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体育人-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说顾大使啊,你真以为美国人的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当年我陪着胡适先生去找罗斯福借钱,借个两千万美金都得磨破嘴皮子,你倒是好,一张嘴就是十亿美金!你当美国人是冤大头么!”陈强开口说道。
“我也知道这是狮子大开口,美国人不可能真的借给咱们十亿美金,但有句话叫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咱们先把价格喊出来,美国人能给多少算多少。而且这些钱都是用来跟美国人买武器,美国人也不吃亏。”顾大使开口说道。
“顾大使,你真是惊到我了,你这狮子的口,开的也太大了吧!这事情,我可真的帮不了你了。”陈强轻叹一口气,接着说道:“不过也建议,你不要跟马歇尔谈这件事情,至少今天不要谈。”
“为什么?”顾大使开口问。
“还不是南京那边把马歇尔给得罪人,人家千里迢迢的去‘调处’,结果却无功而返,你又是驻美大使,代表官方,现在他肯定不想搭理你,我觉得你还是别去触这个霉头了。”陈强开口劝道。
顾大使毕竟是老外交官,不用陈强细说,他第一时间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知道这时候能去揭马歇尔的伤疤。
“多谢你提醒,一会我要是有机会跟马歇尔说话,只谈风月,不谈国事。”顾大使开口谢道。
望着顾大使离去的背影,陈强无奈的长叹一口气。
顾大使担任驻美大使期间,主要的工作就是变着法的跟美国人要援助,而且顾大使每次要的数量还不少,都是以“亿”为单位,结果也使得他成为了华盛顿一个很招人讨厌的人物。想想也正常,有人三天两头的在你家门前晃悠着要钱,即便是亲哥俩也会觉得烦的。
至于中国对美的外交策略的制定,则基本没有顾大使什么事情,一来是因为顾大使毕竟有着北洋的背景,这使得他无法进入外交决策核心;二则是因为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存在,国内那什么事情直接找司徒雷登了,用不着顾大使在美国这边发力。
……
进入到1947年,美国对于非洲裔居民的种族隔离政策,出现了些许松动。
2月份,一个名叫帕西瓦尔·普拉迪斯的非洲裔美国记者,被允许进入到美国众议院和参议员的新闻采访区,他也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入到美国国会参访的黑人记者。
这件事情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一些美国人肯定了非洲裔在二战当中的作用,认为应该给予非洲裔美国人更多的权力,包括取消种族隔离的政策;也有一些人认为不应该给予非洲裔美国人更多的权力,特别是美国的南部,反应最为激烈。
而到了四月份,美国MLB职棒大联盟迎来了第一个非洲裔美国球员,他叫杰基·罗宾逊,加盟了布鲁克林道奇队。他也是第一个进入到北美四大体育联盟的非洲裔。
陈强在体育新闻上看到了这则消息以及有关杰基·罗宾逊的介绍,并且回忆起当年柏林奥运会的时候,他曾经面对过一个叫迈克·罗宾逊的对手,那个人就是杰基·罗宾逊的哥哥。
“已经有黑人球员进入到MLB大联盟了,我们篮球好像晚了一步。篮球可是很适合黑人运动员的一项运动啊!”
陈强想到这里,拿起电话,拨通了爱德华·爱尔兰的电话号码。
“去年的NBA选秀当中,有没有非洲裔球员参选?”陈强开口问道。
“没有。”爱德华·爱尔兰很肯定地说道。
“你觉得今年会有非洲裔球员参加我们的选秀么?”陈强接着问。
爱德华·爱尔兰想了想,开口说道:“我看未必会有,篮球是一项很考验头脑和技巧的运动,非洲裔只是身体强壮一些,至于头脑和技巧,怕是没有那么出色。就算是真有非洲裔球员参选,也不可能被选中。”
爱德华·爱尔兰所说,也正是这个时代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普遍认知,那就是除了身体强壮之外,其他方面就是铁憨憨。
陈强则开门见山地说道:“你帮我去调查一下,大学里有没有优秀的非洲裔球员。”
第三六六章 再战奥运会
电话另一端,爱德华·爱尔兰陷入到了沉默当中,过了小半天,他才开口问道:“你打算引入非洲裔球员么?就像MLB的布鲁克林道奇队那样?”
“你也看到那个新闻了吧?MLB棒球大联盟已经引进了一名非洲裔球员,我们落后了。”陈强开口说道。
“我们为什么要引进非洲裔球员?”爱德华·爱尔兰开口问道。
陈强却是愣住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这个问题。
在陈强看来,黑人运动员打篮球,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为什么”,放在未来,但凡稍微有点水平的职业联赛中,没有黑人运动员才是件怪事。
然而四十年代的美国还有着严重的种族隔离政策,这的确会让很多人问“为什么”。
“我想做一些新的尝试。”陈强回答道。
“让非洲裔加入,这种尝试不会有好结果的。”爱德华·爱尔兰开口说。
“试都没有去试,怎么知道没有好结果?”陈强反问道。
“就算我支持你,其他球队也不一定愿意支持你,大多数的球员们都不想跟非洲裔同场打球!”爱德华·爱尔兰解释道。
陈强不由得想起了一个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一个桥段,当时阿甘所在的阿拉巴马大学允许黑人入学,结果遭到了大批学生的抗议,白人学生可以接受阿甘这样一个“傻子”作为他们的同学,却不愿意接纳任何黑人学生与他们在同一间教室学习。
体育运动中也是这样,很多白人运动员不愿意跟黑人运动员在一个场地上打球,他们不想跟黑人乘坐同一节车厢,不想跟黑人使用同一间更衣室,更不想成为队友。
想到这里,陈强不由得轻叹一口气,随后接着道:“所以我需要的是一个足够厉害的非洲裔运动员,他需要比其他人更加的优秀。因为体育运动,最终比拼的就是实力,只要实力足够强,可以战胜对手获得胜利,那么便能够让所有人闭嘴!”
“好吧,如果你坚持的话,我会帮你留意的。”爱德华·爱尔兰开口说道。
放下电话后,陈强一脸无奈的揉了揉太阳穴。
不得不说,黑人运动员真的很适合篮球这项运动,而篮球运动也正是因为有了黑人运动员的加入,才变得更加精彩。看一看未来NBA当中诞生的巨星便知道,黑人球员占大多数,白人却是屈指可数,这足以证明黑人运动员在篮球运动当中的地位。
当然,黑人运动员在NBA中的地位,也是靠实力争取来的,他们的实力更强,在赛场上的表现也更出色,自然而然的将白人从篮球运动中挤开。
陈强知道,想让球迷认可黑人运动员,想让球员接纳黑人队友,关键还是看实力,如果黑人球员能够发挥出远超白人的实力,那么NBA招募黑人运动员,也就让人无话可说,毕竟竞技体育本就是追求胜利,职业球队为了获得胜利,去招募更有实力的球员加盟,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拉塞尔和张伯伦,现在还在念小学吧!如果他们已经长大的话,那就好了,以这二人的实力,肯定能征服全美的球迷。”
在拉塞尔和张伯伦的时代,已经没有人再去质疑黑人球员的能力,越来越多的黑人球员也开始进入到联盟当中,可惜的是这两位篮球大神现在都还是小孩子,他们的时代要等到十年以后。
所以陈强想要将黑人运动员引入到NBA当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
爱德华·爱尔兰的工作效率很高,没过多久,便给陈强送来了一份非洲裔球员的名单。
球员名单并不长,只有寥寥几人,可见这个时代打篮球的黑人并不多,能够打出点名气的就更少了。
名单上只有一个名字是陈强熟悉的,那就是厄尔·洛伊德。
“厄尔·洛伊德,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就是历史上第一个登上NBA赛场的黑人运动员。看来还是得选他作为突破口啊。”
历史上,在1950年的NBA选秀当中,一共有三位黑人球员被选中,他们也是第一批登陆NBA的黑人球员。其中选秀大会里第一个被选中的人名叫查克·库珀,而第一个在比赛中登场的黑人球员,则是厄尔·洛伊德。
厄尔·洛伊德父亲是煤场的矿工,他小的时候曾经在一所种族隔离学校读书,高中毕业后,厄尔·洛伊德获得了西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篮球教练的青睐,得以进入到大学当中。
大学时代的厄尔·洛伊德是十分辉煌的,他曾经率领西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获得了两次CIAA的总冠军,并且曾有过单赛季不败的好成绩。厄尔·洛伊德进入到NBA后,也算是球队的主力,场均10。2分7。7个篮板的数据,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首发球员。
根据厄尔·洛伊德自传,他的职业生涯也并不舒心,由于当时种族歧视比较严重,厄尔·洛伊德在场上打比赛的时候,经常被球迷吐口水,或者扔硬币打他的头。
……
引入黑人运动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史上的NBA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也没有让球迷完全接纳黑人运动员,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快船队的前任老板依旧放出过种族歧视的言论。所以陈强也不指望这件事情能一蹴而就。陈强打算先让黑人球员出现在赛场上,看看球迷和球队的反应如何。
然而国内寄过来的一封信,却完全打乱了陈强接下来的工作计划,让他引入黑人运动员的计划不得不暂停下来。
这封信是董守义寄来的,董守义在信中询问,陈强是否打算参加明年的伦敦奥运会。
参加奥运会这种事情,是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业务范畴,抗战期间,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会务工作也停顿下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几个投靠日本人的汉奸会员开除了会籍。抗战结束以后,全国体育协进会也恢复了工作,只不过由于国内的局势仍然混乱,所谓的“恢复工作”,也只是名义上的事情,政府基本上没有钱拨给全国体育协进会,让体育协进会举办体育赛事,体育协进会自然也就无事可做。
此时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会长由张伯苓来担任,不过由于全国体育协进会也没有什么经费,所以张伯苓这个“会长”,也只是有名无实罢了,啥事都做不了。
正常情况下,也应该是张伯苓来询问陈强是否打算参加伦敦奥运会,但张伯苓却没有这么做,很显然是故意为之。张伯苓视陈强为子侄,两人关系亲密,若是由张伯苓亲自询问陈强的话,怕是会掺杂私人感情。张伯苓也拿不准陈强到底想不想去参加伦敦奥运会,他也担心自己亲自询问的话,会给陈强造成压力,所以张伯苓便没有参与此事。
陈强是了解张伯苓的,他知道张伯苓没有亲自过问,就是怕自己左右为难。于是询问陈强是否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事情,就落在了董守义的头上。
董守义也是当时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他曾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北平民国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西北联合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体育系任教授,并且担任过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位。董守义也曾以中国篮球队主教练的身份,参加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并且在奥运会后作为中国体育考察团的成员,前往欧洲各国考察。当年柏林奥运会结束后,陈强也曾经参加过这个考察团,所以他与董守义也算是熟识。
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总干事,也正是董守义,同时董守义还是国际奥委会的委员,所以由董守义来信询问陈强是否参加伦敦奥运会,于公于私都是再合适不过了。
近代中国有过三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第一位就是王正廷,他早在1922年就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在国际奥委会中也是老资格的存在。
第二位则是孔家的那位老爷,他之所以成为国际奥委会的委员,是因为王正廷的举荐。王正廷觉得中国体育事业落后,为了发展国内的体育事业,便举荐孔老爷成为了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当时孔老爷身居要职,手握国家财权,王正廷觉得孔老爷“有权有钱”,若是能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定然会大力发展国内的体育事业,最起码财政拨款会容易一些。只可惜事与愿违,孔老爷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之后,并没有对中国体育事业做出半毛钱的贡献。
第三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就是这位董守义教授了。他也是中国第一位从事体育专业出身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未来他还担任过篮协主席等职务。
拿着董守义的这封信,陈强却是满心的犹豫和踌躇。
陈强在美国过了好多年的安生日子,他有钱、有家庭、还有自己的事业,现在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让他再回到奥运会的赛场上,以一个运动员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陈强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而且参加奥运会的话,陈强还必须进行恢复性训练。虽然陈强有训练空间,有十倍的训练时间,这可以让陈强在伦敦奥与会之前,将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但体育训练毕竟是很辛苦的,要付出很多的辛勤和汗水,已经成为“奶爸”的陈强,很担心自己还能不能适应运动员那种苛责的训练。
有句话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安逸惯了,很难再重新回到艰苦的生活当中。运动员也是如此,现役的运动员可以忍受日复一日艰苦的训练,但退役运动员再复出的时候,就很难回到之前那种训练强度。历史上有很多运动员,在退役之后又选择复出,但复出后还能够完全恢复竞技状态的,简直是凤毛麟角,甚至很多运动员复出后才发现,自己已经无法适应运动员的生活。
更何况等到伦敦奥运会的时候,陈强已经34岁了,这个年龄在任何体育运动当中,都能达到“老将”的标准了。陈强从事的还是田径运动,这本来就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项目,34岁早已经过了田径运动员的黄金年龄。
然而陈强却也知道,如果中国队没有自己的话,就是一盘散沙,甚至连一盘散沙都不如!
此前的两届奥运会,中国能够拿到奥运金牌的就只有陈强这个“挂逼”。如今经过多年的抗战,中国早已经元气大伤,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停滞了好多年,抗战结束以后,国内的局势依旧是不太平,这个时候的中国,就更没有运动员可以在奥运会上取得成了。如果陈强不去参加奥运会的话,那么中国队必然是颗粒无收。
而且陈强也知道,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中国队的情况是格外凄凉。
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时候,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可好歹政府有拨款,有民间捐助,再加上足球退一路踢表演赛挣钱,来回的船票钱是凑够了。到了德国以后,德国人也是管吃管喝,即便吃不惯西餐,但填饱肚子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到了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政府不给经费,民间也没有多少捐助,即便是尽可能的缩减代表团的人数,可依旧凑不够全团人的船票钱。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光了英国人的家底子,此时的英国人也是抠门的很,连吃饭都是收费的,这对本来就穷的叮当响的中国代表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省钱,中国代表团是自备粮食参加的伦敦奥运会,运动员从国内带来了米面,然后在伦敦起灶做饭,很多运动员平日里连饭都吃不饱,饿着肚子参加比赛,有些运动员为了节省口粮,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干脆一天只吃一顿饭。
就凭这一点,陈强就不可能袖手旁观,陈强又不缺钱,他手指头缝里虽然流出一点钱来,都够中国代表团吃饱喝足的。
“我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陈强靠在沙发上,喃喃自语地说道。
埃丝特听到陈强的嘀咕声,从旁边走了过来,她虽然听不懂中文,但却知道陈强在为什么而烦恼。
“你还是想去参加奥运会的吧?”埃丝特开口问道。
“明年的伦敦奥运会,我都已经34岁了,还折腾什么呢!”陈强摇了摇头。
“34岁怎么就不能参加奥运会了?关键是你想不想去!或者说你担心自己会输掉比赛?”埃丝特问道。
陈强摇了摇头:“如果只专注于一两个项目的话,拿到金牌还是没有问题的。”
“既然可以赢,那你为什么不去呢?又或者你觉得,奥运会的金牌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埃丝特又问道。
陈强微微一愣,此刻他终于意识到,他参加奥运会,并不只是为了一枚奥运会金牌,而是这枚奥运会金牌背后的意义!
“我的确不需要奥运金牌来证明自己,但我参加奥运会,也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的荣誉!现在,我的国家需要我,我必须挺身而出!”
想到这里,陈强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开口说道:“我去,我要再战奥运!”
第三六七章 难的永远是经费
陈强既然决定去参加奥运会,便立刻恢复了日常的训练。
正如陈强之前所意料的那样,他有些不适应艰苦的体育训练,对于已经习惯了舒服日子的陈强来说,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训练,更像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陈强只能强行的坚持下去,强迫自己可以习惯下来。训练这种事情,没有捷径可以走,哪怕是再天才的运动员,也都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获得足够的实力。
就这样,陈强在枯燥的训练中,度过了大半年的时间。
……
南京,财政部。
“王部长,这奥林匹克运动会乃是全世界之盛会,各国均会派代表参加,我们中国怎么能不去参加啊!”董守义开口说道。
“董教授,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我虽然未曾留洋,但当年也曾任在教育部任职,自然是知道这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何事。只不过这体育之事,应该是由教育部管理。按说这参赛经费,应该由教育部支出吧?你怎么找上我财政部了?”财政部的王部长开口说道。
“教育部那边说,今年的预算早已经超支,现在即便是国立大学教授的薪水,都发不出来了,更是拿不出钱钱去参加奥运会。所以我也只能来这里求您了,希望财政部可以给与一些拨款。”董守义开口说道。
王部长微微一笑,开口说道:“董教授,实不相瞒啊,我们财政部也没有钱啊!”
“财政部掌管国家之财权,怎么可能没钱?”董守义开口问道。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各项开支本来就大,前线战事吃紧,将士们吃穿用度都要花钱,不久之前又从美国那里买了许多武器弹药,现如今我们财政部哪里还有余钱啊!无论是谁来这里要钱,财政部都是一分没有,我也等着美国尽早给予援助,好让我这财政部可以有钱周转呢!”王部长开口答道。
董守义好说歹说,依旧是一分钱的参赛经费没有要到,最终只能灰头土脸的离开了财政部。
董守义是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总干事,自然要为参赛经费的事情所奔波,只可惜在这年头,无论是主管体育教育部,还是手握财权的财政部,都是一毛不拔。
无奈之下,董守义只得去找王正廷,王正廷虽然早无实权,但毕竟资历深厚,而且又是国际奥委会委员,或许能够想到办法。
……
“王公,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距离伦敦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已近,可是我们的参赛经费却还没有着落,教育部和财政部,我都去求了,但一分钱也没有求到,难道我们真的要放弃这一届奥运会么?”董守义一脸焦急的说。
“哎……”王正廷也是长叹一口气,他开口说道:“这个结果,也在我意料之中,教育部应该是真的没钱,国立学校老师的薪水都已经开始拖欠,最近甚至有教师罢工。至于财政部那边,估计也是真的吃紧,前线战事紧张,这花钱就如同流水一般,若是不打仗的话,勒紧腰带说不定还能撑到年底,可这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还没过半年,国库就见底了。”
“我听财政部的王部长说,美国人的援助快要来了,说不定等美国人的援助到了以后,财政部能有钱拨付给我们。”董守义开口说道。
王正廷却摇了摇头:“美国人援助的钱,就算是真的来了,也落不到咱们头上,更何况这还是八字没有一撇的事情!”
“那我们该怎么办?王公,我真的是没有其他办法了。”董守义一脸的士气低落。
“可惜啊,我现在只是一个闲散之人,虽然有几个虚职在身,可手指并无实权,否则的话,我也可以从中周旋一番,至少把前往伦敦的路费给解决了。”王正廷也是一脸的无奈,显然他也没有好办法。
“看来咱们只能放弃今年的奥运会了。可惜啊,去年时我便已经联系了陈强,他答应参加伦敦奥运会,原本还指望陈强可以在奥运会上获得一枚金牌,为我国民提振士气,现在怕也是泡汤了。”董守义开口说道。
“如今只有最后一条路可以走了。”王正廷一脸无奈的说。
“王公还有好办法?”董守义急切问道。
“只能去求那个人了,他好歹也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于情于理,也该为此出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