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栾凤数次也想要抱抱孩子,但都被万峰给拦下了。
  她抱人家孩子他实在放心不下,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摔着了也就摔着了,没办法谁让是自己家的呢。
  可别人家的孩子若是被她摔着了他赔不起。
  韩广家抱着孩子坐在副驾的位置,栾凤和梁红樱在后排叽叽喳喳,净扯些生孩子疼不疼怎么个疼法这种没营养的废话。
  回到将威后,梁红樱开始进入当大爷的角色,往热炕上一坐享受生活。
  看那架势估计上厕所都不准备下炕了。
  “你这埋汰人的嘴是真厉害,上厕所不下炕?你当我是白痴炕上尿炕上拉呀?”梁红樱不爱听了。
  “你可以让广家给你端尿盆呀。”
  “你给我滚!”
  万峰滚了,接完韩广家他还要去县医院去接刘胜安。
  刘胜安媳妇今天也该出院了。
  办理完出院手续,刘胜安搀扶着他媳妇从医院里出来,坐进了轿车。
  “小万!嫂子谢谢你了。”
  刘胜安媳妇一坐进车就向万峰表示感谢。
  “嫂子!不用说这些客气的话,这事儿谁遇到都会帮一把的。”
  “万峰!看看我能给你干点什么?以后我就是你的人,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万峰开车出来了医院的院子,驶上大街才回答刘胜安的问题。
  “我帮你可没有让你给我卖命的意思,你如果这么理解那就错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为了报恩再也是为来了还你钱,你说得对指着卖鱼欠你的钱五六年也还不上。”
  万峰一共借给他一万七千元。
  这一万七千元并没有花完,还剩七千多元。
  但一万元的饥荒在当时也是可以压死人的。
  八十年代北辽南部曾经流行过一句话:饥荒过万,心惊胆战。
  通俗解释就是一个家庭只要饥荒不过万,怎么都是有希望的。
  若是饥荒过万了,那日子就不太好过来了。
  那时想还上一万元的外债是真的很不容易。
  “你能干什么?”万峰问道。
  刘胜安沉默,是呀!自己能干什么?
  好像除了种地和倒腾鱼外真的不会再干什么了。
  种地还种不好,卖鱼似乎也不精。
  这时刘胜安才发现自己几乎等于什么也不会干。


第1491章 油坊
  刘胜安本身是农民,粮油加工这条路应该是比较适合他走的,可惜粮油市场要到九二年才开放,现在走这条路还不行。
  虽然粮食开放还得两年,但是开油坊却没任何问题。
  从八四年开始就有无数个人的冷轧油坊出现了,何况现在已经是八九年了。
  “你开个小油坊吧,专门卖桶装油,自己注册个商标,这辈子你就专门玩这个。”
  农村人现在吃油依然延续着传统,用自己家地里打出的黄豆送到油坊换油。
  一百斤豆子油坊给十三斤豆油和八十斤豆饼。
  油坊名义上是赚加工费,一百斤豆子一斤几分到一毛左右的加工费。
  其实油坊有很多赚钱的道道。
  热轧油坊一百斤豆子可以打出十六个油,它最多才给十四斤油,这样油坊在油上能有个两斤上下的赚头。
  而且在豆饼上也有几斤的赚头,虽然豆饼不值钱,但积少成多数量也很可观。
  但是城镇居民除了供应外如果油不够吃就只能靠黑市买油或者是到农村通过亲属买油了,直到九一年底粮票取消粮食市场完全放开为止。
  那时要买豆油都是自己带着器皿,大多都是那种四方的塑料壶。
  而圆形的油桶则还没有出现。
  大陆桶装油出现最早的就是九一年出现在商店里的那条金龙鱼了。
  洼后大集里有上千家专门做生意的家庭,这些家庭很多都是来自外地,虽然不说是房无一间但保证地无一垄。
  他们的吃油全部靠买。
  刘胜安只要把这个缺口补上再往城镇里销售一部分外带将威工业区里的这些工厂,一年赚个三万四万的轻飘飘。
  “什么是桶装油?”
  “就是用小塑料桶装的油,一桶装五斤或者四斤。”
  “就是塑料壶呗?”
  万峰摇头:“这塑料桶是圆的,透明的。”
  塑料壶是不透明的,档次自然不行了。
  “就是卖豆油呗,这能行吗?没看到谁卖豆油能赚钱呀?”
  “那得看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想在这上面一年赚十万二十万,现在肯定达不到。但如果你的目标说一年赚个三四万块钱,那没问题,我可以告诉你,不出将威你就能赚到这些钱。”
  南大湾和将威地界大小工厂上百家,每个工厂都有自己的小食堂。
  一个厂子的食堂就按照最经济的用量计算,也得三四百斤豆油,这还是抠得想死那种。
  正常情况,一个百八十个工人的小厂一年就得个千八斤的豆油。
  整个将威大大小小工厂数超过二百家。
  仅仅南大湾和去年才开始启用的大小树屯中间的东山工业园区就有超过二百家的工厂。
  这些工厂一年就得有十几万斤的走量。
  去年的物价疯狂至今还在产生影响,在猪肉已经上涨到两块六一斤的时候,豆油也接近一块五了。
  刘胜安哪怕一斤豆油就赚一毛钱,将威这个工厂一年就能让他有两万的收入。
  再加上大集里那些常年住在将威的做生意的家庭,万峰的估计还是非常靠谱的。
  万峰只要打声招呼,这些豆油还需要别人的家的吗?
  如果形成了品牌,将来的收入还会上涨,以后年入十几万几十万都不是事儿。
  一年就是能赚三四万对刘胜安来说那都是惊喜了,他现在骑着个自行车跑东集赶西集的一年也不过才赚两千来块钱。
  “真的?”
  万峰就开始给刘胜安算账。
  待万峰把帐算完,刘胜安心里豁然开朗。
  有贵人助赚钱竟然这么简单。
  “那投资一个热轧油坊要多少钱?”
  开油坊当然要开热轧的,冷轧油坊出油率太低。
  万峰一边开车一边和刘胜安算一个年轧几十万斤豆子的油坊投资。
  从厂房到设备到收豆子的本钱以及电费人工,算来算去最低得有十万的投资。
  这十万的投资里收豆子的成本最大,几十万斤豆子就得几万元。
  除去收豆子的成本钱,厂房设备方面的投资倒是不多,三万四万就够了。
  刘胜安傻眼,十万!这上哪里去弄?
  钱和设备不是问题,钱万峰可以借刘胜安也可以到农村信用社去贷。
  设备南湾厂可以代做,不就是上下两个大号螺栓靠挤压把大豆挤出油吗!
  那些老设备还是靠人力来回的搬动杠杆加压,南湾厂可以通过齿轮变速直接设计成电动的,连人工都能省下不少。
  收豆子问题也不大,附近周边几个乡镇收几十万斤豆子应该不难。
  如果豆子不够,刘胜安完全可以到别的油坊收油,在大批量收购的情况下自然是有优惠差价的,回来贴上自己的牌子不就完了。
  那时还没出现转基因那种害人的东西,所有的豆油都一样,当然掺假的除外。
  “有没有勇气干?”
  “这个我需要考虑考虑。”刘胜安有点拿不定主意。
  投资这么大当然要好好考虑了,这可不是拍脑袋或者拍屁股随便决定的。
  万峰非常理解。
  第一次做买卖的人都有想赢怕赔,瞻前顾后的心理,将来习惯就好了。
  车到周家小队刘胜安家门前,刘胜安搀扶着他媳妇下了车。
  “到家坐会儿吧?”
  “不了,这天也快黑了,我还得回去接我媳妇回家就不进去了。”
  “油坊的事情我考虑两天再给你回答。”
  “不急!我这两天要出去一次,估计要两个月才能回来,再回来弄不好五一前后,你有两个月时间考虑。”
  和刘胜安挥手告别,万峰打道回府到服装厂接栾凤和张璇。
  “张璇的设备正常情况下应该明后天就到,我有种预感明天说不定就会有人来接我和陈道,可能不在家。设备放置的地方我都准备好了,如果来了和我大舅打个招呼,让他安排人把设备暂时先卸到仓库里,等厂房盖好再安装,那时估计我也回来了,两个糊涂虫,记住了没有?”
  栾凤伸手去捅张璇的咯吱窝:“糊涂虫,记住了没有?”
  “谁糊涂虫呀?”张璇为了捍卫领土完整,反抗栾凤的侵略。


第1492章 练军姿走正步
  两个女人疯够了,开车回家了。
  今天已经是三月四号了,万峰有一种预感,明天诸国雄说不定就派人来了。
  万峰觉得自己就是到穷困潦倒哪一天,到大街上扯旗算命都饿不死。
  你看他的预测多准,三月五号这天上午诸国雄的人还真就来了。
  两辆吉普,两个司机几个穿着便衣的人。
  领头一个年轻人向万峰出示了证件,证明他是诸国雄派来接万峰的人。
  早就做好准备的万峰和陈道挥别父老乡亲,坐车到了渤海,然后坐飞机来到首都。
  在守卫首部部队的某基地里,万峰见到了诸国雄也见到了此行的那些将校们。
  “姥爷,人家都是将军大校什么的,就我穿着个尉官制服,这影响祖国的脸面。”万峰很正经地向诸国雄提建议。
  诸国雄似笑非笑:“想说什么就直说,在这里不需要拐弯抹角的。”
  “我要穿校服……啊是校官服,哪怕少校也行呀,陈道还弄个中校呢。”
  “人家岁数在那儿,就是穿个将官服也没问题,你这毛都没长齐穿高了人家一看就是假的,凑合着穿吧!还有这里是部队,在部队不许叫姥爷,叫首长!”
  看来只能安心地穿上尉的服装了,至于管诸国雄叫什么,就一个称呼没什么重要的。
  接下来万峰要在这里经受十天左右的集训,主要是规矩礼仪方面的训练,这一次出国门代表的可是祖国,不能给祖国丢脸。
  这次代表团的团长和陈道是一家子,在军中有虎将之称,在万峰到达的第二天接见了万峰和陈道两人。
  陈姓将军首先和陈道握手:“听说你也姓陈,五百年前咱们可是一家,哈哈哈哈!”
  从这一句分析,这个有虎将之称的陈姓将军是个性格爽朗之人。
  “听老诸说你喝酒不管喝多少从来不醉,真的假的?”
  “也有喝醉的时候,但很少。”
  “你若是喝醉了得喝多少酒?”
  陈道想了想:“拿六十二度的二锅头来做标准,大概得十五瓶。”
  “我靠!你这喝酒就喝穷了呀。”
  陈道有点腼腆:“平时我基本不喝酒,就是外面有什么应酬饭局也仅仅浅尝而已。”
  “我五十,一家子你多大?”
  “今年四十三。”
  “那你比我小多了,等我召集几个人和你热热身,看看你的胃到底是不是肉做的。”
  陈姓将军和他一家子寒暄完,这才转向万峰这个二家子。
  “老诸说你是个小能人,为咱们国家的国防建设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他还建议给你发奖章,可惜部队没有这个先例,但对于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国家不会忘记你。”
  不管怎么说,诸国雄能有这个想法就让万峰非常的感动。
  “作为一个国家公民,为国做贡献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种情况下说话自然是要铿锵有力。
  “很好!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来!小同志,老诸说你和苏联人打交道很有些手段,给我们普及普及,不用太拘束,你就当给我们讲故事了。”
  讲故事万峰就没有任何负担了,不就是和苏联人打交道吗。
  那故事就太多了。
  万峰就开始不拉不拉不拉地讲,从苏联人的生活习性到社会矛盾,方方面面地讲了很多。
  陈姓将军听得很仔细,另外他召集来的军方人员听得也很入神,其中很多细节都被书记员完整地记录下来。
  中间几位军方的首长也提了一些问题,当然他们提得都是和苏联军方有关的东西。
  其中以武器装备为最。
  万峰把自己知道的都如实说了出来,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
  “小万同志,你讲的东西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这里有些资料就是情报部门都提供不了。老诸说你对苏联很多事情预测的都非常准,说说我们这次和苏联人谈判买飞机和潜艇能不能如愿以偿?”
  “飞机应该问题不大,但潜艇怕是还需要几年。”
  华国和俄罗斯关于潜艇的谈判原来是九三年,头一批订购了四艘,两艘877型和两艘改进的636型。
  就算这一世现在就开始谈判,估计拿到潜艇也要到九四年左右。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苏霍伊要揭不开锅了。”
  当年苏霍伊拿到苏27出口华国的第一笔钱的时候,他们已经六个月没有发工资了。
  华国先后从苏霍伊买了几十架S27,这笔钱让苏霍伊缓解了危急活了下来,以后又开发出了苏30乃至苏35。
  而生产米格系列的米高扬则没这么运气,没有得到这笔订单让它半死不活了几十年,再没有拿出什么像样的东西。
  “原来苏联人现在混的这么惨!那可是咱们的老大哥,想不到现在竟然都到这个地步了。”
  苏联混的这么惨怨谁?
  路都是自己走的,只能说苏联高层的智慧高度有限。
  如果当年它不是要搞什么长波电台,联合舰队触犯了华国的底线,华国哪里会和它有矛盾产生。
  没有矛盾,两国继续保持五十年代的友好,苏联背靠华国和谁战都会立于不败之地,哪里会出现阿富汗挖坑和反击战这样的事情。
  也就不会落得衰落最后分裂的下场。
  当然苏联的消失对华国来说这是好事儿,来自北方的威胁始终像架在脖子上的刀一样难受。
  苏联完蛋了,这把刀也就不存在了,唯一遗憾的是苏联解体的早了点,如果它在晚解体十年该有多好。
  苏联再晚解体十年,世界就不会发生银河号,大使馆乃至海峡危机等屈辱的事件。
  那么,这世界又将是另一番样子。
  但这不是万峰能左右的,就算他是重生之人,洞悉将来的一些大事儿顶多也就是在大变之前捞点便宜,对世界大局没有半分的改变。
  甚至苏联那边什么样他现在都没心思顾及,因为他要训练站军姿踢正步。
  这这这,这是不是扯了?
  他到苏联是陪着去忽悠苏联人的,又不是到红场去接受检阅,这练军姿走正步有什么用?


第1493章 不服就干 酒桌上见
  要说站军姿走正步也没什么,如果那些将军都一起走万峰保证没半点意见。
  但是偌大个广场上,到苏联去谈判的人就他一个人享受这种特权待遇,和那些接受训练的士兵混在一起像个傻狍子一样。
  而且一点优待没有,训练的军官对他的要求一点没有放松,经常的吹毛求疵。
  什么不对的地方咔咔咔就是一顿训。
  握草!我只是个老百姓好不好,不是真的士兵,别看身上也穿着军装,可那是不作数的,不能拿我当真士兵对待。
  万峰的申诉没什么卵用,照样接受正规的训练。
  真想用糖衣炮弹把这些军官打到。
  中午休息的时候万峰跑去找诸国雄诉苦。
  “我说姥爷,我可不是真的士兵,不用让我遭这样的罪吧?我只是去跟着谈判的,不是到红场去阅兵的。”
  诸国雄不让他管他叫姥爷,你都让我站军姿练齐步走了,我还管叫你什么。
  诸国雄笑了:“就算不是军人,起码你现在不是穿着军装吗,穿军装就得接受军事训练。”
  “你们也穿着军装,为啥不去训练?你们要是去了我一点意见没有,整个广场就我一人像个演戏的猴子一样,别拿岁数来当借口,干革命可是不分大小的。”
  诸国雄竟然无言以对。
  “这又不是坏事儿,你年纪轻轻的接受一些军队的训练,感受一下军队的氛围这是历练。参军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你参军的梦想既然没有实现,现在这也算理想实现了呀!”
  上一世万峰还真有参军的心思,而且还报名差点去体检了,最后不知什么原因没去。
  不过这一世光顾着划拉钱了,还真没想起参军的事儿。
  经过诸国雄这一提醒,万峰心中那不曾燃烧的小火苗还真就刺啦一下燃烧起来。
  对呀!虽然不正式,但自己也算在军营里染绿了……这词不好,也算是在军营里镀金了不是。
  不就十天吗,一咬牙就过去了,自己好歹也是长年坚持锻炼,这点小困难算什么!
  心情一变,观念就通达,第二天万峰就精神抖擞地训练去了。
  上午训练下午接受一些礼仪以及苏联方面的注意事项。
  这注意事项方面万峰就不用注意什么了,怎么说他也是和苏联人打了两年半不到三年的交道了。
  到这时万峰才弄明白这次赴苏联谈判还只是意向性的,通俗点解释就是去和苏联谈买什么。
  在确定买什么以什么方式交易后,第二轮谈判会移师华国,那时才是关于价钱的谈判。
  这样一来,万峰感觉自己去不去都不重要呀。
  但就是不重要他也得去。
  万峰这边接受训练,陈道则在接受考验。
  在到首都的第三天,他就被带着参加了一个特别的宴会。
  这个宴会上的军人并不都是到苏联去参加谈判的代表团成员,但确实都是真的军人。
  陈道不知道的是这些军人在自己所在部队都是很有名气的人。
  而陈道更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一场选拔,一场关于酒的选拔。
  当诸国雄把万峰总结的和苏联打交道的经验汇编成册后蓦然发现,万峰所说的最重要的一条赫然是酒。
  第一条就是酒,下面还有注解。
  和苏联打交道如果不能喝酒不但不会占到便宜,还能吃大亏。
  下面就是原因。
  说从苏联元帅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主掌阿尔巴特军区时就是这样。
  乌斯季诺夫固执地认为,首先在酒桌上击败对方是取得绝对心理优势的第一步。
  这条怪异的法则慢慢从军中蔓延到外界,最后成了影响苏联军人和外交官的潜规则。
  这一条引起了代表团的重视。
  虽然诸国雄推荐了陈道,但是军方认为一个不是军方去参加这样的谈判,这有辱华国军方的声威。
  军队里喝酒的人是大有人在,能喝的更是如过江之鲫,犯不着用一个普通人。
  但诸国雄据理力争,他说军队里没人能喝过陈道。
  看在诸国雄的面子上,军方就组织了这么一个宴会,其目的就是选拔一下,选出三个两个能喝酒的人随团去和苏联人谈判。
  宴会在部队一个招待所里开始的,六张大圆酒桌上的菜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也算丰盛了。
  每张桌子上六个人,这六个人坐得笔挺,唯有五号桌的陈道看着不像军人。
  陈姓将军,诸国雄等代表团领导层坐在六号桌。
  待人都到齐了后,陈姓将军说出了今天中午吃饭的规则。
  “今天中午参加这个宴会的人都是从首都各部选上来的人才,各位在各自部队都是以能喝著称,都是被称作酒仙的人。”
  另外五个酒桌上有人发出轻微的笑声。
  “我们六号桌是裁判桌,一到五号桌的都是选手。直说了吧,我们要选拔三个最能喝的人和我们去执行一项任务,规则很简单,最后剩下三个还活着的……口误口误!最后三个还站着的将获得资格,如果这次任务能获得圆满成功,我给大家请功。”
  这时一号桌一个络腮胡子的家伙吼了一嗓子:“首长!那就开始呗还等什么,其中一个名额我张胡子要了。”
  叫张胡子的家伙话音未落,三号桌有人拍案而起:“张胡子!少来这套,论喝酒我李二斤就没服过谁,那名额我也要一个。”
  这两个家伙刚吵吵完,又有人战起来表示不服,意思是你们把名额都定走了我们怎么办?
  张胡子和李二斤一点不含糊:“我们管你们怎么办?不是还有一个名额吗,你们去争那一个呀!不服?酒桌上见。”
  “酒桌上见就酒桌上见,谁怕谁呀!”
  这些军官们你一句他一句,三整两整竟然要干起来了。
  被特邀坐在六号桌的万峰喜滋滋地看着,军人到底是硬气,一句话不服就干。
  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横刀立马,不服就揍。
  这才是男人该过的生活,自己要不要真的参军到部队里过过瘾?
  陈姓将军看着不像话了,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第1494章 孤家寡人
  军人以建立功勋为荣耀。
  和平年代里建立功勋更是不易,现在喝酒就能立功这无疑于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这些军人眼珠子不瞪起来才是怪事儿。
  因此三言两语就吵吵起来了。
  陈将军一看自己这得压场子呀,这别干起来,这里还两老百姓呢。
  “干什么!反天了!都给我坐好,我话还没说完呢。喝酒今天可以敞开了喝,但是我要提醒大家自己心里要有点数,别喝不动了还逞能硬往下灌,酒虽然是公家的但命可是自己的,别把自己喝鼻涕了,听到了没有?”
  “听到了!”
  “每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