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这样循环往复,真的还不一定就会有很高的成就。
  冯一平他们这样没大学文凭的,后来侥幸成功,真不是多能力有多好,是没有选择,逼出来的。
  况且,这一冯一平要读大学,肯定不是为了文凭。他们三个后来虽然也自学了不少东西,也自费公费的参加了很多培训,但相比受过系统大学教育的人来说,至少效率就会差很多。比如同样的问题,他们看书自学,找不到合适的人请教,要花很多时间,自己还不一定能正确全面的理解。但在学校,有老师一指点,一语道破迷津,时间短,效果还好,而且更扎实全面。
  一般而言,科班出身的,潜力总要比那些野路子的强。这才是冯一平想要的。
  冯一平走的时候,王昌宁妈妈再三热情的留饭,冯一平说外公一个人在家,他还是要回去陪他。
  回到外公家,外公正在蒸饭,“我还准比去叫你呢。”
  冯一平笑着说,“不用叫,吃饭的时候我肯定准时回家。”
  外公说,“就是中午的剩菜,我也没现炒。”
  “够了外公,这些才我们两个一餐还吃不完呢。”
  “那好,你帮我看一下灶里的火,我去找你大舅。”
  一会儿大舅跟着外公过来,手里拿着老虎钳和螺丝刀,准备把那两个轮子拆下来。
  冯一平过去帮忙,看到后院里多了一担茅草,应该是外公下午割的。
  晚上的时候,三舅打着手电筒来到外公家。外公问他,“阳阳没事吧?”
  “没事,就是眼睛有点红,医生说过两天就好。”
  外公便不再说话。
  三舅主要是来找冯一平的,“一平,本来是你出钱做的好事,结果却成了这个样子,你不要往心里去啊。你舅妈做事冲动,但没什么坏心,今天我已经说她了。虽说你爸妈现在能赚几个辛苦钱,但是外面还欠那么多债,还哪里有钱借,不要把你舅妈的那些瞎话放在心上。”
  三舅说话又快又急,用妈妈的话说,三舅说话有点像女人。
  冯一平说,“没事的舅,我都知道。我家的情况你都知道,今年外公和大舅帮着收了这么多板栗,年底这些钱一定要想办法还上,还完后,估计就没钱还往年的旧账,但我想明年会好点吧,明年肯定能把外债还清,然后就好了。”
  三舅说,“你明白就好,你跟爸妈说,年底如果困难,就跟我说,多的帮不上,几百块我是能想办法的。”
  冯一平知道,三舅肯定是有这个心,他们几个兄弟,小时候都是梅秋萍这个大姐带,感情很好,但能不能做到,真的是另外一回事。三舅妈那样厉害,三舅的性子比较肉,说是肯定说不过的,打也不一定能打过三舅妈。农村这样彪悍的女人其实不少,不但在外面厉害,在家里也一样,和自己家男人干仗的不在少数。
  从外公家出去后,冯一平听到三舅又去了隔壁大舅家,估计也是解释白天的事情,所以说三舅性子肉也有好处,兄弟之间总要有一个人先开口低头,他们兄弟几个还都还算明理,一个人先放下姿态,剩下的都好说。要是两个都倔,时间长了,肯定会因为两家媳妇的不对付而影响兄弟感情。


第三十二章 温暖的隆冬
  进入隆冬以后,很难有个好天气。
  到今天为止,已经整整一个星期没有见到太阳,天灰蒙蒙的,不,是天地间都灰蒙蒙的,除了主楼前的几棵圆柏,放眼望去,很难见到绿色。
  冯一平打小就怕冷,现在叠着穿了两件毛衣,两件毛衣外面,还有一个偏小的毛线背心捆着。下面穿着秋裤、毛线裤,总共穿了三条裤子,袜子也穿两双,妈妈去年做的棉鞋,小还不小,就是鞋底磨掉了些,所以钉上了皮掌。
  就这样他还觉得冷,耳朵已经冻伤,耳垂冻的红红的,晚上睡觉的时候,碰到被子里的热气,就特别的痒,痒到挠心,一忍不住用手去抓,就会有薄薄的一层死皮被抓下来。祸不单行的是,脚后跟那,好像也有冻伤的迹象。
  中午饭的时候,冷风不停的刮,渗过衣服,冻到骨子里,吹到脸上,啧啧,真的跟冰刀在脸上刮过一样。
  冯一平把搪瓷碗夹到腋下,双手插到裤兜,缩着头,佝偻着身子走在前面,肖志杰带着刚卖的一顶绒线帽子从后面赶过来,在他背上一拍,“你怎么这么怕冷呢?都穿这么多,还冻成这个样子,那你就在教室坐着,我给你打饭吧。”
  “好!”冯一平把碗往他手里一塞,毫不犹豫的跑向教室。
  王昌宁上来揽着肖志杰的肩膀,“干脆,把我的饭也带回来呗!”
  肖志杰没好气的一扭,“我本来是跟他客气的好不好,他就当真了。”
  教室里其实也很冷,瓦房,很大,梁又挑起来很高,也是到处漏风,但好歹没有室外那么大风。
  如果这次的小说发表了,一定要去买几件衣服,冯一平狠狠的想。他虽然穿的多,毛衣毛裤的,但那些毛线都是姐姐穿不了的毛衣、父母穿破的毛衣拆下来的毛线,所以两件毛衣一件背心,都是杂色的,而且并不暖和。
  棉鞋很重,而且不透气,脚一出汗,里面就冰凉凉的,说是暖鞋,其实也不暖和。可能大家都差不多吧,所以一到下课的时候,教室里就响起一阵阵的跺脚声。
  在这样的天气里,用手握着冰凉的笔写字绝对不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最多写上十分钟,就要停下来搓一搓手。有些同学用罐头瓶,去食堂好不容易抢到些开水暖手,但不到半节课,开水就变成了冷水。没办法,这个时候,连个热水袋也买不到,即使买的到,那你也别指望学校会给这几百个学生,不限时的供应开水——那得要烧多少柴啊。
  一双绒线手套要两三块,太贵,大多数同学都买便宜的那种白色劳保手套。便宜是便宜,保暖效果那是相当一般,只能说聊胜于无,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冬天是枯水期,县里水电站发电量大减,经常停电,晚自习的时候,有人点用墨水瓶和牙膏皮自制的油灯,有些两人共点一只蜡烛。很快,就有人发明出一种办法,在劳保手套外涂上一层蜡,别说,还真暖和点,于是这种办法迅即风靡开来。
  但有些老师就是专门和学生过不去。
  抱着手在教室里逡巡,看到有带着手套写作业的就批评,“看看你写的什么样子,狗刨似的,把手套脱掉!这么点苦都受不了,还能指望将来有什么大出息。”
  所以这些日子,一吃完晚饭,冯一平就往王玉敏家跑,因为他们家里有火盆,一打开他们家门,热气就扑面而来。每天朱老师教授结束,冯一平就借着给小燕子烤板栗,霸在火盆边不走,用王玉敏的话说,他就恨不得扑到火里,王玉敏不催三四次,他是不会回教室的,这样的时节,能有个火盆烤火,那是最幸福的。
  桌上双卡的录音机里放着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歌。小燕子嘴里塞满了板栗,刚剥出来的这一个,很大度的让给冯一平。这都是冯一平从家里带来的,炭火一烤,散发着热乎乎的甜香味,咬在嘴里,咔嘣脆。
  想一想他在这惬意听着音乐,吃着板栗,烤着火,其它的同学却只好在冰冷的教室里苦熬,又额外多出一种比较幸福,爽!
  他也没想到,当初找朱老师,还会带来这样额外的福利。
  “好了,去教室吧,顺便把这些作业本带回去。”王玉敏今天第三次催促。
  “再见啊小燕子。”冯一平用热乎乎的手,揉了揉小燕子的脸,带着一大摞要发下去的作业本回到教室。
  经过本学期最后的一次月考,转眼间已经进入1993年。学习气氛又一次紧张起来,因为离期末考试只有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同时,春节也是越来越近。
  星期六回到外公家,外公没有做饭,下的面。三舅家杀了年猪,已经请大舅一家吃过一次,今天晚上,请他和外公过去。
  离三舅家远远的,就闻到了香味,花生的香味,看来刚榨的是花生油。
  三舅家是挨着油坊的三间平房,虽然不是楼房,在村里肯定是拔尖的。外墙下面用水泥做了一米高的卫生墙,上面刷上白灰,门窗也都是水泥灰,倒是很有这个时代公家建筑的色彩。
  阳阳脸上冻皴了,穿着厚重的棉衣棉裤,在门前玩陀螺,看到他们,朝屋里叫了一声,“爷爷和平哥来了。”
  门应声打开,三舅抱着满脸不情愿的东东走了出来,三舅妈在厨房大声说着,“你不是说最喜欢爸爸吗,就和爸爸去玩,我现在忙的很。”
  云云跟出来逗弟弟,“东东,你早上不是说最喜欢妈妈吗?怎么现在成了最喜欢爸爸?”
  上幼儿园的东东在三舅肩头朝姐姐喊,“因为妈妈不给我吃丸子,这么小气的大人,我当然不喜欢。”
  “哈哈。”连外公也笑了起来。
  晚餐很丰盛,三舅妈厉害归厉害,主妇该有的技能都不差。一人先一碗猪肝汤,猪肝当然很新鲜,用淀粉勾芡,汤很浓稠,上面撒着小葱。猪肝不生不老,刚刚合适,一点都不腥,咸淡也很到位,一个字,鲜!两个字,很鲜!三个字,非常鲜!
  鲜美的猪肝汤之后,是黄豆猪脚汤,知道冯一平一向不喜欢吃黄豆,所以他的碗里只有少许黄豆,都是猪脚,很扎实。
  汤炖了好长时间,猪脚里的胶质都熬了出来,油也熬了出来,对冯一平这个一年四季啊在学校里吃腌菜的人来说,有一点点腻。但是,猪脚一点都不腻,肥的部分,就像果冻一样,“哧溜”,一下就到喉咙里去了。瘦肉的部分,是最好吃的,比猪身上其它部位的瘦肉,更美味了几份,肉香浓郁,瘦而不柴,有点糯糯的。至于骨头,筷子轻轻的一扒,就光溜溜的分出来,上面一点肉丝都不带的。
  炒好的炸豆腐,和回锅肉一起放在锅里,上面铺上一半包菜,一半绿豆粉丝,加入肉汤,刚刚没过菜面,上面再撒一点自家磨的辣椒粉,撒上葱蒜,就成了今天晚上的大锅菜。
  外公和三舅喝酒,其它人吃饭,三舅妈最忙,要喂东东吃饭,东东吃饭很不老实,费老半天劲才会给妈妈一次面子,小小的吃一口。
  这不由得让冯一平想起来喂儿子吃饭的时候,他和张彦,红脸白脸的,各种好话,各种威胁,各种许诺,费尽心思,儿子才吃一口,一顿饭下来,两个大人精疲力竭的。
  作为主妇,三舅妈还要招呼外公和冯一平吃好,所以自己只能抽空吃两口,等到云云吃饱了把东东接过去,她才能安生的吃饭。
  这一顿饭,前后个把小时,冯一平吃的口齿留香,大腹便便。
  吃完饭,外公和三舅在桌旁说话,三舅妈在收拾,冯一平带着三个表弟表妹看电视。还是没有遥控器的电视,所以阳阳站在电视机前不停的换台,东东安静不下来,在冯一平身上一蹦一跳的,冯一平把他按在腿上,“东东,你吃的很饱,这样跳会吐的。”
  云云说,“他就是没记性,前两天吃了好些肉,然后跳啊跳的,就吐过一次。”
  期间,三舅妈还过来陪冯一平说了会话,再也没有提借钱的事,只问冯振昌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冯一平说是小年前后,三舅妈邀他放假后过来住几天,说阳阳他们三个喜欢和他玩。


第三十三章 期末考
  腊月头一天,镇里邮局,主任特意递给负责梅家湾的邮递员一个包裹和一张汇款单,“梅家湾的这个外甥,还真不错。”
  旁边整理邮件的几个人,都纷纷插嘴,“是啊,小小年纪,这几个月赚的,顶得上我辛苦两年的。”
  当天晚上,邮政住宅楼里,凡是上学的孩子,都被勉励了一阵。
  主任家的儿子,在镇里中学上初二,吃完晚饭,就想下楼打球,被主任老婆提着耳朵揪了回来,“就知道玩,都快期末考了,从今天起,吃完饭哪也不去,就在家复习。”
  儿子来求主任,主任一边收拾桌子,看着在厨房洗碗的老婆,小声跟儿子说,“这几天不要惹你妈生气,不然我也护不住你。再说,你也该用用功了,上学期班上才十三名,你知道吧,有比年纪比你小,刚上初一,不但成绩好,而且已经会赚钱了,你现在不好好学,将来怎么和人比?”
  小寒的这天,邮递员又到梅建中家喝水,再次递给他一个包裹和一张汇款单,这次比上次的稍少,两千一。
  邮递员和梅建中开玩笑,“要不是你外孙年纪还小,我们所里的好几个女职工,都打算上门来提亲,你外孙虽然小小年纪,凭他的本事,已经可以养家了。”
  梅建中自然高兴,“呵呵,那她们真是高看了。”
  周末冯一平回来,两人把钱取出来,先把外公欠村里各家的板栗钱还掉,剩下不到四百块。冯一平买了厚毛衣,厚毛裤,再花五十块在街上订做了件羽绒服,又花去一百多。剩下两百多块,加上上次放在梅建中手中留作生活费的,加起来有四百多。
  这笔钱,冯一平和外公商量过,就以外公的名义,给大舅和二舅家个两个,三舅家三个,一共八个孩子,都买一套衣服,一人五十块,刚好四百。
  不过不能现在买,等他们先买了再去,这样八个表弟表妹今年过年就能有两套新衣服。
  本学期最后的两个星期,所有人都拧紧了发条。好多人作息时间都和三年级的一致,冯一平也不例外。期末考试和月考,肯定是不一样的,月考是学校自己组织,而期末考试,是全县统考,不管对学校还是对老师,份量都更重。
  月考冯一平次次年级第一,期末考试当然不能掉链子,不然不但是打他自己的脸,也是打老师的脸,还打学校的脸。
  王玉敏对他说,最好还要超常发挥,比如数理化和英语这几门,最好能都拿满分。至于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不要求满分,因为这几门,答的再好,阅卷老师总要找碴给你扣掉一两分的,拿满分太难。总成绩,王玉敏要求,力争进全县前三。
  说实话,冯一平也想知道,自己在全县初中一年级究竟在什么位置,这半个月也是废寝忘食的复习,主要是历史、地理、和生物这三门,要背的多,所以花的时间也多。估计其它学校成绩好的同学,其它几门主课,成绩也都好,拉分主要就在这三门副课上。这其实真的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冯一平记得,一年级下学期,这三门就都开卷考,从二年级开始,这三门干脆考也不考,只让你自习。
  老师都说不考,那谁还真的去自习这几门?
  期间座位调换过几次,现在冯一平他们被调换到最外面,而黄静萍她们被调到最里面,可能是担心考试吧,她现在大胆了很多,经常跑过来,问冯一平问题,看的肖志杰眼热。
  考试的前一天,天公作美,是个难得的好天气,老师也管的松,只让大家自由复习。
  吃过中午饭,三个人夹着一本书,来到建水塔的那个小山上,背靠着水塔,坐在枯黄的草地上晒太阳。吃的饱饱的,太阳晒的暖烘烘的,整个人也暖洋洋的。
  冯一平和肖志杰拿的书翻页不翻,纯粹是做样子,等把一包蚕豆分吃完,他们两个干脆眯上了眼睛,只有王昌宁还在翻着政治课本,小声的读着。
  肖志杰嫌他吵,可能也是不想反衬出自己的不认真,一把把书从王昌宁手里抢过来,“都这个时候,还看什么看,没有用的。”
  “给我给我,现在看很有用的知道吧,这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王昌宁说。
  “你真的还能看进去啊,我现在是翻都不想翻了,你呢,冯一平?”肖志杰问。
  “昌宁能看进去你就让他看,你别打扰他,也别打扰我睡觉。”冯一平眼睛都懒得睁开。
  “算了,我知道你是不用看的,都掌握了是吧,睡吧睡吧,小心我们走的时候不叫你。”肖志杰悻悻的说着,还是翻开了手里的英语。
  看了不一会,又叫起来,“不行不行,好像没效果,昌宁,来,我考你政治,你考我英语吧。”
  “也可以啊。”他们把手里的书交换,就着老师指出的重点,互相提问,积极性总算是比刚才高。
  下午在冷冰冰的教室里自由复习了一节课,看到教室外不停有其它班级的同学在走动,老师好像也不管,冯一平他们也坐不住,三个人还是来到水塔那。肖志杰和王昌宁还是互相考校,冯一平还拿着历史、地理和生物,还是闭着眼,不过时不时的打开书看一看。他是系统的把一门课从头到尾再过一遍,先回忆目录,目录下的每一小节,每一小节中的要点,就这样一节节的往后过,卡住的地方再翻翻书。
  其实,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冯一平这个时候也不想看书,不是他认为该掌握的只是都已经掌握了,只是就单纯的不想看书而已。不过,他还是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抓紧考前的着点滴时间,一次又一次的复习。
  大多数同学这个时候还强迫自己复习,主要是出于对不可知未来的没把握和一丝丝淡淡的恐惧吧。冯一平不一样,他想到后来吃的那些苦,受的那些罪,那现在克服自己内心这一点点的不情愿,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既然老天给了自己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也要克服和改变。
  后来三十多年的生活中,冯一平接触过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成功人士。从民企的车间主任,到跨国公司的高管,从乡镇企业的小老板到,私企的大老板。
  工资从几千到几万,雇佣的工人从几十到几万,资产从几百、几千万到上亿好几亿。
  他也亲眼看到过,一个企业在野地里艰难的萌芽,短短的几年后,就长成参天大树。
  从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到一个车间主任,从跨国公司一个普通职员,到高管,从一个普通农民,到乡镇企业的小老板,从一个小老板到身家巨万。除了一些机遇和际遇,你会发现,这些人绝不是随随便便就成功,不能只看他人前光鲜,不去想他背后的付出。
  你在拼命的时候,他在拼命;你在努力的时候,他在拼命;你松懈休息的时候,他还在拼命。做了常人没做的努力,付了常人不想付的付出,这些人中的一些人,终于成功。
  对于冯一平来说,知道未来几十年的大势,他可以轻松的取得比原来更大的成就,但要想更上一层楼,过的比原来更轻松,从现在开始,他就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比如,从现在开始,克服自己惯性的懈怠。
  想通了这些,冯一平决定,从现在,考前的这个下午,到明天早上,把头天要靠的语文、政治、英语和物理,从头到尾,全都过了一遍。考试的第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早上,把第二天要考的同样从头到尾过一遍,最后,复习第三天考的数学。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还真有道理。真的投入进去,其实还是很享受那种状态的,发现你掌握了所有的知识点,同学之间的提问完全难不住你,心里很踏实,面对考试一点也不忐忑。
  这天吃完晚饭后,表姐林慧吃完饭从家里回到学校,把冯一平叫到教室后面没人的地方,塞给她一大包瓜子,冯一平忍不住笑,果然还是这么回事。林慧有些诧异,却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一平,考试就靠你了!”
  “没问题,到时你不用催,我会找机会把答案丢给你。”冯一平笑着把那包瓜子在手上抛来抛去,他没记错的话,这是他原来第一次把知识变成直接的经济效益,当时这包瓜子他没舍得吃,放假的时候带回了家,父母听说后,吃起来非常的高兴。
  毕竟是期末考试,比平时的月考郑重了好多。考前从校长到教导主任,各班的班主任,各科老师,都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的强调,不要作弊,不要作弊,不要作弊。
  王玉敏还再三强调,拿到试卷后,第一要务就是写上自己的班级和姓名,这个良好的习惯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养成。她又赘述了一遍,谁谁谁,在中考的时候,没有一开始就写好学校班级姓名,以至于成绩按零分算。第二要务,就是检查试卷有无瑕疵,有模糊不清或移位等情况出现,马上向监考老师提出调换。答题先易后难,不要在难题上耽误过多的时间,以至于连送分题都没时间做。最后,不要急着交卷,有时间,就是检查三遍也不要紧。
  说了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王玉敏在教室里仔细巡视了一遍,主要是看同学们的桌子上,有没有在上面写了很多字的。
  还真的抓到一个,在泡桐做的课桌上,正中间的一块,密密麻麻的写满了钢笔字,全是各科的知识要点。王玉敏当场大怒,“平时学习不好好用功,这么歪门邪道倒是花这么大工夫。你能花这么大力气作弊,平时怎么不多花力气学学?”
  她叫班长去食堂拿来镰刀,当面看着那个同学自己把桌面上的那一块刮干净,并叮嘱那些还心存侥幸的,以此为鉴。
  监考也比平时严格很多,监考的也不再是自己班上的老师,全校老师统一打散,教务处统一分工,除了监考老师,还有巡视的老师。
  座位前后左右的距离按要求拉开,课桌上干干净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