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条件,几乎就是当初林驹提出的要求。
  学校发文的第二天,米安娜上交了第一批利润两万五千元。
  这笔钱,立刻被学校发放给教职工,归还拖欠的工资。
  与此同时,林驹、米安娜和方春合三人,分头出动,在十八家报刊上发布培训班的面授和函授招生广告。
  原来商店和饭店的十二个人,并没有送回学校去。
  根据林驹和米安娜的研究,饭店留下了四个人,商店留下了两个人。
  剩下的五个人,被分配到培训中心去,承担面授面的生活卫生管理,函授班的收发等杂役工作。
  这些人原本就领学校的工资,现在的工资也不用培训中心负担。
  不过,米安娜承诺,如果他们工作努力,表现良好,培训中心将会在他们正常的工资外,格外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
  商店那里,选择一个二十三岁的姑娘杜晓丽任经理,商店暂时歇业,重新布置内部格局,订做了新的货架,制定了新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经过跟杜晓丽研究,列出来一份儿采购清单,林驹给黄天大和关馨寄去,叫他们在南头那里先组织货源。
  随后杜晓丽赶赴南头,去找黄天大和关馨,开始进货。
  至于货款,就暂时由黄天大那里垫付。等到这边将来把货卖出去了,再给钱。
  方春合则一直跟着米安娜,帮助张罗培训的事情。
  米安娜和方春合此前跟着林驹办文学函授班的时候,参与了全过程,按照林驹的计划操作起来,倒也是轻车熟路,进展顺利。
  培训班和商店的事情安排差不多了,林驹就把经历放在了饭店上。
  也是先停业,对室内进行了简单的装修。
  说是装修,也就是重新刮一下大白,把门窗和桌椅换了。添置了火锅,购买了木炭、碗筷等设施和用具。
  饭店这里留下了四个人。
  分别是原来的开票员孙明明,她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少妇,性格开朗,精明能干,作风比较泼辣。
  然后是原来的厨师唐师傅,服务员王姐和切墩小刘。
  饭店原来八个人,一下子砍掉了一半人。这四个人开始的时候,抵触情绪也很大,干活也不积极,甚至摔摔打打的。
  米安娜也不客气,干脆就把他们几个撵了回去,叫他们到人事处去报到。
  这一下几个人才慌神儿了,第二天乖乖地来上班。
  虽然没了脾气,但他们见主持这里事情的林驹是个小孩儿,以为林驹好糊弄,就消极怠工。
  没想到,林驹比米安娜还难对付。不仅什么事儿都糊弄不了,反倒被林驹折腾的差点儿掉了一层皮。
  经过一周的磨合,几个人才老实了,乖乖听话。
  “林经理,东西取回来了,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唐师傅从三轮车上搬进来一个箱子。
  这是他刚刚从车站提回来的。
  “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
  几个人都围了过来,打开箱子。
  “这是什么机器,看着好漂亮啊”?
  小刘惊讶道。
  “这是切片机,从香港进来的,国内还没有呢”。
  这是林驹叫水桂给弄来的切羊肉片机。
  这个时候,国内还基本上见不到这样的机器。涮羊肉的时候,切肉片基本上都靠人工操作。
  即使刀工再好,人工的效率也很有限。
  “切什么肉片啊”?
  “王姐,你拿一块羊肉来试试”。
  林驹把机器搬到厨房案板上,安装调试好,通上电,就开始切羊肉片。
  “啊,果然能切羊肉片啊”。
  唐师傅惊讶道。
  “这个机器,简直神了,切得又薄又快,比手工强多了。照这个样子,就算是客满,也供得上啊”。
  孙明明说道。
  几个人以前就一直嘟囔,说人不够用,其中一个重要的根据,就是人多的时候,切肉片的速度跟不上。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不过,有了这个机器,切肉片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
  “唐师傅,小刘,你俩注意点儿,我教教你们,将来切肉片,主要是小刘的工作,如果小刘忙不过来,就由唐师傅补上”。
  “这个机器质量非常好,只要按照要求操作,就不会出什么故障”。
  “小林经理,你才十八岁,怎么什么都懂啊”?
  王姐问道。
  “就开饭店这点事儿,有什么难的?等将来赚钱了,你们才知道我的本事。我告诉你们几个,你们命好,遇着我了。只要你们跟着我干上一年,你们将来各个都能干成大事儿。你们就好好跟着我学吧,学会了,都是你们的”。
  “林经理,你是不是吹牛啊?我们怎么说,也是京城人,见过世面的,难道还不如你”?
  唐师傅就有些不服气了。
  “你们见过的世面,就是八个人把一个好好的饭店给搞垮了,你们还好意思说?要是我,早就找根绳子,找一棵歪脖树上吊了”。
  “哟哟哟,就你有本事?将来叫我们看看你的本事”?
  孙明明不服气道。
  “孙姐,你也别不服气。用不了多久,就叫你们看看,我是怎么赚钱,怎么把饭店扭亏为盈的”。
  “你们有时间的话,也不妨去问问米老师、方春合,对了,还有沙河,他们都到我家去过,见过我干的大事儿,叫他们说说我的本事,吓死你们”。
  “好,到时候我们真就问问,看看你到底有什么本事”。
  “所以,你们现在就跟着我好好学,看着我是怎么做生意的。哪怕你们能把我的本事学到一半儿,将来就能赚大钱,在京城横着走”?
  “一个月就那么三四十块钱,上哪里赚大钱去”?
  “唉,你们没出息啊”。


第352章 传说而已

  “谁说我们没出息啦?一个月三四十块钱,还有多少没工作的,不如我们呢”。
  唐师傅都不服气了。
  “是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王姐似乎也很知足。
  “就你们这几个钱儿,还好意思在我跟前说。实话告诉你们吧,我吃顿饭都比你们一个月的工资多”。
  “你就吹牛吧,反正吹牛也不用上税”。
  “不过,只要你们好好干,将来我叫你们一个月的收入,翻上一番”。
  “别说翻一番,就是能多给十块钱,我们就知足了”。
  “要不我说你们没出息嘛。十块钱就知足。算了,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林经理,你说的是真的”?
  孙明明问道。
  “当然是真的,不过你们像以前那样干,肯定不行,出力也要比以前多得多”。
  “林经理,不是我们怕出力,真要能赚钱,你叫我们出多少力都行”。
  这话说的还比较上路。
  归根结底,还是个奖惩机制的问题。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大锅饭养懒人,有些事情倒也不能全怪他们。
  “你们真的没人愿意承包这个火锅店”?
  林驹曾经打算从这几个人当中选一个人出来,承包这个火锅店,这样他就能当甩手掌柜。
  可是几个人都害怕,没人愿意干。
  “我们可不敢干”。
  “要不你们四个人合伙包下来,一年交上来两万块钱就行”。
  “还交两万?两千块钱都不敢干。实在要我们承包也行,等过几个月,看明白了再说”。
  “过几个月可就不是两万,那个时候就要涨到三万了”。
  “还三万?我这一辈子也挣不上三万块”。
  唐师傅自然是不信的。
  “行了,唐师傅,你跟我出去把牌子挂上”。
  林驹不打算在他们身上白费口舌了。
  这个饭店原来叫做迎春饭店,很平常的一个名字,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这个名字。
  现在林驹给改成了“西来顺”火锅饭庄。
  这自然是沾“东来顺”的热度,隐隐把自己抬高到跟东来顺平起平坐的位子上。
  两人正在挂牌匾,不远处经贸饭店的褚经理过来了。
  “呵,西来顺火锅饭庄,好大的口气啊。连工资都开不出来,这才几天,就鸟枪换炮了”。
  褚经理的口气,充满了不屑。
  经贸饭店,在这一带的三家饭店中,算是比较好的。
  不过,所谓的好,也只是比二饭店和迎春饭店好一点儿而已。其实经济效益也不怎么样。
  至于原因,跟原来的迎春饭店也基本相似,不外乎是职责不清,人浮于事、服务态度差,经营单一这一类的通病。
  “褚经理,我们再怎么换,也赶不上你们啊”。
  唐师傅说道。
  “行,还有自知之明”。
  “谁说我们就赶不上他们啦”?
  林驹挂完牌子,从上面下来。
  他对褚经理这种冷嘲热讽感到很别扭。
  开门做生意,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你管别人家怎么做生意呢?
  “小林经理,你的口气倒是不小啊。我倒是要看看,你们怎么赶上我们”。
  “褚经理,那就走着瞧吧”。
  小样儿,用不上一个月,我就叫你老老实实地闭嘴。
  “好啊,那就试试看。还弄火锅,大热的天儿,谁吃火锅”?
  褚经理嘟囔着走了。
  褚经理的观点,在这个时候也有一定的根据。
  不仅仅是他,此前包括米安娜都不赞同林驹上火锅项目。
  唐师傅他们几个人,几乎也都是这个观点。
  现在的习惯,一般只有冬天才吃火锅。除了满足食欲之外,一个主要根据就是冬季吃羊肉可以进补。
  其实这只是一种习惯性思维。
  夏天吃火锅人少,不仅仅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更多是因为风俗习惯的原因。
  在林驹的前世,夏天吃火锅是一个普遍现象。
  现在虽然年代上提前了,但是这并不是不能突破的禁区。
  况且林驹的火锅,不仅仅是涮羊肉,还可以涮牛肉,猪肉以及各种蔬菜,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一般传统火锅食材的范围。
  林驹进屋,拿出了传单和海报。
  这是他在印刷厂印刷出来的。准备出去张贴和散发。
  “这是什么”?
  孙明明几个人又好奇了。
  “广告啊”。
  “哎哟,还真是广告啊。西来顺火锅饭庄,将于8月28日隆重开业”。
  孙明明念出声来。
  广告的内容,除了介绍了西来顺火锅饭庄外,还有地址、乘车路线、开业日期、价格等信息。
  “哎哟,林经理,你这个传说乾隆爷曾经到西来顺用膳,这靠谱么?我记得西来顺这个名字,不就是你起的么?这才几天啊,乾隆爷没了几百年了,怎么到咱们这里用膳啊”?
  唐师傅发现了毛病。
  “是啊,这不是骗人吗”?
  小刘也觉得林驹有些无耻,竟然这样明目张胆地说假话。
  “唐师傅,你知道什么叫做传说么?传说而已,我又没说就是真的。你们记住啊,到时候要是有人问你们是真是假,你们就说,自己也不知道,就是这么传说的”。
  “传说也是真的啊”?
  唐师傅还是拐不过这个弯儿来。
  “唐师傅,举例说明,传说你跟王姐俩乱搞男女关系,是不是真的啊”?
  “胡说八道,哪里有这事儿啊?谁说的”?
  唐师傅瞪大了眼睛。
  “是啊,是哪个杀千刀的的说的?老娘砍了他。就老唐那样的,我能看上他”?
  王姐也急眼了。
  “我也知道你俩没那事儿,所以这个传说就是假的,对不对”?
  “对啊,就是假的嘛”。
  “不过,要是这话传到外人那里,你们说,会不会有人相信啊”?
  “哎哟,十有八九还真就有人相信呢”。
  “这不就结了,传说乾隆爷到了西来顺用膳,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什么问题”。
  唐师傅顺口答道。
  可是这跟我的事儿有什么关系呢?
  唐师傅又有些蒙了。
  “唐师傅,你在家看家,把冰柜除霜,再彻底清理一下。孙姐、王姐、小刘,你们几个跟我出去,张贴海报,散发传单”。
  三个人却不动弹。
  “怎么啦?走啊”。
  “林经理,这个,这个……”。
  孙明明吱吱呜呜的。
  “你们是不是嫌丢人”?
  三个人一起点头。
  “好吧,我问你们,你们有我有钱么”?
  三人一起摇头。
  “你们都是初中毕业生,对吧”?
  一起点头。
  “我是经贸学院的大学生,你们承认吧”?
  又一起点头。
  “挣钱没我多,学历没我高,地位没我高,我都不怕丢人,你们怕什么?一个饭店的服务员,谁认识你们老几啊?还真拿自己当盘菜了,别废话,走”!
  “去就去呗,凶什么”。
  王姐嘟囔一声,三个人乖乖地跟着林驹走了。


第353章 火爆

  米安娜最近忙得头昏脑涨的。
  经济管理培训班的广告发出去之后,反响之热烈,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
  报名信源源不断,每天都有三、四十封。
  面授班的学期是两个月,每期招收四个班,一共二百人,每人学费360元。
  按照计划,每年招收五期学员,全年招收一千人,可以收学费36万元。
  这36万毛收入中,扣除教师的授课费用、教材费用、广告费用等各项成本,至少可以有30万的净利润。
  再扣除每年交给学校的五万元,可以有25万的利润。
  这25万元,就是她和林驹的盈利。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百多人报名,目前每天还陆续有人报名,要求参加培训。
  但是第一期二百人的名额已满,只好安排到第二期去。
  这些还只是面授班的情况。
  函授班的情况,形势也非常喜人。
  现在已经开始有汇款到来。每天都有三四十份汇款单。
  函授学费每人一百五十元,包括六本教材和老师的辅导。
  教材其实是现成的,就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教材。六本教材加一起,成本也不到二十块钱。
  剩下的成本,就是辅导教师的费用和来回通讯邮寄的费用,证书费用等等。
  按照林驹的测算,每个函授学员的成本,有四十几块钱就足够了,可以从每个学员身上,赚到至少一百元的利润。
  保守估计,一年有两千人参加函授,就可以净赚20万。加上面授班的25万,两人每人就可以分到20多万元。
  至于商店和饭店,米安娜就不太在乎了。
  只要不赔钱就行。
  不过,今天是西来顺火锅饭庄开业的日子,米安娜还是要来看看。
  因为林驹在张罗这里的事情,所以米安娜非常放心。
  如果林驹都处理不好这里的事情,世界上大概也没人能处理好了。
  到了西来顺饭庄,就见门口聚集了一帮人,足有三四十人,仨俩一伙着站在那里闲聊。
  怎么回事儿?刚才鞭炮响了,不是开业了么?这些人怎么没进去吃饭啊?
  难道是嫌饭菜不好,不吃了?
  米安娜犹犹疑疑地走过去,向饭店里面看去。
  哎哟,这么多人啊。
  只见店里十张桌已经挤得满满的,正吃的热火朝天。
  原来外面这些人,是因为没有座位,在等着里面的人吃完再进去呢。
  看来生意不错啊。
  米安娜进屋,就见林驹和孙明明等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着。
  “服务员,再来四扎啤酒”。
  “好嘞,来了”。
  林驹就从罐子里接了啤酒送上。
  “服务员,再来两盘羊肉”。
  “好嘞,您稍等”。
  王姐一阵小跑,送上两盘羊肉。
  孙明明站在柜台里面,一会儿记账,一会儿给拿酒,有时候还给送菜。
  小刘在在切片机那里,忙着切肉。
  唐师傅一会儿洗菜,一会儿调制甜面酱和腐**儿。
  莫安娜略一观察,就发现了这个饭庄的与众不同之处。
  没有专门儿开票的,更没有一个脱产的人。各种调料的摆设也不一样。
  腐乳、甜面酱、麻酱、腌蒜、孜然、韭花、辣椒面、葱花、香菜、蒜末等调味品,都摆在一个桌子上,顾客自己去取用,自己调制。
  饭店的人员,活儿似乎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只要顾客有事儿,立刻就有人前去处理,很快就处理完毕。
  没有人抱怨,没有人互相推诿。
  这还是那帮人吗?
  以前这些人可不是这样的啊。
  同样的人,怎么到了林驹手里,就变了样呢。
  一波人吃完,到柜台算账。
  孙明明扒拉一阵算盘,很快就算明白,收了钱。
  “你们这个饭店好,先吃饭,后算账。不像别的地方,一进屋,没等吃就先交钱”。
  “既然您吃的满意,欢迎您下次再来捧场”。
  孙明明笑呵呵说道。
  “好,你们这里不仅吃的好,服务态度也好。不像别的地方,爱答不理的,好像臭大爷似的。下回还到你这里来”。
  这边顾客刚走,王姐就把桌子收拾干净,换上了新的火锅和底料。
  孙明明拿着一个本子到门口,喊了几个人的名字,随后进来了五个人,坐到空出来的桌上。
  王姐拿着菜谱本子,放到桌上。
  “菜和价钱都在上面,你们自己点,吃完了算账”。
  “呵,你们这个饭店,跟别处不一样啊,吃完了交钱,把菜谱送到跟前来了,不用我们自己抻着脖子看啦”。
  “那当然,西来顺就是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啊”。
  “对了,听说乾隆爷还到你们这里用膳呢,真的假的”?
  “这件事儿我们也说不好,反正老辈人就是这么传说的”。
  “无风不起浪,既然有这个传说,想来就有这么回事儿”。
  顾客自己就自动脑补了。
  “这位美女,想吃点的什么”?
  林驹终于腾出点儿空来,给米安娜搬来一把椅子。
  “林驹,生意挺火啊,外面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呢”。
  “这是第一天开业,不少人都是图个新鲜。以后不会天天都这样。不过,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照这样看来,这个饭庄还真可能赚钱啊”。
  “自然要赚钱啦,估计一年四、五万上下吧”。
  “四、五万?不会这么多吧”?
  四、五万还多?我这还是往保守了说呢,怕吓着你。
  “应该没什么问题,现在是淡季,秋天以后到冬天,生意应该更好一些”。
  “这么说来,咱俩岂不是又要发财了”?
  “不赚钱还做生意干什么?自然要发财了。不仅饭店,商店一年也可以赚上两三万块钱”。
  “你说能赚钱,我就相信”。
  事实证明,林驹想干的事情,就没有不赚钱的。
  米安娜现在已经懒得再去质疑林驹的话。
  反正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说怎么干就怎么干。自己等着数钱就行了。
  现在学校还没开学,生意就这样好。过些日子开学了,周边十来所大学的学生们回来,还会有不少学生到这里吃饭,到时候就会有更多的顾客。
  “这些人,你是怎么管教的?干活这么卖力”?
  “很简单啊,把店里的命运和他们绑在一起。店里生意好了,就给他们奖励。他们见到了希望,有了奔头,自然就卖力了。给他们提成,你不会心疼吧”?
  “去你的,你把我看成什么人。给他们提成越多,咱们赚的越多,你以为这个帐我还不会算吗”?
  还行,能算明白这个账就好。


第354章 下回还当小偷

  九月一号,位于经贸学院前门的“学姐商店”开业。
  这个名字,也是林驹起的。
  原本他想起“学姐超市”这个名字,可是在办理营业执照变更名称核准的时候,死活不给他通过。
  无奈之下,林驹就只好用了这个名字。
  “学姐商店”采用开放式售货方式,顾客自选商品,到出口交钱。这种独特的售货方式,立刻吸引了很多人前来。
  加上商品大多是从南头特区进来的时髦货,生意自然火爆。
  附近大学的学生,也纷纷到这里来购物。
  或许是到了南头,感受到了那里的气氛,受到了黄天大和关馨熏陶,或者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勇于冒险的性格,林驹一提出可以承包的事儿,杜晓丽就提出来,她愿意承包“学姐商店”。
  最后讨价还价,以一年上交一万八千块钱的标的,由杜晓丽承包了学姐商店。
  这样算下来,光是学姐商店和西来顺火锅饭庄这两家,就可以把米安娜上交给学校的五万块钱赚出来。
  至于培训班赚的钱,就是净剩的利润了。
  这种顾客自选的售货方式,在引起人们好奇的同时,也不免招来人们的担心和议论。
  难道商店就不怕有人偷东西吗?
  想到这一点的,不仅是那些顾客们,小东也想到了这一点。
  小东的家就住在附近。
  他今年23岁了,但是一直没有工作。整天跟几个小混混混在一起,时常干些小偷小摸的事儿。
  虽然没进过局子,没犯过大事儿,但是小事儿不断。
  关于这个学姐商店,小东早就注意到了。
  这段时间以来,在附近的街道和各个学校的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学姐商店的广告,还有人在路上发传单,介绍学姐商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