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塑人生三十年-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不一定能成功,因为那两位创始人不像佩奇和布林那么出名,所以陈子迩不了解这两位教授;
这家小公司发展的困难,但到底多困难,他也不知道。
那两位教授会不会现在就卖,还是说想着拿在手里升值更不知道。
但可以努力一下,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他们的公司几乎没什么生意可做,因为这项技术十年之内根本看不到应用的可能。
ne才发布,而且直到那时人们仍然对多点触控感觉惊奇甚至不可思议,所以说站在98年看,十年还是个乐观的数字。
陈子迩进入了工作状态,杨润灵也严肃了。
“第二件事你在硅谷找到一家叫做portal……”
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一下,他本来想说的是portal…player公司,但这家公司好像在99年才成立。
硅谷有各种各样的小公司,他能记住名字的不多,这家算是比较重要的一家。
杨润灵问,“怎么了?”
陈子迩没有回答,他在沉思:portal…player是一家设计及制作mp3音乐播放器的公司。
他想动这方面的心思。
月23日,第一代ipod正式发布,但这个小东西的整个研发过程不足9个月。
而在此之前,苹果和数字音乐八竿子打不着。
这家颓丧了十多年才刚刚喘口气的公司的技术储备难道就真的强到,即便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研制一款经典产品?
乔布斯是概念、战略、也可能包括设计等等很多方面的天才,但‘等等’里面绝不包括技术。
2000年,当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数字播放器的前景并不乐观时。乔布斯看到了这类播放器即将变革音乐领域的可能性,他立即命令自己的硬件部主管鲁宾斯坦开发一款类似的产品。
但鲁宾斯坦认为独立开发有些困难,所以机智的他建议乔布斯和一家刚成立两年的小公司合作。
乔布斯经历过‘被驱逐’的大难之后,脑子再也不是一根筋了,他同意了。
事实上这家公司虽说‘小’,成立时间不到两年,但在数字音乐播放器领域,这已经是一家领军公司了,因为他们开发的mp3播放器设备一流,设计超前。
研发过程如此之短,质量却出奇的好的ipod正是借助和这家小公司的合作赶在2001年圣诞节前研制成功正式发布,完成了一个奇迹。
没有错,这家公司的名字就叫做:portalplayer。
可这家公司现在还没成立……99年再说吧,至于现在。
陈子迩说:“现在的硅谷,有一种叫做数字音乐的概念在兴起,相关的新技术也层出不穷,我想成立一个小公司对这方面的技术做点研究。”
这里的人力成本很高,这一点他知道,所以他并不打算硬砸钱,不是还有接受风险投资这个途径么?
portal…player成立时间短,而且还没他现在有钱,但他们正是靠着大量风险投资才在短时间之内吸收了数百名的软硬件工程师。
所以为什么他陈子迩不能这么做?
第149章 始发站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思想。猪之所以是猪,因为它只顾着吃和睡。
富二代整天瞎搞也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在这个世界上,拥有足够的钱之后纯粹就想吃喝玩乐别的什么都不想的人……有。
以前的陈子迩说不定也会是这样的。
但重生的陈子迩不会是这样子,因为他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解决了最初的‘物质利益’需求之后,陈子迩经历过一段短暂的迷茫,慢慢的他发现自己的心也在随着金钱膨胀,他想要获得更多的东西,比如社会承认。
社会承认是一种超越了金钱的欲望:每个人在解决了温饱之后都有更高的追求,即使没有去实践,但你的内心一定有。
比如你渴望周围的人认可你的能力,用句俗一点的话讲就是:哇,你好牛逼啊!
最终人类的天性主宰着一切,他想折腾一下,这样他的生命就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东西,他在这个世界也才能留下一点痕迹。
而他让杨润灵做的事就是信号:从音乐播放器开始。
1998年的美国硅谷,数字音乐领域。
最早的mp3播放器已经出现了,世韩公司在1997年底就研发出的mpmanfa10(9月才会在美国上市)。
还有ipod灵感来源的riopmp300,这是帝盟公司的产品,但是它太贵了,200美元的售价内存也只有32mb,即使买了扩展卡,最多也只能存放10~30首歌曲。
这个时候的播放器一种是以闪存为基础的储存系统,它们一般音质不错,但能放的歌曲实在有限。
后来没过多久混合播放器面世,pine公司运用cd刻录这个技术,研发了一款可以读取cd音乐文件的mp3。
从98年到99年各大品牌的竞争都集中在寻找更大的内存支持上。
在闪存之外,还有一种使用硬盘的大容量播放器,但这种类型的缺店就更明显:机身笨重,反应缓慢,而且这时候网络基础设施极差,尽管你内存很大,可下载速度慢,你要想填满整个内存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
最后是ipod融合了两方的优点,解决了致命的问题——他们从东芝公司购买了一种超小型的1。8英寸硬盘的相关专利,可以装下1000首歌。
那句‘你口袋里的1000首歌’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有一点很烦,他一个华人,想要在老美做一款技术类的产品,还要把这个技术类的产品卖出去……实现起来很困难,非常困难,海尔都不知道努力了多少年。
所以陈子迩并没有妄想,觉得自己打劫一下portal…player就可以和苹果哔哔了,但他确实想制作出一个能够有点竞争力的播放器,可惜他不也只知道一些关键的零部件的信息,可一款播放器肯定不是一个硬盘就能搞定的。
想要做出来似乎是有些不可能。
或许吧。
但ipod的处理程序是portal…player做的。
硬盘是东芝的。
电池用的是索尼的锂电池。
显示器是synaptics的。
ipod最大的三个卖点:设计时尚,外观好看,以及那创新性的滚轮界面,但这个可以抄啊;
微型硬盘,可以存下1000首歌,这个可以买啊;
最后一个是火线技术,也就是短时间里可以往播放器里放上大量歌曲,这个是有点麻烦……得好好想办法。
你总不能宣称自己的产品有5g内存,结果用户发现得花半天时间才能放上几首歌进去。没有道理。
当然,他也不可能在98年就做出来,因为事实上东芝的那款硬盘是2000年底左右才研发出来的。
陈子迩现在是打一些基础,包括设计、技术人才、基础的技术储备、以及制作一款硬件的经验。
他不能卡着2000年那个点,拿个硬盘就要把mp3做出来,那不是弱智么。
只是这一切,不能由他这个黄皮肤的人从这里开始。
佩奇和布林是缺钱,也只是认了陈子迩的钱,要是他提出我来:嗳?我来领导你们两个、领导google吧?那怕是要遭重。
而更好的一种方式是,他找一个在硅谷的代理人,由这个人出面代表盛世投资和他本人,这样会方便很多。
陈子迩现在干劲十足,他想到就做,硅谷这个地方各种精英人才多的很,猎头公司自然也不少。
……
……
一天以后,拿到了50万美元的投资之后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两人找到陈子迩。
一起来的还有一个人,佩奇说也是他们的博士生同学,叫克雷格·希尔福斯坦。
陈子迩对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他只关注google的老板是谁,不关注他们招收过什么样的员工。
但实际上这是为非常厉害的技术人,第一个商业版本的google几乎就是他以一人之力在开发。
克雷格现在已经成为google正式一员,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愿意为这家只有三名员工的公司注资50万美元的‘有钱人’。
在斯坦福的一处林荫处,佩奇介绍说:“这是克雷格,他是为非常优秀的计算机工程师。”
陈子迩礼貌的打了声招呼。
佩奇说:“我和布林已经决心暂缓学业,专心于google,我们三个都相信,它会很有未来。”
陈子迩纠正道:“是我们四个。”
布林大笑,“谢谢你,陈。佩奇的宿舍不够用了,我们决定要搬到门罗帕克市,在那里我们找到了一个租金只要1700美元的车库。”
车库情节啊。。是不是牛逼的公司都要从车库开始?
陈子迩在想要不盛世投资也在这里找个车库当做临时办事处好了,沾一沾‘车库’这两个字的神奇力量。
他胡思乱想了一下,然后对两人说:“我相信,车库里的google不会很久,你们很快就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总部。”
佩奇说:“谢谢你,我们决定明天就出发去门罗帕克市。”
布林讲:“我会尽一切努力不让你的五十万美元白花,你是个有眼光并且很有勇气的人,google不想成为你投资失败的一个例子。”
陈子迩开玩笑的说:“这次投资会给我带来盈利的,我相信。”
“哦,对了,如果你们经营困难或是仍然缺资金,可以联系我,只要准备好股权证明书就好了,放心,我一定不吝啬美元。”
这是一个善意的玩笑,三人听了都觉得陈子迩还挺有幽默感。
但其实他自己清楚,从这次开始,google再也不会缺钱了,50万美元的注资给的不仅是钱,也给了他们信心,让他们相信google的事业是有前途的。
按照他的记忆,这俩大宝贝会借此说服身边的朋友、家人,竭力让他们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业拥有未来,然后找到了大约100万美元。
再然后就是2500万美元的故事了,那种投资即使他们找到陈子迩,老陈也投不起。
而让陈子迩觉得省心的是,他也不用安排什么人来监视50万美元的流向。
布林在临分别的时候问陈子迩:“佩奇经常跟我说你了解google,知道什么对它来说最重要,你有同样的感觉吗?”
“有。”
“那什么最重要?”
佩奇接话说:“技术。”
陈子迩强调,“技术及对技术的无限追求。”
佩奇哈哈大笑,对着布林说:“瞧,谢尔盖,我说过的吧。”
“这也是我愿意下50万美元赌注的原因,google的搜索技术领先所有的搜索引擎。”
其实谷歌未来要走什么路根本不用陈子迩说,因为他们走的很正确就是不断的追求技术。
但陈子迩还是要说,他说出来目的不是让谷歌不走歪路,他是为了让大家觉得:哦,我们拥有相同的理念。
简单来说就是:我想装个逼。咱们好好说啊,你们都是博士,是精英,我也是精英,没意见吧?
这在创业的过程中很重要,而且与两位未来的亿万富翁相处融洽总是没有坏处的。
所以陈子迩开口批评其他的搜索引擎,“对于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来说,搜索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现在主流观点都觉得搜索本身不能盈利,只有一站式的门户网站才能盈利。”
“所以你看看雅虎、te还有lycos都在干什么?他们不想着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而是把心思放在奢侈的推广上面,就像布林上次说的,雅虎至今仍然使用手工建立目录的方式,它太不尊重技术了,这些上市公司大把挥霍着募集来的资金,却都花在了买橄榄球职业联赛的广告上!”
“这样下去,google肯定会超越他们!”
佩奇捕捉到了陈子迩口中的一个词,问:“你觉得搜索本身可以盈利嘛?”
陈子迩不假思索的说:“当然。”
“以我对搜索引擎的粗浅了解来看,搜索引擎公司不能老想着做人们上网的终点站,如今的te不知道为什么总想搞出网站来。他们不明白搜索引擎是上网的始发站嘛?只有把客户在最好的服务下最快的送走,那个搜索引擎才会被最多的使用,也才会有未来。”
佩奇感觉心里的一个点被触动到了,布林也是惊异莫名,这个比喻太恰到好处了!
第150章 嗜血的硅谷
始发站和终点站的比喻打动了正在思考google出路的佩奇的心,在去门罗帕克市的路上,他满脑子都在想这个事。
这时候的互联网领域,门户是最大的热门,所有人都觉得我有了网站,吸引了足够的流量,然后在页面上放上广告,我就可以盈利。
这不能怪他们,互联网公司全都在烧钱,即便他们上市了,有了名气,有了大量的用户了,可还是在烧钱,烧投资者加普通散户的钱,所以他们想赚钱都想疯了。
于是主流的几家搜索公司都想做一站式的网站服务,而且,这是重点,出于对盈利的强烈渴望,他们都想把用户尽量的留在自己的网站上。
于是谷歌的搜索太快,这他妈是缺点你敢信!
幸运的是,佩奇和布林一直坚持这种快,这让google与众不同,也赢得了用户的心。
但在成功之前,再自信的人发现自己与主流观点不合也会有不安。
佩奇就是,直到听了昨天陈子迩说的那番话。
布林也深受震动,他了解自己的搭档,问道:“你在想陈关于始发站的论调?”
佩奇点头,“谢尔盖,你知道的,altavista曾说即使google做大了,我们也留不下用户,也根本不会盈利,在商业上更不可能成功。”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我是个技术人员,我当然相信我的这一套。但是,上帝,你要知道那是占搜索业务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巨头!在此之前我只是对自己的自信,我从来没有……你知道,我从来没有过像陈那么清晰、准确、一击致命式的思考。”
布林看他有点激动,拍了拍他说:“嘿,伙计我知道那种压力,我们在顶着所有的压力逆行,但我们都相信google最后会成功,陈说的对,我们是做搜索服务的,要坚持这一点,坚持做始发站,把所有来到google的人最快的送走,我们送走的越快,记住我们的人就越多。”
“至于那些绿钞票是我们做好技术之后再考虑的事,况且有个小富豪刚刚还对我们说他有大把的美元。”
佩奇被布林轻松的语言风格逗笑,他挂着笑又有些略带无奈的说:“喔,老兄,别提美元的事,我又想到了我们得不断的融资。”
“好啊,那就让我们去做好了。”布林轻描淡写的说了这么一句。
克雷格在后面讲:“技术上的事交给我就成。”
……
……
陈子迩和杨润灵今天离开帕罗奥多来到了硅谷中心圣塔克拉拉县,前天他向猎头公司提出要找一个懂管理及技术的美国人,最好是白人,他不是种族歧视,但找来找去找个黄种人或是黑人那就白忙活了,还不如自己上。
只隔了一夜,猎头公司那边就有了消息,超级快,因为这里是硅谷,一个嗜血的地方。
“一个嗜血的地方?”杨润灵听到陈子迩这么讲,睁大了眼睛仔细看了看自己脚下的圣塔克拉拉县。
马路上车水马龙,而且好车还不少,街道整洁,交通有序;人行道上背着包的年轻人跨步急性,什么表情都有;他们坐着的咖啡店里,男男女女的开心的交谈,还有人笑的前仰后合。
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啊。
她撇嘴道:“如果这里是什么嗜血的地方,那全世界大多数都是地狱了。”
陈子迩说:“你是搞法律的,应该知道加州的法律相比于其他州是更加保护雇员的利益的,但在硅谷,这里的技术人员每周的工作时长甚至比日本还长,我不知道法律规定每周是多少个小时,40个?还是45个?”
杨润灵说:“40个。”
“好吧,40个,但你有所不知,硅谷的程序员每周工作八十个小时那都是常事。”
杨润灵惊讶道:“这么长?平均每天十个小时以上啊?!”
“对,而且并不是老板强制加班,在这里老板也强制不了,而是上至ceo下至普通的程序员都很紧张,很有压力,他们不得不加班。”
杨润灵大概知道了,“我懂了,因为这里的竞争太大了。”
陈子迩点头,“来到这里的每个年轻人都在想着取代某一个大公司,而大公司也很清楚,虽然他们块头大,但任何一个新技术就可能让他们泯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互联网在剧烈的变革,在这股力量之下,什么市值、销售额、利润这些根本就毫无力量可言。
陈子迩说起今天的事,“我们今天要见的人叫托尼·詹姆斯,还有一个叫克莱曼·韦伯,都是在硅谷努力拼搏的梦想者。”
杨润灵说:“硅谷的物价不便宜,如果没有工作的话,生活会崩溃的。”
陈子迩想起硅谷特有的一类人,说:“硅谷高强度的竞争环境其实催生了这么一种人,他们基本上一两年就换个工作,拿到自己公司的股票期权就立即走人,然后到第二家、第三家……”
“毕竟能成为比尔·盖茨或是杨致远的都是少数人,大多数有自知之明的普通人就想到了我说的这种办法,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划分成一年、两年,用自己的技术和生命来买硅谷彩票。”
“硅谷彩票?”杨润灵觉得这个有点意思。
“对,硅谷彩票。在这里一家不给员工提供期权的公司是招不到技术人员的,有很多计算机工程师可能有好多家公司的股票期权,他们就这样一家一家公司轮着干,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们等着盼着梦着,所有人都在想:只要有那么一家变成了微软雅虎,我就发财了。”
陈子迩叹道:“他们压力太大,因为很多时候不是你个人的能力强不强的问题,而是整个部门被裁掉,甚至公司都直接关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不是我们国人才懂的道理。”
他扫视着大街上神色匆匆的年轻人们,“这里的每个人都可能在明天失业。”
现在还好,因为泡沫,优秀的计算机工程师很难招,大的公司甚至只能收购一些小公司然后遣散非技术人员,这样他们可以获得一些工程师。谷歌就曾经以这种方式被收购过。
可泡沫破裂之后,那真是哀鸿遍野了,他从昨天发布信息到今天24小时才两个人来应聘,放在01年02年,一夜之间几十个都有可能。
现在走进陈子迩视线的克莱曼·韦伯就是一名失业者,还不错的是,他西装领带,人模人样。
第151章 招人
克莱曼应该是带有拉美血统的人,从面部特征以及带有棕色的皮肤能看出来。
他带着黑框眼镜,背着包,看到两个亚洲人坐在自己要去的位置上之后有些意外。
他一脸怀疑的走过去问:“所以,你们就是打电话约我见面的人?”
陈子迩确认道:“是的,你可以叫我陈,这位是杨小姐,公司的法律顾问,可以让我们知道你的名字嘛?”
克莱曼觉得自己遇到了什么奇怪的事,这两个亚洲人太年轻了,但他还是答道:“克莱曼……克莱曼·韦伯。”
他又继续问:“额……我可以问问为什么见面的地点会是一家咖啡厅,而不是一家公司?你们不是一家投资公司嘛?所以它在哪儿?”
陈子迩说:“我们正在寻找合适的地方作为办事处,不过这个不是今天的主要内容,韦伯先生,你带简历了吧?可以让我看看你的简历嘛?”
克莱曼拿出来放到桌上。
能在硅谷待下去的就是不错的人才,一般人在这里活都活不下去,所以克莱曼虽然有点不信任他们,但工作能力不会差到哪里。
只是有一点不走运的是……
他正是陈子迩说的那种用自己的生命来买硅谷彩票的人,他的工作经历表示他过去曾在六家公司工作过,而且每家都不会超过两年。
你可以说他经验丰富,适应力强,也可以说他……对于盛世投资这样立志做大的企业没什么吸引力。
陈子迩保持善意的微笑说:“ok,韦伯先生,我们有你的邮箱,如果需要会给你发邮件的。”
他并不是嫌弃此人不够忠诚。
事实上,在硅谷,忠诚是个奢侈的可怕的东西,所以他一开始就不是在找忠诚的人,也不是在找不梦想自己发财的人。
他只是不想要把发财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努力之上的人。
克莱曼可能很优秀,但陈子迩不怎么喜欢。
杨润灵说:“以我刚刚简单的观察来看,他不信任我们两个。”
陈子迩不在意的讲:“我们不是还有第二个应聘者嘛?”
……
……
托尼·詹姆斯。
他似乎比克莱曼惨多了,起码克莱曼是穿着不错的西装来的,可这位老兄只穿了件衬衫。
克莱曼不像是被生活逼到绝处的人,所以他有一点选择的空间和权力,他选择不相信陈子迩和盛世投资。
可托尼似乎没有……
起码是看起来没有。
他是个瘦瘦的精干白人男子,三十多岁,个头有点矮,比陈子迩还矮,在白人世界里……应该属于不及格。
他络腮胡刮干净了,头发也修的不错,说明他重视这次面试。
环境的问题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