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妙医鸿途-第7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假?”
  “很假!”
  苏韬轻轻地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对姬湘君,道:“小姬啊,虽然世界很复杂,人心很险恶,生活很艰难,朋友越来越少,敌人越来越多,但我们还是要坚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温暖,还是有纯粹的友情,以及需要为之奋斗的信仰。我们可以偶尔庸俗,但不能放弃对美好的追求。”
  姬湘君愕然,颔首道:“对不起,我错了。”
  苏韬嘴角突然露出笑容,哈哈大笑道:“我的演技还不错吧,这就将你给骗倒了。”
  姬湘君瞪大眼睛,又气又怒,却又敢怒而不敢言。
  苏韬跟姬湘君开个玩笑而已,但刚才跟崔浩明交流的时候,很多话还都是发自肺腑的,想要获得一个人的信任,即使演技在精妙,也比不上你源自内心深处的坦诚来得有价值。
  苏韬回到房间之后,给夏禹打了个电话,将和崔浩明详谈的结果告诉了夏禹。
  夏禹笑着说道:“又一个国医专家愿意加入,那实在是一件好事啊。”
  夏禹明白苏韬的想法,那个顾问团就是为了给后续国医专家设定的。夏禹从苏韬最近拉拢的几个国医专家已经开出来后面的趋势,他的魔掌已经不局限于中医领域的泰斗,还打算从西医领域的顶尖人才寻找突破口。
  苏韬的思路不仅明确还是高超,想要提升中医的地位,一味地想要去对抗,肯定是不行的,相反,要尝试着让西医认识和了解中医的潜力,同时吸引他们加入到中医发展的蓬勃事业中来。中医源自于华夏的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分支一样,最强大的在于同化能力。
  曾经有过一个新闻,强大而著名的犹太人,飘散在世界各地,由于他们相对独立,与外界接触较少,文化、习俗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但是在华夏的犹太人却被强大华夏文化所同化,他也成为世界上唯一被同化的犹太人。
  苏韬现在打算用中医文化,来同化这些西医出生的学者,自上而下,循序渐进,五年、十年若是太短,那就用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


第1724章 好事也是难事
  在苏韬看来,中医完全没有必要和西医对立,尤其已经从夹缝求生的状态,到如今已经占据一席之地,更没有必要跟西医彻底划分界限。
  很多人脑海里都存有“非西即中”的理念,那是大错特错的。西医能够成为世界主流的医学学科,本身就证明了它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而中医能够在华夏存在这么久,即使成了星火也从未熄灭,那也是因为它有弥补西医不足的地方。
  想要弘扬中医文化,一方面是保护好弥足珍贵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要让中医融入到世界的主流医学之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是错误的思路,相反,让一群西医学者挑出瓜的不足之处,同时提炼瓜的优势之处,这才是聪明之举。
  所以苏韬进入国医专家组之后,他从来没有刻意地去跟西医划清界限,相反他努力让自己融入到西医的圈子,比如和自己关系最好的岳遵,他就是学西医出身,苏韬能够让他认可中医的价值,这便是苏韬的高明之处。
  主要苏韬有更为长远的目标,他觉得无论西医还是国医,大家都是华夏人,没必要窝里斗。作为一名华夏医学工作者,应当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而不是盯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
  跟夏禹打完电话之后,苏韬又给吕诗淼拨通电话,主要商量社会福利院的项目推进。
  吕诗淼语气轻松地说道:“我们已经跟博源市谈好合作内容了,博源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疗养院将由我们以成本价收购,明天我们便会安排工作人员跟对方作详细的交接。我们之前跟博源市民政部门交涉很久,没想到这么快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件事还是多亏了苏会长够给力啊。”
  苏韬顿时感觉精神振奋,“博源市那边应该是想赶紧处理掉这些尾巴,陕州省已经安排了工作组进行调查当地的很多问题,疗养院项目是藏污纳垢之处,所以你们在收购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给一些人提供脱罪的机会。”
  “放心吧,此次工作小组不仅有专业的审计人员、法务,而且都是有丰富收购经验的专业人才,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吕诗淼笑着说道。
  “我相信你。”苏韬跟吕诗淼又说了一些闲话,才挂断电话。
  这时姬湘君敲开房门,轻声道:“水老安排人过来请你跟他一起吃午餐。”
  苏韬笑道:“知道了,我换身衣服就过来。”
  苏韬跟水老经过此次活动,两人的关系已经很熟悉,因此一起吃饭也算不上什么很新鲜的事情。
  来到水老的住处,餐厅已经摆满了一桌菜,灯光偏黯淡,水老坐在对门的位置,他朝苏韬招了招手,笑道:“赶紧来坐。”
  旁边警卫员也是面带笑意,帮苏韬摆好了碗筷,知道老爷子对苏韬格外不一样。
  苏韬坐下来,看了一眼菜式,笑道:“今天的饭菜很好啊!”
  水老没好气地白了一眼苏韬道:“菜不都是你订的吗?越来越不要脸了哦!”
  苏韬摇头,甩锅道:“我哪有这个水平,都是专业的营养师定下的。别看是寻常菜,但没种都是秘制方法做成,而且用材绝对绿色无公害。”
  水老没好气地白了一眼苏韬,笑道:“你知道老曹昨天吃饭的时候摔了两个碟子吗?”
  “那肯定是他手滑,绝对不是觉得菜太清淡了。”苏韬很认真地辩解道。
  水老叹了口气,道:“其实我也知道你用心良苦,吃点清淡的菜,也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但也不能每天都是清炒时蔬啊。”
  苏韬指着冷鸭四拼,笑道:“不是有荤有素吗?”
  水老没好气道:“罢了,开始动筷子吧,老曹这几天到处找你,到时候他把火气发到你身上,你可别怪我提醒你。”
  苏韬暗叹了口气,后勤组统筹的工作真心不好做,很多细微的地方做得不好,就会遇到麻烦。
  其实桌上的几道菜,看似是家常菜,但都是这季节很难找到的食材,比如芦蒿和菊花脑,都是只有夏天才能吃到的东西。
  比如菊花脑鸡蛋汤最是败火,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调中开胃,降血压之功效。
  当然,苏韬也看出水老不是真心责怪自己,两人安静地吃了会饭,水老阁下筷子,用湿毛巾擦了一下嘴,苏韬也放下了筷子。
  水老轻声道:“老苗的情况怎么样了?”
  苗老的病情不是秘密,苏韬便简单介绍了一下,“苗老的骨枯之症,还得精心调养。至于伤腿至少要三个月以后,毕竟他年龄大了,恢复速度比不上年轻人那么快。”
  水老点了点头,道:“这件事你做得非常好,老苗虽然跟我走得不是很近,但他的性格不错,我还是很欣赏的。昨天他单独为此事跟我打了个电话,仔细算算,好像上一次聊天,至少在十年前了。”
  “哎呀,没想到我成为你们架起友谊的桥梁了。”苏韬往自己脸上贴金道。
  水老这次没笑,深深地看了苏韬一眼,“哪有什么友谊,还不是为了商量你的事情。”
  苏韬有点意外,皱眉道:“好事还是坏事。”
  水老道:“你猜猜看。”
  苏韬挠了挠头皮,暗忖水老怎么突然喜欢卖关子了,“我猜是好事,因为苗老对我的印象不错,不仅帮我解决了一些麻烦,而且还让崔浩明给我联系了几个订单。”
  水老终于绷不住了,笑道:“没错,的确是一件好事,但换个角度也是个难事。”
  苏韬的好奇心成功地被水老给吊了起来,求饶道:“您就跟我说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你应该对华夏俊杰榜有所了解吧?”水老慢条斯理地打算揭开谜底。
  “嗯,我好像排名蛮靠前的。”苏韬低声说道,但一点也不低调。
  水老哪里看不出苏韬的嘚瑟劲,自顾自地说道:“这个榜单虽然没有官方属性,但一直是衡量国内人才的重要标准,也是纳入笼子的入口。”
  笼子?
  苏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水老缓缓道:“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无论什么年代,不是一个人能肩负得起的,而是由一群人铸就的。国家在很多年前开始,就关注人才的积累,保证人才的向上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一畅通的渠道,不仅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教育制度,或者公务员选拔制度,其实还有一道隐藏的线路。包括你所了解的华夏俊杰榜,也是为了这条隐线精心准备,提供人才选拔的清单。”
  苏韬点了点头,声音清澈道:“我大概理解了,中央一直在选拔人才,从各个领域挑选精英,而这个精英队伍被称作为‘笼子’。”
  “是的,孺子可教。”水老嘴角浮出微笑,然后表情又变得严肃,“对你而言,进入‘笼子’,其实算不上一个好事,因为你太年轻了,虽然你现在手中掌握了很多资源,但和笼子里的那些人相比,还是显得稚嫩了一些。”
  苏韬呵呵一笑,“反正我还年轻,那要不我就再缓缓?”
  水老知道苏韬在故意让气氛变得轻快,“机会可能只有一次,你放弃了这一次,恐怕就永远失去了机会。”
  水老的话不多,但异常充满蛊惑的力量。
  苏韬目光落在汤碗里,望着漂浮在上面的绿色叶子,“那我得抓住这个机会!”
  水老见苏韬认真起来,满意地点头,笑道:“放轻松一点,虽然笼子很难入,但以你的成绩和潜力,已经是达到了边缘,毕竟其他人在你这么年轻的时候,可没有这么惊才绝艳。老苗那么欣赏你,肯定会说服老夏,只要老夏开口,那么这件事就没有任何问题。”
  “我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苏韬轻声道。
  “问吧。”水老从容地说道。
  “进入笼子,有什么好处?”苏韬下意识往后让了让,担心自己在这个关键时候,还如此现实,会被水老气急败坏之下所暗伤。
  “鸦*片战争过后,当时的朝廷想要少年救国,因此将一批有一批的精英靠着公费前往国外。这些人留学归来之后,绝大多数都成为拯救民族的英雄。其实这就是‘笼子’的原型。虽然华夏现在看上去不错,但事实上各个领域都存在很多风险,想要让国家继续稳定前进,依然需要一些前赴后继的烈士。笼子,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好,身上肩负着复兴民族的重任,所以没有任何好处,只有重担和使命。”水老目光变得迷离,仿佛在回忆些什么。
  苏韬轻轻地叹了口气,努力保持微笑道:“我明白了!”
  苏韬一不小心露出小市民的嘴脸,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他隐隐嗅到进入笼子,肯定危险系数很高。
  但生活便是如此,你不愿意往前走的时候,往往身后会有一股力量,逼着你前行。
  水老见苏韬笑得有点勉强,突然乐了起来,“也没必要这么沉重。你以后便会知道,原来改变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原来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苏韬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在狂吼:我可以不要这种“有趣”吗?
  但,苏韬知道自己无论如何挣扎,他的命运都不会改变。
  自从他莫名其妙地变成“特务头子”,他就知道自己此生,肯定没法安静地做一个寻常大夫了。


第1725章 一夸原形毕露
  老革命重走长征路活动,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还是顺利结束,当苏韬将最后一名老同志送上轿车,他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因为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总结此次活动自己的表现,终究是“得大于失”。
  跟水老微服私访,让博源市得到大整顿,不仅净化了当地的风气,还给岐黄慈善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苗老意外摔断了腿,虽然差点导致后勤组遭到严厉的重罚,但苏韬妙手回春,不仅解决了矛盾,还在一群老同志之中博得了很好的名声。
  另外,就是苏韬接触到了神秘的“笼子”,他有点好奇这个笼子里的人,究竟是一些什么人,他们又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
  苏韬返回房间,不顾日夜颠倒地睡了很久,起床的时候,发现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他穿了一身运动休闲衣,绕着酒店的后花园跑了几圈,然后冲了个热水澡,再坐在阳台上,在温暖的晨曦中,享用姬湘君准备好的早点。
  苏韬对吃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但也不是什么东西都吃,无需食材多么精贵,但一定要做出食材应该有的味道,这样才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味蕾。
  姬湘君对苏韬的饮食习惯很了解,所以连早餐都会经常变花样。
  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一份香气十足的大煮干丝,这道汉州经典的名菜,苏韬总是吃不厌,如果每一餐都有一小碗,都没有任何问题。
  大煮干丝很考究厨师的刀工,尤其是在陕州,很难找到正宗的淮南菜系师父,所以地道的口味,应该是姬湘君亲自下厨完成。
  苏韬暗叹了口气,自己对姬湘君也着实太苛刻了一点,害得她连吃饭都花费了不少心血。
  干丝盛放在洁白的瓷碗里,由熬浓的鸡汤作底,干丝切得很细,几乎每根的粗细都相仿。一小碗的量不是特别多,但至少得花费半个小时在上面,量不多,因此一定要细细品味,感受干丝的柔嫩香软,这一刻说不尽的惬意。
  苏韬沐浴阳光,望着远山,波光粼粼的湖水,嘴里嚼着最喜欢的食物,手里翻阅着最新一期的《新中医联盟》会刊,人生的享受恐怕莫过如此,正所谓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
  之前事情太多,难得有这么片刻宁静的功夫,哪能这么懒散。
  懒散是奢侈的、可耻的,但也是必要的!人不能总跟机器一般拧紧发条,偶尔还是得放松下来,深深地吸两口新鲜空气。
  在会刊上署了自己名的文章,虽然内容都是丁铛安排专业的枪手润色充实,但骨架和结构不折不扣是自己的。虽然苏韬的文笔不比枪手差,但他的事情实在太多,没有太多时间放在对文字的精雕细琢上。
  苏韬随后有认真看了一下其他人的文章,论可读性比不上《岐黄》、《杏林》这样的行业杂志,但深度的话,却是超过这两个老牌子。尤其有一个栏目,叫做“偏方萍踪”,上面记录了很多没有记录在传统医书上的药方,可以让人有不少启发。
  比如有一个偏方是用来治疗“痔疮”,取河里的浮萍适量,用水煎了,趁热将药液擦洗患处,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岐黄》、《杏林》因为需要经营,所以必须要面对市场,难免里面有些内容,会偏向广告商,至于记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百分之九十以上对中医都不够了解。
  但《新中医联盟》的会刊不一样,投稿的作者都必须是中医,成本都是岐黄慈善提供,因此里面的内容都很专业。
  按照苏韬的想法,《新中医联盟》会刊后期要找机会申请刊号,正式对外发布,其实这种杂志还是很有市场的,比如当年的《家庭医生》杂志一度是最畅销的出版物之一。
  现在的《新中医联盟》会刊还是太学术化,若是一旦市场化,还是得增加一些吸引众人眼球的可读性内容,比如围绕中医如何解决两性健康问题的探讨……
  想到此处,苏韬突然忍不住笑出声,自己的想法未免太不要脸了,若是被自己的两位老师知道,肯定要把自己劈成两半。
  打了几个饱嗝,门铃声响起,苏韬过去打开门,姬湘君探出清秀精致的脸蛋,笑着说道:“早餐吃好了吗?”
  “吃好了。”苏韬点头,心道吃得很撑。
  “那我帮你收拾一下。”姬湘君踢掉了镶钻的皮鞋,走到阳台,开始整理阳台上的碗筷,嘴里哼着听不清旋律的歌声,看得出来事情结束,她的心情也变得很放松。
  “还有半个小时,接我们去西京的车就到了。”苏韬去了一趟厕所出来,姬湘君已经收拾好一切,脚边放着一个绿色的一次性垃圾袋,她轻声提醒苏韬行程。
  “好的。”苏韬站在原地想了想,“这几天你辛苦了。”
  姬湘君微微一愣,突然面颊腾起红霞,低着头匆匆地走出门外。
  “喂,你站住!”苏韬不得不含住姬湘君。
  “唔,怎么……”
  姬湘君看到苏韬手里提着垃圾袋,面色有点发青,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忘了正事,从苏韬手里接过绿色垃圾袋,脚步轻快地离去。
  苏韬望着姬湘君离去的背影出神许久,神情飘忽,自言自语道:“还是不能夸啊,一夸就原形毕露,就是个马大哈!”
  ……
  西京市,红叶庵。
  苏韬和戚家豪坐在厢房内,身前放着一个红泥小火炉,腾腾的火舌舔着上方的茶锅,因为煮了有好几分钟,茶锅内部已经有动静,等到突然声音变小时,苏韬伸出自己白皙的手,捏住茶锅的把手,在茶盘上淋罐淋杯,再将茶锅置炉上。
  随后,苏韬打开一个外面看似有些沧桑的茶叶罐,将其中的茶叶,用竹勺取出放在洁白的纸上,然后甄别粗细,将最粗的茶叶搁在紫砂壶的底部及滴嘴位置,在将细末放在中层,最终让粗叶补在最上面,纳茶的工序便完成了。
  很多人觉得水和茶叶是影响口感的关键点,其实不然。
  潮汕功夫茶,有治器、纳茶、候茶等八个步骤。
  苏韬觉得,纳茶是很关键的一步。
  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足够了。如果太多,那么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当然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
  戚家豪看了苏韬熟练而飘逸的动作,笑道:“光看你这一手泡茶的绝活,就是一种享受。”
  苏韬笑道:“烹茶和熬药有相似之处,我从小就在学如何将药材熬出花样,所以触类旁通,烹茶也有了几分心得。”言毕,他给戚家豪斟了一杯。
  戚家豪手指在茶几上扣了扣,以示感谢,然后放在鼻尖轻轻地闻了一下,笑道:“果然心旷神怡!”
  喝完一杯茶,两人转入正题,研究国企医院改制的问题,在戚家豪的推动下,近几个月又连续并购了好几家医院,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将医院并入之后,如何分配,有存在不少麻烦。
  不能换汤不换药,尤其是一些病入膏肓的国企医院,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员工都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但难免会引起地方政府以及老员工的抗议,所以戚家豪也没有太多办法,只能以温水煮青蛙的形式,打算用两年时间,慢慢将这些医院彻底改造。
  苏韬对戚家豪的汇报,还是很满意的,也认可他的判断,也只有他这种老沉持重的人,才能肩负这样的重任,无论是何朵,还是柳若晨都难以承担这个重任。
  “戚老哥,我有件事想拜托你。”苏韬突然很严肃地说道。
  “哦,如果太麻烦,我会拒绝。”戚家豪将几份核心材料收起来,小心翼翼地塞入自己的公文包。
  “我打算明年要开五十家连锁店。”苏韬看上去很没自信地说道。
  戚家豪摇头苦笑道:“那行吧,我给你腾二十个店址出来。”
  “不行,起码得三十个吧。”苏韬笑着说道。
  “行,三十个就三十个,其实你是老板,一切还不是你说得算?”戚家豪没好气地说道。
  “我虽然是老板,但我知道很多事情,要尊重他人,不能一言堂。”苏韬笑道,“对了,我还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你!”
  “嗯,如果太麻烦,我会拒绝。”
  还是那句老话,戚家豪板起面孔,这次不像是在说笑。
  “您老就收了静非师太吧,旁边的人看得挺心急的。”苏韬笑着说道。
  戚家豪没想到苏韬突然消遣自己,鼻孔出气道:“臭小子,竟然敢开我的玩笑。”
  苏韬连忙站起身,凑到戚家豪耳边,很认真地出了个馊主意,“我觉得您在事业上很成功,收购了那么多企业,可以称得上胆大心细,但在感情上,却是太过被动。男人嘛,一定要保持霸气,总不能让女人牵着鼻子走,该出手就得出手,风风火火一声吼!”
  戚家豪沉默,眼珠子咕噜咕噜瞎转起来。
  当晚,戚家豪和苏韬都留宿红叶庵。
  月朗星稀,苏韬睡得正酣,突然耳边传来鸡飞狗跳之声。
  苏韬坐起身,仔细听了片刻,大概了解发生了什么,情不自禁地为老戚捏了把汗,说了一声阿弥陀佛,佛主保佑!
  然后,苏韬没事人般继续睡去……


第1726章 最短最险最强
  生活偶尔要有点刺激,比如戚家豪十年如一日地恋着师太静非,脉脉温情、礼让三分,既不太近,又不太远,从不触碰底线。
  落在苏韬的眼中,未免有点纯情得太过分,不如撺掇他捅破那层窗户纸,完成他心中的千转百绕,痴心一片。
  苏韬总觉得戚家豪如此情深义重,静非师太就算是一块藏在北冰洋下的千年寒冰也得被焐热了,只不过戚家豪欠缺了临门一脚的勇气,以至于两人的感情不温不火,不上不下,让人看得心焦气躁,恨不得撸起袖子,亲自上阵,帮戚家豪踹上一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