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走未来路-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合纵连横同盟战争大溃败毁了魏君阳的一生英明,魏钦喜继位不久就间接支持北蓬莱共和国脱离鲁藩殖民统治,一时之间颇有明君之象。可惜,魏钦喜为代表的皇室朝廷忽略了内部矛盾。
魏和学院扎根的鲁藩,随着自然科学日积月累慢慢发展,这些年来开始浮现工业革命光辉。
以最著名的纺织产业为例,它本是皇室的优势产业,皇室垄断高端产品,制霸中端产品,低端也有人口规模带来的数量优势,几乎能够以一己之力吊打全球。饶是吴藩这样的海洋帝国,也仅能通过垄断海洋贸易来获利,根本没有能力和皇室竞争纺织产业。
鲁藩就更不行了。
说句心冷的实话,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的苏州府相比,鲁藩根本就没有纺织的传统。
可是,工业革命却能弥补传统差距。
随着飞梭、骡机和各式纺机的陆续出世,鲁藩的纺织产业骇然以皇室四行省无法想象速度后来居上。论历史品牌形象,鲁藩纺织产业远远不如皇室织户;可论产品数量和成本控制,鲁藩纺织产业的优势却越来越明显。
随着鲁藩纺织产业快速崛起,皇室纺织产业由盛转衰,不计其数织户短时间内大面积破产。往时有了不稳定因素,还能不由分说强制把他们流放到蓬莱殖民地,而今面积最辽阔的夏属北蓬莱殖民地摇身一变成了独立自主的蓬莱共和国,哪还有殖民地能够容纳不计其数的破产织户。再者,没了殖民统治钳制,即使能够通过合作协议向北蓬莱共和国输送破产织户,也将是集聚外藩的不稳定因素。
没了减压阀门,皇室直辖行省的内部矛盾顿时以指数速度疯狂滋生。
魏钦喜却遗憾地没有觉察到风险,非但没有及时想办法安置破产织户,前些年反而耗空国库支援北蓬莱共和国和鲁藩缠斗。
1738年2月,一群破产织户涌向皇宫,吓的魏钦喜以为王都爆发民乱,仓皇逃出京都。待魏钦喜意识到对方不过是一群无可奈何的破产织户,他赧然自嘲一句,悠然返回京都。岂料,在魏钦喜离去的数日时间里,朝廷权力结构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以破产织户为代表的失意者,以北蓬莱共和国支持者为代表的共和派,以新兴产业阶层为代表的资本派,以羡慕鲁藩体制为代表的内阁派,都渴望借此机会改变皇室权力机构。
当魏钦喜回到京都,情况已经复杂到他无法想象,甚至被内阁派强行软禁起来。
各派势力协商到1740年1月,魏钦喜妥协接受内阁派提议,答应效仿鲁藩采取内阁秉政制度。
当然,以传统贵族世家为代表的忠王派绝不甘心内阁派上台。忠王派假借魏钦喜名义向吴藩求来援兵,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王都,讨逆名义大肆捕杀内阁派主要领袖。
可惜,民心已经沸腾,杀戮根本无法阻挡变革。
害怕被忠王派株连的内阁派残党,果断联合资本派、共和派等一切力量,聚集破产织户为代表失意者组建新军,说服旧式军队转换阵营。短短四十二天,忠王派和吴藩勤王军就被新军赶出京都。
由于内阁派被忠王派诛杀,资本派和共和派陡然成为革命主要力量,其中又以共和派的态度最坚决。
共和派重组内阁,激烈语气声讨魏钦喜十大罪状,宣布从此废除魏氏子孙特权,成立诸夏共和国。
因为诸夏共和国成立于1740年6月,史称六月革命。
上起1341年魏东生建朔讨蒙,下止1740年六月革命,四百年魏夏王朝终于走到尽头。
魏东生目视魏夏王朝走向终结,心中不胜感慨。
如果北蓬莱共和国视作北美独立战争,六月革命或许也能视为法国大革命。现实世界里,北美独立战争属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国大革命则是法兰西的荣光。而本时空里,魏夏皇室特别不幸,北蓬莱殖民地成了北蓬莱共和国,大革命变数也落在他身上。
第466 第八世:大革命(二)
第466第八世:大革命(二)
与被送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相比,魏钦喜的境遇相对较好,忠王派溃败京都时狼狈逃亡到吴藩。
六月革命震动了魏夏二十四藩国。
就魏夏分封体系来说,皇室存在非常有必要。尽管各藩国齐心合力遏制皇室不允许其做大,但是魏氏血脉共同联系却能提供相对舒缓的博弈平台,再者如果皇帝都没了,藩王还怎么说服臣民效忠?
于是,各藩国迅速组建尊王讨逆大同盟。
吴藩、鲁藩、赵藩、越藩、卫藩、楚藩、晋藩、周藩、楚藩、交趾藩、南洋五藩国等,十五家藩国齐心合力组建遏制诸夏共和国的尊王讨逆大同盟。魏氏诸藩里,仅有燕藩态度模糊,托辞说警戒卫藩、罗藩、胜蒙藩等异姓藩动向,暂时不必加入尊王讨逆大同盟。
当然,一切选择都是为了利益。
以魏藩为例。
姜氏传国到1726年,陡然遇到继承危机。
姜为牟死,子姜立国继位;姜立国死,姜传德继位。
1726年,姜传德病逝,无子。考虑姜为牟只有姜立国孤子,姜立国也有姜传德孤子,如果遵循继承法理,魏藩内阁应该推举姜为牟哥哥弟弟血脉继承魏藩法统。然而世间有一句老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眼见姜氏血脉凋谢,姜传德的妹夫杨会学陡然起了异心,杨会学先以毛思蕸旧例推举妻子继任魏藩公爵,而后再命令妻子把公爵尊位让贤给自己。
1728年,姜氏魏藩变成了杨氏魏藩。
杨会学篡位之初,赵藩、燕藩等藩国正忙着支援北蓬莱共和国削弱鲁藩,无暇理会他。而今六月革命大混乱,各藩惊恐共和思潮同时也想趁机扩大地盘,于是赵藩、唐藩、燕藩等三藩默契以“尊王讨逆”为名进军魏藩,就地瓜分杨氏魏藩。
唐藩拿走了毛九忠吞并卫拉特汗国而设置的北疆和魏藩固有领土阿拉善盟;燕藩拿走了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外蒙古;赵藩以把朵颜府割让给燕藩为筹码获得魏藩精华,拿走了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大同市、朔州市等地。
1742年,唐、燕、赵三家分魏,魏藩从此成为历史名词。
回到尊王讨逆大同盟主线。
尽管尊王讨逆大同盟声势浩大,他们一时半会儿却奈何不得诸夏共和国。很难总结出具体原因,或许是因为诸夏共和国粉碎封建秩序瓶瓶罐罐,无数平民俊才成为共和新军的骨干;或许因为共和理念深入人心,人民都觉得这是为自己而战,士气特别高昂;或许因为魏氏藩国各有各的小心思,很难齐心合力联合起来。
当然,诸夏共和国也有共和国的难处。赶走皇帝魏钦喜之后,这派系那派系旋即围绕国家权力倾轧起来,一会儿你掌权我反对,一会儿我掌权你反对,很难高效利用人民的热情。
总体而言,诸夏共和国稍具优势。
1743年,待诸夏共和国权力结构稍稍稳定,共和新军长驱直入吴藩,皇帝魏钦喜和吴藩王室狼狈逃亡蓬莱殖民地。不过,诸夏共和国没有正式兼并吴藩,仅仅约束吴藩调整成共和体制,捆绑到诸夏共和国战车。
1744年,诸夏共和国又向南击败越藩。越藩地理地形不利于控制,且漫长海岸线极容易引来尊王讨逆大同盟的优势海军骚扰,诸夏共和国得到越藩反而需要浪费更多兵力守卫海岸线。于是,诸夏共和国没有颠覆越藩藩王体制,仅仅要求越藩与诸夏共和国签署和平条约,准时提供足量战略物资。
当然,尊王讨逆大同盟才不会允许越藩成为诸夏共和国沟通海外的后勤基地。短短数月时间,越藩被迫加入诸夏共和国,惨遭尊王讨逆大同盟封锁。越属蓬莱蓬莱殖民地为了保证自家利益,相继宣布不再听命越藩王室约束,且以独立身份加入尊王讨逆大同盟。
1745年,诸夏击败楚藩,楚藩转型共和体制,继夏、吴、越之后成为共和国联盟第四家成员。
面对越来越强大的诸夏共和国联盟,尊王讨逆大同盟不得不寻找更多盟友。燕藩、唐藩、明藩、遥远的毛氏罗藩、毛氏胜蒙藩、刚刚取代毛氏的沙氏安息藩等势力,相继加入尊王讨逆大同盟。尽管如此,尊王讨逆大同盟也很难在陆地上击败诸夏共和国联盟。
所幸,诸夏共和国也遇到了千古难题。因为保卫共和国的战争需求,军人势力越来越重要,他们对诸夏共和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原复道生于湖北行省县吏家庭,从军时恰逢诸夏共和国大变局,旋即因为卓越的战争天赋迅速爬到高位。1746年,原复道因为军事战略与内阁发生冲突,内阁想把原复道流放到海外殖民地,原复道却毫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念头,当晚集结青壮军事骨干推翻旧内阁。
如果说六月革命是法国大革命,原复道就是诸夏共和国的拿破仑·波拿巴。
当然,原复道像拿破仑却不是拿破仑,他有他自己的想法。
原复道并不忠诚共和制度,他执政诸夏共和国内阁之后,开始有意识地削弱共和思潮冲击,尝试与尊王讨逆大同盟谈判协商。原复道的外交手段远胜拿破仑,他甚至表示愿意废弃诸夏共和国,恭迎魏钦喜回到京都恢复内阁秉政式君主制度。只要魏钦喜愿意归政内阁,共和与否根本不是问题。原复道战场上能打,外交场合又谦逊,尊王讨逆大同盟越来越倾向和平谈判方式解决诸夏共和国问题。
1751年,原复道先废弃诸夏共和国荣誉,而后婉拒登基称帝诱惑,遣使迎接魏钦喜归位。
于是出乎魏东生意料,1740年到1751年仅仅十一年时间,魏夏王朝又在一片废墟中重建。
如果一切顺利,六月革命掀起的十一年混乱或许能够就此了结。
可惜,各藩都有各藩的利益。
十一年来,夏国皇室附庸了吴藩、楚藩,向南控制了越藩,向北夺走了河南行省的南阳府和汝南府。原复道固然不忠诚共和制度,却是无可置疑的国家主义者,他可以不篡位登基,却不肯为了和平而出卖国家利益。而各藩国组建尊王讨逆大同盟,除了畏惧共和思潮冲击,更是害怕诸夏共和国席卷九州吞并他们的基业。如果允许原复道执政的皇室内阁继续控制吴藩、楚藩、越藩和南阳府、汝南府,尊王讨逆大同盟早晚还得打一次削藩战争。
当共和不再是问题,藩国利益又成了新矛盾。
鲁藩阻拦魏钦喜回国,要求原复道吐出诸夏共和国侵占的地盘,回到六月革命之前的势力范围。
原复道拒绝鲁藩的卖国提议,硝烟再起。
1753年,原复道把鲁藩当作主要目标,骇然打穿了河南行省,把战火烧到了赵藩境内。
1754年,原复道击败赵藩,吓的赵藩和鲁藩连忙遣使乞求和平。同年,原复道宣布收复河南行省,并勒令赵藩把大名府划给河南行省。这是魏夏立国以来皇室最辉煌的时代,无数群臣联袂上表:“丞相武威胜于魏夏高祖皇帝,天下有德者居之,理当顺应天命。”
原复道再番否决了群臣劝进舆论,坚持要求鲁藩送魏钦喜归国复位。
怎料,鲁藩等藩国尽管被迫解散了尊王讨逆大同盟,却把魏钦喜囚禁在吴属蓬莱。原复道明白鲁藩的想法,此举无非是激化皇室阵营矛盾,间接利诱原复道篡位,而后“揭破原复道弑君阴谋”,再次组建尊王讨逆大同盟。却是为了保证各藩国利益,他们宁愿原复道篡位诛杀皇室血脉。
但是,原复道坚持己心,时时刻刻以丞相自居。
既然鲁藩等各有异心,既然海外殖民地不肯臣服,原复道索性继续整合旧九州势力。
1755年,晋藩加入原复道阵营,谨遵皇室内阁一切旨令。
1757年,周藩和汉藩加入原复道阵营,谨遵皇室内阁一切旨令。
1758年,原复道勒令赵藩、燕藩、唐藩吐出魏藩。赵藩听命行事,乖乖吐出了昔年所得;燕藩和唐藩却予以拒绝,原复道旋即率军攻向燕藩,决定先打服燕藩再打服唐藩,最终实现帝国大一统。
结果非常遗憾,原复道像拿破仑一样失败了。
与拿破仑稍有不同,原复道败给了背叛或者说阴谋。
原来,燕藩拒绝吐出魏藩之举乃是赵藩、鲁藩、燕藩的三国密谋。鲁藩默许魏藩重建不代表鲁藩真心希望原复道控制北疆,赵藩乖乖吐出魏藩地盘也并非真心实意,一切的一切都是引诱原复道发兵燕藩的密谋。
待原复道远征军长驱直入攻到燕藩王都城下,赵藩和鲁藩突然间露出獠牙。鲁藩陆军负责阻滞皇室陆地增援原复道,赵藩陆军、乐浪藩陆军和鲁藩领导的三国海军截断原复道的后勤通道。
没了后勤,原复道的战争天赋再强又能如何?
第467 第九世:蓬莱共和国
第467第九世:蓬莱共和国
后勤断绝又面临围追堵截,原复道督率的91万联军瞬间陷入绝境。然而,原复道毕竟是原复道,面对四面包夹的致命危机,原复道仍能凶悍地徒手撕碎赵藩和鲁藩的陆地包围网,吓的赵藩藩王狼狈逃亡海外。
尽管胜利大撤退,原复道的损失却不容置疑,其91万联军最终仅仅安然归来七万,昔日精锐七零八落。嗅得原复道的鲜血味道,前些年降服或畏惧原复道的势力纷纷翻脸,除了赵藩、鲁藩、燕藩三国,明藩向原复道宣战,汉藩向原复道宣战,唐藩向原复道宣战,周藩向原复道宣战,顷刻间又是遍地仇雠。
尽管原复道连续赢得数次局部胜利,尊王讨逆大同盟却依赖充沛人力资源逐渐赢得全局优势。
1760年,尊王讨逆大同盟同盟军攻入京都,原复道被迫致仕。
1761年,尊王讨逆大同盟强迫魏夏王朝第十七任皇帝魏钦喜和不受魏钦喜控制的皇室内阁签署和平条约,皇室领土恢复到六月革命之前规模。诸夏共和国的激昂前进和原复道的辛勤耕耘,瞬间一并清零。
唯一的改变,也就是皇帝彻底成了虚君吉祥物,内阁开始全面主导夏国四行省。
1764年,魏东生病逝,享年69岁。
……
然后,是第九世。
……
魏东生离去的1764年到1782年,蓬莱殖民地风起云涌。
尊王讨逆战争结束,逃亡海外的藩王及内阁权臣相继返回旧九州。然而,诸夏共和国的共和思潮,原复道扫荡旧九州埋下的暗钉,工业革命前夜的思想启蒙,都严重激化了旧九州诸藩国的国内矛盾。战时体制压倒一切时尚好,这些隐患都让位给敌我矛盾。随着和平到来,各种不稳定因素开始挑战各藩内阁,诸藩国都没有足够的财政和足够的兵员镇压蓬莱殖民地。
与此同时,尊王讨逆战争期间成长起来的殖民地既得利益集团也不甘心再受旧九州内阁驱使,纷纷以武装斗争兼外交谈判手腕要求成立独立自主的共和国。
1766年,越属蓬莱殖民地莱中节度使分崩离析,现实世界的墨西哥地区成立中蓬莱共和国;现实世界的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等地成立了东荒共和国;现实世界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密苏里州、爱荷华州、德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等地成立了东胜共和国。数年之后,东胜共和国和邻国勘定边界,把明尼苏达州、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内布拉斯加州、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等人烟稀少区域也并入国土。
同年,越属蓬莱殖民地莱南节度使分崩离析,现实世界的秘鲁、玻利维亚、智利等地成立了南蓬莱共和国;现实世界的厄瓜尔多、哥伦比亚等地成立了武父共和国。
同年,通海都督府崩溃,成立了通海共和国。
同年,吴属南蓬莱殖民地崩溃,现实世界的委内瑞拉等地成立了新浙共和国。
同年,夏属蓬莱南蓬莱节度使崩溃,现实世界的苏里南、圭亚那、法属圭亚那等地成立了水乡共和国。
1767年,卫属蓬莱殖民地崩溃,现实的世界巴西等地成立了西陆共和国。
同年,吴属北蓬莱殖民地崩溃,现实世界的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等地成立了新吴共和国。与领国勘定边界之后,新吴共和国领土泛泛涵盖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爱德华王子岛省、新不伦瑞克省、纽芬兰省、魁北克省、安大略省、曼尼托巴省、纽纳武特省和美国的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福蒙特州。
1769年,鲁藩蓬莱殖民地全面崩溃,现实世界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罗德岛州、新泽西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等地,成立了海齐共和国;现实世界加拿大的育空省、西北地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华盛顿州、蒙大拿州、俄勒冈州、爱荷华州、怀俄明州、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等地成立了金莱共和国;现实世界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等地成立了海鲁共和国。
至此,蓬莱殖民地短短数年时间内出现北蓬莱共和国、中蓬莱共和国、东荒共和国、东胜共和国、南蓬莱共和国、武父共和国、通海共和国、新浙共和国、水乡共和国、西陆共和国、新吴共和国、海齐共和国、金莱共和国、海鲁共和国等十四家共和国。
以面积而论,排名第一的西陆共和国和排名第二的金莱共和国,疆域仅略逊色现实世界的华国,乍看起来非常吓人。但以人口规模而论,这些共和国的存在感顿时非常单薄,人口规模排名第一的西陆共和国仅有612万诸夏后裔,排名第二的中蓬莱共和国约375万诸夏后裔,排名第三的北蓬莱共和国约261万诸夏后裔。
反观旧九州,仅仅鲁藩一地,就有5080万人口规模。
蓬莱十四共和国尽管凭借天时地利人口获得独立,他们受限于人口规模,短时间内注定无法影响世界局势。
以上,皆为浩浩荡荡历史大势。
镜头移到魏东生小视角。
第八世历练时,身份背景意料之中降低到第八阶层。
魏东生这一世的名义父亲,仅是一家普通企业的小职员。第八世名义父亲和第七世名义父亲的典型区别在于,第七世名义父亲前景光明,省吃俭用的话,有能力把孩子送到昂贵的高档私立举学;而第八世名义父亲只是一名囊中羞涩的典型小市民,他有能力供养孩子读书,却绝无可能负担起高档私立举学的学杂费。
当然,这些门槛无法阻挡魏东生。
只要具备应试教育天赋,魏东生耗时间复读一年,就能走国子监快捷通道轻松改变身份特征。
所以,第八世的经营不说也罢。
第九世历练时,魏东生身份背景又降低到第九阶层。
魏东生这一世的名义父亲,职业是地位更低的苦力,依赖身体素质养家糊口;名义母亲是纺织厂女工,累死累活赚加班费。名义父亲和名义母亲相继死于1781年,仅仅留给魏东生总额52。25元遗产,没有居宅,也没有田地等固定资产。
52。25元大约多少购买力呢?
据魏东生粗糙统计,鲁藩人均GDP约为209元。
简单横向对比现实世界,假设华国2016年人元人民币,名义父亲留给魏东生的52。25元遗产约折合为13454元人民币。想想现实世界华国的13454元人民币能做什么事,就能理解名义父亲留给魏东生的遗产究竟多么寒酸。
当然,魏东生并不在乎遗产钱多钱少。
以魏东生的商业经验,只要此世还是正常社会,就绝对饿不死他。
与遗产多寡相比,魏东生更在乎国子监制度的改革。
共和思潮泛滥以来,内阁秉政成为主流政治体制。以鲁藩和皇室为例,而今再有革命呼声,守旧派、无为派、共和派、无类派等等,都把矛头指向内阁丞相而非吉祥物般的皇室或王室。以鲁藩内阁为例,目前政治格局就是守旧派和无为派的相爱相杀,无为派崇尚道家的无为而治;守旧派则是传统的内阁派,如今内阁秉政制度完善,再称谓内阁派就有所不妥,遂被其它派系抨击为顽固不化的“旧党”。
内阁阁臣源于群议推选,随着内阁秉政制度越来越深入人心,群议推举制度也随之制度化、扩大化。随着群议推选制度恐怖速度蔓延,秦汉以来传统官僚制度逐渐崩塌,群议推选官僚慢慢成为主流。未几,群议推选制度又逸散到民间,士家豪强开始呼吁扩大推选范围,让百姓也有监督官僚的权力。不知不觉间,内阁群议推选制度渐渐演变成现实世界耳熟能详的选举文化。
1775年,无为派为了赢得内阁群议推选,耸人听闻地提出群议推选制度改革议题。无为派执政内阁之后履行承诺,旋即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大幅度降低群议资格门槛,导致拥有群议推选资格的选民猛烈扩大到135万规模。
这或许是好事。
但是,国子监制度却崩溃了。
想想就知道,既然群议推选做官成了主流,国家还搞什么国子监监生啊!
内阁叫停国子监监生特权之后,鲁藩国子监越来越颓败,旋即改组成了鲁夏监学。国子监监生没了政治特权,其它监学的监生自然更没有政治特权可言,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