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体育人-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是现代人,看到这副场面肯定会觉得非常夸张,不就是给空切球员喂球么,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什么值得去“哇”的,中学生都能打出这样的配合。
可是在1942年,这样的配合是真的没有,试想一下连快速突破的打法,都要等到1947年才会被“红衣主教”奥尔巴赫带入到NBA当中,可见那个时代的篮球技战术有多么的落后,说整个篮球处于一种蒙昧时代,一点儿都不夸张。
看台上,鲍勃·库西又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
“传球了,他刚才竟然传球了,原来篮球还能这么打!”
刚刚打开一扇崭新大门的鲍勃·库西觉得,又一扇新的大门出现在自己面前。
篮球是五个人配合的运动,在比赛中,场上的五个人是一个整体,然而在四十年代,篮球运动并没有“整体”的概念。在未来,控球后卫又被叫做组织后卫,然而在四十年代的篮球运动中,控球后卫就是控球后卫,甚至连控球技术都不达标。
控球后卫是球场上的大脑,但在早期的篮球运动中,控球后卫是不负责进行组织的,后世的篮球专家曾经评价说,约翰·斯托克顿之前,NBA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后卫”,当然这种说法当然是在映衬斯托克顿的伟大。比如“魔术师”约翰逊,他的传球控球能力可是一点儿都不逊色。而在此之前的NBA当中,善于传球的控球后卫也大有人在,只不过他们的传球,无法做到斯托克顿那种程度。
不过可以肯定是,1942年的篮球运动,完全没有“组织”这种东西。
普通人看陈强的这次进攻,大概只是看个热闹,而鲍勃·库西则不同,直觉告诉他,陈强现在所展现的,或许正是一个控球后卫该有的打法。
换成是其他人话,肯定没有这么敏锐的直觉,但鲍勃·库西跟其他人不同,因为他是被誉为控球后卫的鼻祖的人。
历史上的鲍勃·库西在1950年的NBA选秀当中,以探花的身份被波士顿凯尔特人选中,他的职业生涯共获得一次常规赛MVP,八次NBA助攻王,13次入选全明星,并且两次获得NBA全明星MVP,他带领波士顿凯尔特人,六次获得的总冠军,为波士顿凯尔特人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即便是他的队友当中有比尔·拉塞尔、萨姆·琼斯、比尔·沙曼这样的远古蓝求大神,但他们仍然无法掩盖鲍勃·库西的光芒。
如今,这位控球后卫的鼻祖,却开始跟陈强学起了如何打篮球。
“这才是控球后卫,控球后卫就应该这么打!”想到这里,鲍勃·库西忍不住的惊呼道:“太好了,控球后卫的时代来临了!”
“吵什么吵!什么狗屁后卫时代!中锋才是球场上的王者!”一个不爽的声音从鲍勃·库西的身后响起。
鲍勃·库西扭头望去,只见一个跟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少年站在那里,估计也是个中学生,而这个人长的很高大,身高要超过一米九。十四岁的年纪能有这样的身高,十有八九也是善于打篮球的,而且打的位置肯定是中锋。
“你是谢伊斯,德维特·克林顿中学的中锋多尔夫·谢伊斯!”旁边有人惊呼道,那是鲍勃·库西的一名同伴,他已经认出了对方的身份。
听到“谢伊斯”这个名字,鲍勃·库西也是微微一惊,他虽然没有见过对方,却听说过对方的大名,这人是德维特·克林顿中学的中锋,在纽约众多的高中当中也是远近闻名的篮球明星。
“多尔夫·谢伊斯也来看比赛了。”鲍勃·库西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没敢去反驳谢伊斯。毕竟此时的鲍勃·库西是一个被校队开除的N流球员,而谢伊斯却是纽约中学篮球界的大明星。
再者说来,两人真要是发生冲突,吃亏的肯定是鲍勃·库西。就鲍勃·库西这消瘦的小身板,右臂还有伤,面对谢伊斯这个一米九多的大个子,挨不了两拳就得被揍趴下。
……
赛场上,比赛仍然在继续。
活塞队球员的个人实力虽然很强劲,比赛经验也很丰富,但是他们对篮球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时代,他们所使用的技战术,也都是篮球原始时代的战术。
尼克斯队球员的个人实力虽然不如活塞队,但是经过陈强的调教以后,他们展现出了互相之间的配合,而且还使用出了超越这个时代的新战术。
结果自然是高下立判。
虽然尼克斯队使用的只是最简单的快速突破,最简单的突破分球的战术,但是却让活塞队难以招架。
其实也不是活塞队打的不好,活塞队的球员打的很认真,但就是防不住。
更何况陈强所展现出来的技战术水平,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活塞队的球员甚至搞不懂陈强的进攻意图便丢球了。
诸如短跑、跳远、跳高这种相对不那么复杂的体育运动,领先于时代的技术都能够取得碾压般的优势,而篮球这种需要技术、需要战术、更需要团队配合的复杂体育运动,领先一个时代,基本就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更何况陈强所领先的,还不止是一个时代。
老球迷应该能够感觉到,现在的NBA和十几年前姚主席那个时代的NBA完全不一样,而姚主席时代的NBA,又跟九十年代乔丹那个时代的NBA不同,再超前推演的话,拉里·伯德时代的篮球,贾巴尔时代的篮球,张伯伦时代的篮球,乃至乔治·麦肯时代的篮球,都不一样。
不同时代的篮球,不仅仅是规则的不同,更是对篮球理解的不同,或者说新一代的球员,在前辈的基础上,对于篮球运动有了更生层次的理解。
这种对篮球运动理解的,若是只相差了一代人的话,或许还可以弥补,但是相差了几代人,就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陈强也觉得这么打下去,自己有些欺负人了,跟暴打小朋友没啥区别,于是陈强在场上打了五分钟,便下场休息了,然后看着自己的队员在赛场上拼搏。
尼克斯队的其他队员,篮球运动的理解远不如陈强,但是跟着陈强训练了这么久,快速突破还是学的很溜的,那种简单的突破分球配合也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有这两招,就足以对付活塞队。
于是乎第一节比赛里,活塞队在防守端完全是被尼克斯吊打的状态。
而在进攻一端,活塞队表现的却也不能算差,只不过24秒的进攻时间,还是让活塞队有些不适应。
现代篮球当中,24秒的时间足够组织两次的进攻,正常情况下,第一次进攻不顺利,找不到合适的出手机会,然后再将球传给组织者,这时候往往还能剩下10秒左右的时间,这足够让组织者重新布置战术,发动第二次进攻了。
可是在40年代,球员的技战术水平比较低下,24秒的进攻时间,只够发动一次进攻,如果第一次进攻无果的话,就没有时间重新布置战术了。甚至有些进攻拖拖拉拉的球队,24秒的进攻时间都不一定够用。
活塞队使用是老规则下的篮球打法,只不过因为有24秒进攻时间的限制,将进攻节奏加快了一些,但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还是原来那一套,这也限制了他们的进攻体系的发挥。
而尼克斯队的进攻,是围绕着快速突破进行的,他们的进攻更加节省时间,也更能够适应24秒的进攻规则。
终于,第一节的比赛结束了,纽约尼克斯以27比15,领先12分进入到第二节。
第二八一章 陈强教你打篮球(3)
活塞队主教练卡特·班尼特坐在板凳席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而活塞的队员们也是一脸不知所措的样子。他们在赛前可未曾想过,第一节比赛会打成这个样子。
活塞队在第一节得了15分,这算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得分,一节15分,那么一场比赛就是60分,在四十年代初的篮球运动当中,如果球队在一场比赛里能够得到60分的话,算是平均以上的进攻水准了。
再考虑到新规则下只有24秒的进攻时间,这使得球队的进攻变得仓促,进攻的成功率也会有所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节比赛能够拿到15分,应该算是表现的比较优秀了。
可以说第一节拿到15分,活塞队也算是展现出了自己的进攻水平。如果放在平时的话,无论是主教练卡特·班尼特,又或是活塞队的球员,都应该对此感到满意才对。
然而尼克斯第一节的27分,却让活塞队怎么也满意不起来。尼克斯队的这个得分代表着活塞队在防守一端,已经被尼克斯完全打爆。
如果是放在未来的NBA里,第一节拿到27分也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成绩,特别是二次进攻改到14秒以后,单节30分以上已经成了各支球队的常规操作。
然而这毕竟只是1942年,单节27分的成绩,的确是太令人感到吃惊了,在原来那种篮球规则之下,进攻是如此的拖拖拉拉,做到单节27分,跟现在一节比赛拿到50分的难度差不多。
而更重要的是那12分的分差!
相差12分,四个三分球就能追回来,麦蒂用35秒还能多赚一分回来。然而在1942年,12分已经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差距了,就算给你三节的时间,都未必能追回来12分。特别是在老的规则之下,进攻时间没有限制,如果某支球队获得了12分的领先优势,肯定开始拖延时间,想方设法的不进行进攻,好将这12分的优势保持到比赛最后。
此时此刻,第一节比赛才刚刚打完,活塞队就挖了一个12分的大坑,很多球员们都已经感觉到胜利无望,落后了整整12分,这场比赛是输定了!
而作为活塞队主教练的卡特·班尼特,脑子里想到的要比球员多的多。
“都是因为那种运球快速向篮下冲的战术!这个陈强,怎么想出了这么奇怪的打法!让他要把篮球变成短跑么!”卡特·班尼特心中暗道。
卡特·班尼特还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形容“快速突破”的战术,他只能将其称之为“运球快速向篮下冲”,但是作为篮球教练,他却早已经敏感的察觉到,活塞队的防守之所以被尼克斯打的千疮百孔,就是因为尼克斯使用的这种新战术。
“纽约人竟然想出了一种新战术,那么我该怎么办?”卡特·班尼特皱起了眉头,一时之间,他竟然完全想不出来应对的方法。
以未来的水平看,四十年代的篮球教练也是真的菜,那个时代的篮球教练更偏向于日常的训练,而不是战术。所以在远古时代的篮球运动中,战术是十分落后的,战术的开发也是十分落后的,很多时候战术的进步远远跟不上球员研发新技术的程度,这也导致了很多新的篮球技术,因为没有合适的战术搭配,无法在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也正是因为篮球战术体系进步缓慢,所以大部分的篮球教练宁愿墨守成规,他们不愿意让球员去创造新战术,也不愿意让球员去尝试使用新战术。
在“红衣主教”奥尔巴赫之前,篮球的战术体系几十年如一日的没有改变,球员所使用的技术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没有改变,唯一有进步的,就是球员的身体素质,随着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升,球员也变得更高、更快、更加强壮。
未来的NBA,差不多五六年就会进行一轮新的战术体系的革新,比如过去的五六年,勇士队那种小球打法算得上是NBA联盟当中的主流;而再朝前推五六年,热火三巨头的模式引领风骚,NBA的主流战术体系也是围绕这种多巨头模式进行的;再朝前推五六年,湖人OK组合的时代,超级中锋加超级外线的双人组合,是当时的主流战术体系……
可是在篮球发明的前五十年里,战术体系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在那个时代,如果规则上没有大变动的话,篮球运动的战术体系只会原地踏步,不会有任何的进步。
这也是在那个时代的美国,篮球干不过棒球和橄榄球的原因,人家棒球和橄榄球都是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战术体系,唯有篮球没有任何改变。
同时这也是篮球干不过足球的原因之一,早起的足球,战术体系也是很多变的,1932年奥运会的足球,和1952年奥运会的足球,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即便期间爆发了二战,但是足球运动仍然在大步向前。而篮球的话,1932年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和1952年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样的无聊,都是那种一场比赛二三十分的得分。
早起的篮球很落后,这种落后是整体性的,从球员到教练,从技术到规则,从战术到整个篮球体系,全面的落后。
也是因为这种落后,身为活塞队主教练的卡特·班尼特,在面对尼克斯使用出新战术时,竟然是不知所措,他甚至连战术调整的方向都没有,此时的卡特·班尼特,表现的更像是一个观众,而不是一支球队的教练!
……
与此同时,在华盛顿的尤林体育馆,华盛顿国会队的比赛也在进行,他的对手是巴尔的摩子弹队。
“红衣主教”阿诺德·奥尔巴赫望着自己的球员,开口鼓励道:“你们做的很不错,我们毕竟是在使用一种新战术,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现象,你们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出乎了我的意料。而且我们现在处于领先状态,我们的对手仿佛是找不到应对快速突破的方法!”
此时的“红衣主教”奥尔巴赫,也开始使用快速突破的战术。
历史上最先使用快速突破战术的就是1947年的奥尔巴赫,如今奥尔巴赫当了华盛顿国会队的主教练,带领球队打职业联赛,自然是想好好的表现一番,于是便将快速突破战术带到了自己的球队当中。
只不过1942年的奥尔巴赫,对于快速突破战术的理解,肯定不如历史上那个1947年的奥尔巴赫,所以他如今拿出来的快速突破战术,威力也没有那么的大,甚至有太多的细节需要去改进。
可以说现在的奥尔巴赫,还在摸索快速突破的战术体系,1947年那一套胜率超过八成的战术,在1942年还处于原始阶段。
可即便这样,华盛顿国会依旧领先于巴尔的摩子弹队。
华盛顿国会是一支刚刚成立的球队,如果不是老板米格尔·尤林打算利用篮球补贴尤林体育馆的收入,或许根本不会有这么一支球队的存在,从这方面来说,华盛顿国会跟纽约尼克斯、波士顿凯尔特人等队伍一样,都是刚刚组成了草台班子来捞钱的。
而巴尔的摩子弹队以前可是在ABL联盟打球的,虽然ABL联盟管理混乱,球队流动性很大,但好歹也是一个职业篮球联盟,能够打职业篮球联盟的球队,再弱也弱不到哪里去,结果却打不过华盛顿国会这样一个刚刚组建的草台班子,不得不说快速突破战术,在这个时代的确是非常厉害。
此时的奥尔巴赫,对于自己创造出来的这种新战术,多少还是有些沾沾自喜的。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教练,创造出一种新战术,而且效果还很不错,能够压制住巴尔的摩子弹队,这足以让奥尔巴赫感到骄傲了。
“红衣主教”奥尔巴赫拿着手中的小本本,正在记录着华盛顿国会每一次施展快速突破战术的情况,打算回去进行战术总结,然后改进快速突破战术,他并不知道,在几百英里外的纽约,陈强已经将完善的快速突破,应有到了实战当中。
……
麦迪逊广场花园,尼克斯和活塞的比赛来到了第二节,而比赛节奏跟第一节差不多,活塞队利用出色的个人能力得分,尼克斯的快速突破和突破分球的战术,也依旧可以轻松的撕开活塞的防线。
陈强依旧没有上场,他打算多给球员一些熟悉战术的机会。而尼克斯的球员也没有令陈强失望,随着比赛的进行,尼克斯对于快速突破的运用越来越纯熟,而突破分球的配合也越来越有默契。
陈强本以为,面对一种新的战术,活塞队主教练卡特·班尼特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应对,毕竟这个时代的活塞队是NBL联盟的冠军球队,可以算是世界上最强的职业篮球队之一,然而陈强显然高估了卡特·班尼特的能力,也高估了这个时代篮球教练的能力。一直到第二节进行过半,卡特·班尼特依旧没有做出任何战术调整。
放在未来的话,这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比赛当中,对手做出了战术的改变,哪怕只是用新战术连续进两三个球,教练就会改变打法,比如叫个暂停叮嘱一下球员,或者进行换人调整。
而如今,尼克斯队的新战术已经吊打了活塞一节半了,活塞队主教练卡特·班尼特却没有丝毫动静。哪怕你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最起码也得尝试去做一下战术调整,万一会有效呢!
面对这种情况,陈强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该沮丧。
开心的是,如果活塞队主教练一直不做出调整的话,继续这样打下去,比赛肯定打花了,尼克斯也必然会赢得比赛。
而沮丧的是,四十年代的篮球竟然落后到如此地步,即便是强如活塞队,明明被人按在地上摩擦,依旧不懂得去改变,这已经不是某个球员或者某个教练的问题了,这样的篮球运动,单单靠修改规则是不够的,更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
第二节后半段,球员的体能已经开始明显的下降,这个时候他们的跑动明显没有那么积极了。防守一方还好说,只要站好位置就行,毕竟防守方移动范围和移动距离,都要比进攻方小的多,但是进攻方就不一样了,他们必须要通过移动来拉开空间,创造进攻机会。
这个阶段,双方的进攻都出现了短暂的停滞,进攻效率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但是双方进攻效率下降的情况却不一样,尼克斯队是进攻节奏出现了问题,明显不如之前那么的流畅,命中率也下降了;而活塞队则是在短短的三分钟内,领到了三次进攻三秒违例。
体力的消耗,让活塞队的移动能力严重下降,这也是得活塞队球员在进攻的时候,待在三秒区内的时间变得更长,最终造成了三秒进攻违例。
活塞队这种老牌的职业球队,对于新规则的适应能力,肯定是不如尼克斯这种新组建的球队,而且活塞队使用的也是原来那种老规则下的篮球战术,球员在体力充沛的时候,还可以强行提高节奏,然而当球员体能下降的时候,进攻节奏变慢了,自然就出现了更多的三秒违例。
……
看台上,那个德维特·克林顿中学的明星中锋多尔夫·谢耶斯皱起了眉头。
“进攻三秒违例的规则,已经三秒区的扩大,的确是限制了中锋在进攻当中的作用,像是以前那样,站在篮筐附近等球的情况,已经是不可能了,中锋一旦拿到球的话,不能有半点的犹豫,得马上发起进攻才行。这对于中锋的要求也更高了!”
多尔夫·谢耶斯已经意识到,如果中锋再像之前那样打球的话,或许最终会沦为一个防守篮筐的门神,在进攻的时候会变得毫无建树,甚至还会因为进攻三秒的缘故,把球权交给对方。
“这种新规则下,中锋必须要进行改变。”多尔夫·谢耶斯心中暗道。
然而多尔夫·谢耶斯只是一个中学生,他虽然知道中锋必须要进行改变,但是以他对篮球的理解,却不懂得该从何而改!
第二八二章 陈强教你打篮球(4)
上半场比赛结束了,纽约尼克斯不多不少,正好拿了50分。
四十年代初的篮球,半场拿50分,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纽约尼克斯使用了新战术,再加上活塞队应对不利,造成了这一个结果。
中场休息时间,球员们返回了更衣室,现场的观众们则开始讨论起了上半场的比赛。
“不知不觉间,上半场就已经结束了啊!纽约队竟然拿到了50分!真是太强了!”
“你有没有觉得,这场篮球比赛,跟我以前看的篮球比赛完全不一样。”
“今天的篮球比赛一点儿都不拖沓,节奏可比以前的比赛快多了!”
“说的不错,球员拿到球以后很快就进攻了,没有再不停的传球,这样的比赛的确要好看多了。”
“看到这种比赛,以前那种拖拖拉拉的篮球比赛,我真的是没有兴趣了,现在这样多好啊,进攻应接不暇,可要比以前精彩太多!”
新规则之下的篮球,进攻节奏的确要比之前的篮球快得多,特别是24秒进攻的加持下,逼迫着球队要尽可能迅速的发动进攻,这对于球队来说,是增加了难度,然而对于球迷来说,却是一种福音。
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进攻的观赏性都要优于防守的观赏性,篮球这种一场比赛要进行几十次球权转换的运动就更是如此了。篮球运动,没有进攻就没有观赏性,细数一下那些靠着强大防守拿总冠军的球队,即便是可以获得荣誉,但是在吸引球迷方面,反倒是不如那些进攻打的风生水起的球队。
NBA的管理层显然也是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最近几年的规则修改,也都是在鼓励进攻,比如抢到前场篮板后,进攻时间重置到14秒;比如裁判在判罚尺度上各种的“体毛犯规”判罚,导致很多轻微的身体接触都会别认定为犯规,从而让防守人放弃那种铁血防守。
NBA的管理层知道,观众们喜欢看到更多的进攻,看到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