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燃情年代-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导致了两个结果。
  第一,罐头厂不愁市场,所以并没有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市场人员。
  直到去年才成立了‘市场部’,人员都是从宣传科划拨;
  老杨之前和梁义诚一样,都是宣传科副科长;
  第二呢,不愁市场,一心做产品,罐头的质量的确没的说。
  从80年代末开始,全国百万大裁军,89年底,整个南江军区都没了,并到了大军区,罐头厂一夜之间就没了客户。
  今年年初,配合着全国企业改革的风潮,罐头厂从计划内剥离,被推向了市场,进行市场化。
  按照8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上级放权,从人事权到经济权,16项大权,全被下放到了厂长手里。
  有权了,不代表就能做好企业。
  市场不买账,订单签不出去,银行贷款催着还,车间已经快停产,仓库还挤压着四十多万瓶罐头和一大堆原材料。
  罐头厂现在的情况就是‘四靠’:工资靠贷,费用靠抠,活着靠精神,发财靠做梦!
  说来说去,一个字:难!
  杨爱国在边上叹气:“这就是时间问题,慢慢来,凭着我们厂罐头的质量,有个一年两年,指定能抢一些市场份额回来。”
  周万新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杨爱国讲的是‘正确的废话’,厂子欠着一大屁股债,加上工人工资、各种运转开销,不要一两年,拖上个大半年,就得黄。
  今天来找梁义诚,另外一件事,就是一起商量商量,宣传科再拿出点好的宣传方案来。
  梁义诚不吱声,儿子的事不解决,他这口气咽不下去。
  何况,宣传科早就尽力了。
  常规宣传,就是打广告,电视、报纸、收音机。
  电视广告动辄按照一年半年来卖,太贵,罐头厂买不起,听收音机的人越来越少,不在考虑中。
  报纸是唯一的选择。
  当前每个单位都会定报纸,受众最大,也是广告的主要载体。
  问题是,报纸上广告太多了,人家都不一定看,看也是打发时间,看过了就忘,每天那么多广告,谁能记得一个卖罐头的?
  要是登报卖原子弹,卖大熊猫,人家指定能有印象。
  情况介绍完,堂屋里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周万新看向梁一飞,说:“小子,听明白没?还是那句话,你真有好点子,解了燃眉之急,我拍板让你进厂子!”
  梁义诚平时很支持周万新工作,两人私交不错,周万新也不能一点都不顾及梁义诚脸面,这么说,无非给大家一个台阶下,只要梁一飞说一句‘没办法’,他也算能对梁义诚交代了。
  包括梁义诚在内,谁都不指望一个16岁就坐牢,根本没有工厂经验的人,能解决这么大的问题。
  哪知道梁一飞想了想,却说:“周叔叔,我要是真能解决,我也不要进厂,现金奖励行不行?”
  几个大人微微一愣,连梁义诚都忽然转头,愕然的看着儿子。
  真有办法?
  梁一飞平静的说:“厂子困难,我是职工子弟,按理说尽心尽力责无旁贷。不过现在是市场经济了,我才出来,生活没着落。点子真管用,我要有经济回报。”
  周万新连续几次提到‘点子’这个词,让他想到上辈子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
  《点子大王靠卖金点子卖出40万》
  大概在92年左右,青年报报道了一个叫做‘张阳’的技术工的事迹,这个人即不搞生产,也不跑市场,就靠一张嘴皮子,为很多企业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点子’,前前后后赚了上百万,被誉为‘点子大王’。
  一时间,全国都刮起了一股‘头脑风暴’,点子大王张阳也成为中国商业创意、营销策划的鼻祖。
  94年春晚上,冯巩牛群以此为原型,编了一个小品:点子公司。
  冯刚还差点拍了一部同名连续剧。
  这位点子大王的自传‘张阳的金点子’,梁一飞上辈子在商学院读过,大多都是在后世看来就是很简单很常见的营销手段。
  比如在海湾战争之后,把台灯做成飞毛腿导弹的形状;在水杯上加一个能提着的塑料拉环方便携带;把左右两只童鞋上,印上一个合并在一起能组成图案,以防穿错脚……
  说出来好像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偏偏特别管用。
  当时MBA的课堂上专门分析过‘张阳现象’。
  改革开放,三大红利,第一个,就是‘经济发展,带来消费市场的全方位、爆发式增长’。
  但是在初期阶段,需求增长了,企业家的‘营销技巧’却很贫乏。
  这时候,谁能想到巧妙实用、与众不同的营销技巧抓住老百姓眼球,谁能就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占领市场。
  ‘快’到什么程度?
  要超过后世的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虽然便捷,但同样的,信息也实在太多,人们对常见的营销技巧已经免疫,同类的物资、同样的营销手段,竞争激烈。
  百花齐放,出现一朵奇葩,未必就能立刻引人注目;但如果在一片灰色之中,出现一抹亮色,哪怕这个亮色并不纯正,也会第一时间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所以常说,90年代初期,是一个处处充满了奇迹的时代!
  这次杨爱国先开口了,语气调侃:“呦,一飞啊,坐牢做出本事来了嘛,都知道市场经济啦。”
  老杨心里不太爽,他堂堂市场科科长,费了老牛鼻子力气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梁一飞能解决?
  简直是小孩子开玩笑嘛。
  周万新摆摆手,说:“一飞,你有什么想法,先说说看。”
  梁一飞沉吟了片刻,道:“以前我们专供部队,市场早就被人家抢占了,现在一时半会的想抢回来,难度很大;另外,这也是个大环境的问题……”
  这几年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虽然很多食品还是凭票购买,但总的来讲,物资并不缺乏,国家每年都会专门下文,保证食品副食品的充分供应。
  原来物资紧缺时候,备战备荒,甚至当成‘开荤’的罐头,市场越来越小了。
  产品本身来说,罐头味道再好,也不如新鲜的好吃,其实多多少少还加了防腐剂、色素,就是吃着玩尝个鲜。
  再说了,罐头是压缩食品,好几斤的原材料才能做一斤成品,价格相当不便宜。
  买一罐牛肉罐头的钱,可以买好几斤新鲜牛肉了。
  “本来市场就越来越小,而一个南江省大大小小,居然有七家罐头厂!供应远远超过了需求!”梁一飞继续说。
  这都是以前世界两极对峙,紧张备战大环境下遗留下的问题,在当时是正确的,在现在就成了麻烦事,所以说要与时俱进,要改革呢。
  一边听梁一飞的‘市场分析’,周万新一边下意识的微微点头。
  虽然没说解决办法,但是从市场、产品、大环境三方面,娓娓道来,谈得十分准确到位。
  老杨以前跟他汇报工作,就从没讲得这么透彻,这么有条例。
  有些,甚至是周万新自己之前都没有意识到的。
  “按你这么说,罐头厂就一定不行了?”周万新皱眉问。
  梁一飞摇头,正色说:“大环境好不好不去管它,好不好咱们都要卖,就是因为大环境越来越难,所以才需要快!急行军、出奇招,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形成轰动效应,短时间之内,快速打开市场!”


第4章 特供产品
  “发挥产品优势,打开市场,这话说得倒是简单!”
  又是杨爱国在一边插嘴。
  罐头厂的优势是什么?是质量好!
  可市场不清楚啊,没个一年半载积累口碑,这个优势怎么发挥?
  光靠做广告可不行,广告上,谁不说自己的质量好,产品呱呱叫?
  周万新有点不耐烦的一挥手,打断了杨爱国的牢骚!
  老杨这些老生常谈、抱怨的话,他听得够够的,耳朵都起了老茧,烦得很,光是抱怨有个屁用!
  他现在被梁一飞勾起了兴趣,问:“一飞,你说呢?”
  梁一飞以小卖小,呵呵一笑,闭口不言。
  我说?我不说!
  你不说,我说什么?
  他重生一次,不欠谁的,就算有欠的,一条命也足够还了。
  厂子真不准备进了,没任何意思,浪费生命而已。
  但钱他必须要,而且要多多益善。
  周万新读懂了梁一飞的沉默,沉吟了片刻,说:“一飞啊,我跟你讲句明白话吧。奖金可以给,但是给多少,现在不能定,必须要等到见成效之后再说。你周叔叔是厂长,要对组织上、对职工们负责,这个道理,你能明白吧。”
  周万新这个表态,梁一飞是满意的。
  这年头的人只是没有足够的商业经验和头脑,又不是傻子,自己两句话一说,人家就成千上万的拿出来?
  没有‘成功案例’,人家当然不会先给钱。
  投桃报李,梁一飞这才继续说:“周叔叔,对于厂子的情况,我有一整套计划,分别是改良产品、市场推广、广告营销,咱们一步步来。”
  “呦,这还一套一套的呢,打拳击呢,还组合拳啊!”
  杨爱国又在边上阴阳怪气的插嘴,“一飞我要跟你说一下啊,厂子现在没钱,要是买机器那指定不行。”
  “不用新买机器,也不用新生产什么,就是把这些罐头重新包装一下,重新加印几个字,调整下包装模板就行,不花几个钱。”梁一飞说。
  “具体呢?”周万新好奇的问。
  梁一飞想了想,转身从写字桌抽屉里找了白纸和铅笔,大致画了个罐头的样子。
  罐头底部原来印着出厂和保质期,梁一飞在边上写个四个小字。
  ‘内部特供’
  又在小字下面,画了一个小小的五角星。
  几个人面面相觑,这什么意思?
  梁一飞用铅笔点了点这四个字,说:“罐头厂的优势怎么体现出来?就在于这四个字,专门特供给部队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第一无二的优势!”
  说完,看着杨爱国,道:“杨叔叔你刚才口碑要时间积累,打广告一时半会也没用。这话一点不假,所以我们要想一个消费者一看就相信的办法。”
  然后又看向周万新,问:“老百姓相信什么?”
  周万新茫然摇头。
  梁一飞自问自答的说:“老百姓相信党,相信政府,尤其是相信解放军!从八年抗战,到小米加步枪打败八百万反动派军队,再到抗美援朝,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叫板,解放军从来没有让老百姓失望过。现在虽然不打仗了,可是老百姓只要遇到天灾,什么抗洪抢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解放军!所以说,我们的罐头厂,只要打出给军队内部供应的牌子,老百姓自然就会相信我们的品质。”
  甭管这话在理不在理,周万新都爱听,特别爱听!
  他就是部队下来的嘛!
  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一旦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只要看到解放军的那一抹绿,老百姓就安心了,就知道有救了。
  这么多年来,人民群众对部队的感情和向往,那是实打实的金字招牌!
  给部队用的装备食品什么的,不敢说档次多高,但是质量绝对都是一流的,谁敢在军需品上面搞鬼?那是找死!
  “嗯……”周万新沉吟了一会,点点头,说:“有道理。不过,就算说明了它质量好,老百姓不一定就爱吃吧?”
  “不是吃的问题。”
  梁一飞笑了笑,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周叔叔,现在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大学,考不上,在进工厂,这是为什么?”
  “学习文化知识啊!这还用问。”杨爱国说。
  “学了文化知识又是为什么?”
  顿了顿,还是自己回答:“因为大学生出来就包分配,就是干部身份,工资、福利、分房、户口,都有好处!”
  几个大人被他讲的一愣,然后都呵呵笑了起来。
  话有点直,不过理是这个理。
  上几年大学,出来就有好工作,工资高,待遇好,身份不一样,国家养起来,有面子有里子。
  “对嘛,说白了,‘高人一等’。”
  梁一飞用铅笔在‘特供’两个字上画了一个圈,继续说:“‘内部特供’的几个字也是一个道理。几块钱,买不到真正的高人一等,但能买到一份高人一等的感觉。按照时髦的话来说,咱们的罐头,就不光有使用价值,还有附加价值!”
  这番话说出来,三个大人听得都有点愣神。
  一来,没想到梁一飞坐个牢出来,思想不但没落伍,居然能讲出这么一番‘时代前沿’的话来;
  二来嘛,梁一飞讲的话,的确很发人深思,结合他们自身的经历,感受十分深刻。
  所谓的‘特权’、‘高人一等’,不一定是贬义词,总之就是与众不同,比别人强。
  就像厂子里评劳模,其实没几个钱奖励,评上了,也未必就能加工资,但是职工都能为这个事争破头。
  说白了,不就是那种‘我比其他人都强’的感觉嘛。
  还有现在这些个体户,赚那么多钱买小汽车,几万块钱一台的,和几十万的,真能差十倍?
  还不是一个面子,开着几十万的车觉得高人一等嘛。
  “厂长,咱们现在可不是给部队生产罐头了。印这个,那不是骗人吗?”杨爱国又来打岔。
  周万新和梁义诚都不乐意听这话,好不容易想到个看起来不错的点子,他老杨尽在这捣乱。
  但是这次,老杨的话的确有道理。
  哪怕为了赚钱,也不能弄虚作假!
  这是基本原则!
  “一飞啊,点子是你想的,这个你怎么说?”周万新问。
  “这有什么怎么说的?”
  梁一飞呵呵一笑,“积压的罐头,本来计划就是供应部队的吧?这没错啊!只不过军区撤销了嘛。罐头质量没得说,比外面卖得好得多,这也没错吧?!我们说内部特供,指的是品质。是给部队内部特供的军工品质!这怎么是骗人呢!”
  杨爱国下意识嘴巴一张,本能的就准备再挑挑刺。
  可嘴是张开了,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行了,再扯下去就没完了!“
  周万新最后拍板:“就按照一飞你说的组合拳,咱们先打第一拳,弄一批出来,探探路子,再决定后面!真好使,你放心,周叔叔不会亏待你!”


第5章 监狱也是所大学
  小会开完,周万新和杨爱国匆匆离开。
  杨爱国得赶紧回家,快十点了,他家婆娘凶的狠,回家晚于十点,不管啥原因,第二天晚上,准能看到他跪搓板。
  挺搞笑的,也就这年头还能看到这种奇景:丈夫打老婆,打得嗷嗷叫唤眼泪汪汪,满世界乱跑;或者老婆体罚丈夫,当着邻居面在大门口跪搓板。
  大家都习以为常,看到打女人的,劝几句拉一拉,看到跪搓板的,就哈哈一笑。
  很少有人因为这些事闹离婚。
  未必是感情好,而是在这个年代里,大部分人在婚姻和工作上,都没有太多的选择和诱惑,一次就是一辈子。
  周万新则是直接回到了厂子里,今晚就要重新做包装模具。
  他是属于偶尔打打老婆的那种。
  梁义诚就比较惨了,即没有老婆打,也没女人罚他跪搓板,就一个儿子相依为命,这几年还见不到面。
  “你放着,爸来扫。”
  人走之后,一地烟头,梁一飞拿着扫帚干活,梁义诚把扫帚拿了过去。
  梁一飞也没闲着,跑到水池洗碗去了。
  梁义诚一边扫地,一边问:“一飞啊,你这些东西都跟谁学的啊?”
  梁一飞说的那些话,乍一听是小聪明,可是仔细想想,里面是很深的道理的。
  这个道理就是人心。
  人心,绝对不是从书上能学到的,没有足够的经历,就不可能真正懂人心。
  儿子才多大,又与世隔绝坐牢,他怎么懂得这些?
  梁一飞把碗摞好了,放进碗柜盖上湿毛巾,说:“爸你忘了,我以前摆地摊嘛,那时候就懂点怎么做买卖,在牢里,我经常看书读报学习,牢里也没其他休闲娱乐。”
  顿了顿,擦干手,笑道:“再说了,您不知道,大牢里什么人都有,混社会的,当官的,还有大老板呢,我跟他们聊聊,真挺长见识。”
  这话有五分真。
  两辈子都有坐牢的经历,对于梁一飞而言,未必全是坏事。
  在牢里,学到了很多外面学不到得东西,接触到了一些奇人,也能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犯过的错误。
  监狱里的犯人,是罪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多是某个领域的‘人尖子’;
  这批人尖子,和梁一飞一样,进去之后,都会反省自己的‘失误’;
  所以他们领悟到的东西,有时候比外面的那些正春风得意的成功人士,要更深刻。
  对于梁一飞这样的人而言,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加宝贵!
  听儿子这么说,梁义诚才算是放心,“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
  ……
  接下来几天,周万新按照梁一飞的‘点子’,从仓库里取出一批罐头,重新包装。
  不多,拢共3000瓶,两百箱。
  梁一飞的点子听起来蛮‘奇’的,但是到底管用不管用,周万新和杨爱国,包括梁义诚,现在都不敢确定。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包装上的字,印上去简单,可要是市场还是不买账,到时候再想抠下来那就难了;五角星还是钢印打上去的,根本不存在抠不抠的问题,卖不出去,那这三千瓶就废了。
  三千瓶罐头不多,没用多少人手,连上班时间都不占用,找几个工人加加班,三天就搞完了。
  罐头装箱,箱子上,也印着“内部特供”和五角星。
  周万新眯着眼,打量着面前的罐头箱子。
  车间主任皮大国跟在边上,摸着下巴,咂巴着嘴,自言自语说:“厂长啊,你有没有觉得,这些罐头哪里不太对劲啊。”
  “什么不对劲?”周万新现在一颗心全在罐头上,听到老皮说不对劲,猛地一转头盯着他。
  “我说不好,怎么说呢?”皮大国斟酌着用词,不清不楚的讲:“罐头吧,还是一样的罐头,可是,怎么就感觉跟原来不同了,看着有点……嗯,有点吓人!”
  话说的没头没脑,不过周万新却听明白了。
  因为他也有类似感觉。
  怎么说呢,不是吓人!
  一样的罐头,可是印了这四个字之后,就让人有种油然而生的敬畏感。
  也不一定是敬畏感,没法用明确的词来形容。
  用一句知识分子的酸话,比较恰当。
  叫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鬼点子,有点意思啊。行,先放仓库去。”
  周万新咂巴咂巴嘴,琢磨着下一步是不是继续按照梁一飞的组合拳来走。
  他还没琢磨明白呢,罐头朝仓库搬的时候,出事了!
  入仓库的时候要点数。
  点来点去,本来两百箱罐头,可只点出了179箱!
  21箱不翼而飞!
  足足丢了十分之一的罐头!
  以前也有丢的,可是没这么多。
  职工拿自家厂子东西,不算偷。
  爱厂如家嘛,也就把厂子当成‘家’。
  家里的东西,那不是随便拿嘛。
  不光罐头厂,其他厂也都一样。
  连周万新这种‘改革派’都习以为常,只要不是太过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前物资不丰富,职工们经常去仓库拿罐头当菜吃,也有朝家带的。
  可是,现在什么都能买到,罐头吃久了,那味道实在挺腻歪,除了极个别不占便宜就活不下去的人,这种‘损耗’越来越少。
  可就算之前最夸张的时候,也没有一批货损耗超过十分之一的,百分之一都没有!
  这次一下子就少了21箱,性质立刻不一样了。
  这就叫‘掏黄鳝把大堤给掏塌了,偷砖头把大楼给偷倒了’。
  社会主义墙角能这么挖?
  这不扯淡嘛!
  周万新大怒!
  要查,严查到底!
  ********************
  PS:以后上架前不出意外的话,早晚各一章,早上十点,晚上八点。
  再来两个字:求票!


第6章 罐头失窃事件
  这年头没什么高科技,反侦查手段也没普及,企业里的这些破事,真要查就没查不出来得。
  当天下午,就水落石出了。
  果然是内贼。
  下班的时候,周万新带着保卫科几个人拦在门口,挨个检查,抓了四个人。
  三个是产线上的,一个是保卫科自己人。
  保卫科长脸都绿了,当着周万新的面,一脚踹了过去。
  全部带到办公室来,站成一溜排!
  保卫科长也黑着脸站在边上陪绑。
  周万新脑门都在冒火,独臂把桌子拍得摇摇欲坠!
  “我说你们一个个,也是厂里的老员工了,平时孩子老婆想吃,拿个一两瓶,我不说什么,现在是越来越变本加厉了。好嘛,都成箱成箱的绑在自行车后面,用雨衣一盖,就朝外厂子外带,你们是当我是瞎子,还是觉得偷公家东西,就不算犯法啊。”
  他是战场上下来的,自带一股煞气,几个职工都低着头不敢吱声。
  “不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