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既然你们俩都是这个意思,那就这样办吧。现在就签合同吧。”
  合同是格式合同,填上双方的单位,地址、姓名、商品名称、数量、规格,付款方式等,双方签字,合同就算签订完毕。
  老童到何艳那里交了一万元定金,就说回家去取钱,三天之后再来。
  小黑山农场方面承诺,四天之后在农场交货。
  老童走了,当天晚上,何艳就带着钱,前往三道河买山楂树苗。


第446章 傻眼了

  两台卡车驶进了小黑山农场的院里。
  早已经等候在这里的人,立刻出来。
  “树苗拉回来啦”。
  沙河第一个就喊了起来。
  “呵呵,终于回来了,赶紧卸车”。
  朱大林终于松了口气。
  这几天,小黑山农场的人一直就在焦急地等待着。
  不仅是沙河、郭纯、朱大林三个人,就连老周等三个工人,也是如此。
  树苗运回来,就意味着赚钱了。
  赚钱了,工资就有了保障。没准几个领导一高兴,就能给自己多发点儿奖金,就像以前林嘉胜在这里的时候一样。
  何艳和老黄从车上下来。
  “何会计,老黄,你们辛苦了”。
  沙河上去握住两人的手。
  “沙场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千一百二十棵树苗,在那里已经点清楚了”。
  “好,这下子就等老童来提货了”。
  “老童来了么?
  何会计问道。
  “回家取钱了,定在今天来提货,估计也快来了”。
  朱大林现在信心满满,就等着数钱了。
  一帮人就纷纷上车卸树苗,连沙河、朱大林,郭纯几个人都动手干上了。
  树苗终于卸完,结算了运费,车走了。
  工人们还在整理树苗,何会计跟着沙河三个人进屋。
  “何会计,这一趟还顺利吧”?
  “还算顺利,路上一台车出了点儿毛病,不过一个来小时就收拾好了,没耽误什么事儿”。
  “见到林驹和林嘉胜了么”?
  “见到林嘉胜了,他到地里说了一会儿话”。
  “他说什么”?
  “他说现在山楂树苗不好卖,劝咱们小心点儿。别买回来砸在手里”。
  “哈哈哈……,这个林嘉胜,这是嫉妒了。他以为就他能做树苗生意啊”。
  郭纯现在很开心,似乎这样就能狠狠地打林嘉胜的脸。
  “是啊,他觉得他们走了,咱们做不好生意。没想到,咱们今后会比他做得更好。沙河,这回你放心了吧”。
  “是啊,还是你们俩有本事。今后可就全都靠你们了”。
  沙河也终于放下心来。
  现在他觉得朱大林和郭纯两人还是有些本事的,看来自己以前小看了两人。
  “何会计,见到林驹了么”?
  郭纯又问道。
  “没见到,似乎林驹不怎么在家。我听说,他一直忙着建设服装厂的事情。”
  “林驹真的开一台奔驰车”?
  沙河问道。
  “确实是这样,还有他那个总经理,也开一台奔驰。他原来开的那台车,给他姐姐了。林驹家我没去过,不过听别人说,确实很有钱。那个服装厂也是真的,现在已经开始招工,听说设备就要进来了”。
  “别看他现在张罗得欢,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超过林驹”。
  郭纯说得非常肯定。
  何会计出去,心里就嘀咕。
  就算这回买卖成了,也不过赚一万来块钱而已。
  人家林驹一个服装厂就好几百万,你得干多少年,能撵上人家?
  天黑了,老童也没来。
  沙河有点儿坐不住了。
  “老童还没来,不会出什么事儿吧”?
  “沙河,不用着急。兴许他家里临时有事儿,或者路上耽搁一会儿,也很正常。今天不来,明天准到”。
  郭纯安慰道。
  “是啊,不用着急,他还交了一万定金呢。有这笔钱,他不会不来。走,吃饭去,今儿个高兴,喝点儿”。
  沙河一想也对,一万块钱不是个小数,顶很多人十几年工资了。老童要是不想要树苗,怎么会拿一万块钱打水漂儿?
  为了庆祝树苗回来,今天特意做了几个好菜,沙河三人就跟老周喝了起来。
  几个人一边喝酒,一边琢磨着今后怎么大干一场。
  一直等到第二天中午,老童还没有踪影。
  这下子,就连郭纯和朱大林也坐不住了。
  “老朱,是不是老童那里出事儿了”?
  郭纯再也没有了自信的样子。
  “不会吧,就是有什么急事儿,他也该给咱们来个信儿啊”。
  “不能这么干等着了,走,到邮局去,给老童发个电报,叫他赶紧来提货”。
  “好,我跟你去”。
  两人就奔邮局去了。
  小黑山农场距离邮局有五六里路,也没有自行车,两人步行走了一个来小时,才到镇里的邮局发了电报。
  沙河在家里也是急得团团转。
  “何会计,你那里有老童的地址么”?
  “沙场长,我也没有。合同上不是有么”?
  “合同上是有,可是老童为什么还不来呢”?
  “兴许家里有事儿呗”。
  “唉,但愿如此”。
  沙河出去,几个工人就议论起来。
  “莫非是上当了,老童不要货了”?
  老黄说道。
  “怎么可能,交了一万定金呢,不要货,他能交这么多钱”?
  “也是啊。交了钱,就该来啊”。
  老黄也糊涂了。
  第三天,老童还没有出现。
  不过邮递员来了。
  送来了一份电报。
  “快点儿,拿给领导看看,老童来信儿了”。
  何会计拿着电报进屋。
  “老童来电报了”。
  沙河一把抢过来,打开电报。看了一眼,无力地坐下。
  “老童怎么说”?
  朱大林问道。
  沙河把电报递给朱大林。
  “查无此人,无法投递”!
  朱大林念出声来。
  郭纯一把抢过电报,默默看完,把电报撕了个粉碎。
  何会计见此情形,悄悄地退了出去,回到自己屋里。
  “何会计,老童什么时候来”?
  老黄问道。
  “老童怕是不能来了”。
  于是就把电报的事儿说了。
  “这么说,这好几万的树苗,就砸在手里啦”?
  老周终于说出了这个谁也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1120棵树苗,一棵30元买的,加上运费,本钱就在三万四五千块钱左右。
  就算老童交了一万块钱定金,如果树苗卖不出去,还要赔两万四五千块钱。
  农场的家底儿,何会计最清楚,存款也就不到四万块钱,加上老童的定金,也不到四万五千块钱。去掉这回的树苗款,目前存款不到一万块钱。
  就这几个钱,今后能做什么生意?
  “不会的,我觉得老童能来”。
  何会计又恢复了信心。
  “何会计,你有什么根据”?
  老周问道。
  “你想啊,一万块不是个小数。老童要是不想要树苗,他能交这么多定金?谁能舍得这么多钱”?
  说来说去还是老话。
  “何会计,我觉得有一个人能舍得”。
  老黄不紧不慢地说道。
  “谁?”
  “林驹。他能做几百万的生意,一万块钱在他那里,算得了什么?”
  “林驹?”
  何会计的心在下沉,再也不敢坚持自己原来的想法。


第447章 帮你说句话

  站在三道河车站前面,沙河有恍如隔世之感。
  几年前他到这里来的时候,三道河还是个比较典型的农村乡镇。
  现在站在这里一看,几乎成了一个大工地。
  “沙老师,最近的那个工地,是三道河中学的。中学后面那个楼房,就是林驹的服装厂生活楼。那边的那个小一点儿的工地,就是林驹的新技术学校楼”。
  老黄在一旁向沙河介绍道。
  “唉,如今的林驹,真的是了不得啊。”
  沙河心里想的却是,如果当初不跟林驹分手,我现在还在数钱呢。
  悔不该听了朱大林和郭纯的忽悠啊。
  老黄能够想到的事情,沙河、朱大林、郭纯也想到了。
  几个人在一起核计了一下,就怀疑是林驹在其中做了手脚,坑了他们。
  于是三个人研究之后,决定尽量采取补救措施。
  一是到公安局报案。
  但是公安局认为他们没有证据,从老鹞子那里买的树苗,是自己完全自愿的。
  人家老鹞子卖树苗,也合理合法。
  双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什么可说的。
  至于说林驹在其中搞鬼,没有证据支持。
  这里面最关键的人物,其实是老童。
  即使找到了老童。其实也没有多大用处。
  老童现在不要货,对人家也没有太多办法。大不了人家定金不要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公安局不予立案。
  第二个措施,就是朱大林到老童留下的地址去找老童。
  因为他们怀疑,老童可能是故意不接电报,所以才把电报退了回来。
  第三个措施,是郭纯到外地去,寻找销路,看看能不能把山楂树苗卖出去。
  最后一个措施,就是沙河和老黄到三道河来。
  目的有两个。
  一是找老鹞子,看看能不能退货,哪怕给老鹞子一些钱也行。这样也能少赔一些。
  二是从老鹞子和别人那里打听一下,林驹和林嘉胜是不是在这里做了什么手脚。
  路边停着一台奔驰轿车,沙河猜测,这很可能就是林驹的车。
  “沙老师,这个就是林驹的车”。
  老黄说道。
  沙河停了一下,摇摇头,继续往前走。
  如果是以前双方还在一起合作的时候,自己到了这里,林驹一定就会开车拉着自己,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
  可是现在,有什么脸去找人家呢?
  如果林驹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还不得笑话死自己?
  “走着去吧,反正也没多远,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到林家堡了”。
  林家堡,西大甸子。
  林嘉胜正在大棚里忙活着,葛飞燕进来了。
  “嘉胜哥,我刚才从牛圈沟回来的时候,看见两个人到老鹞子家去了,你猜猜是谁”?
  葛飞燕现在在这里几乎已经习惯了。
  刚来的几天,心里一肚子气,干活儿也不愿意干,能糊弄就尽量糊弄。
  这些日子,似乎已经习惯了,干活也认真了不少。如今倒是不用别人操心了。
  “谁啊”?
  “前几天到老鹞子那里买树苗的老黄,还有一个人,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我不认识”。
  “你说说那个人长得什么样”?
  于是葛飞燕就大致说了模样。
  “那个人应该是沙河”。
  “对了,我听老黄叫他什么沙老师。一个老师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嘿嘿,飞燕,这就是个故事了。原来我们在京城的时候,就在一起合作过”。
  “你还在京城做过买卖,做什么买卖”?
  “跟这里一样,也是这些”。
  “我跟你到京城去做买卖好么”?
  葛飞燕立刻就有了主意。
  林家堡这里虽然吃住都很不错,甚至比在家里还要好,但是毕竟是农村。
  要是能到京城去,那可就美了。
  不仅能到大地方去开眼界,那些痞子还找不着自己。
  “飞燕,你来晚了。我们已经从那里撤回来”。
  “怎么撤回来的”?
  葛飞燕没完没了的。
  于是林嘉胜就给她讲了事情经过。
  “林小鬼儿本事那么大,原来也有掉链子的时候啊,活该”。
  葛飞燕对于林驹叫他干活,始终耿耿于怀。听说林驹也有倒霉的时候,心里不禁一阵高兴。
  “飞燕,你还生驹子的气啊?这就是你的不对啦。他可是为了你好”。
  “我知道是为了我好,可他何必那么凶”?
  “不就是为了改掉你的坏毛病吗”?
  “哼,我哪里坏了?不就是不爱上班,跟朋友一块儿玩儿吗”。
  “你不上班儿,上哪里工作能要你?自己不赚钱,还要你爹妈养你一辈子”?
  “我有朋友啊”。
  “你别提你那些朋友了。你那些朋友要是真的对你好,你还用躲到这里来”?
  这一下子,葛飞燕没电了。
  “哼,那林小鬼儿也不应该叫我干活儿。林嘉玲,马达,老六,老七,哪个干活了”?
  林嘉胜停下手里的活儿。
  “飞燕,这个你就不能跟人家比了。林嘉玲、马达都是大学生,人家将来都是坐办公室管人的,你要是上大学,也不用干活”。
  “老六、老七还小,还是学生,成绩好,将来也要上大学”。
  “就算不上大学,林驹也有钱供着自己的妹妹花”。
  “林驰不用干体力活儿,但人家是校长。关总不用干体力活,人家是总经理。叫你干人家那差事,你能干得了吗”?
  “你就说说,你自己有什么本事吧?”
  “叫你这么一说,我就是废物啦”?
  “废物?你太抬举自己。你连跟废物都不如,就是个祸害。”
  “你才是祸害呢。”
  “不过到了这里之后,你的表现还行。我跟你说啊,你要真的表现好了,将来我就跟林驹说说好话,叫你也当个官儿”。
  “哼,净吹牛”。
  葛飞燕撇撇嘴。
  “我还吹牛?林驹是我弟弟,他创业的时候,我就跟着他。西大甸子这么大的事儿,他交给我管。到京城做生意,他带着我去,交给我一摊儿。我办事儿,他放心。我要是跟他说什么,他能不给我面子”?
  “不过,我也不是随便找他说话的,你要真不是那块料,我也不会帮你说话”。
  “我告诉你,葛飞燕,其实这回你到这里来,就是个最好的机会。林驹的服装厂和技术学校,将来要用很多人。”
  “你在他家跟他家人一起吃住,他们现在对你印象还凑合。林驹跟你爸关系还好,他家人,尤其是我三婶儿要是帮你说句话,你将来不就发达了”?
  “我说你傻,你还不服气。林驹认识的人多了,你看他把谁留在自己家里了?”
  “叫你这么说,他对我还挺好”?
  “你说呢?不过,也得看你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你要就是象以前那样,好吃懒做,惹事生非,林驹也不会管你,顶多你爸回来,把你交给你爸就完事儿”。
  “你说的也有些道理啊。”
  “还有些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将来你要是在这里混明白了,回到原来的单位去,看谁还敢小瞧你”?


第448章 内讧(一)

  沙河和老黄到了老鹞子家,提出了退货的事儿。
  老鹞子为了这些山楂树苗子,这两年饱受议论。
  人们动不动就把他的事儿当做反面典型,拿出来嘲讽一阵。每当路过他的地里,看见树苗的时候,就要说笑一阵。
  这两年,他已经成了马家堡子的笑话。
  现在好不容易卖出去了,虽然没赚到多少钱,但总算是给外人有了个交代。哪里还会退货?自然是一口回绝。
  至于说林驹和林嘉胜是否在里面搞鬼,尽管沙河说得比较委婉,但老鹞子也一下子就明白了。
  别说两人没搞什么鬼,就是搞鬼了,本乡本土的,如今林驹混的风生水起,他也不会跟沙河这个外乡人合作,去得罪林驹和林嘉胜。
  见老鹞子没什么好脸色,沙河在那里也呆不下去,就只好告辞。
  寻思了半天,还是到西大甸子这里来找林嘉胜了。
  “嘉胜,你跟我说实话,这回树苗的事儿,到底是不是你和林驹搞得鬼”?
  林嘉胜上上下下看着沙河,叹了口气。
  “沙河,咱们也算是认识一回,我就不说你什么了。咱们买卖不成仁义在。要是换个不认识的人,来跟我说这话,我早就揍你了,你知道不”?
  “实话告诉你,你们这回事儿,跟我们无关。老黄,上回你来的时候,我是不是还提醒你和何会计,说现在山楂树苗不好卖,你们别砸在手里了。”
  “再说了,林驹现在干什么,你们也知道。你以为林驹有那工夫整你吗?你太抬举你自己了。他根本就没拿你当个对手”。
  “还有,当初林驹也劝你别跟朱大林和郭纯合作,可你就是不听,你怪谁?现在知道他俩是什么人了吧”?
  “行,咱们不合作也行。我们拿回自己的东西,没毛病吧?这可是当初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的。”
  “可是你们是怎么做的呢?竟然想把大棚给黑了。没黑成,竟然鼓捣学校给林驹处分,你说有你们这么做事儿的吗”?
  “嘉胜,处分的事儿,跟我没关系,是那两个混蛋蛊惑谭副院长干的。我也不愿意这样啊”。
  “你是场长啊,你是承包人啊,你们学校冲你说话,对不对?你要是真的制止学校,还能给林驹处分”?
  “沙河,咱们总算是相交一场,原来老黄这个人还不错。你到了这里,不打你不骂你,对你就够客气了。你还是早点儿回去,想办法尽量挽回一些损失吧”。
  “唉,算了。你告诉林驹一声,就说我来过了”。
  沙河也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说的了。
  “林驹就在三道河,都到了这里,你不见见他”?
  “算了,相见不如不见,我走了”。
  “好,慢走。以后没事儿的时候,过来做客。老黄,我也忙,就不请你们吃饭了。这个钱拿着,路上吃饭”。
  林嘉胜掏出一百块钱,塞给老黄。
  “嘉胜,怎么好意思要你的钱。”
  “拿着吧,咱们哥们以前处得不错,就是一点儿心意,以后你个人有什么困难,可以到这里来,找我,找林驹都行。”
  “好,我就不客气了,正好这个月工资还没开呢”。
  沙河到底没好意思见林驹,坐上中午的火车,就往京城赶。
  晚上林驹回家,林嘉胜跟他说了沙河来的事儿。
  “沙河怎么这么蠢,明摆着没什么希望的事儿,还跑到这里来一趟干什么?”
  “他说他们几个人分工,他到这里来,朱大林去找老童,郭纯出去找销路”。
  “事情怕不那么简单,没准儿那两个家伙,又想了什么馊主意,想坑沙河一把呢”。
  “不会吧”?
  “那两个家伙可没准儿”。
  第二天中午,沙河回到了小黑山农场。
  朱大林和郭纯都不在,沙河到了何艳的办公室。
  “何会计,老朱和老郭回来了吗”?
  “昨天晚上回来的”。
  “找到老童了吗”?
  “没有,到当地打听了,还到派出所去查了,没有这个人”。
  “老郭找到销路了吗”?
  “没有”。
  “他两人呢”?
  “今天早晨从这里借了些钱,一早就走了,说是回家了”。
  “借钱?借了多少钱”?
  “原来说一人借四千,后来我说没那些钱,一人借了两千走了”。
  “没说借钱干什么”?
  “说出去找销路”。
  “就他俩能找什么销路?怎么能把钱借给他们呢”?
  “沙老师,你以前可是有话的,他俩是二把手和三把手,有权批条子的,这可不怪我。也幸亏是我,还给你留下了五千,换个人……”。
  “得得得,你别啰嗦了”。
  “沙老师,你烦我也要说。还有两样重要的事儿。一是工资的事儿,要是再不开工资,我们可就要找学校去了。二是学校那里的菜款,你尽快去算回来,可别叫别人去给领了”。
  “何会计,你是说,老朱和老郭会打那笔钱的主意”?
  “我可没这么说。大难当头各自飞,你还是多个心眼儿吧。林驹和林嘉胜他们是实在人,你就是不管事儿,该得多少钱,他们也给你多少钱,一分钱也不贪你的。别人可就未必了”。
  “好好,我这就回学校去”。
  沙河连口水都没喝,就向经贸学院赶去。
  到了财务处一打听,夏天卖给食堂的土豆款八千六百多元,果然叫朱大林和郭纯给领走了。
  沙河终于明白,这两个人现在是有了私心,想往回套自己的本钱。
  分明是看小黑山农场现在不行,开始为自己打算,准备退出了。
  沙河追到了郭纯家里,正好朱大林也在,两人正在吃饭。
  “哎呦,沙老师回来了。事情办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说,你俩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沙老师,有话好说,别发火,来来来,坐下喝点儿,咱们好好说话”。
  “好,我倒是要听听,你们说什么?”
  沙河坐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来,沙老师,倒上,再来一杯”。
  郭纯给沙河倒上了酒。
  “郭纯,朱大林。你们也不用假惺惺的。你们一竿子把我支到安东去了,你们把厂里的钱给借走了,又把土豆款也领走了,说,你们到底什么意思”?
  郭纯和朱大林对视一眼,冷笑两声。
  “沙老师,既然你提到了这事儿,我俩也就不客气了。跟你直说了吧,我们哥俩要退股”。


第449章 内讧(二)

  尽管沙河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郭纯这么直接翻脸,还是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什么,你们要退出?这个时候你们要退出”?
  “对,正因为这个时候,才要退出。如果农场赚钱,我们还会退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