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好了,我就知道林驹不是坏人嘛,哪里会干坏事儿呢”。
莫愁知道了详情,心里也大为轻松。
“莫愁,等分数下来,你就报考我们学校。那个时候你上学放学,就叫林驹开车接你”。
鲁南山刚说完,就被赵平安踩了一脚,随即明白自己失言了。
“那可不行,林驹很忙的,不能总是叫他接我”。
“对对对,你家不远,坐公交车就行”。
知道了林驹的消息,莫愁急着回家报信儿,吃完饭就回家。
众人把莫愁送到车站,就回了寝室。
“喂,你们看出来没有?这个莫愁小丫头,好像挺喜欢老七啊”。
坏小子柯东倒是发现了问题。
“对啊,我也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他俩是不是在谈恋爱”。
鲁南山猜测道。
“你俩乱想什么呢,来看看老七就是恋爱啦”?
朱文科虽然写诗有点儿灵感,但在恋爱上却不那么敏感。
“那可不一定,当初肖美娜不就是总到咱们宿舍来,你俩勾搭上的”?
“老四,你这么说就不对了。这不叫勾搭,那叫魅力。老三一扁担打不出个屁来,不也把班花叶彩衣给弄到手啦?这就是魅力无阻挡”。
“老二,你才一扁担打不出个屁来呢”。
方春合可就不高兴了。
“喂喂喂,你们有完没完?一个个没心没肺的,都想想办法,怎么叫老七回来”。
赵平安可是没忘了正经事儿。
咳咳咳,柯东使劲儿咳嗽了几声,吸引众人的注意。
见大伙儿都看着他,才慢悠悠开口。
“老大,我倒是有个好主意”。
“老四,你有什么高招赶紧说,咱们在一块好好参谋参谋”。
“老七这个人,咱们也都了解。主意正,只要他想干的事儿,别人很难改变他,所以就要跟他打持久战”。
“别啰嗦,你就说怎么做吧”。
“老七要是实在不回来,咱们就到他那里去,多去几个人,在发动几个女生也一块去。”
“老七这个人大方,咱们去了,他一定得好吃好喝好住好玩儿地招待咱们,对不对”?
“咱们就在他那里打持久战,他不回来,咱们就不走,等到吃的他受不了,就会乖乖地跟咱们回来,这不就成了”。
“老四,你这招没用,老七那里我去过,他就是地主土豪,吃不穷他”。
方春合觉得这个办法不灵。
“吃不穷没事儿,他家里人受不了啊。到时候他家人就给他施加压力了”。
“实在不行,还有最后一招。到了开学的时候,他要是还不回来,咱们也不走,就在那里等着他。他还能好意思看着咱们都不回来上学”?
“对啊,这招高啊”。
“行,还是老四脑子灵活”。
“也行,这招儿虽然有点儿损,但为了老七的前途,也就不得不出此下策。好,就这么定了。走,到女生宿舍去发动一下”。
赵平安一锤定音,众人就向女生宿舍奔去。
第424章 不速之客
一年的高考结束了,分数线还没有下来。
风城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终于有了一段喘息时间。
下午刚上班,办公室主任云霓就带着三位陌生人来了。
“张局长,这三位是从京城经贸学院来的客人,这位是经贸学院的谭副院长,这是是经贸学院国际经济管理系的李主任,这位是国际经济管理系的徐老师。这位就是我们张局长”。
“哦,京城来的客人,蓬荜生辉啊,欢迎,欢迎”。
张局长赶紧起来,跟三人一一握手。
“这三位领导来,是想到三道河去,到林驹家去家访,先到咱们局里来打个招呼,有些事情,希望咱们能配合一下”。
“林驹?他不是退学了吗?哦,请坐”。
这边几人坐下,云霓就给沏了茶。
林驹作为风城教育系统的名人,张局长对于林驹的事迹,也很清楚。
尤其是最近林驹创办服装厂的事情,已经成了全县的一个重大新闻。从县城到农村,从官方到民间,很多人都知道此事,自然也就知道了林驹的大名。
这一出名,就连林驹以前的历史都被人们扒了出来。
这个时候,更多的人才知道,除了创办服装厂,林驹原来还曾经干过这么多的大事儿。
“张局长,我们这次就是为了这件事儿来的。林驹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以前关于他退学的事情,有些误会。学校作出的一些处理,也不太恰当。”
李主任硬着头皮说出了这些话。他的级别比张局长高,现在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有些勉强。
“关于林驹同学的事情,我们学校重新进行了调查,已经做出了新的结论。原来的处分决定已经撤销,林驹还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这一次,我们就是专程过来跟林驹同学解释一下,请他回去上学”。
林驹这样人物,突然退学了,紧接着就干了服装厂这样的大事儿,加上三道河技术学校的事情,关于退学的原因,张局长已经听曾校长说过了。
现在李主任虽然说的语焉不详,但张局长也是老油条,一下子就明白了李主任的意思。
不过,对方既然是客人,又是来找林驹的,此事实际上根局里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他也就不好多说什么。
“回去上学倒是好事儿,我们局里也支持。毕竟林驹现在年纪还小嘛。这样,云主任,你给左副县长打个电话,看看他的车用不用,要是不用的话,就借来用一下,送几位客人到三道河去”。
云霓出去,没一会儿就回来了。
“左副县长说了,他不用车,车马上就过来”。
“云主任,林驹的情况,你熟悉吧”?
“太熟悉了,几年前他家我就去过,外语世家,他爸,他叔叔,他姨夫,还有一个黄老道,都会讲外语”。
“好,你就陪几位客人过去,先到曾校长那里,他跟林驹关系最好,就叫曾校长负责接待几位客人,协助他们多做林驹的工作”。
“好,局长放心吧”。
见张局长这样安排了,谭副院长几人就起身告别。寒暄几句出去。
见几人走了,张局长叹了口气。
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现在来,恐怕晚了。
吉普车行驶在通往三道河的路上。
“云主任,你们这里的道路不错啊”。
徐老师三十来岁,也是女的,挺爱说话。
云霓原来是外语教研员,为人灵活,工作能力也很不错,去年就当了教育局的办公室主任。
能胜任这个位置,迎来送往,接人待物,自然不在话下。
“路况倒是还可以,就是车差点儿。你们来的匆忙,没有什么准备。要是早知道你们来,就通知林驹开车来接你们了,他有一台好车”。
“云主任,看来你对林驹还比较了解啊”。
“当然啦,我太了解他了。林驹就是个天才少年。十四岁的时候,就给他们村里的老师上课,各门课程都是他一个人教。两次跳级,十六岁上大学。十五岁担任复课班外语老师,当年就创造了奇迹……”。
于是云霓就把她所了解的林驹的事情,说了一遍,故事的主干倒是真的,但也未免有些添枝加叶,把林驹说神乎其神,听得几人一愣一愣的。
“这些事儿都是林驹干的”?
“这还只是些小事儿呢,等你们到了三道河,随便问问当地人,都能给你们讲出不少关于林驹的故事来”。
谭副院长几个人来,其实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学校已经放暑假了,罗雅回来的时候,没有直接回家,跟林嘉玲先在三道河下车,找到林驹,传达了李主任的意思。
林驹此前已经接到了赵平安等人的电报,已经知道经贸学院撤销了对自己的处分。
但是,此时的林驹,对于撤销处分,回去上学的事情,已经根本就不感兴趣了。罗雅和林嘉玲的劝说,自然也就没有用处。
罗雅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就把结果通知了经贸学院。
林驹也打电报给徐老师,说了自己不会再回去上学的事情。
此时林驹正忙于筹建服装厂,也没有时间陪罗雅。
罗雅在三道河呆了三天,就回绿江家里。
经贸学院接到这个消息之后,以为林驹还在生气。加上林驹如果不回去,对于学校的声誉影响不好。
在林院长的坚持下,就派了谭副院长三个人来。
之所以派谭副院长来,是因为他是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现在来亲自请林驹回去,就是等于当面向林驹认错了。
谭副院长自然不愿意来,但是林院长这样决定,他也不得不服从。
一个副院长,一个系主任,加上辅导员一起来请林驹回去,经贸学院可以说是很有诚意了。
“云主任,你们这里竟然有不少蔬菜大棚啊”。
谭副院长在小黑山农场见过蔬菜大棚,这次到这里来的初始原因,也是因为小黑山农场的蔬菜大棚引起的。
此时在这里见到了蔬菜大棚,就勾起了他的兴趣。
“这里还不多呢,等你们到了三道河那里,到处都是蔬菜大棚。那里一个村只种一种蔬菜,叫做集聚效应,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这倒是第一次听说过。谁这么有头脑啊”?
“林驹啊,我们县里的蔬菜大棚,就是林驹的发明,他和她姐姐创办了技术学校,免费给村民提供技术……”。
云霓就又把蔬菜大棚的事儿,说了一通。
谭副院长恨不得狠狠抽自己两个嘴巴。
都是蔬菜大棚惹的祸,说什么不好,我提这茬儿干嘛,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第425章 真是不巧
车很快到了三道河,顺利地见到了曾校长。
云霓给双方做了介绍,尽管曾校长对于经贸学院对林驹的处理很不满意,但人家大老远来了,他也是老油条,还是表示了礼貌性的欢迎。
“你们来的有点儿不巧,前几天林驹已经走了”。
“走了?去哪里了”?
徐老师问道。
“到南头特区邀请外商,到这里考察,他说过个十多天能回来,开车去的,估计现在已经到了南头”。
谭副院长和李主任对视一眼,不禁心里一沉。
“我们想见见他的家长”。
“林驹的父母在林家堡住,离这里有五六里路。你们不要着急,今天有些晚了,就在这里住下,食宿问题由我们学校来安排。明天我带着你们去见林驹的父母”。
“也好,到了这里,就听曾校长的,给你们添麻烦了”。
“没关系,从京城大学里来的,能到我们这山沟里来,是给我们面子。不过,我希望你们有所准备,林驹恐怕不会回去”。
“为什么”?
谭副院长心里不禁有些恼怒。
我们都亲自从京城回来了,给足了面子,究竟还想要怎么样?
“你们不要误会。要是早点儿来,或许还有挽救的可能。但是林驹现在即使想回去,也走不开了”。
“还有什么事情能比回去上学重要的?这是一个农村孩子走出农村,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
李主任还在坚持他的看法。
“对于别的人来说,兴许是如此。但是对于林驹来说,他还真的不把上大学看作多么重要的事情。林驹现在正在做一件大事儿,这里也离不开他”。
“什么大事儿”?
徐老师顺口问道。
在某种程度上,她也赞成李主任的观点。
“林驹正在办一个服装厂,规模一千人的合资企业。”
“一千人?”
谭副院长不禁脱口而出。
“一千人,是林驹个人跟外商合资的企业。几百万资金都是他自己投资的”。
“几百万资金?林驹哪里来的这么多钱?他的父母是什么人,家里有海外关系吗”?
“他的父母就是普通农民,也没有海外关系。林驹的钱,都是他自己赚的。”
林驹开着一台车在学校转悠,几个人也都知道。
不过林驹说那是他朋友的车,学校也就相信了。
林驹平时出手大方,比较有钱,几个人也都知道。但是万万没想到,林驹竟然能一出手就办一个一千人规模的合资企业。
刚刚20来岁,就能有这样的大手笔,实在是难得一见。
“林驹回来的时候,我也曾经劝过她,叫他回学校去。但是他坚决拒绝。不是我打击你们的积极性,这次你们来,希望也不大。”
几个人原来还信心满满,听得曾校长一说,不禁心凉了半截。
原来,自己非常看重的读大学机会,在林驹眼里,似乎还真的不重要啊。
一时之间,几个人竟然有些手足无措了。
“林驹的姐姐就是我们技术学校的校长,我把她请来,你们可以跟她说说”。
“好,就麻烦曾校长了”。
技术学校已经搬回了三道河中学,林驰现在又回到了三道河中学办公,就是当初林驰和黄天大的那个办公室,跟曾校长的办公室只隔了几个屋子。
曾校长打了电话,林驰很快就来了。
谭副院长几个人就见到一个二十二三岁的漂亮姑娘,打扮的似乎比京城那些女孩还要时髦。
这就是技术学校的校长?她才多大啊。
林驰已经知道是经贸学院来的人,也猜到了他们的来意,曾校长介绍了一下,就一一握手寒暄。
“真是不巧,我弟弟到南头去了,走的时候他说,最快也要十来天才能回来”。
徐老师就把这次来请林驹回去的事情,说了一遍。
“林驰同志,这是我们学校方面的失误,让林驹同学受了不公正的处理。现在还希望给我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徐老师客气了。我弟弟的性格我最了解。他回来的时候,我们全家都劝过他,叫他回去。甚至现在我都希望他能回去读完大学”。
“但是谁说也没用。我们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林驹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一句抱怨你们学校的话,你们也不用感到过意不去”。
“现在他创办服装厂和新技术学校,两大摊子的事情,都要他一个人张罗。现在他确实走不开。即使你们见到我父母,估计也没有什么用处。就是他们也改变不了林驹的决定”。
见林驰都这么说,谭副院长几人一时间竟然无话可说。
曾校长见出现僵局,急忙打圆场。
“林校长,麻烦你给你二姨打个招呼,一会儿就到那里招待一下贵客,再安排一下晚上住宿的事情。一会儿你也过去,跟云主任一起,晚上陪陪徐老师”。
“好,我这就去安排一下,一会儿见”。
“好,一会儿见”。
林驰出去,曾校长站起来。
“几位远道而来,就看看我们三道河这个小地方,我领你们出去转转,正好过去吃饭”。
“好,那就客随主便”。
李主任答应一声,曾校长就带着几人出去,先到了学校后面。
现在,三道河中学的再一次扩建,已经开始,工地上一片忙碌的景象。
“这是我们学校的新校舍,今年开建,明年夏天竣工。秋季启用,开始大规模招生”。
“届时,复课班的将有七十到八十个班,四千名复课生,加上应届生和其他班级,学生将达到六千多人,成为绿江市最大的中学和安东省四所超级中学之一”。
“曾校长,你们哪里来的这么多生源”?
说起这这件事儿,谭副院长就感兴趣。
“全国招生”。
“全国招生?这可是个创举啊”。
“是啊,说起这个创举,还是林驹的功劳呢”。
“林驹”?
“是林驹提出这个计划的”。
于是曾校长就把事情说了一边。不仅仅是这次扩招的事情,就连当初三道河中学的强项突破计划等等,都说了一遍。
几个人在来的路上,云霓曾经说过一些关于三道河中学的事情,他们还将信将疑,以为云霓在故意夸大林驹的功劳。
没想到,云霓说的还远远不够。
关于三道河中学原来崛起的过程,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曾校长就把林驹的贡献都说了。即使实话实说,没有夸大之词,也足以让几个人震惊了。
第426章 敲打
一行人路过火车站,曾校长停住了。
“三道河火车站,原来是个小站,快车到这里都不停,只有几趟慢车在这里停靠。现在快车都在这里停靠,这也跟林驹有直接的关系。就是因为技术学校的创办和三道河中学崛起,才带来大量的客流”。
接着就到了三道河街里。
“曾校长,你们这里旅店和饭店不少啊,房子也比别的地方漂亮许多”。
李主任看出了差别。
“是啊,这都是外来人员增加的缘故。房子好,是因为这里的百姓收入比较高,生活水平比比别地方高出一大截。你们看看那些大棚,再看看电视机天线,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这也跟林驹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电视机几乎都是林驹的技术学校组装的”。
“这个正在施工的工地,也是林驹的,他将建成一座六层楼房,将来是一个新技术学校的所在地”。
“六层楼房?规模不小啊。这就林驹的天驹新技术学校吧”?
云霓叹道。
“是的,就是林驹的,投资几十万呢”。
说着又到了原来的技术学校。
原来的技术学校,已经搬到三道河中学去了。牌子已经摘走,现在的新牌子是“中外合资天驹服装有限公司筹备处”。
里面也有一些工人,正在施工。
“这里就是原来技术学校的校址,现在改成了服装公司的厂址。这个技术学校,当初就是林驹和他姐姐两个人创办的。那个时候林驹15岁,她姐姐18岁。名义上是我们三道河中学的学校,其实我们只是提供了校舍和名义,剩下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教学活动等等,都是他们姐弟两人在操作。林驹上学期间,就由他姐姐在主持一切”。
“你们刚才见到了林校长,如此年轻就当校长,就是这个原因”。
“这所技术学校的创办,意义重大。首先是给广大的农村青年提供好了一条就业门路,为众多的农村家庭提供一套致富道路”。
“其次是为三道河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农户,提供了大量的免费技术培训和服务。如今遍及本地区的塑料大棚,就是从这个技术学校推广开来的”。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为我们三道河中学提供了大量经费,这在三道河中学的发展当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真是想不到,林驹小小的年纪,竟然做出了这么多的事情”。
连一向对林驹有些不满的谭副院长,也不禁有些感慨。
“这只是一部分,等明天到了林家堡和马家堡子,那里的人会跟你们说林驹更多的事迹。今年他们村里的学校,就是村民们自己出钱盖的,其中林驹一个人就出了三万块钱”。
“三万”?
徐老师只剩下惊讶的份儿了。
“不仅出钱建设校舍,连学校的取暖用煤都是林驹和他姐姐两人出钱给买的。林驹虽然有钱,但是很大方,总是喜欢帮助别人。事情做了就做了,从来不居功骄傲”。
“是啊,林驹真就是这样的人。那年他刚入学的时候,就救了一车人,然后又开车把司机及时地送到医院,救了司机一命”。
李院长不禁说起了当年的事情。
“哦,还有这样的事儿”?
曾校长都感到意外。
“曾校长,这事儿你不知道”?
“不知道,不仅我不知道,连他家人恐怕都不知道,别人就更不会知道了。他从来没说过这件事儿”。
“这件事情当年在我们学校轰动一时,我们系里还举办了向林驹同学学习的活动。”
李主任把当年的事儿给搬了出来。
那场活动,开始的时候轰轰烈烈,后来虎头蛇尾,无声无息的不了了之。
当然,现在说起来比较丢人,李主任就把后来的事情,自动省略不提。
进了院里,在建筑中间慢慢走着。
“今年根据上级指示,技术学校移交给三道河中学直属。林驹全力支持。还把价值十几万的教学设备和器材,无偿捐赠给学校,精神可嘉,令人敬佩”。
此时这个校址已经归林驹所有,原来的用设备器材抵顶价款的事情,也已经办成。
林驹补交了三万块钱,就已经取得了原技术学校的产权。
不过这个细节似乎有点儿损害林驹的高大形象,曾校长就略过不提。
林驹这样大好青年,三道河人的骄傲,怎么会做那种事情呢?说出去,不仅影响林驹的形象,也给三道河人丢脸不是?
“这个服装厂,今年冬天就能投产。全部采用进口设备,生产出口服装,不仅能够出口创汇,还能为本地和周边地区提供一千多个就业岗位”。
“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每年还能为这些人增加一二百万左右的收入和大量的税收,是真正的利国利民之举。”
“你们经贸学院培养出林驹这样优秀的学生,我真的为你们感到骄傲啊”。
“别别别,曾校长,你可千万别这样说。我们感到有愧啊,没能留住林驹这样学生”。
曾校长领着几个人出来,一路上给林驹大唱赞歌,其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