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关系,你没事就好。”肖志杰还是改不了他的老毛病,就喜欢跟美女套近乎。
  “今天你们有什么安排吗?要不去我家坐坐,下午我带你们出海。”
  “好哇。”这次连王昌宁都赞成。
  在这只是看,看多了也会腻的。
  潘时敏今天又开来一辆卸了车顶的牧马人,肖志杰不由分说的坐过去,“我喜欢这车。”
  然后,潘时敏把牧马人的钥匙交给冯一平,自己去开911,肖同学这一刻,内心稍微有点崩溃。
  “那边还有一个位子,怎么不去啊?”王昌宁笑着指着前面车里的那个空位说。
  “那位子太小,坐着不舒服。”肖志杰总能找到借口。
  到了潘时敏家,虽然竭力表现得得体一些,但是冯一平很清楚,他们俩在看到这套房子后,都很激动。
  坐在近乎开放式的大厅里,喝着现磨的咖啡,肖志杰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这地方真不错。”
  “住时间长了,也就这样,而且,这边的房子,并不是太贵。”潘时敏说。
  “一平,你不买一套?”
  “是真不错,”冯一平看着眼前绝佳的海景,听着崖下海浪拍击崖壁的哗哗声,“有合适的是可以考虑,不过,我更倾向于新建,或者收购一家酒店。”
  “富豪就是富豪,”潘时敏笑道,好像经过昨天那一幕,她对冯一平不再耿耿于怀,“我们买套房子,纯花钱,他想的是买酒店,赚钱。”
  “我是想,国内以后出来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有一家我们自己的酒店,不也能方便他们吗?”冯一平笑着说。
  “想赚钱就明说好了嘛,有必要这么装吗?好像你的出发点真,的是为了方便他人一样。”
  “这真是真的。”
  “呵呵,”潘时敏笑了一声,“要不我们去艇上,就在那上面吃午饭。”
  “游艇?”
  从崖边的一条石板小径蜿蜒而下,海边,有一个小码头,旁边,停放着一艘大概十多米长,有两层,非常雅致的游艇,冯一平不知道这是什么牌子,但知道这玩意,肯定不便宜。
  潘时敏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样小型的游艇,在这并不贵。”
  “你那架飞机,可以买好多艘。”她又补充了一句。
  “呵呵。”冯一平傻笑。
  午饭很简单,潘时敏用船上的烤箱,烤了四只龙虾,再拌了两样沙拉,加上一些面包,不过,这样简单的菜式,摆在开到离岸边很远的游艇后甲板上,配上一杯红酒,也别有一番风味。
  都是年轻人,也不用太拘谨,干掉了自己的那只龙虾,对沙拉无爱的冯一平端着一杯酒问,“介意我到处转转吗?”
  “你随意。”
  冯一平上到二楼,坐在宽大的驾驶座上感受了一下,真还挺不错,“要不要试试?”潘时敏也跟了上来。
  “不用,我没有驾照。”
  “这个比开飞机简单。”她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把话朝飞机上扯。
  看到肖志杰和王昌宁在艇艏,很幼稚的想摆出泰坦尼克号的那个经典造型,冯一平说,“我去给他们拍照。”
  “等等,”潘时敏拦住他,“你的飞机,是托管在香港吧,那你有没有考虑,在国内办一家商务航空公司?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块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可能有很多人,觉得没必要买一架私人飞机,但是,偶尔租用几次,应该不是问题。以后,像你一样买私人飞机的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托管他们的飞机,以租代养,也可以自己购进几架商务机,打造一个机队。”
  “想法很好,只是,潘美女,国内的航空领域,并不对民资开放。”冯一平笑着说。
  国内虽然已经出现了均瑶这样的航空公司,但是,均瑶航空,其实并不是完整业态的航空公司。
  “那些,都不是问题,包括在机场修建我们自己的停机坪和维修车间,”潘时敏笑着说,“我们也可以找一家航空公司挂靠,但其实自主经营,只要你有兴趣,其它的一切,都可以交给我来办。”
  呵呵,看来自己还真是遇上了一位背景深厚的人物,那些其它人不可逾越的红线,对她来说,好像全不是问题,而且看她说话的样子,还真不是作伪,她家里会有什么级别的人物?
  “对不起,这方面我还真没考虑过,你这么坦率,我就跟你直说吧,对这些国家政策明确不允许的事情,我真的不感兴趣。”
  这样的事,你要说在实施过程中没有风险,那肯定不可能,而商务航空公司,投入怎么会少?万一中途出了什么变故呢?
  “本来以为像你这样的人,应该大胆一些才是,没想到也是这么保守,你的冲劲呢?”
  “你说的对,这一块的市场需求确实很大,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大,等将来国家政策允许以后,我也许会考虑。”
  要是她能马上让国家对民间资金开放航空领域,冯一平真会考虑丢掉节操,去抱眼前的这条大腿。
  “那算了吧,”潘时敏有些沮丧,“这是我写的一份商务航空公司的项目计划,已经几易其稿,你可以看看,”她从驾驶台下旁边的一个包里,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或许,等到政策放开的时候,我们可以再商量。”
  “一定。”好像是要到05年才允许成立私人航空公司?到时不是不可以考虑。


第二百八十八章 造势
  腊月22,加州,圣何塞诺曼米内塔国际机场,冯一平跑下舷梯,高兴的一把揽过抱着女儿的黄静萍,在她脸上结实的亲了一口。
  月余时间不见,阿曼达明显不记得眼前的这个人是谁,一脸疑惑的看着他亲妈妈,冯一平抱她,她不反对,但是冯一平要亲她的时候,她明显不愿意。
  “你个小家伙,这么快就忘了爸爸?爸爸可是给你带来了不少好东西。”
  他这一次来美国,随机携带的行李里,有很多都是两边父母准备给小孙女的,从吃的到穿的,足足装了两大箱子。
  “不用担心,只要陪她一会,到晚上就又会熟悉起来,”黄静萍幸福的挽着冯一平,“宝贝,这是爸爸,你忘了吗?”
  “辛苦了,谢谢,”冯一平朝三位机组人员挥挥手,把女儿放到她自己的专属座位里,把黄静萍从驾驶座里赶下来,“我来开。”
  车外的风景看过多次,他无心再看,也无暇关注,全神贯注,拿出他最好的水平,想尽快开完这一段路,黄静萍知道他要干什么,一再叮嘱,“慢一点,别急。”
  别急,能不急吗?
  车直接停在门前,“先生,欢迎回家。”女佣莱蒂西亚迎出来。
  “谢谢,麻烦你帮忙看着阿曼达。”
  看着冯一平拉着黄静萍朝家里走,莱蒂西亚明了的笑笑,从后备箱里拿出婴儿车,“阿曼达,我们在外面看看风景好不好?”
  “别,等晚上。”楼梯上,黄静萍虚弱的反抗着。
  “等不了,”冯一平霸道的说,贪婪的嗅着她身上熟悉的味道,在惊呼声中,把她拦腰一抱,急匆匆的朝楼上跑,“你别,放我下来,别摔了,”黄静萍在他胸前捶着。
  “再捶真摔了啊。”
  “你个流氓,大白天的。”
  “大白天怎么了,国内这会正好是晚上。”冯一平振振有词的说。
  “那你先洗澡。”
  “出发之前洗的澡,洗得可干净了。”冯一平把黄静萍扔在床上,熟门熟路的解除她的武装。
  “都在飞机上呆了十几个小时。”
  其实黄静萍到了这会也是嘴硬,已经热情的在回应,说这话的同时,也在解冯一平的皮带。
  “没关系的,一点汗没有,之后洗也一样。”
  “等等,门。”
  “真讨厌,”冯一平旋风一般的跑回去,“哐”一声把门带上,一个虎扑,“我来咯。”
  ……
  这一折腾,就是一个多小时,嗯,中间还有洗澡的时间,好吧,也不是单纯的洗澡啦。
  等他们都换了一身衣服,神清气爽的下楼时,莱蒂西亚已经在整理机场送到家里的行李。
  “走,宝贝女儿,和爸爸一起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变化,”冯一平从婴儿车里抱起肉嘟嘟的女儿,从房前看到屋后,都打理得很好,“想爸爸了吗?”他躺在后院泳池边的躺椅上,把女儿放在肚子上坐着,一松开手,她居然还坐得比较稳当,“呀,你都能坐了。”
  三天前,女儿已经满8个月,已经能自己翻身,能自己坐,能爬行,手眼协调配合也比以前好,能拍手,能用两个手指头拿东西,表情比以前丰富,发声也增多——虽然依然听不得她在跟你述说着什么。
  比如现在,她就挥舞着小手,哇哇的对着冯一平讲了一大通,可能觉得爸爸的肚子比婴儿车的坐垫舒服,小屁屁不时还颠一颠。
  “怎么这么多双小鞋?”黄静萍拿着一双鞋面上绣着花的软底鞋走过来,在女儿的脚上比了比,“真漂亮。”
  “衣服都是自己工厂里生产的,这些鞋就费事一点,纳的布鞋底太硬,爸妈他们从厂里挑了一些合适的鞋底,缝上手工做的鞋面,我妈和你妈好像比着赛做,拦也拦不住。”
  “小宝贝,听到了吧,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多爱你,”她抱起女儿,柔声问冯一平,“你要不要去睡一会?去睡会吧,晚饭时我叫你。”
  “听你的。”左右今天也不出去。
  躺在床上,听着楼下黄静平和莱蒂西亚轻声细语的整理行李,还有阿曼达间或的大叫,冯一平觉得非常充实,不一会就沉沉睡去。
  在有孩子之前,你会觉得爸妈的那个家,才是真正的家,但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你肯定会觉得,孩子在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
  这一觉睡得好爽,直到金乌西沉,华灯初上的时候,他才被黄静萍叫醒,“起来吃饭吧。”
  晚餐非常丰盛,中西合璧,只是阿曼达目前还享用不了,她座椅前的餐台上,放着一碗鸡肉蔬菜粥,是家里今年秋天收的新米煮的,很香。
  冯一平非常乐意的把喂女儿吃饭这件事揽了过来,细心的一小勺一小勺的喂给她,这个女儿挺好养活,至少现在她不挑食,你喂什么,她吃什么。
  黄静萍看着冯一平急匆匆的对付着自己面前的饭菜,却耐心的哄着女儿,一勺勺的把那一小碗粥全喂给女儿,还不时轻柔的用餐巾纸擦掉女儿嘴角的汤汁,满脸的幸福。
  年轻人就是这点好,肾好,肾好,就什么都好,晚上十点多,他们洗今天的第二个澡,两个人叠在一起,躺在宽大的浴缸里,黄静萍突然拿着冯一平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前,“你感觉有变化吗?”
  冯一平闭着眼睛丈量、感受了一下,“好像比以前更软和?”
  “说正经的呢。”黄静萍坐得用力了一点。
  “好好,真的,感觉没什么变化。”
  “可我怎么总觉得变了呢?你说,以后能恢复过来吗?”
  “你真的想多了,”冯一平往上坐了一点,仔细的看着露出水面的那一对,“真挺好的,和以前一样完美,只不过,到了断奶的时候吧。”
  黄静萍有点害羞,沉入水底,“从月初就逐渐开始减少,到这个月底,应该能断掉。”
  ……
  谷歌大楼前面,冯一平刚把车停好,布林就笑着跑过来,给了冯一平一个结实的拥抱,“欢迎回来!”
  那边,施密特也笑着走过来,“冯,气色很好。”
  “你也一样,施密特,刚好,给你们带了点礼物。”他从揽胜后备箱里拿出来一个箱子,里面还摆着两个。
  “这是,”布林辨别着上面的英文名称,“电动车?”他再看了看箱子的尺寸和上面图片,“这么小?”
  “对,不会占用太多的空间,这是我的设计工作室设计的,”冯一平打开箱子,在现场三两下把一辆车装好,骑着它转了一小圈,“怎么样?这个在室内也能使用。”
  “酷,”布林好奇的看着那辆车,“外形非常时尚,又极富科技感,结构简单,这是可折叠的对吧,不错,真不错,来,我试试,”他有点迫不及待的把冯一平赶下来,“座椅也很舒服,”他特意开过一个减速带,“避震虽然还有待加强,但就这样简单的结构来说,已经很好,真不错,非常好!”
  “佩奇应该最喜欢这个。”施密特笑着说。
  “我想也是,对能节省他时间的东西,他肯定都是欢迎的,这里有三种颜色,象牙黑,伦敦蓝,太空灰,你喜欢哪一种?”
  “都行,让他俩先挑,”施密特抱着手,看着布林骑着那辆太空的,在停车场的车与车之间穿行,“我觉得家里的那几个小家伙会比较喜欢。”
  “你回去问问他们喜欢什么颜色,过些天我再托运过来,这件产品,我主要也是针对学生,特别是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的短途通行,至少,它比自行车省力便捷,比滑板可靠舒适。”
  “嗯,”施密特点点头,“它还这么酷炫,又是使用可重复充电的锂电池作为动力,前景应该会不错,在美国,你申请专利了吗,包括外形专利?”
  “不止是美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相关专利。”
  “那么,关键的就是价格。”
  “这个,你觉得400美元怎么样?”
  “不便宜,不过,说高也不高,这么酷炫现代的设计,又非常环保,只要宣传到位,应该会不错。”施密特说。
  那就好,这样的产品,冯一平可不想卖得廉价。
  “冯,”佩奇终于有空出来,同样结实的拥抱了他一下,看着在还在停车场里撒欢的布林,“那是什么?”
  “可以帮你节省时间的利器,你等着,我再装一台。”
  ……
  苹果园区里,乔布斯带着几个设计团队的人,把一辆电动车放到工作台上,细细的打量着,他们的眼光,比谷歌的那三位挑剔。
  “油漆还有待改进,”乔布斯看了看,在车身上摸了几下,提出第一点不足的地方,再仔细的看了看那段主要的异形构建,“底部细节处理有待加强,毛刺较多,需要多加打磨。”
  “标准件的公差应该要进一步缩小。”
  “焊接面的处理同样有待加强。”
  “坐垫的材料应该可以考虑其它的选择……”
  “车把中间,应该可以考虑增加一个支架,可以放置手机。”
  “或者是IPOD。”冯一平笑着插了一句。
  “对,IPOD。”乔布斯点点头。
  冯一平上次平价他引以为豪的产品,不太客气,他今天同样也不客气,当然,他本来就是这么一人。
  “你们的这件作品,除了要改进对很多细节部位的处理,总的来说,非常不错,很有设计感,可以考虑加入今年的红点奖评审,你说你的设计师都是一些大学还没毕业的学生?看来你们学校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短短一会,就挑了那么一大堆毛病,乔布斯最后终于难得的给了一些肯定,冯一平很欣慰,不过,他看了看那辆放在地上的可以供两个人乘坐的型号,“如果我是你,就会把这辆车销毁,做了那么多改动和加固,加上的这个座位,依然非常生硬,也非常没有必要。”
  这也对,那款两人型,主要倾向于使用功能,自然比不上单座的惊艳。
  “最后一点,价格呢?”原来的乔布斯,只追求产品的完美,对价格不太在乎,导致了一些项目的失败,最终被赶出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再一次归来,他考虑问题就比较全面,至少会兼顾价格。
  “初步定在400美元左右。”
  “两部IPOD的价格,还比较合理,我觉得,在材料和加工方面,你可以再精益求精一些,价格适当再提高一点也不成问题。”
  “需要我帮你把它推荐给好莱坞的一些人吗?”
  “太需要了,非常感谢你斯蒂夫。”
  冯一平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先让硅谷的这些科技精英喜欢上它,这些科技精英,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可不一般。
  与此同时,要是好莱坞的一些明星也能助阵,那好好运作一下,迅速打开美国市场,不是问题。
  “我马上向国内的团队反映你的这些意见,你放心,下一批,一定会更趋完美,好莱坞的那些人也挑剔不出什么。”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不懂
  硅谷还是农历23,冯家冲,已经到了农历24。
  村里和镇上的工厂已经歇业,在外开店做生意的也陆续回家,人齐了,塆里的年味,渐渐浓起来。
  也就是在今年,全塆最后一户人家,也搬进了新居,塆里原来杂乱无章的土砖房子消失殆尽,原来被各家房子掩盖起来的那条暗河河,终于重见天日。
  顺着那条小河,移栽了两排金桂。
  从这一点上看,富起来的冯家冲人,还是非常讲究实用主义,当初有人提议种柳树,喜欢它的那种飘逸,当然,他们不会说飘逸这个词,只是觉得它的枝条随风起舞,好看。
  但是,更多的人中意桂花,深秋时节,不但暗香浮动,关键是,它的花可以用来炒茶。
  而柳树,只是纯观赏的树种。
  在河边,大家还用拆旧房子的一些材料,屋梁、青砖、旧瓦,盖了一道长廊,廊下有两排长凳,算是又一个休闲的所在。
  天气暖和的时候,那些喜欢端着一碗饭到外面吃的人,会把长廊挤得满满的,边吃饭,边拉家常,非常热闹。
  旧村改造完毕,空出来的大片地盘,加上原来的晒谷场,也被平整一新,铺上了大块地砖,形成了一个上千平方的广场。
  这个广场,现在正好是塆里中心地带,四周竖起了造型典雅的路灯,中间,是一个高灯。
  关于这个广场,大家有很多想法,年轻人希望能和城里一些广场一样,建一个喷泉,但是老年人对这个主意,完全不感冒,他们更倾向于建一个雕塑什么的,但具体是什么雕塑,意见又五花八门。
  在这件事上,作为村长的四叔非常民主,准备趁年底大家都在家,征求所有人的意见,之后按多数人喜欢的方案来。
  但是在这会,这个广场是孩子们的天下,他们不再像冯一平小时候,过年前后,只有鞭炮可以玩,而是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穿着轮滑鞋,戴上头盔,绑上护具,在广场里滑旱冰。
  还有骑儿童自行车,玩滑板车,玩遥控车和无人飞机的,从这些孩子的娱乐方式上来看,跟冯一平他们那一代滚铁环、抽陀螺、跳房子、踢毽子等一比,可以说一下子就跨越了几个时代,终于和现在的时代潮流同步。
  和冯一平他们当时相同的是,这些孩子,同样不怕冷。
  围观这些孩子最起劲的,是那些牙齿都不全的老人们,孩子玩得开心,他们看得也高兴。
  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老人们依然保留着很多原来的生活方式,比如,喜欢扎堆。。
  倒是本来应该爱热闹的那些后生们,很多现在都窝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或者干脆睡懒觉。
  不过,今天算是个特列,广场旁边的池塘,今天放水捞鱼,很多人都轮着换上那件水靠,撑起现绑的竹筏,到池塘中央撒上几网。
  本来挺严肃费力的一事,生生被他们整成了娱乐项目。
  打出来的鱼,不是均分给大家,要是分吧,总会有人不满意,种类啦,大小什么的,索性按市价卖,之后再把卖的钱,入到塆里的公账里。
  现在轮到文辉撑船,哥哥文华撒网,文华像模像样的撒下一网,在大家的笑声中,网起来一根烂木头,“文华,水平怎么这么臭?明年就要跟着你小叔,这个本事可不行啊。”塘埂上很多人笑话他。
  当兵两年,也都十八九岁,他们兄弟俩也不是当初的那两个小孩子,神情自若的面对这些善意的嘲笑,“说这话太早,不是还能撒一网吗?”
  文华看准一处水泡多的地方,又一网下去,等慢慢朝上收网的时候,渔网突然往下重重一坠,好悬没把他拉到水里去。
  “哇,抓到大家伙了!”岸上的人看得分明,网里有一条大家伙,刚才那是它摆了下尾巴,“慢点,慢点靠边,”好几个人穿着胶靴,踩着塘泥过去帮忙。
  文辉小心的控制着竹筏,慢慢靠边,之后下去四个人,手脚并用,才把这条鱼弄上岸,好家伙,接近成人手臂长,那边看着孩子们玩耍的老人也过来看热闹,“塘里还有这么大的胖头鱼?怕是得好几年吧。”
  文华他们兄弟俩抬着一过秤,整整23斤!
  “快,给你五爷爷家送去。”主持捞鱼的两个人,把这条大鱼塞进麻袋,依然交给文华他们。
  他们这样的决定,旁边的人,都没意见,这应该是这次能网到的最大的鱼,当然要给冯一平家。
  两兄弟抬着那条还在使劲动弹的大鱼,朝冯一平家一溜小跑。
  看着那两个满身是劲的小伙子,冯宏兵他爸冯卫东对文华爸爸冯华富说,“华富,你以后一定是塆里的二号人物。”
  依然很瘦,但是整个人光鲜很多的冯华富笑着说,“我怎么跟你们这些在外面做生意,赚大钱,见大世面的人比。”
  “你听我说完,文华文辉明年就跟在一平身边,那他们的出息还会小?到时你不是塆里的二号人物,还会是谁?”
  “是啊华富,要我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