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走未来路-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路既定,魏东生旋即开始筹备蔗糖产业链。
    转眼已是1298年春末,到了甘蔗种植时间,魏东生如期启动甘蔗种植园方案。
    考虑一切万事俱备,魏东生冒险说服杨新宁允许他迁驻巴唐,就近督管长工以当代农业技术有序种植甘蔗。顺塔王国行政规划为一府一县,一府指顺塔府,管辖区域即核心精华地带下港;一县指巴唐县,说是县,其实人口规模不足一千,连乡镇都不如。然而,巴唐县却是顺塔王国的扩张方向,随着下港的生活成本逐渐增高,一些破产国民和蒙元难民渐渐零星前往巴唐县开辟耕田。魏东生想发展甘蔗种植园,也只能前往荒芜的巴唐县,向东拓展顺塔王国实际国土面积。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乐见魏东生经营蔗糖生产链。
    譬如杨念宋。
    尽管熟稔弩弓到能够猎杀野猪,杨念宋脑海里仍然填满了宋儒的教条。杨念宋的观念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天然高于劳力者。作为顺塔国王,魏东生应该劳心治理天下,而非奔逐于田间种甘蔗。毕竟,种甘蔗种的再好也是农民才能,煎熬蔗糖煎熬的再好也是工匠才能,于治国理政毫无益处。
    闷闷不乐尾随魏东生来到巴唐县,杨念宋意料之中叨叨起来:“你怎能和一群庶民种起甘蔗?”
    魏东生笑呵呵说:“不种甘蔗做什么?”
    杨念宋:“去读书啊!”
    杨念宋所谓的读书,可不是后世的读书概念,此处的“书”特指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了理解赵宋蒙元士大夫心态,魏东生的确需要通读四书五经,毕竟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嘛。然而,魏东生有21世纪见识,又有劣品明日环的五级文明基础教学体系,怎会愚蠢地把四书五经当成绝对真理?杨念宋的建议,听在魏东生耳中全是废话。
    魏东生却没有和杨念宋辩驳四书五经的价值,继续离间杨念宋和杨新宁的父女感情:“为什么要读书?”
    杨念宋下意识背诵起《礼记》名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啊。”
    魏东生故意自嘲:“治甚么国啊!有父亲和大舅哥在,顺塔国泰民安,众正盈朝,我垂拱而治就好啦。”
    杨念宋竟没有听懂魏东生的反讽,以为魏东生在夸赞杨新宁:“有我爸在,你的确少操心很多。可是南洋热闷多疫,无数遗民壮年而死,我爸又能活多久呢?万一我爸突然间不幸走了,你怎么办?大哥可没有办法扶持你,我爸常说他‘不堪用事,能守住家业就是万幸’,你可别指望他帮你多少。”
    魏东生郁闷杨念宋的智商,索性把话说的更明白:“你觉得父亲愿意归政于我?”
    杨念宋楞了楞,继而满脸怒容:“你这甚么话?若非我爸扶持,十年前岂能由你继位?我爸要想当大王早就当了,何必多等十年。你这没良心的,怎能怀疑我爸的赤胆忠心?”
    魏东生按部就班安抚杨念宋:“不是我无端怀疑,而是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以蒙元为例,倭国、爪哇都相继兵败而归,可见蒙古铁骑并非举世无敌。赵宋之所以有崖山之败,并非国势不如倭国和爪哇,更多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昏君误国。如果皇帝改由有德者居之,即使在宗族范围内执行‘贤者上,庸者下’,何至于一代又一代都是昏君?类如刘备托付诸葛亮,父亲且贤且德,做大王也是理所当然。”
    第414 利益总是惹人觊觎
    杨念宋愤愤不平:“我爸岂是谋朝篡位之辈?”
    魏东生继续安抚杨念宋:“不要误会,这只是我的自私想法。”
    毕竟才是十八岁女孩,杨念宋很快平息怒气:“你以后千万不要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爸会生气的。”
    魏东生先致歉再提出要求:“想想也是,我的确该学点儿治国平天下本事。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很容易学而不思则罔,不如我以巴唐县为试验地,边学习边实践?”
    杨念宋误以为魏东生迷途知返了,高兴地说:“好啊。”
    魏东生继续坑杨念宋:“朝政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不你先替我问问父亲的意见?”
    杨念宋不知其中利害,欣然答诺。
    月余之后,杨念宋意料之中失望而归:“我爸没同意。”
    这是魏东生意料之中的答案。
    如果杨新宁当真没有私心,何必把汪填海安插魏东生身边,何必命令禁卫军唯杨念宋马首是瞻。魏东生冒着生命危险才勉强迁驻距离下港三四千米远的巴唐县,杨新宁对魏东生防范到这种地步,怎会允许魏东生以巴唐县为基业聚集亲信?
    巴唐县之请,只是为了让杨念宋意识到她和杨新宁的利益分歧。
    王后还是有污点的公主,魏东生相信杨念宋绝对优先选择前者。当杨念宋开始意识到杨新宁正在威胁她的利益,父女之间的裂痕肯定越演越烈,最终把杨念宋彻底逼到魏东生阵营。
    魏东生没有刨根问底追问杨新宁为何不愿意,也没有讥讽杨念宋对杨新宁的一厢情愿,更没有借机抨击杨新宁专权跋扈,反而虚伪地站在杨念宋立场为杨新宁开脱:“或许,父亲觉得我们太年轻,无法担当大任。既然如此,我们先在巴唐县种几年甘蔗锻炼锻炼吧。”
    杨念宋沉默。
    巴唐之请未果后,杨念宋的性格顿时沉稳许多,从此不再叨叨魏东生没有形象地种植甘蔗。尽管杨念宋依旧鄙视劳力者,她却开始有意识地帮忙做事,譬如一些财务管理等力所能及的琐事。
    为了持续经营蔗糖产业链,魏东生于1298年初筹建了宋生商号。宋是杨念宋的宋,生是魏东生的生,魏东生希望通过宋生商号组织机构把他的利益和杨念宋的利益捆绑一起,然后利用杨念宋身份寻机反客为主,肢解杨新宁的班底。
    类似现实世界的祝为系列公司建设,魏东生没有奢望从甘蔗种植到蔗糖贸易全面控制蔗糖产业链。因此,蔗糖生产也不必等到甘蔗种植园有了收获再陆续启动蔗糖生产建设。临近当年甘蔗榨季,宋生商号就开始尝试辗转顺塔王国附近,向顺塔自耕农和爪哇土著小规模收购甘蔗,率先启动蔗糖试造。
    蔗糖生产比魏东生想象的稍难,盖因为当代蔗糖生产工艺限制导致蔗糖类似劳动密集型高科技产业,第一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砍伐甘蔗、煎熬蔗汁,劳动强度异常地高,没有多少人愿意把它当作幸福生活;第二,以顺塔国民视角来说,蔗糖生产属于当代高科技产业,需要耗费心思聘请技艺精湛的熟工。
    当然,这些困难难不倒魏东生,魏东生以春秋系领袖的经验呼风唤雨,很快艰难地把蔗糖产业链拉到正轨。
    可哪怕有魏东生这样的卓越资本家,宋生商号仍然无法抵消各方面的短板。以蔗糖生产环节为例,魏东生初期高薪聘请的技工大抵都是一群眼高手低或者满口大话的坑货,第一阶段小规模实验的蔗糖质量,竟然不如爪哇土著的土法制糖。直至魏东生以技术标准不断淘汰滥竽充数之辈,慢慢聚集包括蒙元难民、印度奴隶、占城失业流民等文化各异的多国技术团队,宋生商号出品的蔗糖质量才勉强提升到蒙元精品蔗糖的八成水准。
    尽管蔗糖质量远远逊色蒙元等国的优质蔗糖,宋生商号却能有效地利用地理优势,在南洋海洋贸易里勉强分一杯羹。要知道,蔗糖此时供不应求。在遥远的欧洲大陆,列国贵族才刚刚知道蔗糖为何物,蔗糖售价一度比黄金还贵。而在蔗糖历史比较悠久的蒙元诸省及印度次大陆等地,蔗糖也是绝对意义的轻奢侈品,普通百姓做梦也不敢奢望顿顿都能吃糖。
    蔗糖的魅力,众所周知。
    在这蔗糖供不应求的时代,只要质量别差到难以下咽地步,肯定有人愿意出钱购买。
    可惜,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简陋的制糖工艺大幅度推高了蔗糖的生产成本。蔗糖产业能否成为魏东生的赚钱机器,关键不在于人们喜不喜欢蔗糖,而在于蔗糖贸易能否带来可观盈利。
    这很难。
    1298年,宋生商号遗憾地没有盈利。
    事实上,如果魏东生没有慧眼淘汰一群滥竽充数之辈,及时组建多国技术团队引进蔗糖生产工艺,宋生商号超高概率赔的一干二净。谁都知道蔗糖赚钱,为何没有几人肯在爪哇等地置办蔗糖工坊呢?宋生商号当下面临的难题,就是顺塔没有蔗糖产业的核心原因。
    大规模蔗糖生产成本高昂,连魏东生这样的一国之王都需要谨慎操作,更何况那些逃难而来的一贫如洗的蒙元难民?无论技术门槛,还是蔗糖产业所需的密集劳动力,都能令绝大多数投资者望而却步。宋生商号亏损运营期间,连杨念宋都有了退缩心思:辛苦劳作一年时间,非但没有赚取暴利,反而赔了一笔钱,这样的事业有何意义?
    赔本的生意,没有多少人愿意做。
    魏东生却坚持的蔗糖产业链建设。
    不是因为魏东生愿意赔钱,而是蔗糖产业链的前景值得期待。
    实体经济发展到21世纪,许多产业都很难当年开工当年盈利,譬如智能手机产业链的面板制造、内存、芯片,没有亏损运营数年的底气,不如早点儿滚出这些行业。以祝为系列子公司及合资公司为例,连续亏损运营三五年的屡见不鲜,但是即使这些公司一直赔钱,祝为集团也需要它们的存在。
    再者,许多拥有魅力前景的事业,风险投资押下赌注都是值得的。蔗糖生产链未来前景极佳,在魏东生看来,莫说1298年亏损,再连续亏损三年也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这是魏东生顺塔国王身份带来的底蕴。
    如果魏东生的第一世历练身份是一贫如洗的蒙元难民,他首先发愁的肯定是如何活下去,哪会有资格亏损经营蔗糖产业链。有怎样的能力做怎样的事情,这是魏东生的信条。既然有幸转生为顺塔国王,魏东生肯定要以顺塔国王思路筹建蔗糖产业链,做一国之王该做的事情。
    话题回到蔗糖产业链。
    随着员工们的实践成长,随着贸易网络的渐渐成型,蔗糖生产成本越来越低,蔗糖质量越来越高,宋生商号的利润也越来越可观。
    1299年,宋生商号实现了收支平衡。
    1230年,宋生商号不仅把旗下的甘蔗种植园扩张到五百亩规模,更前所未有地第一次实现了盈利。注意,此处的盈利,已经扣除了种植园的开拓支出。如果考虑甘蔗种植园等固定资产收益,宋生商号熬过亏损阶段之后的利润,端的异常恐怖。
    短短三年时间,南洋海商对顺塔王国的印象已经变成:地产蔗糖。
    然而,利益总是惹人觊觎。
    同行竞争等威胁暂且不提,只说魏东生最关心的权臣杨新宁之忧。
    1297年到1230年,魏东生老老实实以乐不思蜀刘禅榜样,专心致志建设蔗糖产业链。为了避免宋生商号引来杨新宁忌讳,魏东生先主动放权杨念宋令其管理财务大权,旋即“宽容地”压榨杨新宁派遣来的眼线,授予他们宋生商号的职务。具体手段说起来非常复杂,譬如挑拨离间激化眼线的矛盾,让在杨新宁势力里地位较低的眼线担任较高职务,跳动眼线斗眼线;又譬如金钱腐化,当宋生商号职务比当杨新宁眼线更赚钱时,他们还会对杨新宁忠心耿耿吗?等等,等等。这些琐碎小手段,就不一一细说了。
    但是,这些手段明显只能延缓矛盾。
    当宋生商号发展到五百亩甘蔗种植园规模,即使魏东生装的再像乐不思蜀的刘禅,杨新宁仍旧越来越坐立不安。莫说宋生商号悄无声息间编织的人脉关系网,只是五百亩甘蔗种植园就足够令杨新宁提心吊胆了。
    虽然甘蔗种植园不像稻谷小麦那样可以视作耕战之本,其捆绑的雇农及劳工却是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要知道,顺塔王国的根基在于海洋贸易,包括维持治安的巡捕,总共才区区250名陆军。如果魏东生在紧急时刻煽动甘蔗种植园的劳工,未尝不能擒贼先擒王式俘虏杨新宁。
    宋生商号发展最好的1230年,魏东生和杨新宁之间的矛盾却渐有激化趋势。
    第415 我追求的是超越
    魏东生不想与杨新宁翻脸。
    最少,现在不行。
    甘蔗种植园的劳工只是乌合之众,魏东生很难依仗他们暴起发难。更重要的是宋生商号刚刚成型,如今还未形成稳固的利益集团,没有多少人愿意把宋生商号当作一生的事业。此时与杨新宁翻脸,魏东生的胜率最多只有一成。
    就像现实世界里越来越有凝聚力的春秋系,宋生商号运营时间越久,凝聚在宋生商号身边的利益集团越有战斗力。既然时间站在魏东生一方,魏东生何必和杨新宁争在一时?
    面对渐有激化趋势的矛盾裂痕,魏东生果断选择妥协,继续软刀子离间杨新宁的班底。
    这次的离间对象,是杨新宁的第二子杨复土。
    矛盾有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之别,杨新宁的班底绝非铁板一块。类似帝王家常见的继承危机,杨新宁的长子杨北望和次子杨复土现在也因为继承权问题心生芥蒂,很难亲密无间合作。
    与此同时,杨新宁的犹豫和迟疑,更进一步加重了兄弟矛盾。话说,杨新宁最初倾向遵循“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传统,把长子杨北望当作继承人培养;待兄弟两人年龄稍长,杨新宁讶然发现杨北望能力非常平庸,次子杨复土或许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觉察到杨新宁的犹豫,其派系的某些属臣旋即闻风而动,开始在杨复土身上下注。
    此时此刻,杨北望尾随杨新宁处理下港事务,杨新宁偶尔出海时,杨北望代管顺塔国政权;杨复土则亲自督管数艘海船,间接继承了杨新宁的海商威望和权势,实际军事力量已然超过杨北望。就顺塔王权而言,杨复土的威胁远远超过杨北望,毕竟杨复土有船有钱又有兵,而杨北望则像一名随时可以罢黜的政务官。
    以纯粹的谋略而言,联弱抗强才是正统大道,魏东生仿佛应该联合杨北望遏制杨复土。
    但是,杨北望和杨复土之上还有杨新宁。
    杨新宁如今越来越青睐杨复土,认为杨复土才有能力率领顺塔国。如果魏东生胆敢联合杨北望遏制杨复土,杨新宁或将立刻看穿魏东生的联弱抗强策略,一边根除遗患心思废杀魏东生,一边坚定信念把更适合曹丕角色的杨复土推上高位。
    作为一名傀儡国王,魏东生只能“联强”表现诚心。
    当然,魏东生不在乎联强杨复土还是联弱杨北望。只要能够激化杨北望和杨复土的矛盾,为宋生商号再争取数年发展时间,就是魏东生的胜利。
    既然现阶段联合杨复土最安全,那便联合杨复土吧。
    联合杨复土并不难。宋生商号有蔗糖产业链,杨复土有武装商船,联合经营蔗糖贸易本来就是天作之合。1300年到1301年间,魏东生开诚布公地允许杨复土适当安插亲信,宋生商号快速成了杨复土名下的私产。
    魏东生的无底线妥协,一度引来了杨念宋的不满:我杨念宋的宋生,凭什么给他杨复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宋生商号成为惹人觊觎的蛋糕,杨念宋开始愤怨杨复土夺她的家业,杨北望亦开始焦虑自己的继承权。仅仅一些简单的离间之策,杨家除了尚未成年的幼女,杨北望、杨复土、杨念宋兄妹三人的内部矛盾越来越多。
    当然,隐患还是有的。
    杨复土入股宋生商号以来,两家关系迅速升温。尽管杨念宋愤怨杨复土仗势欺人侵夺她的家业,可血脉亲情毕竟还是血脉亲情,杨念宋依然把杨复土当作哥哥,杨念宋依然把杨复土孩子当成亲侄儿亲侄女。
    与此同时,杨复土的基业在海洋,他为了控制一群亦商亦盗的桀骜不驯海商,必须时常亲自出海主持贸易。特别是魏东生间接启动了顺塔蔗糖贸易,杨复土需要与南洋群岛的唐人海商、蒙元沿海诸省的蒙元海商、南亚及西亚的海商等势力协商各地的蔗糖配额及定价,近年忙碌的要命。杨复土妻子,也即是魏东生和杨念宋的嫂子,在杨复土出海间隙,时常领着孩子来找杨念宋打发时间。
    杨复土生于1277年,1304年时才刚刚27岁。然而,由于当代普遍早婚的风俗习惯,杨复土已经有了三个孩子,长子生于1297年,次子生于1301年,末女生于1303年。
    巴唐县别院里,杨复土抱着年幼的末女,时而和杨念宋讨论一些家常话,时而严厉地呵斥长子、次子;杨念宋则把两周岁的小侄子抱在怀中,牵着六周岁大侄子陪他玩耍,眼里填满了溺爱和羡慕。显而易见,因为自己没有孩子,杨念宋移情把俩侄子当作亲生儿子般疼爱。
    这种姑侄亲情很常见,未嫁未育的姑姑总是特别溺爱哥哥家的侄儿侄女。
    可惜,杨家不是普通家庭。
    杨家后嗣越亲密无间,顺塔王权越摇摇欲坠,两者根本水火不容。
    离间杨念宋和杨家的感情,是魏东生不动刀兵拆解杨立新权势的重要一环。如果杨念宋因为子嗣而把侄儿侄女当作血脉后裔,她肯定潜移默化地站在杨复土立场替侄儿侄女思考未来,进而形成水泼不进的亲情联盟。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如果没有自己的血脉子嗣,杨念宋又何必怨恨杨复土侵夺她的家业呢?基业传给侄儿侄女,岂不是更好选择?
    这就是血脉亲情的羁绊。
    远距离默默观察杨念宋的羡慕目光,魏东生心中若有所感。
    劣品明日环推演的三十年记忆,家庭概念因为阴影帝国溃兵入侵而轰然倒塌,十余年的黑暗熬炼慢慢养成了魏东生漠视爱情、漠视婚姻、漠视家庭、漠视血脉的特殊价值观。受三十年记忆影响,现实世界2002年到2016年,魏东生也从来没有考虑过用心经营一段婚姻或者爱情。为了避免这些琐碎烦恼和他人的风言风语干扰,魏东生索性早早地与白果缔结特殊羁绊。
    魏东生没有经历过婚姻。
    魏东生也没有真正养过孩子。
    站在人类大历史角度思考,这是不是一种缺陷呢?
    即使婚姻观念和家庭观念注定在未来解体,这种解体也应该是理解实践之后的伟大超越。爱情就不说了,既然它讲究种种玄妙的自我感觉,魏东生何必强制实践呢,自然而然待它就好。可惜,魏东生始终没有遇到能够让他真正心动的女子,白果不行,姬素素也不行,名义妻子杨念宋更不可能。
    而婚姻与玄妙的爱情不同,它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子嗣继承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古老的子嗣继承观念,哪怕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到21世纪,无论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大到数十亿资产,小到工作岗位,舆论也都普遍承认血脉继承。实践体验一番,或许更有助于魏东生理解血脉继承的优越点。
    想到这里,魏东生兀的恍然大悟。
    十世转生以顺塔国王起家,乍看仿佛是海外建国逆推蒙元的常见套路,其实内涵绝非如此。劣品明日环毕竟是一款教育产品,十世转生的真实目的,或许是让魏东生醒悟自己的缺陷,而后为魏东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最终补完魏东生的残缺不全的理想国。
    第一世转生为何以顺塔国王起家呢?答案或许是为了弥补魏东生的政治智慧短板,令魏东生亲自在顺塔王国牛刀小试一番。
    第一世转生为何以傀儡国王起家呢?答案或许是实践考验魏东生的政治博弈智慧,引导魏东生学习掌握合纵连横基本技能,学会如何兵不血刃地肢解权臣杨新宁的班底。
    另外,王权向来是血脉继承的标志。如果魏东生想理顺顺塔王国的权力结构,早晚会撞见血脉子嗣难题。试想一名无子嗣又无子嗣的匹夫王国,即使他再天下无敌,又怎能建立起真正的帝国呢?魏东生即使有能力制霸全球,待他死亡之时,或许就是帝国崩塌之时。至于共和国选项,不提也罢,有了“禁止传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限制,共和国式帝国绝对是忽略经济基础的可笑妄想。
    也即是说,血脉子嗣问题早就存在了。
    第一世转生,王权政治和血脉子嗣或许就是劣品明日环希望魏东生实践学习的核心课题。
    劣品明日环在引导魏东生直面自己的缺陷。
    击败了这些缺陷,魏东生才能继续成长。
    魏东生害怕这些缺陷吗?
    答案当然是不怕。
    如果这是劣品明日环的教学课程,魏东生愿意接受这些挑战,证明自己并非畏惧它们而是真正意义超越了它们。
    爱情暂且不提,既然世人都说爱情不可理喻,那便一切随缘吧。
    婚姻这种小事,不值得魏东生惧怕畏缩,劣品明日环塞来一位名义妻子杨念宋,魏东生不就被动接受了?如果时势需要婚姻,我就去结婚;如果时势需要血脉子嗣,我就去生孩子。
    如是而已。
    仅此而已
    第416 1305年的十字路口
    第4161305年的十字路口
    一段没有真爱的婚姻,肯定委屈了杨念宋。
    魏东生对此表示遗憾。
    然而,如果杨念宋愿意“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心态接受这样的婚姻和这样的子嗣,魏东生又何必纠结地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