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体育人-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投篮大赛相比,之前的技巧挑战赛的确是足够的“花里胡哨”。技巧挑战赛有绕桩运球,有传球,还有投篮和上篮,与之相比投篮大赛只是投篮,而且还是定点投篮,这在很多人看来,没有太多的看点,也并不新鲜。
投篮大赛的规则也很简单,五个投球点,每个投球点投五个球,一共投二十五个球,谁进的多谁赢。相比起技巧挑战赛那繁琐的过程来说,的确是太浅显易懂了。
……
“准备,3、2、1、GO!”
随着现场一声令下,第一个参赛者从架子上拿起了篮球,他瞄准了一下,然后投出了这一球。
“哐当!”球落在了篮筐上,弹了出去。
“哎……”观众席上发出了一阵叹息声。
参赛者则拿起了第二个球,这一次他又更加仔细的瞄准了片刻,然后出手投篮。
“嗖!”这一次,球进了。
观众们则给出了掌声,然而掌声还没有拍出第二下,那位参赛者已经准备投出第三球。
或许是太过于准求命中率了,这位参赛者在瞄准篮筐方面花费了太多的瞬间,当现场的解说开始最后十秒倒计时,这位参赛者才来到第三个投篮点,也就是说他还有十五个球没有投。
“还有10秒,他还能完成么?”
“10秒钟投十五个球,不可能吧!”
“10、9、8、7……”倒计时的声音传入到这位参赛选手的耳中,也让他意识到,时间已经不够用了,这让他难免觉得有些慌张。
关键是现场的观众也开始跟着瞎起哄,跟着一起喊起了倒计时,两万多人同时喊倒计时,瞬间给了这位参赛者更大的心理压力。
这位参赛者明显的加快了自己的动作,开始与时间赛跑,然而在慌乱与压力之下,他连投篮的技术动作都发生了变形。
自从倒计时开始,这位参赛者便再也没有投进过一个球。
倒计时结束的那一刻,参赛者一脸郁闷的走下了赛场,他最终只投进了六个球,这样糟糕的表现,绝对不是他真实的投篮水准。
在来参加投篮大赛之前,这位参赛者也曾经专门练习过投篮,但是练习的命中率跟比赛的命中率,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未来NBA中那些罚球很烂的内线球员,练习的时候能有九成以上的罚球命中率,可是到了比赛中却经常两罚不进。
比赛现场紧张的氛围和环境,是日常练习时候所没有的,运动员的心态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大心脏”这种东西,不是人人都有的,即便是一些有“大心脏”的球员,也不敢保证自己需要“大心脏”的时候,“大心脏”就一定能发挥效果。
所以即便这位参赛者在赛前进行过练习,可是真到了比赛现场,却发挥不出练习时的水准。
……
电视机前,威廉姆斯已经看出了端倪。
“这个人开始的时候动作太慢了,他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进行瞄准,到了后面三个投篮点,时间就不够用了,而且越到后面,时间越少,他就越紧张,越投不进球。看来想要完成这个投篮大赛,不光是得投的准,还需要投的快。”
此时的威廉姆斯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被这个“没有看点的定点投篮”所吸引。
不仅仅是电视机前的威廉姆斯,现场的观众也已经全身心的进入到投篮大赛当中。
如果不限制比赛时间的话,投篮大赛真的会很无聊;如果时间足够宽裕的话,那么投篮大赛也不会变的精彩。然而一个“限定时间”,却瞬间让投篮大赛变的刺激起来,因为这个时间的限制,大大的增加了投篮大赛的不确定性,而体育比赛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不确定性。
第二个参赛者登场,他显然吸取了第一个参赛者的教训,投篮的速度变的快的多。
“7、6、5、4……”
或许是太过于追求时间了,当倒计时还有四秒的时候,这位参赛者已经完成了25次的投篮。也正是因为太过于追求时间了,他的出手都比较的仓促,25个投篮,只命中了10个,平均每个投篮点能投中两个球。
以后世的标准看,每个投篮点中两个球,要是能多投中几个彩球的话,分数可能还看得过去。但后世的比的是投三分球,而四十年代还没有三分线,投篮大赛的投篮点也是在罚球线的距离上,这种中距离的投篮,而且还是定点空位,40%的命中率就有点太差了。
“这人投的太急了,他还剩下四秒的时间呢,哪怕每个球多瞄准一秒钟,那么他还有充足的时间多瞄准四个球呢,如果能多进四个球,那他就能拿到14分,岂不是比现在强得多。”电视机前的威廉姆斯继续点评道。
现场的观众也都已经意识到,想要赢得这个投篮大赛,速度太慢不行,速度太快也不行。最好的情况就是让每一球都能有足够的瞄准时间,并且在时间结束的时候,投出最后一球。
“这个投篮大赛,比我想象中的难啊!”
“是啊,本来以为只是单纯的定点投篮,却没想到时间会这么紧迫,这对参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投太慢了不行,投太快了也不行,这很考验球员的投篮节奏感呢!”
“我原本认为这个投篮大赛会比较的无聊,现在突然觉得,这个投篮大赛也挺有意思的。”
不知不觉间,观众们已然开始热烈的讨论起了投篮大赛。
投篮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特别是篮球出手飞在空中的那一瞬间,正是最为扣人心弦的刹那,也是球迷期待感最为高涨的时候。
在日常的比赛当中,球迷们想要体会这种期待感,可能需要等二十多秒才行。球发出来,运到前场,不断的传球,慢慢组织进攻,有的时候第一次进攻还不顺利,需要重新组织,只有等到最后出手的那一刻,才会有篮球出手飞在空中的那一个瞬间,才能有这扣人心弦的刹那。
然而在投篮大赛当中,球员们会连续不停的出手,篮球出手飞在空中的那一个瞬间、以及扣人心弦刹那,隔一秒便会发生一次,这种连续性的感官刺激,是观众们在平时的比赛当中所感受不到的。
当球投出时,观众们会期待球能不能投进,而下一刻会马上揭晓答案,观众们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下一球又出手了,观众又一次陷入到期待当中。这种应接不暇的期待感,或许正是投篮大赛魅力之所在。
未来的全明星赛,比的是三分球,这要比罚球线距离上的投篮更加的刺激。三分球飞行的轨迹要更远,停留在空中的时间也更长,可以给球迷带来更加激烈的感官刺激,所以未来的全明星周末的三分球大赛,始终很受球迷的欢迎,而且参赛者也会比较重视三分球大赛。
……
不知不觉间,投篮大赛已经进行了一半。电视机前的威廉姆斯则舔了舔自己的嘴唇,他觉得有些渴,他下意识的拿起了桌上的啤酒瓶。
这还是刚才那个空啤酒瓶。
威廉姆斯这才想起来,自己原本是打算去再拿一瓶啤酒的,但是因为电视上正在播出的节目,所以被耽搁了。
“这个投篮大赛应该快要结束了吧?还是再等一会吧,等到投篮大赛结束,我再去取啤酒!”威廉姆斯暗自想道。
第三二九章 那是扣篮
投篮大赛仍然在进行中。
所有选手登场完毕以后,出现了一个比较罕见情况,成绩前两位的选手都投中了12个球,成绩相同。
根据规则,这两人要进行一场加赛,来决出最终的胜负。
现场的球迷们顿时兴奋起来,他们还没看过瘾呢!更何况加赛的两位球员都投中了12个球,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包厢当中,陈强脸上露出了一缕微笑,出现了加赛,使得比赛变得更加激烈起来,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陈强身边,其他几支球队的老板也都是一副笑意浓浓的样子,就目前看来,全明星赛举办的很成功,观众们热情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证明。
凯特尔人的老板沃尔特·布朗已经开始憧憬起明年的全明星赛,到时候全明星赛将会来到波士顿花园,那里是凯尔特人队的主场,球场规模也并不比麦迪逊广场花园小,沃尔特·布朗觉得波士顿的全明星赛,至少不能比纽约办得差。
“陈,我真没想到,一个简单的投篮比赛,竟然会这么的精彩。”活塞队老板弗雷德·佐尔纳开口说道。
能够得到这位土豪的夸奖,也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陈强则是笑了笑,随后开口说道:“佐尔纳先生,明年的全明星赛将在波士顿举行,但后年的举办地则没有确定,你有没有兴趣?”
佐尔纳想了想,开口回答道:“韦恩堡没有那么多人口,我们的球场也远不如麦迪逊广场花园大,恐怕办不了这种大规模的赛事。”
“的确如此,跟纽约和波士顿比起来,韦恩堡的确是太小了。”陈强话音顿了顿,开口问道:“佐尔纳先生,你有没有考虑到将球队搬到其他的地方,比如底特律。”
“底特律的确是个大城市,可是我的工厂却在韦恩堡。”佐尔纳开口答道。
“我觉得您可以连工厂一起,全都搬到底特律去。您的工厂是做汽车发动机的,现在美国的汽车工业,主要就是在底特律,如果您将工厂搬到底特律的话,距离您的客户也会更近一些。”陈强开口答道。
“底特律,现在看起来的确很不错,但谁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战争结束以后,他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还可以得到那么多的军工订单。”佐尔纳回答道。
韦恩堡位于印第安纳州东北部,距离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并不远。而且由于韦恩堡是重要的交通束流,河流、铁路、公路全都会经过这里,所以佐尔纳才会选择将工厂建立在韦恩堡,目的就是为了方面产品的运输。
至于底特律,在二战之前还不能算是“汽车城”。底特律最早发展起来的是造船和航运业,后来福特、道奇、克莱斯勒等企业在底特律建厂,才使得底特律逐渐的发展为世界汽车工业之都。特别是二战爆发以后,底特律的工业要为军方提供服务,于是美国政府在底特律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城市高速公路,底特律也因此进入到了发展的快速通道。这要想富、先修路的套路,在美国也是成立的。
底特律的发展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重创了美国的汽车工业,也使得底特律开始走向下坡路,最终甚至走上了破产的道路。不过即便是这样,底特律仍然是全美知名的“大球市”。
在1944年的时候,高速公路才刚修好没多久,底特律在汽车产业上的优势也还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主要原因是这个时候的底特律在为美军生产各种军用装备,可以说底特律是一座靠着军工业撑起的城市,因此也有很多人不看好底特律未来的发展,这些人觉得一旦战争结束,底特律失去了军队的订单,就会失去活力,很快的衰败下来。
当时持有这种观点的经济专家有不少,包括很多的企业家也认为,底特律的繁荣只是短暂的,战争结束以后底特律便会迅速陷入到困境当中,所以他们不愿意将工厂搬迁到底特律,反而错过了发展良机。
弗雷德·佐尔纳也是怀揣着这种想法的商人。按说像弗雷德·佐尔纳这种汽车业大亨,就是靠汽车产业吃饭的,更应该积极的拥抱底特律这座汽车城才是,但是此时的弗雷德·佐尔纳也对底特律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他同样认为底特律的繁荣无法持续很久,因此他选择继续待在韦恩堡,没有将工厂搬到底特律。
或许也正是因为没有及时的将工厂搬迁到底特律,未来的佐尔纳才走上了下坡路。四十年代的时候,佐尔纳的工厂为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提供产品,就连美国海军也需要佐尔纳的铸造厂。黄金时期的佐尔纳铸造厂,一次招工就能提供1200个工作岗位,而在1999年,佐尔纳的公司被收购的时候,只剩下230名雇员。
历史上,直到1957年,佐尔纳才将活塞队迁到了底特律,那个时候美国的职业体育已经开始蓬勃发展,棒球的MLB和橄榄球的NFL都已经聚拢了无数的观众,虽然NBA是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但是大城市对于职业球队的加成,却已经显现出来。佐尔纳意识到活塞队无法在韦恩堡这种小城市混下去,于是才决定将球队迁到底特律。但实际上他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当时活塞队的战绩很不错,拿到过两次总决赛的亚军,然而底特律这座城市的篮球氛围却比较一般,在活塞队来到底特律之前,底特律只出现过一支职业球队,名叫底特律猎鹰队,他也只打了一年的BAA联赛就宣布解散了。
活塞队搬到底特律以后,虽然背靠大球市,但是却十七年没有盈利,1974年的时候,佐尔纳再也不想背负活塞队这个包袱,以700万美金的价格将活塞队卖给了美国玻璃大亨戴维森。
在中国球迷心中,底特律活塞队是鼎鼎大名的球队,然而在底特律这座城市,活塞队却是四大体育联盟中垫底的球队。橄榄球NFL的底特律雄狮,棒球MLB的底特律老虎,冰球NHL的底特律红翼,都比活塞队火的多。
棒球MLB的底特律老虎,一百多年来一直留在底特律,他们也是原西部联盟创始成员中唯一一个留在原来城市的队伍。百年扎根在一座城市,积攒起来的历史底蕴真的非常可怕。若是放在现代的话,哪个城市有一个“百年老字号”,也会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橄榄球NFL的底特律雄狮队,也是在三十年代的时候就来到了底特律。而且橄榄球毕竟是美国第一大体育运动,自然要比篮球火热,更何况底特律还有一个NCAA联赛橄榄球的汽车城碗。虽然这个汽车城碗的含金量不如玫瑰碗、橘子碗等六大碗赛事,但是能够举办碗赛的城市,橄榄球氛围肯定是很不错的。
至于冰球,更是深受底特律人的欢迎,密歇根州本来就在美国的北方,这里很适合从事冰球这项运动,底特律的冰球迷也非常狂热,底特律甚至被很多美国人称之为“冰球城”。
所以对于底特律这座城市来说,篮球本来就是一个后来者,排在四大体育联赛的最末尾也是正常的事情。
陈强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提议,会不会被佐尔纳所接受。但如果佐尔纳肯将活塞队搬到底特律的话,那么活塞队便提前了十几年来到底特律,或许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说不定有机会摆脱底特律职业体育“吊车尾”的称号。
……
投篮大赛结束的时候,威廉姆斯又忘记了去拿啤酒的事情,他还在回味刚才的投篮大赛。
“本来以为这个投篮大赛会很无聊,结果还是很精彩的,特别是最后的加赛,还挺刺激的。”威廉姆斯心中暗道。
记者对投篮大赛冠军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后,全明星赛便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扣篮大赛。
电视转播的主持人威尔逊又一次介绍了规则。而后登场的,并不是参赛运动员,而是陈强特意邀请来的五位篮球名宿,他们是负责给参赛选手打分的。
“这五个人就是评判么?听介绍,好像都是篮球名宿啊!”威廉姆斯默默的点了点头,他并没有质疑这五位名宿的专业性,在正常人看来,这五个人肯定都是篮球方面的专家,他们肯定会从一个专业的角度给运动员打分。
但事实上,所谓的名宿未必是最了解篮球运动的人。篮球运动发展的这么快,每隔十年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就比如在2010年,当时的球员恐怕很难理解现在的三分球战术;而在2000年那个超级中锋制霸球场和强调防守的年代,当时的球员也很难理解三巨头抱团会有如此强大的威力!
所以那些二三十年前的超级巨星,对于篮球运动的理解,未必比得上现在普通的角色球员。
但是陈强依旧邀请了他们作为扣篮大赛的评判,因为陈强需要的不是他们的专业性,而是他们的名望。
作为一个穿越者,扣篮大赛自然是陈强最为期待的一个项目,后世人们看全明星赛,很多就是专门冲着扣篮大赛来的。但陈强也知道,这个时代的运动员,恐怕做不出精彩的扣篮动作。
白人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本来就比黑人运动员弱的多,四十年代的运动员,身体素质也远不如后世,毫不夸张的说,当时大部分身高两米的球员都无法完成扣篮,也因为这个原因,扣篮在比赛中是非常罕见的一种得分方式。
未来的职业篮球比赛当中,不说世界最高水平的NBA,就是CBA的比赛里,也经常能够看到球员扣篮。而在四十年代,一整个月的比赛里能够看到一两次的扣篮,就算是幸运的了,这个时代的扣篮罕有程度,跟未来橄榄球NFL里开球回攻达阵差不多。
看过《阿甘正传》的人应该对阿甘打橄榄球的桥段有印象,当时的阿甘就是进行了一次回攻达阵,阿甘的回攻达阵看起来很轻松,一路向前冲就可以了,而现实中的高水平比赛当中,开球回攻达阵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役NFL的职业球员当中,回攻手开球回攻达阵的最高次数是13次,这是职业生涯统计,而不是赛季的统计。而这个13次排在NFL历史上第二位,也就是说有着百年历史的NFL,曾经出现过那么多的回攻手,却只有两个人能够在职业生涯中完成13次的开球回攻达阵。
1944年的篮球便是这个样子,一名球员要是能够在职业生涯中,有13次的扣篮,那就是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一般球员很难完成扣篮,所以这次参加扣篮大赛的都是身高两米五左右的球员,他们在各自的球队当中都是中锋。而且参加扣篮大赛的人数也要比技巧挑战赛和投篮大赛少得多,一共只有三个人,对于其他球员来说,扣篮实在是太难了。
……
芝加哥,德保罗大学附近的快餐店内有一个电视机,年轻的乔治·麦肯正坐在电视机前,认真的看着电视里转播的全明星赛。
到了扣篮大赛的阶段,这显然是一场巨人之间的战争。
第一个登场的球员身高达到了2米05,比乔治·麦肯还要矮一些,但是在当时的篮球运动中,已经算是屈指可数的大个子了。
“解说员介绍了,这人身高6英尺9英寸,只比你矮1英寸啊。”旁边一人望着乔治·麦肯。轻声说道:“他可以扣篮,但你好像扣不了蓝吧?”
“谁说我不能扣篮的,我可以!”乔治·麦肯一脸不服气的回答道。
“但我从来没见你扣过。”那人露出了调侃的笑容。
“那是因为我从在你们面前扣过,但这并不代表我不会!”乔治·麦肯反驳道。
事实上此时的乔治·麦肯也有心虚,还在上大一的乔治·麦肯,是一个动作笨拙、行动缓慢、技术粗糙、弹跳差劲,而且还近视眼的傻大个,虽然他有6英尺10英寸的身高,但是却无法完成扣篮。
此时,电视上,第一个出场的球员开始了他的第一扣。
只见他拿起篮球,正对着篮筐,然后开始助跑,他跑到篮下时,高高的跃起,单手将球扣紧篮筐当中。
这只是一个最普通最基础的扣篮,完全没有美感可言。
然而正是这个最最普通的扣篮,却让电视机前的乔治·麦肯长大了嘴,一脸震惊的表情。
“扣篮,那是扣篮!”
第三三零章 没见过世面的球迷们
“扣篮,他成功了!”
“太棒了,真的是太厉害了,他完成了一个扣篮!”
“真是一次精彩的表演,我看十几场的篮球比赛,还是第一次见到扣篮呢!”
这一瞬间,全场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陈强不屑的撇了撇嘴,脸上却是笑意浓浓。
在陈强看来,这真的是一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扣篮,完全不花哨,也没有丝毫的美感,甚至连扣篮的那种暴发感都有些匮乏。
但是在现场观众的眼中,这个扣篮却是一次极为精彩的表演,甚至游戏人觉得,能够看到这种扣篮的表演,今天晚上的票价已经值回来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球迷是真的没啥见识,也是真的很容易满足,一个最简单的扣篮,就足以让他们欢呼雀跃。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扣篮这种得分方式,在当时实在是太罕见了。
早在二十年代,篮球还处于原始时代的时候,当时的哈林篮球队就开始用扣篮作为篮球表演的结束动作,当然篮球表演中的扣篮和真正的扣篮还是有所区别的,篮球表演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比赛里则不行。
哈林篮球队被誉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篮球队”,这支球队成立于1926年,当时的篮球运动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所以哈林篮球队主要工作就是在整个美国进行巡回表演。他们将出神入化的球技,幽默滑稽的表演融为一体,从而吸引到了很多的观众。二战结束以后哈林篮球队开始了世界巡回表演,曾经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现在美国有很多专门表演花式篮球的,老祖宗就是哈林篮球队。
三四十年代,正式的篮球比赛出现在世人面前,但是球员们在比赛中几乎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