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一会,佩奇就打了回来,“斯蒂夫说后天上午没问题,他邀请你后天早上9点,去苹果公司参观。”
  “我很乐意。”冯一平装作风轻云淡的说。
  其实,他都差点去把黄静萍吵醒,让她来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激动。
  想想还是算了,知道这事的黄静萍,肯定也兴奋不起来,在她眼里,肯定是这样的,那个额头光光,眼神冷酷的家伙,哪有自家的冯一平好?
  ……
  苹果总部位于库比蒂诺,和圣荷西相邻,在山景城的东南向,从谷歌出发,也就十多分钟的车程。
  冯一平跟在佩奇后面,带着一点点期待,不过,戴着的墨镜,很好的掩盖了他这一小小的内心活动。
  停车的时候,后知后觉的佩奇才发现欧文的车,朝乔布斯办公室走的时候问,“那是你的员工?”
  拜托,我去谷歌的时候,他也一直跟着好不好?你居然现在才发现?
  虽然硬件要好于此时的谷歌,但是,从整体氛围上来说,80年代就上市,早就是大公司的苹果,它的总部,缺少谷歌的那种勃发的生机,有些暮气,这可能也是没办法的事吧。
  此时的乔布斯,同样也在忙,办公室里隐约传来快速利落的声音,也许是因为提前约好了时间,乔布斯并没有让他们等候,秘书一通知,穿着那十几年不变的三件套——黑色高领毛衣配蓝色牛仔裤和灰色运动鞋,个子蛮高的乔布斯打开办公室的门,大步走出来,不管身后刚刚和他开会的那些人,“嗨,拉里。”
  “你好,你一定是冯,很高兴认识你!”
  “我也一样!”冯一平握着他的手说。
  此时的乔布斯,不像后来那么瘦削,脸显得比较大,有点小肚子,可能是因为在不熟的人面前,或者是礼貌吧,表现得并不冷峻,感觉还挺温和的。
  “我看过你的蓝海战略,很不错,你提出的云计算概念,也是一个好方向,听了拉里夸奖你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以及在管理方面的才能,我一直期待我们能见一面。”
  “我也很期待见到乔布斯先生您这样,开创了个人电脑新时代的领军人物。”冯一平笑着说。
  中南海都进过,国务院的领导也接触过好几位,到美国后,见过的名人猛人,位高权重的人太多,冯一平发现,原本觉得这时应该很兴奋,现在自己好像挺平静的。
  “喝点什么?”
  “咖啡。”
  咖啡还没上,刚坐下的乔布斯又站了起来,带着冯一平走到一旁的桌子上,那上面放着一台电脑,“这是我们刚刚推出的iMac系列产品G4,和G3相比,它采用了很多创新性的设计,可以说是目前个人电脑创新设计的新标准。你看,它整体是白色,下面这个半圆形的底座,集成了显示器之外所有的部件,上面这个精心设计的金属臂,采用双转轴设计,能完美把显示器托举在你需要的角度。”
  “显示器我们用的是LCD,我想从今以后,CRT显示器,应该可以成为历史。”
  牛人,说话就是这么牛,在这个液晶显示器成本还居高不下,大部分个人电脑,依然用CRT的时候,他就判了CRT的死刑。
  这话真霸气,霸气就霸气在,话里话外,他肯定的认为,其它的电脑生产商,肯定要效仿他的设计,同样用LCD。
  他伸手去调整了几下,把显示器上下左右转动着,“屏幕和机身的外壳,是经过特殊加工的工程塑料,你看,是半透明的。”
  冯一平摸了摸,“是塑料吗?感觉像是玻璃,而且看上去也很高档。”
  “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乔布斯点点头,“这也是我们第一台整合了最多软件的个人电脑,可以很轻松的来处理工作,制作视频,运行游戏,虽然我们自己不这样说,但是外界都把它称为划时代的产品。”
  “看起来就比我现在在用的台式机,要好很多。”冯一平这话,并不是恭维。
  虽然眼前的这个被乔布斯当宝的玩意,跟后来的没得比,但跟现在其它品牌的个人电脑比,这一台,确实很出彩。
  说到这里,乔布斯突然变得严肃起来,“那么,你怎么看?”
  冯一平认真的绕着电脑前后转了几圈,这电脑是他第一次见。
  另一个时空里,02年的时候,他也没见过这台电脑,那时的电脑,还算是奢侈品,而苹果电脑,在国内,肯定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买的人少,所以他也就不知道,这就是iMac里鼎鼎大名的“台灯”。
  “是不错,整体造型新颖可爱,简洁美观现代,”冯一平摸着电脑说,“但我觉得,就从外观设计上,并不是没有值得再提高的地方。”
  乔布斯无框眼镜后面的眼睛,一下子锐利起来,脸也板了起来。
  对嘛,这才是我心目中的乔布斯,刚才那个温和的中年大叔,肯定不是常态。
  不过,他的这番作态,对冯一平一点用都没有,他和之前一样淡然自若,但就连一向淡定的佩奇,听了这话,脸色也变了,他深深的知道,乔布斯的脾气,和自己一样臭。


第一百八十五章 当面挑刺
  众所周知,乔布斯是集处女座挑剔、吹毛求疵之大成者,是处女座的极致的极致的n次方,是一个为了追求完美,不给自己留任何留余地,更会把手下往死里逼的家伙。
  同时,年少成名,24岁以后,就再也没为钱发过愁……这样的经历,让他更是一个极自负极自傲和极自信的人,只要他是最终推出的产品,他都认为这是极致的艺术品。
  而这款G4,是他带领着一个庞大的团队,前前后后,呕心沥血,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最终定型的产品。
  也是他重掌苹果之后,推出的又一款具有很多意义的产品。
  首先,这是他向股东和世人,证明自己能力的一款作品。
  回归苹果之后,他推出的ipod虽然大获成功,但苹果的主业,毕竟还是计算机,ipod再好,那也是音乐播放器。
  其次,G4也是他推出来,挽救苹果在计算机市场上,日益边缘化地位的扛鼎之作,是他重振苹果雄风的一款重量级产品。
  自从它发布之后,确实被大家交口称赞,业内和媒体,都是好评如潮,类似于继发明个人计算机之后,又重新定义了个人计算机,结果现在被冯一平轻飘飘的说,“并不是没有值得提高的地方?”
  他如何能接受?
  于是,面对这个被自己的忘年交极力推荐的东方小子,乔布斯双手抱胸,从眼镜后冷冷的睥睨着冯一平,办公室里的气温,好像瞬间就低了下来,“哦,你说说看。”
  这几个字,他说得很吃力,显然已经是刻意压抑的结果。
  “它的外观确实很新颖,总体看起来,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可爱,”冯一平指着那个半圆形底座说“但是,它是一款生产力工具。”
  “这样的终端产品,放在类似谷歌这样年轻活波的公司里,还算不错,放在那些少男少女的卧室里,则是更好的选择,但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有些年纪的商务精英,用这样可爱的电脑来处理工作,那样的画面,非常不和谐!”
  “再说这个底座,可能在工程师看来,这也是一个工程奇迹,但是,即使因为技术的限制,我们不能把这里面所有的部件,都集成在显示器后面,”冯一平指着显示器后面示意,“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的外观变得更商务一些,比如说,一个白色小巧的方盒子?”
  “还有,你确定一根转轴就插在它中央,动来动去,不会对CPU等造成影响?静置,总比时刻受到外力要好吧!”
  “还有,”冯一平指着那个不锈钢转轴说,“也许工程师们认为,这也是很大的一个亮点,但是在我看来,它这闪闪亮的银色,和电脑整体的白色,非常不协调,而且太复杂,这也和这台电脑整体简单的风格不合拍。”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他径直到乔布斯办公桌上拿过来纸和笔,画出了后来iMac所采用的那个铝合金支架,“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更契合它的整体风格?”
  得益于初中跟朱老师打的基础,他现在画的这些草图,效果相当不错,有六七分传神。
  乔布斯把那张纸拿过去,看到上面寥寥几笔勾勒出的一个简洁得很有力量的支架,微微颔首。
  “我最看不惯的就是这个,”冯一平指着那个显示器说,“我从买第一台电脑起,就非常想不通,为什么所有的显示器,都要方方正正的?这是谁规定的?现在终于碰到了生产计算机的人,我就想问问,这是为什么?”
  乔布斯张了张嘴,没说话。
  冯一平本来也没指望他解释,“初中的时候,数学老师花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讲黄金分割,他说,不论是人还是物,只有最接近黄金比例,才是最美的。”
  “但是你看看这个显示器的长宽比是多少?4比3,接近1比1。”
  “还有,你刚才也说到,这是一款软硬件融合得最好的个人电脑,可以处理视频文件,有驱动器,用我们国内的话说,这是一台多媒体电脑,这也应该是个人电脑的发展趋势,那有了这样的软硬件支持,在上面看看电影,也将是一个很普遍的选择吧!可是,现在的电影,都是宽银幕的,把宽银幕的电影转换成4比3,不会失真吗?肯定会的!这样转换的过程中,肯定会造成画面质量、形状,或者内容的损失。”
  “那么,我就想问,为什么我们还要生产这样方方正正的显示器?为什么不能生产一些宽屏的,至少,现在的电视机屏幕都是宽屏的吧,我们就不能借鉴一下?”
  冯一平越说越起劲,乔布斯的眼睛,已经由原来的阴冷,变得发亮。
  陪冯一平来的佩奇,本来还担心他俩闹得下不来台,听到中间,就知道肯定没问题,这时把冯一平的那杯咖啡拿过来,“冯。”
  “对,喝口水歇一歇。”乔布斯居然笑着说。
  别说,一向冷峻的人,突然变得满面春风,那还真是很有感染力。
  “对不起,”冯一平接过咖啡喝了一口,“刚才都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你别介意,G4,真的是一款非常经典的产品。”
  一口气不歇的挑完刺,冯一平又变成了一个中国传统意义上谦逊温和的好学生,有点腼腆的年轻人。
  “冯,佩奇没说错,你确实是一个能带来惊奇的小伙子,”乔布斯拍了拍他的肩膀,身子微微前倾,“你还有什么宝贵意见?”
  冯一平连忙摇手,“没有没有,我都是乱说的。”
  “呵呵,”乔布斯大笑,“来,坐,快坐!”
  “斯蒂夫,这是我见你笑的最多的一次。”佩奇说。
  “我笑是因为我高兴,又遇上了一个天才的年轻人。”
  冯一平知道,自己刚刚的表现,又一次让一个名人加猛人刮目相看。
  他后来好像有点反传统,社会上炒得最热的事,偏偏不想关注,所以,后来他几乎没用过苹果的产品,对被大家当成神来膜拜的乔布斯,他也不了解。
  在他的印象里,乔布斯是一个专横、暴躁,经常让人下不来台的家伙。
  所以他就不知道,一定意义上,乔布斯确实就是那么一个人,但是,那是他针对一些庸才的做法,如果你是天才,他对待你的方式,又会截然不同。
  哪怕你当面顶撞了他,让他下不来台,但只要你的意见正确,他会马上改变主意。
  而冯一平刚才说的那一大通,都说到了点子上。
  其实,冯一平这么做,完全是他与人相处的经验主导的。
  和一般人相处,你最好顺毛梳,就是各种夸奖称赞,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舒服。
  但对于乔布斯这样的人来说,他们听到的赞美太多,还选择顺毛梳,他一点感觉都没有,要想让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反着来,提出一些说到点子上的批评意见来。
  至于为什么要让乔布斯对自己印象深刻?
  别忘了,冯一平花了那么大精力,从康宁公司手里捡到的那个大漏,微晶玻璃,将来要赚钱,还得指着苹果和乔布斯呢。
  “冯,你有选修过设计吗?”乔布斯问。
  “没有,”冯一平飞快摇摇头,“如果有,那就是我在初中一年级,也就是这里的七年级,跟着一个美术老师,学了两学期的素描。”
  “那更难得,说明你在审美和设计这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乔布斯说。
  “也就是和你一样。”佩奇看着他们两说。
  “呵呵,是差不多。”乔布斯笑。
  他和冯一平一样,其实也没有进修过美学或者设计,但是它主持的产品,很多都成为了经典。
  “那么冯,你认为怎么样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他又收了笑,严肃的问。


第一百八十六章 又一个邀请(上)
  冯一平刚刚寥寥几笔画出的那个支架,乔布斯无端的觉得非常眼熟,细细一看,那简直就像是自己团队设计出来的,也应该是自己团队设计出来的。
  难道这个备受佩奇推崇的小伙子,在设计上,也是一把好手?而且是和自己的理念非常契合的一把好手?
  “我在一个传统的农村地区长大,”冯一平说,“佩奇可能不了解,但乔布斯先生你在印度呆过一段时间,应该了解那样地区的状况。”
  “很原始,很多地方还不通电,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很少有现代化设备的辅助。”乔布斯说。
  “所以小的时候,我接触外面世界的渠道有限,只能通过教材,以及很少的一些课外读物,如连环画等,来认识和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我很清楚的记得,当初在语文课本上,看到降落伞的照片之后,我遐想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么漂亮的设备,它自由自在的飘在蓝天上的背后,有怎样的一个体系在支撑?后来,我在连环画上,看到一艘巨轮,犁开海面,行驶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又看得非常入迷,这么重,这么巨大的轮船,为什么能轻松的在大海上行驶,而且还是由一个小小的船舵来控制?这些问题,这些造物,激发了我的求知欲,以及对科技的敬佩。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设计,就是要让人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被牢牢的吸引住,然后,你的心,也被它轻轻的触动,继而,促使你去想像,去探索,去追求。”
  经过乔布斯办公室的苹果员工都很惊讶,里面好像在鼓掌,而不是咆哮和争辩,这难道是愤怒到极致的表现?
  “啪啪,”那是佩奇在鼓掌,“你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你的另一个身份来,不愧是一个成功的小说作家!”
  “呵呵,不好意思,童年时印在脑海里的认识,总是最深刻。”
  乔布斯也跟着拍了两下,“最好的设计,就是要能触动人心,”他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我十多岁,第一次见到计算机的时候,就是如此。”
  “不过,这样的目标,”他摇了摇头,“很难达到。”
  冯一平也明白,这个要求太高,“那么,一般好的设计,就是不但要看起来好,感觉起来好,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使用的时候,也觉得很好!”
  这话怎么这么耳熟?乔布斯想,难道我说过这话,不,我没有说过,之所以有这个感觉,应该是因为这话说又到了自己心坎里。
  他心里马上涌起知音之感,“那你觉得,做出一个好产品,最难的是什么?”
  “最难的,应该是在自己最理想的设计,和客观条件之间妥协,然后,如何把这妥协之后的产物,做到极致。”想了想,冯一平说。
  “又是我的心里话,”乔布斯心说,他忍不住在沙发上拍了一下,“对,我当初带领MAC项目组的时候,就是如此,”他靠在沙发上,双手舞动,说起了设计MAC电脑时的往事。
  冯一平马上从一个主讲人,变成了完美的倾听者,时不时配合的问几声。
  佩奇就有些吃惊,他知道,乔布斯的时间很紧,他这也是第一次见到乔布斯居然肯花时间说起往事来,看来他对冯的印象,也非常好。
  回忆告一段落,乔布斯马上问起另一个问题,“听佩奇说,你现在拥有十几家公司,涉足了好几个领域,呵呵,比我负责的项目还要多,那么,你认为,管理一家大公司,最大的难处在哪里?”
  这特么的怎么又像是面试呢?冯一平心说。
  “我目前认为,最大难处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平衡公司各个职能部门。”
  “有些公司,现在甚至都在喊‘营销为王’,这虽然有失偏颇,但是,公司的效益,一般都是通过营销来实现,营销部门的业绩,也最直观,业绩突出的销售人员,往往提升也最快,那很容易,营销部门背景的主管,会在公司里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但是,一个好的产品,是他们实现出色销售的基础,因此,设计部门的功劳,其实同样不小,但是,他们的成绩,不直观,难以量化,因此也不好论功行赏。重营销,轻设计,这当然不是个好倾向,所以,如何完美的平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他这个意见,其实说得有些讨巧,因为他知道,乔布斯和佩奇,都是那种主张设计部门掌握公司大权的人,特别是乔布斯,他之所以被流放,就是因为当时公司的董事会,支持有营销背景的CEO。
  “好的设计,好的产品才是基础,虽然营销也很重要,但是,能力再好的营销人员,也不能让一款平平无奇的产品畅销起来。”他又挥舞双手强调。
  “我是一直会坚持工程师优先,不会让那些普遍意义上的商业精英,来领导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的开发项目组。”佩奇说。
  都是意料之中的答案。
  “还有一个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才是冯一平真正的困惑,“在我们从一个小公司变成大公司的过程中,为了规范,为了少出差错,我们制定了很多流程,在当时看来,这是很合理,很科学的一种管理方式。但是,现在我发现,这些我们一直很倚重,一直强调大家必须要遵守的流程,却正日益成为阻挠我们发展的桎梏,是我们创新的枷锁,也是大公司病最突出的一个表征。可是,如果取消这些流程,那我们该如何管理和控制这么多公司,这么多部门,这么多员工?”
  他有些期待的看着乔布斯和佩奇,希望这两个人能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不要总是让我帮你忙解决问题吧。
  “公司上规模以后,这就是一个很难两全的问题,”乔布斯说,“我们可以在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系统的同时,调整对一些流程的考核,但是,制定的这些标准流程,是维系一个大公司正常有序运转的基础,也是公司价值的一部分,同样是企业文化的一个载体,可以简化,但是,取消,我觉得肯定不现实。”
  大师的意见,也同样没什么新意,当然,管理就是一项很严谨的科学,是很难出新。
  “佩奇你认为呢?”
  “对目前的谷歌来说,这还不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相反,我们现在正在加紧制定这些流程和规范,如果这个矛盾不可避免,那我们只能去想办法缓解,那我认为,公司内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及透明高效的处理反馈体系,应该是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佩奇说。
  “这些功能,完全可以整合到公司的管理系统,”乔布斯说,“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我也是这么做的,而且还通过智通,把这一模式,扩散到了那些购买智通管理软件的公司里。
  冯一平有点气馁,看来,只能是自己帮他们解决问题,指望他们帮自己,好像很难。
  这是间接的说明,一定程度上,哥比他们还要牛叉吗?


第一百八十七章 又一个邀请(下)
  接着乔布斯又要他帮忙,“冯,除了大公司的陋习,你认为,苹果目前那些地方需要改进?可以改进?”
  “说实话,我对目前的苹果公司,了解得并不全面,就我个人目前的认识来看。”冯一平看了看这个脾气很不好,也并不是很乐意接受批评的人一眼。
  “你说,畅所欲言。”乔布斯爽快的一挥手。
  “苹果是软硬件结合得最好的一家公司,闭环的体系设计,也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比如,现在热销的ipod,也能带动苹果电脑的销售。”
  早期的ipod,并不支持其它的电脑和系统,只能用苹果的,这也是乔布斯坚持的战略喜欢ipod,那么好,买我的电脑来配合吧。
  “但是,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相对封闭的体系,其实也就是把更大的市场排除在外,而且,这样的带动,多少也有些要挟的意思,所以,我认为,完全可以让ipod也兼容其它的系统,我相信,如果能那样做,将带来更大的销售。”
  乔布斯沉吟了一下,“这一点,我们需要做精确的市场调查,才能做决定。”
  其实,销售部门已经有了这样的建议,但乔布斯一直下不了决心。
  和苹果后来热销的其它产品一样,ipod同样有些供不应求的意思,产能固然是个限制,但这其中,也有他们采取饥饿营销的原因,比如在欧洲,他们一直采取这种策略。
  “而且我认为,ipod的热销,还给苹果带来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