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呀,驹子,还有个事儿”。
“什么事儿”?
“咱现在拿这些东西怎么办?一会儿上车还要检查啊。行了,你不用操心,我有办法”。
“你有什么办法”?
“叫宋薇送咱们进站。我给她送两瓶汽水儿去,我想她能答应”。
望着黄天大出去的背影,林驹也不禁一阵欣喜。
这个小子,其实也很聪明啊。
火车进站十分钟前,宋薇把林驹和黄天大从通勤口送进车站。晚上七点十分,两人到达羊州。
从来的时候到羊州算起,已经过去了五天时间。
按照大王的说法,他们这一个乘务组,将会在三天之后再一次抵达羊州。
林驹决定,就在这里等几天,坐大王他们的车回去。
“驹子,咱们住在哪里”?
“找一个大一点的地方,里面必须有电视”。
今天是星期四,按照林驹的记忆。这一段时间,就要播放《大西洋底来的人》这部电视剧连续剧。
两人连走了三家,最后在交通宾馆问明白了,这里有电视。
虽然房间里面没有,但有一个专门播放电视的房间,所有旅客都可以到那里去看。
办好了入住手续,黄天大就出去买吃的。
看着街上来往的人,不时地有带着蛤蟆镜的人路过,黄天大兴奋起来。
这里的人有不少戴蛤蟆镜的,东北那边还比较少,看来还能卖出去啊。
街脚上,一个小伙儿跟前摆了两副蛤蟆镜,黄天大在旁边儿看了一会儿,发现卖十五块钱一副。
驹子说回去卖十块钱一副,看来真能卖出去。
去掉本钱什么的,一副能赚上七块钱多啊。
进了一家副食商店,黄天大买了两个鱼罐头,两个午餐肉罐头,一个红烧肉罐头,一个橘子罐头。
然后买了面包和一瓶酒。
这些东西都不要票。
黄天大很高兴,准备今晚跟驹子好好喝一顿。
跟驹子在一起,不仅长见识,还能赚大钱,哪能不好好喝一顿呢?
要是真的象驹子说的那样,能赚上三四万块钱,我在林家堡,不,马家堡子,不,三道河,不,风城县,不,绿江市,对,就是绿江市,在整个绿江市都是个人物啦。
第80章 麦克镜
黄天大到餐厅借来了盘子、筷子,房间的水杯当做酒杯。两人就喝上了。
“来,驹子,我敬你一杯”。
“天大,咱俩不是外人,你不用这么客气”。
“驹子,这不是客气,我是发自内心里高兴,做梦都没想到,我能够跟你干成这么大一件事儿”。
“天大,这才哪到哪儿,将来还有更大的事儿要你干呢”。
“好,我就喜欢跟你干事儿,过瘾,刺激,你放心,将来我为你牵马坠蹬,万死不辞”。
靠,整得这么壮烈,又不是打仗。
“天大,咱们赚钱,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过的好点儿,你不用弄得这么严肃,如果像打仗似的,你死我活的就没意思了”。
“嘿嘿,你说的倒也是。对,咱就是为了好好过日子。我将来娶个漂亮孝顺的老婆,给我爸养老送终。我爸这些年拉扯我不容易,我要好好孝敬我爸”。
“天大……”。
林驹也有些感动,正要说话,突然走廊里响起了喊声。
“看电视啦,新片儿,《大西洋底来的人》,想看的赶紧过来”。
尽管喊话的人普通话说的不标准,林驹还是清楚的听明白了。
就在这一刻,林驹失神了。手举着杯子,呆呆地停在空中。
虽然他早就知道这一天会来到,但是,当这一天真的来到的时候,还是让他感到有些突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这一刻,这一刻真的来了。
“驹子,驹子,你怎么了”?
黄天大推了推林驹的肩膀。
“哦,没事儿。我想起来点儿事儿。天大,你先慢慢吃着,我去方便一下”。
“不是刚去过么,这么一会儿又去,快去快回”。
林驹出来,到了电视房,就见椅子上已经坐满了人,还有一些人在后面站着。
电视上播放的,正是《大西洋底来的人》。
林驹长长地吁了口气。
大事成矣。
今天播出第一集,每周一集,每周四播出,等到两周后蛤蟆镜运到之后,这部电视剧的口碑也将发酵起来。
男主麦克?哈里斯带着蛤蟆镜的形象,也将出现。
这个时候把蛤蟆镜推出,正当其时。
今年可以过个开心年啦。
原来计划在年前实现四大件的目标,可以轻松完成。
其中手表一项,就用电子表代替,家里一人一块,可以超额完成任务。
林驹回到屋里,盘腿往床上一坐。
“来,天大,咱哥俩今晚一醉方休”。
“好,爽快,我就等着你这句话呢,来,干”。
“干”。
两人喝完,同时将酒杯倒过来。一滴酒也没滴下来。
“来,驹子,我给你倒上”。
“好。不过不用着急喝,反正晚上没事儿,咱俩边聊边喝”。
“好,我正要好好跟你聊聊呢”。
“想聊什么,你就说”。
“嘿嘿,刚才还觉得有好多话要说,这会儿倒是想不起来了”。
“你想不起来,我想起来了,我先说。这回咱们主要是靠蛤蟆镜赚钱,其他东西都是给家里人的。电子表的事儿,我是这么想的。咱们留下二十块卖了,一块卖四十块钱,就能把表的本钱和咱俩来回的费用钱赚回来”。
“剩下的三十块,我家里一人一块,再留十块送人。送的人也都是有用的,帮助过我们的人。剩下十块,给你爸一块,另外的九块,你就送给跟你要好的人”。
“至于蛤蟆镜,咱俩一人留五个送人,你看怎么样”?
“你的我没有意见,我的有意见”。
“好,天大,你说说你的我想法”。
“我不要那么多,一是你家里人口,二是这些买卖都是你张罗下来的,你要还的人情也多。三是我家里就我跟我爸两个人,我和我爸除了跟你们家比较好,跟别人家也没有多大来往。用不着给他们什么东西”。
“蛤蟆镜我这里已经有了,我留四个,给我爸一个,再给大王一个,回去在车上,他还能照顾咱们。剩下两个,给杨兰和杨成一人一个,将来到他们那里卖货的时候,他们还能帮助咱们”。
“至于电子表,我留四个也够了,也是给这些人。剩下的,你都留下,你愿意给谁就给谁。反正将来咱俩还要干大买卖,我也不在乎这一点儿东西”。
“行啊,天大,有长远眼光啊”。
“那是当然,你以为我傻啊。告诉你,我才不傻呢”。
谁说你傻啦?你很聪明嘛。
东北人普遍都能喝酒,也愿意喝酒。即使是女人,也有很多能喝的。
两个人虽然一个十四岁,一个十六岁,但此前都动不动喝酒,此时蛤蟆镜生意成功在望,虽然远在南国,但运输这个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心情无比轻松。
一边喝,一边畅谈对未来的幻想,最后都喝得迷迷糊糊的。
第二天,两人就到街上闲逛,身上钱还足够用,看上什么新鲜的好玩意儿,就买上一些。
黄天大给他爸买了个电动剃须刀,林驹给林甲寅也买了一个。
至于两个人自己,年纪还小,还没有什么胡须,就免了。
林驹又给姐姐、妹妹、弟弟买了点东西,其中当然少不了罗雅的一份儿。
三天以后,林驹和黄天大掐着点儿,来到火车站,等着大王他们那趟列车进站。
列车晚点了二十分钟,不过大王他们那个乘务组还是排着队出来。
他们今天晚上将在铁路公寓住上七个小时,明天早晨四点启程,返回京城。
来的时候,两人在车上已经跟这些人混熟了,见了两人,就纷纷打招呼。
见林驹给他使眼神儿,大王就停在了后面。
黄天大给了大王一块电子表,一个蛤蟆镜。
大王一见蛤蟆镜,就喊了起来。
“麦克镜”!
“王哥,你也知道这是麦克镜”?
“靠,这几天一路上上车的旅客,总是说这个麦克镜,这是《大西洋底来的人》里面的麦克戴的镜子啊。两位兄弟,你们真是讲究人儿。这个镜子给我闺女,她得牛死了。这块表给我媳妇儿,她得浪死啦”。
“王哥,你就不留下一样”?
“我倒是想留,哪里还有啊。不对,你俩从哪里弄来的”?
“嘿嘿,还能从哪里弄得,买的呗”。
“喂,两位兄弟,是不是想回去?你们要是能再给我弄一个麦克镜,一块电子表,回去的时候,就跟来时候一样,只要买了普通客票,卧铺和吃饭就不要钱”。
这样一来,就两个镜子,两块表,一共十六块钱,比来的时候便宜多了。
“行,不过有一个包儿,你得帮我们带到车上去”。
“包里什么东西”?
“就是电子表和鞋”。
“真的没别的东西”?
“你可以跟我们去拿,顺便看一下”。
“好,我就跟你们去”。
于是,黄天大留下来买票,林驹带着大王去取包。
第二天凌晨,林驹和黄天大登上火车,开始启程北上。
第81章 风靡一时
五天之后,林驹和黄天大顺利抵达奉天。
两人一下车,黄天大去买票,林驹就到了货运处。
趁着人少的时候,找了里面一个似乎是管事的人,给他一个蛤蟆镜,这家伙立刻就高兴起来。
“麦克镜?兄弟,有什么话就说,只要我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你贵姓”?
“我姓王,你可以叫我王主任”。
“王主任,是这样的。我从羊州那边发了一批劳保用品回来,到站是奉天,这是我的货单。麻烦你最近注意一下,货到了,马上通知我”。
“没问题,你留下联系方式”。
林驹把自己的地址写下来。
“你可以往我们村里打电话,或者给我发个电报,我给你留下电报钱,接到信儿之后,我就来提货”。
“小兄弟,我跟你说,你不用那么麻烦。你要是信得着我,货到了之后,我直接给你办个转运,发到三道河车站,当天就能到。到时候,三道河车站就通知你去取了”。
“你也不用来,来来回回的,花那冤枉钱干什么”?
对啊,这不更加省事儿了嘛。
“哎呦,那就谢谢你啦”。
“不客气,以后有事儿就来找我”。
“好,我朋友去买票了,一会过来,叫他认识你一下,以后来找你”。
没一会儿,黄天大找了过来,林驹把他介绍王主任,两人寒暄两句,就算认识了。
两人往候车室里走的时候,林驹跟黄天大说了事情经过。
“这个麦克镜,威力可真大啊。刚才买票的时候,还听人叨咕麦克镜,说什么电视里正演《大西洋底来的人》”。
“天大,这就是我跟你说的,电视台给咱们宣传的事儿”。
黄天大站住了。
“驹子,你是怎么知道电视里会演的”?
“就是在绿江听那个香港人说的,香港已经演过了”。
“那个香港人还在绿江么”?
“不知道,其实我也不认识他,当时他跟别人说话,我在旁边儿听着,他也戴着一个麦克镜,我就记住了”
哪里有什么香港人?你要是心血来潮,叫我领你去见他,我上哪里给你找去?
“唉,驹子,咱们要是也能认识香港人就好了”。
林驹站住,眼睛直勾勾地瞅着黄天大。
“怎么了,驹子?哇擦,那个水木棉不就是香港人嘛,咱们早就认识了,还跟她做买卖呢。又把她的手下给揍了一顿,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嘛”。
黄天大,你可真行,我服了你还不行嘛。
两人进了候车室,就去了厕所,把包里的电子表拿出来,塞进衣服里面。
反正现在是冬天,穿着棉袄鼓鼓囊囊的,也不容易看出来。
剩下的东西,虽然比较时髦,倒也没有什么敏感的东西,不过都是日常用品。
下午三点多种,两人在三道河车站下车。
此次南头之行,历时半个来月,来回行程将近一万四千里。
十四岁的林驹和十六岁的黄天大,就这样完成了他们这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壮举。
从出口里出来,黄天大回头看看车站。
“驹子,这么大一件事儿,就叫咱们给干成了?这事儿是咱俩干的么”?
靠,这点小事儿你就觉得了不起,真是少见多怪。
“天大,你有点儿出息。这才是第一步,大事儿还在后头呢”。
“驹子,这么大的事儿,你都不在乎,你的心到底有多大”?
“也不大,有钱花,有好日子过,这就是我的心”。
“靠,我还以为你有远大理想呢。走,可真沉啊,这么多东西,从南头背回来,可真不容易啊”。
到了三道河中学的时候,林驹到学校去看了一下。
学校已经放寒假,林驹也没停,就直接回家。
今天已经是腊月初九,刚刚过了腊八,天气很冷。山上和大地满是积雪。
路上只有两道车辙印,压开了积雪,走起来还很滑。
好不容易到了林家堡,就见老五,老六,老七正跟一帮孩子们在打雪仗。
一见到林驹回来,三个小家伙就跑了过来。
“二哥,你去哪里了,这么长时间,我都想你了”。
“老七,你是想二哥的好吃的吧”?
“是啊,你给我带什么好吃的回来?是糖还是饼干”?
“不是糖,也不是饼干,这回是更好吃的,都是你没见过的好东西”。
“让我先尝尝呗”。
老六也着急了。
“不急,回家就给你们。老五,快点帮我拿这个包,累死我啦”。
“你怎么不早说,到时候我好去接你”。
“我怎么跟你说?又没有手机”。
“二哥,什么是手机”?
“哦,我是说收音机,过几天咱家买收音机”。
“二哥,真的假的”?
“二哥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二哥回来啦”。
“二哥回来啦”。
老六和老七在前面先跑着,回家报信儿去了。
等林驹到家的时候,林甲寅、赵杰英、林驰已经在院门口等着了。
“你个死老四,这么长时间,跑哪里去了”?
林驰迎上来,接过了林驹的包。
“我去南方了”。
“不是说去奉天吗,这么跑南方去了”?
赵杰英上来,拉扯着林驹的棉袄。
“走了半个多月,一点信儿没有,家里面天天着急”。
“我不是告诉你们了嘛,不用担心我”。
“行了,回来就好,怪冷的,回屋说去”。
林甲寅接过了老五身上的包,一家人回了屋子。
“看你冻成这样,快把鞋脱了,上炕暖和暖和”。
赵杰英就给林驹拖鞋。
林驹上了炕,林驰也上炕,拽下一个褥子,把林驹的脚盖上。
“大哥呢,没在家”?
“又去胡家堡了,天天黏在那里,家里倒成了他的旅店。老丈人家的柴禾弄完了,家里的柴火一捆也没动”。
林驰没好气的说道。
“老三,你别瞎说,过年正月弄柴禾也不晚”。
赵杰英又是照例和稀泥。
“现在不照相了”?
“嫌天冷,说等开春暖和的时候再照”。
“什么天冷?上山割柴禾天就不冷啦?分明是藏着小心眼儿。现在照了,钱归家里。留着不照,等分家出去之后,他们再照,挣钱就都归他们了”。
“老三,你大哥不是那样的人”。
“妈,大哥兴许不是那样的人,胡巧可是这样的人。现在我一听她说话就烦,就没有一句上道的”。
“大哥也不是好饼,就是个怕老婆的命,就跟我爸似的,随根儿”。
“老三,你胡说八道什么呢,我什么时候怕你妈啦”?
林甲寅终于说话了。
第82章 礼物
赵杰英急忙转移了话题。
“老四,你买新鞋啦”。
“哦,妈不说我还忘了,二姐,把包给我拽走来。还有你们的东西,趁着你们都在,给你们分了”。
“来来来,这是皮鞋,一人一双。全家一人一份儿。爸,这个是你的”。
“来,妈,这个是你的。二姐,这个是你的,最时髦的,高跟鞋,怎么样,漂亮吧,你们都先试试”。
“来,老五,这个是你的,皮鞋,还有球鞋”。
“哎呀,二哥,你真是太伟大啦,真是个讲究人儿”。
“去去去,滚一边儿去,别在这里捣乱”。
“老六,这个是你的,皮鞋,布鞋,一共三双,诺,还有袜子,等一会儿还有衣服”。
“老七,你要不要啊”?
“二哥,我要”。
老七直接爬上炕来,就要动手抢。
林驹拍了一下她的小手。
“别乱动,一样一样给你拿。诺,皮鞋,布鞋,袜子,一会儿还有衣服,跟老六的一样”。
“二哥,好吃的呢”?
“哦,对了。这个是香蕉,来来来,一人一根,先尝尝”。
安东的水果,主要有三种,一是苹果,二是梨,三是沙果。
沙果不耐储存,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
梨倒是有,不过到了冬天,都是冻梨,需要用凉水化开再吃。
苹果可以冬储,不过果比较小,品种一般是红玉和国光,还有少量的黄元帅和红元帅。
林家有三棵苹果树和四棵尖把酸梨树,冬天吃梨和苹果,倒是不太缺。
至于香蕉这样的南方水果,在城市里都非常少见,更不用说农村。
“老七,香蕉不是这样吃的,剥了皮吃”。
林驹掰下来一根香蕉,剥了皮。
“妈,你把嘴张开,看看甜不甜”。
“甜,甜”。
老五、老六喊了起来。
“拿来,我自己吃,给你爸也剥一个”。
“好,爸,这个是你的”。
“别都吃了,给你大哥留点儿”。
“诺,这些都是咱家的。这是芒果,这是菠萝。还有椰子和菠萝蜜,太大了,背不动,我就没买”。
“没买你说什么,叫人白白高兴一场”。
“林驰,你有没有良心,这么多东西,你背一下试试。行了,剩下这些,是二姨家的,还有二大娘的,和罗家的”。
“老三,你一会就给你二大娘送去。罗家的,一会儿老四就给送去。你二姨家的,过两天杀猪,你二姨还捎信儿来了,叫老四也去,到时候你给带去”。
“妈,我知道了。来,还有好东西。手表,全家一人一块”。
“什么,一人一块?那得多少钱啊?一块一百二,全家八口人,老三,你算算多少钱?老四,你哪来这么多钱”?
“嘿嘿,妈,你别着急,没几个钱”。
“这是什么表啊”?
林驰叫了起来。
“这叫电子表,不用上弦,用电池的”。
“这么小,哪来的电池”?
“小电池,在里面呢,一块电池能用一年,到时候可以换电池,来来来。全家一人一块儿,别抢,人人有份儿”。
“妈,这是大哥的,还有大姐的。对了,高跟鞋也有大姐的份儿。爸,妈,你们不是想看外孙子么,什么时候去看外孙子,正好给大姐送去”。
这回就给你们个机会,到老卢家去显摆一下。
“对了,大姐夫那个人还不错,电子表也给他一块”。
“还有一件事儿,高跟皮鞋和电子表,我给胡巧也带份儿了,现在交给你们,你们给不给,我就不管了”。
“哦,对了,爸,这个是电动刮胡刀。烧一号电池的。这是开关,往上面一推就开,往下面扒拉,就是关,你试一下”。
“这个东西好,我试试”。
林甲寅接过去,就到镜子前面刮胡子。
“老五,这个皮球是你的,老六,老七,这俩小的,是你们的,拿去玩吧”。
“哦,对了,这个电子表,给老叔、老婶一人一块”。
老叔是长辈,又要过年了,就算是过年的礼物。
老婶也是长辈,上回去骂街,出了不少力,二大娘那边有了礼物,也不好把老婶给落下。
胖嫂子和另外几个老娘儿们,上回骂街也很卖力,一人一条纱巾,虽然是水木棉白给的,但在这里也绝对拿得出手,足够她们在人前显摆的。
“妈,剩下的这些,我就都交给你和二姐,你们俩看着分,我就不管了”。
“剩下这些电子表,我就不给你们了。有人跟你们要,你们也别答应。跟我要也不给。我要拿出去卖了,走这一趟,怎么也要把本钱弄回来”。
“这个电子表,你们也不用省着,就天天带着,坏了,丢了,到时候我再去给你们弄,也不要你们出钱”。
“至于这个表多少钱,你们也别问。问了我也不告诉你们。反正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多钱”。
“要是有别人问你们,你们就说不知道,就说我弄回来的,问了也不说”。
麦克镜的事儿,林驹现在还不打算跟家里说。
这个属于他跟黄天大合伙儿做的买卖,你不想叫家里人参合进来。赚了钱,可以给家里人花。家人参与其中,利益格局就会变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