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在好莱坞(白色)-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人物,哪怕他手中没有枪。也会让人毛骨悚然。

接下来的镜头渲染的是莱昂作为杀手的另外一面,喜欢喝牛奶。亲手清洗万年青的叶片,戴着墨镜坐在沙发上静静入眠。还有在空荡荡的电影院中,带着孩子般的笑容,欣赏着那部《雨中曲》,这些都会让人想到他内心中简单而又天真质朴的一面。

电话铃声响起,玛蒂尔达冒充着自己家长,与打来电话问询的学校在经过一番对话,特别是听到父亲对她‘问题女孩’的评价后,瞪着绝望而又冰冷的眼神,说了一句,“她死了!”

那种语气,那种表情,将玛蒂尔达的心境表现的淋漓尽致,许多人在这一刻有了一种哀大莫过于心死的感觉。

无论是家庭生活的画面,还是与莱昂在楼梯间那段绝对经典的对话,都清楚的告诉观众,这个叛逆的女孩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中,面临的处境又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助,甚至是绝望,而唯一能给她带来温暖的就是年幼的弟弟。

玛蒂尔达的父亲终于为自己的贪婪惹了灭门之祸,警察斯坦带着手下,杀上了门来。

这时斯坦嗑药的特写镜头,更是一进步表现出了他的疯狂,当他手持散弹枪,幻想着贝多芬的交响曲,冲入公寓中大开杀戒,连玛蒂尔达年幼的弟弟都没有放过。

玛蒂尔达正好出门买东西,躲过了这一劫,在回来的时候却陷入了进退不得的绝境之中,尤其是从敞开的房门中,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父亲时,眼中分明写满了恐惧。

她低着头,径直走到了走廊的尽头,那里是莱昂的房间,也是唯一的生路,站在房门前,玛蒂尔达泪流满面,拼命按动着门铃,祈求着生路之门的打开。

面对着哭泣中的女孩,莱昂尽管有些矛盾,但善良的内心还是促使他打开了房门,就在房门打开的那一瞬间,一道明亮的光线落在了玛蒂尔达充满了绝望的脸上,照亮了她那黑暗的生命,也让她脱离了旧路,获得了新生。

低头沉着的走过血腥的家门,又用电视中变形金刚的声音,打消了过来查探的警察的疑心,观众渐渐看到了这个女孩的另外一面,聪明而又反应敏捷!

在莱昂的对话中,玛蒂尔达说出了对家人的愤恨和对弟弟的眷恋,也为女孩后来执著的复仇,做下了铺垫,从某些方面也预示了这将会是出悲剧。

就这样,原本互不相干的两个人生活在了一起,已届中年的莱昂虽然是个杀手,却有着一颗温柔善良,天真质朴的赤子之心,玛蒂尔达虽然年纪尚小,却在倔强任性中带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同是天涯沦落人,长时间的相处与同生共死,让两个孤独而又渴望温暖的人越走越近,渐渐的擦出了感情的火花。

莱昂和玛蒂尔达之间的感情,自然不会像前世那般尖锐,不伦之恋虽然吸引人的眼球,但不管对瑞恩还是对娜塔莉,都没有任何好处。

前世那些敏感的情节,瑞恩动了不少手术,不伦之恋的影子变得极淡,更多的是一种混杂了感激、父爱、亲情、依恋、爱慕等复杂纠葛的关系。

有时朦胧而又隐晦的感情,更能打动人心。

对于那种实在是过于突出的情节,瑞恩干脆将它删掉,比如玛蒂尔达装扮成梦露那一幕。

这部电影在十几二十年后还会让人看了大呼过瘾,除了那隐晦的洛丽塔情节外,就是电影的节奏了,不得不说吕克?贝松一点都不像欧洲导演,不管前世还是今生,都将《杀手莱昂》的节奏处理的非常紧凑。

要知道,九十年代初很多电影节奏缓慢,进入新世纪后难免被人诟病。

吕克?贝松后来能成为法国电影的旗帜,不是没有原因,相比与那些自说自话,拍着不知所谓的东西的家伙,他更懂得适应市场和观众。

温馨的两人世界,依然无法泯灭玛蒂尔达为弟弟复仇的决心,在想办法探知到了警察斯坦的办公地点后,她没有告知莱昂,选择了独自一人前去警局复仇,但是,她面对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一个没经验的女孩,面对一个经验老道的警察会有什么结果,不言而喻。

玛蒂尔达被斯坦抓了起来,就在斯坦的手下盘问她时,莱昂闯入了警局,轻而易举的杀死了那两个家伙,救出了玛蒂尔达,然而,斯坦也被激怒了,他带人找上了莱昂的上家,逼问出了莱昂和玛蒂尔达的下落。

到这里,电影进入了最后的决战,斯坦带领着大批的特警包围了莱昂居住的大楼,在困境中莱昂独自一人大战数十名特警,虽然救回了被特警抓去的玛蒂尔达,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人,无法与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特警对抗,就在陷入绝境的时刻,莱昂强行砸穿了墙壁,打开了通风口。

然而,通风管道太窄了,只能让年幼的玛蒂尔达通过,在这很有可能是生离死别的时刻,玛蒂尔达说什么也不肯离开莱昂,她非常清楚,离别几乎等于是永别,但最终在莱昂的劝说和强制下,玛蒂尔达还是带着万年青和小熊玩偶离开了。

莱昂装扮成了一名受伤的特警,蒙混过关,来到了楼下,却被斯坦认了出来,这个疯狂的家伙,为了亲手杀死莱昂,竟然将把守通道的特警全部调走,独自一人隐藏在了暗处。

摘掉特警的面罩,莱昂从黑暗中一步步向着前方的光明处走去,仿佛只要走出这片通道,走进阳光之中,他就会获得新生!但斯坦那张带着神经质的面孔出现在了他的身后,一同出现的还有举起的转轮手枪。

莱昂倒在了血泊中,距离他盼望的光明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他将一个手雷的拉环,作为玛蒂尔达送出的礼物,塞进了斯坦的手中,斯坦面对着即将爆炸的一堆手雷,只是面无表情的骂了一句,将这个警察的神经质和疯狂表现的淋漓尽致。

“轰”的巨响过后,斯坦死了,莱昂也死了。

他完成了玛蒂尔达的心愿。

玛蒂尔达重新回到了学校,带着对莱昂的思念,将那盆见证了两人共同生活和亲密感情的万年青,埋在了一棵树的下面。

“我们在这里很安全,莱昂!”叛逆的女孩回归了主流正途。

结尾处的情节,瑞恩也做了小小的改变,让玛蒂尔达这个充满了叛逆的角色,有了种重新回归主流价值观的意味。

镜头越拉越远,透过茂密的树林顶端,纽约再次展现在了画面中,那里辽阔的海面一片柔和。

第一百四十四章一个大拇指(求订阅求月票)

字幕缓缓落下,头顶的射灯骤然打开,整个剧场中鸦雀无声,观众既是在吃惊也是在思索,瑞恩?詹金斯的新作品竟然是这么一个故事?中年杀手和小女孩?那个饰演玛蒂尔达的女孩演技竟然如此出色……

瑞恩看向了身边,娜塔莉这次真的紧张了,如果第一次登上大银幕就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对她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

女孩不禁握住了瑞恩的手,不知不觉间几个长长的指甲都陷进了他的手中。

“啪~”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拍响了手掌,观众回过了神来,掌声如果潮水般涌起,经久不息,持续了足足好几分钟。

看着身边的娜塔莉长出了一口气,瑞恩反握了一下她的手,“听到了吗,娜特,这些掌声是在为你喝彩。”

娜塔莉的紧张在掌声响起的时候就不翼而飞,这时脸上早换上了兴奋和激动,她咬着下唇,似乎在提醒自己冷静。

“干的漂亮,娜特!”

前来祝贺的人涌了过来,瑞恩拉着娜塔莉的手臂站了起来,与过来的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一一打着招呼。

其中,不少人将注意力放在了他身边的女孩上。

“非常精彩的故事,瑞恩。”雪莉?兰辛接着又看向了娜塔莉,“波特曼小姐,你展现出来的演技太让人吃惊了,相信我,你得到的评价绝对不会亚于《第六感》时的瑞恩。”

“谢谢。”娜塔莉笑容越来越灿烂。

“瑞恩,你真是太让人吃惊了,这个故事……”卡特?艾斯纳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只是一个童话而已。卡特。”瑞恩与他握了下手。

“波特曼小姐,冒昧的问一下。有兴趣来迪士尼发展吗?”这个家伙将目标对准了娜塔莉。

“不胜荣幸。”娜塔莉客套了一句,当然也是一种变相拒绝。

娜塔莉的父母也走了过来。母女拥抱在了一起,艾夫纳先生看着瑞恩,轻轻摇了下头,“电影不错,没我想的那么敏感。”

电影放映之后,自然就是新闻发布会了,当剧组人员走进新闻厅中时,相机快门声,杂乱的吵闹声连成了一片。

这部电影的内容太让人吃惊了。瑞恩?詹金斯到底在想些什么?不少记者都有这样的疑问。

各式各样的问题向连珠炮一般响起,尽管吕克?贝松做的非常不错,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但每个地方都有排外性,他只是个外人而已,除了几家来自法国的媒体,记者自然而然将主要目标放在了自己人身上。

“这只是一个童话,一个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十二岁,他们因为感到失落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面对记者扔出来的问题,瑞恩只是回答了这么一句后。就闭口不言,电影已经上映了,怎么解读他控制不了。

“娜塔莉。你在这部电影中的发挥是如此的出色,请问你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娜塔莉。这应该是你第一次登上大银幕,请问你以前是不是专门学习过表演?”

“波特曼小姐。我发现你几乎是在本色演出,请问你在生活中是不是面临着和玛蒂尔达一样的处境?”

至于娜塔莉,则成为了另外一个火力集中点,这毫不奇怪,除非是瞎子,否则谁都知道,这个女孩在电影中有着怎样出彩的表现,他们几乎是亲眼见证了一个表演天才的诞生。

面对记者的狂热追捧,娜塔莉依然保持着应有的冷静,在女经纪人的提点下,不时回答着一些问题,这个聪明而又有些早熟的女孩,在经历了红地毯和电影首映的洗礼之后,心境明显平稳了许多,就算面对一些不是很友好的问题,应对得也还算得体,何况,她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受儿童法的保护,就算是狗仔也明白有些事情不能做的太过火。

“瑞恩,电影放映前娜塔莉小姐曾经说你们是朋友,89年就认识了?”记者显然没有忘记这个话题。

看了那个记者一眼,瑞恩很清楚,这种事情很快就会被记者和狗仔挖出来,毕竟这根本不算什么秘密,娜塔莉居住的那个社区很多人都见过两人一起玩耍。

“没错,娜塔莉是我的好朋友。”

“那你觉得她在这部电影中的发挥如何?比你在《第六感》中如何?”

瑞恩皱了一下眉头,这话中明显带着挑拨,这些人真是唯恐天下不乱,或许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他们最高兴。

“非常出色。”

发布会在纷纷扰扰中结束了,走出新闻厅,瑞恩看到娜塔莉虽然兴奋,脸色却不太好看,显然遭受了记者不少刁难。

不过,这太正常不过了,如果他们不刁难人那肯定是世界末日发生了。

“谢莉夫人,我把娜特完好的还回来了。”

一间休息室中,瑞恩笑嘻嘻的将娜塔莉推给了她的母亲,“娜特,明天上街前做好伪装,小心造成长岛交通混乱。”

很多话不用他说,金丝莉已经嘱咐过了,童星在刚刚成名的阶段,往往会被漫天的赞誉或者批评冲昏头脑。

不过,瑞恩相信以娜塔莉的聪明,应该能够应付这种局面,前世她应对的就很好,今世虽然提前了一年多,心智却更为强大,想来不会有太多问题。

“看完电影回到酒店,喝了一杯咖啡,将台灯调亮,我一向喜欢趁着记忆清晰的时候写东西,畅快而又淋漓。”

“放着贝多芬的协奏曲,忽然想起了电影中警察斯坦说的话,‘贝多芬的开场很好,让我感觉很爽,但到了后来,就开始变得无聊……知道现在我不杀你的原因了吗?’话说完,大开杀戒,随着硕大的身躯倒地,一次屠杀完成!”

“《杀手莱昂》,瑞恩?詹金斯今年的第一部作品,也可能是唯一一部作品,还是与法国人吕克?贝松合作的作品。这部电影的每一个角色都出乎预料的精彩出色,它没有很多高深的思索,却又让人琢磨不已。”

“让?雷诺先生出演的莱昂是一个职业杀手,他工作时冷酷无情,生活中极为单纯——单纯的就像是中世纪的手工艺人,早出晚归,为了生计而奔波,与其说他是一个杀手,不如说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他代表着男人极端的一面,面对敌人时残暴而又冷血,对待温顺的女人和娇弱的儿童却保持着必须的规则,温情也成为了他的阿克琉斯之踵,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不会后悔。”

“加里?奥德曼,这个英国演员一向擅长出演邪恶角色,这次更是将反派警察斯坦神经质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喜欢贝多芬,理解莫扎特,却疯狂残忍冷漠至极,这样一个集矛盾性格与一身的人,即使面对死亡时,依然疯狂。”

“我们再说说另一个重要角色玛蒂尔达,这是一个早熟、叛逆、聪明甚至疯狂的女孩,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冰冷、绝望和痛苦,却对年幼的弟弟关爱有加,亲眼目睹了家庭遭遇的惨剧后,在莱昂的帮助下,坚强的生存了下来,却始终不曾忘记为弟弟复仇。”

“玛蒂尔达的出现照亮了莱昂的人生,也成为了她自己的新生和救赎,他被她改变,他成为了她的依靠,两个痛苦的人生至此颠覆。”

“这是瑞恩自《第六感》以来,最值得让人回味的一部作品,莱昂与玛蒂尔达之间奇特的关系更是引人侧目,我不知道他们之间算不算爱情,至少电影中的表现非常复杂,但是爱能够这样被诠释,而不是空洞洞的口头文章,这样的感情或许才是伟大或者永恒的。”

“三位演员的表演是如此出色,只凭这一点也值回电影的票价,其中最让人感到惊奇的,却是出演玛蒂尔达的娜塔莉?波特曼小姐了,这个不满十二岁的女孩是我见过演技最为出色的女孩,我们上一次在电影中看到女童星如此精彩的发挥,是什么时候?那要追溯到朱迪?福斯特出演的《出租车司机》。”

“自从朱迪?福斯特之后,还没有任何一个女孩,可以在这样一个年龄段,将一个角色演绎的近乎于完美,甚至给人一种错觉,她就是玛蒂尔达,玛蒂尔达就是她,让人无法分辨出彼此,这部电影少了她的话,最少会失色一半!”

“在瑞恩?詹金斯之后,好莱坞极有可能又会迎来一位天才般的儿童演员,只要看过《杀手莱昂》,想必没多少人会否认这一点,她完全对得起吕克?贝松在纽约举行的那场声势浩大的选角活动。”

“瑞恩?詹金斯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别样而又精彩的故事,吕克?贝松奉上了一部佳作,让?雷诺,加里?奥德曼和娜塔莉?波特曼带来了出色的演出,《杀手莱昂》绝对值得一个大拇指!”

——《芝加哥论坛报》罗杰?艾伯特。

谁都知道,罗杰?艾伯特自从《终结者2》开始,就对瑞恩?詹金斯青睐有加,却没有想到他会给予《杀手莱昂》如此高的评价。

瑞恩改掉电影中的敏感情节显然发挥了作用,结尾处轻微的变动,使得玛蒂尔达这个充满了叛逆的问题角色,有了那么种回归主流的意味,自然会讨得主流媒体的欢心。

ps:……11章送上,明天上午还有三章,求订阅!求月票!

第一百四十五章萝莉害死杀手

从某些方面来说,罗杰?艾伯特代表了一大批主流影评人的声音,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主流媒体的评价,再加上瑞恩可不是吕克?贝松,后者对美利坚来说只是一个外人,一个想打入好莱坞的欧洲导演而已。

瑞恩这几年积攒下来的声誉,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主流媒体即便不会赞扬,至少没有像前世那般大张旗鼓的进行抨击,从这方面来说,已经算是场胜利了。

“瑞恩?詹金斯套用一个杀手的身份,给我们讲述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感情,它既是友谊,又有感激,还带着淡淡的依恋,是那么的动人和美好,尽管电影的结局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悲剧色彩,却展现出了默默的温情,或许孤独的人,寻找到了属于自己心灵依靠后,人生会就此改变!”

——《洛杉矶时报》米克?泰勒

“《杀手莱昂》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是我见过的描述边缘人物中最独树一帜的作品,无论剧本还是拍摄,都极为出色,是一部对感情控制的近乎于完美的电影!”

——《名利场》

后者的评论多少反映了一些媒体的看法,电影中的感情进一步就会触犯到主流社会的底线,退一步又会寡然无味。

当然批评的声音同样也不少,《纽约邮报》在头版头条摆出了加黑加粗的标题。

“莱昂和玛蒂尔达算不算恋爱?”

“看完电影《杀手莱昂》,想必许多人的心中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吧。虽然电影中对上述疑问给出了一个还算明确的答案,莱昂和玛蒂尔达更像朋友和父女。而不是恋人,但观众在看到他们的相处时。总会产生他们更像是情人的‘邪恶’想法,或许这正是瑞恩?詹金斯的用意所在。通过这种似是而非的嘘头,吸引更多观众进入影院。”

“玛蒂尔达的扮演者是娜塔莉?波特曼小姐,她不仅可爱,而且强大,可爱的能让全世界的老虎都融化成黄油,强大的也可以让全世界融化的黄油都变成老虎!我想这样的一个电影人物,一定会成为很多人的偶像!”

《纽约邮报》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特别是某些中年人。

瑞恩出入酒店的时候,曾经被一个狗仔拦了下来。就是那个熟人加西亚?罗德里格斯,这个家伙还是第一次对他提问,加之瑞恩心情不错,也就小小的说了几句。

“他们两个之间不是爱情,这不过是两个相依为命的人彼此取暖和相互依恋罢了。”

只是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刊登在《洛杉矶自由报》上面的消息,却与瑞恩接受的采访没有任何关系。

“《杀手莱昂》讲述的是一个杀手被一个洛丽塔害死的故事,电影中的洛丽塔有颗姐姐的心,中年杀手却有颗童心。当邪恶遇到了天真,残酷撞上了温柔,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莱昂是浪漫的,但他没有意识到。遇上的是一个多么难对付的小女孩……所以,这部电影提示我们,千万不要招惹身边的洛丽塔。否则她们随时可能拿出枪来把你们毙了,或者轻易俘虏你砰砰直跳的那颗心……”

本来。瑞恩在纽约是很难看到这则新闻的,谁知道加西亚主动找上了乔治。特地送来了一份《洛杉矶自由报》,让瑞恩看了后不禁囧然。

好吧!全民娱乐的时代就要到来了,脑补的力量是无敌的!他也只能这么感叹。

“对了,乔治,那个家伙为什么要这么做?”瑞恩问的自然是那个狗仔。

“噢……他说了,你越红他赚的钱就越多,在报社内的地位就越高,不希望你出问题。”乔治脸上还带着几分怪异,显然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

“这样啊……”瑞恩似乎把握到了些什么。

首映式后就是周末,瑞恩倒不急于回洛杉矶,这个时候也不会傻乎乎的跑出去,吸引媒体的火力,反正从学校请假已经成了常态,大不了圣诞节前全部请假好了,再说了,等首周票房出来后,他还要与哈维?韦恩斯坦谈一谈。

今世的娜塔莉在成长的重要阶段遇到了瑞恩,在他的影响下,有了不少改变,整个周末安安静静躲在了家中,尽管从报刊上看到的新闻让她欣喜不已,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她没有忘记瑞恩心中说过的一些话,始终记得他描述的这个圈子的大体情况。

好莱坞和娱乐媒体在对待童星方面一向宽容,或者说善于鼓吹,只要年龄小的演员,可以做出精彩的演出,往往就会迫不及待的将天才的帽子扣在他们的头上,而在他们年龄稍大,遇到转型困难的时候,又同样迫不及待的将堕落这个词用在他们的身上。

娜塔莉自己也分析过,这与童星的起点太高,以后成长的空间过窄有关系,也与那些无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断炒作造星有关系。

她可不想成为一枚流星,她要让好莱坞永远记住自己的名字。

周一的早晨,她如同以往一样,换上校服背起书包,走出了家门,由于学校并不远,只需要步行就可以了。

“娜特,要不要请几天假?”

或许是波特曼这个姓氏发挥了作用,这几天并没有记者找上门来,但谢莉夫人还是有些担心,上帝才知道娱乐记者会不会堵在学校门口。

“不用了,妈妈!”娜塔莉不在乎的招了招手,拐上了马路。

与迎面而来的几个人打了个招呼,娜塔莉快步向着学校走去。

即使没有这部电影,她在这个社区也算有些名气,大多数人都知道赫许勒家有一个天才。还经常在社区剧院演出,令人印象深刻。

“嗨。亨利夫人,来一份《纽约时报》。”娜塔莉停在了一个报亭边。

“是娜特啊。”中年妇女接过零钱。递来一份报纸,“娜特,你的表演真是太棒了,昨天我去看了《杀手莱昂》,非常精彩。”

与学校的同学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