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人冯一平算是看透了,热情的不得了,但都是假模假式的,有这会功夫,你不会过来帮着接一个袋子下去?
  前面不远处,穿着一件白汗衫的冯振昌从屋里跑出来,“回来了?”
  他从梅秋萍肩上接下袋子,这时看到了后面的冯一平,哪怕冯振昌对孩子一向都是冷言冷面的,见到半年没见的儿子,这时也开心的笑了起来,“一平也来了?”
  梅秋萍把冯一平拿的两个包接到自己手上,“先回屋再说,又累又饿的!”


第七十二章 流动摊贩
  “这么重?怎么不给义良打电话让我们去接?”冯振昌把两个袋子放到墙角。
  “义良那边接电话也麻烦,总是他师傅先接,再说这一路都是坐车,我拿的动。”梅秋萍坐下来,咕咚咕咚喝了半茶缸水,“你吃了是吧,饭还有没有剩?饿死了吧一平?”
  “没有。”冯一平也在靠窗的桌子那坐下。
  屋子里摆的满满当当的,靠墙都是些袋子,中间有个架子,架子上摆着一副小石磨,旁边停着辆三轮车,现在上面还放着两口大锅,就是这张桌子上,现在也放着一个大盆,里面是还没和好的面。
  “我晚上就吃的是剩饭,还有两个包子,你们先垫一垫,我去买些熟食回来。”
  “不用不用,这个时候去买,也没什么好东西,先煮饭,这个包里还有昨天在爸那称的猪肉,已经煮过的,上面就撒了些盐,现在就炒了吧,很快的。”
  梅秋萍和冯一平就着一碟剩菜吃包子,冯振昌忙着洗米煮饭,把肉从包里拿出来,洗干净然后加辣椒炒,业务熟练的很!
  所以说,还是生活最能改变人。
  冯振昌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不要说做饭,一年也就过年的时候,帮着洗洗碗,那也是有次数的。平常压根就不靠近灶台,饭里吃到一粒沙子就要埋怨个半天,要是一不小心,炒的菜咸淡不合适,那你就等着他的数落吧。
  以前的他,和眼前这个忙碌着的身影一比,真是判若两人啊。
  他们两个也真是都饿了,饭还没好,就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夹炒好的菜吃,等饭好的时候,菜已经干掉三分之一。
  冯振昌端着茶缸子,翘着脚坐在凳子上,看着他们两个狼吞虎咽,“你说你,总要省这么几块钱,上车前不会多买些吃的东西啊?”
  “怎么没买,但你又不是知道,我坐车的时候能吃进东西吗?”
  吃完了饭,冯一平收拾桌子,冯振昌接着和面,梅秋萍去里屋收捡,把上铺的东西都拿下来,给冯一平把床铺整理好。
  最后,又要挑出十几斤板栗,一个个洗干净,再在头上剪个小口子,这也是他们后来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了一个开口,吃的时候好剥。
  等到事情都搞利落,已经快十一点。
  因为不知道冯一平来,没有准备席子,他直接睡在床单上,有些热,而且不远的地方,总有火车哐哐哐的过,有些吵,但他今天确实很累,听着爸妈说这两天的生意,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早上,天只蒙蒙亮的时候,冯一平就被吵醒了。昏黄的灯光,从门缝里透进来,他听到父母在外间压低了声音说话。
  他抹黑爬下床,揉着眼睛打开门,开到妈妈正在包包子,爸爸用石磨磨着豆浆。
  “哦,把你吵醒了?回去再睡会吧,在学校也没起这么早。”梅秋萍手上的活不停,看着他说。
  “不了,醒了就不睡不着,我也来包包子吧!”
  “那好的,炉子上有热水,你先去洗脸刷牙。”
  但是,他费劲的包了一个咸菜包子之后,就决定和冯振昌换,他包的那个包子,极具个人特色,就不好拿出去买,只能自己吃。
  石磨对冯一平没什么难度,冯振昌手把手的教他磨了几圈,他就学会了,只不过磨一会手就有些酸,要两只手轮换着来。
  他又注意到,冯振昌去包包子前,又去洗了手,哪怕他是磨豆浆,手原本就很干净。
  看来他们现在对卫生很上心,有些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天不热的时候,包包子和磨豆浆都可以晚上就做好,早上一煮一蒸就好,早上能多睡会,现在这个天不行,晚上都做好了,到早上说不定就会变馊。”梅秋萍边包包子边和冯一平说。
  包子包好了,一个个放到蒸笼里,夹在炉子上大火蒸。
  豆浆也磨好了,冯一平帮着冯振昌用纱布把豆浆过滤,等包子蒸好后,再放到炉子上大火煮开,煮开后,要放在旁边晾,等放到温温的时候,在用一个小舀子和一个铝漏斗,灌到塑料袋里,然后把袋口系紧。
  总之,等一切搞定,他们急急忙忙的吃完早饭的时候,推着三轮车出门的时候,已经七点多。
  冯振昌在骑着三轮车走在前面,冯一平他们跟在后面推。
  这些天过去,他们这一路也有些熟客,看他们的三轮车,就出来买包子豆浆,少数几个老人家,见到跟在一边的冯一平,还问了几句。
  在一处小区门口,他们还把三轮车停下来等了一会,冯振昌说,“现在学校都放假,留校学生的不多,而且都起的晚,迟点去没关系。”
  想想也是,要不是大学城是他们的主场,板栗也是那边买的多,寒暑假学校放假,他们也完全没必要去那边。
  于是边走边卖,等到了他们常驻的音乐学院门口花坛的大树下时,已经快9点,包子也买了一小半。
  他们经常打电话的哪家小卖部的胖老板过来,“今天怎么这么迟?哦,这就你家儿子,就是那个小小年纪就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初中生?”
  冯一平马上奉上一个露出八颗牙齿的标准笑容,“叔叔好!”
  “呵呵,你也好,”那人一边喝豆浆一边说,“这是趁暑假来帮忙?你父母赚钱很辛苦,你读书一定要用功啊,将来也到省城来读大学。”
  “我会的,叔叔。”冯一平还是一脸童真的笑。
  看来,父母这是见人就显摆他的那点事啊。
  三轮车停下来不多久,虽然已经过了早餐时间,还是陆陆续续有学生过来,买包子豆浆,好些都还睡眼惺忪的。买一份的少,都是一买买好几份,肯定都是帮同学带的,而且一袋豆浆,一般至少要搭配上两个包子。
  所以,也就不到一个钟头,豆浆和包子都买个精光。
  他们再把炒板栗的锅换上去,按比例把河砂、茶油、饴糖、板栗加进去现炒,不一会,就有甜香气扩散开来。
  太阳很大,他们在大树底下还算凉快,不过这买板栗的人不多,前后也只有几个女生出来买了两斤多。冯振昌说,学校没放假的时候,就中午吃饭前后,这儿一般至少能卖出去十斤。


第七十三章 没有公平
  再等了一会,看没人再来,大太阳底下,冯振昌带着草帽,骑车绕着大学城转,不时还喊一句,“糖炒板栗咯!又香又甜的糖炒板栗咯!”
  大学城这一块,他们每天都要转上好几圈,现在熟得不能再熟。
  梅秋萍跟在后面,一家一家对冯一平介绍刚才经过的学校。末了问冯一平,“你将来想读什么学校?”
  他们现在被冯一平渲染得,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儿子肯定会考上大学。
  “我当然读最有名的!”冯一平笑着对妈妈说。
  “哈哈,是,一定要读最有名的。”冯振昌或过头来说。
  到快12点的时候,他们已经慢慢的转悠了一圈,总共卖出去七斤多,冯振昌还是吧三轮车停在那棵大树下,冯一平和妈妈,则回住的地方做午饭。
  中午,他们吃好了饭,再给冯振昌带过去,下午就接着在大学城一带转,等到天黑后,一家人才往住回赶。
  等到了住的地方,又是八点多,再一通忙下来,等冯一平洗漱好,上床睡觉时,又是十点多。
  日子就每天这样重复,冯一平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冯振昌看起来比以前还瘦,原本有些虚胖的梅秋萍也清减了好些,他们这一天天的下来,也真不轻松。
  其它的不说,冯振昌一天下来,开水至少要喝下两瓶,可以想想他一天出了多少汗。
  在家里,农闲的时候也能歇歇,晚上八九点就能上床休息,早上六七点才起。现在,见天出摊,晚上忙到十点多,早上五点起,白天吃也吃不好,又身在异乡,连串个门的人家也没有,总体来看,还真不比在家种田轻松。
  当然,这是冯一平的看法,对冯振昌他们来说,苦不苦累不累的,他们就没想过,现在每天至少有几十块转进来,这样的日子才让人有盼头。
  几天下来,其它的还好,冯一平就是缺觉,好多次,三轮车一停下来,他就找地方眯一小下,梅秋萍看着心疼。月底的那天,刚好是星期天,他们就让冯一平早上在家睡个懒觉,等到中午把饭做好了,再给他们送过去。
  这一觉睡的真畅快,冯一平醒过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几点,为了纪念重生之后第一次睡觉睡到自然醒,他决定再在床上赖几分钟。
  除了火车的哐哐声,周遭还是很安静的,周围租住的人,看来都不在家,都讨生活去了。
  听到巷子里有人吆喝,“磨剪子嘞戗菜刀”,看了看闹钟,已经快十点,他从床上一跃而起。
  有些事还真挺怪的,国家制定了好多国家级的标准,并且强制推行,但是好些效果都不咋滴。但是有些方面,根本就没有制定什么标准,全国反倒出奇的统一。
  比如在磨刀这一行,不管天南地北,所有人吆喝起来都一个味,“磨剪子嘞戗菜刀”,出奇的统一。
  当然,这可能跟刘欢在89年春晚唱了那首《磨刀老人》也有些关系。
  冯一平拿着饭菜,最后在理工大附近那找到了冯振昌他们,现在也没什么生意,他们正准备走呢。
  他们边吃边夸冯一平做饭的水平,也不用担心冯一平下学期住出去会饿肚子。
  开玩笑,冯一平和爸爸冯振昌可不一样婚后可是非常尊重老婆的,买菜做饭洗碗没少干过,做出来的家常菜味道相当不赖。
  “我们这两天在财经大学那多留留吧。”冯一平和爸妈商量。
  “怎么了,那边有什么事?”
  “也没什么,我就是想进去看看书。”
  有这个理由就够了,“那好啊,下午我们就在那多转转。”
  在学校的时候可能不觉得,你成绩比人好,那就是比人好,不会有一个同学运气突然叼到爆,胡写瞎选的,成绩居然比你还要好。
  但当我们离开学校,越长大,就越会明了,所谓的“公平”,真是传说中的玩意。
  你努力,你拼搏,你奋斗,可是,好些时候,你会无奈的发现,你所做的这些,居然比不上别人的运气。
  其它的不说,就从身边说起吧。
  你有一个同事,那一天,有可能他就是一时心血来潮,随手捡起了办公室走廊上的垃圾,被上级或者公司领导发现了,在本人还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在领导那留下了一个好印象,此后能力和积极性远不如你的他,却一路被提拔,到现在,对他你只能仰望,他见你,那就是亲切的接见。
  也许是一个原本家庭条件还不如你的同事,被女朋友老妈逼着买了一套房子,为了那套房子,他全家节衣缩食,砸锅卖铁。但是,房子到手不到一年,就升值了20%以上,到现在,他那套房子,已经翻了几番,是他最成功的投资。光增值的部分,就抵得上你几十年辛苦拼命赚来的工资。
  也许你和一个同事都在炒股,你每天殚精竭虑,各种分析,结果半年下来的收益,刚够孩子的奶粉钱。他却每天看连行情都不看,却幸运的在热门上市新股发行时中签,等解禁后,他套现盈利所得,比你辛辛苦苦,做牛做马一整年的收入还多。
  也许你有一个朋友,长相学识能力,样样不如你,到现在,连个女孩子的手都没牵过。但是忽然一天,他家所在的城中村拆迁,他家的自建房,换来了两套商品房不说,还额外补偿了上千万的现金,这下子,他拔根汗毛,都比你大腿粗。于是,接下来,一个个你们以往只能暗地里看着流口水的女神,立马如同扑火的飞蛾一样,凶猛的往他身上扑。
  还有其它的,比如你向一个重要客户提供样机,这单生意如果谈成,那你今年的收入会比去年翻上一番,所以你对要提供的样机精挑细选,反复调试,确保一点问题都没有,偏偏到现场以后,通上电了连发动都发动不了,而且这个问题居然不能迅速排除……
  于是希望立马成泡影。
  ……


第七十四章 必做的准备
  随着你年岁渐长,类似的事只会越来越多,你可以失望,可以不服,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你改变不了。
  所以,好多当官的后来都讲究风水,爱找各种“大师”;做生意时间越长的,见佛就拜,见庙就烧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可能在有些人眼里,冯一平也是这样一个运气不错的人。
  02年,除了原本负责的项目,他又接手了公司没人愿意做的发电机和通机项目,反正这样的项目要做好不容易,但是要做的比原来还差,呵呵,那也不容易。
  说不定运作的好,就签下几栋楼宇的备用发电项目呢,那不就出成绩啦。
  他当时是绝对就没想到,接下来的运气会这么好!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对03年的主要印象,应该就是非典!但对于机电业的人来说,则是从02年就开始的,全国性的大缺电大限电。
  缺电到什么程度,不说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也不说对工业企业限电,就是中部一个不发达省份,当年统计,平均每户年停电时间居然接近9小时!请注意前面的“每户平均”,要知道甚至前面十年加起来的总数,也不到9个小时。
  虽然后来力保居民用电,提倡错峰用电,但对当时的企业和商业用户来说,限电是常事,原来还勉强可以做到“停三保四”,就是一周停电三天,供电四天。而且在居民用电高峰过去之后,在夜里11点之后,企业生产线还能全力开动,但是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居民用电需求越来越大,到后来,“停五保二”也成了奢望。
  可是对于企业来说,且不说他一个月勉强开工生产十天,接下来还能不能存活,就说原来签下的那些外贸合约,要是不按时交货,要付的赔偿金就会让他连裤子都穿不起。
  至于那些商户,不要说那些有冷柜的商户,停电几小时,就要损失一大笔。其它普通的商铺,不说昭明了,你店里面热的想蒸笼一样,进去一分钟,结果就满身汗,谁还有购物的兴趣?
  没办法,只好买发电机。
  所以市场上当时发电机那个紧俏啊,不要说讲价了,为了能拿到现货,不少人都心甘情愿的主动加价。
  冯一平当时比较熟悉的,一个美国康明斯品牌的市级代理商,原来自己开一辆帕萨特,半年后,他公司出去负责安装调试的技术人员,开的都是奥迪。
  另一个代理沃尔沃发电机的,两个月后,把本田直接换奔驰。
  冯一平当时也一样,还没接手两个月呢,就猝不及防的迎上了这个高峰期。库存一扫而空不说,原本去拜访的时候,都不太热情的中间商,一下子就迸发出了前所未有,当然后来也不会有的热情,一个个都提着现金来求他,只盼着他能多给几台货,连那些退回来翻修的,也都被等着的人瓜分一空。
  冯一平自己也一样,派专人去供应商那里等,天天和销售磨,就为多分一些货。
  至于大型的柴油发电机组,那要求更高。代理商要你上报未来三月的要货计划,他根据你的计划订货,然后,在本月底,把下月初计划要货的全部货款,一次性打到他账上。至于到货后,你有些型号滞销,对不起,肯定不能退,一些畅销的型号断货,那也对不起,没有!
  总之,那两年,赚钱的不仅仅是煤老板。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动力生产商全都开足马力。国内,不管是国营大厂,还是私企,全都三班倒,24小时不休,就这样还是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办公室还是停满了带着现金准备拉货的客户。
  总之,那两年,是他们难得的好光景,这条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当时都赚的盆满钵满——当然不能和煤老板相提并论!
  结果就是,当时特别是沿海一带,每家工厂都新建了发电机房,柴油机整天“咚咚”的响个不停,街上的那些商户呢,各型发电机在他们门口一溜排开,很是壮观。
  这样的机会,有一次也就够了。当时冯一平接过来的,以为是鸡肋的这个项目部,一年销售轻轻松松几千万,资金周转甚至不到10天,更是完全不存在什么应收款,也算是在公司创下了一个后人很难逾越的记录。
  年底的奖金,他部门里负责售后的人员,都比一般部门的主管高,至于原本放弃这个项目的,那个悔啊,那个恨啊,各种风凉话不断,但又能怎么办?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也就这么两年不到的工夫,冯一平就得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这才有了去广州自己干的资本。
  也许是祖上的保佑,也许是命运的青睐,总之老天给的这些机会,也许就只有这么一次,所以,每一次这样难得的机会,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
  所以,重生到90年代,如果不在几年后即将到来的,那场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中跟风捞上一笔,那绝对是不可饶恕的,连老天爷也看不过去,说不定又会把他发配到公元前一千年的蛮荒时代去。
  可是,要想在97年金融危机中获利,必然要涉及到炒汇、股指、期指这些手段,而这些,对大多数国人来说,都是触不可及的玩意。
  国内直到后来上马自贸区,才准许公民开设资本账户,而且每个账户上限也只有几万美金,资金进出也有各种限制。
  所以,和大多数人一样,冯一平当时也只在国内的两市上折腾,对炒汇啊、炒股指期指这些,是听说过没见过,一窍不通,现在当然必须要去了解学习。
  学习这些,当然没有比以金融系扬名的财经大学更好的选择。
  而且,悄悄说句心里话,对于将来跟风各路国际大鳄,从东南亚这些国家身上,小小的咬几口肉下来,冯一平不但不会有一丝愧疚感,相反,还很期待!


第七十五章 混进大学
  可是进大学容易,要能找个能带他进图书馆的,那可就很不容易。
  关于要找的这个人,冯一平根据经验,设定了几个前提。
  首先应该是个女生。这个很好理解,大学里的哥们,是喜欢献殷勤,可那只是针对女生的,你一和他无亲无故的毛头小伙子,他们才肯定不揽这麻烦呢,你还是哪凉快哪呆着去。
  其次,不能是个太漂亮的女生。道理和第一条有关,大学里的漂亮女生,被那些献殷勤的男生宠的不像话,向来只有她麻烦别人,你指望麻烦她,醒醒吧!
  再者说,这些女生,一准有不少眼里冒绿光的男生关注着,出现在她周围三米内的雄性,全部被识别为威胁,还是不要去惹这些麻烦了吧!
  第三,当然得是个开朗点的女生。这个更容易理解,一个冰山一样的女生,你确定在她面前冻的还能说出话来?
  第四,这个生最好教养要好一些。具体说,就是来光顾生意的时候,哪怕是习惯性的,也会说句“谢谢”,“麻烦了”之类的,或者你在微笑服务的时候,她也能礼节性的回个微笑。
  按照冯一平设定的这三个条件,在财经大学那呆了三天,冯一平好容易圈定了一个理想人选。
  于是,中午那个微胖的女孩子,终于打着哈欠来买板栗,冯一平满脸堆笑的把袋子递给她,那个女生点了下头,转身准备走,冯一平这时叫住了她,“姐姐,能麻烦您件事吗?”
  “哦,什么?”她有点惊讶。
  冯一平露出他最满意笑容“姐姐,能带我去你们食堂打份饭吗?早上的包子都卖光了,我们中午饭到现在还没着落。”
  冯振昌他们还以为冯一平是真想吃饭呢,所以这时也都陪着笑看着那女生。
  那个女学生正拿着纸袋子准备走,听冯一平这么说,顿时一愣,但拒绝人也是一门学问,这方面她显然还不太熟练。
  对这个三轮车拉的小摊子,她这些天也光顾了几次,称不上熟——当然也没必要和他们熟,但也不是陌生人,再说只是去食堂打饭这样的事,所以稍犹豫了一下,接着就答应了,“好吧,跟我走,食堂的饭可不好吃。”
  冯一平拿着饭盒跟在她身后,“呵呵,那是我们层次不一样,我们现在只为了温饱,你们当然要求高一些。”
  “呵呵,小弟弟,挺会说话的,读几年级了?”
  “开学就初二了,您呢姐姐?”
  冯一平好歹也在商场里打滚了那么些年,不一会的工夫,就把这个女学生的一些情况套了过来。她叫李嘉,是临省的,读的是会计系,开学就大二。暑假回去呆了半个月,爸妈在家帮着带哥哥和姐姐的两个孩子,她实在受不了那份闹腾,就提前返校。
  大学虽然只比高中高一个级别,却真的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