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工_沙包-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进笑笑,没有回答。他站起来,准备到街边去买几瓶水。刚一起身,一个老太太拎着一个铜茶壶向这边走过来,另一只手拎着一提碗。茶壶个头不小,里面装满了水,老太太拎得非常费劲。

    苏进连忙走过去帮,问道:“老奶奶,您要上哪里去?我送您过去吧。”

    老太太抬起头,对着他一笑道:“不上别处去,就是拎过来给你们喝的。这是我自己煮的凉茶,清热去暑,你们都喝一点,小心中暑了。”

    “啊?”苏进一愣。

    这个老太太跟之前送东西过来洗的那几个完全不同。她穿着一身墨绿色的旗袍,花白的头发在脑后盘了个髻,打理得一丝不乱。她虽然年纪大了,但只是站在那里,就由里至外地透露出一股书香气息,一看就能让人联想到她年轻时的风姿。

    她很让人印象深刻,所以苏进马上就能确定,之前从家里送东西过来洗的老太太里,绝对没有她。

    老太太温和地看着天工社团的学生们,道:“都是好孩子,应该多注意一下身体。来,茶碗在这里,我都洗干净了的,不用担心。”

    苏进回过神来,连忙道了谢,把壶的茶一碗碗地道出来。

    凉茶热腾腾的,散发着清苦的味道。苏进把它发给大家,学生们连忙擦干净手,接了过去。

    最后,苏进也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微烫,刚好入喉。一碗茶喝下去,更多的汗水争先恐后地冒出来,整个头脑连同身体一起都变得清爽了。

    “好爽!”

    徐英刚刚接过凉茶, 闻到味道的时候,表情有点发苦。他长得比别人都胖,最怕热了。以前这种时候,他喝的都是冰镇的饮料,结果这茶竟然是热的。要不是看在苏进和老太太的面子上,他肯定不会在这么热的时候喝热茶。结果一杯下去,感觉比喝冰饮料爽多了。他立刻亲热地凑到老太太身边,问道,“奶奶,这是什么茶啊?喝起来好爽!”

    老太太笑得眯起了眼睛:“还不错哦?这是我自己熬的,加了金银花、菊花、夏枯草……”

    她一一历数出来,徐英认真地听着,道:“我记下来了,回头也让我妈帮我熬!”

    老太太笑得更高兴了,连声道:“喜欢就好,喜欢就好!”

    没一会儿,大半壶茶就被大家全部分光了。学生们非常自觉,喝完茶立刻回去继续干活。

    老太太爱惜地看着他们,对苏进说:“勤奋工作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苏进帮她把茶碗和壶全部收好,问道:“奶奶,您住哪里,我帮您送回去?”

    老太太连忙说:“不用了,不用了!”

    苏进非常坚持,最后还是拎着壶,跟老太太一起走进了南锣鼓巷。

    老太太住在巷子中间的一个四合院里,门口有一棵老槐树。这棵槐树一看就有很多年了,树荫浓密地遮下来,苏进一到这里,立刻感觉到了一股凉意。

    他抬头看了一眼,笑道:“这树可真好。”

    老太太跟着他一起抬头,微笑道:“是啊,我小时候,它就已经在这里了,转眼就几十年过去了……”

    苏进随口问道:“奶奶,您从小就在这里长大?”

    老太太点头道:“我姓纪,你就叫我纪奶奶吧。对,我就是出生在这条街上的。十多岁时离开去上学,直到二十年前,才重新回到这里。”

    苏进专心地听着,突然感觉到背后有一束目光,转过了头去。

    四合院的对面也是四合院,一扇扇门延伸到巷尾。斜对面的两扇门后,有一双眼睛正看着这边。那也是一个老人,满脸皱纹,拉着一张脸,警惕地盯着苏进,好像惟恐他做什么坏事一样。

    苏进友好地向他点了点头,老人一个转身就走了。

    “来,这里有道门槛,小心别绊着了。”纪老太太的声音从前面传过来,苏进回过神来,连忙应了一声,跟着她走了进去。

    现在的四合院,很多都是好几家一起合住。纪老太太家的这个也是。

    她一个人住着向东的两间房,房间宽敞明亮,打理得非常整洁。

    看得出来,她是一个很有修养、也很有文化的老太太。窗边的台几上铺着一层镂空的白纱,纱上放着一个梅瓶,里面插着一枝堆纱的杜鹃花。虽然是假花,工艺却非常精湛。娇艳的鲜花映着后面窗户上的剪纸,别有一番情趣。

    纪老太太让苏进把茶壶放在一边的桌子上,苏进很有礼貌地问道:“厨房在哪里?我顺便一起洗了吧?”

    纪老太太连忙说:“不用了,一点小事,我自己来就行了。”

    苏进笑着说:“就是,一点小事,纪奶奶也不用跟我客气了。”

    他说得爽快,纪老太太也笑了,爱惜地拍了拍他的胳膊:“行,那就麻烦你了。”

    大部分四合院的厨房都是共用的,但是纪奶奶家的却是个独立间。苏进按照她的指示,把壶和碗都放进厨房。他在厨房里张望了一圈,有些疑惑,纪老太太是一个人住的吗?屋里屋外的痕迹都只有她一个人的。

    苏进索性直接问出来了:“纪奶奶,您的家人呢?”

    纪老太太温和的声音从外面传过来:“老伴儿过世了,女儿在别的地方住,这里就我一个人。”

    苏进“哦”了一声,道:“那您得小心门户啊。”

    纪老太太轻轻笑了:“谢谢你的关照。不过这里都是老邻居了,大家都相互照应着呢,不会有事的。”

    苏进应了一声,把碗放进水槽,清洗了一下,又放回旁边的碗架。

    这时,他看见碗架上的一件东西,突然轻“咦”了一声。

    纪老太太在外面问道:“怎么?”

    碗架上有一对倒扣的碗,苏进伸手拿起一个,更加惊讶了。他扬声问道:“纪奶奶,这个是……”

    纪老太太走到厨房门边,看了一眼,微笑道:“这个啊,是这是我老伴儿留下的饭碗,怎么,看着还不错?”

    何止不错?这碗直口平切,内里白色,外壁四周画着粉彩的折枝石榴、桃、荔枝三种水果。白釉青白光润,彩绘釉彩鲜丽。碗底上写着“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体字,六字三行。

    苏进的手指在碗面上轻轻抚过,玉脂一样滑/润的感觉透进皮肤,带来清凉的感觉。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真货!这的确是乾隆时期的古董,官窑出品!

 0077 吃饭的碗

    另一个碗明显是同套的,形状大小、烧制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有碗壁上的水果换成了佛手、柿子、寿桃。

    这碗在他那个世界,叫清乾隆粉彩三果纹墩式碗,工匠在上完白釉之后,先剔出三种果实的轮廓,再在轮廓里填充高温铜红釉。烧成之后,红宝石一样的三果纹在白釉的衬托下鲜艳醒目,称为“宝烧”。

    这一对碗比苏进以前见过的官窑瓷器更出色,它们的碗壁薄得像纸一样,在光线的照耀下如玉生辉,美得惊人。

    这样的碗,在他以前的世界,单只估价大概是80万到100万之间,两只成套价格更高,绝不会低于200万。

    而在现在这个世界,文物古董的价格还要高出至少三倍……也就是说,这两只碗,至少能卖到600万!

    这一对碗保存得非常好,品相很高,至少在八品以上。但是同时也能看出来,两个碗都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石榴那个甚至今天还用过……

    他有点不可思议地问道:“你们真的在拿它吃饭?”

    纪老太太幽默地道:“饭碗饭碗,不用来吃饭,难道用来上香?”

    苏进转身问道:“纪奶奶,您知道这是什么吗?”

    纪老太太气定神闲地笑着:“乾隆的也好,现在的也好,饭碗被做出来,始终都是用来吃饭的。”

    原来她知道……

    苏进凝视着这两个碗看了半天,感叹道:“您说得对,饭碗被做出来,就是应该用来吃饭的。”

    纪老太太像个小女孩一样,高兴地笑了起来。笑了一会儿,她感叹道:“好几十年了,你还是第一个认出来的。”

    苏进摇了摇头:“大部分人看到你们这么用,都会以为是假货吧。”

    他又欣赏了一会儿,把瓷碗放回了原位。纪老太太走过去,拿起绘着佛手的那个,轻轻抚摸了一下。她的睫毛微微颤抖了一下,像是怀念着什么一样。

    这个碗已经很久没人用过了,应该是自从她丈夫死后……

    苏进没有打扰她,而是静悄悄地离开了。

    出门的时候,苏进抬头看了一眼,又在门缝后面发现了那个老人。他警惕而冷漠地跟苏进对视,苏进微笑着点头致意,转身离开,直到彻底离开这里,背上视线的刺疼感才彻底消失。

    这是纪老太太对门的邻居?他这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

    咦,对了!

    苏进突然停步回头。

    这老人家里所在的位置……南锣鼓巷七号院?

    苏进盯着那边看了好一会儿,才回过身,继续往前走。

    这个南锣鼓巷跟他记忆中的那个完全不同。

    南锣鼓巷是从元都时代就留下来的老/胡同,以前名叫罗锅巷,从乾隆时期开始改叫了现在这个名字。

    它曾经是国家定下来的3A级景区,之后受不了游客太多,主动取消了。

    这条胡同及周边区域在元朝时候就是中心区域,明清时代更是达官贵人的聚居地,胡同里有四合院,也有大宅门,基本上都是古建筑,带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在他以前的世界,这算是一条半步行街,也是民俗文化和酒吧的聚集地,非常繁华,长年堵车。

    苏进以前去过好几次,它经历过严格的修葺与维护,保留了原有的风格,但也并不陈旧。

    他现在眼前的这条胡同就不同了。它仍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风格,修葺什么的就谈不上了。在里面住的基本上都是住家,还不是特别富裕的那种,不少人家屋上的瓦片都残缺不全,门口的石狮旁边堆满了垃圾杂物,门上的漆斑驳脱落……苏进这样的人,当然能从一些细节看出原有的古韵与珍贵,但大部分人眼里,估计就会把这里认成是一个普通的贫民窟。

    这估计也是文化保护不利的结果了……

    他走了一会儿,突然抬起头,看向右边。

    透过房顶可以看见,南锣鼓巷外面,更远一点的地方,已经是高楼林立,全部都是新建起来的。它们几乎包围了这里,就单只留了这一片出来。

    苏进向四周各望了一圈,沉吟不语。

    如果从高空看下来,估计会发现,高楼中间有一块空地,像是特地被留下来的一样。

    真的不是特地的吗……

    南锣鼓巷不长,纪老太太住得也不算太深。没走一会儿,苏进就到了巷口,看见了那座牌坊和牌坊下面的人群。

    他离开这么一会儿时间,牌坊下面聚集的人群更多了。围在这里的不仅有老太太们,还有几个老头,甚至还有两个中年人。

    他们高高举起手里的东西,对着里面大叫:“洗我的,洗我的,现在轮到我了!”

    人群中央,一个声音稍微抬高了一点。这个声音非常清朗,算得上好听,但严重缺乏抑扬顿挫,几乎每一个停顿都是固定的。苏进马上就听出来了,这声音是方劲松的。

    方劲松冷静地对周围的人道:“你们这样挤,结果就是耽误我们干活。不如这样,我这里写了一些编号,你们先领过去,贴在自己的东西上。然后你们把东西放在这里,人可以走开。我们会按编号安排工作,洗好的东西放在这边,你们有空过来拿就行了。”

    这法子就像银行取号,只是排队的不是人,而是东西,当然更方便更有效了。

    一个中年人道:“这样不错,不过现在这些人呢,怎么编号?”

    方劲松不容置疑地道:“我来编。”

    苏进走过去了一点,从人群的缝隙里可以看见,方劲松左手四根指头夹着一本便利贴,右手捏着一支圆珠笔。他随手写下一个“001”,递给一位老太太:“您第一个来,您先。”

    老太太一共拿来了四件东西,分别贴了“001”到“004”。正好这时候,贺家手上的活干完了,方劲松一转身,把贴了001的那一件递给了他。那是一个锅盖,贺家接过锅盖,立刻开始埋头干活。

    方劲松继续发号,一张张便利贴很快就发了出去。

    大部分人发号的时候,都是先就着自己身边的来。但方劲松却不是。他发完身边这个老太太的,又向左边走了一步,站到另一个老太太面前,递了两张便利贴过去:“这是您的。”

    接着,是站在人群最后的一个非常瘦小的老太太,她手上只有一件:“您的。”

    老太太呆了呆,接过便利贴,旁边一个中年人不满意了:“我站在她前面呢,怎么先发给她?”

    方劲松瞥他一眼,冷静地道:“是您把她挤到后面去的,我看见了。”

    中年人个子不高, 但是满脸横肉,相貌很有点凶恶。方劲松站在他面前,一点也不畏缩。苏进看着他,突然想到了当初第一次打交道时,他跟文修专业那些新生对峙时的情形,忍不住微笑了起来。

    中年人像是要发怒,第二个拿到便利贴的那个老太太突然道:“小伙子说得对,老李跟我一起来的,是被你挤走的!”又好几个老太太一起点头,给她作证。

    中年人动了动嘴唇,老老实实地不说话了。

    方劲松继续放便利贴,他仿佛在之前就已经记住了所有人来这里的时间,一个接一个地发过去,竟然一个也没弄错。

    没一会儿,所有人全部发完了,他平静地道:“东西可以放在这里,清洗还是修理,都需要花点时间,各位可以先做自己的事情去。”

    说完,他就不理他们了,重新坐下去,拿起一个铁盆和一个刷子,倒上一种白色粉沫,擦了起来。

    这样做很公平,也很有秩序,人群只留了一会儿就散开了,他们一边走,一边还在议论纷纷:“不愧是大学生,做事情就是有条理。”

    “就是的!”

    苏进走过去,徐英看见他,眼睛一亮,指了指旁边的铁盒道:“看,我们挣了不少钱了!”

    果然,他离开这么一会儿时间,铁盒已经半满了,数数能有好几十块钱。

    苏进笑着点点头,夸奖方劲松:“发编号这件事,做得很好。”

    方劲松抿了抿嘴唇,道:“本来之前就应该想到的,没想到人这么多。”

    苏进走过去,这才留意到每个人的屁股下面都多了一个小板凳,不用再直接坐到地上了。

    徐英主动解释道:“这是一个老奶奶拿过来的,说是地上凉,借给我们坐坐。走的时候再还给她就行了。喏,这是你的。”

    苏进坐了下来,问道:“你们还记得自己洗了几件吗?”

    “我八件!”

    “我九件!”

    “我也九件。”

    ……

    五个人,每个人都记得清清楚楚。

    苏进又问:“洗的是什么,还记得吗?”

    大家再次点头。

    苏进笑笑:“很好,大家都要记清楚。今天晚上回去,每个人要写一份报告。今天做了些什么,有什么体会,都要写清楚。”

    “啊?还要写日记啊?”徐英最讨厌写作文了,一张脸马上就落下来了。

    “写日记?说得对,就是这样。其实大家都应该养成习惯。每天有什么学习心得,及时记录下来。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记录下来。能问的问,能查的查,如果想不通,还可以及时问问老师。”

    说着,苏进抬起头,看向石永才。

    石永才坐在一边,也没有闲着。苏进的招牌打在那里,还是有几个人拿了东西过来修理。学生们修不了,苏进不在,当然只有他来了。

    四段修复师给修破烂,他本来就有点没好气。听见苏进的话,他翻了个白眼,道:“行行行,有事儿随便问!”

    ——————————————————————————————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有话说一直没显示。

    本来照优优说的,感谢了捧场的同学们的……_(:з」∠)_

    等我先问问编辑是怎么回事吧……

 0078 劳动之后

    徐英一听就乐了,他想起件事:“对了,石老师,您有微信吗?加我们微信群呗,到时候有问题……”

    苏进也乐了,他看着石永才直笑。

    石永才哼了一声道:“我没微信!”

    “啊?什么时代了,怎么连微信也没有啊?”

    石永才习惯了用直板机,一直没打算换智能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在现在这样的情景下,被徐英这样一说,他竟然也有点觉得自己太落后了。

    没一会儿,他就回过神来,没好气地斥道:“没有就是没有,少说废话!”

    “哦……”徐英怏怏,过了一会儿又问,“那你也有邮箱吗?”

    “……没有!”

    “哦……那也没微博了吧?”

    “你给我闭嘴!”

    旁边几个学生一直在默默地听,终于忍不住笑了。石永才一个个瞪回去,心里却也在琢磨,是不是真该买个智能机了?

    很快到了中午,苏进跟方劲松一起去买了几个盒饭,发给学生们。

    工作了一上午,每个人都饿了。这会儿,他们放开了不少,直接就坐在路边,掰开筷子大快朵颐。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下午继续干活。

    洗东西不算什么累活,洗八小时就不一样了。他们是上午八点到这里来的,中间休息了一小时,下午又干了四小时。八小时下来,人人腰酸背痛,脖子像是扭了筋一样,两只手更是火辣辣的痛……

    不少清洗剂都有一定的腐蚀性,长时间接触清洗剂,手上皮肤肯定受不了。

    苏进看了看时间,五点一到,他扬声道:“行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哎哟我的妈!”徐英一听这话,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想要站起来。刚刚一直身体,他就感觉自己的腰酸得像是要断掉了,屁股一离开凳子,膝盖就着了地。

    他对面就是岳明,岳明一看他这边,立刻喷笑起来:“又不是过年过节,别这么客气,跪了我也没红包给你!”

    “滚你的蛋!有种站起来看看!”

    “我才不会学你呢……”岳明用手撑着膝盖,一点点坐起来。他的脸上肌肉也是一阵扭曲,浑身像是针扎了一样痛。

    “我靠,我明天肯定得废……”魏庆一个使劲,猛地站了起来,接着扑到牌坊的石柱上,揉着自己的腰,愁眉苦脸地说。

    方劲松和贺家没说什么,但看脸上表情也知道,都不怎么好受。

    苏进摇摇头,轻松地站起来,又弯下腰,把他们屁股下面的小板凳一个个收起来,问道:“哪家送来的?我给送回去吧。”

    他做这些动作时候,所有人都在盯着他,徐英不可置信地问道:“你没感觉?”

    苏进活动了一下颈背,道:“有一点酸痛,不过还好。”

    “有一点……”徐英无语了。他在心里嘀咕,不愧是老大,不仅在文物修复方面强,连身体素质也好这么多!

    苏进看着他们摇头:“你们这样不行啊,还得多锻炼锻炼。很多文物修复需要的时间都很长,经常需要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动作。身体素质不行,根本撑不下来。”

    石永才也轻松地站起来,点头道:“苏进说得没错,你们都得好好锻炼锻炼啊!”

    徐英记得是哪家送来的小板凳,他揉着腰,脚步蹒跚地跟苏进一起去还东西,顺便活动一下。

    他们刚刚洗好的东西还有一些没人来拿,方劲松留在原处,收钱交货。他的组织能力非常强,记忆力也很好,见过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完全不担心会有人冒名顶替。

    徐英慢吞吞地走着,他长得比别人都胖,活动起来负荷也比较大。

    他走了一会儿,突然叫道:“老大。”

    “什么?”苏进已经习惯他这样称呼了。

    “我这身体……真的能做文物修复吗?”

    苏进道:“你的身体的确需要锻炼,具体能锻炼到什么程度,我也不清楚。不过就这段时间看来,你的性格,还挺适合的。”

    徐英眼睛一亮,猛地抬头看他:“真的吗?”

    苏进点头:“嗯,单就性格来说,你属于开朗外向型的,但很奇怪的是,你又很能坐得住。文物修复这个行业,手艺是一方面,耐性是另一方面。能坐得住,就成功了一半了。”

    随着他的话,徐英的眼睛越来越高。最后,他重重一点头,道:“对,我的耐性的确好,从小就是。我喜欢的东西,花再多时间也可以!”

    苏进转头一笑:“你喜欢文物修复吗?”

    “非常喜欢!”徐英毫不犹豫地说,声音非常大。

    两人把板凳还了回去,往回走的时候,徐英感觉比之前好一些了。两人回到牌坊口,看见石永才正带着大家在收拾,洗完修完的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