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侯沧海商路笔记-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受冲击。当夜他们睡在车上,仰望满是星星的璀璨星空,一夜无眠。
早上八点半左右,侯沧海等志愿者到达体育中心。整个体育中心两层有超过万多灾民,治安警察、医生和自愿者都在里面各司其责,忙忙碌碌。沧海集团十四人全部被分配到一层,为灾民进行心理疏导。
大量灾民由于刚从北川、平武等重灾区而来,很多人的亲人永远留在震区,还有失踪的亲人正在生死挣扎。他们心情焦虑,情绪激动,多数愿意与进行心理疏导的志愿者交流。还有少数人压根不想说话,神智留在了家乡。
侯沧海和十三名员工都属于沧海集团管理层,大多能说会道。此时他们面对灾民却觉得语言劝慰实在苍白。但是,志愿者的任务就是心理疏导,语言再苍白也得说。整个上午下来,侯沧海和员工们口干舌燥,身心疲惫。
下午时间,志愿者们开始用碘酊为有擦伤的灾民消毒,发感冒药、消炎药等药品。不少灾民身上有严重的擦伤和摔伤,平时应该早就进医院救治,此时此刻,他们大多对自己身体受到的伤害漠然置之。震区太过惨烈,让他们根本忘记了自己的伤。
下午四点钟,国家高级别领导人来到中心。来到中心以后,灾民们大多很坚强,没有喊痛叫苦,压抑着对亲人的思念。当电视里熟悉的身影走到身边时,灾民流下了眼泪。
侯沧海带有志愿者标志,汗水挂在额头。他与国家高级别领导人握手时,领导人道:“辛苦了。”侯沧海莫名激动起来,觉得对方的手很柔软很温暖,真诚地道:“这是我应该做的。”
领导依次与众多伤员和志愿者握了手,鼓励大家要“团结一心,共渡难关”。领导离开以后,体育中心气氛明显有了改观,悲伤固然仍然悲伤,大家都增加了救灾信心,还有年轻的灾民主动要示工作。
晚饭后,除了值班人员,大部分志愿意离开体育中心。侯沧海与杨兵又前往市中心医院,看望受伤的孩子。杨兵擅长与人打交道的本领在此时显露无遗,通过二七公司关系很快与市内一家医院的儿科主任取得联系。
侯沧海和杨兵来到医院儿科主任办公室。儿科主任五十多岁,头发花白,胡子杂乱地插在脸上,眼里充满血丝,神情悲伤。他在与侯沧海和杨兵交流时,说着说着便泪流满面。一般来说,医生面对伤病时往往更加坚强,也更加克制,眼前的儿科主任在办公室悲痛地抽泣,若不是顾忌伤者,肯定会号啕大哭。
“这是我这一辈子经历过最痛苦的时刻,光是我们这里就有一百四十多位孩子,全是十岁左右的小学生,百分之八十是砸伤,昨天我给十四个孩子截肢,今天是七个。”
说到这里,儿科主任用手捶了自己的腿。
“还有一个孩子最可怜,也最可爱。学校在地震中倒塌的时候,全班三十多个孩子被废墟压在下面,他们相互鼓励,互相约定,一定要有一个人活下来,如果谁活下来,就让他带他们的父母来寻找他们。最后,三十多个孩子永远离开,只有一个孩子活下来。她的双脚由于长时间被压,失去最佳救疗期,被截肢。”
听到这个故事,侯沧海转身不敢面对儿科主任。
擦干净眼泪以后,侯沧海道:“沧海集团将救助儿科医院住院的所有学生,帮助他们安义肢,提供以后上学的费用。集团要成立一个基金,专门帮助受伤害的孩子。”
离开医院,侯沧海和杨兵变得十分压抑。回到驻地,躺在床上,侯沧海脑海中总是会浮现起受伤的孩子。如果最初来到震区更多是爱心和热情,经过煎熬与磨炼,爱心和热情转化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凌晨四点,又有一次较大余震,大家淡然处之。
由于对灾区所需有了实际了解,沧海集团第二批救援物质从蜀地省会直接运来,除了药品、食品以外,还有给孩子们的衣服以及课外读物。
5月16日,又有一批灾民来到绵阳,另外还有一些受伤志愿者送到各个医院。侯沧海在体育中心奔走一整天,晚上又来到医院。他得知又一批受伤志愿者,便前往探望。
走到第二间病房,侯沧海进门便愣了愣神。江州阳光实业的谭军躺在病床上,左腿上有夹板。侯沧海迅速调整了情绪,道:“谭总,你受伤了。”
“侯总,你也来了。”
谭军在一大恶人团伙里的位置很靠前,算是最核心外围,知晓侯沧海与一大恶人的部发恩怨。他心思转得很快,遇到这种大灾,既然自己能来,那么侯沧海也能来,在此遇上就不算奇怪,便用寻常语气打招呼。
侯沧海指了指自己佩戴的志愿者标志,道:“我过来当志愿者。”
地震是人类的共同灾难,在巨大人员损失面前,个人恩怨和集团恩怨都变得不是那么重要。老谭深入过震区,情感更为激荡,叹道:“伤亡太惨重了,人定胜天是个笑话。我们还得敬畏大自然。”
侯沧海拉了张椅子坐在床前,道:“你是一个人进去的?”
谭军点了点头,道:“出事故当天晚上,我一个人开车过来。最初不准进入,后来跟随着一支专业救援队混进去。”
侯沧海道:“谭总行动比我们要快一些,我们组织了一些药品,直接到这边安置中心。你的腿是怎么受伤的?”
“遇到余震,被飞落的水泥块砸伤。”谭军说得很轻描谈写,实则当时情况非常危险,若是动作稍慢就要被埋在房里。他的腿被水泥块砸断,只得住进医院。
“你有什么需要的?别客气,大家都是为了救灾。”侯沧海一直想要接按“核心人物”老谭,却没有找到突破口,在救灾过程中偶遇,成为一个双方接近的最好机会。
老谭道:“没有换洗衣服,身上臭了。”
侯沧海记住了此事,回到驻地后,安排杨莉莉为老谭准备换洗衣服,再由沧海集团员工送到医院,交给老谭。老谭拿到衣服以后,问了些沧海集团救灾的情况。他从震区过来,知道里面具体情况,侯沧海办这事规规矩矩,比鲁莽进入震区更加妥当。
侯沧海到了晚上才去医院。进入医院,他又见到陆续送来的受伤孩子。这些身受重创孩子大多神情坚定,没有崩溃。相较之下,没有受伤的侯沧海心情反而更为悲伤。
推开房门,侯沧海听到一阵低低的抽泣声。老谭见侯沧海进屋,将一张纸放在桌上,默默地擦了泪水。
侯沧海坐在床边,拿起那张纸。纸上有一首诗,词语浅白,却如子弹一般击中他的心脏。
诗歌名字叫做《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为地震死去的孩子们而作
孩子,
快抓住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快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我怕
天堂的路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我们一起走!
侯沧海很久没有读诗了。以前读到很多有名的诗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没有太多感受,此时看到这首朴实的诗,想着在医院见到的孩子们,泪水涌了出来。
老谭凝视侯沧海眼光,道:“这首诗写得太好了。”
侯沧海点头,道:“确实如此,这是发自内心的诗歌。”
第441章 震后余波
十天后,侯沧海带着救援小组在早上八点就回到江州。大震过后,生活还要继续,企业要继续,创伤只有在生活和生产中才得以抹平。
但是,所有亲历过大地震的人都清楚,抹平永远是表面的,地震已经在亲历者的身体内部留下了一道伤口,永远都会存在。提到2008年,那道伤口必然会隐隐发疼。
“你出去这几天,天天有余震,我担心得很。”丈夫回家,张小兰总算长舒了一口气,只要丈夫在震区,就得天天提心吊胆。
“我们其实没有深入到受损失最严重的地方,仅仅是在外围。但是就算在外围,每天面对震区伤员,心理压力还是挺大。从那边回来,我觉得更要感恩生活,这不是学人说话,是发自内心。”
前往震区当过自愿者,侯沧海心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十来天发生的事,等于让时间加速,让其快速见识人生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
夫妻见面,稍作休息。沧海集团在九点钟召开了有山南大学建筑学院专家参加的高层会议,着重讨论黑河地产项目抗震问题。在5。12之前,黑河地产严格按照《房屋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经过惨烈地震以后,参加过救援的沧海集团员都觉得应该提高抗震标准,让房屋更安全。
专家建议:为了提高抗震性,黑河地产高屋建筑采用隔震层剪力墙结构,隔震层由钢板橡胶垫层层组合而成。
专家建议在设计时候抗震级别高于山南省标准,建筑费用将有明显提高,财务总监宁礼群从整个集团资金链角度进行了强烈反对。
侯沧海经过炼狱之旅,对抗震理解很到位,针对费用问题,道:“在大地震震中也有没有完全垮掉的房子,大家可以去看相片。在惨烈地震前,这种没有立刻就倒掉的房子是救命的房子。江州虽然不在地震带上,历中上也没有大震,天有不测风云,地震又很难预测,是否会有大震谁敢拍胸膛。我们沧海集团的房子一定要达到一个简单要求,平时住起来舒服、在大震时能救命。费用高一点不怕,我说个实在话,只要把增加成本给所有购房者算一个细帐,相信大家能够理解。购房者每套房子增加了十万,与获得的安全感来说,也是值得的。沧海地产一定要打造出整个江州最抗震的房子。这不是宣传,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提高安全性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却让黑河地产项目从项目设计到施工图审查都得重新走一遍,项目前进的脚步慢了下来。
重新设计图纸之时,项目周边宣传画也全部进行了调整,标明江州距离震中直线距离,着重宣传隔震层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
宣传画重新布置以后,最先受到冲击的是距离最近的六建司。很快,江州建筑商们通过市建筑协会向市建委提出了反对意见:江州不在地震断裂带上,历史上没有发生大地震的任何记录,按照现行的抗震标准完全符合要求。在国家级和省级标准没有改变之时,沧海地产的做法是强行绑架了所有建筑商,市建委应该制止。
市建委将市建筑协会的意见向市长海强作了报告,海强对此很不以为然,道:“我们只规定标准下限,企业自己愿意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我们有什么理由制止?”
建委同志又报告道:“建筑协会还有一个意见,沧海地产要提高抗震标准也行,但是不要拿出来宣传。”
海强市长眉毛挑了挑,道:“违反广告法吗?”
建委同志有些尴尬,道:“没有违反广告法。提高建筑成本以后,会影响江州建筑市场,愿意进入江州的大型企业将减少。”
这个理由让海强市长稍有犹豫,想了想,道:“大地震发生后,国家以及省里肯定要调整房屋建筑的抗震标准,在没有调整前,我们执行原标准,要严格执行,不能有半点马虎。至于沧海集团要提高标准,那是好事,我们要支持。你们代政府起草一个《关于我市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的通知》,上市政府办公会讨论,讨论通过后执行。”
市建筑协会向领导汇报之事与侯沧海没有多大关系。
侯沧海是独立特行的人,沧海集团面向全国市场,与本土企业交集不多,其制定的“隔震层剪力墙结构”要求对本土房地产企业产生了一定冲击,也不在意。
侯沧海没有将本土企业当成竞争对手,对其不在意,但是对于银行和政府却不能不在意,这两只猛兽逡巡在城市上空,实在大意不得。
上午开会研究了提高抗震级别,下午侯沧海来到苏刚办公室,商谈酒店贷款之事。苏刚一直支持黑河地产住房部分,对酒店贷款却持反对态度。在办公室见面之时,苏刚态度不错,对沧海集团组建救援队之事大加赞尝,说了一大篇题外话以后,再谈到酒店贷款之事。苏刚明确表态拟同意贷款,积极争取贷款指标,尽快办理。
地震前,苏刚对酒店项目贷款持反对态度。侯沧海因此在与另一个银行的杨银行密切接触。苏刚态度突然转变,这让资金链渐紧的侯沧海松了一口气。
从银行回到面条厂,侯沧海没有回办公室,直接来到寝室。岳父张跃武坐在客厅,与女儿有一句无一句地聊天。
侯沧海进屋后,问道:“爸,这次地震对煤矿影响大不大?”
张跃武明显比前几年有老态,脸上肌肉开始松弛,眼袋特别明显,“没有太大影响,毕竟隔了三百公里。最近两年一直在搞煤矿整治,不可能出大问题。”
侯沧海见岳父神情,没有绕圈子,道:“爸找我什么事情?”
张跃武略有几分尴尬,道:“矿上钱紧,能不能借点钱周转。等熬过了这几月,煤价起来就没有问题。”
做生意差现金是常事,互相周转很正常。从五月开始,煤炭一路下跌,跃武集团要支付巨额银行利息,每天还得负担企业基本运转费用,肯定很费力。侯沧海明白这一点,与妻子多次探讨过岳父如果资金边绷得太紧时如何处理。有了这个心理准备,侯沧海道:“需要多少钱周转?”
“周转一千万。下半年情况必然改变,资金回笼以后就还给你。”
此时张跃武对煤炭价格仍然持乐观态度。从2005年开始,高州开始整顿煤炭生产秩序,对年产3万吨以下煤矿一律关闭,对煤炭企业实行产、供、销、运、安全“五统一”管理。2007年,高州再次启动新一轮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现兼并重组有一个前提,就是要组建集团公司,还要求等量置换,比如,新增一个45万吨的煤矿,就必须关闭一个45万吨的煤矿。
张跃武和马文昌都是完成了煤矿兼并重组的赢家,只要煤炭行情转好,确实就能立竿见影地缓和资金压力。
在这一阶段,沧海集团资金压力挺大。
解决路桥公司、天上的街灯项目改造、杨永卫主导的沧兰商城都花了不少钱,更关键是黑河房地产项目犹如一个吞口,吞进去沧海集团大量自有资金。这让现金一向宽裕的沧海集团的资金链条也绷得很紧。但是岳父很难得地开口,侯沧海还是爽口答应周转。
三言两语谈妥周转之事,话题便转向马文昌。
“前些日子马文昌闹得厉害,这一段时间怎么消停了?”侯沧海一直以来有个预感,总觉得马文昌消停得很诡异,似乎有更大事情要发生。
“有些人就是贱,以前他们来骚扰,我找领导调解,找人谈判,能没用。后来护矿队以恶制恶,狠狠打过几次架,他们这才消停。”张跃武又道:“米国这一段时间失业的人多,感觉秩序不太好,我准备让张小汉和他妈回来。”
侯沧海毫不犹豫地道:“别回来。”
丈夫回答得太快,太肯定,张小兰觉得很惊讶。
侯沧海看见妻子疑惑眼神,解释道:“害人之心不可无,防人之心不可有,爸以前说过马文昌与一大恶人有勾结,对一大恶人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千万别将自家人置于危险之中。我觉得马文昌消停不是因为爸的护矿队战斗力强悍,说不定另有原因,至于是什么原因,我没有想透。总之,小心无大错。”
晚饭后,侯沧海送走了岳父,来到梁毅然办公室,谈了偶遇谭军之事。
“这十来天,我天天到谭军病房,聊得还不错。”
“你和谭军聊什么?”
“除了丁老熊,天南海北,什么都聊。”
“丁老熊的人到医院来过没有?”
“没有,一个人都没有来过。”
“这帮人不行啊。”
“谭军这人挺不错,走上这条道路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找人暗中去做调查,越详细越好。”
齐二妹和任强一直在负责跟踪谭军。谭军出现在震区,两人完全不知晓,算是一次重大失误,此刻谭军还在家中养伤,齐二妹和任强便来到谭军家乡,了解谭军走上犯罪之路,寻找一击致命的命门。
任强不想去读书,撵不走。齐二妹也没有办法,从了他。
第442章 浅岩镇初中
谭军是江州下属永发县浅岩镇人,中师毕业以后在浅岩镇初中工作。
齐二妹坐在副驾驶室位置上,望着起伏大山崖,道:“穷山恶水出刁民,谭军就是从这里走出去到江州为非作歹。我给你说了,你别老在沧海集团混日子,早点回学校。你还是学生,得读书,拿文凭。没有文凭,就和我一样。”
任强掌着方向盘,道:“回学校跟一群小屁孩在一起,没意思。”
齐二妹做的事情有一定的危险性,身为齐二妹的男朋友,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其孤身犯险。而且,任强还得为姐姐报仇,时间越长,报仇的可能性越小,他想尽自自己所能帮助姐夫将一大恶人绳之以法。
齐二妹丢给任强一个白眼,道:“你也是小屁孩。”
在说笑间,两人来到了浅岩镇。这一次到浅岩镇是要摸谭军的老底,两人带了一辆旧款皮卡。皮卡表面沉旧,内部主要工作部件换得差不多了,是一部能走烂路的强大皮卡车。
任强道:“二妹,这次梁总给任务没有什么有用信息,他只给我们说谭军在浅岩镇把一个学生家长打成重伤致残,然后进了监狱。可是,我们过来倒底要摸什么情况?”
齐二妹道:“估计梁总也不知道需要什么材料。让我们胡乱摸清况,有可能我们摸到的情况根本没有用,也许有用,这就是撞大运。”
任强道:“我们手里材料也太少。谭军既然做过牢,那就直接到公安局调档案就行了。不需要靠着集团,我自己找师兄们都能调出当年的档案。”
齐二妹靠在车椅上,望着前方山林,道:“你能找到师兄吗?”
任强道:“我们系有一个师兄分在永发县公安局,我不认识,但是散打队师兄认识他,应该能够找到。”
皮卡车正在爬山,山路盘旋,越走越高。公路一侧便是上百米的陡坡,齐二妹看得心紧,道:“你开车小心点,人生才刚刚开始,摔下去就完了。”
任强道:“与你一起摔死,也值了。”
齐二妹等到任强转过一个大弯后,才骂道:“狗嘴吐不出象牙,我才不和你一起摔死,本姑娘正青春年少,还有大把年华可以潇洒。快把这句话收回去。”
虽然是齐二妹提起话头,任强还是用“呸、呸、呸”的方式将自己说过的不吉利话收回。
齐二妹道:“我们与其在外围绕来绕去,不如直接进入目标。我们假借《山南法制报》记者的名义,到谭军家乡采访,这是一个浪子回头典型。”
在以前的操作中,齐二妹和任强都是跟踪和监控为主,很少与当事人直接见面。若是以《山南法制报》名义进行采访,则是与当事人方面最接近的一次见面。两个年轻人在车上评估了一会儿风险,决定先化妆,然后假装成记者,直接到浅岩镇,寻找以前认识谭军的人。
任强在化妆时,道:“我们直接与浅岩镇老师见面,会不会打草惊蛇?”
齐二妹认真在用化妆笔给任强修改眉毛。眉毛变化,牙齿变得鼓鼓的,任强顿时由青春帅小伙变成显得平凡中带着猥琐的年轻人。齐二妹笑道:“你若是长成这样,我绝不要你。哪里有这么多打草惊蛇。谭军有可能根本不知道这次采访,就算知道了,也只是法制报的两个记者,和沧海集团没有任何关系。”
两人心情愉快地来到浅岩镇初中。
浅岩镇位于一座大山上。这座大山的山顶如一只倒扣的小木船,在小木船的船仓部位居住着有近万人,成为一个很独特的镇。在谭军在此工作时代,浅岩镇不通客车,是一个十分封闭的地方,大家要么是搭货车才能下山,要么走小路到山下乘坐客车。
浅岩镇初中在山顶上算是一个大单位,非常好找。任强和齐二妹有意选择周末时间,这样就可以不经过学校官方,而直接与老师见面,这样或许能挖到最真实的材料。
浅岩镇初中关着大铁门,在旁边开了一道供人进出的小门。小门没有门卫,任强和齐二妹得以长驱直入。他们在学校绕了一圈,摸到了教师宿舍。
在六层楼的红砖教师宿舍门口,任强低声对齐二妹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