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塑人生三十年-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41章 o ╯□╰ oo ╯□╰ o
美国,硅谷。
拉里·佩奇再一次找到了杨润灵,这次是上班时间,他前来拜访坐在她的办公室里。
“关于修改合约的事情,我已经请示过陈总。”杨润灵坐在他对面,很有职场女性感觉,“同为谷歌的股东自然都要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陈总的回答是yes。”
佩奇放在桌下面的拳头狠狠一握,说:“那太完美了杨小姐!我都不知该怎么表达对陈的谢意!”
杨润灵说:“我会帮您传达到的,不过佩奇先生,1998年的夏天,50万美元只买10%的股份……你应该不准备让陈总吃下这个闷亏吧?”
佩奇说:“当然,你的意思我懂,我们有方案的,我们会补偿陈,比如以低价认购谷歌股份,为了体现诚意我们可以分享较高的认购额度,比如累计不超过18%,这都是没问题的。”
杨润灵算是服了,“您还想让陈先生出钱?”
佩奇道:“请您理解,杨小姐,低价已经是让新的投资人不满意了,他们会想为什么我购买一股的价格更贵,这会给他们不公平的感觉。”
“不提这个,佩奇先生,这一点由您亲自与陈总谈。”杨润灵说起了自己打听到的消息,“红杉资本的莫瑞茨先生似乎对您和您的合伙人布林先生非常赞赏,我看过他的报道、他的投资案例,了解过他,莫瑞茨先生与他的同事唐·瓦伦丁不同,唐投的是有前景的行业,莫瑞茨先生更执着于投人,他看中了你们两个。”
佩奇很自信的说:“谷歌值得如此。”
杨润灵问:“莫瑞茨先生渴望成为谷歌的股东,不知他是否愿意像陈总一样为这家公司作出贡献?”
佩奇有不详的预感。
杨润灵继续说:“在香江有个互联网公司叫中华网,陈总希望的补偿是中华网的股权。”
陈子迩最近彻悟了,彻底放弃了愚公思想,这些商人都是只有利益的怪兽,提前安营扎寨拿到股份然后开始做春秋大梦根本不行,人到时候不踢你出局就算是心好,还给你留那么多股权?
除了现金,其余的什么都是假的,一年后我多弄几亿美金在手比什么都实在。财富之路也不能靠别人,得靠自己。即使最后混的不如这些巨富牛逼,但成就不论大小是他自己一点点干出来的……以上纯属开玩笑,装逼用的……陈子迩是不会放弃目前在谷歌的股权的,放弃拒绝稀释条款,但还有优先认股权,谷歌往后的融资有钱他也会花点儿买点,毕竟一本万利嘛……又不是撒……
但这一次他是被补偿的一方。
佩奇是混互联网的,多少耳闻过这家公司,现在门户大行其道,自从中华网收购了一家门户网站后势头更猛了。
他说:“关于这一点我无法保证。”
杨润灵建议:“您可以飞一趟中海与陈总亲自洽谈,最好带上莫瑞茨先生的特使,大家都是为了谷歌的发展,有共同的目标就会有解决的办法。”
……
……
红杉资本总部坐落在门罗公园的沙丘路上,这家传奇的风投公司有两位教父级的投资人,一位是红杉资本创世人唐·瓦伦丁,他成功投资了苹果、思科、甲骨文等高科技公司,另一位就是成功投资了雅虎谷歌的迈克尔·莫瑞茨。
两人的投资风格和理念也都截然不同,唐·瓦伦丁看的最重的是市场,简单来说就是投资一家有着巨大市场需求的公司,但这其实是伪命题,看出来一家公司有市场才是最难的。
迈尔克·莫瑞茨则更注重于对领导者素养的观察和研究,这年头硅谷是门户时代,流量为王,没有多少人认为搜索引擎会成为商业的掘进工具,就是雅虎自己也在弄门户,但莫瑞茨坚定的投了谷歌,尤其是成功投资了雅虎更让他坚定了这个信心。
他欣赏佩奇和布林,一如他当初欣赏杨致远和费罗一样。
莫瑞茨是典型的美国白人脸,带着眼镜,有一双拥有敏锐观察力的眼眸,他的助理为他带来最新的信息,整理成材料送给了他。
助理又添一句,“比尔先生说,那个只有12个员工的公司ceo让中国投资者让步了。”
莫瑞茨的工作很忙,每天看的小公司多如牛毛,所以反问了句:“哪个只有12个员工的公司?”
“谷歌,先生,那家叫谷歌的公司。”
莫瑞茨想起了那两位合伙人,他们是优秀的没让他失望,但他也是老狐狸,“没有后续补偿条款嘛?”
他翻开材料仔细看了看,然后吩咐道:“我们是不是考察过一家叫中华网的公司?”
助理回忆道:“是的,先生,那家公司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叫钱果丰,但公司事务由副主席叶克勇负责。”
他的工作认真能够记住这些信息,莫瑞茨可不会管被他否掉的人,“把那人的材料找给我看,全部。”
“好的,先生。”
莫瑞茨花了两个多小时看,看来看去都觉得中华网没有投资的价值,他们的领导者根本就是搞资本运作的,公司与资本的关系极为错综复杂,大量的股权都被让给了海外投资者,这家公司活不过十年。
他的判断是对的,中华网确实没多少年风光了。
“明明有眼光发现佩奇和布林,却又执着于叶克勇……”莫瑞茨总觉得有些怪异。
陈子迩本人正在准备会见另一个大佬,真正的大佬,但其实他已经没有当初去找佩奇和布林时的那种小人物‘崇拜感’,那会儿他想着占得先机,搞点钱。
现在嘛,感觉太遥远了,阿里巴巴是很牛,但等他牛了,陈子迩最年轻的日子也差不多过去了,大铁棒变成了小木棍,你还跟我谈个啥?
春节已过,马师傅按照他当日和陈子迩的约定,到了中海给他打电话,杭城与中海也没多远,他多等了几日,但心里也担心时间久了,人千万富翁都要把自己给忘了。
于是,过了三月到四月,他来到了中海。
第242章 泡沫
当时与人说好,你到中海来打我电话,然后去接你,所以既然来了那就接一下,当然他没有自己去,太过重视反倒显得怪异,韩小军替他完成了这个任务。
现在的马云,不只是一个失败者那么简单。心灵鸡汤里常说:当年马云也是一无所有创立了阿里巴巴,勇敢一点,你就是第二个马云。
然而事实上,马云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立的是海博翻译社,所以勇敢一点你就可以从一无所有到拥有第二家海博翻译社,然后失败去倒卖小商品混口饭吃。
不是这样的,别信那些,事实是马云在创办中国黄页以及在和经贸委合作的几年里已经渐渐清晰化了自己对电子商务的概念。他做出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净利润做到了200多万,对,这个过程叫有了概念经过实践并取得成功,这就叫成熟的赢利模式。
所以阿里巴巴根本就不是他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立的。
这是一家由一个叫‘80年代的大学生’这种稀有动物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源的基础上,配合着经过实战的优秀团队以及被实践检验过的可靠盈利模式,在最最正确的99年,踏着互联网泡沫而成立的一家互联网公司。
从后往前看,那几乎就是一脚踩在了时代的g点上。满足了这么多条件,克服了那么多困难,他才成功的。
没有了解过这些之前,陈子迩觉得他看到的阿里巴巴99年的录像,那个演讲简直就像cx,了解过之后他则觉得…好吧,还是有些像,太会煽动人心了。
马师傅比较瘦,陈子迩有印象,但当他推开门进来的时候他才发现,他是真的很瘦,特别瘦,腿上的西装裤松松垮垮的像裤腰带没勒紧似的,上面穿着白色的衬衫套着黑色的小皮衣,留着短寸发型,看着倒还挺精神。
“陈先生,我是马云,你好。”
陈子迩向来在接人待物方面不留为人诟病之处,所以站起来同他握手,“马先生是吧?你好你好,一路辛苦了。”
他摇头,“不辛苦的,很感谢陈先生能接受我的拜访,尤其是您能亲自给我打电话,实在是没有想到,受宠若惊,受宠若惊,谢谢了。”
哇靠,陈子迩何时见过四大装逼天王之一的马爸爸讲话这么客气过,这有趣的让他差点笑出了声,不过那样就太突兀了,所以他使劲忍住,伸手道:“请坐吧,马先生,不用如此客气。”
“好,谢谢。”
坐下后,陈子迩整理心情说道:“给您打电话没什么奇怪的,因为在盛世投资所接到的众多邮件里,您的这一封是完全没有提及要钱的。”
那封邮件只有对自己的介绍,对电子商务的阐述,以及表达了想要拜访的意思,确实没有要钱的字句,陈子迩早就知道他会对此感到意外和疑惑,所以理由早就想好了,正好也符合事实,更足够特别,很完美。
马云自己是没想到的,他还不像成功之后面对任何人的游刃有余,此刻的这个夸奖反而让他有些不好意思了,笑着说:“是嘛?谢谢陈总垂青。”
随后他又开吹:“每个创业者想要钱的心情可以理解,其实我也并不如邮件中表现的那么崇高,但是我认为想要获得投资,重要的是有没有让投资者看到投资的价值,不能是光为了要点钱去找风投。”
陈子迩看他装逼,忍不住一笑,真是装逼如风,常伴你身啊,不过他并不介意,反正你成功了,你以后有钱,你说啥都是对的,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我看了你对电子商务的阐述,也仔细研究过杰夫·贝佐斯的亚马逊。”陈子迩准备与他侃一侃,“可以算作一个很有价值的尝试,所以马先生是想做一个东方亚马逊?”
马云含蓄的笑着:“我有一个团队,我们一起创办了阿里巴巴,但…我并不准备将它定位成东方的亚马逊,模仿只能死路一条。我们的想法是做一个中国人自己的电子商务中心,陈先生可能有所不知我95年的时候在美国,搜索中国是没有信息的,大企业有人脉有渠道可以把货卖出去,但小企业真的很难,这些数百万的小企业就是我们要服务的对象,我很确信他们需要这样的服务。”
陈子迩点着头,表示他听懂了,其实这些话他自己就能说,但他确实比较好奇,这个时候的马师傅对互联网的理解是什么,信心又来自哪里。
所以他问道:“你觉得瀛海威的张树新为什么失败?”
马云砸吧了一下嘴唇,说:“其实我也拜访过这位前辈,瀛海威的失败…我觉得不是技术上的失败,张女士对互联网理解很深,但在商业上出了错,他们把服务的对象定位为每一位网民,我觉得这是他们失败的最大原因。”
“而这恰巧这是我打给你的第二个原因。”陈子迩顺着他的话开始装逼,颇有你来我往的架势。
“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发展都需要土壤,我看了那么多邮件,每一个网站的定位全都在网民,可最新的统计表明我们的网民数量不过小几百万,这个土壤太贫瘠了,拥有家用电脑的家庭很少、上网也过于昂贵,网速慢、网站少……马总认得清,定位于小企业身上,这是更有智慧的选择。”
马云说:“谢谢陈总对于阿里巴巴的认可,其实我来拜访您,就是想听听您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
“好吧。”陈子迩摸着下巴,组织了下语言:“信任问题。这是电子商务要成长起来所必须解决的问题,隔着屏幕交了钱不能立即拿到商品,你怎么让买家相信这是一个靠谱的交易?”
“第二个,企业定了b企业的货,在网络上他们面对面,可现实里可能相距很远,阿里巴巴怎么才能保证发出的货是真的?”
“第三。陈子迩把一份材料递到他面前,高盛要上市了你知道嘛?”
马云拿过材料一页一页的翻,陈子迩则站起来背对着他,说道:“我的财务官告诉我,当这些整天玩股票的投行自己都要上市的时候,这就意味着股市虚高的让他们都忍不住动心了。”
马云问:“这代表什么?”
陈子迩平静的说:“这代表泡沫。”
第243章 朝圣
“这只是我的一个判断,并不一定成为事实。”陈子迩并不想讲的过于笃定,“不过你也说了只是想与我交流交流关于互联网的东西,所以…我就这样说了。”
马云仔细想着刚刚所提到的信任以及确保货品质量的两点,不禁也觉得眼前人说到了痛点了,阿里巴巴确是任重而道远,不过这远远不足以挫伤他的信心。
他说道:“电子商务还只是个开头,互联网尽管有泡沫,但这个行业是很有机会的。”
陈子迩点头,“对,你说的有道理,但至少最近,我觉得投资公司把互联网企业太当宝贝了。”
马云听他那意思觉得有点坏,感觉上他对互联网的判断有所转变,好像不那么愿意投资了,公司刚刚成立,他是不那么急需钱,可装逼归装逼,这种转变对他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也许下个月他就需要钱了呢?
陈子迩是故意为之的,拍拍肩膀哈哈大笑爽快的给钱投资当然也是一种选择,但他觉得一旦真的投资了,那让马师傅感觉到这钱来的不是那么容易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必要。
雪中送炭好过锦上添花,人人都知道的。
当然,他并不想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在一开始就刻意在两人之间隔出一层距离。所以他说道:“晚饭时间,马总远来是客,我做东邀请,如何?”
马云自是连连点头称谢道是。
晚饭时候,陈子迩重点听了马师傅对现阶段阿里巴巴的介绍,更多的应该是种展望,这个公司刚刚成立,还在努力构建网站的过程中。
其实陈子迩最佩服的还是他能召集到十八个创始人。他说:“一般的公司有两个,三个创始人,这都属于正常,七八个的也有,但十八个…确实了不起。”
“十八个人就是十八个思想,十八种观点,在创业初期,一切都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你能聚集起十八个人,并让他们特别相信你的这种想法…我的意思是你不能为他们提供钱或者成功的希望,却可以让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这得需要很强的领导力和人格魅力。”
“如果不是互联网现在有泡沫,我甚至可以为这个理由现在就给你投资。”
头一次听到有人从这个角度去看他和阿里巴巴,关键还说的好像是那么回事,他很真诚的说道:“陈总,你是个很特别的人。”
“但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
陈子迩说:“你问。”
马云道:“如果您真的觉得互联网是有希望的,为什么捷信会被收购呢?”
“恩……”陈子迩抿着嘴巴,说道:“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因为价格合适。”
价格合适?马云总觉得不会是那样的,论价格眼下的捷信网更值钱了,但这种商业行为一句价格合适还真的不好说什么,作价多少他也无法询问。只是这人给他的感觉总是有点…特别的深不见底。
而陈子迩却一如既往的客气,提醒他道:“咱们就别陈总马总了,就叫我陈子迩吧,下班时间陈总长陈总短的,总感觉吃饭都像是在工作。”
陈子迩想要轻松一点,他真的是这么想的,见这个人本就戏剧性更足,弄的像是战后谈判似的,并非他愿。
马云像是感叹,说:“这些年我见过许多人,最有名的像张树新刘墉好这样的企业家,也有燕京各个单位里的小科员,我说的关于互联网的一切,都没人相信这是真的。当然,我无所谓只要我自己坚信并为之努力这就够了,这是我讲给合伙人的话,可此刻才知道,真的有一个人相信你所说的事情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太棒了。”
陈子迩举起杯子:“那就干一杯。
……
……
第二天分别,陈子迩真的没有给他投钱,两人只是相谈甚欢,这其实也够了。
他相信,盛世投资会慢慢有名气的,真的需要钱的人慢慢都会找来,捧着钱去送…那真的太二逼了。
马云此次的行程是很开心的,认识一个投资者是一个原因,更多的是他觉得在自己的事业上,总算是找到了一个有共同话题的人。
当然,一分钱都没有带回去,这让满屋子的合伙人很失望,但这个团队向来是他说了算,盛世投资是他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一条资源,他想用在关键的时候。
到了99年四月,伴随着捷信网在国内越做越大,它背后的那桩交易越来越清晰,盛世投资的名头是慢慢被人所知晓的,也许没那么快,但这个名字确实在扩散,只要那些创业者真的想要投资,那他就应该留意到。
正在努力扩大oicq用户群体的马化腾当然是其中之一,网易的丁磊也不例外,现如今也就那么几家网站,创办者数来数去就那些,没多少人,有点事大家都会知道。
于是陈子迩或快或慢的可以在邮箱里看到熟悉的名字,网易不用急,这家公司正好在纳斯达克股灾时上市,估价跌到按美分算了。
重点还是腾讯,这家垄断社交的巨头不能错过。而这位小马哥因为日渐增长的用户所带来的高昂的服务器租赁费,已经开始感受到了资金的紧张与重要性,oicq在技术上得到实现并已经发布与网络,筹集资金似乎成了短期内的头等大事。于是他开始去找钱,盈科、捷信网的徐炎都是他的尝试,当然也包括那个邮箱,他发了。
于是陈老司机刚刚和马云吹完一波‘就你的邮件里没提及要钱’这一点,转头看到这位小马哥的资金请求又二话不说回了邮件,说面谈。
不就是钱嘛,钱是王八蛋,没了再去赚,布丁便利店有了加盟商之后,每月利润奔着300万就去了,更遑论他中华网的股票。
相比于小马哥的幸运,更多的人也比较悲催,他们的邮件如泼出去的水,一点动静都没有,但就如我们所想的这样,创业者都是一群厚脸皮的人。
你不回我邮件,我就不能来了?谁规定的?
于是一些认识的,不认识的,一个一个的朝着中海去。
简直就像是互联网领域独有的一种…朝圣。
这是个略微有些重的词,但…形容起来却有一种道不明的恰当,对,就是朝圣。
第244章 拐个天王回来
四月份的陈子迩就是在不停地拒绝接见远来的互联网极客。
四月份的布丁便利店则开始在大规模的装修开店,史央清在五天里飞了两次,一次往南,一次向北,因为规模巨大,本地的供应商已经满足不了多样化的商品种类需求。
而在总部她主持了两场招聘会,出席了第一家加盟店的开业,会见了不知道多少合作伙伴,开过六次紧急会议,这些事,陈子迩有的参与了有的没参与。
经过最初几天的加盟热潮,后面的申请相对理性了很多,但布丁的院落里迎来送往的陌生面孔整天都不缺,与此同时,总部直营的几家食品工厂也开始落地。
除此之外,公司的培养出的最优秀员工,两男一女则被史央清排往金陵,杭城两座城市,他们的策略就是这样,先占领大城市…
他们动作频频,已经开始向外伸出獠牙…
直接的,间接的,有数千人的生计和布丁便利店挂上了钩…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昭示着这家公司的扩张。
而史总的心还不止如此,进化成工作狂的她完全停不下来,一天晚上她又带着一份材料敲开了陈子迩的门。
其实陈子迩也不是完全在偷闲,只是他的任务好像相对被动一点,他在等宁雅做决定,在等马化腾丁磊来找他,还有在硅谷的佩奇也说将在之后不久后造访中海……
有些事他想做,比如经济型酒店,可真的没钱盖酒店啊…这不比便利店随便花个几万就能弄个最好的,事业要大踏步的发展确实很需要资金,想来发了中华网这笔财之后会好很多。
而当史央清把材料放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才发现好像自己忘了一件事……说好的周董呢…
史央清翻着放在茶几上的材料说:“其实我们不必什么都从头做起,我们可以收购几家小的工作室,你觉得呢?”
“我有认识传媒方面的专才,你也可以让秦业帮你介绍,总之这样的人是要找一个的。”
“嗯…”陈子迩仔细会议了一下上次两人的谈话,最后问她一次:“你真的想这样嘛?”
史央清说:“你是老板,当然你说了算,但我真的觉得这会是个有意思的尝试,我希望你能好好考虑,你不是说有些故事被改编的很恶心吗?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做?一步步来,培养艺人,签下导演,慢慢的,慢慢的,总会看到成绩的。”
文化传播。
陈子迩想到了这个词。
“自近代以来,咱们得文化被西方冲击的支离破碎,我并非如你想的那样对这件事很厌恶,我只是不喜欢娱乐圈。”他目光渐渐深邃,“我其实更想做好中华文化传播这样伟大的事,多少年以前我们祈求时说的是菩萨太上老君,到如今张嘴就是上帝,就连我这样意识到的人还是说上帝,咱们中国人的神都给人改变了…”
“华语音乐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电影在世界上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