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体育人-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十年代的网球运动员,面对二十一世纪的网球技术,也是这个样子,就算是输了球,他们都不知道是怎么输的。他们会想,我打的完全没有问题啊,怎么就输了!
……
之前陈强战胜拉纳斯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毕竟那只是美网第一轮的比赛,而且拉纳斯和陈强也都不是种子选手,没有人关注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便是放在后世,四大满贯的第一轮比赛中,非种子选手的比赛也不会有很详细的报道。
然而当陈强战胜了弗兰克·帕克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弗兰克·帕克是美籍七号种子,按说这种种子选手在第四轮之前是不应该被淘汰的,然而陈强在第二轮就淘汰了弗兰克·帕克,这相当于是爆了一个大冷门。
更重要的是,弗兰克·帕克竟然是在输了一个0比6后直接缴械投降,这更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美籍七号种子,在所有参赛选手中也是能够排进前十的,这样的高水平选手,竟然被剃了秃头,怕是连一号种子唐·巴奇都做不到。
此时,即便是再迟钝的人也已经意识到,陈强在网球项目上的实力绝对是非同一般。能够进入到美网的第三轮,已经算得上是网球的一流高手了,而零封美籍七号种子的晋级,更是颇具含金量。
……
陈强的下个对手名叫约瑟夫·亨特,他只有19岁,还是一位南加州大学的大一新生。不过这个大一新生的实力却不容小觑,他在不久之前获得了美国奥贾伊锦标赛的冠军,这也是他第一个成人组的冠军。
历史上,约瑟夫·亨特曾经获得过1943年的美网冠军,同时他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赢得美国少年组冠军(15岁以下)、青年组冠军(18岁以下)、大学冠军以及美网冠军的单打选手。
不过这位约瑟夫·亨特却是英年早逝,二战爆发以后,约瑟夫·亨特参加了美军,成为了美国海军的一名中尉,在1945年2月份,也就是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一次炮台训练任务让他送掉了性命。
约瑟夫·亨特虽然不是种子选手,但他却是大学里的网球明星,在美国,大学里的运动健将是很吸粉的,所以约瑟夫·亨特与陈强的比赛,吸引了很多的观众,现场内几乎是座无虚席。
很多年轻人都跑到现场,来观看约瑟夫·亨特的比赛,其中还有不少年轻的姑娘。不过单说长相的话,约瑟夫·亨特的确是很帅气,身材也非常棒,算得上是当时的一枚小鲜肉,绝对能够吸引到不少异性的目光。
约瑟夫·亨特曾经获得过美国少年组冠军和青年组冠军,进入到大学以后更是没有输过比赛,他的这种成长经历,使得他对自己很有信心,颇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
而且约瑟夫·亨特是在南加州长大的,在1938年,美国西部的很多网球场都是罗斯福新政的产物,主要是混凝土地面,而不是草场或者黏土场,这种混凝土地面有些类似后世美网的水泥硬地了。习惯于打混凝土地面的约瑟夫·亨特属于那种力量型的选手,发球很具有威胁性,而且很善于那种激进的上网截击。
这是长期打硬地地面球员的特点,未来很多的美籍的网球运动员也是如此,美国球员当中也从来不缺乏“重炮手”,这与美国网球场大多都是硬地地面有关。
……
与之前的拉纳斯和弗兰克·帕克不同,虽然约瑟夫·亨特一直被陈强吊打,但是他却没有选择弃权,即便前两盘的比分是6比0,但约瑟夫·亨特还是坚持的打到了第三盘,他这种坚持,也带来了回报,随着不断的尝试,约瑟夫·亨特逐渐的找到了接上旋球的方法。
俗话说不能从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吃亏吃多了,蠢人也会改的,更何况约瑟夫·亨特一点儿也不蠢,相反的他还很聪明,很有天赋。所以他慢慢的找到了应对上旋球的方法,至少能接住球了。
“大分上我是0比2落后,不过好在比赛是五局三胜制,接下来我只需要连扳三盘,那么胜利依旧是属于我的!”
面对逆境,约瑟夫·亨特并没有气馁,反而是充满了斗志,打算在后面三局里扳回局面。
约瑟夫·亨特发球,这一次发球质量很高,势大力沉,速度很快。
陈强接到了这一球,只不过接发球的质量比较一般,面对这种高质量的快速球,想要接好除了需要技术之外,还需要一些运气。
对面的约瑟夫·亨特也察觉到陈强这一次接发球的质量并不高,他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而是直接将球回到了对侧,让陈强需要跑动更多距离才能接到这一球。
接下来的几拍相持,约瑟夫·亨特充分利用了发球时候所积累的优势,不断的调动陈强在底线来回跑动。由于约瑟夫·亨特的球速非常快,陈强在后场来回跑动,却始终没有找回场上的主动权。
这种相持球对于陈强来说却并不危险,顶多是多跑几步而已。约瑟夫·亨特的击球看似在不断的调动陈强,但是给予陈强的防守空间也很大,基本上球打过来,陈强也能够跑到相应的防守位置。
这种底线的相持球也是这个时代网球的主流打法,当时所有的网球运动员都是这么打球的,只不过在相持的过程中,一旦有合适时机,球员便会选择上网截击。
而此时,约瑟夫·亨特仿佛感觉到,现在是一个很合适的上网时机。
“就是现在,上网截击!”约瑟夫·亨特心中产生这个想法的同时,他的身子已经动了起来,冲到了网前。
周围的观众们发出了一阵惊呼声,在那个时代,上网截击已经算是网球运动中最有观赏性的进攻动作了。
约瑟夫·亨特出现在球的路线上,然后猛的挥拍将球回击过网,同时他已经准备庆祝自己成功得到这一分。
三十年代的网球,上网截击是最有观赏性的进攻动作,也是最无解的进攻动作,这个时代的球员,根本就不会应对上网截击,所以只要是对手成功的完成了一次上网截击,基本上就意味着得分。
但是对于陈强来说,接住对方的截击球,并不是不可能的。
在NTRP的评分标准中,3。5的评分接对手的截击球,还是有困难的,而4。0的平分,已经能够接住远身截击球和低网截击球了。
这一次,约瑟夫·亨特使用的便是低网截击球,球的高度并不高,直接打向陈强半场的空档位置。
然而让约瑟夫·亨特没想到的是,陈强早已经看穿了他的击球路线,然后向前几步,恰好出现在了一个很不错的接球位置上。
只见陈强挥拍击球,上旋球对于网球落点的控制力,也让网球不偏不倚的飞向了约瑟夫·亨特的后方。
“什么!”约瑟夫·亨特猛的一惊,他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可以接住截击球!
下一秒,观众们也沸腾起来。
“你看到了么?他接住了截击球!”
“我的天哪,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还是第一次在比赛中看到有人能够接住截击球呢!”
即便是放在后世,成功接住截击球的动作,也能够被剪切到精彩集锦里,而在三十年代,这样的技术更加令人叹为观止!
另一边,约瑟夫·亨特却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目光望着陈强。
“巧合,这一定是巧合,他只是凑巧才完成刚才那次击球的!”
约瑟夫·亨特自我安慰了一番,然后又一次准备发球。
几分钟后,约瑟夫·亨特又找到了上网截击的机会,于是他选择故技重施。
而同样选择故技重施的还有陈强。
“嗙!”网球落地的声音从约瑟夫·亨特的背后响起,约瑟夫·亨特回头望去,看到网球已经滚出了界外。
陈强又一次接到了截击球!
观众席上再一次响起了掌声,而约瑟夫·亨特也又一次意识到,陈强再次接到了截击球。
如果只是一次的话,还可以用巧合来解释,但是出现了两次这样的状况,肯定不能再说这是巧合了。
“那个中国人,他真的掌握了接住截击球的方法!”约瑟夫·亨特用一种诧异的目光望着陈强,虽然是以受害者视角亲眼见证了这一切,可是约瑟夫·亨特仍然不敢相信。
此时此刻,约瑟夫·亨特已经丧失了信心,连扳三盘的想法,更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约瑟夫·亨特的两大杀器就是发球和上网截击。在陈强的接发球技术之下,他的发球很难直接威胁到陈强,最多是变成相持球,而他所依赖的上网截击,如今也被陈强所破解,这等于说约瑟夫·亨特赖以生存的绝招,在陈强面前都是无效的,接下来的比赛,他想要得分也非常困难。
约瑟夫·亨特已经丧失了信心,他浑浑噩噩的完成了第三盘比赛,结局依然是6比0。
三盘6比0,大比分3比0,陈强轻取约瑟夫亨特,挺进美网的第四轮。
而理论上,第四轮将会是种子选手碰面的时刻,如无意外的话,陈强的对手将会是一名种子选手。
……
在另一块场地上,澳大利亚选手约翰·布罗姆维奇直落三盘,赢下了一位美国球员。
这三盘的比分分别是6比2,6比3和6比2,从成绩看,这是一场差距巨大的比赛。
“接下来是第四轮,我的对手应该是美籍的七号种子弗兰克·帕克吧?不对,我昨天看报纸,弗兰克·帕克已经被淘汰了,淘汰他的是那个中国人,难道我的对手会是那个中国人么?”
想到这里,约翰·布罗姆维奇笑着摇了摇头。
“世界第一运动员啊,好唬人的称呼!不过我也有个第一的称谓,我可是外籍一号种子!”
第二一三章 对决澳网霸主
报纸上已经公布出了第四轮的对阵图,陈强望着对阵图,找到自己下一场的对手。
“我下一个对手竟然是约翰·布罗姆维奇!”
不熟悉澳网的人或许不知道约翰·布罗姆维奇这个人,但是对于熟悉澳网历史的人来说,绝对会知道约翰·布罗姆维奇这位球员。
约翰·布罗姆维奇的职业生涯中获得过两个澳网的单打冠军,五个澳网的单打亚军和一个温网的单打亚军。从成绩上看他是一个很出色的单打球员,但是人们所铭记的是他的双打。
历史上约翰·布罗姆维奇一共获得过八个澳网男子双打的冠军,一个澳网混双的冠军,两个温网男子双打的冠军、两个温网混双的冠军,三个美网男子双打的冠军,和一个美网混双的冠军。
加起来的话,约翰·布罗姆维奇在大满贯级别的赛事中,一共拿到过17个双打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1939年的戴维斯杯中,约翰·布罗姆维奇带领澳大利亚队战胜了强大的美国,当时美国已经拿到了2比0领先的优势,而约翰·布罗姆维奇先是赢下一场单打,然后又赢下一场双打,最终力挽狂澜,帮助澳大利亚队掀翻了强大的美国队。
而在1938年的美网当中,约翰·布罗姆维奇也被认为是外籍选手的一号种子。
陈强只是听过约翰·布罗姆维奇的大名,知道他手里有十几个大满贯的双打冠军,但是对于约翰·布罗姆维奇却并不了解。好在这种有名气的运动员,官方都有专门的介绍。
陈强很快的找到了有关约翰·布罗姆维奇的官方介绍,在官方介绍当中,约翰·布罗姆维奇除了是外籍1号种子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那就是“世界第一反手”。
“约翰·布罗姆维奇竟然是世界上第一批是有双手反手的球员。”陈强看到这则介绍,不由得皱起眉头。
在三十年代,双手反手握拍技术的确是刚刚出现,相比单手反手,双手反手握拍击球具有准确、隐蔽、有力等特点。而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手臂力量不足,所以在刚刚接触网球时往往也是使用的双手反手技术。
未来有大批顶级优秀网球球员都采用双手反手握拍击球技术。像是男选手中的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女选手中的莎拉波娃、娜姐,都经常会使用双手反手的技术。
未来的双手反手未必会有很大优势,费德勒的反手是单手,一样可以统治网坛。但是在三十年代,网球技术并不发达,双手反手所带来的优势就显得格外的巨大。而由于约翰·布罗姆维奇是世界上第一批使用双手反手的球员,他对于双手反手的理解也比其他人更胜一筹,所以他的双手反手,也更加难以对付。
这一点,从他那个“世界第一反手”的称呼就能看出来。
而且约翰·布罗姆维奇还是一位左撇子球员。
左撇子球员面对右手型球员,天生是有优势的,不仅仅网球如此,像是乒乓球、羽毛球也都是如此,甚至连篮球运动中,那些左手运球突破的球员也是更难防守。
左撇子再加上双手反手,这简直就是完克右手单手型的球员。
而陈强作为中国人,当然是习惯使用右手的,从这方面来说,陈强被约翰·布罗姆维奇所克制。
……
陈强在研究约翰·布罗姆维奇的同时,约翰·布罗姆维奇也在研究陈强的打法。
美网第四轮的比赛,只剩下十六位参赛选,这时候种子选手会碰面,即便不是种子选手,能够杀到第四轮的,也拥有着种子选手的实力。约翰·布罗姆维奇就算是再自大,也不至于小看第四轮的对手,哪怕这个对手是第一次参加网球比赛的陈强,约翰·布罗姆维奇依旧不敢掉以轻心。
以资历而言,陈强在网坛只能算是一个菜鸟,他也不可能像成名球员那样,有着大把大把的官方介绍,于是对于约翰·布罗姆维奇来说,了解陈强的打法就成了一件难事。
这就像是百科一下费德勒,词条里面会有很详细的介绍,而要是百科个李二狗,鬼知道他是谁!
约翰·布罗姆维奇没有看过陈强的比赛,而在这个时代也不可能找得到比赛录像。虽然三十年代早已经有了那种胶片录像机,但是没有人会把昂贵的胶片浪费在前几轮的比赛当中,即便是录制比赛过程,也会录制最终的决赛。
于是约翰·布罗姆维奇只能找到陈强之前的对手了解情况。
约翰·布罗姆维奇第一个找到的是陈强在第二轮的对手,美籍的七号种子弗兰克·帕克,他希望从弗兰克·帕克的口中了解到陈强的技术特点和打法。
然而约翰·布罗姆维奇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那是我有生以来打的最憋屈的一场比赛,整场比赛,我连得分都非常的困难。”弗兰克·帕克开口说道。
“那你是怎么输的?能说的详细一点么?”约翰·布罗姆维奇开口问。
“说实话,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我是怎么输的。”弗兰克·帕克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接着说道:“他的发球局里,他发球我接不住,所以没办法做到破发;而我的发球局里,他能接住我的发球,可他回击的接发球,我却接不住,所以我也不能保下自己的发球局,最终就输了。”
“这算什么答案!”约翰·布罗姆维奇心中不由得吐槽起来,他甚至觉得弗兰克·帕克是故意在敷衍自己。
随后约翰·布罗姆维奇又找到了约瑟夫·亨特,他是陈强第三轮的对手。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总之他的球很怪异,很难接。”约瑟夫·亨特开口说道。
“是速度很快?或者力量很大么?又或者是落点很刁钻?”约翰·布罗姆维奇开口问。
“有的时候是有些刁钻,但我觉得应该用‘精准’来形容会更加恰当一些。至于速度和力量嘛,这个真的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我想你亲自上去跟他比一场,就能够体会到我所说的‘怪异’。”约瑟夫·亨特开口答道。
临走的时候,约瑟夫·亨特还补充了一句:“对了,提醒你一下,上网截击或许对陈强没有效果,我的截击球都被他接住了。”
“什么?他能接得住截击球!”约翰·布罗姆维奇心中一惊,对于他来说,这个情报或许是他今天最大的收获了。
……
美网的第四轮比赛。
第一局是陈强的发球局,约翰·布罗姆维奇终于体会到了弗兰克·帕克所说的“怪异”。面对陈强的发球,约翰·布罗姆维奇也是非常的不适应,即便是他有着世界第一的反手,依旧是难以做出有质量的接发球。于是乎陈强毫无悬念的拿下了第一局。
随后的第二局,是约翰·布罗姆维奇的发球局,让陈强没想到的时候,自己连续丢分,结果被约翰·布罗姆维奇保住了发球局。
约翰·布罗姆维奇虽然是左撇子,但是他却是用右手发球的,这是陈强赛前所没有料到的。
正常情况下,左撇子球员肯定会用左手发球,这样发出来的球质量才会高,然而约翰·布罗姆维奇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专门练了一手右手的发球,这样的话在发球的时候和正常的右手球员一样,但是在发球之后,他却利用擅长的左手向对手施压,恰好可以造成强对弱的压制。
这种打法,陈强很不适应。不仅仅是陈强,其他第一次跟约翰·布罗姆维奇打比赛的球员,都会很不适应。
陈强终于丢掉了他在美网比赛当中的第一局,双方第一盘的战成了1比1平。
接下来陈强的发球局,约翰·布罗姆维奇依旧没有找到应对上旋球的方法,陈强再拿一分,比分变成了2比1。
之后约翰·布罗姆维奇的发球局,陈强也是没有能够完成破发,让约翰·布罗姆维奇保住了发球局,前四局的比分是2比2平。
第五局,陈强运气非常不错,发出了两个ACE球,直接浇灭了约翰·布罗姆维奇破发的希望。比分来到3比2,而之后又是约翰·布罗姆维奇的发球局。
按照以往的趋势,这一局应该是约翰·布罗姆维奇成功保发,比分再次被扳平。
然而陈强却改变了策略,他选择比较激进的打法,利用频繁的上网截击抢到了主动,然后再用上旋球打破僵局。
陈强成功破发,第一盘的比分变成了4比2,而随后陈强又保住了自己的发球局,让比分变成了5比2。
落后三局的约翰·布罗姆维奇显得有些焦急,如果他想要将比赛拖入到长盘当中,必须要连赢三局才行。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于求胜的约翰·布罗姆维奇出现了两个失误,陈强也抓住了这两个失误,成功的拿下了这一局。
双方第一盘的比分定格在了6比2。
……
比赛进入到了短暂的休息当中,而陈强也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对策。
左手球员,右手发球,再加上双手反手,对于这个时代的球员来说,的确是挺难对付的,普通球员怕是想个几天几夜都没有办法找到对策。
但是陈强毕竟有着领先几十年的体育知识和经验,他脑海中过滤的了一番,便找到了对付约翰·布罗姆维奇的方法。
第二盘比赛开始后,约翰·布罗姆维奇突然发现,自己的发球好像变得没有威胁了,或者说陈强的接发球质量提高了许多。
这一盘,约翰·布罗姆维奇只赢下了一局,比分最终定格在6比1。
而之后的第三盘,陈强直接连拿五分,送给约翰·布罗姆维奇一个5比0的开局。
此时约翰·布罗姆维奇已然意识到,大势已去!
……
《美国网球锦标赛:外籍1号种子惨遭淘汰!》
这样的标题,出现了次日各大报纸的体育板上。
约翰·布罗姆维奇作为外籍1号种子,在第四轮便被淘汰出局,出乎的很多人的意料。虽然在美网的比赛当中,外籍球员的实力不如美籍球员,但是作为外籍1号种子,怎么得进个八强吧。
也有很多美国人看到这个标题后感到很高兴,他们觉得外籍1号种子都被淘汰了,那么还有谁能够阻止美国人夺冠呢!
与此同时,美网的主办方也公布了八强的名单,其中六个美国人,一个澳大利亚人,还有一个就是陈强。
陈强是第一次参加美网的比赛,能够进入到八强,还真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特别是主办方美国网球协会,他们让陈强参加比赛,本来是为了借着陈强名气来吸引一些关注度,却没想到找来了一个真大腿。
而且八强的分组公布以后,人们赫然发现,陈强有很大的机会会晋级到四强!
在晋级八强的球员当中,只有两个人不是以种子选手的身份晋级的,一个是陈强,而另一个恰巧就是陈强在四分之一决赛中的对手,他叫康斯坦丁·马科。
也就是说,陈强会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面对一个非种子选手,非种子选手的实力肯定是要弱一些的,所以陈强晋级半决赛的概率也大增。
康斯坦丁·马科虽然是美国人,但他却是出生在奥匈帝国,他的父亲是一个艺术家,在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康斯坦丁·马科的父亲便带着全家人离开了匈牙利,先是去了意大利,然后又去了阿根廷,最后才来到美国,在洛杉矶定居。康斯坦丁·马科也因此得到了美国的国籍。
康斯坦丁·马科曾经获得过1936年美网的双打冠军、1937和1938年温网的双打冠军,他也代表美国队参加过四次戴维斯杯,不过打的都是双打。在1938年的时候,康斯坦丁·马科的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