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燃情年代-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516章 123计划
  小刘秘书,刘悦,西南政法毕业的硕士高才生,80年代末期的硕士生是很罕见的存在,毕业后就给分到了滨海市市政府,之后在南江省也有过很不错的时间经验,曾经在两个县挂职,后来一直在市政府工作。
  可以说,见过的领导不算少,级别也都不算低了,属于真正‘见面世面’的年轻干部。
  不过像今天这种情况,小刘秘书还是第一次遇到。
  到了秦风民这个级别,又在实位上的领导干部,不敢说日理万机吧,也差不多少了,每天要等着他去办、去出面、去思考的重要工作数不胜数,理论上来说,任期期间,根本是没有什么休息余地,忙不完的;而其中随便挑出来一件,都是事关全市大局的重要工作,没有等闲。
  所以,领导干部工作中,有一条不言而喻的‘潜规则’:计划。
  事先制定好工作计划安排,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安排进行。
  没有没有计划,不按照计划来做,那工作早就乱套了,甭管多大的事,都要放在工作计划中,按照计划执行。除非遇上天大的突发事件,否则计划是雷打不动的。
  今天,秦风民的计划就一变再变。
  开始说参加工商联会议开幕式讲话,并且全程旁听,变成了参加闭幕式,后来,连闭幕式也去不成了,让他和主办方讲一下,把今天会议纪要送过来,秦书记临时有重要工作脱不开身。
  而这个重要工作,就是和梁一飞‘说话’。
  一头是全市工商联会议,一头,是一个商界商人,颇有些放弃森林,选择一棵树的感觉。
  一直聊到了晚上七点半,八点钟市委常委有会,那是实在没法不去的,这才作罢。
  “小刘啊,你安排个人,跟梁老板接洽下,今天我和他聊得一些内容,他会整理出来成文字。”临走之前,秦风民还特意交代小刘秘书。
  “好的领导。另外时间上快来不及了,您是随便吃一点再去开会,还是回来再吃?”
  “不吃了,直接去开会,梁老板你正好坐我的车一块出去。”
  ……
  ……
  八月末,三伏天已经快要过去,可是这天气却依旧酷热难耐。
  作为众多水果之中的一员,西瓜每到这种季节,就会成为畅销货,城里随处可见乡下的农民用拖拉机、板车拉过来的一车车大西瓜,在路边叫卖。
  梁一飞穿着一件大裤衩,从岚韵湖出来,手里夹着半截烟头,拖拉着大拖鞋,蹲在路边上,沿着一溜排西瓜拍了个遍,搞得卖西瓜的干瘦老头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行家一看,这小子压根就不会选。
  “老板,五分钱一斤的东西,你咋买都买不到吃亏,我这瓜都包熟,你随便选,有白瓤的你拿过来我给你换。”老头说。
  “这个瓜你开个口子我瞧瞧。”梁一飞随手点了一个,老头用刀开了个三角口子,挖出来里面红瓤子比划了下,“我说包熟吧,你尝尝,肯定甜。”
  梁一飞拿过刀子上调的三角块,咬了一口,还可以。
  随手把三角西瓜皮重新盖在洞口上,递了支烟过去,说:“大爷,今年雨水一般,五分钱一斤,你这一大车来来回回的,能赚到钱不?”
  老头见这人摸了又吃,吃了却没有买的意思,本有些不悦,但是看见对方是从边上那个大会所里出来的,生怕是会所里的人,赶他不让他在这里卖西瓜,又看烟屁股上小熊猫的牌子,也就把一些牢骚咽下去了。
  “赚不到几个钱,你看看我这一车瓜三千斤,五分一斤,十斤五毛,一百斤五块,三千斤,全买了也就一百五十块钱,路上油费,接车给人家买两包烟,种瓜搭进去的精神头,农药肥料,杂七杂八的,能有五十块钱利就不错。”
  瓜农不容易,别看满满一车西瓜看起来很多,可这玩意真不值几个钱,家里几亩瓜田,辛辛苦苦一趟城,一年就那么几百块钱收入而已。像他们这种瓜农进城,还都是自带干粮,住马路牙子,否则还得贴钱。
  不过老头言语之间倒也没有什么抱怨,说:“闲着也闲着,种瓜不费事,我老头子在家也没事干,弄几十几百的总比没有好,农村不比城里,钱值钱,几十块钱够我喝小半年散酒了,除了西瓜一年再弄点其他副业的,有个几百块钱闲钱,补贴补贴小孩,不给他们添麻烦。”
  老头大约也是平时在这里没人说话,聊着聊着,话也多了起来,拿个小马扎塞在屁股下面,说:“不过明年就好了,听乡里讲,市里要搞什么‘123计划’,我们乡有政策,乡里补贴进口的好瓜苗子,免费教技术,到时候,重那个什么……无籽西瓜,又甜又大还没子,一块地里长出来的不变,价钱翻好几倍,要真能成,我再开几亩瓜田出来,到时候进一趟城就能赚好几张大票子。”
  “真到那时候,都不用你进城了,有厂家直接去收。”梁一飞笑道。
  “对对对,乡里干部也说了,我们就安安心心种瓜,不过我老汉有想法,要是厂家给的钱少,我还是要自己进城卖。”老头很精明的样子。
  “只要瓜真好,人家厂家不赚农民那几个汗珠子钱。”梁一飞笑了起来。
  这个所谓的‘123’计划,是滨海市最近提出来的一个未来三年经济大规划。
  简单来说,是以滨海市一个城市为中心,发展经济和环境建设两方面双管齐下,以环境促经济,以经济保环境,相互促进,在三年之间,在滨海市下属四个县中选取16个乡镇,建立以‘水果副业、农家乐旅游’为核心概念的特色乡镇,打造出水果之城。
  这个123,大概就是一个城市,两手抓,三年。
  这个说法是明面上的,听起来有些怪怪的,至少是‘一个城市’这一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滨海的政策,当然是围绕滨海市,还还用说嘛?
  对外的解释,是全省把滨海作为试点,一旦有成效,立马推广开。
  但是像梁一飞这样身处在计划中,本就是计划的提出和核心的人,自然了解内情。
  所谓的123,实际上是‘以飞源饮料集团公司为核心和源头,大力发展种植业、以及产业链上其他中小行业,在三年内,养出一条可以自我增长、良好有序、富有特色的‘生态经济龙’。’
  飞源,自然就是这条龙的眼睛,在起步阶段,大批的产品要靠飞源来收然后投入市场,大批的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要靠飞源活着,整个生态产业链需要飞源来一手扶植和规划。
  只不过,毕竟是一家民营企业,市里不好在明面上这么讲。
  事实上,最近几次市里开会,梁一飞是是列会人员,最高级别的一次,甚至旁听了市里常委会议,还做了一个很简短的发言。
  ‘绿色经济’,‘青山绿水’这些概念,在当前,并不算吃香,如果仅仅从环保入手,讲实话,滨海也好,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也罢,都是没什么太大兴趣的。
  梁一飞讲得是‘生态链’,是‘会动的经济龙’,先把生态链这东西讲透了,这东西是‘活得’,只要给它一点初始的营养,路子规划正确,它之后就会自行生长壮大。
  钱是孵龙蛋的火苗,思路是龙魂,政策保障,是良好的生长条件,花不了多少钱,只要当地政府能够给出好政策,接受好建议,那么这条龙就会自行发展壮大,可以说能够解决经济发展中,政府头疼的绝大多数问题。
  即有实际好处,又能带来政绩,投入还不多。
  这些话本就是后世几十年积累的正确经验,加上梁一飞自己是滨海市拔尖的企业家,点子大王的名气在外,从他嘴里讲出来,再有秦风民力挺,立刻得到了市里的认可。
  老书记当初还以为赵家的问题,对梁一飞多少有些微词,和秦风民多少有些心结,可是经此一遭,矛盾尽去:毕竟要退休了,谁不想风风光光?
  讲句再远一点的话,这个123真见了成效,滨海真养出一条大龙来,老书记退不退,未来还能不能进一步,那都是两说。
  总之,这一次梁一飞‘出点子’,可以说,即包含了自己目前最主要的产业,也得到了自己所在地政府大力支持,是他出道以来,规划的最完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
  正所谓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梁一飞把这条大龙给挖出来培养,市里当然对飞源饮料给予了全方面的支持。
  秦风民之前讲的‘要啥有啥’,落实下来,主要包括几条具体的。
  比如,把滨海水库封了,水库周边,只有飞源一家企业,在原有的红牛厂基础上,包括新划拨的地皮,直接建立一个厂区生态公园;另外直接划了一座山给乐源使用。
  税收方面,第一年第二年免税,第三年开始,阶梯递增。
  此外,接下来凡是乐源的项目,市里开辟绿色通道办理。
  至于有领导提议,梁一飞也应该入党,之后作为人大代表献言献策,这被梁一飞力辞了。


第517章 90年代中产生活方式
  “梁老板……梁老板……”
  梁一飞正跟卖瓜老头聊天,岚韵湖里出来一个秃顶的矮胖子,也穿着浴袍,耷拉着拖鞋,老远就大着嗓门嚷嚷:“怎么洗着洗着人就不见了呢,我这一通找……”
  “里面太热,出来弄点瓜吃吃。老郑,怎么样我这桑拿,还行吧?”梁一飞呵呵一笑。
  来人正是清苑县养殖大户郑老球,市里要搞123,他这个承包了山头的超级农场主自然要跟着分一杯羹吃吃,这几天几乎就泡在岚韵湖,有事没有就跟梁一飞屁股后面转悠。
  “老弟,你到底卖还是不卖啊,我都给你杀了个洞了。”聊了半天,老头也聊尽兴了,又回到西瓜上。
  “买啊。”梁一飞起身说。
  “那就这个?”老头拍拍杀开一个洞的瓜。
  “老人家,你这一车瓜全部要了,喏,就送对面大楼里去,说我买的,给门卫解渴消暑,让他们自己分分,会有人给你钱的。”梁一飞从裤兜里掏了张名片放在老头跟前,跟郑老球一块耷拉着拖鞋朝回走。
  老头望着手里的名片,发了半天呆。
  ……
  ……
  1996年下半年,滨海市的123工程正式开动,最大的民营企业飞源集团也正式揭牌。
  整个下半年,梁一飞几乎一门心思扑在这两件事上,这本是合二为一的工作,但是即要考虑到市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当地群众的工作,又要确保集团业务顺利开展,工作方式必须灵活而有效,因此虽然有着各方面的支持,但对于梁一飞本人来说,也是一次两辈子都没有的经验和历练。
  如果说‘能力’这种东西,才是最大的隐藏金手指,像游戏打怪一样也会升级,那么这半年时间,梁一飞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仅仅从企业管理、人际交往两方面来说,此时他的能力,已经要全面的超过上辈子做企业所能拥有的,平台和眼界,也比上辈子提高了一个档次。
  快到年底的时候,123计划已经小见成效,乐源终于可以脱离之前养生堂的底子,依托滨海市资源,生产矿泉水和四种果汁产品,其中以苹果和西瓜口味最佳。
  有个小点其实梁一飞并没有和市里说得太细,果汁嘛,真不一定需要果子好,什么烂苹果不甜的西瓜,都可以用来做果汁。
  但是吃起来就不同了,滨海下面有已经出现了几个比较有名的水果乡镇,都是在原来就盛产某种水果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打开了名气。
  说起‘名气’,现在最需要名气的,是矿泉水。
  依旧沿用了农夫山泉这个名字,水源选用的是滨海水库,乃至整个新安江上游的山泉水。
  梁一飞准备等过年期间,请冯刚过来,或者让他推荐一个导演,来飞源饮料所在的生态公园,拍一部名为纪律片,实则是广告的短片,介绍一下农夫山泉的纯天然无污染富含矿物质,宣传一番滨海附近的山清水秀,让大家知道,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然后通过凤凰新传媒的渠道,在全国各电视台、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的滚动大屏幕上播放。
  走得完全是上辈子农夫山泉的那一套,这是现成的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梁一飞没有必要为了证明什么,再别出心裁重新来一套。
  快到过年,盛文峰忽然带着杨玉莹过来了,在滨海停留了几天。
  两人合伙的电影公司,今年第一部 电影不见不散正式在贺岁档准备上映,不过此时两人对此都已经没有太大的关注,想的反而都是同一回事:电影里的植入广告。 
  和以前那位走私大王少东家相比,现在的盛文峰,更像是一个成熟的商人,身上的纨绔作风明显少了,人变得更加稳重和踏实起来,第一款所谓的‘国产汽车’飞鸟已经下线,明年就可以投入市场。
  汽车的研发生产周期当然不可能只有短短一年,不过他对当初梁一飞提的建议十分认可:先直接抄袭、再尽量模仿,最后国产化。核心都是国外的,目前这个飞鸟其实就是低配版的丰田皇冠,用的是日本十几年前的技术和核心,连车身外壳焊接技术都无法国产,真正国产的,大约只有内饰塑料和挡风玻璃,但是价格便宜,八万六一台,突破了家用小汽车十万元的低价,比起那些八十年代东欧进口的小车,又更加的时尚现代。
  他的意思是,能不能再电影里加几个镜头,主角就开那种小车,作为‘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风向标。
  这当然可以,在艺术面前,导演是要服从的,在资本面前,艺术又是必须让步的,老板开口了,冯刚三下五除二加了几个镜头。
  如果从电影里看,九十年代小老板和富裕老百姓的标配就是开飞鸟,喝红牛和果汁,车里一定要放一箱农夫山泉,不然都不好意思开车进山去接老板,开车去大明星的别墅。
  盛文峰在滨海停了几天,谈妥了电影修改,和梁一飞吃了两顿饭,又匆匆赶回老家。他前脚走,谢逸飞后脚就到了。
  这位谢四公子和梁一飞着实有一段时间没见了。
  人们往往聚于闲时,别于忙碌,谢逸飞找到了制药这个主业之后,干得热火朝天,每天恨不得有25个小时,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男性药物制造商。
  这种药,别看上不得台面,但是销路实在太好,利润也十分惊人,几十倍的纯利润,比世界上任何非法生意来钱都快。
  谢逸飞很恶毒的给梁一飞送了一车皮精装版,梁一飞听到这个消息瞪着他看了半天。
  不要讲老子没病,老子就是有病,需要他妈的吃一车皮?
  难道老子是穿山甲,要日穿地球?!
  还好谢逸飞及时解释,才避免了被丢进岚韵湖的悲惨下场,他准备开拓一些直营业务,这一批药,通过梁一飞的关系,想在大商场里试试水。
  在审批上,这自然属于药物,但是在老百姓眼里,更接近保健品。
  保健品这种东西,梁一飞早就说了,要么完蛋,要么认真转型,做一些踏踏实实有效果的东西出来。
  可惜那次年会,似乎没有人留意他的话,所以,在1996年年末最后一个月,保健品市场的末日终于到来了。


第518章 时代交替
  这场暴风雨来的悄无声息,即没有在大型官媒上有任何评论员文章开道,高层也没有下达任何能看得见的红头文件,各路官媒甚至没有对此做什么报道,好像压根就没有这回事。
  但是保健品行业的从业者,却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泰山一般得压力。
  首当其冲得,是保健品相关广告。
  以前,各地方电视台是最喜欢保健品行业的广告的,原因无他,做保健品的有钱嘛,相关的公司又多,这帮人买起广告来,几乎是不计血本的。
  这也是保健品行业的特点:成本的大部分都用在营销上,赚十块钱,怕是要有三四块钱都落进了各级广告、营销单位的口袋里。
  像有的县级市或者没有什么拳头节目的小台,往往‘傍上’了一个大型保健品公司,就可以解决一大部分广告任何,活得滋润的狠,越是偏远的台越是如此,保健品就喜欢面向农村不发达的确做广告。
  所以保健品的宣传部门和地方电视台之间的关系一向很融洽。
  今年年关不一样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全国的各大小地方台一夜之间,不约而同的开始抗拒保健品广告,对于明年的广告续约,能拖就拖,能躲就躲,躲瘟似的,想要继续签约十分的困难。
  要说原因呢,电视台方面一般也没什么明确的讲法,只说一些工作忙、投标单位多之类的场面话。
  渐渐的,保健品行业内传出一种比较受到认可的说法:各地方台,原则上,明年不在黄金档和热门档播放保健品广告,不再任何时段,播放爆出过重大负面新闻的保健品广告。
  这个内幕消息,来自于一个通知‘各单位严格审查保健品广告’,通知里,并没有说就一定不能放保健品广告,也没有对时段进行要求,但要求电视台审查广告的真实性,严禁虚假宣传,严格把控保健品广告占比等等。
  理论上来讲,保健品还是能上电视台的,但是由于这个通知的存在,大多数电视台已经不愿意接保健品广告。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电视台又不是专业医疗鉴定机构,它怎么可能去保证广告的真实性、保健品的真实效果?所以干脆不要冒险,一刀切了事。
  反正这些年改革开放,国内的各种产品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电视台广告不愁卖不出去。
  不仅电视如此,各地的纸质媒体反应更加激烈……电视广告大部分都是按照年度或者季度出售,之前买下来的,依旧照常播放;可报纸杂志之类的媒体,都是按照‘期’出售,干脆就直接断掉了保健品广告的门。
  保健品靠的就是宣传,各路媒体把这条路一断,从今年看还没什么明显反应,但可以预见,今年结束之后,整个保健品行业将会进入一个从所未有的艰难时期。
  保健品的‘宣传营销’,宣传方面出现了重大危机,营销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般情况下,保健品的销售主要还是通过经销商入驻各地的销售网点:大到城市里的商场、小到小镇上的门市部、小卖部,外加频繁的‘路演促销’等方式进行。
  到了年底,各地的工商管理部门,按照惯例,会对市场进行检查整顿,今年也不例外。
  但是今年的检查,和往年有几个明显的不同。
  首先,争对性十分明显。
  以前检查,是普查、抽查,看到什么查什么,今年的各地的检查人员,似乎十分有默契似的,统一把重点放在了保健品上。
  进了商场,前面往往都是走个简单的过场,然后检查人员直奔保健品柜台,对销售的各类保健品从保质期、包装、宣传,甚至是疗效,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检查。
  这能禁得住查?
  不要见保健品这样天然有缺陷,整个行业都在瞎扯淡的东西,即便是其他看上去正常的行业,什么家电、日用品之类的,查得这么细致,就没有完全没问题的。
  一时之间,各大商场里,保健品柜台是一片哀嚎,整顿的整顿,罚款的罚款。
  大商场里相对还要好一些,毕竟是租的柜台,当地检查的单位和商场之间也有往来,不会搞得过于难堪。
  而地方上的小门市部、小卖部,那就不一样了,罚款都是轻的,关门停业整顿的比比皆是。
  大过年的,正是生意好的时候,这么一关门整顿,也不知道要损失多少钱。
  至于说什么整改,怎么整改?一个小卖部,一个小厂第三产业的小门面,一个老头老太太开的小店,卖点烟酒爆竹的,有什么能力去整改保健品?
  唯一的办法,就是交了罚款,然后不卖了。
  年底的保健品市场就这么忽然一下子变得风云突变起来。
  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保健品行业忽然看起来反而进入了一个‘巅峰’状态,由于一货难求,所以价格反而飙升到了吓人的地步。
  保健品厂家没有因此得利,反而是各地手里还有货的经销商,趁着最后的机会,捞了一笔,尽可能的回款,钞票在手,却不敢再进货,纷纷处于观望状态。
  人在居中,往往视野被蒙蔽看不清,很多保健品企业直到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业将出现巨变;倒是有一些局外人,却冷眼旁观,一眼就看破了,种种迹象都已经很明确的表明,监管部门已经把保健品行业当作对象,准备严查,保健品行业躺着赚钱,不守规矩的好日子已经一起不复返了。
  “保健品的时代差不多要落幕了,1997年,我得开几家分店,老梁,你说接下来,会不会是一个房地产的时代?”
  袁欣然穿着一身东北味很足的貂皮,翘着二郎腿,一副山大王得样子,就差手里没夹一支细长的香烟。
  “你怎么这么想?”梁一飞笑问。
  “我听说,国家准备逐步取消福利分房了。”袁欣然耸耸肩,说:“也是改革深入到了这个阶段的必然吧,一批国企被放弃,一批国企进行制度管理深入改革,活下来得也都推向了市场化,进一个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