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昌宁父亲看上去和冯振昌年龄仿佛,其实要比冯振昌年轻,看起来显老,和冯振昌一样,在儿女面前比较严肃。
  他话不多,他主要招呼的是梅建中,整餐饭,说的多的就是“动筷子吃菜”,“来,喝一口吧”。
  王昌宁妈妈说了,他们一家商量过,下半年收板栗后,也去省城试试,也很感谢冯一平他们一家。
  梅建中说,“说这些就见外了,你和秋萍小时候一块长大,彼此帮衬是应该的,再说,他们也没帮什么忙。”
  王昌宁妈妈说,“我们两家的情况都差不多,一年忙到头,手里总余不下几个钱,现在安安虽然一年能拿几个钱回来,但她是个女孩子,也不小了,总要为将来嫁人做准备,家里也不能只靠她。只能指望昌宁他们能考上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且不说能不能考上,只想到那一年几千上万的学费,还有生活费,我们是一点谱都没有,现在有这么个机会,哪怕一年能赚个两千块钱,那我们心里也有底多了。这怎么能不算帮大忙呢?”
  冯一平说,“姨,我和昌宁都只有一个姐姐,她们将来都要到别人家的,我跟昌宁就像兄弟一样,约好了一起上高中,一起考大学,以后肯定也少不了麻烦你们,要他帮忙的时候,这些真的都算不上什么。”
  王昌宁父亲插嘴说,“昌宁,你比一平大,以后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照应着点。”
  王昌宁默默点头,他父亲接着说,“你现在也不小了,不但要用功学习,也要学着为人处世,不要总像个闷嘴葫芦一样,该说的话要学着说。你说是吧,叔。”
  梅建中说,“这些你不用担心,他们学东西都快。再说,嘴笨点没关系,踏实肯干就好。他们这一代碰上了好时候,放心吧,他们一定都会有成就的。”
  冯一平看着王昌宁不怀好意的笑,搞的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冯一平心说,“嘴笨,那是他在你们这些长辈面前表现的而已。”
  去学校的路上,王昌宁明显比以前高兴,“这下好了,即使后年考不上一中,我们也好开口和父母要求复读。”
  冯一平说,“那是最坏的打算,能一鼓作气,一次性的考上不是最好。”
  王昌宁有些底气不足,“现在看来你是没问题,我恐怕还是有些难。”
  冯一平说,“还是要对自己有信心,不是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吗,我们一起努力用功,应该可以的!”
  “可以吗?”
  冯一平说,“如果没什么问题,我爸妈暑假的时候,会回来在乡里帮我租房子,到时我想你和肖志杰,我们三个一起住,一起努力,一起用功,离中考还有两年多的时间,相信我们,可以的!”
  王昌宁是第一次知道冯一平准备住到外面,“真的?你爸妈同意你在外面住?那太好了,你是怎么说服他们的?”
  冯一平故意买个关子,“呵呵,山人自有妙计。”具体原因,却打死也不说。
  王昌宁带着憧憬,像是问冯一平,又像是自言自语,“你说,将来我们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吗?”
  冯一平重重一拍他的肩膀,“能的,你将来会让他们住别墅,开豪车的。”
  “别墅我知道,什么是豪车?”
  不得已,冯一平又帮忙普及了一把汽车品牌。
  快到学校的时候,班长唐少康又骑车赶了上来,这一次,车上还带着一个女孩子,应该是三班的。
  在班上,他们交流不多,这在路上,反倒每次周末遇上了总要说几句。
  都是同龄人嘛,也都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冯一平和王昌宁免不了就打趣了他们几句,那个女孩子,叫叶萌,大大方方的,一点都不扭捏。
  就到校门了,姨父林开明骑着车出门,姨妈在门边送,冯一平大声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这时,唐少康漫不经心的问,“冯一平,这个月有投稿吗?”
  冯一平顺嘴答道,“没有。”话一出口,就意识到不对。
  唐少康握着车把停在那,对那女孩子说,“你看,我说就是他吧。”
  冯一平则有些恼火,一个三十多岁心智的人,却入了一个小屁孩的彀,我去,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就这么有心机吗?怎么原来就没觉得呢?
  看来要么是当初他太迟钝,要么是当初他不值得别人费这样的心。


第四十五章 还是没瞒住
  冯一平也知道,这个肯定瞒不住,送信的邮递员虽然被嘱咐过,但邮局里其它的员工呢,特别是那些女性工作人员。这事虽然不大,但怎么也能当件新奇事来说吧,指望她们能保密?
  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扒了出来。
  就和他想的一样,这些事还真是邮局扩散开的。过年的时候,镇里一户人家的女婿,县民政局的一个职员,带着儿子到丈母娘家拜年。县里人吗,自然在乡镇人面前摆阔气,显优越。
  可是,他虽然是吃公家饭的,却只是一个普通办事员,只能说自己单位,如何牛,能管这管那,还有年终分到的福利,怎么这么丰盛。
  最后,总免不了比子女。他着重说,自己儿子,在市里举办的“萌芽”杯作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他说这些话,其实也是一场战斗,这样不见硝烟的战斗,每年春节,每次聚会的时候都会发生。
  镇里的习俗也一样,他带着儿子,一餐饭也要转战好几家,后来,到了大舅子的堂兄家,他又把这件事拿出来吹嘘了几句,众人当然一片赞誉声,“这孩子不错,将来肯定有出息。”
  这家人的主妇就是邮局的,比工作比不过,自己在镇里,人家在县里。比孩子也比不过,自己孩子的成绩,在班里也就随大流,人家儿子好歹得了个市里的三等奖。
  但此刻看他那样子,让在座的都围着他转,他男人作为主人,话都插不上,一时有些不忿,就插了一句,“确实不错,现在的孩子都厉害。我们这下面乡里,有个刚上初一的孩子,半年不到,就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了两篇小说,拿的稿费比我两年的工资还多。”
  民政局的办事员听了,差点就被一口酒呛着,这下,客人们也被转移了注意力。
  当着一干父母的面夸自己孩子,还有别人附和,爽的只有他自己,其它人谁心里真的痛快呢。
  客人们也都是镇里的人,人就是这样的心理,听县里人满面红光又略带自谦的说自家孩子如何如何,大家孩子又确实比不上,表面虽然奉承,但心里多少有些不乐意,自己孩子不太争气,总要找个争气的孩子出来,替我们争口气啊。
  现在好了,我们这有个孩子,比你儿子更厉害,都在全国性的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比你一个市里作文比赛的三等奖肯定要厉害吧,虽然不是我们家孩子,但毕竟是我们镇里的人吧。
  于是纷纷追问,真的,是什么杂志?那孩子几岁?哪人?接下来,这件事就一家家的传开了。
  当天,家在镇上的唐少康就听到了这个传闻,不过他只听了一耳朵,没把这当回事,真有这回事?骗小孩子的吧。
  昨天,叶萌去姨父家,也就是邮局主任家做客,在镇上看元宵夜的锣鼓戏,听姨父说起这事,说就是她们学校,也是初一的学生,外公在梅家塆。
  今天坐唐少康车的时候,把这件事和他说了,唐少康这才当了真,一琢磨,莫不是冯一平那厮吧,这才有了刚才那一试。
  都已经不是小孩子,虽然冯一平跟着再三否认,却已经没有太大说服力。
  叶萌笑着跟他说,“这又不是什么坏事,为什么要瞒着呢?”
  冯一平总不好说,我不想让人知道,不想出名吧,这样的说法在同龄人看来,绝对是不合理的矫情,所以,他只能顾左右而言其它。
  他也想过,是不是可以说,是抄的?他马上就否决了这个念头,这样对他个人的声誉影响太大,农村其实是一个很注重诚信的地方,而且老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在农村是反复验证过的。只要今天他说是抄的,明天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都会知道。
  他可不想从现在开始,就背负这个一个不诚实外加小偷的头衔。
  同时,作为过来人,他深深的知道,为了圆一个谎言,少不了又要编造更多其它的谎言——纯粹是没事找事。
  那就干脆认了吧,顶多是添点麻烦而已。
  王昌宁算是搞清楚了怎么回事,由衷的替冯一平感到高兴,“好啊,这样的事你也瞒着我们,说,是不是还有其它事瞒着?”
  冯一平苦笑,“大哥,你也没问啊,再说,这事又没什么大不了的,难道要广而告之吗?”
  王昌宁说,“这样做倒是合你的性子,不过,我也算明白了,你爸妈为什么会同意在乡里给你找房子住。”
  小道消息传的真快,当晚,同学们都知道了,第二天一早,连食堂的师傅都听说了。冯一平去食堂的时候,一边很腼腆的接受周围的注目礼,一边受到了师傅的优待,打给他的粥,里面绝对立得起筷子来。
  校长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想起另外一件事。就是几天前,和镇里中学的老朱喝酒,老朱问他熟不熟悉一个叫冯一平的学生,他虽然没带一年级的课,但知道冯一平成绩是一年级第一名,上学期期末考又是全县第二名。
  作为镇中学的校长,这件事老朱肯定是知道的啊,现在没头没脑的问这个是干什么?问老朱原因,老朱却笑而不答,现在想来,应该是因为这个。
  学校之间,竞争的也厉害,镇里中学的成绩,比起梁家河中学,是要好一些,成绩好的,他们当然也有。但现在能让学校长脸的,还有各种竞赛,比如数学物理的奥林匹克竞赛,还有各种作文大赛,这样的专项人才,哪个学校都不嫌多。
  班主任王玉敏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沉默了半晌,不再备课,想去找那两本杂志。朱老师拦住了他,“不用去了,学校里只有老彭订了那本杂志,这个时候肯定早被人借走了。”
  王玉敏想想也是,“你说那真的是冯一平写的?”
  朱老师在看棋谱,“不是他还能是谁,他就是想抄,也要找个能抄的人啊。你想想,他接触的人里,有谁能写?而且半年就写两篇?”
  王玉敏只是下意识里有些不愿意相信,怎么说呢,颇有些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感觉。“那你看,他应该是在暑假的时候,就写好了第一篇,那时可刚小学刚毕业啊!”
  朱老师说,“我早就跟你说,这个冯一平有些不一样,思想远比同龄人成熟,你现在信了吧!”
  上午第一节课是英语,老师是个中年妇女,也许是因为带英语课的关系,她对自己的仪容很在意,特别注意化妆,可是因为她技术和化妆品的原因,好些时候,她精心的装扮,效果往往是负面的。
  比如今天,又没有抓住重点,肿眼泡没有想办法处理,嘴唇却涂的太红太厚,还有脸上的粉,哎呦,冯一平看了一眼,马上决定,接下来,还是不看的好。
  老师却偏偏找上了他,“大作家,来,把这一课的第一小节朗诵一遍。”
  同学们都看着他笑,冯一平站起来,“老师,你就不要折煞我了,我那真的是走了狗屎运而已。”
  反正吧,冯一平就被冠上了大作家这么个绰号。
  中午吃完饭,被王昌宁和肖志杰敲诈了一通,在小卖部里,花六块钱,买了那种铁皮盒装的饼干。六块钱啊!梅秋萍要是知道了,肯定会痛心疾首的教育他一番。
  冯一平估计,至少有两块,是花在那个装饼干的铁盒子上,但他要买其它包装的,肖志杰就是不同意。
  这还不算,肖志杰还说,“这还没完啊,你都赚大钱了,不要想着这么便宜就把我们打发了。”
  王昌宁也说,“就是,来,快点吃,吃完了这个盒子给我。”
  肖志杰马上把盒子抢过来,“有么有搞错,我说要买这种,就是因为我看上了这个盒子,我是早就想买了,一直舍不得。”
  看到冯一平戏谑的望着他,马上补充了一句,“当然,我也没钱,买不起。”
  太阳不错,他们还是来到老地方,靠着水塔,懒洋洋的晒太阳。
  冯一平把暑假会在乡里租房子的事说了,肖志杰很激动,“真的?”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那太好啦!”
  王昌宁打击他,“你爸妈会同意吗?”
  “切,只要我想,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


第四十六章 当了班干部
  冯一平知道他肚子里的那些花花肠子,“租房子住外面,不是为了好玩。我们可以自己做饭,省得餐餐吃咸菜,让我们的营养跟上来。主要的是,如果我们三个住在一起,要一起努力,互相帮助提高,争取都考上县一中。如果你想着在外面住自由了,想玩就玩,想看电视就看电视,那与其到时让父母们骂我,我还不如就一个人住。”
  肖志杰讪讪的说,“那是当然,现在也不是玩的时候,我想要是能住在外面,条件好了,时间也自由,那成绩肯定要有所提高,不然谁都交待不过去。”
  “不过,我想可能还会有些麻烦的,不但要过父母那一关,还要过老师那一关,关键是父母那一关,他们不同意,老师同意也没用。”冯一平说。
  三个人里面,冯一平虽然年纪最小,但目前成绩最好,在他们这个年龄,讲什么呢?就是讲成绩的,成绩好,不管在家长还是老师面前,都能为他的言行增加砝码。所以冯一平能征得父母同意,也不担心班主任王玉敏会不同意,而肖志杰和王昌宁,看来不会这么顺利。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肖志杰和王昌宁也明白,想父母同意自己不住学校住外面,不是那么容易。王昌宁还好,如果收板栗后,他爸妈也去省城,那他提出和冯一平一起住外面,这个请求应该会被批准。
  肖志杰不一样,他父母有三个女儿,却只有他一个宝贝儿子,他从小就被看的贵重,现在爸妈又都在家,想住在不受老师也不受家长管束的地方,看来没那么容易。
  “昌宁我看下半年一起出来住问题不大,老肖同志你可能会有些麻烦。”
  听冯一平这么说,肖志杰顿时苦了脸,“那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冯一平和王昌宁对视了一眼,冯一平说,“唉,我看是没什么好办法的,至少今年下半年,你是不要想咯!”
  王昌宁看肖志杰真的很着急,也不逗他了,“我看办法也不是没有。”
  “哦,那你说,你快说啊。”
  “对我们来说,什么最有说服力?”王昌宁问他。
  “什么最有说服力?什么意思啊。”
  “一平为什么能说服他父母,主要是他现在成绩好。现在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成绩最有说服力,成绩好,那就什么都好办,你说是吧!”王昌宁说。
  “哦,我明白了,成绩是吧,没问题,接下来我就头悬梁,锥刺股,把成绩提上去,再跟他们谈。”这一席话,成功的激起了肖志杰的斗志。
  冯一平还是给他打预防针,“你还是要做好至少今年下半年,不能出来住的思想准备。”
  “哼,我会让成绩来说话的。”肖志杰握紧了拳头。
  晚上,冯一平又有了改善伙食的机会。姨妈姨夫听说这件事后,让林慧叫他去吃晚饭。
  还在正月,各种菜都还有,晚餐当然还是很丰盛。知道冯一平喜欢吃蘑菇,今天不但用蘑菇炖了汤,还用瘦肉炒了一份,冯一平也不客气,蘑菇他消灭了一大半,外加三碗米饭。
  姨父一个人喝着小酒,细细的问了他这两篇文章的事,冯一平一一跟他们说了,还说下星期把那两本书带过来给他们看。
  “我家里的情况你们也清楚,我就想着能做些什么帮帮家里,其它的我也做不了,我只好试着写些东西,没想到就被发表了,说起来也是运气。”
  一席话,让姨妈动了感情,“秋萍能有你这样的孩子,是她的福气。”
  “这没什么的,姨妈,做子女的,孝顺父母是应当的,帮家里做事,也是应当的。”
  姨父伸着筷子指点着林慧和林睿,“看看,都和一平学学,不但学习用功,还想方设法帮家里,你们也好好想想。”
  林慧难得的没有顶嘴,家里条件好,她从记事起,吃的穿的用的,都比一般同龄人好,上三年级开始,每周就有零花钱,也从来没有为钱的问题发愁过,现在想想,比她还小一岁的冯一平,确实不容易。
  林睿呢,没想那么多,他的作文,很少有被老师评价写的好的,所以他觉得,冯一平居然能在杂志上发表文章,那真厉害。
  这个星期还有一件事,班干部要重新选。
  大家已经相处过一个学期,彼此比较熟悉,王玉敏不再任命,改为让大家自己选。
  选的过程也很简单,甚至可以说得上粗暴,没有竞选演讲,没有大家投票唱票。
  就是在周四中午自习的时候,王玉敏宣布了这个消息后,站在讲台上问,“有谁自荐当班长的?”
  可能这个时候,想当官为大家服务的不多,那些相当的,比如冯一平就知道,肖志杰那小子肯定是想当班长的,这样的同学估计也还有一些。但总体来说,大家都还是纯良的孩子,自荐当官,都有些不好意思。同时也觉得,自己成绩一般,也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艺,自己提出来当班长,可能只是徒增笑料而已。
  所以教室里虽然私下有些波澜起伏,表面上却平静的很,大家都一言不发。王玉敏扫视了一遍,见没人说话,就问,“那还是唐少康担任班长,大家有没有意见?”
  这下下面马上响起了嗡嗡声,唐少康呢,虽然是满不在乎的在看书,心里其实还是蛮紧张的,他再有城府,也只是十三岁的孩子,本来如果没有当过班长,他无所谓,但如果他被同学们刷下来,心里又怎么能痛快呢!
  这时后排有个同学说了出来,“我选周立伟。”
  周立伟是原来的生活委员,就是班里最高大的那个,人虽然高大,却很憨厚,和其它班委不一样,生活委员真的要帮大家做些事的,所以他上学期的工作,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同。
  而且,和从镇里来的唐少康不一样,唐少康总是有些傲,有些自我感觉良好,周立伟也是地道农民家庭出身,和班上的大多数同学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从来没有也不会摆架子。
  那个同学说出来后,零零散散的,也有其它同学推荐周立伟。王玉敏问大家,“大家都同意周立伟吗?”
  同学们的声音统一起来,“同意。”
  冯一平看了一眼,周立伟有些激动,脸都红红的。
  唐少康呢,头都抬不起来,也跟着大家说“同意”,却把手里的书攥的更紧,不小心用力过猛,把书都撕破一页。
  冯一平觉得,如果唐少康能自荐,那出于情面,不会有人当出头鸟当面反对,大家都会默认,他应该还能当上班长。或者唐少康能找一个平时关系好的同学,领头喊一声他的名字,很多奉行中庸的同学们会跟着附和,估计班长也还是他。
  但是王玉敏又像任命似的说唐少康依然是班长,这绝对起了反作用。虽然这个时候,政治课还没有学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大家也都不清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这么些年的书读下来,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对于班主任任命这样的强权,都有些逆反心理。
  王玉敏转身在黑板上班长那一栏后,写下周立伟的名字。冯一平以一种超然的心态看着这一切,还真是个淳朴和谐的时代啊!要知道,到了后来,连小学一年级班长竞选,都比这激烈的太多太多,更有家长在场外帮忙拉票,用尽了手段。
  谁知道,接下来,事情就找上了他。
  班长之后,选学习委员,当然还是没有自荐的,这次王玉敏没有说还是原来的学习委员张秋玲继续当选,而是问大家选谁。
  她刚一问,底下就有女同学说,“冯一平。”
  冯一平循声看过去,有些好笑,黄静萍和王金菊两个像个鹌鹑似的,趴在桌上,头凑在一起,前面都用课本挡起来,以为这样就没人知道是她们喊的。
  你们这是给我找事啊!冯一平心说。
  王玉敏没有说话,陆续有同学喊“冯一平”。
  王玉敏拿起粉笔,问大家,“大家都同意冯一平吗?”
  当然没人不同意,怎么说冯一平成绩最好,虽然不太主动和班里大多数同学来往,平时话也不多,但和每个同学都笑眯眯的,对找他问问题的同学,他没有一点不耐烦,很和善,很客气,很细致,学习委员让他当,也算实至名归。
  于是大家都说,“同意。”
  冯一平其实真不耐烦做这个官,但这个时候推辞,肯定就辜负了那两个女孩子的一番好意,黄静萍和王金菊领头选他,也是用了心的。
  再说,现在大家都选他,他要是推辞,那就有些个色,有些不识抬举,不但让黄静萍和王金菊有些下不来台,也让那些同意他的同学不愉快。
  这样让大家都不痛快的事,当然不能做。再说,学习委员其实也就是收发作业,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于是冯一平站起来,鞠了一个躬,“谢谢王老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