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是七月中旬假设到十一月底也不过才四个多月,十五片瓦他们根本就生产不出来。
  万峰叹息一声:“我们生产不出十五万片瓦,我们只能生产十万片。”
  十万片这还是万峰鼓着肚子吹牛比的说法,就这个数字他们也根本生产不了。
  先占着再说。
  “十万也行!”
  为免夜长梦多,万峰直接就提议签订合约,签合约地点是这趟街上一个叫四季香的饭店。
  甲方代表是周炳德和一建一个类似于秘书的角色还有一个可能是副厂长什么的,从周炳德直接答应签订合约来看,在一建周炳德还是很强势的,根本就不用开会讨论什么的。
  乙方这边的负责签字的代表是夏秋隆,万峰算是助理。
  万峰之所以让夏秋隆当乙方代表是基于万一将来出现什么纠纷,夏秋隆的力量是远大于他的,什么事情在红崖夏秋隆出面比他出面好用的多。
  就算是拿夏秋隆当枪使了。
  当然也不是白当,虽然今天的合约是万峰谈成的,但他和夏秋隆的约定依然算数,每卖出一块砖一片瓦夏秋隆他们都有二厘钱的分成。
  万峰点了十个硬菜,对方三人自己这边三人,十个菜根本就吃不完的吃。
  接下来就是关于价钱和协约的起草了,推杯换盏之间合约一条条地也就协商完毕,很快双方就草签了合约。
  合约规定,洼后砖瓦厂每月供应红砖五万块,具体不分等一律按照三分八厘计算含运费。水泥瓦每月供应不得低于两万片,每片含运费九分,其中包括部分钢丝瓦,砖瓦厂负责送货到目的地,建筑公司按月结算,砖瓦厂要保证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最后是如果不能履行合约双方的赔偿规定。
  这一切都是万峰坚持要弄的,尽管这个时期国内在合约方面还处于一片空白状态且不一定有什么法律效力,但有白纸黑字在就是出了什么岔子也有个证明。
  至于送货时间,只要在早晨七点到下午五点之间可以任意送到。
  这份合约尽管和后世的合同相比显得很是潦草,但在八零年也算是一份正式的契约,签订合约的双方都有了基本保障。
  合约签订完毕,酒也喝得差不多了,万峰结账后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握手道别。


第0143章 夏秋隆原来是妻管严
  临出门时周炳德说了一句玩笑话:“我从来没想到今天和你一个小孩签了个合约,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玩笑?”
  万峰一拍胸脯:“您放心,洼后的砖瓦厂都是我出主意才建起来的,我可是砖瓦厂正经的股东,我的话就算数,我们明天就开始先送一车砖瓦来,你们检验一下质量。”
  合约完成,万峰的心里立刻赶到无限的轻松,一桩最大的心事了了。
  他和夏秋隆并肩在街上走,小五给他推着自行车。
  “夏哥!明天砖瓦车到的时候,有可能要你带着去送货地点,我不一定去,我还有别的事儿。到时候如果检验质量的人若是吹毛求疵的话,递盒差不多的烟上去就行,不用超过两毛。”
  八零年的人还是很单纯的,夏秋隆似乎没想明白:“这算不算是不正之风呀?”
  万峰呵呵一笑:“只要好使就别管那么多,一盒烟还算不上什么不正之风,如果对方不吹毛求疵就不用给,省点是点。”
  说话间三人走到了县纺织印染厂门口。
  “老夏!”一个女人的声音从纺织印染厂方向传来,随后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从纺织印染厂门口走了过来。
  女人三十多年纪有几分姿色,脸色略显苍白,有一种病态的美。
  “小万!这是你嫂子。”
  万峰是个讲礼貌的孩子,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嫂子好!”
  “这是小万兄弟。”
  女人的眼睛亮了一下:“你就是小万兄弟,想不到你这么小却这么勇敢。”
  很明显,夏秋隆把万峰和他并肩作战的事情说给老婆听了。
  “小万兄弟,改天到家坐坐,嫂子做点好吃的给你吃。”
  “好好,改天一定去打扰嫂子。”
  女人一转脸对着夏秋隆就皱眉:“老夏,你看看人家小万兄弟,你再看看你,一天到晚溜溜达达不务正业像什么样子!”
  夏秋隆脸红:“今天我可没不务正业,我们在干正事儿。”
  “干正事儿?干什么正事儿,说出来我听听。”
  夏秋隆唯唯诺诺半天没整出一句。
  万峰大开了一回眼界,想不到夏秋隆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竟然也是妻管严!哇哈哈哈哈。
  不过他只能在肚子里笑,不能笑出声。
  “嫂子!夏哥今天确实在干正事儿。”
  为了夏大妻管严今天晚上不跪搓衣板,万峰挺身而出,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把事情前前后后说了一遍。
  女人脸色立刻好转甚至有点喜上眉梢的样子:“这还差不多,不管赚钱多少起码干点什么,小万兄弟,你夏哥以后就归你管了,一定要把他赶到正道上去。”
  他是驴吗还用赶。
  “喂喂!嫂子,这好像不关我什么事儿吧?”
  “就这么说定了,你夏哥以后要是上不了正道,嫂子我就拿你是问。”
  万峰这叫一个郁闷,这霉倒的,平白无故弄了一个大包袱在身上,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这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夏秋隆老婆袅袅娜娜地去了。
  “夏哥!你这也太让兄弟我瞧不起了,想不到你这浓眉大眼的竟然也妻管严了?还能不能行了?”万峰挖苦道。
  夏秋隆无奈地一笑:“兄弟,你不知道,你嫂子身上很好几样病,要天天吃药,大夫告诉不要惹她生气。哥我呢现在混成这熊样,家里生活其实挺紧吧的,你嫂子她现在在办病退,估计再有一两个月就退了,只能在家养病。”
  什么病啊年纪轻轻就病退了?这就是夏秋隆妻管严的原因?
  病退好像是开百分之七十还是八十的工资?那一个月才多少钱?夏秋隆没有收入家里还两个十多岁的孩子,在城市里这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啊!我说夏哥你这不是自己骗自己玩吗!你这边尽量不惹她生气甘愿当妻管严,那边就不务正业五马六混,你说嫂子她会不会更生气?”
  夏秋隆伸手摸头:“我其实也不想这样,纺织印染厂里都是一帮老娘们,厂一个月才三十多元钱,我在那里也确实呆不下去,好地方又没门路找不到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没事儿,以后慢慢的就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将来还会更好,现在我要走了,别忘了明天到县医院来等我们。”
  万峰和夏秋隆分开后来到第二百货,洼后那些怀春少女少妇们的需求不能忘了,如果忘了回去这一晚上说不定要打多少喷嚏。
  背后那些娘们指不定都会说些什么诅咒的话。
  按照小本上的记载把各种颜色的线衣买全,然后买了两尺白布就开始回程。
  一个小时左右万峰回到洼后来到砖瓦厂。
  砖厂里非常的忙碌,三四十人围着加工水坯的机器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转来转去,重新装窑的红砖窑顶部在冒着渺渺青烟。
  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张海背着手面无表情地站在一个凉棚下,望着砖窑上袅袅青烟不知在想什么。
  凉棚里有桌子,桌子旁边放在一个水桶,水桶上有水瓢。
  万峰到了桌子前拿起水瓢舀了一瓢水,咚咚咚地灌了下去。
  水是才从井里拔出来的井拔凉水,喝着这个痛快,一直凉到脚底。
  “哇!好爽!”扔下水瓢抹了一下嘴巴,一屁股坐在木凳上。
  张海扭头看了万峰一眼什么话也没说。
  “张海舅,我舅母跟人家跑了?”
  张海一瞪眼:“谁说的?”
  “那怎么我回来你怎么一点热烈欢迎的表示都没有?”
  “你有什么好消息我要表示热烈欢迎?”
  “嘿嘿!人呢真是很现实,有好消息就乐得屁股开花,没好消息就板着个脸,什么时候能像天上的鸟儿一样有个高境界?”
  张海一扭屁股坐在万峰对面:“看你小子油嘴滑舌的好像有好消息,说出来听听。”
  “我今天卖了六十斤香瓜,赚了两块钱这算不算好消息?”万峰抓起一把蒲扇扇风。
  “这算什么好消息?”
  和他没什么关系自然不算什么好消息。
  万峰从挎包里拿出几张纸推到张海面前。


第0144章 幸福的烦恼
  “什么玩意?”
  “看看你不就知道了。”
  这是几张由订书器订在一起的纸张,上面用油印机印着略显模糊的字迹。
  张海拿起那几张纸看了起来,脸上渐渐地弥漫出了喜色,当把这几张纸看完张海已经有点欣喜若狂了。
  他噌地站了起来:“通知机器先停一下,让大家都到水泥厂房里我要开个临时会议。”
  几分钟后,机器停止的喧嚣,人们停止了忙碌,一场临时会议在水泥制品车间里召开。
  水泥制品车间里和外面的阴凉处站满了洼后队的社员,整个洼后队青年力壮的社员都集中在砖瓦厂,因此这里弥漫着强烈的青春气息。
  张海站在人前脸色红润精神振奋说话的声音都大了不少:“社员们,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
  话到这里张海故意来了个停顿,遭到了万峰的强烈鄙视。
  你说就一口气说完得了,还大喘气,这个时候卖关子就是欠揍,万峰很想在张海后面踹他屁股。
  “我们砖瓦厂的产品有销路了。”
  有掌声响起。
  “这一回不是一般的销路,而是大大的销路,我们红砖几乎等于被人家包销,水泥瓦我们接到了十万片的销量。”
  这一次的掌声如潮,房盖差点被掀起来,大家拼命的鼓掌,所有人的脸上都激动不已。
  “大家加油干,好日子就快降临了,我只是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我的话说完了,下面继续干活!”
  待社员们出去后诸平凑了过来:“队长!你刚才说我们接了十万片瓦的制作任务?”
  张海点头扬了扬手里的那几张纸:“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到冬月底之前前我们要供应十万片瓦。”
  诸平扑通一声瘫坐在地上:“我说队长这是谁弄来的任务?”
  “你外甥呀。”
  诸平的眼睛就落在了万峰的身上:“外甥!你不会是想害你舅舅吧,咱们现在一天就能生产二百片瓦,我拿什么去完成十万的产量?”
  “你看,卖不出的时候一个个急得火上房,这有了订单你们又嫌多,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扩大产量呗,明天让肖德祥给我们再做一千套模具,红砖他们的要求是有多少要多少并没有具体的数字,我们可以把压水坯的人调一部分过来,这房子面积不够用再盖一栋,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反正我把订单弄来了,你们能不能生产出来就不关我的事儿了,还有明天派一挂马车拉五百红砖和五百片瓦先送过去,人家要看看样品,哎对了,我明天也需要一挂大车,最低得两个头,大车明天早晨五点半到山顶老梁头瓜地等我。”
  说完,万峰就离开了砖瓦厂正准备离开,他小姨诸艳鬼鬼祟祟地过来了。
  “让你买的东西都买回来了?”
  “买了,都在这里,正好都给你,你去给分分。”
  万峰把身上背得挎兜摘下来,把里面的白布拿出来然后把包交给了小姨。
  小姨拿着包欢天喜地的去了。
  万峰骑车离开砖瓦厂来到栾凤家。
  栾凤穿着那件山寨运动服正在缝纫机上扎扎扎,看到万峰来两个眼睛都笑出星星了。
  万峰把白布扔到她家的柜子上:“别老一天到晚的趴在缝纫机上,该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别累坏了眼睛。砖瓦厂下工后可能会有人要找你往衣服上缝杠杠,布我买好了,价钱也都讲了,缝一件衣服杠两毛钱。”
  “啊?她们都买了?这些眼馋货,看人家穿就跟着眼馋。”
  女人就这点不好,只能允许她自己漂亮不能忍受别人也漂亮。
  “十六七个人买呢,要是都让你给缝你能赚三块多钱。”
  “这么多!”栾凤转脸就神采飞扬了。
  “你姥姥的衣服我做好了,你看看行不?”
  栾凤从里屋拿出一个布包,从布包里拿出一件衣服。
  衣服做的中规中矩,前襟是那种用线编织的排扣,尽管略显粗糙了一点。
  “不错不错,衣服我拿走了,那两尺白布你也不用给我钱了,就当这件衣服的手工钱了,好了,我走了。”用一张报纸把衣服包起来走出了栾凤的屋子。
  栾凤笑意盈盈地送万峰到门外,水汪汪的眼睛一直看着万峰上了山梁,来到老梁头的瓜地。
  老梁头正在瓜地不知道瞎忙什么。
  万峰走进瓜地随手揪了一个瓜,一拳砸开咬了一口。
  “呸呸!是生的。”
  老梁头笑得嘎嘎的:“你也算卖了十多天瓜了,竟然还分不清生熟。”
  “谁说的,我是没注意。”
  老梁头扔过来一个瓜。
  一边吃瓜一边问:“老头,带板链子的马车一车能装多少香瓜?”
  老梁头似乎没听懂万峰的话:“带板链子?”
  秋天拉玉米的时候,马车都要带上板链子,板链子就是一些一米高左右的木板用废弃的自行车外带或者胶皮帆布什么的一块块连接在一起,用是时候立着放在马车上,类似于机动货车的车厢板,就是为了扩大装载面积的。
  老梁头挠头:“没实验过,怕是最少也得五六百斤吧。”
  “那就六百斤吧,你就照着十元钱的下吧,明天早晨五点半我来装货,在五点半前你得把瓜给我下出来,能做到不?”
  一分五一斤的香瓜十元钱能装六百七十斤。
  老梁头沉思了一下:“没问题,实在不行叫我儿子来帮我下瓜,但是你一下拿六七百斤你能卖完吗?”
  “那就是我的事儿了。”
  万峰一边往园子外走,一边揪了几个香瓜揣进兜里,这一园子瓜用不了几天就该下梢了,再不卖就来不及了。
  回到姥姥家正是吃完饭的时候,姥爷姥姥小舅小姨齐聚一堂。
  万峰把用报纸包着的衣服放在桌子上:“姥姥,你的新衣服做好了,等吃完饭穿上试试。”
  诸艳哪里会等到吃完饭,一把抓过报纸撕开把衣服拿出来。
  “哇!好漂亮,妈!你穿上试试。”
  “可不可惜这钱了,做什么衣服,我都多大岁数了。”
  尽管姥姥嘴里唠唠叨叨,但小姨还是三下两下就把衣服套在了姥姥的身上。
  尽管衣服的颜色不是红色的而是大酱色的,但是穿在姥姥的身上竟然给人一种红彤彤的感觉。
  衣服上那些圆形的牡丹花在灯光下清晰地显露出来似乎散发出隐隐的光芒,显然出雍容华贵的美感。
  眨眼之间,姥姥仿佛就换了一个人,仿佛一下年轻了十岁。


第0145章 天要下雨?
  真是人靠衣服马靠鞍,只是这么一件衣服就让年已近六十岁的姥姥焕发出了青春。
  诸艳还拿来了她那一尺多长的半截大镜子,围着姥姥左照右照。
  “死孩子,别照了,好了,我还要喂猪呢。”姥姥急急忙忙地脱下衣服然后拎着猪食桶出去了,在出屋门的时候万峰看到姥姥用手擦了一下眼窝。
  “姥爷,等过年的时候我也给你做一件新衣服。”
  姥爷只是微笑既没表示反对也没表示赞同。
  “就我什么也没有。”小舅在一旁唉声叹气。
  万峰从兜里掏出几个香瓜:“那!你有这个。”
  诸平一看是香瓜拿过一个就开始咔咔咔,你看没心没肺的人都是这味儿。
  “小姨,那些衣服你都给人家了?”
  “还用给,这些不要脸的家伙都抢了,一下工饭都不吃就跑栾凤家去了排队缝杠杠去了。”
  洼后的这些娘们如果人人都穿这种山寨的运动服势必会在将威大队形成一个冲击波,万峰不信别的队的娘们们能耐得住风光都被洼后人抢走这股潮流,她们必将也跟着凑热闹,那么栾凤就是缝杠杠也能赚一笔小钱。
  估计把缝纫机的钱赚回来不成问题。
  当这股风气再蔓延呢,蔓延到全公社乃至孤山公社黑礁公社,这是多大的一个市场呀。
  当然人家不一定都会到栾凤这里加工,毕竟各个公社都有成衣铺。
  但起码栾凤在这一带是打出名声了。
  如果有可能自己加工衣服呢?
  如果栾凤自己把衣服加工出来出去卖是不是这个市场就占领了?
  如果万峰没记错的话,八零年西柳大集的丁启山已经在做裤子上有一定的规模,西柳大集也出现了雏形。
  到八二年西柳就出现了国家正式批准的服装交易市场。
  如果洼后开办服装加工厂,产品除满足本地需求外完全还可以拿到西柳集市上去消化库存。
  一旦开启不但能解决将威大队贫穷面貌,还能大大拉动当地的经济,甚至能造福一方。
  这绝对是一个可以实行的计划。
  红崖县有纺织印染厂可以供应布匹,人员方面栾凤可以培训,洼后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不老少,到年底怎么也学会了,服装的样式自己的脑袋里有的是。
  唯一欠缺的就是布票了,没有布票就买不到布,买不到布这些计划就是空中阁楼。
  布票这玩意要八三年的十二月份才会全部作废,这还有两年的空窗期,到哪里去找大批量的布票呢?
  万峰想到了黑市,不知红崖县的黑市有没有这么大量的布票?
  这个问题就得夏秋隆帮着他解决了。
  ……
  一大早万峰赶到瓜地的时候意外地发现赶着马车来的是梁万。
  “梁万舅,你应该去拉砖瓦才对呀?”
  “老袁的车去拉砖瓦了,咱们轻车熟路的当然是先紧你了。”
  这老小子知道跟着万峰有便宜占,当然吵着闹着来拉瓜了,老袁傻乎乎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景儿。
  老梁头已经把瓜都下好了,昨晚动员了家里所有成员,据他自己说他半夜两点就起来带着全家人下瓜。
  半夜两点他是怎么找到瓜的?难道长了夜猫子眼?
  老梁头的老婆儿子加儿媳妇开始装车,老梁头亲自在车上把香瓜一层层地码得整整齐齐。
  半个小时后,六百多斤香瓜就装上了车。
  万峰付钱后梁万大鞭子一甩马车就离开了瓜地。
  装砖瓦的速度比装香瓜快,当梁万的马车来到崔屯大道的时候,装着砖瓦的老袁马车已经在道边等了半天了。
  “三舅,你怎么连个装卸工都没带?”
  梁万的马车在前老袁赶得马车在后,一边走一边闲扯。
  “嘿嘿,张海说了,我自己装卸额外给一份公分,所以我就自己干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些要钱不要命的主儿。
  万峰骑自行车从洼后到县城需要一个小时,马车走就得两个小时左右。
  “这天该下雨了,咱们今天说不定会挨雨浇。”梁万甩着鞭子信口胡柴。
  这不扯蛋吗,这晴空万里的哪里有一点下雨的迹象。
  “梁万舅,你早晨喝酒了,怎么还没到七点你就开始说胡了?”
  梁万眼睛瞪起来了:“前两天北山可是下了好一场暴雨,据说有的地方都淹了,这可是真的。”
  既然是真的怎么还有据说?
  再说这逻辑也是醉了,北山下雨关这边什么事儿,反正这天万峰不认为会下雨。
  马车到县医院门前的广场时正好是上午八点。
  夏秋隆和刘赫以及小五还有另外两个万峰认识但叫不出名字的青年已经等在这里,他们将带着老袁去一建指定的工地卸货。
  万峰给他们相互做了简单的介绍后,夏秋隆和小五就带着老袁的车走了,那两个万峰叫不出名字的青年留下来帮着万峰照看场子。
  下面就进入简单的卖瓜时间了。
  现在万峰有点怀疑老梁头的香瓜里是不是混合了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基因,比如含有罂粟的元素,要不怎么还有吃香瓜上瘾的?
  今天等着买瓜的队伍比以往大了不少,哩哩啦啦有三十多人。
  人都有一种盲从心理,在这里等万峰香瓜的三十多人,当万峰的马车停好这些呼啦一下围上来把马车围个水泄不通竟然造成了一种抢购的场面。
  原本逛大街看病号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就会过来凑热闹,看看究竟。
  有人看清是卖瓜的就走了,有人嘴欠就问买瓜的人这瓜怎么样。
  买瓜的人都是吃过万峰的瓜的人,自然实话实说。
  “这小孩的瓜是他自己家的,他爷爷是种瓜能手,种出的瓜老好吃了,我都买了好几天了。”
  在这种口口相传之下,马车前围着的人竟然越来越多,把万峰忙的恨不能生出三只手……
  这种场景一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当九点半的时候,车上的瓜仅仅剩下了车底下的一层,估计不足百斤。
  眼前空场了,终于没人了。
  趁着空闲时候,万峰把剩余的瓜捡成一堆。


第0146章 酒驾
  梁万也是忙了一身大汗,脸都兴奋的红了:“卧槽,我还是头一次看到这样卖瓜的,这简直就是抢购呀。”
  “码的,我们眼睛都累疼了。”夏秋隆留下的两个看场子的抱怨,从马车到这里时到现在他们两个自始至终就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