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80当大佬-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殖民地。
但顾骜却知道这里面不一样,香江毕竟是要回归的。在不得不积累原始资金的情况下,卖给用于自行收藏的港商,也算兼顾了保护古物,又不卖国。
当然了,利益肯定还是要损失一些的。同样的货物,要是不考虑卖国问题,直接给日本人,那至少能比卖给港商多赚三五倍。
马风在黑市上又盘带了一个多月,最后终于逮住了一个机会,还真跟某个港商搭上了线,一手交钱一首交货。
两个已经有点碎、需要修复的宋瓷杯子,被马风按三千块一个的价格出手。(如果肯卖给日本人,囤积居奇的话,可以卖到上万)
此时,他把6000块的回款交到顾骜手上,顾骜也很公事公办地抽出1500块钱,作为马风帮忙寻找商机、中介促成的佣金。
几个月来,顾骜都已经习惯这个比例了:凡是马风主动帮他创造出来的生意,统统给四分之一的绩效。
拿着1500块钱,马风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顾骜让他帮忙卖两个碎瓷杯,进账就已经比他折腾好几个月的黑市肉生意还多数倍。也让他的私房钱,从500块钱暴涨到了2000。
“顾哥,你手头还有没有宋朝的碎瓷器了?有我再给你找港商出货!”马风有些食髓知味,放不下手了。
顾骜劝他:“没货了。而且别以为3000块一个出货很赚,这都是逼不得已才卖的。有了点本钱,还是踏实做人吧。”
马风还是有点不甘心,不过眼珠子一转,似乎又想到了别的出路,也就没跟顾骜再纠缠。
……
次日一早,顾骜就带上大包小包的行李、蹬着自行车,踏上了去宣州GD县城的路途——那是徽省宣州距离吴越省最近的一个县,就贴在胡州边上,是天目山里的山区小县,150公里就能到了。
老爹之所以安排他去那里,也是考虑到天目山是避暑胜地,夏季比较阴凉,显然是煞费了苦心。
两地之间本来就没有铁路,要想坐长途汽车也很麻烦,因为只能到胡州。所以顾骜索性就当是健身了。
骑了整整一天,只有中午最热的时候,在山间竹林歇息、吃干粮。傍晚时分,一路问路,终于到了目的地农场。
他在老农的指点下,走进了镇子边沿几座被大片山坡梯田围拢的平房,还看到平房门口挂着白漆的木招牌。
顾骜走进大门,里面却空无一人。他等了足足15分钟,才有一个女工作人员匆匆跑进来。
他很有礼貌地拦住问:“请问这里是独山农场的知青办么?”
那女人有些五大三粗,没好气地问:“干什么的?都忙着呢!”
顾骜:“那个,我是新来报到的知青。能给我办一下手续、分配一下住处么?”
那女人挠挠头:“知青啊?怎么不早点来!这阵子多忙。呐,东西你先都丢下,我给你锁起来。鞋子脱了先去扶秧吧。干到天黑再回来,我给你办手续!”
第021章 恢复高考
“卧槽,这日子真特么不是人过的,老子再也不要农民户口了。”
深夜时分,顾骜回到那间作为生产队办公室的平房、把报到手续办完之后,就累得倒头便睡。
他完全没料到,农民的盛夏双抢忙碌得多么没人性。尤其是他后世从小夏天用空调,这种日子简直无法想像。
第二天早上天刚麻麻亮,负责接受他的那家农户就开工了,也毫不客气地一把把顾骜提溜起来,一起去干活。
顾骜到的时候,双抢已经过半,早稻和其他成熟作物都已经收割回来晾干了,所以他只要负责插秧扶秧晚稻就行——听说这已经算轻松些了。(江南种两季作物的地方才需要双抢,也就是前一季抢收上来,后一季立刻抢种下去,要赶时间。东北那些只种一季、生长期很长的地方,夏天就不用那么忙了。)
如果赶上早稻还没晒干入仓的时节,那不仅得每天16个小时干活,还得一边干活一边时时注意天气。
遇到夏季的雷雨,刚看到乌云上来就得奔命一样往回跑,赶在下雨之前把晒稻子的油布全部收拢起来。不然稻子要是被淋上几次霉了,就等着饿肚子过荒年吧。
负责接收顾骜插队的这家农户姓郑,家主是个40来岁的中年人,有妻有儿。郑大伯为了告诫顾骜努力干活,还拿村坊里的旧闻恐吓他:
“干活手脚麻利点儿!小小年纪别躲懒!前年就有个沪江来的知青,做事挑肥拣瘦,生产队里已经给他优待,专门让他负责收晾稻谷。结果他还睡午觉、不看着点天气。雷雨一来整个组的谷子都被淋了,霉掉几千斤。最后犯了众怒,枢机给他评了最低的工分,口粮只给12斤一个月,还拿糠皮凑给他,整个生产队没一个为他说话的!最后活活饿死了!到了这种地方,就好好做人,你在城里手眼通到天上都不顶用!”
顾骜知道这种地方是秀才遇到兵,没地方让你花钱解决问题的。既然初来乍到,那就收敛些吧。
就当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反正他来之前,已经把《数理化自学丛书》啃完一遍了,复习时间上也不紧张。只要考前最后三个月让他找找状态,就没问题。
刚来插队,乖乖接受个下马威,端正态度把最农忙的季节扛过去,后面才好说话。
于是一连将近20天,顾骜都非常勤恳。一句怨言不说,就干最粗最累的插秧活儿,扛过了八月最炎热的时节。
公社/生产队的枢机,以及知青办的人,期间几次来家访,郑大伯给的反馈也不错。枢机便把顾骜定性为“积极接受再教育改造”的那一类好份子。
到了八月下旬,农忙季节过了之后,顾骜每天晚上会借点煤油点灯看书,到后来渐渐发展为花钱买煤油。
他插队的那地方,倒也不是家家户户都买不起电灯,而是没有跟城市的电网并网通电。
只有乡里自己搞了个小水电,汛期的时候农民用电基本不要钱,但汛期过了就没电了,电灯也彻底成了摆设,还是得烧煤油。
而这些困难,都是顾骜来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过的。
他印象里,“农村没电”怎么也得是民国时候才有的情况。
央视电视剧里,明明那些知青们听说高考恢复后、都在农村欢欣鼓舞地挑灯夜战复习苦读!
只能说是神剧编辑害人不浅了。
顾骜只能一点点适应现实。
……
顾骜在农村苦熬的同时,京城也是暗流涌动。
是否恢复高考的问题,博弈非常激烈,从7月份开始讨论,一直讨论了两个月,还剩最后一块大石头绕不过去,便是71年通过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推荐制上大学”,正是那个文件确立下来的。
而那个文件,又是已故的伟大领袖亲笔圈阅过“同意”的。
激烈的会议,一直开到9月20号。
最后,终于被新伟大领袖亲自发现了一个问题:按照《人人日报》内参的调查结论,6年前的《纪要》,貌似已故领袖圈阅的并不是最终版!而是在领袖圈阅之后,又被张、姚二贼拿去润色并最终定稿的。
这无疑相当于“矫诏”!
这个调查内参立刻被转发给所有与会者,恢复高考的最后理论障碍被扫除了。
9月25日的会议最终表决日,全体一致通过恢复高考。
因为前世看过历史剧,所以顾骜对这个伟大的日子,记忆非常深刻。
自从9月以来,他已经进入了全速复习的状态。
因为跟郑大伯一家厮混得不错,加上顾骜又有钱、最农忙的时节已经过去了,所以顾骜开始拿钱买工分。
郑大伯家里还有一个12岁的女孩、一个才8岁的男孩,本来还没到当劳力的年纪。
但在顾骜出到每天5毛钱的顶替价位下,郑家的小孩立刻把顾骜那份农活顶过去了。
郑家人多次好奇顾骜到了农村还那么刻苦读书,究竟是图个啥,都被顾骜以“说不定将来要考试升学”的揣测搪塞了过去。
反正顾骜说得很是语焉不详,将来别人也没法说他是预言家。
既然他有钱,就随他便了。
不过,顾骜就这样等过了9月25号,甚至都等到了十一国庆节,都没等来恢复高考的通知。
一开始,他以为是徽省地方偏僻、山区消息闭塞,也没着急。国庆节这天,他特地骑自行车去了临县长兴,把胡州市面上近几天的所有类型报纸统统买了一遍。
然后仔仔细细全部翻阅。
还是一无所获。
“不可能吧,都一个星期了,又不是六百里加急的古代,怎么消息还没传到地方上?”
他又花了几毛钱,去县里拍电报,问老爹和姐姐在钱塘有没有得到什么消息。
但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顾骜便关照姐姐,注意时刻打探小道消息,别怕花钱。
姐姐被他的诚意所感,满口答应。
由过了一周,实在等不住的顾骜,问生产队枢机和知青办的人请了假,名义是回乡探亲。
……
顾骜回到家那天,是10月11日。
第二天中午,本来只有他和姐姐在家,但老爹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明明是上班时间,却飞蹬着自行车冲回了家里。
“问认识的在京城一机部的关系弄到的——国务院今天的文件,正式宣布恢复高考!”老爹说话的声音压得很低。
顾敏“哗”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满眼震惊地看着弟弟。
真被弟弟赌中了!
“别张扬!上楼!上楼说。”老爹拍了女儿一下,示意不要大惊小怪。
顾敏也知道事情严重,连忙上楼锁门,还不忘轻声问父亲:“这个……不算刺探国家机密吧?”
老爹肯定地回答:“不算,教育部的文件,9月25号就通过了、上报国务院。是国务院又审核了十几天,今天才正式作为红头文件发出来。现在无非是平头百姓还看不到罢了。听说《人人日报》和新华社,大约还要再过10天才会正式报道。”
顾骜听了这个消息,终于松了口气。
姐姐的第一反应,则是关切地问他:“嗷嗷,你在农村有吃苦么?他们让不让你花钱买工分?既然消息确实了,后面你可别耽误时间干农活了,就安安心心好好复习吧。你没上过高中,语文和政治肯定不行。但我看你数理化都不错,万一真能考上个大专,也算我们顾家光宗耀祖了。”
顾骜被姐姐的期待闹得哭笑不得:原来在姐姐眼里,他只配考个大专?
不过,谁让他没有正经上过高中呢。
“放心,我一定会考上的。姐,你也静心念书吧。”他一边安慰了一句,一边想到一个问题。
马风既然鞍前马后帮了他这么多,如今事到临头,有了提前的内幕消息,也该跟对方通个气。
他倒是不觉得马风这种学渣水平也配参加高考,只是觉得能以此劝对方立刻一心向学,也是一件好事。
于是,他骑着自行车出门,去马家找马风。
马家的家长都在,告诉他马风就在本市郊区的生产队插队,并不远,也就30几公里。
顾骜便骑车找了过去。
他到那支生产队的时候,马风果然也没好好在干货,而是拿钱买别人顶工分、自己做点投机倒把事情。
反正比务农更有钱途就是了。
看到顾骜出现,他还有些惊喜。
“顾哥?你怎么回来了。”
“到旁边没人的地方聊吧。”顾骜很神秘的样子,让马风也立刻紧张了起来。
两人走到一条田埂上,四周百米内都看不见人,顾骜才轻轻吐露:“文件下来了,今天刚刚下来的:恢复高考,今年的考试日期,定在12月上旬。但是,《人人日报》要21号才会报道,偏远地方,说不定更晚得到消息。”
马风一下子就呆了。
随后是由衷的感叹:“顾哥,你预测得神准啊!我跟着你赌果然没赌错啊!”
“赌?你又赌啥了?”
第022章 备考岁月
面对顾骜的惊讶,马风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地说:
“也没赌啥——就是上次跟着你,卖了两个碎杯子,攒够了两千块本钱之后。我总想着囤点儿值钱的东西,免得钱在手里捏久了不值钱。
后来想起你去沪江那家跟沪江科技出版社合作的新华书店、凭介绍信倒腾到几套违禁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我相信你的眼光,觉得将来总有恢复高考的时候,等恢复的第一年,大家忙着备考,这套书肯定能转手卖上好价钱。
所以,我最后一次去沪江倒腾不要肉票的猪肉时候,就存了心思,去试探一下凭我的脸还能不能再买到那套书……”
“可是你没介绍信,他们怎么可能把这种‘白专’的书卖给你?”顾骜直截了当地问道。很显然,他提这个问题时,是完全基于传统思维模式。
而马风立刻就刷新了他的认知:“我这不是试试看么!看看上次被你甩了脸面的负责人和女店员,还认不认得我这张脸,能不能狐假虎威一下。
我候了两三次,还真给我堵到上次接待你那俩人当值,就大模大样进去,说还要买上次买过的那套书。
别说,多亏了我长得丑,还丑得这么有特色,那女店员一眼就认出我来了。她怕我再用介绍信羞辱她,没有多问,就直接卖了——20块钱一套,我前前后后买了足足80几套,把他们店里的非法库存都快买空了。”
马风一共只有2000块钱本钱,他虽然信任顾骜,也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朴素道理。所以能赌进去八成本钱囤书,已经是非常大胆了。
再说,那家店也没更多的新书存货了,估计就剩下几套留档的样品。
顾骜听完,也是颇感无语:“你小子胆子也太大了……那现在你是准备趁着行情好,高价把这些书脱手了?等《人人日报》上正式文件发下来,这种书肯定是要价格暴涨好几倍的。书店里的定价或许不会变,但是恐怕根本没货吧。”
马风却没有接顾骜的话题,而是思想斗争了一下,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顾哥,文件上真跟你说的那样,12月初就要考试?那岂不是距离报纸上正式公布,只有50天时间准备了?”
“那也没办法的,我本来就说过,今年即使恢复,肯定也是非常仓促的。”顾骜对此并不讳言。
马风琢磨了一下:“当初你跟我说,去徽省参考,说不定还能因祸得福、避开其他发达地区准备充分的考生。我已经信了你了,但还是没想到会这么仓促。
要是那些消息不灵通的地方,拖到10月下旬才接到通知,也是有可能的吧?要是乡里到村、生产队再延误,那就不好说了。
我也去农村两个多月了,现在才算是知道偏远村里信息多不灵通。要是能去徽省,估计至少三分之二的农村考生,到上考场前1个月,都不一定知道新闻。”
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只是20天的信息延误时间差而已。
在电都没有的地方,也没有邮递员送报纸下乡,这是非常正常的。
(当时偏远农村也有邮递员,但几乎没人订报纸,因为配送太难了。邮递员都是积压很久,才骑自行车去一趟某几个村,不可能为了几封东西每天跑。)
有些特别山沟里的乡,说不定乡长手上的《人人日报》,都是半个月之前的过时旧闻了。
顾骜原则上同意马风的判断,但他依然不敢相信,马风真的敢如何如何:
“你算这个时间差干什么?不会凭你这点初中数学都才勉强及格的成绩,反而想参加高考了吧?”
马风不好意思地一笑,眼神却随后变得决然:“顾哥!我也想高考!趁着现在还没公开,我也马上托关系,再调一个插队的地方,把我安插到徽省去!我想跟你混!你能不能帮我一起复习,让我也考上大学?哪怕是个专科都够了!我一定会抛弃一切杂念,拼死用功的!反正大家都没怎么用功呢,我至少比他们起步早。从现在开始,我再奋战60天,你觉得有希望么?”
顾骜一阵好气又好笑:“你这是异想天开呢!国家都已经出文件恢复高考了,只是还没对社会公布,你这时候出省,那叫高考移民,你不怕留下污点?再说你以为高中那点课那么容易补习?我是天才,你不能拿天才当参照物的。”
马风却厚颜无耻地坚持抱大腿。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相比之下脸面什么的不重要了:
“顾哥!只要我这样跨省插队的人够少,不会有谁注意的。至于你爸帮你办的时候觉得难,无非是他走正常渠道托关系、不肯使钱罢了。我不信我五百块打点下去,都弄不到调到徽省插队的名额!五百不够一千好了!我就当白卖了几十套书!”
顾骜却还想劝说对方放弃:“就算关系和政策上没问题,你成绩摆在那儿。没戏的。”
马风却眼神一亮,知道顾骜这是松动了,连忙赌咒发誓:
“顾哥!我成绩也没你想的那么差。我语文成绩不错的,而且考试不就是作文分占得多么。我这么能说会道,写出来的文章不比那些丢了书本好几年的高中生差的!
我的英语也绝对可以!自从跟了你混。看你买了录音机,我家有钱之后也黑市买了个,我也刻苦学口语。那些老三届的人当年读书还没上过英语课呢!我绝对比他们强得多。
无非数理化是我弱项,绝对是没戏的。不过我可以考文科啊,你那个政策文件上不是说,恢复高考后要分文理科的么?我考文科,物理化学就不用考了。我只求跟你混的时候,你帮我补一门数学,剩下的我听天由命。最后只要能考上个专科,我一辈子感激您的大恩大德!”
顾骜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马风这厮忽悠人的口才确实不错。
跟那个搞登火星计划的马斯克也差不多,特别擅长于分解重大疑难问题。
似乎眼下还异想天开的事情,被他一分析一拆解,就成了一个个稍微奋力跳一下,就有可能够到的小目标了。
明明是个初中毕业生,想参加高考,到了马风嘴里,竟然成了“只要你帮我补习一门数学,其他就没问题”。
顾骜也不想拒人于千里之外,便说:“既然你想浪费两个月赌一把,那我随你——你只要有本事找到我,我给你辅导答疑。”
马风大喜过望:“没问题!你什么时候走?”
顾骜:“我请了3天探亲假,后天就要走了。”
马风一跃而起:“明天我就把一切搞定!后天就跟你走!”
顾骜乐得冷眼旁观。
……
次日,顾骜在家安心复习看书了一天。
期间,他也免不了跟姐姐交流切磋了一些备考的注意事项。
顾骜虽然有了开挂的人生,又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题目难点和考点。但他依然也不敢说能留在本省考到全省前几十名。
毕竟高考不是只有数理化和英语。
至少语文方面,他跟其他考生相比,是没什么优势的。
而更可怕的是,77年的高考要考政治课。
不管文理科、都必考的政治课。
这对于前世的理科生,简直就是个噩梦。
顾骜估计,自己考前最后一个多月,肯定得集中死记滥背政治,尤其是注意那些有时代特色的坑。
所以,跟姐姐一起复习的日子,还是非常宝贵的。顾骜可以在物理化学和英语上,给姐姐很多帮助,但姐姐也能给他很多做政治题的基本心得。
两人就规律地过着复习生活,到了第三天中午,马风就来顾家拜访了。
看来这厮的效率,不是一般地高。
“手续已经搞定了,我跟转塘农场的插队关系已经转出来了,几天之内就可以转到宣州,我人可以先跟你去。书的生意,我也宁可少赚点儿,托给其他人了。”
“好吧,那我遵守之前的约定——不过这事儿就烂在你我肚子里了,别随便往外说。”顾骜也顺理成章准备实践诺言。
“怎么可能多嘴!又不是什么好事情!”马风得意地说。
与此同时,他还很殷勤地问顾敏,想不想再弄个出省移民的指标。
不过还算老实本分的顾敏拒绝了这个提议。
顾家已经不需要再有孩子下乡,如果主动多要指标,那就太碍眼了。
顾敏宁可靠自己的实力,随便考考看。
马风本来就是客气一下,当下也不坚持。
……
当天下午,顾骜和马风就去了宣州,开始了最后的闭关苦读生涯。
当然,期间马风也少不了远程交代了一番生意。
当时,是恢复高考的新闻,在吴越省传了大约一周之后。
各种复习备考的秘笈,价钱被炒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
虽然大多数考生没什么钱,花20块买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也会嫌贵,绝对不肯加价买的。
但相对有钱人家的孩子,始终是不缺的。尤其是那些时代的敏锐者,知道这一波高考一旦升学,将来一辈子会有多大好处,更是愿意把积蓄统统拿出来。
离开之前,马风仅仅是以原价卖给了某个他在黑市上认识的交易伙伴两套《数理化自学丛书》。
那人在消息公布后,成功以100块一套的价格,轻松在黑市上卖掉了。
然后那家伙就被钱的气味刺激得疯狂了。
因为马风告诉过他,自己手上还有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