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宅师(烛)-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话之间,范离感叹连连:“但是没有想到,才短短二三十年间,村中的风水局又败落下来了。果然,人算不如天算,天意如刀,人心难测啊。”
“范大爷说得对。”旁边的村民不住点头:“几十年前,我们村子的风水很好的,是方圆几十里第一大村,差点就能升级成镇了。但是后来,风水一败,村子也跟着完了。”
“既然你们知道村子风水坏了,就没想过补救吗?”小胖子奇怪道,毕竟亡羊补牢,犹时未晚,这是连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村子百姓既然知道,为啥不行动?
“没人懂风水啊。”村民苦笑道:“再说了,村里的青壮大多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也每天忙着种田,没人出钱出力,又没有大师的指点,怎么补救?”
“啧……”小胖子顿时摇头,小声低嘀咕:“没有远见。”
“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人性。”范离淡淡说了一句,然后岔开话题:“方师傅,你觉得这个池塘怎么样?”
“很好。”方元称赞道:“水龙经有记载,水积必然龙有穴,水流气散不堪陈。由此也可以知道,水在风水中的重要性。风水之法,藏风次之,得水为上。故谓:山称水,水称山,不宜偏胜,山水相得如方圆之中规矩,山水相济如堂室之有门户。”
“也就是说,这个池塘,相当于整个村落的门户,也是整个风水布局的阵眼。”说到这里,方元也忍不住一叹:“不过可惜的是,这个阵眼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
“为什么?”裴老人好奇道:“池塘好像没遭受什么破坏吧,底下好像是有活水,只要把池塘的淤泥杂草清理干净,水质肯定能够变得清澈澄亮。”
“不是水质的问题。”方元轻轻摇头:“裴大爷,难道你不觉得,池塘的旁边未免有些太空旷了么,好像是少了一些建筑。”
“少了什么建筑?”裴老人左右打量,自然有些惊疑。
倒是范离,目光微微一闪,吃惊道:“方师傅,你这么快就看出来了?”
“看出什么来?”小胖子迷惑不解。
“其实我也没看出什么,只不过是有个推测罢了。”方元轻笑道:“毕竟独木不成林呀,单独一个池塘,肯定不可能构成风水局。加上这里的地势平坦空旷,说明以前肯定有配套的建筑,不然就显得很不协调……”
“……专业!”范离忍不住苦笑:“方师傅,我总算明白什么叫做术业有专攻了。我在村中研究了好久,一直没有想过池塘的旁边会有什么东西,直到后来听一位老乡无意中提起,才知道池塘旁边原来还有其他的建筑,那时我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范离真有些怀疑,自己的水平真的很差么?就算自己主攻相法,但是风水布局也有所涉猎的呀,好歹也有一定的实力吧。为啥自己研究几年都没有头绪的形局,人家随便看了一眼就通通透透了?
在范离自我怀疑之时,方元也颇为好奇:“池塘旁边的建筑,到底是什么?”
第637章笔记,又见笔记!
池塘旁边的建筑,早就已经被人拆光了,并且夷为平地,连地基都看不到。这也是为什么范离研究了几年,却从来没有想过旁边有建筑物的原因。
毕竟先入为主,他一直以为这个地方,就是有个池塘而已。人一但陷入牛角尖中,肯定很难钻爬出来了。也幸好他有足够的耐性,经常来村子研究,与村民关系熟悉了,才从村中老人口中知道事实的真相。
池塘旁边的建筑物毁坏好久了,恐怕连村里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池塘旁边曾经有过一些建筑物的存在。如果没有村中老人的帮助,估计范离研究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还原村中风水局。由此也可以证实,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方元不是神仙,不可能掐指一算就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肯定需要向范离打听探问。
范离也没有隐瞒,直言不讳道:“在池塘的旁边,原来是一个坛台,不仅是村庄的公共活动中心,更是当年村庄用于祭祀天地、迎仕、庆典和公共聚会的场所。”
“在坛台的的旁边,另外还有三间大屋,就是村子的祠堂了。不过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坛台和祠堂都被拆了。砖泥被拿去填坑,木头被大家拣去当柴火烧。”
范离轻轻叹道:“从此以后,村中的风水局就衰败了。”
“……这是在造孽啊。”村民哀声道:“祠堂都拆,连老祖宗都不认了。怪不得村子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差。”
与此同时,裴老人揣测道:“这样说来,风水的奥妙。就在坛台与祠堂之中了?”
“哈哈,差不多,差不多。”范离笑呵呵道:“老哥,这事我们回头再私聊,不要打扰方师傅研究形局。”
“村中风水局已经七零八落了,线索不怎么明朗,很难研究啊。”方元苦笑道。除非他向范离学习,向村中的老人一点一点的打听村中原来有什么建筑,然后再加以归类统合起来。这样才有可能复原村中风水形势。
不然的话,在残破的风水遗迹上把风水局逆推出来,这绝对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线索不完全,缺乏了关键的信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方师傅。这事不急。”范离笑眯眯道:“今天研究不出来,那么你明天后天再继续呀,反正你是出来游历的,也不差这几天时间吧。”
“呃……”方元笑了笑,顺势道:“也是。”
此时,那个村民总算明白过来,惊诧道:“这位小兄弟才是风水师?”
“是啊,怎么。你瞧不起人?”范离提点道:“人家可是专业的风水师,寻龙点穴、招财化煞。这可是他的本行。不像我只通相法,没有寅葬卯发,催官显贵的本事。”
“啊,失敬,失敬。”那个村民半信半疑,不过表面上倒是挺客气的。毕竟不看僧面看佛面,他肯定要给范离面子。
“大叔,你别听范前辈的,他在考较我呢。”方元笑道,然后话峰一转,打听起来:“大叔,当年有大师给你们村堪舆风水,其中有什么章程,你知道吗?”
“方师傅,你不要问了,他肯定不知道。”范离笑呵呵道:“那个时候,他还没出生呢,问他爸还差不多。”
“范大爷,你别说,我还真知道一些情况。”那个村民辩驳起来,自得道:“我知道的情况或许连我爸都不清楚。”
“真的假的?”范离自然表示怀疑。
“绝对是真的。”村民得意笑道:“范大爷,你不知道。前些日子下了一场雨,风吹得很厉害,把我祖宅后院屋子的瓦片刮掉了不少。等到雨过天晴,我肯定要上梁去补瓦,然后你猜我发现了什么?”
“咦?”其他人一听,立时若有所思。
范离是江湖中人,见多识广,一听立即惊讶问道:“是不是梁上藏有东西?”
“对了。”村民拍了拍腿,敬服道:“范大爷,还是你算得准。没错,我架梯上梁的时候,顺手扫了扫梁上的灰尘,然后发现梁上竟然有暗格,在暗格之中就有一个小包裹……”
在关键时刻,村民顿了一顿,显然在卖关子。小胖子忍不住追问道:“大叔,你快说呀,包裹里头有什么?”
“嘿嘿,范大爷应该知道,我祖宅后院的屋子,那可是我爷爷卧室。当年我爷爷去世后,屋子就空了下来。”村民娓娓而谈:“所以在发现包裹之后,我立即就可以断定,这东西绝对是我爷爷的遗物。”
“你们恐怕不知道,我爷爷当年,那也算是个人物。在晚清那会,还中过秀才。如果不是朝廷废除了科举,说不定他能中举人、进士呢。”
村民感叹道:“我爷爷虽然有点生不逢时,但是好歹也是中过秀才的人物,在过去可以称为缙绅,肯定很有名望。我琢磨着,他留下的东西,说不定是宝贝……”
“是啊。”小胖子深以为然:“或许是珍贵的古董字画什么的,文人嘛,不收藏几幅字帖图画,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对对对,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村民连连点头。
“不对……”就在这时,范离直接摇头,认真端详村民的脸孔,然后十分肯定道:“包裹里头肯定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呃……”村民愣了愣,然后苦笑道:“差点忘记了,范大爷您是大相师,铁口直断,瞒不了你。”
“这是自然。”范离有几分傲然之色:“看你财帛宫平平,并没有丝毫的明润之色,就知道你最近收入平稳,没有得遇横财的征兆。”
“唉,是啊,没有横财,只是空欢喜一场。”村民摇头叹气,也懒得捏拿了,直接说道:“我发现包裹之后,兴奋的打开一看,却发现里头居然是几本书册,而且还是手抄本。”
“不过等我补完屋顶的瓦片之后,回家好像翻看书册,却有了新的发现。”
适时,村民笑眯眯:“我发现几本书册之中,有两本是我们家的家谱,剩下两本就是我爷爷当年的一些笔记。在笔记之中,就有那个大师帮我们村堪舆风水的一些记载……”
“真的?”一瞬间,众人的眼睛一亮,惊喜交集。
“范大爷,我骗谁也不敢骗你呀。”村民笑呵呵道:“您要是不信,尽管跟我回家看看,我把笔记拿给你过目。”
“那还等什么,赶紧走哇。”范离二话不说,就率先迈步而去。反正他也知道村民家在哪里,也不愁找不到地方。
其他人自然快步跟上,不久之后就来到了村民的住宅中。
走到门口,方元仔细打量,发现村民的住宅占地面积不小,前厅后院,再加上十几间大屋子,错落有致的围绕天井分布,颇有几分气势。
难怪村民说自己祖上是缙绅之家,这就是最大的依据。不过可惜,祖上再阔,也与后世子孙的关系不大。村民现在也要沦为种田为生,风光不在。
还有就是,再有气势的宅院,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屋墙檐顶也逐渐变得陈旧起来,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光鲜亮丽,甚至呈现出残败的迹象。
或许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残败的古建筑无论再怎么宽广,估计也不及一间几十平方的现代化水泥房住得舒服。
当然了,如果城市开发到这里,那么这些破破烂烂的大宅屋,就是非常值钱的东西了。不是房屋值钱,而是地皮值钱,这就是现实。
不过想来那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现在整个村的村民也没有余财翻建新宅,只能居住在祖宅之中,不时修修补补,得过且过……
“吱呀!”
来到门口,那个村民直接推开大门,然后转身笑道:“大家快进来,先到大厅里坐着,喝杯水。”
这住宅虽然有些破旧,但是地面却打扫得十分的干净。一尘不染肯定谈不上,但是绝对没有什么垃圾。细看之下就可以发现,地面是由青砖横叠铺成,一块块砖头十分密集,构成了井然有序的图案纹理。
方元从中走过,也难免有些感叹。旧社会的工匠,尽管由于材料的限制,修建不起高楼大厦,但是对于各种细节的讲究,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了。
作为专业的设计师,方元自然清楚古代建筑讲究细致入微,相比之下现代的建筑,或许可以建造得非常高大,但是却十分的粗犷。
但是再粗犷的建筑,也架不住人家效率高,空间广阔啊。如果按照传统的手艺建房屋,类似地主老财居住的大宅院,没一年半载的工夫可修不好。不过在同样居住面积的条件下,现代工人估计一两个月就全部搞定了。
追求效率的结果,自然是有得必有失,在细节上肯定没有传统的大宅子讲究。反正进入这栋宅子之后,方元目光游动之间,就发现了许多很有寓意的东西。
门框、墙体、柱础、窗棂、横梁等等地方,无一不是经过精雕细刻,形成了美轮美奂的石雕、砖雕、木雕、绘画纹饰。
当然,这些精美的纹饰,也随之时间的消逝,一点一点的褪去了往日的富丽堂皇,慢慢地蒙尘暗淡,没有了丝毫神采……
第638章祥云捧月
望着暗淡无光的住宅纹饰,方元忍不住感叹起来,时间果真好比一把杀猪刀,刀刀戳心见血啊。不仅人挡不住,房屋建筑也一样败在刀下。
在方元感叹之中,众人也在村民的引领下,轻快走过了天井,来到了正堂厅里。这是一个宽敞的大厅,有八根柱子支立四方,有四面八方的寓意。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厅正前方,那里供奉了村民的祖先牌位。在牌位的后头,则是一幅三宝佛平面木雕。
所谓三宝佛,也有横纵之分。横三宝佛,那是指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纵三宝佛,则是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以及未来弥勒佛。
现在村民家里供奉的就是纵三宝佛,宽大的平面板如屏,在能工巧匠的巧手浅雕绘刻下,三尊大佛跌坐其中,可谓是宝相庄严,十分肃穆。
不过经过多年的香火供奉,在烟火的熏陶下,三尊大佛自然也有几分乌黑。再加上村民可能有些懒,或者不敢对佛陀不敬,所以平时极少清扫灰尘,以至于浅雕上蒙了一层厚灰,让人有种不忍直视的感觉。
反正其他人打量了两眼,就不再多看了。
此时,村民取杯倒水,一一分发给方元等人。做了这事之后,他才笑道:“范大爷,你稍等一下,我去把书册拿来。说实话,我文化不高。爷爷写的笔记,又是那种繁体字。我也看不太明白,一会儿还要您老多多指点。”
“好说,好说。”范离笑道:“你去拿来吧。大家等着呢。”
村民点了点头,立即转身而去。过了几分钟,他才匆匆走了回来,手上多了几本书册,而且是那种比较古老的装线书。
类似这样的装线书,方元自然不也陌生。他外公传下来的风水笔记,有不少就是用宣纸裁剪成页。然后折成蝴蝶形式,再装钉缝线成册的书。
古代的书籍,不管是印刷版本。还是手抄本,基本上是这样的形式。
这个时候,看到村民把书册拿出来,范离立即迎了上去。伸手道:“给我看看。”
“范大爷。你小心点儿,这些东西放久了,有些酥脆。”村民提醒一声,就把几本书册交到范离手上。
“放心,我懂。”范离接过书册,也没有急着翻看,而是一本一本的摆在干净的桌面上,然后仔细端详封皮上的文字。
其他人也纷纷凑了上来。低头一同观看。
古人装书,非常的讲究。每一页大小相等。外面还要包上封皮,免得拿书的时候蹭去了书页上的文字内容。
另外在封面上,肯定还要书写一些文字,免得与其他书册混淆了。这是古人的智慧结晶,经过许多代人的积累总结,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书籍模样。
“游氏家谱。”
“茂堂笔记!”
从封面的文字就可以知道,村民并没有撒谎,书册的确是很久以前的东西,字体工整,用毛笔书写而成,不过由于藏得久了,笔墨有几分暗淡,充满了古朴的意味。
一番打量之后,范离伸手翻开青蓝色的封皮,其中里头的书页已经发黄,而且有一点点发毛起丝的痕迹。也难怪村民让大家小心轻拿轻放,不然真的很容易毁了书册。
众人把家谱放到一边,直接细看笔记书册的内容,发现开篇是村民爷爷对于自家情况的一些综述。比如说自己这一支游氏族人的起源、发展,还有现状。
方元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闽南游氏,竟然是发源于王氏。五代十国年间,闽国君主由于残暴,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后被部下发动兵变所杀。然后闽国就陷入了长年内乱之中,闽国王室子孙纷纷融入民间,改王姓为游……
这个村子的游氏一支,就是当年闽王的后代。当然,这到底是真是假,就无从考证了。反正人家就是这样说,而且脉络分明,由不得你不信。
总而言之,游氏一脉在闽南生根发芽,分居各地,传到第五代,到了明中期,有族人参加抗倭队伍,并且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了朝廷的嘉奖,成为一镇总兵。
那位总兵,就是村子的始祖,他调任在附近为官,然后带上族人迁移过来,择地聚居,安居乐业,开枝散叶,才有了现在的村子。
既然是择地聚居,自然少不了风水师的踪迹。村民爷爷在笔记上也记述明白,当年那个总兵为了能够兴旺家业,特意请人到赣州重金请了一位享誉盛名的大风水师回来,让他帮堪定村落的选址。
那个风水师经过三个月的跋山涉水,终于在茫茫群山之间,相中了这个地方作为村子的选址,并且亲自规划布局,忙碌了一两年的时间,才算是把村庄布局构建完成了。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古代风水师虽然受人尊崇,但绝对是无功不受禄,既然受了主家的托付,拿了人家的礼金,那么肯定是要呕心沥血,不辞辛苦,殚精竭虑,努力的干活,这样才不会败了自己的声名。
反正忙得吐血,村落风水格局才算是完成了。总兵过来验收,风水师自然详细解说了村子的风水形势,告诉他这里是祥云捧月之势。
周围的群山轻慢飘渺如祥云缭绕,将中间大如圆盘的山谷护卫托起,溪水潺潺,蜿蜒汇聚成水中之月,绝对是上等的风水福地。在这里安家落户,子孙能人辈出,一代更比一代强。
阐述完毕之后,风水师还留下一首题诗。祥云捧月群山中,有缘福命识羞容。吉日良辰阴阳和,子孙俊杰耀西东!
一番评点下来,总兵大为满意,重赏了那个风水师之后,就高高兴兴带着族人居住下来,然后繁衍数百年,直到村民爷爷这一代。
“祥云捧月?”看到这里,范离眉头一皱,转头道:“方师傅,是这样吗?”
“……不太像!”方元迟疑道:“祥云倒是可以理解,应该是村旁的山势。但是水中之月,难道是村中的池塘么?”
“那池塘原来不是池塘,而是一个小湖泊……”村民插嘴道:“你们看下去就知道了。”
“哦。”
方元和范离再看,只见关于那个风水师布置的风水局,村民的爷爷也有一些介绍,尽管不算多么的详细,但是也足够他们了解那个风水局的全貌。
原来在数百年前,村子的情况比现在好多了。山清水秀的,的确有湖泊。祥云捧的月,就是如月一般的湖泊。按照那个风水师的布置,村落围湖而建,把湖泊纳入村子的范围内,然后形成一个回字形,就是所谓的捧月之势。
几百年间,村落的百姓,就是依照那个风水师的规划,一步一步的扎实发展,子孙繁衍。期间真的是出了不少人才,不敢说高官显贵什么的,但是知县、知府也不在少数。
但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风水轮流转,到了清末,村中的风水形势就已经溃散了。往日清澈的湖泊已经干涸,潺潺绕流的溪水也已经枯竭。特别是清帝退位,进入民国时期,村子百姓不仅没得到多少好处,相反还由于军阀之间的争斗,彻底陷入困境之中。
就在这时,一个姓萧的年轻人游历来到了村中,向村中的老人讨了一碗茶喝,这就是村中变革序幕的开始,轰轰烈烈,地覆天翻……
“是他,我就说了,绝对是他。”看到这一段内容,范离整个人就兴奋起来,眼睛冒光,满脸红光,十分的激动。
“你别激动呀。”方元轻笑道:“我们知道是他,不过更加好奇,他是怎么改变村子的风水败局,使之扭转形势的。”
“对对对。”裴老人深以为然:“老弟,你要是不想看下去,就麻烦让一让,我们接着看。”
“谁说不想看了。”范离冷静了下来,又捧着笔记如醉如痴的继续翻阅起来。
在村民爷爷的笔记中,对于那个年轻人的描述很少,并且在行文之中,好像有一点莫名古怪的味道,给人一种似嫉似恨,似羞似怒,又不得不服的感觉。
范离看了几段话,然后就笑了,对旁边的村民说道:“你爷爷当年,肯定是被打脸了。”
“啥?”村民呆了一呆,不太明白范离的意思。
倒是方元了然一笑,多多少少有些感同身受。萧神仙当年,年纪轻轻的,自然容易受到其他人的轻视,不信任他的实力。估计村民的爷爷就是觉得他嘴上无毛,办事不劳,置疑他有没有能力改变要中的风水状况。
后果肯定不必多说,村民爷爷的脸肯定是被打肿了。掩过饰非,这是人的本性,村民的爷爷肯定不会在自己的笔记中自曝其短。但是在行文中流露出来的意味,也足够让人揣测出他的心态。
当然,这些也不重点,最关键的还是村民的爷爷,应该是全程参与了村中改造风水形势的工作,所以对这件事情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尽管村民的爷爷不是专业风水师,对于改造风水的一些布置,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但是具体的步骤却详尽的记述下来了,这可是绝密的档案资料啊。
第639章文人的习性
有了村民爷爷的记述,方元和范离完全可以推导出来,当年改造风水的布置到底有什么样的寓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布置……
在当时,村子的环境虽然比较恶劣,但是村中的建筑大多保存完好。大动干戈,全部推翻住宅重建,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毕竟当时村民也穷呀,不可能再增加他们的负担了。所以萧神仙研究了几天之后,决定在原有风水格局的基础上,修改一些布局,增加一些建筑,然后形成了新的风水形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