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平怎么会留校?
  他也是想刷一刷自己的学术声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知名的学者型专家,而且现在也可以说是卓有成效。
  但主次要搞清楚,对他来说,刷学术声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已,主要是为了给自己的各项投资,创造更好的条件,或者是借此带来更好的投资机会。
  次要的,是想用学术声望,盖过他企业家的名头,比如像王安教授一样,至少在企业家的前面,能加上一个世界知名学者的头衔,这其实是一种保护色。
  况且,他并不认为,在国内这些高校的研究院所里,能轻易混出头来。
  真不是有意抹黑,在学术界,论资排辈这些就不算是事,因为那一定程度上就是真理,学术界真正的争斗,不会比商场上的尔虞我诈逊色,各种突破底线,还不如自己一个人鼓捣呢,反正现在自己已经有出版渠道。
  “哎,这话就有些过分谦虚啊,”院长笑着说,“我提名你加入研究所的时候,所有的学术委员,包括美国那边的教授,都知道你的成就,都很欣赏你的那本著作,何况,你在美国,不是被人称为云计算之父吗?”
  “不,院长,真不是谦虚,我之前的那些姑且说是学术成就吧,其实都有很大的偶然性,只是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是从实践出发,是形而下,让我参与一些课题研究这样形而上的工作,我真不能胜任。”
  在这些学术机构里,各种关系真的不好处,他现在不可能像其它的那些硕士生一样,心甘情愿的俯首甘为那些教授的孺子牛,可是,在这样的集体里,你要是太跋扈,或者是太独,那搞不好就会在学术圈子里,留下一个类似恃才傲物、目中无等不好的形象。
  哪有自己单干来得快活轻松?
  “你啊,还是太谦虚,一次是偶然,两次就绝不是偶然,我相信,按你的说法,肯定还有第三次所谓的偶然。”院长笑。
  “一平同学,可以这样说,我们研究中心,并不缺理论基础深厚的研究员,缺的就是你这样,擅于从实践中,敏锐的发现新方向的人,”他真诚的说,“我们都知道你不仅在学术上有相当的成就,在商业运作上,更是卓有成效,从你的经历来看,你不是一个只顾自己的人,而是一个想为这个社会,做点实事的人。刚好,研究中心承担了很多国家级的课题,你的一些思想上的火花和闪光点,很有可能借助这个平台,影响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决策,进而创造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效益。”
  这番话虽然说的情真意切,冯一平也有点心动,但是,现在他并不缺乏这样的平台,他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创办的《前沿》杂志。
  在杂志上,他可以更自如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不会受研究院所一些规矩的限制。
  “一平同学,你可能不知道,”和院长一起见他的研究中心副主任,院里一位很有声望的中年教授说,“为了能让你加入研究中心,院长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亲自去取得我们学术委员会主任,人大的陈副委员长的同意。”
  冯一平看向院长,这事他还真不知道。
  院长摆摆手,“你别在意,都是为了工作,我是真心希望你能加盟研究中心,为我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贡献你的才智。”
  什么是盛情难却,这就是。
  冯一平没想到,为这事,院长都惊动了那么大级别的领导,要是再推三阻四,说得不好听点,那就是不近人情,不识抬举。
  “我是真的担心会辜负院长的厚爱,但既然如此,那我可以勉力一试。”除了这,他还能说什么呢?
  “好,”院长用力的在沙发上拍了一下,“小方,把一平的聘任协议和聘书拿来。”
  这些应该是早就准备好的,协议上,院长不但签了字,连公章都已经盖好,等冯一平签下自己的大名,院长把聘书双手递给他,“欢迎你一平同学,欢迎你成为中心第四十五位研究员。”
  走出办公楼,看着手里聘书和协议,冯一平有些嘀笑皆非的感觉,重生以来,就从来没有想过进入体制之内,谁曾想,一不小心,便成了体制内的一员——至少暂时是。
  黄静萍对这些大红本本比较感兴趣,“研究员?什么级别?”
  这个院长有说明,“相当于中级技术职称。”
  国内的研究员一共有12级,研究员一级是两院院士,十二级是研究实习员二级,也就是助工二级,冯一平现在,等于跳过助工这一阶段,直接成为助理研究员,也就是工程师。
  “比我爸大还是小?”她关心的是这个。
  “你这个官迷,没有行政级别的,怎么说呢,这就相当于博士毕业后,通过考核后才能得到的专业技术职称,就等于我这个本科生,硬往上跳了两级。”冯一平刮了一下她的鼻子。
  ……
  伟伦楼的现代管理研究中心,院长亲自向大家做介绍,“这位是冯一平,相信大家都有耳闻,是我们学院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今天,他正式成为研究中心的第四十五位研究员。”
  “我是冯一平,欢迎各位教授和前辈,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指教。”冯一平笑着鞠了一躬。
  “啪啪。”院长带头鼓掌,但是掌声并不太热烈。
  冯一平看了看,鼓掌的,多是一些年轻的面孔,想来是为老师打下手的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生。
  类似于企业新进员工简短的欢迎会之后,信息战略与管理方向的几位研究员过来表示欢迎,还有几位带过冯一平课的教授,也握着他的手勉励了几句,至于其它的研究员,立马转身回自己的办公室,要么是不关心,要么多少有点不爽——估计后者可能性更大。
  不过,捧场的人很多,教授们一走,冯一平就被一群师兄师姐们围了起来。
  他们中,虽然也免不了有人会对冯一平的待遇有些微词,不过,他们更关心是冯一平在商业上的成就,在这个年代,在他们这个年纪,谁甘愿只在院所里帮人打下手,谁没做过一个商业巨子的梦呢?
  “一平,好样的!”
  “一平,你真的买了飞机吗?”
  “一平,你是不是应该上百富榜?”
  “一平,乔布斯是个什么样的人?”
  ……
  办公室里,有几位教授看着外面的热闹,摇头感慨,“本科还没毕业啊。”
  有些偏激的就说,“我们这样的研究中心,现在也是向钱看吗?”
  “客观的说,以一平同学的学术成就,因该可以给他一个博士文凭,再退一步,至少硕士没问题吧,”这位是经管院的教授,帮冯一平辨别了几句,“他同样是以本科大三学生的身份,在斯坦福只招收研究生的商学院,做了一年的交换生,说明斯坦福这样的学校,都承认他的学历不止是本科。”
  “听说,他即将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董事会的主席,你们不觉得,可以吩咐一个这样的亿万富翁做事,是很难得的一件事吗?”一个研究员带着点恶趣味说。
  别说,有几位听了这话,真的眼前一亮。
  “你想太多了吧,虽然他刚加入,但同样是研究员。”
  他们还只是想想而已,那边,已经有人付出了行动。
  冯一平刚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坐定,一位穿着夹克,打着领带,发型二八分的中年人拿着一个文件夹走了过来,“冯一平同学是吧,我姓刘,你可以叫我刘教授。”
  他正是赵院长提议聘请冯一平为研究员时,最先表示反对的那位学术委员,也就是那家财经大学校长,带到研究中心的一位副教授。
  “刘教授好。”冯一平站起来跟他打招呼,准备握手。
  谁知手没握到,手里被塞进来一个文件夹,“我马上要参加亚太信息系统年会,事情太多,你把这几份文件翻译一下,特别要注意,翻译那些用韦氏拼音注名的人物名时,不能出错,好好做,后天交给我。”
  冯一平一时感觉,真是,这就是传说中的下马威吗?
  他再也懒得理睬这位刘教授,手一松,那个文件夹“啪”一声掉在地上。
  “你这是什么意思?”刘姓教授怒道。
  “不好意思,手滑。”冯一平淡淡的说,从包里拿出电脑,接上网线,准备处理邮件。
  “捡起来。”刘姓教授叉着腰,指着地上的文件夹说。
  冯一平理都不理,刷刷的写下一个书单,夹在一个文件夹里递给他,“我姓冯,你可以叫我冯研究员,我最近工作太多,这些资料,麻烦你帮我查一下,记得注明引用论文的出处,不要出错,好好做,一个月之内交给我都可以。”
  刘教授伸手一打那个文件夹,气得笑起来,“呵呵,你吩咐我做事?”
  冯一平不说话,好整以暇的打开邮箱,“哟,这里网速不错。”
  但那意思谁都明白,大家级别一样,你能吩咐我做事,我为什么不能吩咐你做事?
  “你给我起来,”刘教授准备伸手去拉他,暗中关注这边的人终于出手,一位教授过来拦在中间,“老刘,你如果没有学生帮忙,我给你调一个,一平也有自己的工作。”
  “呵呵,本科还没毕业,就做研究?”
  “研究不敢,目前只是出了一本书而已,哦,有不少人把那叫专著,目前已经翻译成22个国家的文字。”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刘教授语塞,脸也成了猪肝色。
  虽然他跟很多教授一样,不愿意去想,也不愿意承认,但冯一平在国际学术界,至少算是个知名人物,而他,在国内都算不上知名。
  “有了点成绩就目中无人吗?这什么态度。”
  “好了老刘,注意影响,小姜,”劝阻的这位对那边一个装着在忙的学生招了招手,“你这两天帮帮刘教授。”
  他把刘教授推出门,对冯一平说,“你啊,太过激了一些,还是要以和为贵嘛。”他摇摇头,准备去捡地上的文件夹。
  冯一平抢先捡起来,然后非常顺手的丢进垃圾桶,“教授,以后有需要我出力的地方,请尽管吩咐。”他笑着说。
  呵呵,经过这事,谁还会自讨没趣?


第二百四十章 鸣冤告状
  体制内和体制外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体制内的单位,有体制内的组织,当然,体制外的组织也很多,但是体制内的组织,是有一定公权力的组织。
  这样的组织,在以前,可以包办你从呱呱坠地,到耄耋老去的这一辈子,所有的需求。
  这也是有困难,找组织的那句话的由来。
  冯一平以前也傻乎乎的念叨这句话,后来才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句话跟体制外的他,压根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像他那样体制外的草民,也有一句话,那就是“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怨社会。”只有像个小强一样,苦鳖的自力更生才有出路。
  演化到现在,这些组织的一些功能被削减或者外包,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显性和隐性福利的增加——组织依然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组织。
  但不管怎么变,它最核心的功能,也就是平衡和调解内部各种需求以及矛盾的功能,始终如一。
  刘副教授毕业之后留校,一直幸福的生活在体制内,一直幸福的沐浴在组织的关怀下,所以一遇到点事,就驾轻就熟的去找组织。
  因为他知道,很多时候,场面上丢失的,可以通过组织找回来。
  “老刘啊,稀客,快请坐。”看着气呼呼的闯进来的刘副教授,赵院长皱了下眉,然后热情的招呼。
  要不说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呢,稀客这个词,在有些语境里,也可以说是不速之客。
  “院长,”把自己装扮成一头愤怒的公牛的刘教授,干起了很多人都不屑,但他最擅长的那一套,告状,“你说现在的小年轻,都没有一点组织观念,都没有一丝团队精神吗?”
  “老刘,你慢慢说。”院长给他倒了一杯水,他虽然反感这种做派,但眼前的这位,是外校的教授,属于研究中心的聘请人员,组织关系,并不在经管院。
  刘教授马上从一头愤怒的公牛,变成一头受伤的老黄牛,“院长你也知道,作为亚太信息系统协会的会员,我马上要参加今年的年会,这届年会很重要,我有很大的可能被当选为理事,然后就能为中心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这也是惯用的一套,先强调或者炫耀自己的成就或者功劳。
  其实这真没什么大不了,就像明星一般头上都有什么“联合国某某项目大使”,或者是“某某慈善基金会”创始人或者是形象大使的头衔一样,国内的专家教授,谁头上没有几顶某个协会会员或者理事、理事长、甚至大会主席之类的帽子?
  不然哪会有那么多效益非常好的会务公司?
  “我只是见新加入的冯一平,暂时手上没有什么事,就请他帮忙翻译和校正几分资料,谁知他把我的那个文件夹直接摔在地上。”
  先扬后抑,表功过后,就是倾诉自己的遭受到的委屈。
  “我一辈子兢兢业业的教书育人,不敢说桃李满天下,至少也是为人师表,你不想帮忙,或者是能力不行,帮不了,可以直接说,我也能理解。可是他,直接把那个文件夹那摔在地上,这等于是我这张老脸也被他摔在地下,赵院长,你说,我还有何面目回研究中心工作?”
  这就是第三步,控诉和告状。
  果然是这些叫人倒胃的事。
  “老刘啊,我不知道事情的具体经过,但据我了解,冯一平研究员,是个很有礼貌的小伙子,我想,你是不是有些误会?比如那个文件夹掉在地上,肯定不是他故意的。”
  院长其实一听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不就是凭老资格欺压新人的那点事嘛,可惜的是,这个刘教授真找错了对象。
  所以他先强调了冯一平“研究员”的身份,后来说他“肯定”不是故意的,偏向很明显。
  “怎么会是误会?”刘教授大声嚷道,“他后来写了一张书单,让我给他查文献,呵呵,我的助手至少都得是研究生,他一个本科还没毕业的,居然吩咐我做事?”
  果然,能做成那些大事的人,怎么能没脾气呢?院长想。
  “老刘,同事之间,互帮互助的,也在情理之中,你让他帮你翻译和校正资料,他让你帮忙查文献,礼尚往来嘛,这都可以理解,要是你们俩都忙,那说明原因就好,对不对?你啊,还是不要作过多的解读。”
  “至于没面子的想法,这肯定是不会的,研究中心的人都很忙,不会闲到关注你和同事之间的这点小事,还是把精力都放到课题上。就比如说冯一平研究员,虽然年纪轻轻,就已经有在国际上广受赞誉的著作,我们这些老家伙,更要努力,不能让他们专美于前,你说是不是?”
  是个聋子都能听出院长这些话里的意思。
  这真不是他有意偏袒,说白了,研究院所和生产工厂,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就是生产的产品不同而已,院所生产的是各类论文,工厂生产的是其他消费品。
  像冯一平的那本书,如果是在研究中心任职期间写出来的,那就是一件很完美的产品,中心至少能借此评上国家级的奖项。
  而年轻的冯一平,能生产出难度这么高的“产品”,那就相当于生产工厂的高级技工,再往上,就是“八级钳工”那一类的宝,而刘教授这样的,只是一个外聘的普通车间工人,在作为生产主任的赵院长心里,自然有轻重之分,亲疏之别。
  这也是赵院长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工作,一定要让冯一平加入研究中心的原因。
  这好像有些不对?刘教授想,哦,对,这不是自家学校,那个姓冯的小子,是赵院长的学生。
  不过没关系,跟组织该怎么打交道,他太有经验,他还有招。
  “赵院长,作为当事人,我知道这根本就不是误会,是他一个侥幸做出了点成就,就目中无人的新人,想拿我这样勤勤恳恳的人立威,如果中心不能给我一个交代,真的叫人寒心,那我也真的没脸再在中心工作下去,不过,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晓得大局为重,不能因为自己受了委屈,就耽误研究工作的进展,你放心,我手头上的工作,一定会尽快交接。”
  就像一个女孩子对男孩子说,“你爱不爱我?你不爱我我现在就死给你看。”
  就像批发市场里顾客和摊贩老板讲价,做转身欲走的样子,“这件衣服我最多就出80块,你看看这做工这料子,给你80,你已经赚的不老少,怎么样?不行我去其他家看。”
  此乃刘教授这么多年跟组织打交道的终极大招,要挟!
  “你要什么样的交代?”院长叹了口气。
  “首先,让他当着大家的面给我道歉,外加不少于两千字的检讨,在布告栏张贴一个月。”
  还“首先”,看来自己说的那些话,这位压根就没听进去,他都不想听他接下来“其次”的要求,“老刘,你不知道,你们学校校长应该知道,这位冯一平,是我专程征询了学术委员会陈主席的意见,得到他的首肯后,在学术委员会会议里,力排众议,引进来的优秀研究人员。”
  “你可能也不知道,他本来不太愿意来研究中心,是我们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他最终才同意加入,想为我们相关的研究做些事,出些力。”
  院长他们这个层次的人,不会做了什么工作就到处嚷嚷,所以这事刘教授是现在才知道,感情那个姓冯的小子,不只是他院里的学生,还是他的得意门生?
  那自己这还真是,自讨没趣。
  让他力邀加入的冯一平给自己道歉,自己是有了面子,可是你让赵院长的面子往哪搁?
  他看了看那边沙发上,低头吹着茶杯上面浮茶的赵院长,“对不起赵院长,我想可能是这一阵子工作压力太大,遇事真的想太多,冯一平同志,是个优秀的研究员,虽然年轻,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那是有目共睹的,我一定会在中心和他搞好关系,互帮互助。你忙,我不打扰!”
  他站起来笑着告辞,现在哪还看得到之前那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的样子。
  这也是他多年跟组织打交道的套路,哎,在组织面前低个头认个错算个啥?在组织面前,该从心的时候,就得从心。
  一个协会的理事好混,国内这些知名研究所的工作资格,就真不那么好混。
  “那我就不送,老刘啊,回去安心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或是难处,欢迎你随时向我,或者组织上反应。”


第二百四十一章 鼓动
  “一平早。”这到办公室的一路,问好声不断。
  不过,和以前还是有些区别,以前可是有不少家伙,在他身后拍他的肩膀跟打招呼,现在就鲜有这样的情况。
  这些人,以前有大把的时间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今有钱人,他们或许还有过这样的梦想,只要有一个机会,在毕业前后,自己也能和冯一平一样有作为。
  但是现实已经不给他们做梦的时间,都已经大四,主动被动的都从自我麻醉或者是空想中清醒过来,也都已经参加过招聘会,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和冯一平的差别。
  别人早就上亿美金的到处投资,自己还为一份几千块的工作四处奔忙,这目前看上去有些叫人绝望的差距,这残酷到让人无力的现实,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对冯一平的态度。
  冯一平今天到办公室,并没有和往常一样,马上埋头开始工作,放下包,就笑着走了出来,“趁大部分人都在,我想耽误大家几分钟时间,说几句话。”他拍了拍巴掌。
  除了少数几个人还在画图,工坊里的大部分人都围拢过来,“一平,是要发奖金还是请吃饭?”梁永高笑着问。
  “呵呵,这些都少不了,”圈子中间的冯一平笑着说,“不过,首先要感谢大家这一年多来的辛勤工作,感谢大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出色的完成了工坊的设计工作。”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和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不太合拍的保守人物,今天偷偷告诉大家,其实我还是一个比较悲观的人物。”
  “虽然顺着这个大时代的潮流,年轻的嘉盛,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说,甚至在这个大家公认的互联网行业的冬天,我们在国内,在国外都加大了对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并且出人意料的都很成功。我们在其它领域的公司,同样都有长足的进步,这两年,我们一直保持着翻番,甚至翻几番的平均增长率……一切看起来都好得不能再好,很多同仁都理所当然的为我们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进而盲目乐观。在大家都欢呼雀跃的时候,我个人,其实时时都在警醒,我们会不会和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一样,不知不觉就被这个时代边缘化,因为一些我们没能预见的问题,就和我们的快速崛起一样快速破产?在困境中,我们常用一句话鼓励自己,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常把这句话反过来问,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人群外,金翎带着方颖芝静静的站在那里,原来这些年,他的压力这么大?
  汽车网的一些员工,听到这边的动静,也过来凑热闹,然后也都被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