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鉴宝人生(仙丹)-第3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蛋略显得意的回道:“定窑黑釉印花葵口碗和钧窑瑰紫斑小盘。”
“什么!是宋代的定窑和钧窑吗?”
大家听了二蛋的介绍,全都大吃了一惊,连忙都向盒子里面看了过去。
二蛋笑着摇了摇头:“是不是宋代的我可不敢做保证,但肯定包老,而且就凭它们精美的做工,我觉得是宋代制作的可能性比较大。”
此时大家哪还有心思听二蛋说什么,况且,就算二蛋说它们是宋代的,也得仔细鉴定过后,才能判断。
楚琛先拿到手中的是定窑黑釉印花葵口碗,碗呈六瓣花口、浅腹、矮圈足。胎体洁白、细腻,器内外通体施黑釉,芒口、裹足。器壁印花莲池游鹅纹,内底印双鱼纹。
楚琛把碗仔细地看了一番,就暗自皱了皱眉头,这是因为这只碗有两个问题。
第一,楚琛认为这只黑釉碗并不是宋代的定窑的作品,应该是金代定窑所作。
金代统治半个华夏达119年之久,由于人们民族意识的偏见,过度夸大战争的破坏方面,认为“宋室南迁”,北方诸窑因战争不再生产,定窑更有“至金废灭之说”,所以把一度辉煌的金代定窑全部归入北宋。
随着金代考古资料的日渐丰富,进而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可以肯定地讲,金代定窑产量很大,质量也很高,而且就其印花来说比北宋晚期更成熟、富丽。
第九百八十七章“争夺”(下)
说起来,楚琛以前虽然不认为金代定窑不生产瓷器,但金定的工艺水平高于宋定,他觉得肯定是不可能的。直到后来看了刘老那里的相关资料,和一些精美的金定器物,他才扭转了这个观念。
和以前大多数人的认为完全相反的是,事实上,金朝统治北方后,定窑瓷业从北宋晚期暂时低迷后得到了很大发展,产品数量、窑场规模、制作工艺甚至超越了北宋晚期。龙凤纹饰、传统图案继续大量使用,刻印双鱼、莲鸭、荷花、牡丹、萱草、美化、回纹等,则更加繁缛美丽。
金代精品定窑以印花为主,数量颇多,工艺与北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其间颜色釉印花品种更加成熟富丽,剔花精品更是精美绝伦,纹饰的繁复精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不过,金代定窑瓷器,只有早期和宋代的定窑不相上下,而且胎釉质量呈下降趋势。到了金代中后期,虽纹饰清晰,但胎体已经很粗糙,釉面较脏,大多数产品胎色泛灰,釉面光泽也差,已失往日风采。
因此,金代定窑虽然也有精品,但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粗瓷,制作随意厚重,坚固耐用,表现在施釉上不拘小节,因而釉色昏暗。此时期大量内外釉色不同的盘碗类粗瓷出现,这与里外施以不同的釉色及里施化妆土外不施化妆土有关。
不过,目前在定窑划分上存在“宋金不清”的问题,一些金代的定窑精品。被当作是宋定窑也是屡见不鲜。而就算定为金定,因为人们民族意识的偏见。市场存在着“偏宋轻金”的问题,再加上金定的胎釉确实比北宋定窑来的差。价格与宋定相比相差甚远。
眼前这只定窑黑釉碗,就是典型的金代定窑的特征,虽说也是一件精品之作,但市场价值并不高,不过小几十万而已,如果把它当作是宋定来买,那肯定得亏到姥姥家了。
其实,就算是金定,这只黑釉碗也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当成是宋定买,以现在的市场行情,要不了几年应该就能够升到宋定的价格,实际上也亏不了多少。但这只碗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表面有一层看起湿润的包浆。
有朋友可能觉得奇怪,既然有包浆,那说明这只碗是传世品啊,这可是好东西,怎么还有问题呢?如果是正常形成的包浆。楚琛当然不会这么觉得,但这层包浆是人为做上去的,那就是个问题了。
说到这里,估计有朋友心里又有疑问了。既然这只碗是金代的真品,那又为什么做一层包浆上去,这不是画蛇添足吗?
原因也简单。这是由于市场上传世器和出土文物的价格相差太过悬殊。
之所以,传世器比出土器贵。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一只盘子。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当做厨房里的菜盘子天天使用,30年后自然就会渗透上岁月的沧桑,但30年使用中谁能保证不会残损,有些传世瓷器都是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在保护上更是难上加难。
但如果是出土瓷器,它在出土之前,就一直被埋在土里,除非是地理环境出现问题,不然肯定是不会出现损坏的。这就是传世瓷器比出土瓷器的珍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出土瓷器还有几个问题,第一,有些买家对于出土的东西有忌讳,不乐意买。第二,出土的东西就是出点力气挖出来的,力气不值钱,没啥成本。
另外,如果出土器想上拍,拍卖机构还怕出土的藏品来源有问题,成交后,万一委托人出事,涉及到赃物追查把拍卖机构牵扯进去。
其次出土的瓷器光泽也不自然,或带沁色,都是影响他价值因素所在。如此种种,出土的瓷器在市场上一直不被受重视也就正常了。
因此,同样的一件完整器官窑瓷器,传世的一只一般价格能保守定在二十万以上,而且,在行里,传世的藏品价格高买家还乐意要。但如果是出土文物,行里一般也就是给个万儿八千。
当然,这也是对于一般的出土器而言,如果是那种特别珍贵的,收藏者和拍卖公司就很少有顾及了,谁叫财锦动人心呢。
不过,这古玩中的珍品毕竟比较少,如果是一些普通玩意,那也就算了,但那些出土文物中的精品和传世文物中的精品相比,价格相差的实在悬殊,就那么卖掉的话,有人肯定觉得太不甘心,但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于是,经过一些“专家”的潜心研究,现在玩出土老玉的有盘玉的办法,同样的,玩瓷器的也有了盘瓷器的高招。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知道了为什么明明是一件真品古玩,却画蛇添足的做了一层包浆的原因了吧。
其实,黑釉碗的包浆是做出来的到也没什么,但让楚琛觉得惊讶的是,盘子上的包浆,是用现在最先进的包浆做旧手段,包浆液做的,这种包浆液现在还只在国外有一些应用,国内市场上基本看不到用包浆液做旧的瓷器。
而楚琛也是在刘老那看到过包浆液的资料,以及一些辨认的方法,才马上就认出手中的黑釉碗是包浆液做的旧。
当然,包浆液做的旧虽然看上去比较自然,但毕竟不是自然形成的,和真的包浆相比总有些不同之处,楚琛只要花点时间,也能看出包浆的真伪。
但不管怎么样,现在有个问题摆在了楚琛面前,那就是用来做旧的包浆液,到底是哪来的,是自己配制的,还是从国外带回来了?是只在这只定窑黑釉碗上用包浆液做了旧,还是大范围运用了?
如果是国外带回来的,或者只用在了这只定窑黑釉碗上,那到还好。如果是另外两种情况,那给古玩市场带来的影响,可不比之前张火泥的传人来的小!
想到这里,楚琛心里就有些犯愁,这古玩市场看来又是多事之秋了。道理很简单,如果真人得到了包浆液,肯定不可能只有给一件器物做旧的份量,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另外一只钧窑瑰紫斑小盘,同样也是用包浆液做的旧。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如果包浆液是国内有人自己配制的,那肯定早晚得泛滥,到时如果用在这些出土瓷器上,那还好,如果用在那些赝品上,估计又有不少人会上当受骗了。
此时此刻,楚琛真想问问二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二蛋有可能只是外围成员,万一问不出什么,反而打草惊蛇,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这事只能先暗中调查了再说。
按下心思,楚琛就开始和徐老板竞价,让他觉得有些好笑的是,以徐老板的表现来看,他应该是认为这两件东西都是宋代的,但实际上,却都是金代的,如果以宋代的价钱买下金代的东西,那就亏大发了。
而且,徐老板和那位袁师傅,也没看出器物上的包浆是做出来的,全都以为是传世器。断错了代,又把出土瓷器当作是传世器,可以想象,当他知道真像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徐老板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两件瓷器,再加上之前的五样东西,收获颇丰的同时,钱也花出去不少,这使得他就算有心再买,想想花了几百万也就心疼的没了心思。
于是,等他直接给二蛋的银行卡上打了货款之后,就带着袁师傅和曹小六就告辞了,离开的时候,他还讥笑着看了楚琛一眼,就差说楚琛不自量力了。
曹小六驾驶着汽车离开了胡家村,徐老板则坐在后座上,嘴角带笑地轻抚着放在身边的盒子。这次的淘宝之行他觉得还是挺完美的,当然,如果价钱能够便宜一点,那就更好了,这都怪那个该死的楚琛,今后有机会一定要他好看!
“袁师傅,你知不知道楚琛那小子的底细?”
袁师傅摇了摇头:“我对他不太熟悉,好像有人说他是刘老的徒弟吧,不过也不知道这个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哪个刘老?”徐老板愣了愣,问道。
“就是刘志和刘老。”袁师傅回道。
“啊!是他?!这不太可能吧,刘老可八十多岁了,那个楚琛才多大年纪啊?”
徐老板听了这个消息,相当震惊,如果楚琛真是刘老的徒弟,那他别说找楚琛麻烦,能够让楚琛不找他麻烦就已经烧高香了。
“就是啊,我也这么觉得,可能是以讹传讹吧。”袁师傅点了点头,不过他觉得这个消息很可能是真的,不然为什么不见楚琛或者刘家出来辟谣呢?
徐老板皱着眉头沉吟了一会:“不行,这事得弄清楚,袁师傅,麻烦你帮我打听一下吧。哎!这事其实你应该早点告诉我的。”
“要不是你太贪心,也不至于和楚琛结怨吧,现在到怪起我来了,真是莫名其妙。”
袁师傅心里也很不齿徐老板的小肚鸡肠,不过他还要靠徐老板吃饭,心中的不满一点都没流露出来,边拿出手机边说道:“我马上打电话让我朋友帮忙打听一下。”
徐老板点了点头,随后往座位上一靠,心道:“希望能够有好消息吧。”
p:感谢“蓝吟”、“dougla”、“欢欢”投的月票!
“书友141107204943887”的打赏!
第九百八十八章出土瓷器的做旧
等二蛋把徐老板他们送出了大门,吴可就忿忿的说道:“这都是什么人啊,从来没看到堂堂一个老板,居然这么小肚鸡肠的,要不是你拦着我,我非得骂他一顿不可。”
楚琛笑着劝道:“可可,消消气,和这种人有什么好置气的,再说了,你难道觉得他这次能赚到钱?”
吴可闻言微微一愣,有些惊讶的说道:“啊!你是说那两样东西有问题?可是我看确实是老的啊,而且制作工艺也都相当精湛,应该不会错吧?”
话虽然这么说,她心里可非常相信楚琛的判断,暗道,难道真是自己的眼力不到家,把东西给看错了。
楚琛呵呵一笑,说道:“东西是对的,但里面另有隐情。这里不太方便,咱们一会再说,反正你只要知道那家伙亏大了就行了。”
吴可听了这话,立马笑逐颜开:“哈哈!我就说嘛,老天爷肯定不会让这样的人发财的!”
这时,二蛋走了回来,看到大家脸上的笑意,心里还有些奇怪,怎么没买到东西还高兴上了?
正当他准备发问时,胡勇就开口说道:“我说二蛋,你不会让我们空手而回吧?”
二蛋当然也知道,如果不是楚琛,他也赚不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收入,而且他也不认为楚琛这么做也不过是想要把东西买下来。这一点,凭他混了这么多年的经验,和他那颗聪明的头脑,还是能够看的出来的。
既然如此。那他当然不能让楚琛空手而回了,不然面子上也过不去。但想是这么想。在拿出什么东西上面,他却犯了难。
想了片刻。二蛋挠了挠头,有些抱歉的说道:“楚老师,我这里虽然还有几件好东西,但都已经被别人定了,如果东西是我个人的,那我二话不说可以转让给您,但这是我和朋友合伙的生意,所以……”
胡勇闻言皱了皱眉头:“说了半天,二蛋你还是准备让我们空手而回啊?”
“勇哥。你这话说的,我这不是没办法吗?”
二蛋呵呵一笑,连忙道:“不过,我这还有两件和刚才那枚银熏球差不多的玩意,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看一看?”
楚琛问道:“也是那种清洗过的金银器?”
二蛋笑道:“差不多。”
既然知道二蛋的东西有问题,而且又是银熏球那样的东西,楚琛心里立马没了兴趣,正当他准备开口表示拒绝时,想了想。觉得就算他不买,东西也可以给他增加一些经验。于是,他还是让二蛋把东西拿了出来。
二蛋说的那两样东西,确实是价值和那枚银熏球差不多的器物。而且也都是唐代的金银器,风格和制作工艺的精湛程度,也和刚才的银熏球差不多。很可能都是从一个墓里面挖出来的。
看到楚琛把东西放了回去,二蛋就笑着问道:“楚老师。这两件东西您喜欢吗?喜欢的话,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您。”
“这种清洗过的东西。我不太喜欢啊。难道你这没有更好一点的东西了?”
如果现在是在古玩市场,这样的东西楚琛会买下来,不过现在嘛,他也只能表示拒绝了。好在,这两件东西让他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唐代金银器的特点,到也算不上浪费时间。
“这……”二蛋显得有些为难,过了半响,他想起了一件事情,呵呵一笑道:
“楚老师,我这确实已经没什么好东西可以拿出来了,不过我有位朋友家,有一件祖传的东西想要出售,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去看看?”
楚琛问道:“是什么东西?”
二蛋回道:“好像是一个什么灯吧,据说已经传了好几百年了,还非常结实,说是用的什么很贵重的材料制作的。而且那个灯个头还很高,估摸着有一米五六的样子,就是因为太大了,我不好拿,不然也不至于让您跑一趟了。”
楚琛一听立马来了兴趣,在古代,一般人家可用不起这么大的灯,如果料子再好一点,说不好还是皇亲国戚用的。
他连忙问道:“不知道你那朋友住哪啊?”
二蛋说道:“大概骑自行车十几二十分钟吧,不过楚老师,有件事情我可得跟您说清楚,我那朋友要的价可不便宜。”
楚琛笑着摆了摆手:“这事你放心,只要价钱合理,我肯定买。”
二蛋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对楚琛的表态却有些不以为然。觉得楚琛如果有钱,那刚才怎么一件东西都没买下来?现在装什么大款啊!
不过,到时楚琛到底买不买的起他朋友的东西,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了,反正他也不过还楚琛一个人情,至于结果到底怎么样,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二蛋笑呵呵的问道:“那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楚琛说道:“现在都快中午了,咱们吃过饭再去吧。”
“行。”二蛋点了点头。
“那我们先过去了,一会再联系……”
说完,楚琛把手机号码留给了二蛋,随后就告了辞。
从二蛋家出来,吴可就迫不及待的问道:“阿琛,你快说说,刚才那两件瓷器到底有什么问题啊?”
楚琛笑了笑:“其实吧,那两件瓷器确实还是挺有收藏价值的,但首先他们断错了代,两件瓷器其实都是金代的器物……”
说着,他就把那两件瓷器的具体特征讲解了一下。
吴可笑眯眯的说道:“原来是这样啊,金代的东西当成是北宋的买,亏不死他。”
楚琛笑着点了点头:“除了断代错误之下,那两样东西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它们都经过做旧。”
“做旧?难道那两件瓷器都是赝品?”听楚琛这么说,吴可非常的惊讶。
“我刚才可是说过他们断错了代的。”楚琛笑道。
“嘿嘿,也是哦,但既然都是真的,那为什么还要做旧呢?”吴可对此显然有些想不明白。
于是,楚琛就把其中的原因,给吴可解释了一遍。
吴可了然道:“原来是这么回事,不过那两样东西我看着好像挺自然的啊,一点都不像是人为做旧的模样,手艺未免也太高了点吧。”
楚琛说道:“对方做旧的手艺确实很高,但这出土瓷器做旧,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如果没有相应的工具,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一般来说,出土瓷器的做旧,有两大步骤。
首先,出土瓷器的圈足上一般有芒刺,不光滑,拉手,藏家们通常用纱纸、砂轮去打磨磨光,由于砂纸的材质均以金刚砂为主,打磨出来痕迹太明显,不自然不说,甚至不小心造成釉面划伤。
怎么办?国外的一些专家经过试验,就找到了合适的材料,这些打磨圈足的并不是难找的什么奇异材料,而是我们在收藏中常见的劣质玉石,玛瑙,以及雨花石之类的矿石。
想要打磨瓷器的圈足上的芒刺,就根据瓷器胎质的硬度,选择最佳的打磨材料。所谓最佳的打磨材料,通常指的是打磨材料的硬度要比瓷器胎质的硬度稍偏低的材料,在打磨的过程中,让胎质磨的玉石面上起白沫为佳,这样研磨出来的圈足,会呈现自然的一种磨损痕迹,看不出它是人为快速打磨过。
听楚琛说到这里,吴可就举手打断道:“阿琛,如果石料的硬度比圈足胎质的硬度低,还能打磨的下去吗?”
楚琛笑着解释道:“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比岩质的抛光磨刀石,刀能砍入磨刀石,但磨刀石能把刀刃磨出来。其中的原理你应该知道吧,打磨芒刺用的就是同样的道理。”
吴可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磨刀石的表面不是平滑的,而是一个个坚韧点,通过软组织把它们连接到一起。之所以能够磨刀,其实就是利用磨刀石上密集的坚韧点来削掉韧口的钢,使其变薄。至于磨刀时用水浇一下,主要就是降温和冲刷掉铁屑和石浆。
楚琛接着说道:“具体在选择上,明清瓷器一般根据胎质的硬度,选择玉粉压铸的玉器来打磨,有些圈足刷了封胎釉的,要使用比玉粉件硬点的玛瑙来打磨,高古瓷器胎质比较软的最好选择岫玉来打磨,或印章石料来打磨……”
说到这里,大家就走到了胡勇家门口,此时,饭菜已经准备好了,胡勇的父母和哥嫂正在招呼帮忙的村民入坐,看到楚琛他们回来,连忙也邀请他们入了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楚琛就接着说起刚才的事情。
修整、打磨了出土瓷器圈足上的芒刺,不过做旧的第一个步骤,想要让出土瓷器成为传世瓷器,还要让瓷器上拥有另外两个传世瓷器的重要特征。
第一,传世瓷器表面拥有的千丝万缕的摩擦痕迹,也就是牛毛纹,这是老器的一大重要特征。第二个特征,就是传世瓷器由于长期的氧化,与长年累月抹布的擦拭,瓷器表面形成的包浆了。
想要从出土瓷器变为传世瓷器,这两个特征肯定是不能少的,不然分分钟就会被专家识破。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国外专家绞尽脑汁,就研究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p:感谢“白胡子老鼠”投的月票!
第九百八十九章二蛋的疑惑
听到楚琛说起牛毛纹和包浆,吴可连忙说道:“阿琛,我记得你以前好像说过,许多清代皇宫里的瓷器,都是放在箱子里的吧,就算清末时期流传出去了,应该也有一部分是被主人藏起来了,那这部分瓷器很可能没有牛毛纹和包浆吧。”
“那这样的话,清代的一些赐给高官的陪葬用瓷,是不是可以冒充清末时从宫里流失的那些瓷器呢?”
“你说的对,确实有这样的可能。”
楚琛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但这部分瓷器毕竟比较少,而且我说的出土瓷器主要指的是清代以前的,至于清代的出土瓷器,基本上不用像我说的这么麻烦就能卖掉,当然,我指的是出土的清代官窑瓷器。好了,这个话题先放在一边,咱们接着说怎么‘盘瓷器’。”
吴可笑道:“盘瓷器?难道还真能像盘玉器那样,把出土瓷器变成传世器?”
楚琛哈哈一笑:“那当然是不可能的,盘出一块成色好的玉得论年吧,如果‘盘瓷器’也这么盘,那成本得多少,他们还赚什么大钱啊?其实,现在在国外,‘盘瓷器’只要用抹布擦一擦,用包浆液泡一泡,半年内就能够仿制出上百年的自然岁月沧桑,仿真度也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吴可听了楚琛所言,有些目瞪口呆的问道:“什么抹布这么厉害?”
楚琛说道:“是一种里面掺着硅砂的专用抹布,用它就可以擦拭出能够以假乱真的牛毛纹效果。说起来,你对这种抹布应该不陌生吧。赵叔他在星城买的那只花觚,不就是用的这种抹布做的旧嘛。”
吴可想了想。说道:“对哦,我记得我爸好像说过。是叫研磨棉吧。这东西也不知道是谁发明,居然这么厉害。”
“具体谁发明的,我还真不太清楚,不过这东西应该是先在国外被使用上的。”
楚琛说道:“说起来,发明人的脑子确实够聪明的,我听说发明人是从擦拭灰尘抹布上切入研究。你应该知道,以前佣人淘洗抹布的水多数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