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体育人-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旧中国的第一届全运会是洋人举办的,第二届全运会是民间组织举办的,第三届全运会则是北洋军阀举办的,所以第四届全运会,南京政府首次筹办的全运会,也因此南京方面对这次全运会非常重视,甚至不惜巨资专门营建了运动场。
而且这一届全运会,也是第一次允许各地公开选拔参赛运动员。
旧中国此前的几届全运会,参赛选手都是学生,而且还都是西式学堂里出来的学生。
近代的中国体育从无到有,教会学校也算是功不可没,比如旧中国第一届全运会,就是南京的一个教会所主办,著名的圣约翰大学称霸了第一届全运会的前三名的榜单。
在二十世纪初,普通人对于体育运动没有半点的了解,也就只有西式学堂,才会开设体育课程。讲“之乎者也”的旧式学堂,是不可能有体育课的。
五四运动以后,西式教育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体育课也逐渐的进入到了各个校园当中。而了解体育运动的人,十有八九也都是上过学的人,而且都还是那些家境不错的学生。
他们家里有钱,不用为了衣食住行而奔波劳碌,自然有时间去从事各项体育运动。换成普通的贩夫走卒,养家糊口都很困难,断然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体育场上。
所以无论是全国性的全运会,还是地方的华北运动会、华东运动会,又或者是国际性的远东运动员,参赛者都是学生,或者是南洋的归国华侨。
只有学生才能参加运动会,俨然成为了当时一条不成文的规则。
到了1927年举办的远东运动会,这个限制终于被取消了,而当时取消这条限制的原因,并不是真的让广大的群众可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而是因为有很多体育优秀的学生已经毕业,为了让这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参赛,所以才取消了这条只能学生参赛的规则。
1930年的第四届全运会,在挑选运动员的机制上又有了进步,除了允许各行各业的市民报名之外,地方上将举办选拔赛,挑选参加全运会的运动员。
用选拔赛挑选运动员,显然是一种比较公平的方法。未来的美国人就是用这种方法选拔运动员的。不管你曾经多么厉害,不算你刷新过多少世界纪录,老老实实的参加选拔赛,选拔赛出不了线,哪怕是世界纪录保持者也参加不了奥运会。
可是在这个时代,农民或者工人,又有谁懂得体育运动呢?基层的那些贩夫走卒,怕是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
所以所谓的士农工商皆可报名参加,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而已,最终报名参赛的,依旧是各个学校的学生。
陈强甚至觉得,这个允许贩夫走卒报名参赛的规则,简直就是为了他量身定做的,除了陈强之外,又有哪个贩夫走卒能站上全运会的赛场!
当然,陈强要先通过上海市的选拔赛才行。
……
为了参加全运会的选拔赛,陈强给自己制定了一套更加全面的训练计划。
之前的陈强都是接跑一万米获得100个积分的任务,而如今陈强开始接了那个24小时跑完42。195公里马拉松的任务,因为这个任务可以获得500积分。
陈强当报童的时候,一天是跑不完42公里的,如今当了车夫,跑动的距离大了许多,但一天也跑不到42公里。
车夫不可能从早到晚一直在跑,很多的时候,他们都会在固定的地点等生意,陈强更是如此,因为他会说外语,所以经常去礼查饭店、法国会馆等洋人密集出没的地方等生意,基本不会漫无目的的满街瞎跑。
可是为了能够刷够42公里的路程,陈强刻意的增加了跑动的距离,确保每天可以跑完这42公里,拿到500个积分。
这个跑42公里的任务毕竟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陈强24小时之内跑不玩的话,那之前跑的里程就算是浪费了。
拉着车跑42公里,对于体力的消耗是很大的,陈强也是每天累得像条狗,好在这样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农历新年马上就要到了,到时候陈强也可以休息几天。
陈强还加强了自己的伙食。
每天的鸡蛋和肉类是必须的,每隔两三天,陈强还会去买条鱼回来炖着吃,吃不起牛肉,吃鱼也能很好的补充营养。
除此之外,一些海洋的贝类动物,也陈强食谱上的主要内容。这个时代的贝类海鲜价格并不贵,牡蛎、贻贝、海虹、各种蛤类等等,市面上有很多。
至于蔬菜嘛,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大棚菜,老百姓冬天只吃得起萝卜、白菜和豆芽,如果海带算蔬菜的话,也可以凑个数。
豆制品依旧是陈强获得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豆腐、豆腐丝、豆腐皮、豆肠、豆筋、腐竹等等,陈强是每天换着花样的吃。每每品尝这些豆制品的时候,陈强还忍不住会称赞一番老祖宗,发明了这么多豆制品的吃法。
除此之外,陈强还购置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二十年代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体育用品的生产厂家,除了运动服之外,国内的企业还可以生产运动鞋,一些皮革厂还可以生产足球和篮球。所以在二三十年代,如果江南皮革厂倒闭了,不仅仅是全场皮包统统20块20块,连篮球和足球都是20块20块。
至于短跑所用的钉鞋,在当时算是高端运动装备,国内市场由于需求量太少了,需要到鞋厂定做才行。或者就是去洋行里买进口货,这种高端运动装备都是美国货,价格不菲,一双钉子鞋便宜点也要二十多块大洋,陈强根本买不起。
旧上海普通人的月薪也就是二十块大洋,花一个多月的薪水买一双跑步用的钉子鞋,大概就像是九十年代买一双耐克气垫篮球鞋的感觉。
……
转眼间,十二月便过去了,陈强迎来了1930年。
进入腊月,老百姓便开始置办年货,过了小年后,路上的行人也开始逐渐的减少起来。那些做生意的小商小贩忙活了一年,到了这个时候,都回家过年了,学校也早已经放了寒假。
年关临近的时候,一些商行、洋行也都关了门,路面中国人开的铺面,也全都打了样,此时大概只有赌场和烟管还开着,就连那寻花问柳之地,也开始歇业。
陈强的生意肯定是大受影响,人都回家过年了,坐车的也少了。
于是陈强干脆也不出去拉车了,就猫在了家里,然后进入到训练空间,开始为全运会的选拔赛做最后的冲刺。
……
训练空间内。
陈强冲过百米短跑的终点线,电子计时器上显示出了陈强这次的成绩。
“11秒22,这是电子计时的成绩,换成手计的话要减去0。24秒,也就是我现在的手计成绩已经进入到了11秒以内了!”
陈强脸上露出的喜色。
几个月前,在复旦附中的时候,他的成绩还在12秒开外,而仅仅过去了三个多月,他的成绩就提高到了11秒。
要知道百米短跑,越是高水平,想要提高成绩就越是困难。从12秒2到11秒,仅用三个月,这放在后世也是非常惊人的进步。
当然,陈强有着训练空间,如果按照十倍训练时间计算的话,陈强的进步速度并不理想。
三个月乘以十,就是三十个月,若是放在后世,某位运动员花了三十个月,才将成绩从12秒2提升到11秒,教练会直接放弃这种没有天赋的运动员。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时代中国人的身体素质肯定不如后世,而且之前的陈强又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训练效果必然是差强人意。
陈强对于这个成绩还是很满意的。
“手计的11秒,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应该可以战胜除了刘长春之外所有人了吧!最起码上海滩没有人是我的对手了。三月份的选拔赛,我一定能够出线!”
第四十章 你别真信
除夕夜,外面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陈强给自己包了饺子,撕了个烧鸡,又炖了个鱼,便坐在桌子前,对着灯光吃了起来。
一阵酸楚的感觉从陈强的心头升起,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让他有些举足无措。
一个人过年的日子可不好受。
这年头没有春晚,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红包抢,也不用等着集五福开奖,若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喝酒吃饭聊天,欢声笑语并不寂寞,但只是一个人的话,真的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反而外面的鞭炮声,会让人觉得更加孤独。
“没心思吃饭了,还是去训练吧!”
陈强有些心烦意乱的上了床,然后进入到了训练空间。
“大过年的,奢侈一把,今天雇高级教练!”陈强直接雇佣了十个小时的高级田径教练,50点的积分瞬间被花掉。
或许是受到了一个人过春节的打击,今天陈强在训练中格外的专注。
一次次的起跑,一次次的冲过终点,一次次单调的重复,陈强已然开始麻木起来。
但是他并没有打算休息,体育训练本就是这样,机械而又无聊的不断重复,千万次的重复才能够换来运动员实力的些许提高。
高级田径教练的训练效果,要比陈强自己训练强的多,十个小时的训练过后,陈强觉得训练的感觉非常不错。
训练空间里十个小时的训练,在现实不过是一个小时而已。
“继续训练,反正明天也不用开工,我可以一直待在训练空间里,待到明天下午都没有问题。”
现实的时间里过去了十五个小时,而陈强则在训练空间里待了150个小时。
150个小时的训练,让陈强整个人都变得麻木起来,当他离开训练空间,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反倒有一种做梦的不真实感。
火盆里的木炭已经烧尽,房间内有些冷,从外面吹进来的风中却带着一股火药的硝烟味。这是放鞭炮的后遗症。
陈强知道上海城隍庙会有庙会,于是便步行前往城隍庙逛了一圈,同时也领了一个跑一万米的任务。
让陈强有些失望的是,庙会的商业气息很浓厚,那感觉和后世的景区差不多。
自1926年起,城隍庙便已经不是原来的城隍庙了,整个城隍庙地区已经分成了若干的片区,包括著名的豫园,也变成了豆米、布业、糖业的商行公所。
当时的城隍庙地区实行的是董事化管理,而董事局的董事长,正是三大亨之一的黄老板。也就是说城隍庙实际上是被帮派所控制的,就连庙里的道士,都是帮派聘请来的。
庙会里小商小贩倒有不少,东西都比平时卖的贵。这种庙会都是坑钱的,没啥看头。
更关键的是,别人都是一家人来的,而陈强则是孤身一人逛庙会,单身狗的内心瞬间受到了一万点的打击。
“不逛了,回去接着训练!”陈强满心憋屈的返回了住所,又进入了训练空间。
……
自己一个人过年也是好事,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娱乐,想打斗地主都找不到牌搭子,陈强只能待在训练空间里,专注于提高自己的实力。
转眼间便到1930年的3月9日,这是全运会上海选拔赛报名的日子。
报名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可生意还是得做的,于是陈强一大早先去车行领了车,然后拉着车向中华体育场的方向跑去,参赛选手的报名地点便设立在那里。
这个时候江湾体育场还没有开建,中华体育场就是上海最大的体育场,这里曾经举办过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在当时已经算是国际水平的体育场馆了。
路过一个早餐摊,陈强吃了碗豆腐脑,刚准备拉着车继续走,一个青年却匆匆的上了陈强的车。
陈强没想到有生意上门,可他现在要敢去中华体育场报名,没有功夫拉生意,于是他开口解释道:“这位先生,我今天……”
那年轻人没有理会陈强,而是直接说道:“去中华体育场!”
陈强一听,这青年也是去中华体育场的,正好顺路,便不再言语,拉起车就走。
“运气真不错,去报名还能顺便拉个客人。”陈强心中念叨着。
到了中华体育场,那个年轻人直接丢给陈强五毛钱,便下了车,直奔报名处而去。
“这个客人也是来报名参加选拔赛的。”陈强并没有马上去报名处,他先找了个停车的地方。这所谓停车的地方,就是车夫聚集在一起,等待客人的地方。
陈强停好车,他倒是不担心车会丢掉,一来有其他车夫互相照看,二来这人力车都是车行的,而车行又是属于帮派的,偷人力车等于是偷了帮派的东西,没有那个小偷小摸那么大胆在帮派头上动土。
随后陈强也走向了报名处。
在报名处门口,贴着一张大大的布告,有各个比赛项目的参赛规则以及出线名额。
陈强直接找到了男子百米短跑的项目,发现只有一个参加全运会的名额。
“怎么只有一个名额?我在后世看过的资料,旧中国全运会的田径比赛,每支参赛队在每个项目上可以派上四个选手的。”
陈强又看了看其他项目,200米、400米,同样都只有一个全运会的参赛名额。
也就是说每个项目,无论多少人参加选拔,最终只能有一个人出线,去参加全运会。
这和全运会的规则不太一样,四个名额变成了一个名额,这让陈强有些摸不到头脑,他琢磨了半天,大体猜到了原因。
首先是这个时代的运动员并不像后世那么的专精。
后世的田径运动员,往往只会专注于一个比赛项目,跑100米只跑100米,跑200米也只跑200米,身兼100米和200米的运动员,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几乎是销声匿迹了。
而在二十年代,短跑运动员不仅仅会去跑100米和200米,还会去跑400米,比如中国奥运会第一人刘长春,他在1932年奥运会上,就报名了100米、200米和400米这三个项目。而在当时的奥运会上,报名三个项目的短跑运动员并不在少数。
再比如当时和刘长春齐名的“大连铁脚”于希渭,他最擅长的是800米和1500米中跑,但他也同时会参加200米、400米、3000米、5000米,甚至10英里跑的比赛。
放在后世,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一个运动员同时跑短跑、中跑和长跑,还要跑个10英里的小马拉松,这简直是在搞笑。
以短跑为例,一名短跑选手要同时参加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项目,等于一个人占用了三个参赛名额。
所以上海队干脆只给每个项目一个参赛名额,100米一个名额,200米一个额名额,400米一个名额,无论是在哪个项目上获得的出线名额的运动员,都要参加100米、200米和400米三个项目。这样一来也就凑足了全运会的参赛人数。
第二个原因,就是经费问题了。
派人去比赛是要花钱的,像是去杭州的交通费,参赛的服装费等等,就连运动员在杭州时的吃住,也得给承办方缴纳一定的费用。
这个钱肯定是上海市政府出,三个人可要比十二个人少花不少钱,派的人越少,花的钱越少。
上海政府并不是差那几千大洋,关键是钱都花在了运动员身上,当官还怎么贪?
……
陈强望着公告栏,不由得皱起眉头。
“和我之前预料的不一样,100米短跑只有一个晋级名额。我本以为有四个名额,这样拿到全运会的参赛资格完全没有难度,我还可以稍微的藏拙,免得太过于引人注意。可现在只有一个名额,我必须是所有参赛选手里最棒的那个,才能够去参加全运会!”
这个结果有些偏离了陈强的计划。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陈强是懂得,陈强远本的计划在选拔赛中保存实力,能拿到全运会的参赛名额就行,等到了全运会的正赛,再拿出真正的实力,来个一鸣惊人。
现在看来这个方案是行不通了,只有一个参赛名额的情况下,陈强只能去争那个第一名,而第一名必然会引起所有人的关注。
“猥琐发育是不可能的了,拿到唯一的名额,想低调都不可能,尽量做到别太浪吧!”
陈强深吸一口气,然后继续观看公告栏,他找到了晋级的规则。
田径项目的晋级规则很简单,谁的成绩好,谁就能拿到参赛名额。
比如百米短跑项目,就是将所有报名选手分成若干个组进行比赛,不算名次,也没有什么初赛复赛决赛,只看成绩,最终谁的成绩最好,谁就能获得那唯一的名额。
“这规则倒是简单直接。不过比起那种晋级赛的赛制,这种规则下,每个参赛选手只有一次机会,是一锤子买卖。”
陈强又看了一下选拔赛的时间,定在了下个星期天,随后陈强便走进了报名处。
有三张桌子上都放着报名处的牌子,报名的人也站成了三排。刚刚陈强拉来的那个青年人,正站在左边的那个桌子前,后门还有两个人排队,这里排队报名的人少,陈强便直接排在了那两人的后面。
片刻后,那个青年完成了报名,拿着一张表格转身便要离开。他这一转身,刚刚看到了正在排队的陈强。
青年马上认出来,这不是拉自己来的那个车夫么?
“你怎么进来了,正好,送我回去!”青年开口说道。
陈强摇了摇头:“先生,你得等一会,我还得报名呢。”
“报名?你要报名?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么?”青年的脸上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陈强没有答话,而是点了点头。
“知道你还来?”青年仿佛是看到一件极为好笑的事情。
陈强倒是愣了愣,随后他从青年的表情里,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这青年显然是觉得,陈强只是一个车夫,怎么能来参加全运会的选拔赛?
“不是说士农工商皆可报名么!”陈强开口说道。
“呃,是这么说的。”青年点了点头,随后露出了一副嘲讽的笑容,接着说道:“我是没想到,你竟然真信了!”
……
这青年并没有离开,而是待在报名处里,等着陈强去报名。
对他来说,一个车夫报名参加全国运动会,简直是天大的奇闻,这比看戏还要精彩,怎么舍得离去。
排在陈强前面的那两个人很快的完成了报名,轮到了陈强。
负责给陈强报名的是个中年男子,乍看上去,这人大概集齐了中年屌丝的全部特点,邋遢、油腻、颓废,坐在那里显得很臃肿,发型是典型的地中海造型,黑黄黑黄的脸上还有明显的抬头纹,整个人要模样没模样,要气质没气质。一看就是那种事业上不求上进,整日里只是混日子等下班的人。
这人坐在办公桌后面,开头看了一眼陈强,随后开口说道:“报名费5毛钱。”
陈强将5毛钱递给了中年屌丝男,中年屌丝男则拿出一份表格来,开口问道:“姓名?”
“陈强,强大的强。”陈强开口答道。
“年龄?”中年屌丝男又补充了一句:“我问的是周岁。”
“16周岁。”陈强开口答道。
“年纪挺小啊!这么小来参加全国运动员,有志气。你要报名什么项目?”中年屌丝男再问道。
“短跑,100米。”陈强开口说。
中年屌丝男在报名表上写下了100米,等了几秒后,却发现陈强没有再说话,于是抬起头来开口问道:“还有呢?”
“没有了,就报名100米。”陈强很干脆的回答。
“200米和400米呢,不一起报名么?”中年屌丝男接着解释道:“反正都是短跑,都报上名吧,不会再额外收钱的。”
陈强摇了摇头:“一个100米就够了。”
中年屌丝男抬起头来:“你这后生,怎么跟你说不明白啊!你已经交了5毛钱了,干嘛不多报名几个项目?而且每个项目只有一个名额,你要是100米没跑过别人,还可以去200米和400米试试,多两次机会呢!说不定你就能够晋级了。”
“100米是直道,我就会跑直道,不会拐着弯跑。”陈强只好开口说道。
“那行吧!100米就100米吧!”中年屌丝男见劝不了陈强,只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接着问道:“下一栏是职业,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我不是学生。”陈强开口答道。
中年屌丝男马上抬起头来,一脸惊讶的望着陈强,他本以为陈强这个年纪,肯定是某所学校的学生,毕竟来这里报名的,也都是学生。
虽说士农工商皆可报名,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年屌丝男还没有遇到学生以外的报名者。
中年屌丝男本来就够油腻了,还露出这种卖萌般的惊讶表情,让陈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为了避免自己被恶心到,陈强赶紧开口说道:“我是个车夫,人力车夫。”
“车夫?拉洋车的?”中年屌丝男露出一副“你逗我呢”的表情,显然是不信陈强所说。
此时,旁边那个青年人走了过来,故意大声说道:“他真是个车夫,我可以作证,我就是坐他拉的车过来的,他报名的这五毛钱,还是我刚才给的车钱呢。没想到吧,一个车夫来报名参加全国运动会!”
青年的声音很大,整个房间内都听得到,他这一嗓子,将屋内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车夫?真的假的?”
“拉洋车的也来报名?今天是遇到新鲜事了!”
“参加比赛的不都是学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