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燃情年代-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么宣传的那家企业,俨然是中关村目前知名度最高的一家所谓IT企业。
  大前研一也举了几个例子。
  他是日本人,而日本和中国的合作,在家电领域最多。
  96年,中国国产冰箱的龙头科龙集团创始人曾经讲过,‘如果在我们有生之年不能制造出一台百分之百的国产冰箱,我们这代人愧对后人’。
  90年代开始,大批国产冰箱、彩电等家电企业纷纷冒头,涌现出诸如海尔、长虹等等一系列知名的民族品牌,花了大价钱从国外进口生产线和技术,这些企业也纷纷在发达国家建立了‘前沿技术中心’。
  事实呢,大前研一去实地调查过,讲得好听点,叫做绝大多数,讲的比较符合事实,是他所见到的全部所谓的‘海外中心’,全部是用来炒作的题材,不但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符合国际标准的实验室,大多数甚至都压根没有买地租地,更不要提破土动工了。
  有几家倒是干脆,直接给国外的一些实验室捐了点钱,然后在实验室的牌子上,加上某企业的名字。
  最搞笑的一家,明明是做电视机的,却给一家大学的生化实验室捐钱,原因倒也简单,这家大学的生化实验室再没有资金注入,就要撑不下去被取消了,而这家实验室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有两个词听起来和电视有关:清晰、色彩……
  这是一家眼科实验室。
  还有目前中国已经号称有着世界最大生产量,最先进生产技术的洗衣机、电视行业。
  这些行业所谓的研发、创新又是什么样子呢?
  某行业领头羊企业,得到了一个金钱无法买到的‘重要市场信息’,某地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结果地瓜泥巴太多,水排不出去,于是集中科研力量,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终于研发出了新一代地瓜洗衣机。
  这个创新就是:加了一条更粗的排水管。洗衣服用细的,洗地瓜用粗的。
  之后,还推出了一系列‘先进’产品,比如‘打酥油洗衣机’、‘洗小龙虾洗衣机’、‘搅拌饲料洗衣机’。
  这些近乎魔幻现实的存在,恰恰是当前中国众多企业,甚至是一线企业的科研成果。
  至于电视机行业,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个行业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花了大力气、大经济,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给了众多政策引进扶植起来的,彩电,在中国的地位,已经堪比自行车,自行车、电视机,这两项产品,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招牌。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行业的确做出了一些成绩,比如让昂贵的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是同样存在技术研发的重大缺陷,比如什么吹得很热的数码景深彩电,实际上就是把彩电技术的原理,翻译成了中文而已。
  至于其他,比如空调加了一张十块钱的活性碳薄膜,成本不到一块钱,就号称是‘本世纪重大突破’;在冰箱里注入一些除臭的药剂,就打出‘无菌冰箱’的招牌,宣传进入了绿色时代……
  等等一系列,在专家看来,不说是诈骗,至少也是黑色幽默的行为,这这么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频繁的发生在中国顶级的企业身上。
  而如果真的去研究这些企业的报表,会发现,他们真正投入在研发上的经费,少的可怜,基本上都不到公关费用、市场费用的零头。
  “这已经不是能不能成为伟大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企业,在未来失去了政策保护之后,与外部企业竞争,能不能存活下来的问题。”大前研一说。
  作为一个老外,他这些话说出来,多少是有些伤人的,而且把中国目前好几家顶尖的民族企业都点了名。
  主持人脸色微微有些尴尬,看向潘觉。
  “当然了,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中必然带来问题,我们经历的,都是之前中国从未经历过的变革,那么也必然存在实践中的偏差,这是可以理解的,大前老师说这些,我想和我们中国人民的心理是一样的,希望中国能有属于自己的优秀民族企业。”
  大前研一是不是这么想的,没人知道,但是全中国的老百姓,的的确确希望有这样的民族企业,为中国人扬眉吐气。
  前不久,有一则新闻,首都某商店进了一批日本空调,结果发现使用中存在众多小毛病,人家日本工程师来检修之后,却没有找到任何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个答案:是首都的空气质量太差,影响了空调的正常运行。
  这让看到这则新闻的中国人都气不打一处来。
  可是能怎么办呢?
  谁让我们技术不行,检测不出问题在哪?谁让我们在电器行业,是日本人的小学徒,技不如人呢?
  “做企业,必须能沉得下气,不追求眼前的短暂利润,有长远的目光和宏大的格局。在中国呢,我也看到了一些企业,拥有这样的品质。”
  热点访谈是一档电视节目,虽然不是娱乐节目,但本质山还是‘节目’。
  所有的节目,包括后世所谓的真优秀、现场秀等等,都是有它的大致剧本和大纲,在这档节目开播之前,大前研一、潘觉还有主持人,就已经各自有自己的立场,安排好了谈话的进程。


第534章 年轻的企业
  作为一个嘉宾,大前研一既然愿意出席这档节目,那么就等于是默认并且接受了节目的安排;
  同样,作为一个学者,在接受节目安排的同时,大前研一也必须为自己的话负责,所以在节目正式录制之前,他的确做过一些调查。
  调查的结果,和他从节目组听到的,之前和潘觉交流的,的确相差不大。
  所以才有了之后在节目中的一番话。
  “据我所知,中国有一家做通讯器材的企业,前一段时间,当众销毁了市值数百万元的残次品,不知道两位是否有所耳闻。”大前研一问。
  主持人自然是一脸‘没有听说过’的样子,而潘觉却是微微点头,说:“这我知道,就是我们市的一家企业,新成立不久,说起来大家未必知道,不过前一段时间,柯守良飞跃黄河,这个全世界瞩目的壮举,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应该都有所影响。”
  主持人插话道:“那次直播我就在电视机画面前全程观看,十分的紧张精彩,那可是一桩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只是不知道,和您说的这个厂家有什么关系?”
  “主持人,有当时的录像吗?”
  “有的,可以现在调出来。”
  编导调出了当时飞跃黄河的录像,刚放了一会,主持人就立刻明白了过来,道:“您说的这个厂家就是这次飞跃的赞助商飞科吧?”
  大前研一和潘觉相互看了看,然后同时点了点头。
  “飞科小灵通,联通你我他?”主持人用不解的语气,读着车身上的广告,说:“小灵通,这是什么东西?”
  说着呵呵一笑,道:“我倒是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五十年代的科幻卡通书,叫做小灵通畅游未来,书里的小灵通是个很聪明的小男孩,和飞科公司的小灵通是否有什么关系呢?”
  “小灵通本质上是一种电话,但是它是无线电话,不需要用电话线连接,和大哥大差不多,但是由于采用了新的入网技术和制造工艺不同,所以小灵通价格便宜,只有手机的几分之一乃是十分之一……”
  潘觉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小灵通,然后从包里拿出来一台红色只有手掌大小的‘手机’,冲着主持人和镜头晃了晃,笑道:“我们滨海市是全国最早开通小灵通的城市,我买了一台。”
  “呦,这个看起来很小巧啊。”主持人接过来,好奇的前前后后打量了一番,说:“质感上没有手机那么好,但是明显要轻便许多。潘主编,您使用感觉怎么样?”
  “正如主持人您讲的,这个小灵通它不如手机有质感,所以便宜的多嘛。买的时候,售货员告诉我,小灵通是专门针对本地通话的,主要的受众是城市人群,好处是收费和售价都很便宜,缺点是离开当前城市,信号会变得很差或者没有信号。比较适合活动半径相对小的人使用。”
  潘觉顿了顿,接着说:“这款手机是给我太太用的,她每天的生活路线基本就是家里……办公室……菜市场,周末去逛逛商场,出差到外地比较少,当初想买个手机,可是手机太贵了不说,月租、花费也非常高,她舍不得,这才买了小灵通。用了一段时间,感觉基本可以满足要求,除了偶尔在厕所、地下室这样比较偏的地方,绝大多数情况下,感觉和手机差不多。”
  “我说呢,这个小灵通的造型很女性化,颇为柔美,原来是给太太用的。”主持人笑道。
  “对,相对于手机,小灵通的外形的弹性是比较大的,款式也多。”潘觉笑道:“我听说,他们接下来还准备推出一些有各种功能的小灵通,比如能播放MP3音乐的,能拍摄照片的,不过价格可能会贵一些。”
  “那倒是很实用的功能。”主持人看向大前研一,说:“您刚才说,烧掉了数以百万计的产品,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件事在大陆,乃至在全世界,都是比较罕见得,所以我在得知之后,专门去了解过情况。”
  大前研一点点头,说:“厂家有质检关卡,发现了一批产品存在质量瑕疵,待机时间只有标准的三分之二,这家企业的老板严肃处理的相关责任人,并且把这一批瑕疵品当众焚毁。”
  “大概有多少产品?”主持人问。
  “一共大约五千台吧。”
  主持人微微倒吸了一口凉气,说:“即便比手机便宜的多,五千台小灵通,价值恐怕也在百万元以上吧?”
  “应该是这样的。”大前研一点点头,认真的说:“这个做法,我个人认为,是有待商榷的。毕竟,瑕疵品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资源,毁灭社会资源,从整个人类进步的角度而言,并不是好事。如果在国际上,同行的做法是把这一批产品回炉重造。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却是一种绝不妥协、绝不敷衍了事的较真精神,这种精神,恰恰是目前很多中国企业所欠缺的。”
  “这个企业的老板我倒是认识。”潘觉淡淡的插了一句嘴,“很年轻的一个企业家,事后我和他聊过一次,他讲得一句话我印象颇深。”
  “什么话?”主持人顺杆朝下问。
  “他说,我们的企业,就像我这个人一样,还十分的年轻,未来有远大的前景,对于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着急赚钱,因为年轻嘛,未来的路还很长。”
  “那什么才是重要的?”主持人问。
  潘觉道:“年轻人最重要的,是走正道,找准一条正确的路,树立正确的三观,然后在这个道路上,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落实到企业上,就是确定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当前策略,花大代价提升企业底蕴。再详细一点来说,在通讯终端行业,中国缺少的核心技术太多了,比如深层次的芯片和系统,表层的外观专利、工艺水平等等,留给飞科的研究空间非常巨大,历史使命也十分沉重,所以,飞科绝对不允许滥竽充数,在生产制造上,要求精益求进,并且会始终把技术研发作为企业重点。”


第535章 超前的广告公司
  后世有一类‘传媒’公司,专门负责炒作、宣传等工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新闻舆论焦点,足够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或者二三线明显,一夜之间就推上热门。
  如果能力再强一些的传媒公司,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造成整个社会对某个事件、某个人物的关注。
  当初梁一飞让周峰成立凤凰新传媒,就专门跟他聊过。
  凤凰的责任,不仅仅是和各地方、各媒体搞好关系,去拿广告位,等等诸如此类的,都只不过是日常工作而已。
  凤凰应该有能力在短时间之内,不动声色的利用全方位的媒体手段,把自己需要的热点尽快聚焦,然后放大,乃至成为一场国民讨论的盛宴。
  这个理论和目标,对于当前的广告公司,绝大多数媒体人而言,是很超前的概念,虽然从学习传媒的一开始,所有这个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都学到了‘传媒可以用来引导舆论’这个最基础的知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任何相关的课程、技能可以像学校念书一样去学习,更不存在系统性的学习方式。
  但是这一套方法,在20年后,却是已经非常成熟,虽然也没有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但是是从业者都具备的能力,连像梁一飞这样非此行业,但是经常要和媒体打交道的企业家,都知道个七七八八的。
  这七七八八,放在当前,就是非常厉害有效的手段。
  周峰跟着梁一飞,不光赚钱,也的确学到了不少‘新东西’,术业有专攻,像媒体这一行,除了职位上升空间之外,‘技能’也是需要不断提高的,但是怎么去提高?提高摄影摄像技术?提高写稿能力?这显然都太流于表面了,可自从和梁一飞聊了这些之后,周峰隐隐约约觉得眼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通往一个以前他从未想过的世界。
  这一次,他有了一个实践练手的机会。
  在之前,梁一飞已经给他创造了很好的机会,铺出一条平坦的大路:烧小灵通,让需要宣传的对象……飞科小灵通,拥有了全国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的劲爆话题;赞助黄河飞跃,让全国老百姓对‘飞科小灵通’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这么个东西的存在;推潘觉上央视,即介绍了小灵通到底是个啥,更把飞科和民族企业、民族崛起联系在一起。
  接下来,就需要周峰的凤凰新传媒来做文章了。
  这是梁一飞交给周峰的一次任务,也是对他的一次考验,如果路都已经铺得这么平坦,之前更是不断的把20年后可以维度碾压当前的‘技巧和理念’交给他,他还做不好这件事,那将来对他的安排,梁一飞可能也会另有考虑。
  周峰交出的答卷,梁一飞总的来说还算满意。
  在央视热点访谈结束之后……实际上,是在结束之前,因为这并不是一档直播节目,在播出前十天就已经录完了这一期节目。
  和飞跃、录制节目几乎同一时间,凤凰新传媒就在暗中启动了动作。
  由于是第一次‘操盘’,周峰心里其实也不太有底,很多事都是头一遭拿不住,所以事先做了一个计划,报道梁一飞这里来。
  大约是有几条。
  第一,常规套路,广告投放。
  虽然各地的电信对小灵通处于一种观望怀疑的态度,暂时都不敢引进,但是各地的媒体却不存在这种顾虑:做广告而已,只要给钱,又不是非法产品,人家自然愿意接单。
  全国几个一线城市,大部分二线城市,和重点三线城市,都进行了广告投放。
  给梁一飞打报告送计划书,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这笔钱着实不少,已经多到周峰没有权力动用,需要梁一飞审批。
  这一点,梁一飞大笔一挥,同意了。
  也没什么修改意见,只是补充了一句‘小灵通作为低价产品,在大城市打开市场之后,可以适当的关注落后城市’。
  第一条是可以放在明面上说的,那么后面几条,就只能在给梁一飞的报告里了。
  把飞科焚烧残次品小灵通的视频放出去。
  当初做这个‘秀’,梁一飞自然是有所准备的,安排了市台的人,专门拍摄过非常清晰的视频。
  在经过飞跃和热点访谈发酵之后,飞科已经颇有名气,但是毕竟是新成立的公司,外界能得到的信息有限,可此时却是最希望能得到飞科信息的时候。
  这些视频震憾力大,能抓眼球,此时放出去,很多媒体都会主动的成为‘自来水’帮助进行宣传。
  梁一飞在下面批示了一句,这个视频不能由凤凰放出,而是从市台漏出去。
  除了视频,凤凰还动用了一些人脉关系……主要是媒体内的笔杆子、话筒子,从正面去谈飞科、谈小灵通,甚至去谈梁一飞本人的创业史。
  梁一飞本人年轻、还算是帅气,创业经历传奇,甚至是坐过牢,从宣传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极为赚眼球的点,也非常接地气,很受年轻人欢迎。
  其实按照梁一飞的性格,这个风头,他目前是不想出的,如果可以,未来他更愿意当不声不响的Q马,而不是整天在媒体露面性格张扬的杰克马。
  不过毕竟是企业草创之初,这一仗对未来关系重大,一切能用的资源,包括自己,都可以拿出来发光发热。
  这后面的批示就相对多一点,一共三条。
  第一条,既然要把自己拿出来当助力,那么就要接地气,不能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完成形象,不妨透露一些小小的‘毛病’给媒体。
  比如说至今单身,是因为不会谈恋爱,不会处理男女关系……
  第二条,在请笔杆子、话筒子发声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留下任何直接证据,证明是飞科或者凤凰幕后指使的。
  都是聪明人,点几句,好处到了,人家自然会做。
  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宣传一定要打民族牌,一定要把飞科牢牢的和民族企业、民族振兴绑在一起!


第536章 97年飞逝而过
  一夜之间,一款拥有和手机同样功能,但是价格和月租费都比手机要便宜的多的产品;飞科小灵通,忽然就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视野,成为了一个热点产品,出现在众多媒体的讨论范围之内,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纷纷给予了这种产品极大的关注。
  不知不觉之中,小灵通一下子就火了。
  这种‘火’是体现在很多方面。
  打开电视,随便一个稍微热一点的访谈座谈节目,动不动就聊小灵通;
  节目结束了,该放电视剧了吧,电视剧刚放没十分钟,广告时间,又是小灵通;
  以为不看电视就可以躲开了?门都没有!
  上班要看报纸吧,要聊天扯淡吧,哪哪都是小灵通。
  但是这个宣传却不怎么让人感到厌烦。
  原因比较多。
  一来,目前轰炸式广告还没有大规模出现,老百姓对于轰炸式广告还没有到‘厌烦’的地步,反而觉得有些稀奇;
  二来嘛,也是个主要原因,目前一般的工薪阶层,对于手机这种高档货还是望而却步的。
  可是谁不想过好日子,谁不想装个逼有个面儿?这年头腰上挂个传呼机已经不算什么牛逼的事情了,但是手里要拿个电话,那还是比较有面子的。
  小灵通就给予绝大多数普通人,这种‘花钱不多,面子大’的机会。
  办公室里、厂里,都在聊。
  有人聊,受关注,自然就有人想买。
  但是到了买这一关,出现了问题了。
  全国大多数地方暂时买不到。
  为啥呢?
  不是因为厂家不供货,更不是脱销了……再火的产品,只要是流水线生产的,就不存在什么真正的供不应求,都是厂家的噱头花招而已。
  买不到,是因为大多数地方,电信不接入小灵通业务,买来了,也是个空壳子不能用。
  电视上,小灵通的广告做得铺天盖地,猥琐男一声‘小丽啊’,让人忍不住也想拥有一台便宜的移动电话;讨论中,关于民族产业自强的话题热度不断增温;而各地的商场,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这款新出来的‘手机’,这玩意一看就是畅销货能赚钱的。
  人民群众有呼声,市场有需求,那就意味着必须有所应对。
  你不应对,有人应对,这份钱你放着不赚,自然有人赚。
  以前是飞科厂和徐欣福到处求人,每家电信公司上门积极拜访,现在,不用他们去求,各地的电信,包括电信总公司的目光,主动的关注到了小灵通上。
  第一个主动找上飞科的,还是南江省电信的罗总。
  罗总肚子大大,脑袋微秃,一说话就笑呵呵得,看起来就跟个弥勒佛似的。
  不过梁一飞清楚,这位罗总其实滑的狠:当初在南江省试行小灵通,别看这里是自己的地盘,又有秦风民出面,几乎就是做担保了,南江省电信嘴上答应支持,可是实际行动之中,依旧只是在滨海市开通了小灵通业务,其他地区一概不准接入。
  省电信毕竟不完全归市里管,罗总和他们张书记,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算是比较给面子,不可能去承担太大的风险。
  但是这一次来,罗总张口就说:“梁总,你可是咱们南江的人,业务方面,第一个还是要多照顾照顾咱们南江吧?”
  这话把梁一飞说的有些莫名其妙。
  “这样的,公司讨论过了,经过前一段时间在滨海市的试行,小灵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公司准备在全省范围内接入。”罗总笑呵呵的说:“不过嘛,毕竟是个新东西,要推广、要维护,这个那个的,都要人手和专业人士,还是希望你们的工程师能尽力的配合,我们双方联手,把这个事情做大、做好。”
  梁一飞这听出点意思来了,省里要推广,移动通信嘛,电信运营商是一方面,终端也是一方面,这两边都要有专业人士去做,才能尽快的推广开。
  至于什么试行取得了成效,这就是扯淡了,一直有成效,从推出的第一天开始小灵通就卖炸了,怎么一直没见他们出来说要全省推广?
  心知肚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