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说明了这本书的价值。
  意外的并不止这些,今天过来的国内和香港电视台的记者,本来就觉得冯一平受邀在这里演讲,很有新闻价值,而最后的这一幕,就让今天的素材,更有新闻价值。
  午宴之前,冯一平忙得不可开交,宴会厅门口的一张桌子后面,他一边和人交换名片,一边给他们在书上签字,还跟不少人合影。
  不过收获真不小,收到的名片里,不但有华尔街那些投行、金融公司高管的名片,以及美国各地企业家的名片,连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名片也有,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朱莉说,已经联系好了游船,问你什么时候去自由岛。”雅各布走过来问。
  “跟她说能不能把时间安排到下午,并表达我的歉意。”冯一平从身边经过的侍者手中的托盘上,拿起一杯酒,笑着朝那些需要加强联系的人走过去,这么好的交流机会,怎可错过?
  午宴和之后的交流,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多,虽然没正经吃进去什么东西,当冯一平一点都不觉得饿,收获非常不错!
  而那些和他交流的单位和个人,对他的印象也非常好,年轻有朝气,知识面还非常丰富,虽然是第一次出国,但思想完全和国际接轨。
  也算年少有为,难得的是待人接物,谦逊又沉稳周到,话也说得实在。
  做事先做人,这样的标准,在世界哪里都是一样的,所以,冯一平刻意加强关系的那些人,他们对冯一平所创办的那几家企业,也都很有兴趣,并很看好他们的前途。
  当冯一平心情舒畅的在朱莉和雅各布的陪同下,在邮轮上饱览曼哈顿美景,并在自由女神皇冠平台上各种姿势留影的时候,目睹了俱乐部那一幕的报纸和电视台的记者们,正在抓紧准备有关他的新闻。
  当晚,总部就在纽约第五大道洛克菲勒大厦里的NBC,在新闻里,就简要播放了中午发生在俱乐部的那一幕。
  播这则新闻的时候,那个一向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和华人的主播,难得的公正客观了一会,原因很简单,他可以得罪冯一平,但中午在场的那些大佬,他得罪不起。
  如果说冯一平和他的理论也就那么回事,那不就是打在场那些大佬们的脸吗?
  而在冯一平满足的进入梦乡的时候,首都正是一天开始的时候,此时还名为“经济·生活·服务频道”的央视二套,在早间新闻里,播出了驻纽约记者发回来的新闻短片,上面就有全场起立,向冯一平致谢的那一幕。
  金主任早上起来,一向是一心好几用,吃早餐的同时,带着老花镜,浏览送到家里的报纸,还关注着电视上的新闻,而他早上关注的,一向是二套,这时看着电视里的那个人和那个场景,嘴长的老大,半天没合上,罕有的失态了一次。
  旁边的小保姆真是吓到了,还以为他中风了呢!
  然后,金翎自然是第二个知道的,之后是梅义良等,再之后,是冯玉萱。
  冯一平去美国,最担心的应该是梅秋萍,虽然知道以自己儿子的本事,在美国什么事都不会有,但每天总要念叨几次,早上起床的时候,还是在操心这事,“一平现在该睡了吧,要不要给他打个电话问问?”
  冯振昌现在豁达得多,“昨晚不是刚打过电话吗,对他你有什么好担心的?要不下次他出国,你跟着一起去?”
  没办法,大多数时候,他们夫妻俩的话风,一直就这样,好事也不好好说。
  正忙着煮豆浆呢,电话响了起来,厨房里的梅秋萍朝外面喊,“冯老三,接电话。”却始终听不见回音。
  擦着手走到客厅一看,冯振昌拿着竹枝扎的大扫帚,正在打扫门前的那条路。
  她一看来电显示,是女儿的手机,这大早上的,有什么事?“玉萱,挺好的吧,吃早饭了吗?”
  “妈,”冯玉萱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但是话里依然有股酸味,“你的宝贝儿子,这一次又露脸了,连那些老外都很佩服,而且,新闻都上了中央台。”
  “真的?”梅秋萍手里的勺子掉在地上,声音高到把外面的冯振昌都吸引了进来,“怎么了怎么了?”
  “一平上中央台了。”梅秋萍喜不自胜对他说。
  “啊,快问问,是哪个频道,什么时候?”冯振昌也没心思扫地,跑过去打开电视机。
  “二套,已经过了,不过,会有重播,”梅秋萍放下电话,“这么大的事,一平怎么昨天通电话的时候,不跟我们说?”
  不是冯一平不说,差着13个小时呢,那时,国内正是深夜。
  第二天早上,纽约的好多报纸,比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华文的《世界日报》和《星岛日报》等,都更详细的报道了这一幕。
  冯一平这个异国的年轻人,在纽约,算是一炮而红。


第六十五章 邂逅
  作为重生人士,加上美国大选的全国投票日在即,冯一平不太想坐飞机去华盛顿,又否定了雅各布开车去的提议,大巴当然也不是个好选择,最后,斯坦福的高材生,给清华的在读生,订了火车票,头等车厢。
  四百公里,列车需用时三个多小时,相较国内的火车,这些年经历了好几次大提速,美国的这些私人铁路公司,真的很保守。
  宾夕法尼亚车站,给人的感观相当不好。
  据说最初的车站大楼很漂亮,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宾州铁路财务状况恶化,主楼被拆,而它所有的月台又都在地下,最近一次的整修,也在好几年前,在这没有阳光的地下空间里,通道墙上和地上,到处都是历史的印记以及,污迹,人流量又大,空气质量也相当一般,和地面上的繁华绚丽一比,名副其实的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雅各布跟了冯一平这几天,服务越来越周到,见小老板脸色不大好,说了一声,就朝商店跑,他这一去,花了好一会,回来的时候,老远就在喊,“冯。”
  冯一平一看,吃的东西没买多少,手上倒拿着厚厚的一摞报纸,“怎么买这么多?”
  “你看,”雅各布激动的一份份翻给他看,“都有你的报道,冯,你现在出名啦!”
  虽然吃早餐的时候,冯一平就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了关于自己的新闻,那份报纸,此时也正留在他包里,但现在见了这么多,他还是有些吃惊,这个事,真的有这么大反响?
  其实主要是因为年龄,如果他要是四五十岁的时候,做出了这样的事,不会有这么多报道,但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受到那么多资本家的礼遇,那就很有噱头。
  看着这么多报纸,冯一平感觉这地底下的空气,瞬间就清新了一些,“谢谢你雅各布,我爸妈一定喜欢这些。”
  “那我再去找找看其它的报纸。”
  于是等到发车的时候,冯一平手上,就有11份有他报道的报纸,被小时候做过报童的雅各布,细心的捆扎起来。
  冯一平拍了拍这些,他当然不会自恋到把这些拿出来看,但对爸妈来说,带给他们这些报纸,怕是比给他们带回去最名贵的礼物还要高兴。
  十点多,准时抵达华盛顿,华盛顿联合车站,比出发时的宾州车站,真的好太多。
  国内新建的火车站,除了首都西站,其它的无一不是极具现代和科技气息,但美国不一样,这的好多火车站,都建得像罗马式的宫殿一样,比如纽约中央火车站,又比如眼前的这一座。
  出了火车站,迎面就是国会山,其实也不是山啦,充其量就一个丘陵而已,只高二十多米,上面的国会大厦,冯一平在电影里见过好多次,而且一般来说,结局都不大好,各种被毁灭。
  他刚拍了几张照,接站的人就来了,可能是因为冯一平在纽约造成的小轰动吧,不但麦克多诺商学院来了一位副院长,乔治城大学,也派来了教务长的一位助理。
  这两位,并没有因为冯一平的年纪,而有丝毫的轻视,商学院的副院长甚至开口邀请,“冯,你有来美国进修的意愿吗?如果有这样的打算,我们学院会很高兴向你发出邀请。”
  “非常感谢,不过我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冯一平婉拒了他的好意。
  他其实当然有这个打算,只不过,麦克多诺商学院,虽然也不错,但是比起其它的几家,综合实力还是靠后一些。
  而且,自明年下半年开始,华盛顿这里麻烦事太多,也不是一个很适宜的居住地。
  和我们的首都不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一开始就是作为首都设计的,这到酒店的一路,路边几乎都是各种政府机构,这些建筑,大多用大理石建造,外观一般都方方正正,很多采用柱廊式立面,整体厚重而又庄严。
  乔治城大学,和美国成立于同一年,是美国最古老的耶稣会天主教大学。
  这所大学,和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厅,近在咫尺,更让人骄傲的是,现在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都是从这里毕业的。
  冯一平的演讲,被安排在商学院举行,不过,今天的这些以学生为主的听众,可没有昨天的大佬们那么好的态度。
  很简单,蓝海战略神马的,和大多数学生离得还远,另外,冯一平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排名靠后大学的在读学生,这几天,跑到他们的地盘来刷头条,难免让这些精力充沛的家伙有些意见。
  冯一平很知趣的没有再讲蓝海战略,发言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回顾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也没忘了强调自家的《前沿》杂志上,对一些大方向精准的判断,二是明年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的一些判断。
  最后,顺道恭维了一下他们国家的选举体制,哪怕他心里此时在腹诽不已,过几天就有好戏看。
  今年美国大选计票结束后,戈尔和小布什同学,为了总统宝座的各种撕,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世界各地的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学生们,对冯一平的演讲,普遍兴趣缺缺,哪怕他预判的那些事,明年铁定会发生,但一等主持人宣布提问开始,霎那间,下面就热闹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举手准备提问。
  冯一平马上明白,这些交货们,怕是没憋着什么好屁,估计都想给自己来个下马威呢吧!
  面对着台下踊跃的人群,主持人还算靠谱,开始点的都是一些比较配合的学生,比如,第一个,是个女孩子,问的是,“你第一次来美国,请问有什么感受?”
  这个问题非常应景,冯一平张口就来,“感受很多,最深的感触就是,和我的祖国一样,美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
  等到第三个问题,就不那么友善,一个穿着棒球服的家伙问,“为什么你的书,会率先在我国出版?”
  这货不是个好货!不过这样的问题,此时怎么难得住冯大专家?甚至可以说是刚好帮了他的忙。
  “首先我很荣幸,哈佛商学院出版社,能看中我的作品,并且一再做我的工作,希望这本书由他们出版。其次,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想着要出版这本书,可能有些同学知道,我这本书,一开始是在我的那本《前沿》杂志上连载,作为一本定位高端的杂志,创办的时候,处境比较艰难,我希望用自己的这本书,为它吸引一些人和公司的关注。等到杂志走上了正轨,而好多读者对蓝海战略很感兴趣,出版社那边,又盛情难却,综合起来,才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
  接下来的货,问的问题更特么尖锐,“你怎么看待我们两个国家的选举制度?”
  我只是个学生和企业家好不好!
  他看了看,后面并没有让新闻采访记者进来,还是很谨慎的说,“实践证明,我们两国人民,都选择了最适合自己国家的道路。”
  好在自由提问只有三十分钟时间,结束的时候,冯一平自己暗暗的松了口气,中二少年神马的,最难对付。
  “我想在校园里逛逛。”他对雅各布说。
  “好的。”冯一平的这个要求,雅各布没意见,他也不去车上等,隔了一段距离,吊在冯一平身后。
  看着这个规模不大的校园内,那么多天主教特色的建筑,冯一平真的有些感慨,这所学校,成立于1789年,那会,还是乾隆年间,国内的读书人,当时还在潜心研究八股文,以期高中,这个差距,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路边有一排长凳,他正准备去歇歇脚,忽然看到前面的垃圾桶边,一个留棕色长发,身材飘逸的女孩子,正在那翻着什么,他走过去问了一句,“需要帮忙吗?”
  女孩子闻声回过头来,冯一平眨了眨眼睛,愣在当场,咋个是她呢?


第六十六章 和美女一起捡垃圾
  冯一平背转身揉了揉眼睛,再一看,确实,真是她!那个女孩子回头看了他一眼,冷冷的说,“是你啊!不用。”
  地上,放着一布袋子,从开口看过去,里面有苹果,还有包装完好的面包,而眼前的这位,正用双手,在垃圾桶里面翻腾着。
  原本冯一平还以为她是有什么东西丢在垃圾桶里,现在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免费素食主义者?”他试探着问了一句。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免费素食主义者,肯定是吃素的,另外,他们不花钱买食物。
  听了他这话,那个女孩子总算停了下来,认真的看了他一眼,眼里有些赞许,“你知道?”
  我当然知道,而且也是因为你才知道的。
  “等等,我帮你。”冯一平对不远处的雅各布招招手,把大衣脱下交给他,再卷起袖子,走到垃圾桶旁边,在雅各布讶异的注视下,毫不犹豫的下手翻起来。
  之前也帮着翻垃圾桶捡瓶子,好歹也有经验,所以做这事之前,并不需要什么心理建设,说上手就上手。
  旁边的女孩子见他这么爽快,眼睛亮了亮。
  刚才她也听了冯一平的演讲,就演讲来看,这是一个少年老成,一心想着赚钱的家伙,这从他在演讲中,一再强调自己名下的公司就可以看出来。
  而且,据她所知,在中国,并没有类似的组织,他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据她所知,中国人,一向比较爱面子,他这样的成功人士,怎么也会做这些?要知道,她在学校里,都找不到几个同伴。
  冯一平在垃圾桶里刨了好几把,只找到一个只啃了一口的苹果,这显然是不合格的,收集来的食物,干净是第一要务。
  他又接着翻,总算找到了一个塑料包装完好的三明治,女孩子这一会,也是没什么收获,“我去前面的那一个。”她指着前面的一个垃圾桶说。
  “一起?”冯一平笑着问。
  女孩子点点头。
  冯一平不容她拒绝,从她手里接过那个装着从垃圾桶里翻出来的食物的袋子,“好像比较少,做这样的事,不是在那些大超市门口的垃圾桶里更容易吗?”
  美国对食品安全看得很重,超市会自觉的把那些过期的商品下架,整理的时候,生鲜货架上,那些烂了,或者外观有瑕疵的水果和蔬菜,也会被丢弃,所以超市门口的垃圾桶,比学校里的这些,扎实得多。
  “现在不少超市不喜欢我们去翻他们的垃圾桶,有些在垃圾桶附近装了监控装置,有些还在垃圾桶上上了锁,上周,我们在一家沃尔玛,他们还叫来了警察。”
  对这个异国的同行,她解释得很详细。
  冯一平点点头,“也对,超市可能会担心,吃了那些食物,如果出什么问题,他们在法律上有责任。”
  “哦对了,正式认识一下,冯一平,你可以叫我冯。”冯一平笑着朝她伸出手。
  “你好,布里特·马灵,很高兴认识你!”女同学笑着握住冯一平的手,摇了几下。
  我当然知道是你。
  布里特·马灵,冯一平有时会混淆成马里特·布灵,不过,不管灵不灵,眼前的这位,都是后来的他,最喜欢的几位美国女演员之一,只是没想到在这碰上了。
  这妹子,长的真不错,但是,和斯佳丽约翰逊的性感不同,她最主要的特色,可以用后来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仙”。
  不过,她出演的几部作品,同样也很“仙”,就是题材很小众,影响一般,票房肯定也更一般,因此她的知名度也一般。
  冯一平看了她主演的《东方》,说的就是一群极端环保主义者,报复那些污染环境的资本家的事,没想到,她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个人。
  “你是这里的学生?”
  “对,政治经济系大一。”马灵笑着说。
  到了又一个垃圾桶前面,两人熟稔的在里面翻起来,这一次不错,没多久,冯一平就在里面翻到了一盒甜甜圈,可能是哪个担心长胖的女同学忍痛扔掉的吧。
  “你是严格素食主义者吗?”冯一平问。
  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不仅是不吃肉,他们不吃所有的动物产品,比如牛奶和鸡蛋。
  “不是,我不赞成浪费,我们收集到的这些食品里面,有不少是非素食,要是扔掉,不是第二次浪费吗?这个国家浪费的粮食太多,而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食不果腹,我想尽我自己的一份力。我也反对因为无限制的消费,带来对环境污染和大气层的破坏。我现在加入的,是一个为无家可归的人,以及那些饥饿的人免费提供食物的组织。”
  不得不说,虽然美国政府,从本质上来说,真是一个麻烦制造者,经常打着和平和正义的幌子,对一些国家和地区挥起大棒,但是,美国又确实有不少人,热衷并投身于各种至少宗旨比较高大上的组织。
  雅各布就这样目瞪口呆的看着冯一平陪着马灵,说说笑笑的,从一个垃圾桶,翻到另一个垃圾桶,他又不好上去帮忙。
  因为这会上去,说不定成了电灯泡。
  这项工作并不容易,他们翻了好几个垃圾桶,才把那个袋子给装满,“接下来呢?”冯一平提着那个袋子问。
  “要把他们送到一个集中回收点。”马灵说。
  “我可以一起去看看吗?”
  “可以,不过,我是不开车的。”马灵犯了难,为了践行环保理念,在大学她是骑自行车。
  “远吗?要不走着去?”冯一平提议。
  “好啊,大概十个街区,你可以吗?”
  冯一平笑,“小时候,多远的路,我都是靠走的。”
  只是这样一来,苦了雅各布,冯一平虽然叫他回去,但他哪敢啊?要是老板在这出了什么事,他立马得滚蛋。
  好在他是斯坦福毕业的,脑子挺灵光,问了目的地,决定先开车去那边等。
  此时天色已暗,两人裹紧大衣,说笑着朝目的地走去,“我很佩服你,我虽然也赞同这样的理念,但以前,很少付诸行动。”冯一平捧了她一句。
  “你今天就做得很好。”马灵笑嘻嘻的说。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行动,效果可能并不是太理想,应该用其它的方法,来唤醒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
  “其实已经有很多人加入了这个组织,纽约最集中,全国的各个大学里,也都有不少支持者。”马灵强调道。
  “是,但是我在想,我们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和手段,为世界上更多需要的人,筹集到食物呢?”冯一平揉了揉脑门,“我现在好像有一个想法。”
  马灵很感兴趣,“你快说说?”
  “还不太成熟,我得在想想,不过,我可以跟你说说我的另外一个想法,我也非常忧心现在日益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机动车,又排放了很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我这次来美国,还有另外一个任务,想考察一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想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对这些环保议题,冯一平耳濡目染的听了不少,此时抛出来,效果很好,另外,关于新能源汽车,他这一次来,也真有这样的目的。
  “你想想,如果能开发出成熟的技术,即使世界上的机动车里,只有1%能用上这样的技术,那该能减少多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马灵同学,对这样的事业,你有没有参与的兴趣?”
  “你这是一个很宏伟的目标,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马灵看着他说,剩下的话还没说,前面的回收点那,跑过来一个留着长发和络腮胡的大个子,指着冯一平说,“布里特,这个黄皮小子是谁?他怎么跟你在一起?”


第六十七章 一起回酒店
  “黄皮小子?”冯一平面上虽然带着笑,心里已经在骂,“你个返祖的猩猩。”
  这时,随着一阵发动机的轰鸣,一辆黑色的雪佛兰萨博班打着灯开了过来,雅各布急匆匆的从车里下来,“冯。”
  冯一平朝他挥挥手,“没事,是马灵的几个朋友,你回车上去吧。”
  雅各布哪会回车上,一手插在裤兜里,一手拿着手机,靠着车站着,冷冷的看着跑过来的那人。
  那猩猩看到这一幕,愣了一下,跑过来后,没有找冯一平,伸手去抓马灵的手,马灵一闪,挡在他和冯一平之间,“山姆,你不要乱来,这是冯,今天下午在商学院演讲的贵宾,冯,这是我校友山姆。”
  说这些话的时候,马灵始终离冯一平比离那个猩猩近,看这场景,摆明了是襄王虽有意,神女却无心,呵呵!
  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