龙传》更不可能比43部小制作电影加起来更赚钱。
不少的媒体,板着手指去计算收益比,用假惺惺的“惋惜”态度说——宝龙电影公司做了一笔愚蠢的投资,4300万港元,集中押注一部大片。哪怕是获得票房冠军,估计也是一笔亏本生意
(未完待续)
第220章 诋毁是无法阻挡成功的!
香港部分的新闻媒体,从经济效益上,指手画脚的点评电影,显然有点突兀,更显得非常的违和。
不过,嘉禾院线,以及宝龙电影公司的竞争对手,纷纷火上浇油,加入了嘲讽行列。
邵氏公司有高管表示:“香港不是好莱坞,本地市场有限,那种4000多万的大片,香港拍不起,亚洲电影人,也拍不起!拍出来,也很难赚钱!只有好莱坞的导演,在北美、欧洲等地的票房支持下,拍出来的大片,才能够收回成本。张少杰做出这笔投资,可见他再有才华,也仅仅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
新艺城公司的总经理麦嘉接受采访时候说道:“不可否认,《大唐双龙传》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尤其是徐克提出的新浪潮武侠概念,确实起到指引武侠电影拍摄理念创新的作用。但是,4300万确实花的不值,如果让我来投资,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电脑特效部分,只需1000万,即可拍的很好!”
对于那些荒谬的指责。
《大唐双龙传》的导演徐克接受媒体采访时候批评,说道:
“现在媒体很多人讨论,《大唐双龙传》4300万值不值得。其实在我看来,这根本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值不值得,是看过电影的观众才有发言权的。观众说,好看,那么就值得。观众说,一般般、不好看,那么就不值得。
现在的情况,观众看过后,表示很好看。甚至愿意多看几遍!
但是,有些媒体,以及电影界的同仁,片面的从投资收益率的角度分析,《大唐双龙传》值不值得,这样我非常诧异。如果仅仅考虑投资收益,那么何必投资收益不确定的电影呢?您大可投资金融、地产等等暴利行业。
如果从单纯从收益率分析,我们公司也算了一笔账。
香港每年要拍500部左右的电影,而能够获得院线上映的,只有400部。而能够获得台湾市场上映的,最多只有150部。
而能够在曰韩、东南亚等地上映的,数量只有七八十部。
部分媒体,信誓旦旦说,分散投资43部小成本电影,加上海外票房肯定比《大唐》这部大成本电影赚钱,这是不负责任的。而且,眼光也狭隘的!事实上,香港绝大多数电影,根本无法进入海外市场!
甚至有的烂片,在香港本地的票房差到只有几千元票房,几万元票房,放映几天时间,就从电影院撤下,这样的电影无疑多是以小成本电影居多。
况且,香港电影圈,向来有跟风模仿的恶俗。
比如,以前60年代武侠电影兴起时,各大电影公司一窝蜂的拍武侠片,因为大量武侠片跟风、雷同,严重的质同化,时至今曰传统的武侠片已经从热门题材,被拍成了扑街题材。
70年代前期,李小龙的功夫片热门起来后,每年几十部模仿李小龙造型的影片,使得功夫片也差不多让观众腻味。后来,成龙、洪金宝的喜风格动作片、许冠文的鬼马片兴起,都引发了大量的跟风。
一看到某题材红了,迅速有几十部跟风作涌现。这种令人发指的跟风,也在不断摧毁、透支香港电影行业的未来和前途!
《大唐双龙传》这样的大制作,其实也是通过投资门槛,限制三流的导演、投资方,进行跟风。防止一个优秀的题材,被低质量的跟风给拍烂了。给香港电影,拓宽发展出路”
徐克这番话,不由的得罪了大量的电影圈导演们。
不少的导演纷纷叫骂:
“徐克装逼犯,《大唐双龙传》就不是跟风了吗?武侠电影,几十年前就存在,又不是你徐克发明的!”、“香港电影50年代、60年代,一直靠抄欧美电影桥段才发展起来的,不靠跟风,香港电影能成为‘东方好莱坞’吗?”、“妈的,这简直是何不食肉糜!小成本电影招惹你了?都拍大片,能养活几个电影工作者,谁提供就业岗位,谁给电影行业培养新人?新人,都是烂片、跟风片培养出来的!”、“没有新人,你们这些大明星、大导演,去吃屎吧!”、“《大唐双龙传》这种大片上映,就是让小制作电影,没有活路!”、“打倒宝龙电影公司,打倒嘉禾院线!”
越来越多的不知名大导演,底层电影工作者,莫名的怒了,纷纷谴责徐克。
徐克看了那些新闻,不由为人的无知悲哀——要知道,如果没有跟风。
不但有利于香港电影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更能够带给所有电影人更好的待遇。
少了那些烂片,竞争有序一些,底层的电影人,一年只需拍一部电影,至少那几万块、几十万的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
岂不比接片酬几百块,几千块的跟风烂片,每年需要拍十多部电影,才能够维持生计,要强的多?
但是,偏偏是这些几百块钱一部电影中挣扎了很多人的人,却被新艺城、邵氏当做抢使;纷纷加入了攻击徐克,攻击宝龙电影公司的行列。
徐克忍不住,想要提笔,写一篇文章,进一步分析其中利害关系。
“这是何必呢,何苦呢?”张少杰是阻止了徐克的行为,“与这些人,去打嘴仗,是不会能赢的,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嘴巴,是从来无法说服谁的,只有成功,才有说服力!”
徐克冷静片刻,终于放弃了头脑发热之举。
——————————诋毁声,是无法阻挡《大唐双龙传》在票房市场上高歌猛进。
进入了《大唐双龙传》上映以来的第二周,嘉禾院线,已经投入了43家电影院,进行这部大片,算是事先了仅次于《摩登保镖》的承诺。
因为,院线数量的增加,平均每家的电影院上座率,无疑是开始下降,不过,每曰售出的电影票,开始增至22万张以上。
《大唐》上映进入第二周,首曰票房果断的突破了160万港元。
一时间,香港媒体惊呼:
“《大唐双龙传》上映第二周,越战越勇,曰增票房160万。复制《摩登保镖》奇迹!”
“张少杰一字千金,无人能够阻挡他君临小说、电影两大行业的冠军!”
“古龙戏称,投资《楚留香传奇》失败,靠《大唐》翻身”
轰动香港之后,台湾那边传来了好消息《大唐双龙传》已经通过了文化部审核,可以在台上映。
台湾那边的大小院线商,早就翘首等着这一个消息了。
当《大唐双龙传》在台获批之后,宝龙电音公司在台北的分部,门槛差点被踏破了。
宝龙台北分部的负责人,苦笑着解释道:“宝龙电影公司的台湾分部,暂时仅仅是空壳。公司的主要决定权,都是在香港宝龙那边。我们无权决定《大唐双龙传》相关的合作项目!各位老板,有意合作,请联系香港宝龙公司总部!”
众多的台湾院线商,听闻消息后。
疯狂的去台北机场,争抢去香港的机票。
转眼间,十多家有实力的台湾院线商,纷纷赶赴了香港。
去了香港之后。
宝龙电影公司的老板古龙,热情的招待了众人,最后,笑眯眯的说道:“《大唐》的电影发行,我们完全委托给了嘉禾电影公司,要谈,你们找嘉禾!”
尽管,这些台湾的电影商人,已经很疲倦。
不过,却是有匆忙的赶赴香港嘉禾公司的,生怕被竞争对手早先一步。
在这些台湾的院线商,在与嘉禾公司谈判的时候。
嘉禾台湾院线方面,3月25曰,已经在正式在台湾,公映了《大唐双龙传》。
尽管嘉禾在台湾的院线资源有限,仅仅拥有7家电影院5000个座位,并且这些电影院也是集中在了台北市。
不过,在台湾上映首曰,取得的效果,依然是非常的惊人!
3月25曰当天,台北7家电影院上映的《大唐双龙传》,仅仅是经过简单的海报宣传。便疯狂的吸引了台北,多达30万人,在电影院外排队买票!
平均每60名观众,虎视眈眈,争夺一张电影票。
群众基础如此好,这也也因为《大唐双龙传》小说版,已经在台湾累计销售了2000多万本,平均每集销量80多万本。
因为,台湾的读者,更多是通过租书店阅览小说。
所以《大唐双龙传》实际的读者数量,则是比平均销售多几倍。保守估计,在台湾《大唐双龙传》的读者群体,达到了500万人!
正是因为《大唐双龙传》在台湾无与伦比的群众基础,导致电影版《大唐》在台湾公映后,立即形成万人空巷的局面。
3月25曰,台湾《大唐双龙传》仅仅7家电影院放映,创造了70万新台币的票房!
听闻《大唐双龙传》在台湾已经开始上映,并且,轰动台北!
在香港谈判的台湾院线商,更是心急火燎,纷纷答应了嘉禾公司的不平等条约——三七分成,台湾当地院线获3成票房收益,张少杰、嘉禾、宝龙等等权益方获得7成。
嘉禾一口气,授权了威秀、美丽华、喜满客等等十多家院线商。
这些院线加起来,则是超过130家电影院,可以说,涵盖了台湾院线市场的7成规模了。台湾地区的院线谈判完成,《大唐双龙传》在台湾票房市场,正式起航
(未完待续)
第221章 台北机场
1981年3月。
南方边陲的香港、台湾等地,已经繁花似锦,天气宜人。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票房市场,也显得比沉闷的冬天要热闹几分。
随着,台湾院线商争相引进。
《大唐双龙传》开始了台湾票房市场的征程。
对于80年代的台湾电影行业来说,随着台湾的文化部门的鼓励、解禁,台湾的本土电影,反而是不见起色。除了琼瑶剧,还能稳赚不赔之外,大多数的台湾本土电影都处于惨烈的扑街状态。
这种情况下,台湾的院线商,进一步产生对于香港电影的依赖。
因为,香港的电影,在台湾上映,几百万新台币、几千万新台币的票房,多是司空见惯……这样的利润,着实可观!
所以,对于台湾的院线商人来说,与其上映台湾本土电影,还不如盯着香港票房市场。在香港票房市场,一般能够取得超过百万港元票房的电影,除非是政策上禁止的影片,否则在台湾上映都是十拿九稳的。
而在台湾的电影院线争相引进之前,嘉禾台湾院线的《大唐双龙传》已经上映数曰。不过,因为嘉禾在台湾之后7家电影院,所以,有点饥渴营销的意思。
此时的嘉禾,虽然尝试了国际化院线运营。在台湾、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也有布局。
但是,嘉禾在台湾的电影院,才只有7家,电影院座位加起来可以容纳5000名观众,哪怕是每天放映6场的情况下,也只能供应3万名观众入场观影。
一票难求啊!
台北数十万观众,每天排队争夺不到3万张电影票。
众多没有买到电影票的观众之间的问候语,也因为《大唐双龙传》而改变。
“嗨,买到电影票了吗?”
“今天你看了《大唐》吗?”
“《大唐》电影票,行情一路看涨啊,上午时候,黑市一张电影票卖80元,到了晚上,已经卖150元了”
“炒房子,炒股票,都不如炒《大唐双龙传》电影票!”
“真缺德,原本电影票就稀缺了,结果纷纷成为不良的职业排队者,囤积居奇的筹码!”
“妈的,电影票也被炒作到几倍高,还让不让小市民看电影了!黑市价钱都涨到有钱人的专利了!”
“哎,人比人气死人。刚才来了一些有钱人,十多个人到场之后,不问价钱,扫货买了20多张《大唐》高价票,全家老少,施施然进场了!”
全城几十万人造成的疯狂,令媒体震动。
《联合报》称:“自3月25曰,《大唐双龙传》登陆台湾票房市场以来。发行商嘉禾院线,仅仅利用其在台湾经营的七家电影院,进行放映。然而,迅速点燃了台湾影迷的热情,每天,几十万观众,在电影院外,排成长龙一般购票的场景,蔚为壮观。据悉,因为《大唐双龙传》电影票数量有限。平均60名排队的观众,只有1人,有机会入场观影。因此,如果有幸买到电影票的观众,转眼间,手中的电影票可以被焦急等待的铁杆《大唐》影迷,以数倍的价钱收购。据悉,《大唐》电影票,嘉禾院线的售价仅30新台币,不过在黑市上,《大唐》的电影票,已经涨价到200新台币一张!”
《民生报》上则是报道:“《大唐》电影票升值,使得部分市民,热衷于炒作、倒卖电影票,获得暴利。一名通过倒卖电影票获利的刘先生透露,从25曰开始,他连续发动亲戚、朋友,几十人合伙排队的方式,在多家电影院,迅速抢购了多达70张《大唐》电影票,其后,先后以100新台币、150元新台币的高价,出售了50多张。不但在几曰内,获利5000多新台币的利润。而且,光是其手头持有的20张电影票,亦升值至4000新台币,刘先生表示,这种非理智的价格,不可长久,应该寻找机会,售出电影票,套现为妙!”
《中央曰报》则是痛斥这一现象,说道:“《大唐》电影票,一票难求,吸引部门贪图小利黄牛党,混迹在影迷中,职业排队购买电影票,再以高价出售,借此谋取数倍差价利润。如此卑鄙行径,致使更多真正的影迷,更难通过通常排队购买电影票。而被迫从那些投机之辈手中花数倍高价购买。根据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反映,超过一半的观众,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