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都市模拟人生-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行简点头道:“可。”
众教习也纷纷点头,还是山长想的周到,这算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了。
……
在被打了预防针,告知自己在书院,最多还能待三个月后,周鸣微微有些遗憾,但也在意料之中,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文渊书院,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早晚会再度启程。
深秋十月,秋高气爽,最适合登山的季节。
文渊书院,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登山活动,书院中,有四五百人报名,即便这些报名者,知道他们要攀登的是高大险峻的太衍山主峰。
周鸣也报名参与了这次登山活动,想在自己毕业前,作最后一次有意义的旅行。
宿舍的吕文才、唐俊明、姚庆笑、司马智,也都报了名,以及吉他社团、漫画社团的近两百名成员,也纷纷报名参与,几乎占书院登山团总人数的一半。
此次登山活动,也给周鸣发明的双肩包和登山鞋打了个活广告,他发明的双肩包,造型新颖时尚,口袋繁多能容纳很多东西,背在肩上节省体力,当是居家旅行的必备利器。
还有那舒适透气的登山鞋,鲸鱼皮做底,不易磨损,极其耐穿,号称“万里鞋”,走一万里都磨不穿。
准备妥当,在各班教习的带队下,四五百人,浩浩荡荡,朝着书院后山深处,那莽莽山林行进,顺着一条盲肠小道,跨过溪流,小小翼翼地,踩过那湿滑的独木桥,相互搀扶,走过那崎岖难行的山路,陡峭的山崖边,更是要拉出一根粗壮麻绳,人人拽着绳子,无比吃力地行进。
从书院到太衍山主峰,八十余里的路程,众人足足走了五日,中间出现了各种突发状况,有人意外受伤,有人中途放弃,还有人原路折回……出发时庞大的登山队伍,抵达太衍山山脚下的,还不足一半。
有心的带队教习发现,余下不足一半的学生中,绝大部分,竟都是吉他社和漫画社的成员,这些成员,能坚持下来,都离不开一个人。
田子华!
是他,在体弱队员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手帮忙;是他,在食物出现短缺的时候,总能通过各种办法,找到各种食材;也是他,一路鼓舞士气、活跃氛围,让那些哪怕崴了脚、扭了腰,不太方便跟随大队的队员,也咬牙憋了口气,并在队友的协助下,顽强跟了上来。
“此子,日后必为人中之龙,世之豪杰也!”
有位教习,暗中评价道。
……
两日后。
历经重重艰险,一行近两百人,一群疲惫不堪的登山者,终于攀登上了脚下这座号称“高万丈”、“有神仙居住”太衍山主峰。
“啊~!”
站在群山之巅,瘦了好几斤、面如利斧的吕文才,对着四周空旷天空,放声大吼,发泄心中豪迈。
“我做到了,我也做到了!”
躺在地上,毫无形象,几乎累瘫的司马智,脸上闪过一丝坚毅和成熟,带着无比满意和开心的笑。
“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也有人开怀大笑,受其感染,众人也都相顾大笑起来。
这时的周鸣,站在山顶,感受扑面而来的强风,看着三面那矮如青笋的群山,似拱托帝王的卫士,矗立在主峰周旁;又转头向东,极目而望,那蔓延至尽头的平坦大地,似一张黄绿地毯,延伸至深蓝之海。
火红秋阳,头顶低悬;炉盖般的湛蓝天空,干净如洗;那两轮白月,似触手可抓。
天地万物,宇宙星空,尽数装入胸怀,无数诗词素材,脑中的无穷灵感,都似放开闸门的洪水,狂涌而来。
大喝一声,一首诗脱口而出:
《登太衍山》
泰宗夫如何,济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剽了五言诗一首,周鸣又让人拿来笔墨,略微沉思,写下了自来到这方世界以来,第一篇完全自己原创,几乎没有任何借鉴元素,也是他最擅长的一篇山水文章:
《登太衍记》
天圣廿一年秋,余与文渊二百学友,同登太衍,历尽艰辛,举目望远,心生感怀,故作登太衍记……
灵感一来,挡也挡不住的周鸣,挥挥洒洒,写下一篇两千言游记。
这篇游记,叙事精彩,感情真挚,场景描绘虚幻真实,名言佳句层出不穷,也成为日后,他第一篇在大周国内,广泛传颂的文章名篇(这篇精彩文章,扑街写手明渐,是断断写不出来的)……
而这篇文章,也让太衍山这座知名度不算高的大山,在日后,迅速成为知名旅游景点,成为十大名山之一。
“好文章啊,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好,子华兄,在山水诗赋方面,你已臻大成境界了!”
学友们纷纷点赞,有几位名字在文章里出现的同学,更是拿来墨宝,争相抄阅,如获珍宝。
有几位领队教习,还沉寂在周鸣创作的那首五言诗的意境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好诗啊,此诗只有此一句,必为千古佳作!”
这时,有位善观相望气之术的教习,看到那被众人拱托中央、昂扬自信、面带微笑的周鸣时,心神剧烈一震,他看到了什么?他好像看到,一股真龙之气,带着一道金光,夹杂龙吟虎啸之音,从他体内喷涌而出,让他仿如一尊天潢贵胄,夺目璀璨,望之非人。
“真龙之相,此乃人中真龙之相啊!”
“可我大周方才立朝百年而已,当还有二百载国运,此时怎会有真龙出现?”
“希望是我看错吧,也希望这条真龙,不做那妨我大周安危之事,做一条隐龙最好,以现在大周的气运,这条隐龙,当是压制的住的。”
……
登太衍山归来,回归书院之后。
在学年结束、离开书院之前,周鸣作了一番安排。
这四年,在书院里,他留下的一些“东西”,是需要带走的。
如吉他社团那十几位乐手和优秀吉他手;漫画社那几位他精心培养,现已能根据他给的原画和大纲,画出一些精彩漫画的画师……这些东西,都是他后续计划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他只能发挥自己的口才说服力与人格魅力,争取把这些人才,从书院里拉出来,带到自己身边。
出乎周鸣的预料,这些乐手和漫画师,听说他即将要走,并表示出拉拢他们一同离开的意思后,大部分人,为了继续钻研心中那些爱好,没怎么犹豫,爽快答应了他。
“老大,我也跟你一起走,你不在书院,我在这里待的还有什么意思?”吕文才一脸认真道,也收拾包裹行囊去了。
“书院里没有老大,我也一天都待不下去了,我也要走!”司马智也道。
“我也是。”
“算我一个!”
还有唐俊明、姚庆笑,宿舍里的四位舍友,都表达了,同他一起离开的意思。
周鸣颇为感动,点点头道:“谢谢各位兄弟,愿跟随我一起离开,从此以后,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做一辈子的好兄弟!”
“对!好兄弟!”
……
数日后。
愿意加入周鸣队伍,一同离开书院的同学好友,竟还有不少,林林总总加起来,足有五十人之多,甚至还有书院的几名女学员,也想偷偷跟着一起走,遭到拒绝后,哭的死去活来,为了摆脱这些女人,在众人都拿到学籍证明后,在一个天光微亮的清晨,一行人轻声蹑脚,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文渊书院……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精彩和传奇。
……
文渊书院,恢复了往日的祥和与宁静。
“田子华,诸位以为此子如何?”
某日,书院山长王纲心血来潮,问众教习道。
“哼,狂放惫懒之辈,恃才傲物,害群之马,不值一哂!”
“书院之害啊!下次书院招人,切不可招此等虽天资过人,却顽性难改之人!”
“虽狂放不羁,胸中,有宰相之才。”
“有宰相之才是不错,但以此子的顽性,进入宦场,必头破血流,有性命难保之忧。”
“哈哈,便是不入宦场,以此子之才,也必定名震大周,成为天下第一名士!”
听到此话,王纲抚须大笑:“如此便好啊,我文渊书院,说不定也会因为此子,声名大起一番。”
第十一章 海运一型
天圣廿一年,十一月。
离开文渊书院后,周鸣带着30多名同学(一部分回了趟家),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海平县老家。
一下来这么多客人,父母都有些吃惊,不知该怎么安排。
好在几年前,周鸣亲自设计的一座用于家族藏金库的棱堡,已竣工大半了,这座底座由钢筋水泥浇筑,周长一里,高近四十米,离坞堡不到五里,临近北江,防御完善,在火绳枪和大炮的防护下(这世界火药原料充足,火绳枪已研制出来了,大炮因为缺铜,目前只有几门试验品),加之配套的港口设施,战争情况下,即便遭遇陆地百万大军围攻,也不会轻易沦陷。
高大棱堡里,有上百间配套设施完善的房间,晚上还能吹吹河风,看看远方海景,所以,征询30多位同学的意见后,周鸣把这些同学,大部分都安置到了棱堡客房里,每人身边,还安排了一位仆役和一名丫鬟,贴身伺候,提供良好待遇。
这些同学,周鸣当然不是白吃白住白养着他们,这些可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中,有的可编入“文学组”帮忙搞文学创作,有的可编入“漫画组”帮他画漫画,有的可编入“娱乐组”帮他发展娱乐事业。
即便有些废柴什么忙都帮不上,站在一旁负责涨涨声势,吆喝吆喝,也是十分管用的。
总之,物尽其用,不让一个同学,在这瞎吃白混。
同学们都安置妥当,回到田家庄坞堡,周鸣向父亲田奉,询问了解了一番,他大部分时间都不在这四年里,家族各产业的发展情况。
皮肤黝黑不少,人明显老了许多的父亲田奉,这四年时间,对周鸣制定的各项发展规划,都尽心尽力完成,人看起来也干练成熟了许多,举手投足,充满成功男人的气质,他拿出十几本账本,好好为周鸣介绍了,这几年,家族各产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是大农庄计划,这已没什么好说的了,现在的田家庄,不仅粮食可做到自给自足,田庄牧场里,还有四千多头牛、两千多匹马、上万头猪和羊,还有数不清的鸡鸭,每年出产的肉蛋奶,让田家庄的庄户们,都过上了天天都有肉蛋的小康生活,这几年,田家庄里的小孩,平均身高,比其他郡县的同龄人,都高个三五公分以上,并年龄越大,差距越大。
其次是大盐场计划,现在的海平盐场,已发展近十年了,盐田面积,从最初的二十亩、一千亩、五千亩,现已扩大至三万亩,年产海盐上百万石,这产量,接近扬州长芦盐场海盐的三分之一,但因为人手不足,且每年上缴各级官府的盐税,已经涨至五成,父亲田奉,再也没那么强劲的动力,要将盐田面积,继续扩大了,否则官府再把盐税上调,这番辛苦,等于是为朝廷做嫁衣了。
最后,海洋捕捞公司计划,这个计划,在刚开始,投入年年大于回报的时候,父亲田奉,并不是特别上心,反而每年都会因为风暴、暗礁、洋流等原因,折损的大量船只和渔民,而感到十分肉痛,有时会觉得这个计划停滞不前,没有发展的意义,但在儿子的坚持下,这个计划,还是咬牙坚持了下去,组织培训渔民、建立造船厂、购买优良木料,建造更大、更结实、船型更科学的渔船出来,持续投入近十年,现在,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譬如海鱼的捕捞量,刚开始几年的小船小网,只能在近海捕些小鱼小虾,一年有个五六百吨捕捞量,都算不错,扔掉部分腐烂变质的,制成的鱼干,自己都能消费大半。但自从天圣十九年,田家造船厂采用标准化建造模式,造了一批带有防水隔舱、排水量达550料的“海捕一型”渔船出来,并投入批量建造后,天圣二十年,海洋捕捞公司的渔获量,一年之间,就翻了近十倍,达到了五千吨。
加之渔民们,发明的一些海鱼保鲜的技术(如木桶放养、人工供氧等等),可保证大部分海鱼,在上岸前,还是鲜活的,这就给岸上煮晒鱼干的工人们,带来了大量的原材料,从而让海平县一种名叫“海平鱼干”的特产,迅速风靡周边各个郡县。
甚至,新到任的海平县杜县令(沾了海平田家的光,原先的陈县令、孙县令都因为政绩凸出提拔高升了),发现“海平鱼干”味道不错,很有特色,为讨好中枢,把这种鱼干,列为贡品,献给了明皇陛下和天后娘娘,很快得到了褒奖,要求每年进献鱼干百石,给皇族宗室、文武大员品尝一番。
如果说鱼干产业,是一个中规中矩、利润可观的产业的话,那么,田家海洋捕捞公司,这两年疯狂发展的鲸鱼捕捞业,则是彻彻底底的暴利产业了,仅靠鲸鱼捕捞,两年时间,田家海洋捕捞公司,就把之前十年投入的巨额资金,全部赚回来了不说,还有近20万贯的巨额盈利。
为什么说鲸鱼捕捞,是个暴利行业?
因为,鲸鱼浑身上下都是宝!
鲸鱼皮,经过鞣制后,紧实耐用、防水耐腐、防御力强,可制成皮甲、皮带、防水衣和鲸皮伞、登山鞋、双肩包带等等物品……像古代的工业塑料,用途极其广泛。
鲸鱼脂,提炼出的鲸油,燃烧后,有特殊的香味,提神醒脑,价值千金,且鲸鱼油,也是一种优良的工业润滑剂,将来要制造蒸汽机,鲸鱼油,必不可少。
鲸鱼肉,可以吃,味道和牛肉类似,口感细腻,蛋白质丰富,且不容易导致肥胖,价格也不贵。
鲸鱼筋,韧度远超牛筋羊筋,和鳄鱼筋不相上下,弓箭、弓弩、各类攻城装置,用上鲸鱼筋后,威力都会提升不少,鲸鱼筋,可以说,是一种军事战略物资。
鲸鱼骨,磨成粉后,是一种包含多种矿物元素的高级“复合肥”,施撒到田地中,可起到农业产量+10%的神效。
鲸鱼内脏,有的可入药,有的是美味食材,总之,功用很多。
鲸鱼屎……扔了吧。
田家海洋捕捞公司的第一头鲸鱼,是如何捕到的?说来也是一种巧合,这头鲸鱼,与一群凶狠的鲨鱼搏斗后,受到重伤,仓皇逃到了近海,恰逢大海退潮,这头体长十八米、重达千石(50吨)的鲸鱼,不幸在浅滩搁浅,正好被一艘捕鱼归来的“海捕一型”渔船捡了便宜……
在这头搁浅鲸鱼身上,尝到不小的甜头后(这头鲸鱼,等于公司往年一年的收益),海洋捕捞公司,一发不可收拾,专门改装了好几艘用于捕鲸的捕鲸船出来,编成捕鲸船队,合作捕鲸,两年时间,就捕了上百条中小体型的鲸鱼回来(大的还不敢招惹啊),单靠卖从这些鲸鱼身上提炼出的鲸油,就赚了几十万贯。
而海里的鲸鱼群,就像是陆地的牛马群一样,数不胜数,如海平县以东300余里外海的一处洋流汇聚带,就生活着数万头的鲸鱼,哪怕捕鲸船队,一年给它捕个千八百条,也只不过是给这些鲸鱼的种群更新速度,稍稍加快了一些而已。
……
数日后。
田家庄东北三十里的海边,一占地数百亩的造船厂,正举行一场新船下水仪式。
周鸣和父亲田奉,都来到了这里。
造船厂负责人名叫田广,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大汉,皮肤粗糙黝黑,像一个老农,他是田氏旁脉的一位族叔,原是个造船的木匠,有一定文化素养,对建造海船颇为擅长,周鸣把他招募过来后,造船厂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了他。
造船厂中央,最大船台上,坐着一艘舷宽比较大的船只(7。5左右),该船尖头窄尾,船体修长,上有三栏桅杆(可挂船帆),舯部左右各有两排船桨窗口,可安排80名桨手操橹;船底还有两排船鳍,用于减少大海航行中,船体横摇的幅度。
在这艘即将下水的新船前,船厂负责人田广眉色飞舞道:“这艘‘海运一型’货船,用料达到了1155料,三层甲板,内有68个防水隔舱,货仓较大,可装载2000石(=100吨)物资,固定船员在150人上下,操作船帆船桨,顺风顺水情况下,一日航行千里,当不在话下!有了这型货船,海洋捕捞公司,日后渔季出海,渔船都不必来回往返,运输工作,专由海运一型货船负责,捕鱼之效率,必会增加数倍!”
任何行业,要提高效率,都得讲究分工合作,海洋捕捞也是如此:“海捕一型”渔船专心负责捕鱼,捕的越多越好;船速较快、船舱较多的“海运一型”,专门负责运输……这样,在大海一年风暴最少的三四个月里,海洋捕捞公司的渔获量,在这种分工模式下,必会暴增。
周鸣点点头,问他道:“广叔,海运一型货船,先批量生产二十艘吧,接下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海捕二型’渔船上,这种新型渔船,用料当在2000料以上,出海一次,至少能捕两条以上的大鲸鱼回来……你们争取在两年内,就把‘海捕二型’渔船研制出来吧。”
两年?
田广吃了一惊,这也太急迫了吧,造船用料增加一倍,意味着工作量不是增加一倍那么简单,而是三到四倍!且为了维持船只航行的稳定性,内部船舱的结构设计,也需经过大量数据计算,所以,越大的船越难造,是造船界公理。
“那便三年左右吧,最好不要超过四年!公司也会想办法招募更多的人手和工匠过来,包括船只设计方面的人才……广叔,你们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从无到有把‘海运一型’建造出来,那便说明,在更大的挑战面前,你们还能比自己想象的做的更好!”
看他有些为难,周鸣给他打气道。
田广点了点头,脸上泛起一股坚定自信。
“开始了!”
“放水了,放水了!”
伴随着父亲田奉和工人们的欢呼,船闸闸门缓缓打开,海水注入船坞之后,这艘修长如弓,表面涂有黄色桐油的崭新货船,慢慢从水面漂浮起来,这艘艨艟巨物,也如人造奇迹一般,带给人们,以无尽遐想……
第十二章 娱乐帝国
“海运一型”货船下水,标志着周鸣的海洋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无尽的财富之路,算是有了一个踏实的基点。
钱这条路,走得算是顺畅,关于名这条路,回海平老家后的这些天,周鸣也在进行规划。
《模拟人生》玩这么久了,名(声望)的本质是什么,周鸣已隐隐有了一些透彻的认识。
所谓名,就是对一件事物或一个人,人们在脑海建立的认识、看法、情绪感官等记忆信息的综合。
如果,一件事物或一个人,在人们脑海中,占据的记忆比重和分量很大,那么,便说明这件事物或这个人,就越有名。
如一场灾难(如大地震),一位伟人,即便时间过去了很久,在人们心中(尤其是亲历者心中),对这场灾难或这位伟人,仍会深深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难以磨灭。
这种记忆比重的大小,如果按《模拟人生》的声望值计算公式,进行数据分析的话,可分为十个档次,从1至10。
1表示初步,5表示深刻,10表示无法磨灭……所以,周鸣猜测,在《模拟人生》的各个副本里,每位NPC头上,他能刷得到声望点数,大概在1…10点之间。
既然发现这点规律,在任何副本,周鸣想提高知名度,是可以找到很多对应方法的,只要扩大影响面,让更多人的“知道”和“了解”他,“崇拜”和“信仰”他,都有不同数值的声望点入账。
这个换算大概是:知道=1点,了解=2点,崇拜=5点,信仰=10点
所以,意识到了这点,周鸣需要做的是,就是在《盛世华章》这个副本里,让千万以上的人知道和了解他、百万以上的人敬仰崇拜他、十万以上的人狂热信仰他……只要他能做到这几点,《盛世华章》这个副本,仅声望一项的得分,就足够他通关这个副本。
其实,还有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周鸣可以采用,那就是宗教,只要他冒充一个神棍,创办一个蛊惑人心的宗教出来,给加入这个宗教的教徒洗洗脑,发展成信仰度MAX的“狂信徒”,这类的狂信徒人数,只要达到100万,他也能凑够通关的分数。
不过,这个办法,周鸣不想用也不会用,一方面是出于对宗教这种东西的不屑;另一方面,想在大周国境内,发展上百万的狂信徒,做到悄无声息且不引起统治阶层的注意,那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对于邪教这类组织的危害,统治者是决不会掉以轻心的,一发现就是斩草除根。
那么,回到问题开头,周鸣应采取什么办法,在这个交通条件落后、信息交换迟缓、人口流动不频的古代社会里,做到让几百上千万的人,知道他、了解他、崇拜他、信仰他呢?
走上层路线,做一个大诗人、大文豪,成为无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心中的巨星偶像?
这条路是可以走,但这个世界,达官显贵有多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