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村长的贴身神医-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荷姐摇摇头,郑重道:“那也太多了,一斤我最多赚五毛,多了我不要!”
    村里人就这样,质朴淳厚,知足常乐。有时候给的太多,反而心里不踏实。徐方考虑了下说:“这样吧,这次你也怪辛苦,给你三万的酬劳,接下来两三个月就没啥活,以后每天大概能做一千多斤干贝,一斤给你算一块钱。以后要是感觉少了再跟我说,我再把钱给你提提。”
    “不少了不少了,一定不提!”这结果已经大大出乎她的预期。
    村民看徐方和荷姐叽叽咕咕的,一个个也很好奇。以徐方的耳力,自然听出有人议论,荷姐究竟收了徐方多少好处。
    徐方心知如果今儿不把事说开,以后荷姐在村里,肯定会遭更多人议论,拍拍手吸引村民的注意,振声道:“乡亲们,跟你们说件事,荷姐之前帮过我大忙,干贝制作这活我才承包给了她,每斤我给她算两块钱,她赚五毛。以前扇贝少,则钱收也就收了。不过刚才荷姐说不能要大家的血汗钱,以后的干贝,就按两块钱一斤给大家算吧。”
    原本还议论荷姐的村民,听后不禁有些惭愧。一瞬间,大家对荷姐的好感大增。
    “小方,这怎么行,雪荷好歹也帮我们称重,也不能白劳动吧?”张婶立刻出来打抱不平。
    “对啊小方,雪荷家里还有娃上学,不能白忙活,要不就按一块五算吧。”张大爷也说了句。
    “嗯,我跟荷姐商量了下,每个月给她发四千五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也够生活,大家也别羡慕,荷姐生活也不容易。”徐方温和道。
    王雪荷丈夫死得早,村民也都清楚这女人不容易,而且四千五这钱也不多,一些人心里的疙瘩自然也解开了。
    “好了,鸡苗回来还得等会,咱们把做干贝的工资发了。兰嫂家一共四百六十斤,九百二打您银行账户了。”
    “张大爷家一共四百零三斤,八百零六块,也打银行卡去了。”
    徐方一个个报出来,每斤多赚了五毛,村民心里也无比高兴。
    等钱发完没多久,就听张婶叫道:“渔船回来了!”
    众人急忙扭头看去,果然看到渔船朝村子驶来。
    五分钟后,渔船在码头停靠,孙永大笑着走出来给徐方一个熊抱:“不好意思啊,这次人手少,在码头装货用了点时间。”
    “辛苦孙大哥了,还是老规矩,检查鸡苗没问题,尾款今天准到账。”徐方笃定道。
    “跟徐老弟做生意就是爽快!你放心,这次鸡苗品种更优质,成活率几乎百分百!”孙永随便打开一箱子,里面的山鸡苗,果然个个生龙活虎。
    “双赢,双赢!”徐方客气了句。
    按之前村民订购的数量,徐方挨个读名字,念到名字的人,眉开眼笑的上船,把装鸡苗的箱子抱到自家板车上。
    很快,各自都领了鸡苗,船上还有多出的十箱。
    “有坏了的,这些就补上。如果没有,这十箱免费赠送。”孙永做生意,也不拘泥这点。
    徐方让村民检查下,这次山鸡苗的成活率,确实比上次高,这十万只下来,出了问题的都不到五十只。
    “孙老板这次的货质量好,希望下次的质量还能这么硬。”徐方笑道。
    “你一百个放心,我也希望老弟以后能多订我这的货。质量、品种、健康程度你都一百个放心,从业山鸡孵化几十年,咱这的技术也不断发展,时刻与先进水平保持一致。”孙永保证道。
    “可以,以后的订单只会越来越大,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孙永激动道。
    已经有了养殖经验,孙永给大家口头念叨一遍养殖注意事项,村民就纷纷朝鸡舍跑去。
    让陈大牛送孙永这些人回去,自己则去工地,找了辆小货车开到荷姐家。
    荷姐也跟大家一起去鸡舍了,家里也没人。院墙下方,一袋袋干贝整齐放着。徐方肩膀用力,将干贝袋子挨个放在车上。
    连续运了两趟,徐方才把十六万斤干贝装在渔船。让开船的师傅把船开到码头,徐方给陈大牛打电话,让他在码头等候。
    随即,徐方找出司机大叔的电话打过去。
    “徐兄弟,新年好啊,要拉货?”马师傅问道。
    “对,我这有十六万斤的货,你看看能不能找车帮忙运下。”徐方问。
    “这么多!一次拉完得再找七辆车。先说好啊,这玩意比较沉,而且大过年的,一车得三百块。”马晓波报了价。
    对这价格徐方并不意外,笑道:“行,赶紧来吧,我半小时后到码头。”
    

第210章 工作开始
    把干贝装车,徐方给董扬帆打了电话:“董经理,干贝四十分钟后到货,你安排下人搬货。”
    董扬帆惊喜道:“好,我这叫人来。”
    到了地儿,董扬帆问:“一共多少斤,你们称了吗?”
    “称了,一共十六万一千八百三十斤,干贝都是村民做的,每家做了多少都有记录,你再称一次吧。”
    “徐大老板肯定不差我这点钱,就按这个数来吧。”董扬帆挥挥手,示意店里的人卸货。
    等货全部卸下,徐方支付了车费后,跟着董扬帆进了办公室。
    招呼徐方坐下,给徐方沏了杯茶,董扬帆笑问道:“徐总,这么多干贝,一下无法销售出去,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先结算五万斤,已经是我们最大能力范畴,希望徐总能理解下。”
    看了眼董扬帆,职业装,灰布裙,俩团子很抢眼,深深看了眼才道:“之前董经理就解释过了,完全可以理解。”
    董扬帆眼里闪过一丝感动,急忙道:“徐总放心,我们会在三个月内还清。”
    徐方考虑了下,现在三个海湖,都装有海底冷热仪,这么一来,四个月成熟一茬,每个海湖能产一百万斤,平均下来,每个月扇贝产量,就达到了七十五万斤。
    而自己三个酒店,一个月满打满算能用个二十万斤,剩下的五十万斤,如果运作不出去,就只能放缓养殖速度了。
    而自己的酒店发展速度,也不是说开就开的。想全部吃下,也得十几家酒店才行。发展到那种规模,怎么也得一两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今年内,自己必须得把多余的扇贝都运作出去。
    “董经理,不知道你们一天,能销售多少干贝?”徐方问。
    “如果运作的好,一天能卖出一千斤干贝。”董扬帆想了想道。
    徐方眉头一挑,问:“那这十五万斤干贝,你们得运作多久才能卖完?”
    “这只是以之前的运作力度来算的,主要还是徐总供货数量,我们放心不下啊,万一运作起来突然断货了,岂不就坑了,这样很容易让口碑变坏。”董扬帆叹口气道。
    想到之前给董扬帆断货的事儿,徐方老脸一红,解释道:“当时的扇贝都是野生的,数量也不好控制,现在不一样,都是我们自己养殖,有多少都能给你个准数。”
    董扬帆打理一个店铺,本就无比聪明,听徐方这么说,心不禁一动:“也就是说,徐总以后能提供更多的货?”
    徐方点点头道:“远的先不说,今年内,平均每月能给你提供十万斤干贝,这些货董经理能不能接?”
    董扬帆眼中闪过浓浓的惊喜,脱口问出问:“没骗我?”
    “骗你做啥,不过我希望先听听董经理的运作方式,万一你卖不出去,而我也没去联系其他收购商,这些扇贝只能在我们养殖基地养着,浪费饲养资源!”徐方提醒道。
    董扬帆心里一片火热,今年每个月能供应十万斤干贝,一年就有一百二十万斤!
    去掉进货、渠道运营、人工成本,每斤干贝的利润也能达到三十元。一百二十万斤,那就是3600万元的利润!
    这样的利润,相较于现在的塔塔海鲜店来说,已经十分了不起了。
    而且能经营出自己的品牌,哪怕明年一斤货都供应不上,自己用稍微次一点的其他商品顶上,也能维持店铺运转下去。
    深吸口气,董扬帆也说出理由说服徐方:“这点徐总完全可以放心,虽然我们店铺不大,但我经营海鲜生意,已经五年了。五年时间,不管进了多少货,我这很少有积压的情况。我相信我的运作能力,一月十万斤可以消化的掉。”
    “现在你每天消耗一千斤,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三万斤,不知你打算怎么运作?”徐方追问了句。
    “之前我也提过,我们的实体店虽然不大,但我们的销售渠道,主要还放在网上,市场面向的是全国。各种宣传渠道,我们都能挂上,如果全面铺开的话,每天消耗三千斤干贝,根本不是问题。而且这种野生干贝很抢手,我完全能朝超市、酒楼里供货。说句不客气的,如果真要我放开手脚,每个月五十万斤,才是我想要的数字。”董扬帆哂然一笑。
    看她表情很是笃定,徐方点点头:“行,那咱们合作愉快。”
    “不如我们签个协议,我真担心徐总的干贝说断就断。”董扬帆提议。
    徐方对此没意见:“行,那董经理拟定合同吧。”
    董扬帆以前也签署过类似协议,找个模板填好,打印出来,两人签字后,才相互击掌。
    “合作愉快!”
    “嗯,合作愉快!”
    出了门,徐方打了辆出租,眼看要到九龙山脚,手机铃声就传来。
    看了号码,是柳海连的,徐方急忙按了接听。
    “徐方,你在哪呢,我跟红艳快到九龙山了,是你来接我们还是找大牛?”柳海连的声音传来。
    “正巧,我也快到了,我等你俩。”徐方笑道。
    “太好了!”
    到了地方,徐方没等两分钟,柳海连和赵红艳就下了车。
    柳海连还是老样子,短发,很瘦,看着干练。
    赵红艳也没变,文文静静。
    上了摩托艇,徐方带两女回村。
    当天下午开始,柳海连这里的工人,以及徐方这边超市的工作人员,也都陆续回了村。徐方在贴吧、论坛和岳海村官网上,也发出了告示:岳海村旅游,大年初七正式开始。
    ……
    大年初七,新年上班第一天。
    闽南省,闽州市,省厅内。
    庄乡南端坐在办公室,看着手中的文件。作为一省之长,哪怕是节假日,庄乡南都很少休息。也就大年三十下午和大年初一,走访了些亲友,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处理公务。
    他平时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在闽南省有较高的口碑。
    今年省内各市区的发展,和去年比确实有所增长,不过和往年比,发展的速度还是慢了些。
    而且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农村人一齐朝城市打工,造成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拉大。
    看着厚厚的文件,各个地区大同小异,庄乡南长叹口气。
    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却没让他感到惊喜的东西。
    随即,他把经济增长的各项报告书放一边,拿出了贫困地区的相关文件。
    虽然闽南省很是富饶,但并不代表没有落后的地方,他很清晰的记得,偌大的闽南省,还有四个村子严重贫困,很难发展,必须要靠低保度日。十三个村子经济能有所改善,但却需要大额资金扶持。
    打开文件一个个翻阅,上面写的东西,无一例外,全是开口要钱。事关民生大事,马虎不得,叹了口气,这些地区他也知道,想发展太难,在每个申请单上,挑选靠谱的签了字,才长舒了口气。
    随即庄乡南眉头又皱在一起,咋感觉少了点什么呢?正考虑间,突然一拍脑袋,好奇念叨了句:“岳海村的申请哪去了?没交吗?”
    

第211章 对岳海村的好奇
    又把贫困地区的资料看了一遍,还是没找到岳海村的信息,庄乡南剑眉一皱:“这老沈咋也不靠谱了,这么贫困的村子也不报,我看看你们市发展的怎样了。”
    说着,庄乡南又重新找出青云市的汇报。
    上面的内容,与其他市大同小异,但翻了一页,庄乡南的眉头不禁一跳。
    刚刚他也只是详细看了三个市的发展,其他市区的都是大致看了遍,青云市确实没怎么关注。
    第二页最上面一行字,写的“岳海村经济发展建设”,这不是自己要找的村子吗。
    这种文件,越朝前越重要,放在第二页,难不成岳海村已经艰难到这种地步了?
    带着好奇,庄乡南朝下看去。
    “岳海村在青云市,发展迅速,短短半年时间,就已脱贫致富,人均月收入五千元。”
    看到这行字,庄乡南心狠狠一跳,月收入五千元?扯啥肚子,这是两年收入吧?
    再朝下看,他就越心惊:
    “村长郑秀兰蕙质兰心,一心为民,与村民徐方一起,为村子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岳海村被九龙山环绕,常年闭塞,与外界很难沟通,常年处于落后状态,但经过一番努力,郑村长上任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了很大程度提升。”
    难不成是真的?看到这,庄乡南心里一突,急忙朝下看。
    只是看了一段,庄乡南猛地一拍桌子:“妙啊!山路走不通就走水路,这主意真好。这么多年也没人想出这主意,小郑真是人才!”
    深吸口气,庄乡南又朝下看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岳海村得天独厚,拥有很多自然条件。秀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海面、丰富的海洋资源……村民也将资源利用起来,捕捞扇贝等海鲜出售,人均收入紧追城市平均收入。
    随后装修民宅、打通水路,依靠优美的自然环境,创建农家乐。从游客住宿、消费等方面营收,不仅获得游客大量好评,村民收入再次提升。
    当看到这里,庄乡南抬头深吸口气,这一瞬间,他对岳海村的发展也充满了兴趣。
    一直到创办农家乐,人均收入达到了三千,那大家的收入究竟如何达到人均五千的?
    庄乡南起身,将材料放在身后,在屋内不断踱步猜测。
    一个没有政府扶持的小村子,创建了农家乐,恐怕也没那么多游客,想有这么多收入,难不成是捕捞了更多海鲜?
    带着好奇的心情,拿出材料看了看,脸上的肌肉不禁一跳,只见纸上写道:
    郑村长意识到,海鲜资源毕竟有限,总有枯竭那一天,后来与村民徐方商议,最终决定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办起了扇贝养殖、养鸡场,听说养鸡场已经收获,扇贝也即将收获。加上村内其他临时活,村民平均收入接近五千。
    经郑村长介绍,以后的岳海村会稳扎稳打,逐步提高。而岳海村也给我市其他落后村庄,做了优秀表率,成功带动了各村镇致富热情,整个青云市农村,都在朝欣欣向荣的状态成长。
    当把岳海村大体发展历程看了一遍,庄乡南才意犹未尽放下材料,嘴上不断感叹:“妙,这地方真是妙极!也不知接下来岳海村想怎么发展?真让人期待啊。”
    感叹两句,本想再审阅其他档案,但刚拿起其他文件,又忍不住放下。现在他心里,已经完全被岳海村的发展计划吸引住。
    想了想,庄乡南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
    青云市,沈建在办公室,心情比较轻松。
    这些年他打理青云市,最大的心病就是几个落后村子发展问题。
    但有了岳海村的发展经验,以及徐方提供的支持,大家或多或少找到了致富法子。虽然赚的不多,但和之前比,确实是个上扬的势头,只要继续引导,总有壮大的一天。
    而之前那七个最贫困的村子,徐方也提供了商机,让各村种植药材。看今天反馈上来的消息,再过几天药材就能全部收获了。
    如果徐方能稳定收购药材,那这些村子的人,以后就不用再领取低保度日,如果再辛苦些做点其他活,怎么也能奔个小康了。
    这些欣欣向荣的局面,让沈建心情很激动。如果把这些村子带上正轨,绝对能在自己的履历上增加浓重的一笔。
    叮铃铃——
    正高兴间,办公室的电话就响了。看了来电显示,沈建一个激灵,急忙拿起话筒:“庄省长,我是沈建,您有什么指示?”
    “别这么正式,我也就随便跟你聊聊,这个年过的好吗?”
    听着庄乡南温和的语气,沈建心里微微一松,笑道:“劳庄省长挂念,挺好的。”
    “那就好,咱们作为人民公仆,也就过年这两天能放松下,今儿开始又得忙咯,”打了句官腔,庄乡南才问了目的:“对了,我看了你们市今年的资料,有些小问题想问一下。”
    “您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
    “我看你在资料上,着重提了下岳海村,我看完后也感觉不错。不过资料上,你就写到了他们饲养山鸡、扇贝,接下来岳海村发展步骤却没提,你能介绍下吗?”
    听到岳海村,沈建心里了然,一个村子发展这么快,庄省长肯定好奇,整理了思路道:“资料上写的,都是村民现有的财产,当然还有些隐形的财富,我没朝上写,也不知怎么写。”
    “你慢慢说,咱们就随便聊聊,还有,那个村民徐方又是什么身份?”庄乡南对岳海村越发感兴趣。
    “岳海村的发展,不仅仅是郑村长的功劳,村民徐方也功不可没,岳海村就被他承包下来。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只是他一个小目标,他最终的目的,是把岳海村建造成国内知名风景区,而且已经在建设了。宾馆、海滩、海边栈道、必要的马路、观日台、超市等等,虽然距离建成还有不少距离,而且现在比较简陋,但我相信不出几年,一定能建成不错的地方……”
    沈建对徐方的计划,知道的也不多,不过把有限了解的东西说出来,最后补充一句:“我知道的就这么多,具体的发展计划,他们也没说。我最近去他们村看一看,详细了解下情况。”
    把沈建说的消化一会,庄乡南才道:“不用,最近我会亲自过去,这事儿也不用朝外说。对了,有岳海村这样的榜样,可以给其他落后村借鉴下,我看今年除了岳海村,其他村还要申请低保、扶持。”
    听省长提这个,沈建微微一笑。
    

第212章 按响门铃
    “这应该是最后一次,这两个月内,大概有三十多个村子,情况都会扭转。”
    听沈建如此笃定的话,庄乡南惊讶问:“原因呢?”
    “还是岳海村的徐方,与别人合伙创建了秀兰集团,公司很有实力。因为他们需要一些药材,干脆就把药材种植的任务分到各村,一共有十七个村子与徐方合作。而这个月,那些药材陆续开始成熟,只要处理好就能盈利了。剩下的一些农村,本就有不少资源,受到岳海村的启发,也开始发掘村子的潜力,一些村子成功转型,手工业发展比较迅速。”沈建报喜道。
    “不错!”庄乡南肯定了沈建的工作,笑道:“好好干,以后我们或许能做同事。”
    沈建心里一喜,和庄乡南做同事?那必须得进了省内才行啊。虽然他淡泊名利,但入了这个圈子,谁不想更进一步?当即保证道:“不会让您失望的。”
    ……
    岳海村,各项工作也都开始展开。
    景点的重新开放,以及村里工程重新动工。
    徐方家里,徐方几人正聊着公事。
    “红艳,最近出海感觉怎样?海鲜有明显减少吗?”徐方询问道。
    “咱们这片海域,几乎没人捕捞过,海洋资源很丰富,我们一天捕捞两次,其实只是毛毛雨,并不影响生态,”提了一句,赵红艳也说出了隐患:“当然也不能盲目乐观,这样的量是正好的,如果再多捕捞,应该会逐渐打破这种平衡。不过你那些酒店不断发展,对海鲜的需求很大,如果还想用野生海鲜当原材料,可能得未雨绸缪一下,想想办法。”
    徐方看了眼邵静,问:“一些海鱼可以人工饲养吗?”
    “可以,小黄鱼、大黄鱼、石斑鱼、多宝鱼……这些咱们常见的,都是可以养殖的。如果想用野生鱼苗的话,还得现培育。从鱼卵到成鱼,哪怕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也得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把第一批鱼养殖成熟。总的来说,以长远的目光来看是值得的,但前期要投入太多。”
    “那这事儿先放放,到时再说。”酒店不断发展,海鲜肯定是源源不断的需要,但饲养的时间太长,需要的场地也大,究竟划不划算,等郑秀兰回来再商议一下。
    “海连,你这边的情况怎样了?”徐方又问。
    柳海连笑道:“我这工作进度很稳当,再有两月,那两栋住宅楼就能住人,到时你直接让村民搬进去就行。酒坊下周能建好,你要是着急使用,现在就可以采购酿酒设备了。”
    “不错,”徐方称赞一句又问:“现在建设有什么困难吗?”
    柳海连沉思片刻才道:“困难倒不多,毕竟你这资金给的很及时,工期不会影响。唯一不足的就是绿化问题,咱们村的土质不行,酒店周围就没绿化,已经很影响美观了,如果住宅楼附近也没绿化,可能会显得没活力。”
    提到绿化,徐方也想到了自己的蚯蚓养殖场,笑道:“这个不用担心,最近我会运来一批蚯蚓粪,可以直接种植。”
    柳海连眼睛一亮,惊喜道:“蚯蚓粪是种植花草最佳的肥料,几乎适合所有植物。之前我针对古城和景区的设计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