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燃情年代-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车被招进出租车公司的年轻人,家里还想着给区里送锦旗呢;
所带来的舆论影响、社会口碑更好,全是正面积极的。
杭城几家媒体,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从梁一飞那一番‘为人民服务’着手下笔,铺开来谈,洋洋洒洒一大篇。
俨然就是把区里这次的拆迁工作,作为一个新时代中,怎么样在经济发展大环境下,更好、更符合实情的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来进行宣传。
能把一件‘大难题’,办到这个份上,这个地步,超出了所有人的最好预料!
就昨天,区书记还在乐呵呵得跟他说,市里有想法,准备把这次拆迁事件作为一个正面典型案例,直接放到内部资料,送到省里去。
当时书记拍着他的肩膀,一副自己人的语气:“小陈啊,这些资料搞不好就会到你那位老领导的案头,这次你可给他争光了!区里马上要提一个常务副区长,你年轻,能力强,也要多争取,多要求上劲嘛。”
陈康健,陈副区长,出身显赫,之前是省里某位领导的文字秘书。
有这些背景情况在,陈康健身体再累,精神都是十二分的饱满!
桌上,一个劲地夸梁一飞,搞得梁一飞想不谦虚都不行了,说:“点子好不好,关键还是执行力!我这次也算是开了眼,学到了不少,咱们杭城政府办事效率太高,实在令人佩服。”
这也不是客套话。
上辈子,他对浙省这一片的商业大环境就非常的向往,典型的服务型政府,这次亲身经历,跟着陈健康跑了快十天,更是深有体会。
一个繁华大省的省会大区的副区长,其实算是个很不小的官儿了,
有官威,没架子;有决断力,却不专横;行动力强,一门心思都在解决问题上;对待企业家的态度摆的很正,即没有过多的强制干预,但同时也保持了领导部门该有的管控能力。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陈健康身上,梁一飞就能看到这个地区的整体面貌,加上未来浙省的发展,的确是一块非常适宜投资的热土。
当然了,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
浙商自古以来就是一股庞大的势力,想来这地方分一杯羹吃,以梁一飞现在的财力实力而言,差得太多。
如果仅仅是几十万的‘小买卖’,在哪做没区别,滨海市也是一线尾的城市,自有它的一片天空,倒是不必专门跑到浙省来。
临走之前,陈康健喝得有点大,说有个首都来的记者,晚上去宾馆采访他。
是‘今年报’的记者。
梁一飞当时也喝得头晕,没太留意。
什么今年报?不知道是哪家小报的。既然是陈康健的关系,来就来吧。
……
回到宾馆随手拿了一份商报,回到房间,打开窗户,跑了杯浓浓的茶,一边醒酒看报,一边等什么今年报的记者。
这年头没网络,所有重要的信息,除了新闻联播就是报纸;
第三版上有条不太起眼的新闻。
特区有一家叫做‘南华’的私营企业,依靠自行研发,研究出了能够容纳500个电话用户的HJD48交换机,一举突破了我国在电信市场的技术空白。
新闻很短,可见编者并没有太重视。
然而梁一飞却从这条新闻里,看到了一个即将腾飞的民族巨龙。
80年代末、90年底初,电话还是个稀罕物,技术、设备,几乎都被外国垄断,依靠代理进口,电信市场上主要是来自于七个国家的八种设备,俗称‘七国八制’。
这也是当前电话装机费用特别高的主要原因!
正是有了南华集团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走‘技工贸’的路线,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借高利贷也要保证研发资金,这才有了二十年后的世界五百强,电信民族产业的脊梁。
这是一家即做强,也做大,先做强,继而顺利做大的企业。
不过,就这几年而言,南华其实十分坎坷,不止一次走在崩溃破产的边缘。
顶住赚快钱,一夜飞天的诱惑,踏踏实实的内功,这不仅需要坚定的意志力,更会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拿着报纸,梁一飞心里琢磨着,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机会能参与进去?
想了一会,自嘲一笑。
还为时过早,南华已经是年营业额上千万的企业,虽然还不能和北联这种91年就以汉卡、计算机等产品年销售18亿的巨无霸相比,但以自己现在的实力,现在想要有所图,未免痴人说梦。
先把补习学校和出点子两门生意做好了,一个快钱,一个稳钱,有了积累之后,再图其他。
正准备睡觉,房间电话忽然响了。
接通,是总台打来的,有个首都来的‘林记者’,约好了采访。
第32章 林之娴
重新穿好衣服,在房间等,过了有三四分钟,门铃响了。
过去打开门。
眼前微微一亮。
门口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大晚上的,却一丝不苟穿着一身职业装,短发留海,时髦当中透着一股干练。
个头挺高的,一米七八的梁一飞几乎要平视她。
不过,以梁一飞看人的眼光,能看得出来,这个姑娘,干练的外表下,其实透着一股职场新人的稚嫩。
真正的老手,深夜来宾馆采访,绝对不会摆出这么职业化的一面。
这会让采访对象有生疏感、距离感。
梁一飞在打量这个女人,这女人也在打量他,两个人四目一对,女人又很职业化的从提包里拿出一张名片,双手递了过来。
“是梁一飞先生吧,你好,我是林之娴!”
名片上有股淡淡的茉莉花香。
无论是名片上洒香水,还是‘先生’的称呼,还有她的职业装,在当前职场女性中,都十分的前卫。
但梁一飞的注意力,却是在名片上的‘青年报特约记者林之娴’几个字。
微微一愣。
这个陈康健,喝多了大舌头!
还说什么‘今年报’呢,原来是‘青年报’!
青年报可不是什么路边摊小报纸,正儿八经的全国性大报,虽然影响力不如四大党报,但也不遑多让,当前年轻人的先锋刊物。
原来时空里,真正点子大王张阳的事迹就是在青年报报道之后,一炮而红!
梁一飞是真没想到,自己才出了两个点子,就引来了这家大媒体!
那个张阳可是靠卖点子赚了40万,才登上了青年报。
想来想去,只能讲人家张阳赚钱多,而自己这一次给区里出点子,影响太好,区里大约也是为了这次采访出了力的。
既然来的是大报记者,梁一飞态度就完全不同了,拿出上辈子所谓的‘儒商’的一面,微微一侧身,十分有风度的把林之娴迎了进来,转身开了房间里的小冰箱,说:“喝点什么?”
“矿泉水就可以,谢谢。”
进门之后,林之娴即出于职业习惯,也是安全考虑,下意识的打量起梁一飞的住处环境。
作为一个才入行的年轻记者,林之娴主要负责的就是社会热点新闻、人物。
这几年一切话题不离经济,她接触最多的一类人,就是爆发户。
暴发户身上有敢冲敢打、积极向上的一面,但是也都有一些共通的草莽性格:粗鲁、狂妄、膨胀。
曾经就有领导在报上批评过某些暴发户,五毒俱全,骑着本田王、穿着A迪王、睡着弹簧床、抱着花儿王。
言辞虽激烈,却也一针见血。
在林之娴不长的采访生涯中,遇到过形形色色、让人瞠目结舌的暴发户。
有一边赌钱一边接受采访,百元大钞一叠一叠拍桌上,也有左拥右抱,带着小蜜来的,甚至遇到过采访还没结束,对方就直接丢出几万块钱要包养她的。
人性的阴暗面,在暴发户身上,被堂而皇之的展现并且放大。
来之前,她专门做过功课:梁一飞短短两个月,靠着几句话就赚了七万块钱,绝对也属于暴发户一流;
加上他是从监狱里出来的,林之娴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就算在床上看到了女人她都不会觉得意外。
没想到,这里的环境倒是很出乎她意料。
房间很整齐,个人物品摆放的很有秩序,两件衣服整齐的挂在衣架上,说明这个年轻人的生活至少是有规律的。
桌上没有看到任何麻将、扑克之类的娱乐赌博工具,反而放着一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翻开到了第二卷 开篇;
边上还有一份当天的报纸,一壶清茶。
除了一点点的烟味让她微微眉头之外,这里的环境完全和暴发户不沾边,更像是某个留学回来的经济学专家的房间。
“林小姐……”梁一飞拿着两瓶矿泉水过来。
“谢谢。”林之娴从短暂的失神里回过来,接过水放在桌上,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用笔好奇的指了指桌上的书报,说:“您平时喜欢读书看报?”
这就是正式进入采访了。
“倒也不是喜欢。”
梁一飞呵呵一笑,“您应该知道,我之前一直在坐牢,牢里嘛,没什么娱乐活动,唯一能看到的文字就是报纸,所以养成了这个习惯。现在呢,要经常给企业出点子,必须掌握市场形式,国家政策,所以还在坚持读报。”
说着,拿起那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说:“这是我上夜校的教材,里面关于经济的研究十分深刻。”
“那您个人平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呢?”林之娴顿了顿,大眼睛一闪,颇有兴趣的问:“我是说抛开学习之外的个人爱好。”
梁一飞眼神不经意的扫过林之娴的提包。
从拉链打开的一角,看到了一本《当代青年》杂志。
封面人物之露出了一点儿发型,应该是当代诗人北岛。
80、90年代,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的年代,现代诗歌,也从来没有像这个年代这么火热过,诗人们受到年轻人的崇拜、追逐,宛如后世的超级明星。
“我有时候会读读诗。”梁一飞说。
果然不出所料,这位用职业装来掩饰自己稚嫩的小记者,顿时眼睛就亮了,“您读北岛吗?”
“我喜欢的诗人不多,北岛算一个吧。”梁一飞淡淡的说。
林之娴脱口而出:“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当代诗人北岛的代表作,一切。
梁一飞接着说:“很多人觉得这首诗过于悲观,舒婷甚至写过一首《这也是一切》,争锋相对。不过我个人觉得,从人生阅历和艺术的角度来说,一切更加的真实、深刻和辩证。”
小记者点头如小鸡啄米:“对,我也这样觉得。生活不是一场悲剧,但也不是一场完完全全的喜剧。欢乐与痛苦本来就相依相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
热爱生活的年轻人遇到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
老练的中年男人,遇到稚嫩的年轻女人,更是如同大野猫遇到小老鼠,轻松就能掌控场面,带飞节奏。
林之娴对梁一飞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梁一飞本着‘认识一个记者朋友绝对不是坏事’和‘认识一个漂亮记者女性朋友一定是好事’的出发点,两人边采访边聊天,又都是特别能说的那种,等采访结束的时候,已经凌晨两点多了。
林之娴之前的那副高冷职业范彻底卸下,临走前还有点意犹未尽得样子,找梁一飞要了传呼号码,留下自己的传呼号码,伸出小手:“梁先生,认识您非常高兴!有机会咱们常联系!”
梁一飞和她轻轻一握,指尖传来的触觉很软,可以用柔若无骨来形容。
笑道:“我可没那么多新闻给你采访。”
林之娴眨了眨眼睛:“不一定是采访嘛,我们也可以一起聊聊诗歌,写信也可以嘛。”
“嗯,那好。不过,既然是朋友,就不要叫梁先生了。”梁一飞说。
“好的,梁一飞,很高兴认识你。”
把林之娴送到宾馆门口,挥手告别。
两人都挺愉快。
不过世上的事往往是守恒的。
有人愉快,就有人不愉快。
顾文明现在就很不愉快!
第33章 匿名举报信
杭城林之娴采访梁一飞的时候,滨海这边,顾文明刚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宿舍。
由于给老婆出国交押金,市里那套一室一厅的商品房已经卖了,暂时住在学校给青年教师分的宿舍。
刚进门,他就一头栽倒在床上,累得衣服不想脱,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打盹。
这一段时间实在是忙坏了,系里的本职工作,一个礼拜差不多12节课,课不多,但是大学里还有很重科研任务,每年都要发表一定论文,这就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
学校开设了夜大、函授课程,需要一批老师,知名的老教授、专家,是不愿意去函授夜大代课的,丢身份,这些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各个系的年轻老师头上。
还在外面偷偷接私活,一个礼拜下来又是快20节课。
每天除了睡五六个小时,剩下来都在工作赚钱,连坐下来安安稳稳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往往是一边骑自行车或者走路,胡乱垫吧点。
日子过的很累,钱倒是不少赚,上个月工资奖金加外快,已经破了一千块钱,比学校里级别最高的教授还高。
年轻嘛,不怕吃点苦,只要能赚到钱就行。
但是最近,有个事让顾文明心里特别烦!
外国的月亮没有那么圆,种族平等这四个字,美国人喊得比谁都大声,可是出去这些中国留学生,找工作比黑人还困难。
即便是打破头抢到一份工作,同样的工作内容,中国留学生的收入,往往只有本地人的三分之一。
老婆有个室友就是这样,连续换了几份零工,干得多拿的少,美国那一套对工人的保护制度,完全用不到中国留学生头上,除了不公平就是不公平,最后实在气不过,一咬牙,跑到一个酒吧跳脱衣舞去了。
顾文明很担忧的发现,老婆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
最初,和他一样,都很鄙视,觉得女孩子不自重;
可是上次打电话,又聊到这个事,老婆忽然冒出来一句,这种事在美国司空见惯,很多美国本地的女大学生都去酒吧打工,甚至给花花公子之类的杂志拍摄写真,赚取学费,自食其力而已,不丢人。
美国佬愿不愿自己的老婆、女儿、老娘,扭着屁股从别的男人手里接过一美金两美金的小费,顾文明不知道,也懒得去猜!
他只知道,他绝对受不了!
电话两边,两个人的压力都很大,都有自己的委屈,话不投机,说着说着火气就上来了。
那是他两第一次在电话里吵架!
吵架之后,‘冷战’到现在,谁都没先给谁打电话。
总冷战也不是个办法,顾文明琢磨着,老婆一个人在国外难处比自己大,自己又是个男同志,不能真因为这点事就计较。
真计较了,说不定本来老婆没其他想法,就是随便说说,反而会因为自己的态度赌气干出点什么了。
心胸这种东西,就是被生活的无奈活活撑大的,顾文明正琢磨着休息一会就去打电话,安慰安慰老婆,忽然就听楼道的宿舍管理员喊“顾文明,电话!”
他一个激灵,爬起来鞋子都没穿,就开门朝外跑。
这个点来电话,八成是老婆的。
毕竟是夫妻,哪有隔夜仇,他心想。
“谢谢张师傅啊。”
兴冲冲的跑出去,跟宿管大爷道了声谢,拿起电话,刚说了声‘喂’,电话那头就响起一个冷冰冰的声音:“顾文明顾老师吗?”
顾文明一愣:“嗯?哦哦,我是啊。”
“我是季卫革。”
听到这个名字,本来就有点‘做贼心虚’的顾文明心里咯噔一下!
季卫革,校党委副书记,风纪委主任。
他找自己干什么?
小心翼翼陪着笑说:“哦,季书记,您好您好,我是小顾,有什么事吗?”
季卫革公事公办的说:“校党委、风纪委和你们系里,收到了一份关于你的举报信,请你明天上班立刻到党委办公室,说明一下情况。”
……
……
接收完林之娴的采访,梁一飞本准备第二天就回滨海,白建国给把他给留住了。
老白最早去滨海,参观了罐头厂,对车间墙上贴着的‘22条’印象十分深刻,非央求着梁一飞也给他们厂弄一个‘对标国际一流’的管理制度。
于是梁一飞在杭城又逗留了三天,帮着塑料杯厂也搞出来一个所谓的管理制度。
这一次就没收费了,临走之前,白建国给准备了一大堆‘土特产’,什么西湖藕粉、龙井茶叶、干虾仁、杭城特产的利群烟、酒,装了满满两大蛇皮袋,专门给定了火车卧铺票,送梁一飞上车。
送站下车之前,白建国紧紧握着梁一飞的手,说:“这次太匆忙,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来!我亲自给你当导游,好好陪你在杭城玩一玩,看一看!”
“白大哥,一定有机会的!”梁一飞点点头。
火车缓缓开动,在车窗,和送站同志们挥手告别。
一路无话,趴在卧铺上睡觉,一觉睡好,车已经回到了熟悉的滨海市。
梁义诚租了一辆三轮车,早就等在火车站门口了,爷俩把两大包东西搬上车。
这一次,梁一飞说什么也不让老爷子蹲车带自己了,蹬着三轮车朝家走。
梁义诚坐在后面车斗里,路上问梁一飞这次杭城之行的情况,听着听着,就有点发懵,觉得脑子不太够用。
这一趟出去,几天下来,又是四万块到手!
什么时候,老梁家人赚钱变得这么容易了?
才从牢里出来多久,就能帮政府干这么大的事!
是时代真变了,还是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到了家,先是惯例,带着梁一飞,给亡妻上了一炷香,然后爷俩把一大堆礼物在堂屋摊开,分类。
茶叶和几条杭城特产的利群烟留着,看着剩下的虾仁、藕粉什么的,梁义诚忽然幽幽的叹了口气。
梁一飞奇怪问:“怎么了?”藕粉啊,虾仁啊,龙井茶,在当前都是很难买到的好东西,老爷子叹什么气啊。
“没事,我就想到你妈活着的时候,就喜欢吃这些,那时候家里没钱,市场上又买不到,也就过年她回老家的时候能带点。她现在要是还活着,看着你有出息了,指不定要高兴成什么样子呢。”梁义诚说。
梁一飞‘妈’的老家在沿海地区,去世之前,应她的要求也安葬在老家,娘家的几个舅舅帮忙照顾着坟,梁义诚每年都会去上坟扫墓。
“爸,我妈去世这么多年,她要是天上有知,最想看到的,就是我们爷俩都好。我两都过得好好的,就是对她最大的安慰了。”
梁一飞说着,把藕粉虾仁什么的归置到一个大蛇皮袋子里,说:“这些咱两也不吃,要不你给萍姨送过去,她开饭店用得上。”
梁义诚抬眼有点奇怪的看了梁一飞一眼,支支吾吾着说,“唔唔,也对,你送过去吧,你萍姨对你不错,现在你赚到钱了,的确该表示表示。”
“我可没这功夫,这么久没去上课,作业都落下一大堆,我晚上要去夜校!”
“说到学校我想起来了,你不是要办补习班嘛,马上暑假就要到了,高考结束、学生放假,正是搞补习的好时候,你得抓点紧。”梁义诚说。
第34章 老古板和小狐狸精
来到夜校,一进教室,梁一飞就觉得气氛不太对。
一个好的老师,能很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样是夜校,其他老师的课课前、课后、甚至课中都闹哄哄的。
唯独顾文明的课不同。
课中‘闹’,因为学生兴致都非常高,踊跃发言提问,但上课之前,全班都在看书备课,即便有说话的,声音也不大,很股子学习气氛。
梁一飞之前‘看上’顾文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这种能力。
学历容易,能力难得,教授容易找,会教学的人真不多。
可是今天,一个班全在叽叽喳喳的,跟开茶话会似的。
离着上课还有五分钟,讲台上却空荡荡的,平时这个点顾文明已经到了。
“哥,你回来啦!”
刚坐下,姜小荔就笑嘻嘻得把他胳膊搂住了,撒娇说:“我想死你了!”
“不对吧?!”梁一飞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越看越觉得不太对头,说:“无事献殷情,你最近是不是干什么坏事了?”
姜小荔嘴巴一嘟:“我能干什么坏事!瞧你说的!人家可是好姑娘!”
“嗯对,狐狸精就爱变成好姑娘的样子,到处吃人。”
回头用询问的眼神看项冲锋。
还没等开口呢,项冲锋立刻就把脑袋低下来,趴桌上假装抄作业:“我啥都不……不知道,我……我要写作业,要专心学……学习!你们别……别烦我!”
好嘛,要说没事,就才是见鬼了!
说着话,上课铃响了。
前门走进来一个四十多岁胖胖的中年妇女,抱着一叠书,穿着打扮十分保守,大热天,领口第第一颗扣子都没松。
“同学们,大家安静一下。”中年妇女走到讲台上,面无表情的开口:“我姓李,科大英语系副主任。以后你们班的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