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工_沙包-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来,完全可以把大佛修葺得更加完整美观。”苏进侃侃而谈。
“更加美观?”冯秋易眉头一皱,话里带上了明显的讽刺,“这不就是你最反对的创造性修复吗?”
“冯秋易!”
方劲松本来把他们送过来就要回去龙门石窟那边的,因为其他一些事情稍微多逗留了一下。结果这一下,就听见了冯秋易对苏进出言不逊。他眉头一皱,不满地喝道。
苏进笑了笑,对着方劲松摆了摆手:“没事,你先忙你的事去吧。”
接着又对冯秋易说,“现在这里是我的主场,按照什么方式修复,只能依照我的想法来。”
这话说得有点霸道,冯秋易张了张嘴,最终还是闭上了嘴,满脸都写着“我看你要怎么做”。
苏进没再多说,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
他从后面拉过来一块标准尺寸的大白板,上面钉着很多白纸,有a4的普通打印纸,有全开的图纸。
上面的内容密密麻麻,有几何图,有黑白摄影的局部图,有文字,但最多的还是数字。
“在你们来之前,佛手修复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了,相关数据记录全部都在这里,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苏进敲了敲黑板说。
到这里来的学生怎么可能对这个没兴趣,几乎所有人都一拥而上,挤到了白板旁边,刚才冯秋易跟苏进的纠纷迅速被人忘在了脑后。
冯秋易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走过去看。
这一看,他就有点发呆了。
白纸黑字上写着的那些东西,对他来说就像天书一样,完全看不懂。
不过现在文修专业调整了课程,他又加入了天工社团这一段时间,倒也不至于不知道这是什么。
他知道,这些线条、数字、文字,是对这两只佛手内部与外部全面的阐述。
它由什么材料组成,形态如何,附加了什么东西,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全部都包含在这些内容里。
它看似复杂,但你只要学会了,就会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胸有成竹地去进行自己的工作。
在场的学生不说全部看懂吧,大致也能看出一些内容来,他们嗡嗡嗡地讨论着,冯秋易忍不住凑过去听。
同时他也留意到,苏进从旁边拎起几个箱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面上,又从箱子里拿出一些东西,放了佛手旁边。
冯秋易看过去,有些东西他认识,有些则完全没有见过。
他正在琢磨,突然看见苏进抬起眼睛,看了过来。
他对着自己点了点头,说:“冯秋易,再过来帮下忙。”
“又是我?”
“又是他?”
冯秋易和其他学生们脸上出现了同样的表情,但还是老实走了过去。
“石像修复的第一步,是清洗表面。无论什么样的石像,大致都是如此。”
苏进已经习惯了一边工作一边讲解,此时也是一样。
“小件石像石器,可以直接放进清水或者溶液中进行洗涤,像这样的大件石器,就需要想一些办法了。”
他当着学生的面开始调配溶液,然后拿出一袋袋米色像是陶土一样的胶泥,用这种溶液进行调和。
“这是什么?”旁边有学生好奇地问道。
“是纸浆。”苏进还没有说话,冯秋易先一步回答了。话音刚落,他就有些后悔的样子。
苏进向他勉励地点点头,说:“对,就是纸浆糊剂。它价格低廉,容易定型,能够很好地把清洗溶剂平敷到石像表面上去。”
纸浆糊剂一共两大盆,苏进拿了一盆,又递给冯秋易一盆,示意他把里面的泥糊状物敷上石像。
冯秋易接过糊剂,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始工作。
白板上的内容他可能看不太懂,但轮到实际操作,就显示出他真正的能力了。
他的手稳而轻快,一把把糊剂地敷上石像,然后抹开涂匀。
佛手大部分地方相对平整,但是指缝关节的地方总有些凹凸不平以及弯曲折叠,这种地方都是比较难处理的区域。
但是很明显,这对冯秋易来说一点难度也没有。
米色的糊剂迅速被他抹到石像各处,厚薄均匀,每一处大概都是半厘米左右的厚度,肉眼看几乎看不出什么差别来。
苏进站在一边,并没有动手,旁观了一会儿之后,他满意地点点头,说:“这项工作比较简单,还有谁愿意上来帮忙的?”
一瞬间,所有学生全部举起了手。
佛手再大,面积也始终有限,当然不可能让所有人全部上来。
苏进又点了三个人,刚好每只佛手两个,一起来进行工作。
多人同时动手,相互之间的差别就看得很明显了。
做得最快最漂亮的还是冯秋易,其余三个人都怎么看怎么有些笨拙。
老实说糊剂调得很好,不干也不稀,但是抹上去还是要有一些技巧的。
用力则过薄,力量太小糊剂又会堆到一起,要像冯秋易那样下手便确定,厚薄全一剂,非得对手上的力量有着极强的控制力才行。
旁观的学生本来多少对冯秋易有些“不识抬举”“没有眼色”“欺负我偶像”之类复杂的心情,今天从集合开始就没有人理他。
但现在,看见他真实的实力,两厢对比,他们的心有些动摇了……
不过苏进马上就开始讲解了,把他们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石像修复本身上。
根据之前的化学以及物理分析,他确定了佛手表面沉积物的成分。
这种沉积物有天然生成的——毕竟它有一半是真正的卢舍那佛手,经历了这么多年,时间总会在上面堆积出痕迹来;另一部分,则是人工造成的。
它是苏陌为了做旧造假伪造出来的痕迹,外表跟天然沉积物相似,但其实不是一种东西。
所以,清除表面污垢这部分,苏进需要按两步来做。
第一步,将那些统一的沉积物清理掉;第二步,将新旧石块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处理。
苏进强大的眼力曾经震惊过周离和石梅铁,现在它再次震惊了眼前的这帮学生。
敷料取下来之后,苏进用很细的可溶水性笔在佛手上画出一条条细笔,分出真假石块之间的界限。
现在现场的格局跟之前马王堆那里有点相似。
也是天空电视台在一次次修复直播中有了经验,这次他们也同样在现场摆出了一幅大屏幕,苏进那边是实物,屏幕这边则把各种细节放大,体现得更加明显。
而且这一次,屏幕上的画面还进一步进行了改造,三分之二的部分是修复的画面,剩下三分之一部分则是两只佛手的对比。
这对比不仅只以画面的形式体现,更有实时扫描三维结构图以及详细数据,行外人看图,行内人看数据,一看就能知道当前修复的具体结果。
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苏进对这两尊佛手进行了重新扫描,制作了修复流程图。
流程图上,真假石块的界限已经被他勾勒了出来,界限非常清晰。
现在他要做的,是把流程图上的内容复制到实物上。
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流程图是平面图,就算以3d方式呈现也很难展示它的每一个侧面。
但实物毫无疑问,是三维立体的。
而且真假石块连结得非常紧密,往往就在一线之间,苏进要做的,就是勾出这样一条细细的线。
这时候,他没再讲解,目光极为专注地凝视着佛手,整个心神仿佛已经完全沉浸了进去。
他下笔又稳又快,手下的动作被摄像机与扫描仪中同时录下来,传递到了屏幕上。
只见左右两个屏幕,左边屏幕是他现在的动作,右边屏幕则是解构化的结构图。
右边的结构图上,以前流程图上的线条被展示了出来,标成了红色。而苏进现在新勾下的线条则是绿色的。
此时,绿色的线条不断延伸,与红色的重叠在了一起。
两者紧紧依附在一起,没有丝毫差错,好像它们原先就是一条线一样。
这是一种极其舒爽愉快的感觉,绿色线条不断出现,越来越多……最后,整个三维的佛手上全部布满了绿色线条,再不见一点红色!
与此同时,同样的绿色也出现在了佛手上。
所有真与假之间的界限,被苏进用一支绿色的水性笔勾了出来,泾渭分明!
0729 掌声
苏进做完这一切,长长地舒了口气,直起身子。
旁边所有学生以及天空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同时挺起脊背,长长舒了口气。
他们对视一眼,突然间做出了同样的举动。
偌大的工作室里,一时掌声响起,声如雷鸣!
先不说苏进的眼力如何,光是他勾线这一手,就展现出了强大的手上功夫。
线条细密,他的动作流畅快速,从来没有一丝犹豫。
就算是临摹描红,不是胸有成竹,也很难有这样的速度,但苏进从头到尾都保持着同样的效率,稳定得不行。
此时,屏幕上红色线条已经彻底消失,不留一丝痕迹,结构图上只剩下了绿色的部分。
佛手经过第一次清洗之后,苏陌之前进行的一部分伪装被清除。现在的勾线如同一次强调,把真实与虚假彻底地分隔了开来。
现在,学生们赫然发现,真佛手与假佛手之间,的确有着极为细小却不可忽视的差别,被这样强调性地指出来之后,他们也能勉强看出来了。
摄影机顺着佛手的整体全部扫描了一遍,学生们也跟着完整地看了一遍。
一个声音在他们旁边响起,叹道:“真是巧夺天工!”
冯秋易转头一看,说话的正是石梅铁。
刚才他们看得太专注,完全没留意他是什么时候到的。
冯秋易抿了抿嘴唇,目光回到佛手身上。
现在他也不得不承认,苏进无论眼力还是手上的功夫,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冯剑峰……甩出他了不知道多少个身位!
但即使如此,他话里的矛盾仍然是存在着的!
冯秋易握了握拳,固执地对自己这样强调着。
苏进并没有注意他的想法,一只佛手勾完 ,还有另一只佛手。
很快,第二只佛手的表面也勾满了绿色,冯秋易紧盯着那边,在心里估算了一下。
这样算起来的话,那支真佛手至少被切成了一百多块,加上伪造的部分,就是两百多近三百。
这三百多个部分紧紧地粘在一起,几乎看不出连接处。就连苏进,也只能用最细的水性笔来勾出中间的间隔。
现在苏进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把它们分割开来?
勾线这个步骤看似轻松,其实非常耗费精力与体力。
两只佛手全部完成,苏进的额头上也出现了细密的汗珠,在落地窗照进来的天光与拍摄用灯光的共同作用上闪闪发亮。
但是他的表情与眼神仍然神采奕奕,不见一丝疲惫。
不,不仅是没有疲惫,反而比之前更加精神了。
好像文物修复就是他的活力之本,接触到文物,他就被注入了灵魂一样。
他拿起旁边的帕子,擦了擦汗,道:“据统计测算,佛手被切割成了142块,伪造出来的也是142块。两者相加,一共是284块。现在我们要把这284块佛手进行分离与归纳。”
“怎么分离?”旁边一个学生忍不住问道,“用电锯切开吗?那不是会伤到石块?”
苏进笑着反问:“问怎么分离之前,我们不如先想想它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
学生们一起看向白板,上面的结论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它们是用某种特殊的粘合剂粘连起来的。
根据前期分析,粘合剂的成分材料也被一一列了出来。
“既然已经确认了连接方式,只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就行了。对付粘合剂,我们要使用的就是稀释剂。”
说着,苏进提起旁边的一个小桶,放在了桌子上。
学生们的表情并没有因此放松。
稀释剂当然可以对付粘合剂,但是它能稀释的只有接触到的部分。
这佛手的粘合剂深入极深的内部,要怎样才能把稀释剂传输到那种地方去?
苏进拿出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团金色的东西。
镜头把画面拉近,可以看出那团金色的东西是一根根毛发一样纤细的金属软针。
冯秋易突然间恍然大悟,目光投向身边的白板。
其实白板上的方案已经写明了这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苏进提前制作了一批极细的合金导管,它们将像探针一样进入佛手内部,将特制的稀释剂注入进去。
这个步骤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非常难。
首先,导管的设计需要符合标准——粗了进不去,细了容易损坏折断。然后,佛手粘连紧密,导管要怎么进去也是有困难的。
最后就是稀释剂了。稀释剂是化学溶剂,导管这么细,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堵塞,在配方上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然而现在,这一切在苏进手上却显得轻而易举,完全不构成什么难度。
放大的环境下,学生们亲眼看见金丝一样的导管进入了佛手内部,在透视下越探越深。然后苏进招呼学生们开始行动,把旁边的一个特制设备拿过来,连接到导管末端,将稀释剂按照事前注明的剂量一小杯一小杯地倒进那个设备里。
嗡嗡的机械声音在明亮的仓库里响起,一小股极细的液体水流从设备的一端出发,顺着导管被注入了佛手。
似是而非之间,仿佛有一种极其微妙的变化在佛手内部发生,它很难形容,却实实在在。
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融化,又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孵化诞生。
苏进不断调整导管,仿佛把它当成了一把极薄的小刀,在佛手拇指顶端转了一圈。
片刻后,他伸出手,握住佛手拇指,小心翼翼地把它拿了下来。
佛手的切面上,有极细的水珠正在凝结,最后化成了一滴乳白色的液体滴落下来。
苏进反手一转,把佛手拇指的截面展示在学生们面前。
同样的细密水珠滚动在极其光滑的截面上,好像空山微雨,牛毛细针一般的雨丝覆在石面上一样,带着一种异样的清新愉悦感。
石块被完整取下,光滑无损!
学生们盯着那边,眼睛亮得惊人。如果不是不知不觉中他们又被安排了不少工作,人人手上都有活计,他们一定会像刚才那样热烈鼓掌。
但即使不能动手,他们的眼神也充分说明了他们的心情!
接下来,一切进入了紧张有序的状态。
纤细的导管像一把锋利的刀,所到之处将石块一斩两断,每个截面都像打磨一样光滑。
冯秋易一开始还在想这稀释剂效果实在太好,苏进手法实在太稳狠准,没过多久就没空再去想这些了。
文物修复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尤其像这样比较大型的工作,通常有一个主修复师,还需要很多其他人来帮忙打下手。
苏进选了十个学生,人数是刚刚好,每个人都保持着一定的工作强度,但又不至于忙不过来。
这些学生全部都是被挑选出来的佼佼者,有一定基础,领悟能力非常强。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可能有点手忙脚乱,但没过多久,人人的工作都走上了正轨,整个工作室也进入了有序运转的稳定阶段。
石块接连被取下,被水性笔标注上号码,分门别类地放到各处。
真与假要分开,不同的部分要被分开,前期准备得越充分,后序工作起来就越顺利。
三小时后,284块石块全部被取下,分门别类地放在了指定的位置。
而那团金丝一样的导管连换了几批,已经全部报废了。
这三小时里,虽然学生们帮了很多忙,但最关键的工作还是只能苏进自己来。
持续三小时的全神贯注与耗神耗力,即使是他,脸上也出现了一丝疲倦,后背的衣服更是全部被汗湿了。
他直起身子,擦了把脸,满意地说:“现在第一步已经做完了,中午休息一下,我们下午再来吧。”
直到这个时候,学生们才发现,不知不觉中竟然已经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
这几个小时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他们根本就没注意到!
他们看着苏进,看见旁边的平台上平放着的一块块佛手残块,突然间全部放下手上的工作,开始鼓掌。
三个小时里,苏进宛如最出色、最资深的外科医生,手上注满稀释剂的导管就是他的手术刀。
刀刃准确地切入佛手的各个部位,将“残病体”切除,留下完好优良的部分。
三个小时,他没有丝毫停顿与犹豫,精准稳定得吓人。
刀刃切入的部分,必定是绿线所在的部位;深入的角度方位,也跟内部扫描出来的情况绝无二致。
旁边众人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都忍不住在心里想,苏进能做到这样,自身的眼力与控制力得有多强,事前又对修复方案以及这两尊佛手进行过多长时间的观察与揣摩!
无论是这份实力还是用心,都让人无话可说,只能从心底表示出深深的崇敬与佩服。
冯秋易站在人群中间,感受着周围热烈的气氛,胸口有不知名的热流正在涌动。
最后,他终于也举起了手,“啪啪啪”的鼓起了掌。
0730 协调
龚来顺他们的后勤工作做得非常好,苏进一说休息,热腾腾的饭菜很快就全部准备好了,一盆盆地摆了出来。
虽然是食堂一样的大锅菜,但龚来顺的确用了心,请来了一级大厨,菜色丰富,味道也非常好。
学生们闻到菜香才觉得自己饿了,但还是一个个老老实实排队上去,拿着饭盆打了饭菜,走到一边的桌子旁边去吃。
忙活了一上午,他们也有点累,但人人都红光满面,脸上写着兴奋。
他们兴致勃勃讨论着刚才的工作,嘈杂的声音在空旷的仓库里回荡碰撞,空气里升腾着一种热烈的气氛。
冯秋易独自一人坐在桌子旁边,饭盆放在面前,默默地吃着。
经过一上午的工作,其他学生对他的态度缓和多了,但还是没人跟他坐在一起,也没人找他说话。
他一边吃一边看向苏进的方向。
苏进坐在靠门口的一张桌子上,跟他这里截然不同的是,他的身边坐满了人。
那些人不全是找他说事情的,但下意识地就坐得离他更近一点,好像这就是人群中真正的中心一样。
冯秋易想起上午这半天苏进的工作,以及他对待所有学生毫不隐瞒的态度——跟天工社团传统一样的态度,心底觉得这的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又有另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心里充斥。
哼,到现在为止,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制作一只大佛的右手……这跟伪造又有什么区别?
他用筷子戳着盘子里的一块红烧肉,在心里愤愤地说着。
苏进吃饭的时候也没有闲着,他一边吃一边跟谈修之和龚来顺说事。
现在进入龙门石窟的设备和材料还只是第一批,后面还要分批运输过来。
这些东西生产也是需要时间的,龚来顺那边资金到位也需要时间。
怎么样让这些事情进入良好的循环流动,需要各方面良好的配合。
李文夫被收押等待候审等待判决,龚来顺无形中就成为了龙门石窟管委会的主事人。平天集团是谈修之一力创办,对其拥有全部的权利。
再加上作为技术核心的苏进,三人坐在一起,基本上就能确定所有的事情了。
三人谈得很痛快,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在饭桌上把接下来的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全部确定了。
旁边的人坐得不远,听他们轻而易举地决定着一件件价值上千万、上亿的事情,只觉得目眩神迷,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的好。
半小时后,苏进声音一顿,笑着说:“光顾着说话,饭菜都凉了,还是先吃吧。”
谈修之也笑了笑,并不介意这种事情。
倒是龚来顺抬高了声音说:“这怎么行,都冷了怎么吃?老王,快帮忙把饭菜热一热……”
厨子们毫无异议,热情地忙碌起来。
他们也是管委会的一员,都知道苏进和谈修之是来做什么的。
这就是龙门石窟的贵人,石窟的复兴就在他们手底下,他们当然得伺候好了!
龚来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可能一天都在这里。
他三两下扒完饭,一抹嘴,就拱手告辞了。
他走得很快,肥胖的身体摇摇摆摆,竟然透出了几分灵活。
苏进又跟旁边的谈修之说了几句话,突然一抬头,看见了冯秋易。
冯秋易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周围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显得孤伶伶的。
苏进微微一愣,扬声叫道:“冯秋易!”
冯秋易看似低着头,其实一直在关注着苏进的方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