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塑人生三十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陈子迩为自己这个决定付出了代价……在公交站台硬熬了一个小时。等到了中海大学时,已经差不多七点钟了。
  正好是吃早饭的时候,所谓舟车劳顿,这折腾来折腾去的其实是蛮消耗体力的。
  陈子迩饿了……估计这父女俩也是一样。
  在中大门口正好看路边有摆摊的,便提议坐下喝碗豆腐脑。
  坐下后,三人的目光都不由的被中海大学的校门吸引。
  中大的太原路校门与后来越来越牛叉的众多高校校门相比,只能算作简陋,主体结构只是一层砖混结构,屋檐出挑,墙体是红色砖墙,挑檐下部正中部位为白色粉刷额枋,上书‘中海大学’四字!
  简单,却让人无法轻视,甚至觉得高贵。
  谭志涛看着对面古色古香的中大校门,高兴道:“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大名鼎鼎的中大校门呢。”
  谭婉兮看着中大的眼神也满是希冀。
  不管现在还是将来,不管有多少人在骂着‘读书有什么卵用’,名校所带来的光环依旧很抢眼。
  陈子迩也觉得自己一年的苦读很值,上大学没有用?去他姥姥的,假如说这句话的人真有机会去北大清华读书,有几个能坚持不去的?
  谭婉兮道:“现在想想,我应该更努力一点的,唉。”
  谭志涛摸摸女儿的头说:“学习不会因为高考结束就停止,以后认真就好了,中师院也不错。”
  谭婉兮说:“太迟了。”
  陈子迩也鼓励道:“只要不死,就不算迟。”
  谭婉兮白了陈子迩一眼,“怎么就扯上了生死了?”
  谭志涛哈哈一笑,“这是话糙理不糙啊。”
  三人说话间,豆腐脑也好了。老板把碗端过来,陈子迩这才忽然发现这是个跟他年岁一般大的女孩子!
  而且,是个极漂亮的女孩!
  网络时代陈子迩算是见过不少美女的,只是像这种浑然天成的还真是少见,只见她一张鹅蛋粉脸,大眼睛顾盼有神,穿着围裙的身形很是高挑修长,长发披向背心,用一根皮筋简单挽着。
  所谓皓腕凝霜雪也就大抵如此了,女孩的皮肤洁白如荧光,或许是太白了,整个人散发着一股清灵之气,肌肤娇嫩,气若幽兰。
  真真是应了那么句话,人长的好看铲屎都觉得美!就像这女孩儿,,简单的摆摊卖个豆腐脑儿,都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陈子迩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心情平静下来后他也发现这姑娘几乎不怎么看人,只是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
  唯一抬头就是看看有没有客人来,有没有客人吃白食,这个间隙见她与陈子迩有过眼神的对视,不过她扫了一眼便惊吓似的快速移开。
  而就这么一对视,陈子迩忽然觉得美感少了许多。
  这姑娘……自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的瞳孔直接反映你的本能。不论是你是自卑、自信、诚实还是伪装,眼睛都会给人答案。
  有些人掩饰的多了,就成了习惯,有些人掩饰不住,可以很容易的就看出来。
  自卑的眼神总是闪躲,总是游离。而一个人一旦没有自信,再美的容颜都会打折扣。
  不过,陈子迩不是守护人间正义的卫道士,也没有帮助每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没有每见一个漂亮女人就压制不住的欲望,所以,还是先填饱自己的胃吧。
  吃完早饭后,肚子生出暖洋洋的感觉,不过这天气闷热,倒是更加难受了。
  旁边的谭志涛是如此的,他抹了一把额头的虚汗道:“上了年纪,这种闷热更让人难受,你说这雨要下就赶紧下,非得憋在这。”
  陈子迩望了一眼阴沉的天空,确实感觉到要下雨。
  “早点去报道吧,一会儿真下了雨就麻烦了。”
  谭志涛点点头,付钱走人。
  分开时,他说:“我下午就要回去了,中午十一点的时候,你在校门口等我们,我带你们吃午饭。婉兮内向胆小,这次还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也不知道能不能适应。不怕你笑话,她出门的时候她妈妈都哭了。”
  “你俩是同乡,学校又离的这么近,我们家在中海又没什么亲戚,以后还要麻烦你帮我照应她。”
  中午的邀请陈子迩没有理由拒绝,他说:“谭叔叔客气,出门在外的是互相帮助。”
  谭志涛满意的带着女儿离开,走远一点时,谭婉兮和自己的父亲独处才没那么害羞,问:“爸,咱不过刚刚认识他,还不了解他品性如何,你怎么还托人家照顾我?”
  “再说他跟我也差不多大,能照应我什么?”
  谭志涛溺爱的摸着女儿的头,道:“我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你看他这么远的路却不要父母来送,就说明够独立,有主见。照应你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品性如何。我感觉他心思很正,即使有什么问题……”
  谭志涛又想到:“他在这里上学,他的父母总在越水吧,咱们淮阳市一年有几个考上中大的,一查就知道了,他脑袋聪明,处事周到,不会想不到这一点的,当然这只是万一……”
  谭婉兮倒也没觉得陈子迩是坏人,只是认识时间太短。
  “放心吧,你老爹看人还是很准的。”
  这边,陈子迩进了校门之后便可以看到一个高大的主席铜像,看了一下路边的牌子。
  光华大道,大道两旁有香樟、银杏、法国梧桐还有些是陈子迩认不出名字的植物,点缀得校园郁郁葱葱。
  再往前走去,可以看到罗马建筑风格的教学楼,教学楼前有一个巨大的花坛,花坛中央有一石块,上面有红色的两行大字。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陈子迩想着:这应该是校训了。
  过教学楼后右拐后则是明德楼,陈子迩不知道这楼的用处,不过想来应该是比较重要的。
  因为大楼正面的右侧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字:面向新世纪,把中海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
  右下角是总书记的‘签名’和题字时间,1995年6月18日。
  陈子迩看了不禁咋舌,妈了个巴子名校就是不一样,哪像上辈子上的野鸡大学连市长,不,连区长都没来过!
  绕了一会儿,陈子迩找到了报道的地方,这过程平淡无奇的很,就是签名字领宿舍号,找宿舍楼阿姨拿钥匙。
  中海大学的宿舍楼分成梅兰菊竹四园,陈子迩被分到竹园六号楼。名字起的很好听,但宿舍环境也就一般,一边上床下桌,两张床下面六张连在一起的桌子;另一边则上下都是床位,一个宿舍六个人。
  陈子迩是第一个到的,收拾东西的时候也顺便打扫了卫生。这个宿舍是朝阳的还不错,一个夏天的暴晒让这里没有怪异的气味。


第四章 这货我认识
  竹园六号309,
  这是陈子迩的宿舍,里里外外的打扫完花了他将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加上之前报道的时间,现在已经快到谭志涛说的十一点了。
  陈子迩把东西放好,锁好门就向校门外走去。
  一路上他一边欣赏校园风景,一边观察走在身边青春飞扬的学生们。
  他忽然想起来早饭时间见到的那个非常美丽的姑娘,即使心里没什么龌龊的心思,但脚步还是加快了些,潜意识的还是想要看看那位姑娘还在不在。
  几分钟后,视线中出现了谭志涛和谭婉兮的身影,可校门外马路对面的豆腐脑儿摊却已经不见。
  想来也是,她应该只是卖早餐而已,午饭哪有人吃豆腐脑的。
  谭志涛冲他挥手,示意自己在这儿。
  陈子迩收回思绪快步走过去。
  中大的附近有不少小吃,每一家看起来味道都不错,最后他们选择的是一家朴素的面馆。
  陈子迩总觉得这个科长有点…抠,不是说他自己要享受,吃什么大鱼大肉,只是这不太像一个‘科长’的作风。
  吃饭聊天的时候,陈子迩问:“谭叔叔,中海有很多旅游景点的,你来一趟干嘛那么急着回去啊?这上午到下午走的,别的不说,光是坐车身体也受不了啊。”
  谭婉兮也点头:“是啊爸,要不你休息一下明天回去吧?”
  谭志涛眉头紧蹙,说:“婉兮的爷爷最近生病住院,动了个心脏上的大手术,不巧的是她奶奶在医院照顾我那老父亲时却在下楼梯时摔伤了腿。”
  “我是实在没有多耽误的功夫,本来她妈还要跟我一起送她来的,现在也只能在留在家里,可让她一个人留在家照顾两个老人,累,我也不放心!”
  陈子迩没曾想还有这么一回事,道:“哟,那老爷子应该没事吧?”
  “手术是成功的,只是需要卧床休养。”
  陈子迩也明白了,这是家里出事了,钱紧张所以才这么省的。真是叫祸不单行,这难关要放在这年代的普通百姓家里,可不容易迈过去。
  谭志涛将这份担心压在心底,荡开不提,转而问起陈子迩的状况,说:“你这次上大学,你父母怎么不送你?”
  陈子迩说:“他们本来想送的,被我拦着了。我爸的工作也挺忙,我妈也没出过远门,她跟我来,说不准我还得再送她回去。”
  谭志涛又问:“你父亲做什么工作?”
  陈子迩说:“他也就瞎忙,在我们县城里开了一家店,叫盛百电器,主要是卖卖家电什么的。”
  盛百电器,陈子迩是故意说出名字的。
  没想到谭志涛还知道,“哦,我想起来了,是不是越水县城中心那个家电卖场,规模还挺大的那个!”
  “没想到你还是个小财主,听说这两年的电视机卖的很火啊!”
  陈子迩笑笑:“哪里有什么小财主,我常听我爸讲做生意如何困难,钱不好挣。”
  谭志涛讲:“不是卖的挺好吗?还能有什么困难?”
  陈子迩心思一动,道:“做生意和我们念书也是一样的,不进则退,所以我爸总想着到市区里面开一家分店,但我看他每天眉头紧锁,所以就问了下,最困难的还是贷不到款。”
  92年南巡讲话之后,全国经济建设热情高涨,各个省市,各大国企都忙着上大项目。所以造成经济过热,甚至还有hn房地产泡沫破裂这样的恶性事件发生。
  后来作风强硬的朱副总理亲自任央行行长,他老人家是二话不说,94年、95年整个货币政策猛然收紧,小到像陈子迩家的小店,大到国企想要贷款上项目都得有细致完善的可行性分析。
  到了今年,银根有所放宽,但这种势头哪会一下子扭转,所以对于小规模经营的个体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那就是贷不到款,这种痛苦谁尝过谁知道。
  有句话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这东风他是怎么也不刮,你做的准备工作再完善,项目再好,没钱启动还是白搭。
  但这时候大家都拿不到款子,谭志涛也觉得棘手,他也只能试试。陈子迩表示理解。
  饭吃完了之后,因为谭志涛心中惦记家里,所以只是跟陈子迩说了些帮忙照顾谭婉兮的客气话就直奔火车站而去。
  谭婉兮很是不舍,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爷爷奶奶的身体也不好。
  她这个开学季,真是有够倒霉的。
  谭志涛的身影随着公交车消失的时候,她流下了眼泪。
  陈子迩也不知说什么来安慰,只是给她递纸。
  等了一会儿,她平静了心情之后,陈子迩说:“我先带你去我的宿舍,摸摸门,以后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可以来找我,然后我再送你回去休息,顺便也知道你住在哪儿。”
  谭婉兮乖巧的点点头,也不说话。
  陈子迩回来之后,先是在一楼电话亭给家里去了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平安到了。然后回到宿舍倒头就睡。
  补觉去也。
  他这一觉直接睡到了傍晚,醒来的时候不过是头脑有些昏沉,精神头倒不错,直让他感叹年轻的好处。
  中海大学的正式报道时间是今天和明天,大一新生上学的劲头比老油条们强的多,所以等他醒来之后,室友们就陆陆续续都到了。
  第一个来的人叫蔡一峰,来自浙北,是个个子不矮的年轻小伙子,脸型很方,鼻子很挺,很正派的国字大脸。脸上挂着自然的笑容,对陈子迩说:“你好!我叫蔡一峰。”
  陈子迩自然向他问好。
  更晚的时候,宿舍又到一人,名叫宋晓波,北方人,个头却不高,一米七应该差一点,皮肤黑黑的,挂起笑容的时候比哭还难看,不过看起来倒是和善,像是个老实人。
  另外两个人都是中海本地人,长的有点小帅的叫刘成,他的外貌不错,有点小白脸的潜质,一般都是酷酷的姿态。
  另一个沉默的叫崔旭,高高瘦瘦的,讲话不多,但每一句都极有自己的观点,应该是个特别有主见的人。
  至于最后一人,一直没有到。
  一个宿舍五个人,来自全国各地,又住在一个屋子里,进入大学的兴奋与新鲜让他们都难以入睡,陈子迩加入其中,与他们聊着自己家乡的事。
  刘成穿着穿着蓝白相间的t恤,留着蓬松的中分头,看起来家庭条件优渥,他说要给宿舍来点气氛,更主要的还是满足他的炫耀心理,所以拿出自己亮黑色的随身听,放上最近红的发紫的一首歌《心太软》。
  伴随这首歌火起来的歌手叫卫朗。
  在这个世界的1996年,没有任贤齐,只有卫朗,一个来自越水县的吉他手。
  没错,这个越水县就是陈子迩家乡的那个越水县。
  蔡一峰也是个弹吉他的,对于卫朗这种靠着自己‘实力’写出流行大江南北的歌手,他崇拜感十足。
  不止是他,309的其他几人也都能哼出两句《心太软》的词儿,然后配合微眯的小眼睛散发着欠揍的骚气!
  蔡一峰说:“我学吉他就是想成为他这样的歌手!”
  刘成说:“他的浪花一朵朵也好听,而且卫朗的声音很适合表达那种感觉,我来放给你们听一下。”
  于是,他拿着那个随身听来回拨弄,似乎更想给人展示的是那玩意儿有多高级。
  陈子迩表情呆滞的看着情绪激昂的蔡一峰,心中想着:这难道就是偶像的力量?问题是那个小学没念完就毕业在家里留着鸡窝头一边弹吉他还不忘抠脚抠完了脚还不忘揉一下鼻子以及小时候连内裤都能穿反的邋遢半文盲男人,也会有这么忠诚的粉丝?
  他转头再看看宋晓波和崔旭,似乎都还挺享受的。
  陈子迩心想:我可能造了孽,我不应该只是为了一堆铜臭而捧红这个男人以至于毒害国家未来的花朵!
  蔡一峰注意到陈子迩‘心如止水’,他说:“你五音不全嘛?对好听的音乐完全没感觉?”
  陈子迩摇摇头,说:“不是,这个卫朗我认识,如果你需要,我可以给你一箩筐的签名照。”
  刘成心里一咯噔:完蛋!装逼不成反被艹!这是给别人做嫁衣了!


第五章 那年那人
  在1996年的今天,人们像追着任贤齐一样追着卫朗,因为他的《心太软》太好听,因为他的经历足够励志,还因为他的外形还算不错,做艺人,这又是一把杀手锏。
  但要摸清这一系列现象背后的真相,还得回到一年前,回到陈子迩刚重生的那会儿,拨开重重迷雾,去看看卫朗的‘励志故事’里面是谁,在安排一切!
  那是95年的10月的某天,卫朗在家里的琴行教着隔壁的王二牛吉他,这是他使尽浑身解数以可耻的手段诱惑小孩子所得来的学生,这完全可以看出他很努力,因为他知道这个学费可以让他尽快把脚下的人字拖换成棉拖,毕竟马上就11月了!
  陈子迩家隔的不远,所以他时常能听到卫朗在某个无人问津的时刻忽然吼起beyond的《大地》,又或者是哪首需要敲锣打鼓的摇滚,但一般唱不了一段,鼓声就会混乱甚至戛然而止,原因可能是被当做鼓来用的水桶被敲翻了或是裂了,据不完全统计,这是他们家投资最多的日用品。
  这种毫无预兆又声嘶力竭的呐喊会打扰到陈子迩的思路,影响他思考陈氏发财大计。
  还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街头的树叶洒满一地,陈子迩坐在二楼卧室的窗前,脑海里则在勾勒自己的未来蓝图,他理出一个核心观点:他需要第一桶金。
  他想到了做贸易,可他在高三没时间,而且倒买倒卖是十年前流行的事儿了,他想到了互联网,但他现在连电脑都买不起。
  怎么办呢?他只做过英语老师呀,没啥一技之长。
  从重生就开始思考的问题就在那一天,灵感来了,一念天堂,他想到了!
  就去卖歌!
  只是他一个无名小卒,卖一首歌能有几个钱?再说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虽说听过很多首歌,但是能完整记下来的也就那么二三十首,这都是一锤子买卖,不能重复利用的!
  所以他想到了一个模式:他‘写’出歌,给卫朗做专辑,卖专辑的钱两人平分。
  这样子搞才叫赚钱!
  ~~~~~~~
  陈子迩带上一包烟跑到卫朗的琴行,走过去给他递了一根,笑着说:“卫朗哥,我记得你出过专辑是吧?”
  卫朗大手一挥,似要指点江山,说:“出过!怎么没出过?我在燕京混了三四年呢!”
  他说的是那张全靠友情推送的破烂唱片,他可能还不知道那是他让许多身边的熟人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花钱买罪受。
  陈子迩又问:“那现在给你歌,你还能再出专辑嘛?”
  卫朗叼着烟眯着眼挠着臭脚丫子说:“能出,我就靠这吃饭的,流程我一清二楚,不过也不用给我歌,我自己能写,要不我给你唱一首?”
  陈子迩赶紧求饶,你不要命我还要命呢!
  又过了几天,陈子迩找了学校的音乐老师,他哼着歌然后别人写出曲,一共四首:其中任贤齐的两首:《心太软》、《浪花一朵朵》,《彩虹》这是羽泉的代表作,很好听,朗朗上口,还有一首许巍的《曾经的你》。
  这些歌陈子迩听的多一点,能记住怎么唱。
  他把这四首歌,十来页纸带着去找卫朗。然后告诉他自己的想法:我出好歌,你做专辑,有钱平分,不分你我!
  卫朗蹙眉思索,悠悠的说:“这歌……能火嘛?”
  陈子迩吐血,心想:你怎么不去死!这个逼装的简直劣质!以前只是觉得这二货是天赋不好,现在才发现原来根本就是脑子有问题!最气的是自己还真得给这二货四首必火的流行歌曲!
  妈的!我一重生人士,怎么感觉有人比我运气还好!
  陈子迩说:“你别管能不能火,你就说把它们唱好有没有信心,完了你再凑五六首歌。一张专辑就出来了。”他激将道:“嗳,你到底有没有新歌,你不是一直在写嘛?”
  陈子迩的想法,四首主打歌,外加他的几首口水歌,结构合理,保证大卖!
  卫朗听了立马挺直腰背,“那怎么可能没有?!”
  他又问:“你这些歌,谁给你的?”
  陈子迩说:“你猜。”
  卫朗:……
  “你就当是我写的就行,你在燕京应该认识人吧?我觉得凭着四首歌肯定有公司愿意给你出专辑。”
  “那可不一定。”卫朗昂扬着头说。
  陈子迩疑惑:“怎么的?没信心?”
  “不是,我的意思是不一定因为你给的四首歌人愿意给我出专辑,我还写了好几首新歌呢,我觉得应该是凭着我写的歌人家才可能答应。”
  陈子迩:如果不是杀人犯法,你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他不想再与他废话,而且为了防止日后这二货脑子抽筋翻脸不认人,陈子迩又掏出一份合约。
  “卫朗哥,这是授权书,授权你使用我这四首歌,签了字,他们就归你唱。”
  “有必要么?最后火的肯定都是我自己写的。”
  卫朗根本就不认真,或许他是觉得自己绝望了,觉得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踏出这个小县城,又或许只是把陈子迩当成一个还没离开学校的孩子,所以这么正式的形式,反而让他觉得有些尴尬了。
  陈子迩不想理会他的情绪,自己起身去找来一支笔,然后让他写上卫朗两个字。
  签上了,歌再让你唱。
  卫朗自己则是不在意的嗤笑,“你搞的真的似的,人小鬼大,你随随便便拿出几首歌就火?那我们这些搞音乐的天才有脸面活不?”
  陈子迩心想你也就剩一张嘴了,反正合约有了,到时候给钱就行了。
  事情就这么定下,这之后卫朗找了音乐上的朋友帮着做了几个demo寄到燕京去。
  回复出乎意料的快,废话你不看看陈子迩给的四首都是什么品质的流行歌!于是没多久卫朗就过来向陈子迩宣布:“兄弟!燕京有公司看中我的歌了!我要去当大明星了!”
  你的歌?
  自古以来看不清自己者,这个货可能排第一!
  唯一让陈子迩满意的是,卫朗临走前说:“我记得我俩的约定,等我吃着肉,指定给你喝一口汤!
  陈子迩说:“我要的是另一半的肉,不是汤!”
  卫朗浑不在意。
  再然后,1996年的2月份,春节年味刚过,卫朗发了自己的专辑,《心太软》开始肆虐大江南北的大街小巷,那些旋律冲进人们的耳朵然后开始给卫朗聚集人气。
  卫朗在这期间给陈子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