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农户的注意。
  如果不是国家暂时不允许个人买拖拉机,说不定拖拉机已经满大街跑了。
  万峰并没有因为拖拉机良好的销量就不再关心它,相反还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对拖拉机进行升级。
  他从上一世看过的无数拖拉机车棚的样式里选择了一款最好看的样式投入生产,给一部分出厂的拖拉机安装了驾驶室。
  同时也给部分的拖拉机头前梁改成带两组小弹簧弓板的减震版车头。
  而且他还通过一些部件自己生产,其余部件购买的方式整合做出了适合四轮子拖拉机使用的打气泵,给一部分后出场的拖拉机配上了气刹装置。
  现在已经正式改名叫渤海因呐河拖拉机厂的原洼后机械厂的院子里已经好几款的拖拉机头和两种拖车供客户选择。
  这几种变形的拖拉机虽然贵了几百元,但也有不错的销量。
  夏秋隆就没管国家不让个人买拖拉机这套,不但买了而且还买了一个前头带减震后面带驾驶室有全套气刹的高配版。
  用他的话说摩托才能拉多少东西,他开着四轮子到洼后拉一次货好几天不用来进货。
  现在夏秋隆的四轮子上就装了一百几十双鞋和一包服装。
  辛莉现在的买卖干得很大,一天已经有上千的流水了。
  “夏哥,回去告诉嫂子千万注意点,别被抓了典型,南方现在打击投机倒把可是挺严的。”
  “知道,我们会小心的,你不是要买电视机吗,五交化商店昨天已经来货了,五百多元好像是三洋还是日立的没记住,反正都是鬼子的。”
  电视机终于出现在红崖的商场了!
  万峰去找张海。
  如果放在两个月前他会自己掏钱买电视机,但是现在他已经减持了自己的分红比例,这个钱就应该让集体掏了。
  再说集体现在可是有很多钱的,这两个月光是拖拉机就卖出去一百五十多台。
  张海这货到底去把贷款还了,即便这样账面上依然还有十多万的资金。
  虽然这些都在原材料领域里流通,但买两台电视机的钱还是有的。
  大队的娱乐室是必须要有一台电视机的,其余地方有没有万峰倒是没怎么在意。
  至于他自己他还没准备买,彩色大屏幕的他都不爱看,12寸的黑白电视机他更没什么兴趣了。
  对于买电视机张海没有表示反对,从保险柜里拿出六百块钱就坐着摩托到了县城。
  五交化商店前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也不为奇。
  都是电视机惹得祸。
  电视机第一次进入这个沿海小城,这里有人知道电视机的,但却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知道电视机为何物,这些人聚集在这里就是为了电视机而来的,当然大多数人都是在这里看热闹的,毕竟一台电视机五百多元不是谁都买的起的。
  当一台电视机绑着红布从商店里被抬出来的时候,人们会发出热烈的掌声,仿佛那是他们自己买的一样。
  虽然五百二十元的价格昂贵,但依然不断有电视机被人买走。
  这些能买起电视机的大多都是干部级别的人或者是高级别的工人。
  普通工人和农村百姓也只有看得份儿。
  万峰和张海挤进了商店找到了江卓秀。
  “老江,买电视机不会也要票吧?”万峰担心地问,如果要票他可没有,就是黑市现在也不可能有电视机票。
  江卓秀摇头:“不要票,但是买彩色的好像要票?”
  “你们有彩色的?”
  江卓秀摇头:“没有,据说过两年才会有。”
  那你说彩色的干嘛。
  既然不要票,张海马上就掏钱让江卓秀给买了一台。
  人家买电视机还绑红布,万峰和张海什么也没绑就那么抬着出来。
  又不是买车绑红布为了辟邪,买电视机绑红布有个屁用。
  四周的人投来羡慕的目光。
  光有电视机没天线可不行,万峰不知道洼后离电视转播台有多远,如果不买天线回去收不到台还的自己动手做。
  又进去买了天线后,两个人突突突地回了洼后。


第0582章 电视机引发的欲望
  万峰和张海去买电视机谁也没告诉,但是在到队部卸车的时候还是被人发现了。
  尤其那些放学后的小孩都聚集在队部前。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万峰从摩托车斗里搬出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了。
  “队里买电视机了!队里买电视机了。”
  这些穿开裆裤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电视为何物就跟着大声吵吵,几乎转眼之间整个村里的人就知道队里买电视机了。
  因为之前有万峰的知识普及,洼后不少人虽然没看过电视机什么样子但是却知道电视机的干什么的。
  “就是坐在炕头能点电影的机器。”
  “啊!坐在家里就能看电影呀?”
  “那要是停电了还能看吗?”
  “咱们可以点蜡看!”
  ……
  很快队部门前就围满了大人小孩,都伸长了脖子看着那纸壳箱子。
  万峰算计了一下,三楼的会议室估计坐不下全小队的人就没有把电视机抬到三楼去,而是放在一楼,打算晚上就在小队门口放给全队的人看。
  把电视机天线接驳上,安到队部三楼的楼顶,这个高度应该够了。
  又跑到拖拉机厂现让电焊工给焊了一个两米高的电视架子。
  当这一切摆弄完,也还不到六点。
  “什么时候演呀?”小孩们着急了,连晚饭都不回家吃了。
  “现在没节目,要六点半才会有节目,你们赶紧回家去吃饭,等吃完饭电视就有节目了。”
  大人们是回去了,但是小孩没有一个回家吃饭的。
  当时的电视节目万峰记忆犹新,每天晚上六点二十左右电视机开始有信号,一个黑白的大圆圈。
  到了六点半,首先是动画片,如果不出现差错的话应该是鬼子的动画片《铁壁阿童木》,一部拍摄于我五十年代的动画片。
  万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里面的主题歌:越过辽阔天空,啦啦啦飞向遥远群星,来吧,阿童木,爱科学的好少年……
  阿童木可是当时在大人小孩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角色,万峰还记得八十年代末期某一期的《中国少年报》还刊登了阿童木的作者死亡的消息。
  那时候所有的小孩在六点半后都会焦急地等待在电视机前,等着这个十万马力七大神力的主角出场。
  动画片演完后就是新闻联播,接着就是一些科教片,到八点多钟才会播出一部电视剧,有时还会转播球赛。
  好像那年的亚太地区世界杯预选赛就是在这个冬天举行的,那是国家足球队距离世界杯最近的一次。
  电视节目正常情况下到十点多钟在明日节目预报中结束,一共三个半小时左右。
  那时的电视最让人称道的是没有一秒钟的广告。
  明天就是十一月一号,再过一个星期国家女排会在东经那个好像叫呆呆木的体育场冲击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万峰没有回家吃饭,而是跑到栾凤家蹭饭。
  闻听队里买了电视机,服装厂的姑娘们都不淡定了,吃完饭就早早地跑到了队部门前。
  万峰吃完饭也来到队部,电视机的调试大概只有他会摆弄了。
  当电视有信号的时候,他把电视机从箱子里拿出来摆到那个焊制的架子上,然后接上天线电源一拽开关,电视机屏幕上就出现了一大片雪花。
  先把频道固定在U频道上然后用微调找台。
  左右扭了几圈后,电视屏幕上终于出现了一个大圆圈。
  孩子们发出了一阵欢呼,但是等欢呼结束电视机的屏幕上依然是圆圈。
  “怎么光是大圈呀?怎么还不演呀?”有小孩焦急地问。
  “少等一会儿,到六点半就有节目了。”
  万峰耐心地解释。
  转眼就到六点半了,电视屏幕里终于出现了电视节目,个万峰的预想一样,动画片《铁壁阿童木》。
  尽管电视架子的高度达两米但是电视机太小了,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后面的人还是看不清。
  但这没办法了。
  不管后面的人能不能看清,但所有的人都看的目不转睛,尤其是小孩看得更是两眼放光。
  这个主角头上带着两个三角帽的动画片可是和电影上演的国产动画片完全不同,带给他们一种全新的冲击。
  电影上演的动画片通常都是一集,而这部动画片却是连续的,演完了一集还有一集。
  这就非常的有意思了。
  动画片演完就是新闻联播,然后是一步纪录片,再然后就是电视剧。
  转眼之间就到了晚上十点,当再见两个字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所有的人还不愿离去。
  电视散场后栾凤第一时间就找了万峰,态度坚决地道:“我要电视机,我要电视机,我要电视机。”
  她这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吗?
  有必要重复这么多遍吗?
  “没问题,你说要咱就买,明天我就去给你买。”
  电视机的出现竟然大大地改变了洼后人的生活轨迹,几个冬天要结婚的人,比如李二曼和兰芝第二天就明确告诉她们对象,结婚可以不要自行车、可以不要缝纫机、可以不要手表、可以不要录音机,但是电视机必须得有。
  由此可见电视机在她们心目中占据的位置。
  其实另外的三转一响加到一起已经差不多可以买出一台电视机了。
  不过他们买电视机还要等到结婚,栾凤的电视机却在十一月一号那天就被万峰拉回来了。
  万峰一次性买了三台电视机回来,其中有张闲买的一台。
  张闲现在估计已经有上万的身家了,买一台电视机根本不在话下。
  既然栾凤家有了,姥姥家没有就不好看了。
  张闲家因为在山上所以用不着天线,万峰只给栾凤家和姥姥家拉起了天线。
  这一晚洼后有四个地方亮起了电视机屏幕的荧光。
  没有电视机的人家开始不淡定了,很多家庭都把买电视机提上了日程。
  很多人家都等着今年队里分红,一等钱分到手就去买电视机。
  尤其是当十一月十六号,当国家女排战胜最后一个对手第一次获得世界杯冠军,这种购买的欲望就达到了高潮。


第0583章 又一个冬天
  改开初期,重新回到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迫切需要在世界上亮相,迫切需要引起世人的关注。
  没有什么比一个体育的世界冠军能更快地引起世界的注意。
  女排的这个世界冠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地来了。
  对当年的别人来说可以用什么刻苦训练水到渠成来解释,但对上一世的万峰来说,这个世界冠军就是突然出现的。
  万峰记得央视好像就转播了两场还是三场比赛,其中有对苏联一场和最后对日本一场,对米国的比赛有没有转播他不记得了。
  当时他根本就不知道排球为何物,也不知道这玩意究竟怎么算赢,反正当最后一场战胜小鬼子以后,宋世琼告诉电视机前的人们我们获得世界冠军的时候,他跟着心情振奋就可以了。
  这个世界冠军对当时国人的精神鼓舞是巨大和久远的,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拼搏精神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被国家大力的宣传。
  这一世他当初懵圈的事情出现在洼后人的眼前,他临时客串了一把解说,给洼后的人普及排球的知识。
  于是,洼后的一群农民们嘴里也开始出现拦网发球短平快等排球术语。
  同样的最后一场,当宋世琼依然以他激昂的声音宣布国家女排获得世界冠军后,洼后的人在最初的面面相觑后就冲到了外面大声欢呼。
  尤其青年人拿着脸盆水桶当当当地敲着在村里来回的奔跑,仿佛过年一样。
  万峰后悔为什么没买些鞭炮回来,估计这个时候一放,将威大队大多数人都会怀疑今年的日子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错误。
  排球比赛的事情一连三天都成为了洼后人的热门话题,甚至还形成了一股风潮。
  第二天就有人到栾凤那里提出要求,就照着女排身上的那套运动服给他来一套。
  栾凤疑惑地说人家是女排,是女的。
  不管男女你就给我做一套就行。
  于是,短短的三天,洼后的大街上就出现很多穿着蓝黑相间运动服的人的身影。
  栾凤嗅到了商机,停掉了手里所有的服装赶制这种运动服,短短两天就有几百套几种颜色搭配的运动服出现在市场里,竟然再次地形成了抢购的风潮。
  “大家都来看看呀,这就是女排夺得世界冠军时穿得颁奖服装,一套六块,数量有限,要买的抓紧时间了。”
  江军这货也是全程观看了女排的比赛,因此这家伙是第一个把运动服拿到小集市上来卖的人,而且卖得还不错。
  此时的集市上卖衣服的已经不止他一个人,哩哩啦啦的大概有五六个,都是从集市上转移到这里的。
  尽管天气已经开始转冷,但是小集市的热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开始升温。
  不但将威大队依靠的三个公社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个集市,就连几十里外的人也知道这里有一个全天候没有休息日的集市。
  而且这里的服装鞋帽类东西还比较便宜。
  于是,农闲后不少人都跑到洼后来一看究竟,弄得这里人头攒动,人潮汹涌。
  集市上售卖的品种也在逐渐增多,不但有服装鞋帽,农副产品水产品还有农机具,洼后的一些姑娘们还把自己空闲时绣的一些花呀鸟呀的让自己家人拿到集市上出售,竟然也卖出了不错的价钱。
  因为来买和卖的人不断增多,鞋厂门前的这块空地已经有点不够用了。
  正好这条沟里庄稼收完也空闲出来,于是队里雇来因为砖瓦厂停工而闲置的肖军的拖拉机拉来了很多河沙,把这片地用河沙铺了出来,一下就扩出了几千平的面积。
  人多乱龙多旱,因为年轻人多就自然免不了出现你瞅啥,瞅你咋地这种事情。
  对这种事情万峰是绝对不客气的,明文宣布洼后这里是活跃经济繁荣市场的地方,这里不欢迎那些耍牛笔的事情出现,如果在这里打架斗殴,偷偷摸摸一经发现重则送到派出所,轻的就是一顿揍。
  所以,从集市开始那天到现在三个多月,除了开始发生过几次这样的事情被镇压外,再没有这类事情发生。
  洼后有了集市的消息公社终于知道了,虽然张海被梁书记训斥了一顿了,但也没下令停止什么的,就算是默认了。
  毕竟这对勇士公社来说是一个好事儿。
  洼后今年的联产承包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虽然粮食的产量没增加多少,但是社员的收入却都有了稳定的增长。
  一个月二十五元的工资水准虽然和国家的正式工人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农村这也是人人羡慕的所在了。
  附近的青年有多少人要到洼后的工厂上班而不得。
  不管是鞋厂还是砖瓦厂乃至机械厂的工厂出门在外都会有一种优越感。
  八一年的秋冬之际,北辽省的农村开始大规模的联产承包,红崖县也在推广承包制,到了十二月底已经推广完毕。
  土地承包以后,农村就有了大量的闲置人口,洼后的人力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虽然个人雇工依然不得超过八人的规定没有改变,但是作为乡镇企业却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所以当洼后的队部贴出招工告示的时候,附近十里八村报名的青年男女如过江之鲫。
  洼后现在招工主要是为鞋厂扩大生产而招的,三套设备每套最低得预备两套人马,像现在的一套人马已经完全不适用了。
  鞋厂的招工本着先近后远的策略,毕竟太远的人来回上下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鞋厂现在还没有宿舍。
  鞋厂一共招收了六十人,其中以女性居多。
  那些被录取的人欢天喜地,因为住家较远的人没被录取而失望之极。
  机械厂也招收了一部分有技术的工人,机械厂生产的产品比较多,人手少了根本不行。
  这批工人进厂后,机械厂的各个类别的产品就可以同时生产而不会产生冲突。
  当时间进入十二月的时候,张海决定今年提前进行分红,很多家庭还等着钱买电视机娶媳妇呢。


第0584章 分钱了
  队部三楼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连走廊和娱乐室也都是人。
  万峰就纳闷了,平日也没见这么多人呀,这怎么一到分钱人就都出来了。
  分红是以奖金的名义发放的,作为洼后的最高领导者,张海在洼后的社员面前做总结性发言。
  “今年是我们洼后实行联产承包后的第一个年头,大概很多父老乡亲心里没底,不知道我们今年的收益如何,现在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我们今年各个生产部门的效益普遍很好……”
  接下来张海就开始一项项地公布各个项目的收入情况,鱼塘收入多少钱、砖瓦厂收入多少钱、胶鞋厂收入多少钱、机械厂收入多少钱……
  这里面的大头的机械厂,其次是胶鞋厂,砖瓦厂的收入也还凑合,至于鱼塘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计了。
  收入最多的反而是见利最晚的机械厂,从拖拉机生产出来到现在,四五个月的时间,拖拉机一共销售出去三百台左右,仅此一项就带来了三十多万的利润。
  除了被张海还了几万的贷款后,账面还有二十多万躺在哪里。
  胶鞋厂自从新设备上来后产量直接翻番,每天也有上千元的利润,除了收入买设备的投资外也积攒下了几万元的收入。
  在剔除了万峰的分成和上缴的利税后,洼后还有二十五万七千的结余。
  这些钱让洼后的社员们惊呆了,想不到小队竟然这么有钱了。
  “这些钱我们要预留一部分作为周转资金和一些项目的研发费用,我和小万以及会计出纳商量了一下,这部分提留款项的数目是十二万,余下的钱将以奖金的形式平均发给在队里所有企业工作的社员,这些工人不管是本队的还是外队的,只要是在洼后的企业工作的就人人有份,希望洼后本队的人不要在背后说三道四的,影响团结。”
  这个数目是经过研究决定的,按照万峰的意思是要留十五万,因为单是机械厂的周转资金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张海和会计一算剩下的十万多若是发下去连台电视机都不够,怎么也得够买台电视机的钱才行。
  因此也就预留的十二万。
  洼后所有的企业里,砖瓦厂有七十多人,鞋厂去年的工人有八十人,加上机械厂的一百多人,一共有二百五十八人,加上张海和会计出纳一共是二百六十一人。
  这里面不包括在队里所有企业什么也没干的人,不过这样的人家几乎不存在,洼后所有一百多户人家,每家最少也有一个人在队里的企业干活。
  这样每个工人可以分到五百二十四元的奖金,正好够买一台电视机的。
  社员们一听每个工人能分到五百二十四元,个个眉飞色舞。
  接下来就是分钱了。
  会计就坐在小队的财会室里,张海喊一个名字就发一份钱,奖金一直发到下午才发放完毕。
  有钱的社员出门就到集市上进行了一番抢购,很多好吃的东西都被他们买走了。
  洼后劳力多的人家这一次就能分到上千元,比如万峰姥爷家,小舅加姥爷就分到了一千元。
  小舅母因为是在栾凤服装厂干活,因此队里的奖金没她的份儿。
  小舅门已经升级成了母亲,现在一天到晚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着儿子像白痴一样的笑。
  “咱们今年是不是也发点奖金,别让咱们的工人心里失去平衡。”看到小队发奖金了栾凤有点坐不住了。
  虽然服装厂员工的工资远远高于集体企业的工资,但是人家一下发五百多的奖金,手下的员工难免心里失衡。
  栾凤和万峰商量。
  “发呗。”奖金当然是要发的,不然员工哪来的积极性。
  “那发多少呢?”栾凤有点犯愁了。
  服装厂现在常驻的员工三十多人,一年的净利润在九万左右,如果也每人发五百,全年利润的六分之一就没有了。
  “每人发三百吧,咱们和集体不能比,用我的钱发吧,到年底你就不用分红给我了。”
  冬天的时候服装厂的服装利润能高一些,一个月大概有近一万的收入,万峰能有四五千的分红,这些钱全部拿来发奖金。
  栾凤仿佛占了便宜一样偷偷地笑。
  “得了便宜不笑行不?”
  “我就知道你对我好。”
  服装厂虽然奖金没有队里的企业多,但是员工们的工资可是比那些企业里的员工高多了,因为是记件工资每个人都是干劲冲天,加上水平的不断提高,像服装厂里一些成熟老手比如江敏和李二曼她们工资已经达到七十多了,就是那些最近出徒的人工资也在三四十左右。
  因此一年的收入加上这次奖金,收入比集体企业的人还多。
  人有钱后,整个人的精神都和往日不同了,一个个昂首挺胸的。
  奖金发放后,洼后的人家就开始按照自己的需求设计自己的生活。
  除了那些要结婚的外,买电视机就成了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儿。
  因为购买的家庭较多,张海决定集体解决这件事情,要买电视机的人到队部报名,由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