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宅师(烛)-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红头文件的标题就可以知道,这是上级部门传发给机关单位的,但是他们属于私营的企业,应该与机关单位扯不上什么联系吧?

带着这样的疑问,方元仔细审阅起来。看完之后他才发现,这事还真与他们有些关系,这是一分公益计划的倡议书,无非是号召各机关单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促进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类似这样的文件,每年应该也派发不少,然后也形成一定的套路了。反正在这期间,各个养老院,困难户之类,肯定有许多人去送温暖。

方元琢磨了下,依旧迷惑不解:“要我们赞助么?这好办啊,问一下同行给多少,我们跟着给就行了。”

反正他想不出来,这样的公益计划,与公司发展有什么关联?总不能说,为了支持公益活动献爱心。捐个几百万出去吧。

当然,如果捐了,能够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那他也舍得。问题是,那是充满了不确定的事情,他也不打算花几百万买个虚名。毕竟与其买这样的虚名,不如砸钱撒广告,这样还有些实质收获。

“赞助早给了。”包龙图笑逐颜开:“你再看看这个新闻。”

“什么新闻?”方元又是一怔,顺手接过了报纸。他目光一扫,发现这是一份地方新闻报纸。在报纸的一角,有人用笔勾了一圈,圈中是豆腐块大小的一篇简讯。

包龙图指着简讯道:“其他可以忽略了。就看这个。”

“哦。”方元视线落在豆腐块上,简短的百来个字,他自然是一目了然。简讯内容不多,但是也集合了新闻的全部要素。非常简要地阐明了时间地点事件。

内容很简单。说的无非是某个乡村的一座桥,由于年久失修突然断了,给乡村百姓的出行造成困难,希望相关部门予重视,帮百姓排忧解难。

类似这样的简讯,每张报纸都有很多,但是众所周知,报纸只有建议的权力。至于相关部门是否采纳,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总而言之。如果事情解决了,那是报纸建议有功。要是一直没有解决,他们也算是尽了人事,也能够心安理得。

但是大家都明白,在很多情况下,类似这样的建议,往往是不了了之的结果。所以才会是豆腐块大小的简讯,而不是占据半张报纸的长篇大论。

不过当包龙图把红头文件与豆腐块简讯摆在一起的时候,方元眼睛微微一亮,也有几分揣测:“你想在这方面作文章?”

“没错。”包龙图得意道:“你想想看,现在上头倡议公益活动,我们积累的影响号召,相关部门肯定会顺水推舟,就算成不了树立的典型,也肯定大肆报导一番。”

“这样的事情,肯定不会白费力气。毕竟相关部门需要政绩,我们需要名声,乡村百姓需要实惠。大家都有好处,堪称共赢。”

包龙图列举起来,笑着说道:“说句不好听的,我们这样回报社会,总比那些光赞助却不拿出实际行动的公司企业强多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肯定会看到我们的责任心。况且这事很有积极意义,妥妥的正能量,就算省台不报,市台也肯定要宣扬。”

“名声上来了,口碑也有了,还怕没有业务上门?”包龙图摩拳擦掌道:“总之一句话,这事好处多多,你干不干?”

“干,为什么不干。”方元拍案道:“叫上大家,开会!”

私人公司,老板没有掣肘,自然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开会的效率更高。方元把公司全部职员招集起来,当场说了这事,再问问他们有什么意见。

一帮员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哪里还能有什么意见,自然是纷纷叫好。

当然,这会议也不是单纯的走过场,最起码要拿出一个详细的执行方案来。毕竟包龙图只是提了建议而已,至于怎么操作,就需要一帮员工开动脑筋,群策群力了。

众人同心协力,半天时间就把方案捣弄出来了,反正大体框架肯定是这样,如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其他问题,那再灵活解决就是了。

会议结束,在返回办公室的途中,方元忽然想到一事,急忙道:“包子,那条桥应该还没有重造吧?要是人家已经开始重新修桥,那我们岂不是多此一举了吗?”

“放心,我已经打听过了。”包龙图信誓旦旦道:“桥才断三天,昨天上报纸,就算相关部门有什么反应,也肯定没我们快……”

“那就好。”方元轻轻点头:“不过事不宜迟,现在就可以行动了。”

方元怕迟了生变,回到办公室就直接打电话给相关部门。他才把事情一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果然很感兴趣。这相当于送上门的政绩,哪个会往外推?

反正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然后就开始了串联大会……

总而言之,等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安排好了,那已经是三天以后的事情。在第四天早上,方元才算是与众人浩浩荡荡来到了断了桥梁的乡村之中。

乡村的位置比较偏远,早上出发中午才到。说实话,乡村的道路,肯定没有国道那么平坦宽敞,一路上没少坑坑洼洼、坎坷不平。

颠簸了半天,在车子停下的时刻,众人纷纷下来,吐的吐,脚步虚浮的虚浮,反正就没有哪个还依旧保持精神焕发的样子。

“辛苦了,诸位辛苦了。”

与此同时,一帮人纷纷涌了过来宽慰,而且早有预料似的,有人递碗,有人奉瓶,纷纷送上了解晕的药水、茶水、酒水。

众人喝了水,又休息了一会儿,才算是缓了过来。

这期间,也少不了相互介绍,方元才知道,带人来迎接大家的,那是当地县里的领导,还有乡村干部之类。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人家的地盘上办事,如果没有人家的配合,这事绝对办不成,所以肯定要提前打招呼。

都说了,这事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谁也不会阻挠。所以县里来人了,乡村的头头更是一个不少,还有一大帮看热闹的百姓。

不仅如此,县里的记者,还有泉州方面的记者,也来了十几个。等到大家恢复过来了,就开始收集素材,录制视频。

先是把大大小小的领导采访了一遍,然后轮到了方元登场,他特意蓄了几天的胡须没刮,又戴了一副平光眼镜,穿上衣鲜光亮的西装皮鞋,年纪起码大了十岁,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

在记者的镜头下,方元侃侃而谈,说了一堆没营养的废话,等到镜头转移开了,他才悄悄抹了把汗,然后远远走到一边。

此时此刻,他才算是看到了断的桥梁,据说这是乡村通往县城的主要道路,桥断了百姓想到县城,就需要绕一个不小的圈子,非常不便。

当然了,百姓也不蠢,在桥断期间,也砍了两根木头,再编织一些竹藤,搭建了一条简易的小桥,以代替原来的石头桥。这条竹木桥虽然不大,车辆肯定通行不了,但是行人轻松走过不成问题。

当然了,在记者的镜头之中,这条竹木桥肯定是不会出现的,他们只会拍湍急的河流,还有空荡荡的桥面。这样对比,才能够显示出重新修建石头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而且也要说实话,石桥肯定比木桥坚固耐用,保质时间长。

所以对于方元公司的“义举”,乡村百姓还是十分支持的。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一帮百姓也十分配合,说了不少感激的话。

一番忙碌,到了下午两点多,采访才算是告一段落。然后大家就在乡村干部的迎接下,纷纷来到了附近的一个山村。这里已经有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宴,就等大家入席就坐了。

觥筹交错之间,大家也吃得十分尽兴,直到太阳快下山了,这场欢宴才算是结束。然后泉州方面的来人走了,县里的领导也回去了,一帮记者也散了。

不出意料的话,刚才的采访肯定会在今天或者明天的电视、报刊上出现,之后还会有后续的跟踪报道,不过那就要等工程正式开始的时候了。

一帮人走了,方元等人却留了下来。毕竟他们是来办实事的,肯定要留下来勘察地形,特别是修桥铺路这样的工作,绝对不能有半点敷衍。

送走了这帮人,方元也轻松多了,迎着夕阳余辉观赏群山尽染的景观,然后觉得这里的自然环境还是挺不错的,当下随口问道:“对了,这乡村叫什么名字来着?”

“生龙口……”旁边有人回答。

第811章入乡随俗

方元仿佛没听清楚,再问了一遍:“什么名字?”

“老板,这里叫生龙口。”一个员工连忙回复:“生龙口乡,下辖十六个村子,总面积为八十二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占了总面积的一半,是有名的农业乡……”

“生龙口,农业乡!”方元沉吟了下,忽然笑了:“好像挺有意思。”

说话之间,方元负着手,慢慢朝乡村方向而去。剩下的一帮员工面面相觑,也没觉得这话有什么意思啊。但是老板走了,他们也没多想,纷纷跟上。

回到了村子,自然有人给他们安排了住宿的地方。

尽管是借宿农家,但是主人家十分的热情。毕竟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也能够明辨是非,知道谁是真心帮他们办事,谁是随口忽悠人的。

毫无疑问,有县城的领导,又有一帮记者采访,自然让村中百姓明白,这事肯定要动真格的,不然也交待不过去。有人帮忙免费造桥,谁拒绝谁是傻子。

当然,接受帮忙,肯定要承人情,不能翻脸不认人。所以在村子之中,方元等人肯定享受到很高的礼遇,许多人都欢迎他们的到来。

对此,方元等人自然也很开心,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好心办事,却换来一张张冷脸吧。最重要的是,他们心里也清楚,在这时修桥也离不离村子百姓的帮助。

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那么大家自然是和气融融,相见恨晚……

不过话又说回来,方元一行十几人。一户人家肯定是接待不了的,所以需要分散安置。但是作为掏钱的老板,他的待遇肯定与普通员工不同。

村长亲自开口了,邀请方元到自己家里作客,他肯定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说实在话,村长的家也不算多么豪华高档,也无非是青砖瓦房罢了。但是相对其他村民的泥瓦房来说。也算是比较舒适的“豪宅”。

不过从青砖房的沧桑古老痕迹来看,这宅子显然不是最新修建的,最起码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据村长介绍说,那是他爷爷留下来的宅子,名副其实的祖宅。

其实村长的年纪也不大,才四十左右。他的父亲还健在。那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爷子。老爷子上了岁数,身体却十分硬朗,经常下田耕种。在宅子旁边的一片菜园,就是他负责照料的。

对于方元的来到,老爷子也十分的高兴,如果不是才喝了酒,他肯定要拉着方元继续小酌几杯,叙一叙家常。

村长一家人太热情了。反而让方元感觉有些不好意思,比较生疏的应和着。村长也看出端倪来。十分善解人意,微笑引着他到客房安顿下来。

客房不算宽敞,十平方左右,摆了一张一米五的床,另外还有小巧的桌子、椅子,此外就没有什么家具了。床上有棉被和枕头,都是新的,十分干净整洁。

村长毕竟有见过世面的人,没少到县城开会,自然知道说些场面话:“寒舍简陋,要是有什么照顾不周到的地方,还请方老板多多包涵。”

“没事,这样已经很好了,是我打扰了才对。”方元摆手道,说的也是事实。毕竟在乡村之中,能够腾出一间干净整洁的客房,肯定不怎么容易。指不定村长家里的某个人,还要和谁一起挤着睡呢。

两人客气了几句,村长才退了出去,让方元休息。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方元才起来,在村长热情的款待下吃着早餐,然后包龙图就带着浩浩荡荡的卡车队来了。十几辆大卡车,就停在断桥的旁边,车上尽是堆叠如山的钢筋水泥,反正都是修建桥梁的材料。

乡村百姓闻风而至,看到这些材料,自然是笑逐颜开,十分高兴。说句老实话,看到这些东西了,他们才算是彻底安心。

其实百姓也不担心方元不修桥,而是怕他拖延时间,一条桥修得一年半载的,只顾捞名声而不顾百姓的迫切要求。现在看来,这点担心是多余的。毕竟材料现在的,就算方元不派人来修,那么他们也能够完成这事。

要知道偏僻的乡村之中,由于生活条件比较艰难,不少村民都是身兼数职的行家里手,下田能够耕地,上田之后会的活计可多了,反正只有与衣食住行相关,村民肯定略通。

连房子都能够自己修造,更何况是区区桥梁。

当然了,由村民自己修造的桥梁,或许没有专业工人修建的那么实用美观,但是绝对坚固耐用,轻易不会垮断。

比如说之前断掉的石头桥,那也是乡村百姓自己修的,据说是一百多年前的产物。只不过由于石头材质不好,这才风化酥脆垮断而已。现在有钢筋水泥支撑,一些村民很有信心,如果由他们修建的桥梁,起码能撑三百年不垮。

对于这样的言论,方元微微一笑之后,立即当众宣布,修建桥梁的工人,会在乡村之中直接招募,欢迎大家报名参与,工钱日结……

听到了这话,围观的百姓愣了一愣之后,立时一哄而散。

见此情形,方元呆住了,有些莫名其妙。但是没让他多等,在转眼之间,村中的青壮立刻蜂拥而来,团团把他围住,争先恐后报名。

要知道现在才入秋,离秋收还早呢,村里的老少爷们清闲下来了,正琢磨着找点什么事情来做,赚点家用。现在有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摆在眼前,哪个不想参加?

一时之间,人头攒动,挤得方元差点透不过气来,幸好他也聪明,瞬间把村长推出来,表示这事交给村长负责。祸水东引,他才算是摆脱了困境。

“看不出来,你的威望还是挺高的嘛。”包龙图站在附近,幸灾乐祸的看热闹。

方元满头是汗,用纸巾抹了抹,才叹道:“没办法,人长得帅就是魅力大。”

“扯淡吧你。”包龙图鄙视起来,随之左右观望道:“这河流,也不算多湍急,只能算是流淌得比较快而已,为什么要在这地势高的位置修桥,而不是附近地势低的路段搭建?”

乡村出来,隔了两三百米,就是一段蜿蜒曲折的河流。这条河流源于山上,沿着分水岭弯弯曲曲而下,不仅灌溉的村旁的农田,更是乡村百姓洗衣淘米做饭的水源。

河流比较宽敞,至少有七八米长,而且深度也不浅,能够没过成年人的膝盖,有些甚至到达腰身的位置。从宽度与深度来看,修桥通过是必须的事情。

问题在于从地段来看,原来修桥的地方,那是整个村子地势最高的位置。而且两岸的宽度也是最长的,至少有十四五米。

在又高又宽的地方修桥,肯定增加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包龙图自然不在乎这点钱,只不过是有些弄不明白,乡村百姓为什么要舍易求难呢?

其实包龙图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却有人解答明白:“因为每隔十年八年的,山里会发大洪水。低的地方都被淹了,只有在这里修桥,才不会断了交通。”

“嗯?”

方元和包龙图回头一看,只见说话的是个老人,他半秃顶,剩下的头发十分的灰白,眼眉只剩下零星几根,手里还拿着一根至少有半米长的竹烟杆,让人过目难忘。

方元眼睛一眨,迟疑道:“老人家,您是?”

“我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老人解释道:“听说这里热闹,就来看看。”

方元审视一眼,随即笑问道:“老人家,你说村里常年有洪水盘积?”

“不是常年,而是有周期的。”老人摇头道:“十年一周期,或者八年一周期,然后洪水就来了。你问问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肯定知道这个现象。”

“大水一来,低洼田地全部被淹没了,只有在这里修桥,大水淹不到,才会平安无事。这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经验教训,可不能随便改地方。”

老人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有几分严肃,显然是担心方元和包龙图贪图省事,另外换了修桥的位置,那以后就麻烦了。

方元顿时笑了,承诺道:“老人家,你尽管放心吧。我们修桥也没打算自作主张,向来是十分尊重当地百姓的意见,他们说修在哪里,就修在哪里……”

方元没撒谎,他真是这样想的。毕竟他们是好心做好事,可不想好心办坏事。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风情,不想招惹麻烦的话,入乡随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那就好……”老人满意点头。

就在这时,村中有百姓看了过来,立时惊喜叫道:“八公,你怎么来了?”

“八公,你下山了?”

“八公,中午到我家吃饭吧。”

一瞬间,转在村长身边的人,哗啦哗的离开一大半,然后飞快朝这边涌来。

看到这个情况,方元也有几分惊奇,没有想到眼前的老人,在村民百姓之中竟然有这么高的威望,很明显比村长的威望还要高出几条大街。

甚至连村长也要乖乖走来,笑容满面叫道:“八大爷,您来了啊?”

“闲着,听说要修桥,就下来看看。”老人随口道,看似普通平常的语气之间,却自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气度。

ps:新的一月,大家有月票的话,请投张票,谢谢了。

第812章莫须有的生龙口

ps:二月份第一天,求月票支持一下,拜托各位了,谢谢。

“对,修桥,很快就修桥了。”这个时候,村长急忙点头,然后笑道:“八大爷,要不您给挑个日子时辰,看看什么时候动土比较合适?”

“是啊,八公,你选好了日子,我们立即开工。”

“八公,这是村里大事,您不可能推托啊。”

一时之间,旁边村民七嘴八舌的附和,仿佛老人才是他们的主心骨,没有他老人家的首肯,大家都不敢干活。这样的威信,不要说村长了,恐怕连乡长来了,也没有办法匹及。

见此情形,包龙图悄声道:“丸子,这老人家,恐怕不仅是赤脚医生那么简单啊。”

“嗯。”方元轻轻点头,他也听得很明白,村民让那位老人挑选动土的日子,这叫择吉,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的技能。

或者有人说,择吉其实很简单,直接翻看黄历就行了。毕竟黄历上面,可是清清楚楚的标识着今天宜什么,禁忌什么,按着做肯定没问题。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黄历上的禁忌,只有一个很空泛的范围,但是对于真正的行家来说,择吉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择吉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已经传承两千多年了。

从广义上说,包括周易八卦、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禽星、丛辰、建除、堪舆、风角、占星、孤虚等在内的所有数术,都可统称为择吉术。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大家所说的择吉,主要是指以干支历为基础,根据其年、月、日、时所值吉凶神煞进行计算。综合参考选择吉日吉时,确定趋避的一种方法。

注意了,这是年月日时的配合,而且由于钻研择吉术的流派很多,每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算法,以至于择吉术成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综合体。

方元自问也知道怎么择吉,问题在于他择吉的方法。那是规避凶煞。也就是说,趋吉避凶四字准则,他只能够做到避凶而已。避开凶神恶煞之后。剩下的一些时日选项,他挑了其中一个感觉不错的,称之为吉。

但是这个吉,未必真的吉。只是没有凶煞罢了。要知道没有凶煞。不代表一定是吉,或许只是平常的时日而已。

连方元也觉得择吉很难,主要是源于它拥有一个庞大的神煞系统,按其不同的运动周期,划分为年、月、日、时四大神煞。

年神、月神、日神、时神,都各自拥有极其复杂分属。择吉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都有哪些神煞,其运作轨迹、性情好尚如何。力量大小与善恶轻重之程度怎样。接着,根据所要办理的事情。寻找最适宜于它的吉神,以及它最忌讳的凶神,趋吉避凶。

然而,神煞由于吉凶善恶,各不相同。几乎每年每月每日乃至每时,都是既有吉神,又有凶神,此吉彼凶,互相矛盾。如果一遇凶神就要回避,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可以干活的日子。

所以择吉之时,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的掌控运用了。恰恰就是这个灵活运用,最考验一个人的择吉能力。

看村民百姓对于老人的拥戴,就可以知道,他的择吉肯定非常的灵验,准确率肯定很高。毕竟但凡有多次失误,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最大程度的收拢人心。

方元若有所思,也基本上能够断定,这个老人口中的赤脚医生,估计只是他的兼职,他真正的职业,应该是风水师。

对此,方元也不觉得奇怪,毕竟广大的乡村,向来是最适宜风水师生存的土壤。哪怕是建国以后的各种运动,反封建、破四旧、扫荡牛鬼蛇神等等等等,也斩不断风水的根。

就算风水抵挡不住洪流大势,暂时性的销声匿迹了,但是却留下了种子,在等候合适的时机,肯定会再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所以说,一个乡村之中,如果没有几个地理先生,那才是咄咄怪事。

在一帮村民围着老人打转的时候,方元也没有兴趣去凑热闹,反而转头笑道:“包子,这村子景致不错,带你走走怎么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