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人生(仙丹)-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见李老点头之后,就戴上手套,拿起青花罐小心的看了起来,最后又使用放大镜细看了一番,放下后兴奋的说道:“这件青花罐,明明是一件开门到代的一眼货啊,李老你之前请的师傅是不是有问题啊?”

这句话虽然肯定了这件青花罐的价值,但怎么听怎么不舒服,李大爷听了直皱眉,赵齐瑞干脆就把他拉到了一边。

之后吴叔等人都一一上前鉴赏,赵学义看完之后觉得没有问题,不过吴叔和朱大富看完之后,眼神之中却带着一点疑惑。

最后,楚琛带上手套,也开始仔细观察起这只青花罐来。

手套也是古玩行中一种常备的工具,我们知道很多古董都是很珍贵和娇气的,人的手上有细菌有水分,不利于古董的保存,带上手套就起到一种保护作用。

而且楚琛戴的这种手套之上,还有细小的rǔ*胶颗粒,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免的把古玩失手打碎。

青花罐一上手,楚琛心中就不禁一声赞叹。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è,具有着è力强、发è鲜艳、烧成率高、呈è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而其中明代宣德年间烧造的青花瓷,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蓝è,多姿多彩的纹饰而著称于世,其烧造技术达到了中国青花瓷的巅峰。

明王世ìng《广志绎》载“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

《景德镇陶录》评价宣窑瓷器有“诸料悉jīng,青花最贵”之说,其艺术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宣窑之美为有明一代冠,不但宣红,宣黄彪炳叶已也,即青花、五彩各器并发明极多,咸为后代所祖……。”

这些评价,都在述说着宣德御窑瓷艺方面登峰造极的成就。

此件青花罐,内壁光素无饰,颈饰折枝花,肩及近底处饰莲瓣纹,腹部主题图案为牡丹、茶花、莲花、菊花等缠枝花卉,线条流畅自如,形态妍美怡人。

罐腹所绘缠枝花卉纹,又称为“万寿藤”,因其结构连绵不断,寓有“生生不息”之意。构图疏朗自然,留白得当,避免了缠枝纹饰常见繁密局促之弊病,笔触细腻,虽见工致却不落于媚弱,在浓淡相抹中独显宣青之豪迈气概。

胎釉温润,宝光内蕴,真有一种历数百年而风采依旧之感,与秾美苍妍之青花相得益彰,是为佳瓷之品格。底足中心施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

从这件青花罐上就可以体现出,前贤评价之高并不为虚言,也可以判断出,此罐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应该是一件开门到代的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罐,而且还是一件jīng品。

但是结合刚才李大爷所说,还有吴叔和朱大富那疑惑的眼神,楚琛猜想其中应该有内情,于是他果断的祭出了异能这件神器。

而使用异能之后,楚琛心中是万分惊讶,此件青花罐居然是件高防,而且还是一件民国时期的高仿,这不得不让他产生了一丝猜想。而后,他拿出放大镜又里里外外仔细的看了一遍,心中顿时就有了数。

楚琛小心的把青花罐放在了桌子上,而后朝着吴叔他们轻轻的摇了摇头。

“哈!”

一边的钱昌兴怪笑了一声,而后一脸不屑的说道:“年轻人不要自大,明明是一件大开门的青花罐,居然会说它不真,吴子平,我看你还是把他带回去再学个十年八年的吧,免的出来献丑。”

楚琛听了这话,心中就有些恼怒,说道:“真的就是真的,不真就是不真,我可不像某人一样,明明老眼昏花,还睁着眼睛说瞎话。”

钱昌兴也不生气,哈哈一笑,一脸不屑的说道:“行,你既然说不真,那你就把不真的地方指出来给大家看看。”

楚琛环顾了一下四周,给了吴叔他们一个安慰的眼神,而后对钱大爷说道:“钱老,不介意我说道一下吧?”

钱大爷摇了摇头,说道:“肯定不介意,说实在的,这件青花罐的问题已经困扰了我二十多年了,我还巴不得你把谜底早点揭开呢。”

楚琛点点头,而后组织了一下言语开口说道:“这件青花罐,想必大家已经仔细看过了,器型优美,纹饰画得十分规矩,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之感,而且包浆厚重,从这几点上看,是一件宣德年间的真品。”

“我们知道但宣德青花,胎质jīng密细腻、洁白坚硬,但是你们请看,用放大镜可以看出,此件青花罐胎质却是白中带着一丝微黄。”

此时钱昌兴插嘴道:“这么一点点微黄,不过是你鸡蛋里面挑骨头,能证明什么?真是笑话!”

楚琛看了他一眼道:“你急什么,我有说完吗?”

钱昌兴嘲笑道:“行,你接着说,看你有何高见。”

楚琛摇了摇头,接着说道:“我们再说这青料,大家都知道,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而从宫中传世品来看,以进口料描绘为主。这种进口青料来自波斯,叫苏麻离青。”

“用这种青料烧出的瓷器呈è黑蓝,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è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胎骨一样,特别浓è处出现银黑è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è,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



第十一章自取其辱

楚琛接着说道:“我们先看这件青花罐的è,清晰而通透是够了,但在绚丽浓艳上是不是有些淡了?再看这晕散自然吗,是不是稍稍有些呆板,而釉面的手感也有些光滑,很少有那种凹凸不平的感觉。”

“我们再说气泡,真正的苏麻离青,在放大镜下面,其气泡的分布多呈大小不一、间距不一的星状,而这件青花罐上面的气泡,不太像是这形状的气泡吧?”

此时钱昌兴在一边,又开始嘲笑道:“我承认你说的是有点道理,但这些和真品差别实在太少,也许是当初烧制的时候,出了一些问题呢?怎么就能证明这件青花罐不真,我看你根本就是想当然了吧!嘿,年轻人就是年轻人。”

说完他还摇了摇头,还表现出一副扼腕叹息的夸张表情。

楚琛见此,也不理他,笑了笑说道:“钱先生,你年纪都这么大,怎么还不知道尊重他人,能不能让我把话说完?对,之前的几点的确是似是而非,那你们再看这处地方,应该不会再有什么疑惑了吧!”

说完,楚琛扶着青花罐,口向下,程一定角度倾斜着,而后让众人用放大镜看自己指的一处内颈壁处。众人看过之后,纷纷既震惊,又觉得不可思意,原来那处地方刻有极其微小的两个字“火泥”。

之前楚琛用异能判断出此件青花罐,为民国时期的高防,顿时就让他想到了张火泥,而后他就根据张火泥的习惯,果然在青花罐的内壁颈部一处非常隐蔽的地方,找到了这处标记。

钱昌兴见到这处暗记之后,脸è一阵红一阵白,恼羞成怒的吼道:“你早就知道这处标记,为什么不早点说出来?”

楚琛面带笑容的说道:“钱先生,这好像是你之前说要把不真的地方都说出来的吧,再说刚才好像都是你在不断的打断我吧,怎么现在又怨起我来了?”

“你!”

“够了!”赵齐瑞怒喝了一声。

钱昌兴见赵齐瑞发火,想起了他所处的位置,立刻就缄口不言,不过他看向楚琛的眼神之中,却尽是怨毒之è。

赵齐瑞转头,面带笑容的对楚琛说道:“真是后生可畏啊,没想到楚老弟年纪轻轻,眼力就这么好,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楚琛不好意思的摆了摆手:“赵总真是过奖了,我也不过是在张火泥身上打过眼,才能看的出来,不然哪比的在诸位前辈。”

“嘿,我说呢,原来是打过眼啊!”钱昌兴又在一边不屑的说道。

大家顿时一阵无语,没想到这钱昌兴居然脸皮这么厚,都到这地步了,还说的出这种话,一副输不起的小人模样,连赵齐瑞都不想再说他了。

此时,朱大富抚摸着青花罐对李大爷道:“李老,这件青花罐能不能匀给我?”

李大爷先是一愣,而后直摇头道:“不行不行,这件青花罐是我的命根子,无论如何都不会转手的,就算我将来死了,我也要把这件青花罐带到下面去。”

大家听了此言,全都面面相觑,这青花罐如果是真品,当作宝贝那还好说,怎么赝品老大爷还如此模样?

李大爷见众人一副疑惑的样子,面带悲伤的说起了这件青花罐的故事。

当初李大爷遇到这件青花罐的时候还是二十多年前,有一次他在一位藏友的家里,见到了此罐,当时就惊为天人,发誓一定要得到它,而后花了大功夫,许了大价钱最终才说服了这位藏友。

李大爷虽然说服了藏友,但并没有说服他的夫人,这件青花罐价值不菲,买下来的话,要花光家里的所有积蓄,他夫人当然不肯了,毕竟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要养活,不过李大爷当时却一意孤行,偷偷的就把这件青花罐给买了下来。

要说这事到此也就差不多完了,最多就夫妻间吵吵架,或者夫人闹着回娘家。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一个月后,李大爷的夫人就得了急重病,需要花一大笔钱来治疗,而此时,李大爷家里还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

当时的李大爷还不像现在这样,家中藏品无数,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最后只得准备把那只青花罐卖掉筹钱,不过原先的那位藏友却已经搬家了。现在想来,很有可能是那人知道这件青花罐是件赝品,于是给他下了个套。

而后李大爷几经辗转,才找到了一位买家,不过那人请的师傅一看,也看出了之前楚琛所说的问题,这样有了疑问,这件青花罐当然就出不了手了。李大爷无法之下,只得想把房子卖掉,不过却已经晚了。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李大爷没有想到先把房子卖掉?要知道当初不过刚刚改革开放,就算他的房子很大,又能值几个钱?而且就算是有钱人也不会在当时还属于农村的地方买间房子吧。

再有那时的人,家庭观念很重,有道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没有谁在还有办法的情况下,会想到把自己的房子卖掉救急。

李大爷讲完这些,不禁泪流满面,大家听了也是唏嘘不已,收藏界就是这样,当一个人贪心过甚的时候,那他离家破人亡也不远了,像李大爷这样还好些,至少房子还在。

*******************************

在银行和李大爷转帐之后,赵齐瑞因为在晋省还有事情,就准备和大家告辞。

临走之前,赵齐瑞拿出一张名片交给楚琛,笑容满面的说道:“楚老弟,以后要常联系哦。”

楚琛有些受宠若惊的接过名片,又赶忙拿出一张自己的名片,递给赵齐瑞道:“一定,一定,赵总以后有什么在下力所能及的地方,尽管开口。”

赵齐瑞微笑的点了点头,而后又和吴叔他们打了声招呼,就朝自己的车走去,不过走到车门口时,他停了下来,对一边的钱昌兴道:

“钱师傅,这次真是麻烦您了,劳务费方面我会交给董师傅的,只是接下来我要去的地方有些不便,就只有麻烦你自己回去了,放心,车马费我会给你报销的。”说完他坐进车里,扬长而去。

钱昌兴站在原地,脸上现出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而后看了楚琛他们一眼,“哼”的一声怒哼,把手一甩,匆匆的走了。

赵学义一副想笑的模样,摇着头道:“看来赵总对他是忍到了极限,可惜这次连老董都被连累了,赵总以前可是一直称呼他为董老。”

大家一阵沉默,心中都为老董不值,真有些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感慨。

之后,赵学义又拍了拍楚琛的肩膀说道:“行啊,小琛这是入了赵总的法眼了,不然他也不会把名片给你,以后对你肯定是有好处的。”

楚琛连连摆手,直呼是运气。

朱大富笑着说道:“没有实力,就算再多的运气,看不出来的还是一样,小琛,你这也算是出师了,不过富叔在这里说句不好听的话,咱该表扬的地方就要接受,不过可不兴骄傲自满,要记得古玩这行水实在是很深啊!”

楚琛此时有一种全身冒冷汗的感觉,刚才自己的确因为大家的夸奖有些沾沾自喜了,这让他想到了之前要买唐三彩时的心态,朱大富的言语,有如一桶冷水把他从头浇到尾,让他瞬间清醒了起来。

虽然自己现在有了异能,比别人有了先天的优势,不过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学识,淘到价值比较高的古玩就需要靠运气了。异能的使用是有限制的,之前鉴定青花罐之后,自己试验过,异能是不能叠加的,因此每天的的次数就只有三次。

楚琛朝朱大富鞠了个躬道:“谢谢富叔的教诲。”

吴叔他们见此都高兴的笑了起来,朱大富笑容满面的道:“好了,好了,别这么严肃,只要你能听的进就好。”

赵学义因为对此地熟悉,就负责给家具安排了托运,之后大家就驾车开始返回京城。

晚上十点,经过六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大家总算疲惫的回到潘家园,不过中途他们都没有吃饭,现在正是饥肠辘辘,于是把今天的收获放好之后,就找了附近的一家饭店。

包间里,点完了菜,朱大富喝了一口茶说道:“可把咱这老骨头累散架了,下次远地方还是坐飞机舒服点。”

“可不是,到底年纪大了,比不得年轻时的jīng力了。”

吴叔感慨了一句,又转头道:“对了,小琛,你那件佛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可知道我那老兄一辈子都没结过婚。”

他见赵学义两人有些迷糊,解释道:“小琛是我那老兄的养子。”

两人恍然,而后纷纷转头看向楚琛。

楚琛呵呵笑道:“我还以为吴叔您不会问呢?”

吴叔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你吴叔还没马大哈到这地步,之前不问只是不想在路上分心。”

楚琛嘿嘿讪笑道:“还是吴叔心细,那件佛像不简单,应该是内有乾坤。”

大家听楚琛这么一说,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也是吴叔之前在车上没有过问的原因,不然长途跋涉,着急之下一不小心就可能出了事故。



第十二章子冈牌

楚琛见大家这般心急的模样就笑着说道:“咱们还是先吃饭再说吧,在这地方也没办法弄。”

大家一想也对,于是匆匆吃过晚饭,就来到了吴叔的店里。

楚琛抱起刚才放在一边的佛像,把它放在柜台上,用抹布把佛像轻轻的擦拭了一遍,而后给大家指出了那条缝隙的位置,众人纷纷用放大镜仔细的观察了一遍,无不惊叹其工艺的jīng湛,居然做到如此的严丝合缝。

吴叔把放大镜放下之后,对楚琛说道:“小琛,你的确观察的很仔细,说说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楚琛现在当然不能说自己是因为异能才发现的异常,于是把之前想好的理由说了出来。

“我是无意间发现这尊佛像的,当初第一眼看到时心中也有些失望,不过再一想,就察觉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之前听赵叔说过,李老家以前不但是晋商,还是书香门第,而且对古玩也有所涉足,应该不会请这么一尊雕工普通的佛像吧。”

“就算当初家中有人信佛请回了这尊佛像,那怎么一点香火印记都没有?所以我猜测,这尊佛像应该另有隐情,于是我才找到了这条缝隙。”

真实的情况其实也和楚琛说的差不多,当初李大爷的爷爷,请人做了这尊佛像后,还没等他说出其中的秘密,就突然中风去世了。

后来李大爷也猜想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不过也许是运气使然,到了今天,那条缝隙他都没发现,凭白便宜了楚琛。

吴叔听完,欣慰的说道:“行,有理有据,所以说捡漏也是件技术活,小琛你要记住,咱们古玩这行,就要多动脑,善动脑,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去伪存真。好了,咱们现在来看看,这佛像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说完吴叔拿出一把三四寸长的刮刀,然后在那条缝隙上轻轻的刮着,等刮出了缝隙的头尾处,又开始在横向的位置轻轻的刮着,如此大约刮了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后,缝隙表面的掩饰层就被挂掉了。

此时佛像的背部可以清楚的看到,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可是大家见过之后却傻了眼,因为缝隙非常的细小,就算是拿一根细针都不一定插的进去,如何能把这块嵌入的木板拿出来?

大家此时都面面相觑,又不能硬来,万一把里面的宝贝给弄块了可得不偿失了,颇有如入宝山空手回之感。

楚琛见此,不死心的又拿出放大镜对着缝隙看了起来,到了此时,束手待毙却不是他的ìng格,当他看到右边离底部一寸的位置时,突然间发现了一处不同。

“咦!”

楚琛轻咦一声,拿起一边的刮刀,对着那里轻轻的刮了起来,没一会就刮出了一个小孔,这个小孔离缝隙只有一公分的距离,也许刚才吴叔多刮了一些,也就没有之前的无奈了。

赵学义见此,兴奋的说道:“有了,有了,这应该就是机关。”

吴叔连忙翻箱倒柜的找出了一根差不多大小的针,楚琛接过,轻轻的朝小孔刺了进去,没一会就遇到了一丝阻力,而且稍一用力,只听“卟”的一声轻响,那块木板就被弹了出来,落入了楚琛的手中。

赵学义见此感慨道:“真是神乎其技啊,没想到当时的机关居然能做的如此jīng致,可惜这个手艺差不多应该是失传了。”

这种机关确实不同凡响,是华夏古代一种非常复杂的掩藏手法,不说会制作的,连知道的人都非常有限,它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肚中堂”。

现在这个肚中堂还算是简单的,还有一种更加复杂的,其小孔就是一把锁,要有相应型制的针才能打的开,而且里面还有破坏装置,如果硬来,里面的物件会被自毁。

拿开木板之后,里面塞着一层厚厚的棉花,这层棉花,是为了避免使里面的藏品产生声响,把棉花清理出来后,里面放着有两个锦囊。

其中一个锦囊里面感觉有两样物件,楚琛把锦囊打开,然后把里面的物件小心的倒了出来,定睛一看,赫然是两枚金锭。

朱大富拿过两枚金锭仔细观察了一番,金锭上镌有“辛”、“天”、“裘天宝”、“足赤”及双喜字样,非常的jīng美,他笑着说道:“行啊,两枚清末民初的一两金锭,品相jīng美,光这两样东西,就赚了十几倍了。”

说完,朱大富把两枚金锭递给吴叔他们观看,两人看过之后也都高兴的点了点头。

楚琛此时也非常高兴,这样一来,房租的大半就有了着落了,只是他心中也有些奇怪,为什么异能对金锭没有反应呢?想不明白,他就准备打开另外那个锦囊,此时他对这个锦囊可是充满了期待,要知道里面的那股气息可是非常充足啊。

这个锦囊摸上去有些软绵绵的,楚琛小心的把里面的东西倒了出来,最先看到的还是一层棉花,去掉棉花,一块异常jīng美的玉牌就静静的躺在了上面。

“让我看看!”

朱大富心急火撩的凑上前,小心的把玉牌拿到手里,拿出放大镜就仔细的观察了起来。

这是一块高度为五公分左右的玉牌,观其雕工手法,应该是一件子冈牌。

子冈也叫作子刚,姓陆,江南“吴门”人,是明嘉靖、万历年间活跃于苏*州的著名玉雕艺术家,也是中国玉雕史上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

子刚玉雕一改明代玉器陈腐俗气,以jīng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将印章、书法、绘画艺术融入到玉雕艺术中去,把中国玉雕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陆子刚一生创作了众多jīng美绝伦或者巧夺天工玉雕作品,其中光是一件玉簪就“价一值五十六金”,而其创作的玉牌子,更是让人爱不释手。

子刚制玉挂件,形若方形或长方形,宽厚敦实,犹如牌子,故简称为“子冈(刚)牌”。子冈牌的特殊魅力,体现在别开生面的形态上,jīng美的玉质上,jīng细的雕工于一体的艺术风范,领略到陆子刚玉雕的艺术风采。

子冈牌艺冠群玉之上,价格高于常玉,一经面世,立即受到朝野上下,特别是文人墨客的喜爱,常常供不应求,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摹仿之风,不仅明代有人暗中悄悄地仿,甚至清代、民国都争相效仿。

当今苏*州、扬*州不少玉肆还仍在仿制子冈牌,仍有不小的市场,仍有不少人对子刚牌情有独钟,可见子冈牌影响的深远。明以后有子刚款而非陆子刚制的玉牌子,称为“子刚款牌”,以别于陆子刚亲手制作的“子冈牌”。

而朱大富手中的这件子冈牌,就是一件子刚款牌。

这块玉牌呈长方形,上端穿孔,孔端两面刻划相同的夔龙纹,正面浅浮雕风景人物,一位玉面书生正在竹下吟风弄月,给人一种“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之感。另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